关于内镜采样的疑惑

目前我院内镜室的采样监测工作一直由科室和院感各自采样,每个月一次,但都是抽查,还没有所有镜子全部采样。
疑问:1.是否有必要院感和科室都进行采样,个人觉得这样不但增加检验科的负担,而且完全是重复性工作。如果不必要两方面都采样,那应该由谁来承担此项工作。
2.我院目前采样的计数方法为镜腔和镜表分别采样,检测限值均设定为5cfu/件,然后二者相加看是否满足小于20cfu/件的标准,这样计算是否正确。参考了2012年消毒技术规范中内镜的采样方法,只写了镜腔的采样,没有写镜身如何采样,是20cfu/件的标准只需要采镜腔,不需要采镜身吗?
上述两个问题请老师给予解惑,谢谢!
已邀请:
匿名用户

匿名用户

赞同来自:

我院是由院感科人员采样。检验科细菌室出报告。
匿名用户

匿名用户

赞同来自:

A.5.3.3  消毒后内镜:取清洗消毒后内镜,采用无菌注射器抽取50 mL含相应中和剂的洗脱液,从活检口注入冲洗内镜管路,并全量收集(可使用蠕动泵)送检。将洗脱液充分混匀,取洗脱液1.0mL接种平皿,将冷至40℃~45℃的熔化营养琼脂培养基每皿倾注15mL~20mL,36℃±1℃恒温箱培养48h,计数菌落数(CFU/件)。将剩余洗脱液在无菌条件下采用滤膜(0.45μm)过滤浓缩,将滤膜接种于凝固的营养琼脂平板上(注意不要产生气泡),置6℃±1℃恒温箱培养48h,计数菌落数。
如果镜子多,每年监测要全覆盖,如果镜子少,每季度监测一次,监测方法如上
匿名用户

匿名用户

赞同来自:

我们医院是这样实施的:一、每月有感染办采样,每月采集5条,数据内镜室和感染办共享;二是我们对软式内镜只采集镜腔,执行标准是小于20cfu/件。无官腔的硬式内镜采集镜身,执行标准也是20cfu/jiann。不知正确否?
匿名用户

匿名用户

赞同来自:

1.科室做是对内镜清洗消毒/灭菌的常规检测,院感科的监测则是起到监督作用。院感科的监测临场检查,尽可能监测到实际清洗消毒灭菌的效果。
2.内镜清洗规范、医院消毒卫生标准,对消毒内镜标准都是20cfu/件,针对的是腔内,没有表面。个人认为内镜清洗消毒、灭菌难点在长腔内。
看到老师们的讨论,受启发再次翻看各个规范的内容,发现在监测上洗脱液的用量上有出入,向各位老师求教:剂量会有影响吗?不知道以哪个为准?
附:2004版的《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
第三十四条消毒后的内镜应当每季度进行生物学监测并做好监测记录。
灭菌后的内镜应当每月进行生物学监测并做好监测记录。
消毒后的内镜合格标准为:细菌总数<20cfu/件,不能检出致病菌;灭菌后内镜合格标准为:无菌检测合格。
第三十五条内镜的消毒效果监测采用以下方法:
(一) 采样方法:监测采样部位为内镜的内腔面。用无菌注射器抽取10ml含相应中和剂的缓冲液,从待检内镜活检口注入,用15ml无菌试管从活检出口收集,及时送检,2小时内检测。
(二)菌落计数:将送检液用旋涡器充分震荡,取0.5ml, 加入2只直径90mm无菌平皿,每个平皿分别加入已经熔化的45℃-48℃营养琼脂15ml-18ml,边倾注边摇匀,待琼脂凝固,于35℃培养48小时后计数。
结果判断:菌落数/镜=2个平皿菌落数平均值×20。
(三)致病菌检测:将送检液用旋涡器充分震荡,取0.2ml分别接种90mm血平皿、中国兰平皿和SS平皿,均匀涂布,35℃培养48小时,观察有无致病菌生长。
第三十七条本规范自2004年6月1日起施行。
原《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试行)》第六章第十一节“内镜室的医院感染管理”同时废止,其它与本规范不一致的规定以本规范为准。

要回复问题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