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

谁说中医不科学?他们都在用人工智能开方了!

动脉网&&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1012 次浏览 • 2017-04-26 21:35 • 来自相关话题

试想一下,生病之后,无需去诊所,只要拿起手机,打开APP,选择自己的症状,0.0001秒内,就能获得一份中医名家所开的智能药方。乍一听,这似乎像天方夜谭,但国内一家名为神黄科技的公司,已经将它变为了现实。
2005年,在清华园里潜心求学9年,获得工科计算机博士的周晋,迈出了学校的大门,抱着对前沿技术的向往,毅然加入了IBM。
犹如《笑傲江湖》里华山派的气宗和剑宗,清华同样分两个技术流派,一类是关注技术本身;另一类,更关注技术的应用。周晋,则属于后者。
这些年,周晋一直在寻找机会,能让他彻底地施展才华。“如果技术不能转化为产品,就像堵在心里的疙瘩,宣泄不出来。”
在家庭的引导下,周晋本有机会从事医学,无奈天生色弱的他,无法报考医学类院校,因此只得作罢。2008年,离开IBM,正欲创业的周晋,机缘巧合之下,获得了一个给中医科学院做数据挖掘的机会。


神黄科技CEO周晋博士
5年磨一剑中医科学院的中医典籍数量繁多,但一直没有很好的手段,能将这些典籍的价值释放出来。2008年,周晋在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决定接下这个任务,帮助他们把优秀的中医古籍电子化,结构化。项目的名字,叫中医智库。
“电子化是非常复杂的过程,由于各个朝代的繁体字形态不同,而且没有标点符号,需要把它们先扫描成电子版,然后把文字切割整理出来,交由专业的中医编辑人员,进行补全完善。”周晋告诉动脉网。
据他回忆,当时中医智库的编辑团队大概有十五人,经过中医科学院专家的三审三教,花费大概五年时间,才完成了近600本中医古籍,近1000万字的数字化工作。
“古汉语的文字比起现代文要凝练得多,这1000万字,信息量十分庞大。”


电子化中医古籍
一个个晦涩难懂的古文字,被转化为了简体横排的汉字。但对周晋而言,这才仅仅完成了最初的数字化阶段,文字的结构化,才是关键。

古汉语的检索,不像搜索引擎,只需要作字符串的匹配,如感冒、伤寒和风寒,它们是近义词的关系。在古汉语里,很多近义词并没有这样的词库,如糖尿病和消渴病,它们俩是同一种疾病。再如高血压,在古汉语中,被称为眩晕。这些近义词、同义词,必须通过结构化,才能加以运用。
“结构化的最终目标是将药、质、量分解出来,从而描述这味药的病因病机和治则治法,就像语文分段落一样,需要把文字的章节分离出来。”周晋告诉动脉网。
当时,中医智库团队做了一个电子化的标验系统,由工作人员去打标签,每选一段文字,就打上一个标签,系统会自动抓取标签里的内容。由于标签的模板在当时并没有标准,所以周晋和团队还得跟中医科学院的专家们一起商议,最后定版。这样一来,整本书就变成了一棵树,拥有了完整的脉络。
中医智库的建立,获得了中国中医科学院、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国家中药局的认可。同时,这也让周晋看到了中医古籍数据挖掘的前景。于是2012年8月,他在北京正式成立了神黄科技。
“中国有大量的中医古籍和医学文献,需要挖掘、分析,这种研究,需要信息化的支撑,正因如此,神黄科技才有存在的价值。”周晋说道。
将中医典籍数字化,这点绝大部分公司都能做到,但能超过100种古籍的公司都很少。神黄科技的中医智库,则是有着将近2000种中医古籍。而进一步将内容结构化,如将眩晕的病案全部检索出,目前,就只有神黄科技办得到。


检索眩晕结果
引入人工智能长久以来,中医的信息化程度都非常落后。一方面由于从事中医的人,很少与其他行业有交集,再加上中医思想相对保守,新技术在这个行业,犹如蛮荒之地,尚未开垦。
由多种中药组成的方剂,略微调整药材剂量,就能医治另一种病。更换其中的几味药材,就变成另一种方剂。人们不禁要问,这每一个单位的药里,到底治什么?药品的剂量,又代表着什么?
过去的研究方式,往往是通过一些书籍,把病因病机、治则治法拿去分析。研究学者,则多是拿一些资料,加上个人的医学分析,总结出一些相对片面的研究成果。
周晋认为:“这种方式本身并没有错,但缺少科学的方式去辅助。这类研究,往往是学者研究十多篇文献,最后形成一篇论文,数据量太小、太慢。”
药品的剂量不同,会使得君臣佐使发生关系,其中潜藏的规律,必须要运用大量的数据去分析,而中医典籍的数字化、结构化,便是这一切的基础。
周晋在清华博士期间,研究的是模式识别。包括车牌识别、人脸识别、语音识别,这些都属于模式识别的范畴。在医学领域,疾病之间的关联关系,同样要应用到这项技术。
2015年,中医智库在古籍、药方的基础上,增加了智慧开方和自诊的功能,智慧开方的使用对象是医生,自诊则是患者。
中医领域,有很多名医大家的治疗水平很高,但由于缺乏宣传平台,他们的治疗方式很难推广开来。中医智库则整合了这些理法方药,通过人工智能和问答的形式呈现,让用户可以选择不同中医大师的治疗方案,告诉患者应该治什么病,如何去治。


智慧开方
“这些方子都是拥有国家代码的安全方,如葛根汤,柴胡汤,都在国家认证的1089种中医药方之中。”周晋告诉动脉网。
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可以将静态的医学资料、药方、数据,和动态的望闻问切所产生的感知数据记录下来,再把数据反映出来的治疗方案,清晰、易懂地反映给医生或患者。
人类的大脑学习古代智慧,只能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有限的水平,人工智能则没有天花板的限制。中医智库是一种仿生的人工智能,将中医大家的治疗思路进行模仿还原,不仅是医生,所有人都能自诊自查。
满足不同的使用场景上线仅一年,中医智库就已经拥有包括医生、中医爱好者、医学生、科研人员在内,超过100万的用户。
2016年10月,中医智库开启了个人付费业务,现已拥有上万名付费用户。医生和中医爱好者为主要付费用户,各占约30%比例。
企业用户方面,包括北京市卫计委,广东省中医院在内50多家政府医疗机构,都采购了中医智库,部署给二甲医院或社区医院使用。


中医智库功能概览
“不同的用户,需求也不同。包括阅读的需求,查资料的需求,检索疑难病例的需求,写科研论文的需求。这些需求都是不同的场景,神黄科技开发了各种场景,让所有人都能感受到中医的价值。”周晋说。
更多 互联网医疗资讯 请关注动脉网wechat:vcbeat
关注后,公众号后台 回复关键词(如:人工智能、基因检测),即可获得相关独家前沿资讯文章!
关注后公众号后,推荐阅读
1、IBM研究院联袂安翰医疗,加速推进早期消化道疾病精准筛查项目
2、锐珂医疗正式独立牙科业务,面向全球口腔诊所提供影像系统及软件服务
3、这是谷歌、IBM、苹果都没解决的医疗人工智能难点!
动脉网(WeChat:vcbeat),关注互联网医疗及健康领域的新技术、创业和投资,以及新技术背后的伦理。 查看全部
试想一下,生病之后,无需去诊所,只要拿起手机,打开APP,选择自己的症状,0.0001秒内,就能获得一份中医名家所开的智能药方。乍一听,这似乎像天方夜谭,但国内一家名为神黄科技的公司,已经将它变为了现实。
2005年,在清华园里潜心求学9年,获得工科计算机博士的周晋,迈出了学校的大门,抱着对前沿技术的向往,毅然加入了IBM。
犹如《笑傲江湖》里华山派的气宗和剑宗,清华同样分两个技术流派,一类是关注技术本身;另一类,更关注技术的应用。周晋,则属于后者。
这些年,周晋一直在寻找机会,能让他彻底地施展才华。“如果技术不能转化为产品,就像堵在心里的疙瘩,宣泄不出来。”
在家庭的引导下,周晋本有机会从事医学,无奈天生色弱的他,无法报考医学类院校,因此只得作罢。2008年,离开IBM,正欲创业的周晋,机缘巧合之下,获得了一个给中医科学院做数据挖掘的机会。


神黄科技CEO周晋博士
5年磨一剑中医科学院的中医典籍数量繁多,但一直没有很好的手段,能将这些典籍的价值释放出来。2008年,周晋在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决定接下这个任务,帮助他们把优秀的中医古籍电子化,结构化。项目的名字,叫中医智库。
电子化是非常复杂的过程,由于各个朝代的繁体字形态不同,而且没有标点符号,需要把它们先扫描成电子版,然后把文字切割整理出来,交由专业的中医编辑人员,进行补全完善。”周晋告诉动脉网。
据他回忆,当时中医智库的编辑团队大概有十五人,经过中医科学院专家的三审三教,花费大概五年时间,才完成了近600本中医古籍,近1000万字的数字化工作。
“古汉语的文字比起现代文要凝练得多,这1000万字,信息量十分庞大。”


电子化中医古籍
一个个晦涩难懂的古文字,被转化为了简体横排的汉字。但对周晋而言,这才仅仅完成了最初的数字化阶段,文字的结构化,才是关键。

古汉语的检索,不像搜索引擎,只需要作字符串的匹配,如感冒、伤寒和风寒,它们是近义词的关系。在古汉语里,很多近义词并没有这样的词库,如糖尿病和消渴病,它们俩是同一种疾病。再如高血压,在古汉语中,被称为眩晕。这些近义词、同义词,必须通过结构化,才能加以运用。
“结构化的最终目标是将药、质、量分解出来,从而描述这味药的病因病机和治则治法,就像语文分段落一样,需要把文字的章节分离出来。”周晋告诉动脉网。
当时,中医智库团队做了一个电子化的标验系统,由工作人员去打标签,每选一段文字,就打上一个标签,系统会自动抓取标签里的内容。由于标签的模板在当时并没有标准,所以周晋和团队还得跟中医科学院的专家们一起商议,最后定版。这样一来,整本书就变成了一棵树,拥有了完整的脉络。
中医智库的建立,获得了中国中医科学院、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国家中药局的认可。同时,这也让周晋看到了中医古籍数据挖掘的前景。于是2012年8月,他在北京正式成立了神黄科技。
“中国有大量的中医古籍和医学文献,需要挖掘、分析,这种研究,需要信息化的支撑,正因如此,神黄科技才有存在的价值。”周晋说道。
将中医典籍数字化,这点绝大部分公司都能做到,但能超过100种古籍的公司都很少。神黄科技的中医智库,则是有着将近2000种中医古籍。而进一步将内容结构化,如将眩晕的病案全部检索出,目前,就只有神黄科技办得到。


检索眩晕结果
引入人工智能长久以来,中医的信息化程度都非常落后。一方面由于从事中医的人,很少与其他行业有交集,再加上中医思想相对保守,新技术在这个行业,犹如蛮荒之地,尚未开垦。
由多种中药组成的方剂,略微调整药材剂量,就能医治另一种病。更换其中的几味药材,就变成另一种方剂。人们不禁要问,这每一个单位的药里,到底治什么?药品的剂量,又代表着什么?
过去的研究方式,往往是通过一些书籍,把病因病机、治则治法拿去分析。研究学者,则多是拿一些资料,加上个人的医学分析,总结出一些相对片面的研究成果。
周晋认为:“这种方式本身并没有错,但缺少科学的方式去辅助。这类研究,往往是学者研究十多篇文献,最后形成一篇论文,数据量太小、太慢。”
药品的剂量不同,会使得君臣佐使发生关系,其中潜藏的规律,必须要运用大量的数据去分析,而中医典籍的数字化、结构化,便是这一切的基础
周晋在清华博士期间,研究的是模式识别。包括车牌识别、人脸识别、语音识别,这些都属于模式识别的范畴。在医学领域,疾病之间的关联关系,同样要应用到这项技术。
2015年,中医智库在古籍、药方的基础上,增加了智慧开方和自诊的功能,智慧开方的使用对象是医生,自诊则是患者。
中医领域,有很多名医大家的治疗水平很高,但由于缺乏宣传平台,他们的治疗方式很难推广开来。中医智库则整合了这些理法方药,通过人工智能和问答的形式呈现,让用户可以选择不同中医大师的治疗方案,告诉患者应该治什么病,如何去治。


智慧开方
“这些方子都是拥有国家代码的安全方,如葛根汤,柴胡汤,都在国家认证的1089种中医药方之中。”周晋告诉动脉网。
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可以将静态的医学资料、药方、数据,和动态的望闻问切所产生的感知数据记录下来,再把数据反映出来的治疗方案,清晰、易懂地反映给医生或患者。
人类的大脑学习古代智慧,只能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有限的水平,人工智能则没有天花板的限制。中医智库是一种仿生的人工智能,将中医大家的治疗思路进行模仿还原,不仅是医生,所有人都能自诊自查。
满足不同的使用场景上线仅一年,中医智库就已经拥有包括医生、中医爱好者、医学生、科研人员在内,超过100万的用户。
2016年10月,中医智库开启了个人付费业务,现已拥有上万名付费用户。医生和中医爱好者为主要付费用户,各占约30%比例。
企业用户方面,包括北京市卫计委,广东省中医院在内50多家政府医疗机构,都采购了中医智库,部署给二甲医院或社区医院使用。


中医智库功能概览
“不同的用户,需求也不同。包括阅读的需求,查资料的需求,检索疑难病例的需求,写科研论文的需求。这些需求都是不同的场景,神黄科技开发了各种场景,让所有人都能感受到中医的价值。”周晋说。
更多 互联网医疗资讯 请关注动脉网wechat:vcbeat
关注后,公众号后台 回复关键词(如:人工智能、基因检测),即可获得相关独家前沿资讯文章!
关注后公众号后,推荐阅读
1、IBM研究院联袂安翰医疗,加速推进早期消化道疾病精准筛查项目
2、锐珂医疗正式独立牙科业务,面向全球口腔诊所提供影像系统及软件服务
3、这是谷歌、IBM、苹果都没解决的医疗人工智能难点!
动脉网(WeChat:vcbeat),关注互联网医疗及健康领域的新技术、创业和投资,以及新技术背后的伦理。

智慧药店、医联体+AI,微医如何构建互联网医疗生态

动脉网&&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448 次浏览 • 2017-04-26 21:33 • 来自相关话题

接近一个小时的采访时间里,除开5分钟的寒暄之外,包括动脉网(公众号:vcbeat)在内的记者只在第32分钟、第45分钟问出了两个问题。其余时间,在近十个记者环绕之下,微医集团创始人兼CEO廖杰远侃侃而言,逻辑缜密流畅,前后自恰。
微医今年已经7岁,经历了3轮融资,估值近200亿。注册用户超1.5亿,每年通过微医实现的诊疗服务超过2亿人次,是互联网医疗最重要的入口之一。2017年,在微医的战略当中,或可解读出一些“思变”的信息。
微医如何服务智慧药店联盟
微医要涉足药品业务了,这是廖杰远向记者传达的第一个信息。
当日他现身杭州西湖论坛的主要目的即为新成立的“智慧药店联盟”站台。该项目由中国医药物资协会发起,微医作为主要牵头方,将为药店提供基于乌镇互联网医院的医疗服务。


智慧药店联盟成立仪式
按廖杰远的说法,智慧药店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医药工业企业和零售企业从传统模式向创新商业模式转型。具体实操层面,前端由微医为药店提供远程问诊、电子处方、预约挂号、导诊转诊等服务,后端由药店ERP直接接入工业企业,进行药品采购,同时辅以慢病管理、会员管理等业务,让零售终端成为医疗服务中心、健康管理中心,并有效承接医药分开和分级诊疗功能。
廖杰远表示,过去药店的主要职能和功能是药品售卖,并且在品类上还有限制,主要只能卖OTC、保健品等,从事处方药销售存在诸多瓶颈,包括处方来源,药品上架量等。其次是药店整体的连锁率并不高,2/3都是单体药店,(大型)连锁药店只有1/3,跟工业企业的议价能力弱,缺少话语权。
基于此原因,智慧药店药店联盟会逐步解决医药零售业态存在的问题。首先是让药店接入乌镇互联网医院,之后药店可通过该平台为消费者提供基础的诊疗服务,并可根据情况以互联网医院的资质开具电子处方,解决药店处方来源问题。
其次智慧药店联盟在采购上会形成联盟,与工业企业集中议价,保证由工业企业直达药店,减少过程中的消耗及价格失真。同时,药店的ERP直接接入医药工业企业,可以实现便捷的药品采购。
“这个联盟成员越多,影响越大,与工业企业的议价能力就越强,过程中间节约的成本为参与方带来更多价值空间。”廖杰远对包括动脉网在内的记者表示。
廖杰远还讲到了智慧药店联盟成立中间的一个小插曲,“我在会议现场看到,台下一边坐的是工业企业,一边坐的是零售企业。谁牵头都不合适,让我牵头好了,因为我跟两边都是朋友,也不存在利益竞争。”
事实上,智慧药店业务早有尝试,只是此前微医及廖杰远并未像这次一样对外界公开发声。动脉网此前报道过微医药诊店项目,或可看做智慧药店联盟的雏形。
该项目于去年3月发起,截至2017年3月,已经连接超过1.2万家药店,日均问诊量超过2.6万,并为合作药店带来人流及营收上的提升。


药诊店
廖杰远做了一个类比,美国类似的项目为CVS分钟诊所,药诊店即为中国版的分钟诊所。
这一次,智慧药店联盟在药诊店之外还携“集团采购”概念而来,对零售业态和工业营销的渗透更深,或可有更多的想象空间。廖杰远也表示:“智慧药店联盟可以帮助药店成长更快,尤其是单体药店。加上集采模式,将为相关合作方更多的利润增长空间。”
不仅如此,采访中廖杰远还透露出智慧药店联盟更多的发力方向。他提到,由于医药分开已经是大势所趋,微医将帮助合作的医院进行更多处方外流和医药分开的探索(微医已经与2400多家医院有合作),而承接的实施者即为智慧药店联盟。
互联网医疗不能飘在空中
参与到医疗流程当中去,是廖杰远理解的互联网医疗能够良性发展的关键点。他表示,原有互联网医院有医事中心和药事中心,此次药事中心落地为智慧药店联盟,医事中心落地即为医联体平台。
他具体介绍,刘延东副总理主持的医改工作会十项任务重点第一项就是医联体,要求全国三级医院必须建立医联体,今年六月份之前要拿出医联体具体方案出来。
而微医在建的互联网医院从第一天开始就是按照医联体的标准在建,首先乌镇建的第一家,接下来落地到各个省。具体执行方式为微医在各省建立一家互联网医院,并与当地的省市县中心医院合作,帮助建立当地的医联体,微医在各地落地的互联网医院亦成为其中重要的一环,可实现上下转诊、远程诊疗、多方会诊。
微医内部有一个“311”工程,3代表把医药险三项能力落地到线下医院;第一个1是微医会支持1000家中心医院(省市县)建立医联体,一年时间乌镇互联医院模式全国铺开,在19省建立互联网医院,微医基于互联网建成了最大的线上线下结合的医联体;第二个1是通过乌镇互联网医院平台建立10万个基层医疗机构(类似于药店接诊点),最后把几者联系起来,形成多向互动的整体。
其中的逻辑关系在于,通过落实“311”计划,既解决了医院与医院之间医患资源共享,同时与智慧药店形成互动,以智慧药店承接医联体内医院的处方外流、医院间处方流转、医联体云药房、医院药房托管等,实现多级医疗机构联动,并提供有效的药品供应。
微医做落地的互联网医疗的做法也打破了此前关于互联网医疗飘在空中,对实体医疗没有帮助的言论。首先,微医在各省落地的互联网医院均以实体医院为基础,并且微医还在杭州开办了首家全科诊所,以实体形式延伸互联网医院的模式得到了印证;其次智慧药店联盟可以帮助建立更多的基层接诊点,有效扩大合作医院的服务半径,提高医生资源的利用率,同时实现就医到买药之间的无缝衔接,为患者(尤其是轻微症状和慢病患者)节约了就医时间,提升了就医效率。
从工具到生态
如果说此前的微医更多的是就医导诊的工具的话,以后的微医可能要把重心放在建立生态上。
廖杰远也在采访中提到,把医疗(医药)的供给端和需求端集中在微医平台上,微医可通过增值服务的方式拓展更多商业上的可能性。“刚才提到留多少(利润)给智慧药店联盟,我觉得可以留也可以不留,因为最终可以通过保险等方式实现。”廖杰远对智慧药店项目的利润空间这样解释。
他以腾讯的例子作比,腾讯以永久免费的模式集聚了大量的用户,然后才衍生出增值服务、付费服务,并成长为中国最伟大的互联网公司之一。腾讯的逻辑即为平台加生态,微医或可从这种模式当中受益,探索互联网医疗的独特模式。
平台的出发点在何处?能够为参与放提供各种各样的工具,帮助参与方自身成长,壮大。基于此逻辑,微医重点发力的点就是互联网医联体+AI。
今年3月25日,微医向浙江大学捐赠1个亿用于睿医人工智能研究中心发展。该中心由浙江大学校长吴朝晖牵头,在浙大和杭州湾信息港同时挂牌,参与方包括浙大计算机学院、信息院、医学院等,是国内首家开放式医学人工智能平台。
廖杰远在采访中详述了参与医学人工智能项目的原因,他表示,实际上本质还是出于对互联网医疗进程的理解。互联网最基础的任务是“连接”,包括医联体、智慧药店等项目的初衷一开始即为连接;第二个阶段即为提升,AI就是提升中国医疗能力的重要手段。
“我们跟贾伟平教授也在合作糖尿病机器医生,他的目标是把糖尿病机器人医生配给每位基层医生,糖尿病医生能够达到专家80%的水平,剩下的20%可通过互联网医疗解决。”提升基层医生能力,是廖杰远发力医疗人工智能的主要动因,同时也考虑到了和互联网医疗在其中发挥作用。
具体应用方面,廖杰远设想的是,利用AI把已知的经验转化为程序,然后替代人力,实现辅助诊断,即帮助基层医生,又减轻重点医生资源的劳动。
“最后互联网医疗的突破口一定在AI,整个行业价值提升就在这里;互联网医疗落地在哪里,就是医联体和智慧药店,这二者结合起来,就代表了互联网医疗的价值所在。”廖杰远表示。
智慧药店、医联体、互联网医疗+AI,微医为医疗服务需求和供给方提供了平台和工具,串联起了完整的业务链条,生态正逐渐成型。 查看全部
接近一个小时的采访时间里,除开5分钟的寒暄之外,包括动脉网(公众号:vcbeat)在内的记者只在第32分钟、第45分钟问出了两个问题。其余时间,在近十个记者环绕之下,微医集团创始人兼CEO廖杰远侃侃而言,逻辑缜密流畅,前后自恰。
微医今年已经7岁,经历了3轮融资,估值近200亿。注册用户超1.5亿,每年通过微医实现的诊疗服务超过2亿人次,是互联网医疗最重要的入口之一。2017年,在微医的战略当中,或可解读出一些“思变”的信息。

微医如何服务智慧药店联盟

微医要涉足药品业务了,这是廖杰远向记者传达的第一个信息。
当日他现身杭州西湖论坛的主要目的即为新成立的“智慧药店联盟”站台。该项目由中国医药物资协会发起,微医作为主要牵头方,将为药店提供基于乌镇互联网医院的医疗服务。


智慧药店联盟成立仪式
按廖杰远的说法,智慧药店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医药工业企业和零售企业从传统模式向创新商业模式转型。具体实操层面,前端由微医为药店提供远程问诊、电子处方、预约挂号、导诊转诊等服务,后端由药店ERP直接接入工业企业,进行药品采购,同时辅以慢病管理、会员管理等业务,让零售终端成为医疗服务中心、健康管理中心,并有效承接医药分开和分级诊疗功能。
廖杰远表示,过去药店的主要职能和功能是药品售卖,并且在品类上还有限制,主要只能卖OTC、保健品等,从事处方药销售存在诸多瓶颈,包括处方来源,药品上架量等。其次是药店整体的连锁率并不高,2/3都是单体药店,(大型)连锁药店只有1/3,跟工业企业的议价能力弱,缺少话语权。
基于此原因,智慧药店药店联盟会逐步解决医药零售业态存在的问题。首先是让药店接入乌镇互联网医院,之后药店可通过该平台为消费者提供基础的诊疗服务,并可根据情况以互联网医院的资质开具电子处方,解决药店处方来源问题。
其次智慧药店联盟在采购上会形成联盟,与工业企业集中议价,保证由工业企业直达药店,减少过程中的消耗及价格失真。同时,药店的ERP直接接入医药工业企业,可以实现便捷的药品采购。
“这个联盟成员越多,影响越大,与工业企业的议价能力就越强,过程中间节约的成本为参与方带来更多价值空间。”廖杰远对包括动脉网在内的记者表示。
廖杰远还讲到了智慧药店联盟成立中间的一个小插曲,“我在会议现场看到,台下一边坐的是工业企业,一边坐的是零售企业。谁牵头都不合适,让我牵头好了,因为我跟两边都是朋友,也不存在利益竞争。”
事实上,智慧药店业务早有尝试,只是此前微医及廖杰远并未像这次一样对外界公开发声。动脉网此前报道过微医药诊店项目,或可看做智慧药店联盟的雏形。
该项目于去年3月发起,截至2017年3月,已经连接超过1.2万家药店,日均问诊量超过2.6万,并为合作药店带来人流及营收上的提升。


药诊店
廖杰远做了一个类比,美国类似的项目为CVS分钟诊所,药诊店即为中国版的分钟诊所。
这一次,智慧药店联盟在药诊店之外还携“集团采购”概念而来,对零售业态和工业营销的渗透更深,或可有更多的想象空间。廖杰远也表示:“智慧药店联盟可以帮助药店成长更快,尤其是单体药店。加上集采模式,将为相关合作方更多的利润增长空间。”
不仅如此,采访中廖杰远还透露出智慧药店联盟更多的发力方向。他提到,由于医药分开已经是大势所趋,微医将帮助合作的医院进行更多处方外流和医药分开的探索(微医已经与2400多家医院有合作),而承接的实施者即为智慧药店联盟。

互联网医疗不能飘在空中

参与到医疗流程当中去,是廖杰远理解的互联网医疗能够良性发展的关键点。他表示,原有互联网医院有医事中心和药事中心,此次药事中心落地为智慧药店联盟,医事中心落地即为医联体平台。
他具体介绍,刘延东副总理主持的医改工作会十项任务重点第一项就是医联体,要求全国三级医院必须建立医联体,今年六月份之前要拿出医联体具体方案出来。
而微医在建的互联网医院从第一天开始就是按照医联体的标准在建,首先乌镇建的第一家,接下来落地到各个省。具体执行方式为微医在各省建立一家互联网医院,并与当地的省市县中心医院合作,帮助建立当地的医联体,微医在各地落地的互联网医院亦成为其中重要的一环,可实现上下转诊、远程诊疗、多方会诊。
微医内部有一个“311”工程,3代表把医药险三项能力落地到线下医院;第一个1是微医会支持1000家中心医院(省市县)建立医联体,一年时间乌镇互联医院模式全国铺开,在19省建立互联网医院,微医基于互联网建成了最大的线上线下结合的医联体;第二个1是通过乌镇互联网医院平台建立10万个基层医疗机构(类似于药店接诊点),最后把几者联系起来,形成多向互动的整体。
其中的逻辑关系在于,通过落实“311”计划,既解决了医院与医院之间医患资源共享,同时与智慧药店形成互动,以智慧药店承接医联体内医院的处方外流、医院间处方流转、医联体云药房、医院药房托管等,实现多级医疗机构联动,并提供有效的药品供应。
微医做落地的互联网医疗的做法也打破了此前关于互联网医疗飘在空中,对实体医疗没有帮助的言论。首先,微医在各省落地的互联网医院均以实体医院为基础,并且微医还在杭州开办了首家全科诊所,以实体形式延伸互联网医院的模式得到了印证;其次智慧药店联盟可以帮助建立更多的基层接诊点,有效扩大合作医院的服务半径,提高医生资源的利用率,同时实现就医到买药之间的无缝衔接,为患者(尤其是轻微症状和慢病患者)节约了就医时间,提升了就医效率。

从工具到生态

如果说此前的微医更多的是就医导诊的工具的话,以后的微医可能要把重心放在建立生态上。
廖杰远也在采访中提到,把医疗(医药)的供给端和需求端集中在微医平台上,微医可通过增值服务的方式拓展更多商业上的可能性。“刚才提到留多少(利润)给智慧药店联盟,我觉得可以留也可以不留,因为最终可以通过保险等方式实现。”廖杰远对智慧药店项目的利润空间这样解释。
他以腾讯的例子作比,腾讯以永久免费的模式集聚了大量的用户,然后才衍生出增值服务、付费服务,并成长为中国最伟大的互联网公司之一。腾讯的逻辑即为平台加生态,微医或可从这种模式当中受益,探索互联网医疗的独特模式。
平台的出发点在何处?能够为参与放提供各种各样的工具,帮助参与方自身成长,壮大。基于此逻辑,微医重点发力的点就是互联网医联体+AI。
今年3月25日,微医向浙江大学捐赠1个亿用于睿医人工智能研究中心发展。该中心由浙江大学校长吴朝晖牵头,在浙大和杭州湾信息港同时挂牌,参与方包括浙大计算机学院、信息院、医学院等,是国内首家开放式医学人工智能平台。
廖杰远在采访中详述了参与医学人工智能项目的原因,他表示,实际上本质还是出于对互联网医疗进程的理解。互联网最基础的任务是“连接”,包括医联体、智慧药店等项目的初衷一开始即为连接;第二个阶段即为提升,AI就是提升中国医疗能力的重要手段。
“我们跟贾伟平教授也在合作糖尿病机器医生,他的目标是把糖尿病机器人医生配给每位基层医生,糖尿病医生能够达到专家80%的水平,剩下的20%可通过互联网医疗解决。”提升基层医生能力,是廖杰远发力医疗人工智能的主要动因,同时也考虑到了和互联网医疗在其中发挥作用。
具体应用方面,廖杰远设想的是,利用AI把已知的经验转化为程序,然后替代人力,实现辅助诊断,即帮助基层医生,又减轻重点医生资源的劳动。
“最后互联网医疗的突破口一定在AI,整个行业价值提升就在这里;互联网医疗落地在哪里,就是医联体和智慧药店,这二者结合起来,就代表了互联网医疗的价值所在。”廖杰远表示。
智慧药店、医联体、互联网医疗+AI,微医为医疗服务需求和供给方提供了平台和工具,串联起了完整的业务链条,生态正逐渐成型。

谁说中医不科学?他们都在用人工智能开方了!

动脉网&&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1012 次浏览 • 2017-04-26 21:35 • 来自相关话题

试想一下,生病之后,无需去诊所,只要拿起手机,打开APP,选择自己的症状,0.0001秒内,就能获得一份中医名家所开的智能药方。乍一听,这似乎像天方夜谭,但国内一家名为神黄科技的公司,已经将它变为了现实。
2005年,在清华园里潜心求学9年,获得工科计算机博士的周晋,迈出了学校的大门,抱着对前沿技术的向往,毅然加入了IBM。
犹如《笑傲江湖》里华山派的气宗和剑宗,清华同样分两个技术流派,一类是关注技术本身;另一类,更关注技术的应用。周晋,则属于后者。
这些年,周晋一直在寻找机会,能让他彻底地施展才华。“如果技术不能转化为产品,就像堵在心里的疙瘩,宣泄不出来。”
在家庭的引导下,周晋本有机会从事医学,无奈天生色弱的他,无法报考医学类院校,因此只得作罢。2008年,离开IBM,正欲创业的周晋,机缘巧合之下,获得了一个给中医科学院做数据挖掘的机会。


神黄科技CEO周晋博士
5年磨一剑中医科学院的中医典籍数量繁多,但一直没有很好的手段,能将这些典籍的价值释放出来。2008年,周晋在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决定接下这个任务,帮助他们把优秀的中医古籍电子化,结构化。项目的名字,叫中医智库。
“电子化是非常复杂的过程,由于各个朝代的繁体字形态不同,而且没有标点符号,需要把它们先扫描成电子版,然后把文字切割整理出来,交由专业的中医编辑人员,进行补全完善。”周晋告诉动脉网。
据他回忆,当时中医智库的编辑团队大概有十五人,经过中医科学院专家的三审三教,花费大概五年时间,才完成了近600本中医古籍,近1000万字的数字化工作。
“古汉语的文字比起现代文要凝练得多,这1000万字,信息量十分庞大。”


电子化中医古籍
一个个晦涩难懂的古文字,被转化为了简体横排的汉字。但对周晋而言,这才仅仅完成了最初的数字化阶段,文字的结构化,才是关键。

古汉语的检索,不像搜索引擎,只需要作字符串的匹配,如感冒、伤寒和风寒,它们是近义词的关系。在古汉语里,很多近义词并没有这样的词库,如糖尿病和消渴病,它们俩是同一种疾病。再如高血压,在古汉语中,被称为眩晕。这些近义词、同义词,必须通过结构化,才能加以运用。
“结构化的最终目标是将药、质、量分解出来,从而描述这味药的病因病机和治则治法,就像语文分段落一样,需要把文字的章节分离出来。”周晋告诉动脉网。
当时,中医智库团队做了一个电子化的标验系统,由工作人员去打标签,每选一段文字,就打上一个标签,系统会自动抓取标签里的内容。由于标签的模板在当时并没有标准,所以周晋和团队还得跟中医科学院的专家们一起商议,最后定版。这样一来,整本书就变成了一棵树,拥有了完整的脉络。
中医智库的建立,获得了中国中医科学院、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国家中药局的认可。同时,这也让周晋看到了中医古籍数据挖掘的前景。于是2012年8月,他在北京正式成立了神黄科技。
“中国有大量的中医古籍和医学文献,需要挖掘、分析,这种研究,需要信息化的支撑,正因如此,神黄科技才有存在的价值。”周晋说道。
将中医典籍数字化,这点绝大部分公司都能做到,但能超过100种古籍的公司都很少。神黄科技的中医智库,则是有着将近2000种中医古籍。而进一步将内容结构化,如将眩晕的病案全部检索出,目前,就只有神黄科技办得到。


检索眩晕结果
引入人工智能长久以来,中医的信息化程度都非常落后。一方面由于从事中医的人,很少与其他行业有交集,再加上中医思想相对保守,新技术在这个行业,犹如蛮荒之地,尚未开垦。
由多种中药组成的方剂,略微调整药材剂量,就能医治另一种病。更换其中的几味药材,就变成另一种方剂。人们不禁要问,这每一个单位的药里,到底治什么?药品的剂量,又代表着什么?
过去的研究方式,往往是通过一些书籍,把病因病机、治则治法拿去分析。研究学者,则多是拿一些资料,加上个人的医学分析,总结出一些相对片面的研究成果。
周晋认为:“这种方式本身并没有错,但缺少科学的方式去辅助。这类研究,往往是学者研究十多篇文献,最后形成一篇论文,数据量太小、太慢。”
药品的剂量不同,会使得君臣佐使发生关系,其中潜藏的规律,必须要运用大量的数据去分析,而中医典籍的数字化、结构化,便是这一切的基础。
周晋在清华博士期间,研究的是模式识别。包括车牌识别、人脸识别、语音识别,这些都属于模式识别的范畴。在医学领域,疾病之间的关联关系,同样要应用到这项技术。
2015年,中医智库在古籍、药方的基础上,增加了智慧开方和自诊的功能,智慧开方的使用对象是医生,自诊则是患者。
中医领域,有很多名医大家的治疗水平很高,但由于缺乏宣传平台,他们的治疗方式很难推广开来。中医智库则整合了这些理法方药,通过人工智能和问答的形式呈现,让用户可以选择不同中医大师的治疗方案,告诉患者应该治什么病,如何去治。


智慧开方
“这些方子都是拥有国家代码的安全方,如葛根汤,柴胡汤,都在国家认证的1089种中医药方之中。”周晋告诉动脉网。
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可以将静态的医学资料、药方、数据,和动态的望闻问切所产生的感知数据记录下来,再把数据反映出来的治疗方案,清晰、易懂地反映给医生或患者。
人类的大脑学习古代智慧,只能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有限的水平,人工智能则没有天花板的限制。中医智库是一种仿生的人工智能,将中医大家的治疗思路进行模仿还原,不仅是医生,所有人都能自诊自查。
满足不同的使用场景上线仅一年,中医智库就已经拥有包括医生、中医爱好者、医学生、科研人员在内,超过100万的用户。
2016年10月,中医智库开启了个人付费业务,现已拥有上万名付费用户。医生和中医爱好者为主要付费用户,各占约30%比例。
企业用户方面,包括北京市卫计委,广东省中医院在内50多家政府医疗机构,都采购了中医智库,部署给二甲医院或社区医院使用。


中医智库功能概览
“不同的用户,需求也不同。包括阅读的需求,查资料的需求,检索疑难病例的需求,写科研论文的需求。这些需求都是不同的场景,神黄科技开发了各种场景,让所有人都能感受到中医的价值。”周晋说。
更多 互联网医疗资讯 请关注动脉网wechat:vcbeat
关注后,公众号后台 回复关键词(如:人工智能、基因检测),即可获得相关独家前沿资讯文章!
关注后公众号后,推荐阅读
1、IBM研究院联袂安翰医疗,加速推进早期消化道疾病精准筛查项目
2、锐珂医疗正式独立牙科业务,面向全球口腔诊所提供影像系统及软件服务
3、这是谷歌、IBM、苹果都没解决的医疗人工智能难点!
动脉网(WeChat:vcbeat),关注互联网医疗及健康领域的新技术、创业和投资,以及新技术背后的伦理。 查看全部
试想一下,生病之后,无需去诊所,只要拿起手机,打开APP,选择自己的症状,0.0001秒内,就能获得一份中医名家所开的智能药方。乍一听,这似乎像天方夜谭,但国内一家名为神黄科技的公司,已经将它变为了现实。
2005年,在清华园里潜心求学9年,获得工科计算机博士的周晋,迈出了学校的大门,抱着对前沿技术的向往,毅然加入了IBM。
犹如《笑傲江湖》里华山派的气宗和剑宗,清华同样分两个技术流派,一类是关注技术本身;另一类,更关注技术的应用。周晋,则属于后者。
这些年,周晋一直在寻找机会,能让他彻底地施展才华。“如果技术不能转化为产品,就像堵在心里的疙瘩,宣泄不出来。”
在家庭的引导下,周晋本有机会从事医学,无奈天生色弱的他,无法报考医学类院校,因此只得作罢。2008年,离开IBM,正欲创业的周晋,机缘巧合之下,获得了一个给中医科学院做数据挖掘的机会。


神黄科技CEO周晋博士
5年磨一剑中医科学院的中医典籍数量繁多,但一直没有很好的手段,能将这些典籍的价值释放出来。2008年,周晋在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决定接下这个任务,帮助他们把优秀的中医古籍电子化,结构化。项目的名字,叫中医智库。
电子化是非常复杂的过程,由于各个朝代的繁体字形态不同,而且没有标点符号,需要把它们先扫描成电子版,然后把文字切割整理出来,交由专业的中医编辑人员,进行补全完善。”周晋告诉动脉网。
据他回忆,当时中医智库的编辑团队大概有十五人,经过中医科学院专家的三审三教,花费大概五年时间,才完成了近600本中医古籍,近1000万字的数字化工作。
“古汉语的文字比起现代文要凝练得多,这1000万字,信息量十分庞大。”


电子化中医古籍
一个个晦涩难懂的古文字,被转化为了简体横排的汉字。但对周晋而言,这才仅仅完成了最初的数字化阶段,文字的结构化,才是关键。

古汉语的检索,不像搜索引擎,只需要作字符串的匹配,如感冒、伤寒和风寒,它们是近义词的关系。在古汉语里,很多近义词并没有这样的词库,如糖尿病和消渴病,它们俩是同一种疾病。再如高血压,在古汉语中,被称为眩晕。这些近义词、同义词,必须通过结构化,才能加以运用。
“结构化的最终目标是将药、质、量分解出来,从而描述这味药的病因病机和治则治法,就像语文分段落一样,需要把文字的章节分离出来。”周晋告诉动脉网。
当时,中医智库团队做了一个电子化的标验系统,由工作人员去打标签,每选一段文字,就打上一个标签,系统会自动抓取标签里的内容。由于标签的模板在当时并没有标准,所以周晋和团队还得跟中医科学院的专家们一起商议,最后定版。这样一来,整本书就变成了一棵树,拥有了完整的脉络。
中医智库的建立,获得了中国中医科学院、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国家中药局的认可。同时,这也让周晋看到了中医古籍数据挖掘的前景。于是2012年8月,他在北京正式成立了神黄科技。
“中国有大量的中医古籍和医学文献,需要挖掘、分析,这种研究,需要信息化的支撑,正因如此,神黄科技才有存在的价值。”周晋说道。
将中医典籍数字化,这点绝大部分公司都能做到,但能超过100种古籍的公司都很少。神黄科技的中医智库,则是有着将近2000种中医古籍。而进一步将内容结构化,如将眩晕的病案全部检索出,目前,就只有神黄科技办得到。


检索眩晕结果
引入人工智能长久以来,中医的信息化程度都非常落后。一方面由于从事中医的人,很少与其他行业有交集,再加上中医思想相对保守,新技术在这个行业,犹如蛮荒之地,尚未开垦。
由多种中药组成的方剂,略微调整药材剂量,就能医治另一种病。更换其中的几味药材,就变成另一种方剂。人们不禁要问,这每一个单位的药里,到底治什么?药品的剂量,又代表着什么?
过去的研究方式,往往是通过一些书籍,把病因病机、治则治法拿去分析。研究学者,则多是拿一些资料,加上个人的医学分析,总结出一些相对片面的研究成果。
周晋认为:“这种方式本身并没有错,但缺少科学的方式去辅助。这类研究,往往是学者研究十多篇文献,最后形成一篇论文,数据量太小、太慢。”
药品的剂量不同,会使得君臣佐使发生关系,其中潜藏的规律,必须要运用大量的数据去分析,而中医典籍的数字化、结构化,便是这一切的基础
周晋在清华博士期间,研究的是模式识别。包括车牌识别、人脸识别、语音识别,这些都属于模式识别的范畴。在医学领域,疾病之间的关联关系,同样要应用到这项技术。
2015年,中医智库在古籍、药方的基础上,增加了智慧开方和自诊的功能,智慧开方的使用对象是医生,自诊则是患者。
中医领域,有很多名医大家的治疗水平很高,但由于缺乏宣传平台,他们的治疗方式很难推广开来。中医智库则整合了这些理法方药,通过人工智能和问答的形式呈现,让用户可以选择不同中医大师的治疗方案,告诉患者应该治什么病,如何去治。


智慧开方
“这些方子都是拥有国家代码的安全方,如葛根汤,柴胡汤,都在国家认证的1089种中医药方之中。”周晋告诉动脉网。
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可以将静态的医学资料、药方、数据,和动态的望闻问切所产生的感知数据记录下来,再把数据反映出来的治疗方案,清晰、易懂地反映给医生或患者。
人类的大脑学习古代智慧,只能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有限的水平,人工智能则没有天花板的限制。中医智库是一种仿生的人工智能,将中医大家的治疗思路进行模仿还原,不仅是医生,所有人都能自诊自查。
满足不同的使用场景上线仅一年,中医智库就已经拥有包括医生、中医爱好者、医学生、科研人员在内,超过100万的用户。
2016年10月,中医智库开启了个人付费业务,现已拥有上万名付费用户。医生和中医爱好者为主要付费用户,各占约30%比例。
企业用户方面,包括北京市卫计委,广东省中医院在内50多家政府医疗机构,都采购了中医智库,部署给二甲医院或社区医院使用。


中医智库功能概览
“不同的用户,需求也不同。包括阅读的需求,查资料的需求,检索疑难病例的需求,写科研论文的需求。这些需求都是不同的场景,神黄科技开发了各种场景,让所有人都能感受到中医的价值。”周晋说。
更多 互联网医疗资讯 请关注动脉网wechat:vcbeat
关注后,公众号后台 回复关键词(如:人工智能、基因检测),即可获得相关独家前沿资讯文章!
关注后公众号后,推荐阅读
1、IBM研究院联袂安翰医疗,加速推进早期消化道疾病精准筛查项目
2、锐珂医疗正式独立牙科业务,面向全球口腔诊所提供影像系统及软件服务
3、这是谷歌、IBM、苹果都没解决的医疗人工智能难点!
动脉网(WeChat:vcbeat),关注互联网医疗及健康领域的新技术、创业和投资,以及新技术背后的伦理。

智慧药店、医联体+AI,微医如何构建互联网医疗生态

动脉网&&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448 次浏览 • 2017-04-26 21:33 • 来自相关话题

接近一个小时的采访时间里,除开5分钟的寒暄之外,包括动脉网(公众号:vcbeat)在内的记者只在第32分钟、第45分钟问出了两个问题。其余时间,在近十个记者环绕之下,微医集团创始人兼CEO廖杰远侃侃而言,逻辑缜密流畅,前后自恰。
微医今年已经7岁,经历了3轮融资,估值近200亿。注册用户超1.5亿,每年通过微医实现的诊疗服务超过2亿人次,是互联网医疗最重要的入口之一。2017年,在微医的战略当中,或可解读出一些“思变”的信息。
微医如何服务智慧药店联盟
微医要涉足药品业务了,这是廖杰远向记者传达的第一个信息。
当日他现身杭州西湖论坛的主要目的即为新成立的“智慧药店联盟”站台。该项目由中国医药物资协会发起,微医作为主要牵头方,将为药店提供基于乌镇互联网医院的医疗服务。


智慧药店联盟成立仪式
按廖杰远的说法,智慧药店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医药工业企业和零售企业从传统模式向创新商业模式转型。具体实操层面,前端由微医为药店提供远程问诊、电子处方、预约挂号、导诊转诊等服务,后端由药店ERP直接接入工业企业,进行药品采购,同时辅以慢病管理、会员管理等业务,让零售终端成为医疗服务中心、健康管理中心,并有效承接医药分开和分级诊疗功能。
廖杰远表示,过去药店的主要职能和功能是药品售卖,并且在品类上还有限制,主要只能卖OTC、保健品等,从事处方药销售存在诸多瓶颈,包括处方来源,药品上架量等。其次是药店整体的连锁率并不高,2/3都是单体药店,(大型)连锁药店只有1/3,跟工业企业的议价能力弱,缺少话语权。
基于此原因,智慧药店药店联盟会逐步解决医药零售业态存在的问题。首先是让药店接入乌镇互联网医院,之后药店可通过该平台为消费者提供基础的诊疗服务,并可根据情况以互联网医院的资质开具电子处方,解决药店处方来源问题。
其次智慧药店联盟在采购上会形成联盟,与工业企业集中议价,保证由工业企业直达药店,减少过程中的消耗及价格失真。同时,药店的ERP直接接入医药工业企业,可以实现便捷的药品采购。
“这个联盟成员越多,影响越大,与工业企业的议价能力就越强,过程中间节约的成本为参与方带来更多价值空间。”廖杰远对包括动脉网在内的记者表示。
廖杰远还讲到了智慧药店联盟成立中间的一个小插曲,“我在会议现场看到,台下一边坐的是工业企业,一边坐的是零售企业。谁牵头都不合适,让我牵头好了,因为我跟两边都是朋友,也不存在利益竞争。”
事实上,智慧药店业务早有尝试,只是此前微医及廖杰远并未像这次一样对外界公开发声。动脉网此前报道过微医药诊店项目,或可看做智慧药店联盟的雏形。
该项目于去年3月发起,截至2017年3月,已经连接超过1.2万家药店,日均问诊量超过2.6万,并为合作药店带来人流及营收上的提升。


药诊店
廖杰远做了一个类比,美国类似的项目为CVS分钟诊所,药诊店即为中国版的分钟诊所。
这一次,智慧药店联盟在药诊店之外还携“集团采购”概念而来,对零售业态和工业营销的渗透更深,或可有更多的想象空间。廖杰远也表示:“智慧药店联盟可以帮助药店成长更快,尤其是单体药店。加上集采模式,将为相关合作方更多的利润增长空间。”
不仅如此,采访中廖杰远还透露出智慧药店联盟更多的发力方向。他提到,由于医药分开已经是大势所趋,微医将帮助合作的医院进行更多处方外流和医药分开的探索(微医已经与2400多家医院有合作),而承接的实施者即为智慧药店联盟。
互联网医疗不能飘在空中
参与到医疗流程当中去,是廖杰远理解的互联网医疗能够良性发展的关键点。他表示,原有互联网医院有医事中心和药事中心,此次药事中心落地为智慧药店联盟,医事中心落地即为医联体平台。
他具体介绍,刘延东副总理主持的医改工作会十项任务重点第一项就是医联体,要求全国三级医院必须建立医联体,今年六月份之前要拿出医联体具体方案出来。
而微医在建的互联网医院从第一天开始就是按照医联体的标准在建,首先乌镇建的第一家,接下来落地到各个省。具体执行方式为微医在各省建立一家互联网医院,并与当地的省市县中心医院合作,帮助建立当地的医联体,微医在各地落地的互联网医院亦成为其中重要的一环,可实现上下转诊、远程诊疗、多方会诊。
微医内部有一个“311”工程,3代表把医药险三项能力落地到线下医院;第一个1是微医会支持1000家中心医院(省市县)建立医联体,一年时间乌镇互联医院模式全国铺开,在19省建立互联网医院,微医基于互联网建成了最大的线上线下结合的医联体;第二个1是通过乌镇互联网医院平台建立10万个基层医疗机构(类似于药店接诊点),最后把几者联系起来,形成多向互动的整体。
其中的逻辑关系在于,通过落实“311”计划,既解决了医院与医院之间医患资源共享,同时与智慧药店形成互动,以智慧药店承接医联体内医院的处方外流、医院间处方流转、医联体云药房、医院药房托管等,实现多级医疗机构联动,并提供有效的药品供应。
微医做落地的互联网医疗的做法也打破了此前关于互联网医疗飘在空中,对实体医疗没有帮助的言论。首先,微医在各省落地的互联网医院均以实体医院为基础,并且微医还在杭州开办了首家全科诊所,以实体形式延伸互联网医院的模式得到了印证;其次智慧药店联盟可以帮助建立更多的基层接诊点,有效扩大合作医院的服务半径,提高医生资源的利用率,同时实现就医到买药之间的无缝衔接,为患者(尤其是轻微症状和慢病患者)节约了就医时间,提升了就医效率。
从工具到生态
如果说此前的微医更多的是就医导诊的工具的话,以后的微医可能要把重心放在建立生态上。
廖杰远也在采访中提到,把医疗(医药)的供给端和需求端集中在微医平台上,微医可通过增值服务的方式拓展更多商业上的可能性。“刚才提到留多少(利润)给智慧药店联盟,我觉得可以留也可以不留,因为最终可以通过保险等方式实现。”廖杰远对智慧药店项目的利润空间这样解释。
他以腾讯的例子作比,腾讯以永久免费的模式集聚了大量的用户,然后才衍生出增值服务、付费服务,并成长为中国最伟大的互联网公司之一。腾讯的逻辑即为平台加生态,微医或可从这种模式当中受益,探索互联网医疗的独特模式。
平台的出发点在何处?能够为参与放提供各种各样的工具,帮助参与方自身成长,壮大。基于此逻辑,微医重点发力的点就是互联网医联体+AI。
今年3月25日,微医向浙江大学捐赠1个亿用于睿医人工智能研究中心发展。该中心由浙江大学校长吴朝晖牵头,在浙大和杭州湾信息港同时挂牌,参与方包括浙大计算机学院、信息院、医学院等,是国内首家开放式医学人工智能平台。
廖杰远在采访中详述了参与医学人工智能项目的原因,他表示,实际上本质还是出于对互联网医疗进程的理解。互联网最基础的任务是“连接”,包括医联体、智慧药店等项目的初衷一开始即为连接;第二个阶段即为提升,AI就是提升中国医疗能力的重要手段。
“我们跟贾伟平教授也在合作糖尿病机器医生,他的目标是把糖尿病机器人医生配给每位基层医生,糖尿病医生能够达到专家80%的水平,剩下的20%可通过互联网医疗解决。”提升基层医生能力,是廖杰远发力医疗人工智能的主要动因,同时也考虑到了和互联网医疗在其中发挥作用。
具体应用方面,廖杰远设想的是,利用AI把已知的经验转化为程序,然后替代人力,实现辅助诊断,即帮助基层医生,又减轻重点医生资源的劳动。
“最后互联网医疗的突破口一定在AI,整个行业价值提升就在这里;互联网医疗落地在哪里,就是医联体和智慧药店,这二者结合起来,就代表了互联网医疗的价值所在。”廖杰远表示。
智慧药店、医联体、互联网医疗+AI,微医为医疗服务需求和供给方提供了平台和工具,串联起了完整的业务链条,生态正逐渐成型。 查看全部
接近一个小时的采访时间里,除开5分钟的寒暄之外,包括动脉网(公众号:vcbeat)在内的记者只在第32分钟、第45分钟问出了两个问题。其余时间,在近十个记者环绕之下,微医集团创始人兼CEO廖杰远侃侃而言,逻辑缜密流畅,前后自恰。
微医今年已经7岁,经历了3轮融资,估值近200亿。注册用户超1.5亿,每年通过微医实现的诊疗服务超过2亿人次,是互联网医疗最重要的入口之一。2017年,在微医的战略当中,或可解读出一些“思变”的信息。

微医如何服务智慧药店联盟

微医要涉足药品业务了,这是廖杰远向记者传达的第一个信息。
当日他现身杭州西湖论坛的主要目的即为新成立的“智慧药店联盟”站台。该项目由中国医药物资协会发起,微医作为主要牵头方,将为药店提供基于乌镇互联网医院的医疗服务。


智慧药店联盟成立仪式
按廖杰远的说法,智慧药店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医药工业企业和零售企业从传统模式向创新商业模式转型。具体实操层面,前端由微医为药店提供远程问诊、电子处方、预约挂号、导诊转诊等服务,后端由药店ERP直接接入工业企业,进行药品采购,同时辅以慢病管理、会员管理等业务,让零售终端成为医疗服务中心、健康管理中心,并有效承接医药分开和分级诊疗功能。
廖杰远表示,过去药店的主要职能和功能是药品售卖,并且在品类上还有限制,主要只能卖OTC、保健品等,从事处方药销售存在诸多瓶颈,包括处方来源,药品上架量等。其次是药店整体的连锁率并不高,2/3都是单体药店,(大型)连锁药店只有1/3,跟工业企业的议价能力弱,缺少话语权。
基于此原因,智慧药店药店联盟会逐步解决医药零售业态存在的问题。首先是让药店接入乌镇互联网医院,之后药店可通过该平台为消费者提供基础的诊疗服务,并可根据情况以互联网医院的资质开具电子处方,解决药店处方来源问题。
其次智慧药店联盟在采购上会形成联盟,与工业企业集中议价,保证由工业企业直达药店,减少过程中的消耗及价格失真。同时,药店的ERP直接接入医药工业企业,可以实现便捷的药品采购。
“这个联盟成员越多,影响越大,与工业企业的议价能力就越强,过程中间节约的成本为参与方带来更多价值空间。”廖杰远对包括动脉网在内的记者表示。
廖杰远还讲到了智慧药店联盟成立中间的一个小插曲,“我在会议现场看到,台下一边坐的是工业企业,一边坐的是零售企业。谁牵头都不合适,让我牵头好了,因为我跟两边都是朋友,也不存在利益竞争。”
事实上,智慧药店业务早有尝试,只是此前微医及廖杰远并未像这次一样对外界公开发声。动脉网此前报道过微医药诊店项目,或可看做智慧药店联盟的雏形。
该项目于去年3月发起,截至2017年3月,已经连接超过1.2万家药店,日均问诊量超过2.6万,并为合作药店带来人流及营收上的提升。


药诊店
廖杰远做了一个类比,美国类似的项目为CVS分钟诊所,药诊店即为中国版的分钟诊所。
这一次,智慧药店联盟在药诊店之外还携“集团采购”概念而来,对零售业态和工业营销的渗透更深,或可有更多的想象空间。廖杰远也表示:“智慧药店联盟可以帮助药店成长更快,尤其是单体药店。加上集采模式,将为相关合作方更多的利润增长空间。”
不仅如此,采访中廖杰远还透露出智慧药店联盟更多的发力方向。他提到,由于医药分开已经是大势所趋,微医将帮助合作的医院进行更多处方外流和医药分开的探索(微医已经与2400多家医院有合作),而承接的实施者即为智慧药店联盟。

互联网医疗不能飘在空中

参与到医疗流程当中去,是廖杰远理解的互联网医疗能够良性发展的关键点。他表示,原有互联网医院有医事中心和药事中心,此次药事中心落地为智慧药店联盟,医事中心落地即为医联体平台。
他具体介绍,刘延东副总理主持的医改工作会十项任务重点第一项就是医联体,要求全国三级医院必须建立医联体,今年六月份之前要拿出医联体具体方案出来。
而微医在建的互联网医院从第一天开始就是按照医联体的标准在建,首先乌镇建的第一家,接下来落地到各个省。具体执行方式为微医在各省建立一家互联网医院,并与当地的省市县中心医院合作,帮助建立当地的医联体,微医在各地落地的互联网医院亦成为其中重要的一环,可实现上下转诊、远程诊疗、多方会诊。
微医内部有一个“311”工程,3代表把医药险三项能力落地到线下医院;第一个1是微医会支持1000家中心医院(省市县)建立医联体,一年时间乌镇互联医院模式全国铺开,在19省建立互联网医院,微医基于互联网建成了最大的线上线下结合的医联体;第二个1是通过乌镇互联网医院平台建立10万个基层医疗机构(类似于药店接诊点),最后把几者联系起来,形成多向互动的整体。
其中的逻辑关系在于,通过落实“311”计划,既解决了医院与医院之间医患资源共享,同时与智慧药店形成互动,以智慧药店承接医联体内医院的处方外流、医院间处方流转、医联体云药房、医院药房托管等,实现多级医疗机构联动,并提供有效的药品供应。
微医做落地的互联网医疗的做法也打破了此前关于互联网医疗飘在空中,对实体医疗没有帮助的言论。首先,微医在各省落地的互联网医院均以实体医院为基础,并且微医还在杭州开办了首家全科诊所,以实体形式延伸互联网医院的模式得到了印证;其次智慧药店联盟可以帮助建立更多的基层接诊点,有效扩大合作医院的服务半径,提高医生资源的利用率,同时实现就医到买药之间的无缝衔接,为患者(尤其是轻微症状和慢病患者)节约了就医时间,提升了就医效率。

从工具到生态

如果说此前的微医更多的是就医导诊的工具的话,以后的微医可能要把重心放在建立生态上。
廖杰远也在采访中提到,把医疗(医药)的供给端和需求端集中在微医平台上,微医可通过增值服务的方式拓展更多商业上的可能性。“刚才提到留多少(利润)给智慧药店联盟,我觉得可以留也可以不留,因为最终可以通过保险等方式实现。”廖杰远对智慧药店项目的利润空间这样解释。
他以腾讯的例子作比,腾讯以永久免费的模式集聚了大量的用户,然后才衍生出增值服务、付费服务,并成长为中国最伟大的互联网公司之一。腾讯的逻辑即为平台加生态,微医或可从这种模式当中受益,探索互联网医疗的独特模式。
平台的出发点在何处?能够为参与放提供各种各样的工具,帮助参与方自身成长,壮大。基于此逻辑,微医重点发力的点就是互联网医联体+AI。
今年3月25日,微医向浙江大学捐赠1个亿用于睿医人工智能研究中心发展。该中心由浙江大学校长吴朝晖牵头,在浙大和杭州湾信息港同时挂牌,参与方包括浙大计算机学院、信息院、医学院等,是国内首家开放式医学人工智能平台。
廖杰远在采访中详述了参与医学人工智能项目的原因,他表示,实际上本质还是出于对互联网医疗进程的理解。互联网最基础的任务是“连接”,包括医联体、智慧药店等项目的初衷一开始即为连接;第二个阶段即为提升,AI就是提升中国医疗能力的重要手段。
“我们跟贾伟平教授也在合作糖尿病机器医生,他的目标是把糖尿病机器人医生配给每位基层医生,糖尿病医生能够达到专家80%的水平,剩下的20%可通过互联网医疗解决。”提升基层医生能力,是廖杰远发力医疗人工智能的主要动因,同时也考虑到了和互联网医疗在其中发挥作用。
具体应用方面,廖杰远设想的是,利用AI把已知的经验转化为程序,然后替代人力,实现辅助诊断,即帮助基层医生,又减轻重点医生资源的劳动。
“最后互联网医疗的突破口一定在AI,整个行业价值提升就在这里;互联网医疗落地在哪里,就是医联体和智慧药店,这二者结合起来,就代表了互联网医疗的价值所在。”廖杰远表示。
智慧药店、医联体、互联网医疗+AI,微医为医疗服务需求和供给方提供了平台和工具,串联起了完整的业务链条,生态正逐渐成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