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该怎样对抗感染性疾病

编者按:人类同致病微生物的战争一直就没有停止过。但是随着抗菌素、抗病毒类药品的普遍应用,临床发现这些药品已经不像当初应用时那样神奇有效了。而每当人类研发出更加有效、更加敏感的药品时,我们却悲哀地发现,人类抵御病原微生物的防线一次次后移。如何在构筑防线的同时,让人类更好地同致病微生物抗争,本文作者从新的视角为我们揭示了中西医、中西药协同作战的思路。

    抗菌素与感染性疾病无尽的抗争

    致病微生物时时威胁着人类的健康,而青霉素的问世,开创了人类治疗感染性疾病的新纪元,自此,一场抗菌素与感染性疾病的战争打响了,而且再也没有停止过。特异性、敏感性、专一性预防、治疗感染性疾病的西药文化已经从医学、药学专业得到社会认可。而医疗实践中由于人们滥用抗菌素所导致的细菌、病毒的耐药性提高,给人类治疗感染性疾病提出了新挑战。于是人们就开发更新、更敏感的药物,致病微生物与人类就这样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周而复始地变化着。

    感染性疾病治疗病原体还是抵抗力

    感染性疾病是涵盖所有致病微生物,通过不同方式引起人体感染并出现临床症状的疾病。它不仅包含传统的传染病和非传染性、有明确病原体感染的疾病,而且包括了一般情况下对健康人并无危害条件的致病菌的感染。

    感染性疾病实际上包含了两大方面,即病原体和机体的抵抗力。病原体有强弱之别,机体的抵抗力也同样存在强弱之分。感染之所以发生,与病原体和机体的抵抗力相互转化息息相关,因而对感染性疾病的治疗也应从这两方面的相互转化入手。西医药之所以在近代迅速崛起,几乎在抗感染方面一统天下,与西方医药学对病原体的试验阐述和药物科学发展几近完美密不可分。消除致病原,使疾病痊愈是治疗感染性疾病的根本。

    但是人们在长时间的观察中发现,抗菌素、抗病毒药品并不像当初发现应用时那样神奇有效了。在许多感染性疾病中,原来有效的药品已经渐渐失去了效果,致病的外因越来越难以消除。这就迫使人类需要研制更加有效、敏感的药品。但是人们又发现,人类对抵御病原微生物的防线又一次后移了。以万古霉素为例,已经在医院内发现了耐万古霉素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这样的现实让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治疗感染性疾病的思路。

    在传统的感染性疾病治疗中,西医药占据了消除致病微生物的制高点,成为治疗感染性疾病的主要手段。而以提高机体抵抗力和修复力见长的中医药文化被冷落或挤出抗感染治疗的主阵地。随着致病菌耐药性逐渐增强,以提高免疫力为前提的治疗已经日益受到重视。

抗SARS、抗艾滋病给人的启示

    在突如其来的SARS疫情面前,由于没有治疗的特效药物,因此对症治疗、综合治疗使绝大部分病人康复,使人们看到了战胜SARS的希望。人们在“敌情”不明、没有特效药物的情况下,自觉不自觉地启动了中西医整体治疗的方案。事实证明,中医药在SARS治疗中功不可没,而中医药的治疗也正是从人体的抵抗力和修复力入手,来抗击感染性疾病的。另一方面,大家都知道,艾滋病的治疗是一场持久战。艾滋病毒不断变异,人类就无法研制出针对所有艾滋病毒的特异性疫苗和有效的治疗药物。而华裔学者何大一的鸡尾酒疗法也正是因为对症医治而享誉世界。而这些,都为人类对抗感染性疾病提供了新的思路。

    感染性疾病的内因和外因

    从感染性疾病的内外因看,外因是特异的,即便是多种致病微生物的联合侵袭,这些外因也是可以确定的。但内因却多是整体的,它不仅仅限于免疫力的问题,还包括多系统、多器官的生理正常代谢,这就对抗感染整体用药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

     提高机体抗损伤能力与提高机体免疫力具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后者是仅对免疫系统而言,而前者不仅包括免疫系统而且包括机体各系统和各器官的机能。虽然治疗感染性疾病对病原体敏感性的药品是关键,但对于形成感染后,致病微生物必然对其相应的系统器官造成损伤,一个系统器官的严重损伤和衰竭必然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影响其他系统和器官,最终导致治疗的失败,这就是在治疗感染性疾病中应有的整体观念的理论所在。分析感染性疾病的内外因,我们不难得出结论,提高机体抗损伤能力、修复集体损伤的药品是博大精深的中医药宝库的强项。应用调节人体整体机能的基础药品,结合抗菌素特异杀菌效果,将成为人类与致病微生物战争的有力武器。

    协同作战感染性疾病治疗的新思路

提到新思路,说到底,还是一个中西医结合的问题。中西医结合提倡几十年来,一个长期困扰的症结是如何实践的问题:是西药配中药还是中药配西药;是西医的诊断方法配合中医的诊断方法,还是中医诊断方法配合西医诊断方法;是西医配中医还是中医配西医等等。中西医结合是一种提法还是一种文化,这是医疗事业必须回答的问题。而治疗感染性疾病采用基础药与抗菌素、抗病毒药协同用药的观念,应该被临床医生所认识。

    从中药中选择强有力的药物用于抗感染是完全可行的,但选择出没有毒副作用、生物活性物质含量高、能显著调节免疫功能又能提高机体抗损伤能力、改善微循环等多方面整体调节机体能力的药物是抗感染用药的关键。临床实践已经证明如灵芝等传统中药具备这样的功效。但是人们需要用科学的方法来重新认识界定这些中药的功用。中药新用,中西医结合,特别是抗感染治疗增加基础用药是新时期临床医疗更高、更新的课题。

    如果把合理使用抗菌素、提高机体抵抗力和修复力比做两条腿,只有两条腿一起走路,才能一起发挥功效,不仅治愈人类所遭遇的感染性疾病,也会构筑好自身的防线,我们才不会在致病微生物面前节节败退。

   转贴于此,但愿对我们有些启发!
已邀请:

楚楚&&

赞同来自:

对抗感染性疾病,大家还有什么妙招?譬如,您医院发生严重感染性疾病进行院内会诊的时候会有哪些专家参与会诊?除了内外科专家以外,院感科参加吗?微生物室参加吗?药剂科参加吗?请您谈谈您的经验和感受!:handshake :handshake

木瓜&&

赞同来自:

我们医院没有感染科,因为呼吸科和抗生素打交道比较多,感染性疾病的会诊其他科室喜欢找呼吸科的医生,好像还没找过微生物室或药剂科的。

星火&&

赞同来自:

我们参加,也请药剂科参与,请微生物室的较少:L ,但依据是微生物室报告,需要强化临床微生物:handshake

楚楚&&

赞同来自:

今年召开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会议的时候,我想把如何提高感染性疾病的诊治水平纳入议事日程,邀请微生物室参加可以提高病原学诊断水平,邀请药剂科参加可以加强药物的合理使用,邀请院感科参加可以对预防和控制提出意见和建议(当然院感科已经参加会诊了,但我希望形成常规!),另外还可以邀请中医科参加,正如主题所言,抗击感染性疾病不仅需要针对外因(病原)使用精确的制导导弹,也需要针对内因提高病人抵御疾病的免疫能力,这也是国家倡导的—中西医结合,我想我国的灿烂瑰宝—中医,博大精深,在诊治感染性疾病这一方面不应该舍弃她,大家认为呢?

沧浪之水&&

赞同来自:

值得借鉴!向您学习!!

海燕&&

赞同来自:

同意您的观点。

以前我院肛肠科对术后病人都用抗菌药物预防感染,后来我们院感科与他们主任反复沟通,交流想法,统一认识,对术后病人辨证施治采用清热、收敛消肿或补气升提等功效的中药辅助治疗,起到很好的疗效,抗菌药物的使用率大幅度下降。中西医结合抗感染治疗值得临床不断的探索,推广。:ok

鱼禾草&&

赞同来自:

博大的中医在近代真的被西医打败了吗?在抗感染性疾病方面确实存在许多不足。

就比如抗感染的穿心莲、黄连素、金银花、板蓝根,常用的双黄莲等等,到底他们用于球菌、杆菌还是病毒感染,在哪方面最强,有没有耐药现象,这方面的研究就不多,报道也就是在病毒性感染方面多一点。

正如楚楚老师的帖子中所说“协同作战感染性疾病治疗的新思路”,是西药配中药还是中药配西药;是西医的诊断方法配合中医的诊断方法,还是中医诊断方法配合西医诊断方法;是西医配中医还是中医配西医等等。中西医结合是一种提法还是一种文化,这是医疗事业必须回答的问题。这些问题就很难扯得清楚。我父亲是搞中医的,我相信中医,平时感冒,怀疑是病毒性的,父亲开一两副中药就搞定了,十多块钱很划算。

我相信中医的繁荣时代马上就要到了,新的医改对中医给予极大的期望。


[ 本帖最后由 鱼禾草 于 2007-11-11 10:17 编辑 ]

gaoxd5&&

赞同来自:

十七大的报告中不是提出要“中西医并重”吗?中西医同样重要!

茉莉花&&

赞同来自:

我们医院主要是药剂科参与,邀请细菌室较少,但药剂科主任遇到问题总现场打电话问我们,呵呵,我们只是在幕后哦:L :L

daixiaopeng999&&

赞同来自:

在今天看见了您的帖子和别人的回复,很是受益,谢谢了。

要回复问题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