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新生儿肺炎克雷伯菌感染暴发

一起新生儿肺炎克雷伯菌感染暴发编者按:卫生部在2011年发布的《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中提出,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肠杆菌科细菌(CRE)为临床常见多重耐药菌之一,而其中相当重要的一类即为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PK)。关于CRPK的文献报道不少,但关于该耐药菌暴发的报道却不多,尤其是新生儿中的暴发几乎是“零报道”。然而这次发生在“大上海”的事件,让我们“大开眼界”的同时,也会引发我们对国内事件报道的诸多限制产生新的思考。关于新生儿中发生携带NDM-1基因的肺炎克雷伯菌(ST76和 ST37分离株)暴发调查翻译:王凤田   审核/整理:林凯一、前言(事件经过)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PK)在印度被首次发现后,立即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之一。2013年,在中国首次发现携带NDM-1基因的肺炎克雷伯菌,之后便迅速蔓延。但是,该细菌在新生儿中的暴发非常罕见。2014年,在不到3个月的时间内,上海市儿童医院新生儿ICU(NICU)和新生儿病房内CRPK显著增多。研究团队在调查后首次在国际上报道了携带NDM-1基因的肺炎克雷伯菌(ST76和 ST37菌株)在新生儿中的聚集流行事件。二、流行病学调查实验流行病学:本研究共收集2014年3月-6月儿科患者中非重复的22株CRPK菌株。采用琼脂稀释法进行药敏试验。通过PCR和序列测定检测β-内酰胺酶基因。质粒接合试验分析blaNDM-1的转换特性,S1核酸酶脉冲场凝胶电泳(S1-PFGE)和Southern杂交试验分析细菌耐药基因的特点。PFGE和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进行克隆相关性分析。22株CRPK进行了除替加环素和多粘菌素之外的大部分抗菌药物试验。菌株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和厄他培南的耐药性分别为59%、77%和100%。77.3%(17 / 22)的CRPK菌株blaNDM-1基因阳性,其中16株住院患者分离株为ST37 (n = 9)和 ST76 (n =7),1株出院患者分离株为ST846。PFGE对 17株blaNDM-1阳性分离株进行分型,9株A型,7株C型,1株B型。质粒接合试验显示88.2 % (15/17)的供体菌将携带blaNDM-1的质粒成功转移到受体菌大肠杆菌J53内。杂交结果表明质粒携带blaNDM-1基因分别约为50-240 kb。临床流行病学:22名儿童(17名男性和5名女性)年龄中位数为1月(范围:1天到12岁);最常见的病因是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27.3%,6/22)、支气管肺炎(31.8%,7/22)、新生儿窒息或围产期窒息(13.6%、3/22);部分患者留置管道,包括气管插管(45.5%,10 / 22),动静脉插管(31.8%,7 / 22),机械通气(9.1%,2 / 22),导尿管(9.1%,2 / 22),和胃管(9.1%,2 / 22);多数患者(81.8%,18/22)进行抗菌药物治疗,治疗药物包括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噻肟、头孢曲松、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除两例患者死亡外,其它患者治疗后好转或出院。三、问题与应对1.由于携带NDM-1基因的菌株引起的感染性疾病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特别是在儿童群体中,治疗选择有限,情况更为严重。对入院患者早期监测CRPK感染或定植,可及时控制CRPK株的传播。2.临床流行病学研究结果表明,容易导致CRE菌株侵入的危险因素(特别是外科手术)包括:留置导尿管、更换病床、使用头孢菌素。对于儿童患者来说,免疫功能低下、侵入性操作和之前使用广谱抗生素情况也可增加CRE感染或定植菌的机会。对儿童患者,应采取严格的感染控制措施预防CRE菌株的定植或感染。具体措施包括:正确的手卫生、标准预防、固定护理人员等。3.本研究检测到无耐碳青霉烯类基因的CRPK菌株的比例为18.2%(4 / 22)。研究者认为,某些新的机制可能有助于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性的产生,如存在新的β-内酰胺酶或某些酶的变体等。该结论有待于进一步研究证实。
已邀请:

yage&&

赞同来自:

院感控制很重要,不能有一丝的松懈。

yg67765&&

赞同来自:

路过学习,谢谢分享!

要回复问题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