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云感卿,士血感君——呼吸道标本中的流感嗜血杆菌

来源:中华检验医学网

宁永忠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一直有一个说法——呼吸道标本中的所有流感嗜血杆菌(Hin),都要鉴定、药敏,都要回报临床。日常工作中,这样执行最简单,也可以锻炼技术——自然不必深究。那么严谨工作,该当如何呢?有这个说法吗?可以作为规则吗?笔者不确!


    我们把标本限定为痰。因为肺组织是无菌部位,都要回报。BALF有阈值,相对好办,低于阈值可以不报!唯有痰——咳痰和抽吸痰半定量时,麻烦多一点,看看文献如何阐述!


    因为呼吸道标本出现Hin的文章太多了,所以笔者没有查pubmed。恕我懒惰!O(∩_∩)O哈哈~  笔者印象里,IDSA 2005和2016 VAP指南,2007 CAP指南也没有这样说法。大家自行去核实吧!再一次恕我懒惰!下面只是一些书籍的相关论述。


    CMPH3给出的方案非常简单:


    ☆  痰半定量,少于或等于正常微生物群;PSB或BALF定量,少于103CFU/ml:不鉴定,报告正常微生物群。


    ☆  痰半定量,中度或重度生长,而且多于正常微生物群;PSB或BALF定量,等于或多于103CFU/ml:鉴定、药敏。


    ☆  纯,而且涂片时形态相符,与PMN相关:鉴定、药敏。


    按:CMPH3的方式适用于大多数条件致病菌。Hin优势生长,或纯——判断简单,操作容易,希望大家重视!


    MCM11:


    ☆  没有帖子开头的说法。


    ☆  Hin也是正常健康个体上呼吸道粘膜的正常微生物群成员。不过,b型Hin在上呼吸道的无症状定植罕见,在疫苗使用前健康儿童携带率仅仅2-5%,使用后更是低到0.06%。未分型Hin(即非b型的Hin)和副流感嗜血杆菌是可培养嗜血杆菌的主体,见于超过90%的健康个体鼻咽部。


    ☆  源自正常有菌部位的嗜血杆菌分离株,其临床意义需要考量。某些部位这一点尤其需要注意,例如在呼吸道。此时,分离株的数量——无论是绝对数量还是相对于其他正常菌群的相对数量,对判断临床意义而言价值有限。比较同一部位前后分离株的数量可能有一定意义。代表一个特定感染疾病病程变化的多个标本的重复结果,可能对临床意义有提示。此外也必须明确,有时候可能无法确知特定分离株的临床意义。


    按:大家初看可能会以为上面一段话是对CMPH3的否定。实际二者并不矛盾。CMPH3是实验室规则,阐明那样的情况需要上报。而MCM11写得是临床意义判断。这意味着,报告上来的菌,需要在临床层面综合判断临床意义,其中有一些仅仅是定植。我把这种证据,称之为极似诊断层面证据。


    PPPID3:


    ☆  没有帖子开头的说法。


    ☆  Hin是上呼吸道正常微生物群成员,确定其病原学地位极具挑战。鼓膜穿刺液、鼻窦抽吸液、支气管或肺抽吸物、支气管镜标本、BALF可以给出确定诊断。不过这些标本可能仅限于持续性或反复性感染,或仅仅针对免疫低下患者。


    PPID7:


    ☆  没有帖子开头的说法。


    ☆  非b型的未分型Hin:AECOPD和CAP的病因难以确定。未分型Hin在痰里的存在对二者是一个提示(suggestive),而非确诊证据,因为无病者气道也有该菌。该菌是AECOPD最常见细菌性病因,在CAP的构成比较小。血液分离株无一例外都是感染。


    ☆  b型Hin:提到脑脊液、血清、无菌体液、尿液中该抗原的检测有助于诊断。按,很神奇,PPID7嗜血杆菌属一章诊断部分,竟然没有论述b型导致的肺炎。


    我们必须区分一下患者群、诊断和病原谱。以热病43为例:


    ☆  婴儿、儿童细支气管炎:病原谱不包括Hin


    ☆  婴儿、儿童支气管炎;青少年成人急性支气管炎:病原谱不包括Hin


    ☆  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加重:有Hin,不过注明有争议


    ☆  支气管扩张:有Hin


    ☆  肺炎:


    病原谱不包括Hin:新生儿
已邀请:

wyfywlj&&

赞同来自:

宁教授的又一篇新作,赶紧学习了

尘埃1969

赞同来自:

我们微生物室痰中检出流感嗜血杆菌报正常菌群

田田~&&

赞同来自:

宁教授的文章总是这么有深度,启发思维

要回复问题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