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 请开启后刷新浏览器获得更好的体验!
输入关键字进行搜索
搜索:
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gxzsyycc&&
赞同来自:
眼医LY&&
尘埃1969
蓝雪0816&&
云欣&&
路在院感&&
jcyyhlb&&
1848093589&&
gxzsyycc 发表于 2016-7-16 15:06 一、分类标准 1、Ⅰ类(清洁)切口:手术未进入炎症区,未进入呼吸、消化及泌尿生殖道,以及闭合性创 ...
幸运汀兰&&
清秋玉叶&&
15291764518&&
院感小哥&&
九龙江&&
xxxzyy&&
小猴子波波&&
行云有影&&
123456自由飞翔&&
瘦猪壮牛&&
xiaownagzi&&
要回复问题请先登录或注册
19 个回复
gxzsyycc&&
赞同来自:
1、Ⅰ类(清洁)切口:手术未进入炎症区,未进入呼吸、消化及泌尿生殖道,以及闭合性创伤手术符合上述条件者 。
2、Ⅱ类(清洁-污染)切口:手术进入呼吸、消化或泌尿生殖道但无明显污染,例如无感染且顺利完成的胆道、胃肠道、阴道、口咽部手术 。
3、Ⅲ类(污染)切口:新鲜开放性创伤手术;手术进入急性炎症但未化脓区域;胃肠道内容有明显溢出污染;术中无菌技术有明显缺陷(如开胸心脏按压)者 。
4、Ⅳ类(污秽-感染)切口:有失活组织的陈旧创伤手术;已有临床感染或脏器穿孔的手术 。
5、对于个别分类有困难的手术,一般定为下一类,即不确定为一类的定为二类,以此类推 。
6、按上述方法分类,不同切口的感染率有显著不同:据Cruse统计清洁切口感染发生率为1%,清洁-污染切口为7%,污染切口为20%,污秽-感染切口为40%。因此,切口分类是决定是否需进行抗生素预防的重要依据。
二、临床中常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1、易将Ⅱ类(清洁-污染)切口混淆为Ⅰ类(清洁)切口的手术:剖宫产、宫颈锥切、子宫次全切、输卵管切开和结扎术、骨科开放骨折、断指再植术、泌尿外科输尿管切开术、膀胱肿瘤切除、睾丸鞘膜切除、膀胱造口术、肾囊肿切开、肾取石术、肾切除、包皮环切术、阴茎手术、胃癌根治术、总胆管切开取石、肺切除术、阑尾切除、胆囊切除术。这些手术必须切开或离断与体表相通并有污染可能的空腔脏器,应分为Ⅱ类。
另外,凡耳鼻喉、咽、消化道、呼吸道、泌尿道、阴道、阴囊、会阴部不易彻底消毒皮肤的切口也是Ⅱ类。
二期缝合、切开再止血的切口以及6h内清创缝合的切口也是Ⅱ类。
2、易将Ⅰ类切口混淆为Ⅱ类切口的手术:单纯甲状腺手术、乳腺部分切除术、内限手术(白内障)、单纯骨折切开复位术、疝修补、非创伤性路脑手术、未切开肠腔的肠粘连松解术、妇科剖腹探查术、卵巢手术、盆腔淋巴清扫术、圆韧带悬吊术。这类手术能做好无菌准备。可以做到无菌,应为Ⅰ类。
3、易将Ⅲ类切口混淆为Ⅱ类切口的手术:化脓性阑尾炎、窦道切除、肛瘘、与口腔相通的手术如扁桃体、唇、腭裂手术也属于Ⅲ类。
眼医LY&&
赞同来自:
尘埃1969
赞同来自:
蓝雪0816&&
赞同来自:
外科手术可以根据其难易程度分级;
而手术切口可以根据其受微生物污染程度分类:、Ⅰ类(清洁)切口、、Ⅱ类(清洁-污染)切口、、Ⅲ类(污染)切口和、Ⅳ类(污秽-感染)切口。
白内障、青光眼等手术一般情况下为清洁切口手术,如果手术时有眼部污染或感染,这些手术就可能变为Ⅱ类或Ⅲ类切口手术。
云欣&&
赞同来自:
路在院感&&
赞同来自:
1、Ⅰ类(清洁)切口:手术未进入炎症区,未进入呼吸、消化及泌尿生殖道,以及闭合性创伤手术符合上述条件者 。
jcyyhlb&&
赞同来自:
1848093589&&
赞同来自:
个人认为虽然有标准将切口分四类,但在实际操作中手术切口分类每个人掌握的尺度不同,看过一些报章杂志上老师的分类就有差异。比如肾囊肿切开、肾取石术、肾切除就有分为Ⅰ类的,认为是上尿道,这部分为无菌器官;将睾丸鞘膜切除或翻转术、包皮环切术分为Ⅰ类,认为没有真正接触泌尿生殖道内面,像剖腹探查术还要看剖腹后探查到哪个部位来定,卵巢手术、圆韧带悬吊术也有医生定为Ⅱ类的。
幸运汀兰&&
赞同来自:
清秋玉叶&&
赞同来自:
15291764518&&
赞同来自:
院感小哥&&
赞同来自:
感谢老师分享,内容很详细,不知道这个出自什么文件~
九龙江&&
赞同来自:
xxxzyy&&
赞同来自:
小猴子波波&&
赞同来自:
行云有影&&
赞同来自:
123456自由飞翔&&
赞同来自:
瘦猪壮牛&&
赞同来自:
xiaownagzi&&
赞同来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