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预防

请教:什么是标准预防?如何操作?是针对医护人员与患者之间还是患者与患者之间的预防感染?
已邀请:

Amen1223&&

赞同来自:

按照国家《医院隔离技术规范》执行。兼顾医务人员与病人、病人之间的预防。

╰☆素衣☆╮&&

赞同来自:

胡必杰课件-标准预防和基于传播途径的预防

http://bbs.icchina.org.cn/forum. ... 8&fromuid=76507

(出处: 上海国际医院感染控制论坛)

看看这个吧

阿丹丹&&

赞同来自:

学习一下《医院隔离技术规范》

橡皮娃娃&&

赞同来自:

本帖最后由 橡皮娃娃 于 2017-2-10 10:00 编辑


在20世纪 90年代中期 ,美国CDC提出了“标准预防”它将普遍预防和体内物质隔离法的许多特点进行综合, 针对所有医院中接受治疗的病人而采取的预防措施。目的在于尽最大可能来降低医务人员与病人之间、病人与病人之间微生物传播的危险性 ,起到了双向防护的作用。

标准预防的基本概念

隔离对象:将所有病人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  不完整的皮肤、粘膜等均有传染性,需要隔离。

防护:实施双向防护----防止疾病双向传播。

隔离措施:根据传播途径建立——接触、空气、飞沫隔离措施。其重点是手卫生。

标准预防的具体措施:

1.手卫生。

2.个人防护用品。

3.呼吸卫生/咳嗽礼仪。

4.患者安置。

5.医疗设备/仪器清洁消毒。

6.环境清洁消毒。

7.织物清洁消毒。

8.安全注射。

9.职业防护。

Enyazhang&&

赞同来自:

标准预防是把所有病人的血液、体液都当做具有传染性而采取的一系列预防医务人员与病人,病人与病人之间交叉感染的措施。

川页&&

赞同来自:

标准预防

1996年美国CDC\医院感染控制实践顾问委员会(HICPAC)对隔离系统进行了修订,将疾病分类隔离系统由7类(严密隔离、接触隔离、呼吸道隔离、抗酸杆菌隔离、胃肠道隔离、引流物及分泌物隔离、血液及体液隔离)改为3类,既空气隔离、飞沫隔离、接触隔离 。将普遍预防和体内物质隔离的许多特点进行综合形成了标准预防。标准预防基于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不包括汗液)、非完整皮肤和黏膜均可能含有感染性因子的原则。

定义:针对医院所有患者和医务人员采取的一组预防感染措施。包括手卫生,根据预期可能的暴露选用手套、隔离衣、口罩、护目镜或防护面屏,以及安全注射。也包括穿戴合适的防护用品处理患者环境中污染的物品与医疗器械。

标准预防的基本特点为:

一视同仁:所有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都视为有传染性。术前、内镜检查等不需要排除乙肝、HIV!即要防止血源性疾病的传播,也要防止非血源性疾病的传播;

双向防护:即防止疾病从病人传至医护人员,又要防止疾病从医护人员传至病人;

三种隔离:根据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包括接触隔离、空气隔离、和飞沫隔离。

川页&&

赞同来自:

美国医院感染控制实践顾问委员会(HICPAC) 关于“标准预防”的建议

1. 面向所有的病人均实施标准预防。分类ⅠB

2. 洗手

   (1)当可能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的器械后应立即洗手。即使操作时戴着手套,脱去手套后也应及时洗手,在两个病人之间;当手可能传播微生物污染环境;同一的病人,接触身体的不同部位时应洗手。分类ⅠB

   (2)日常工作卫生洗手,使用皂液流动水洗手。分类ⅠB

   (3)为控制暴发使用抗菌洗手液洗手。分类ⅠB

3. 手套

当接触血液、体液、排泄物、分泌物及破损的皮肤黏膜时应戴手套;手套可以防止医务人员把自身手上的菌群转移给病人的可能性;手套可以预防医务人员变成传染微生物时的媒介;即防止医务人员将从病人或环境中污染的病原在人群中传播。但是在两个病人之间一定更换手套,手套也不能代替洗手。分类ⅠB

4. 面罩、护目镜和口罩  

戴口罩及护目镜也可以减少病人的体液、血液、分泌物等液体的传染性物质飞溅到医护人员眼睛、口腔及鼻腔粘膜。分类ⅠB

5. 隔离衣

穿隔离衣为防止被传染性的血液、分泌物、渗出物、飞溅的水和大量的传染性材料污染时才使用。脱去隔离衣后应立即洗手,以避免污染其他病人和环境。分类ⅠB

6. 可重复使用的设备

用过的可重复使用的设备被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污染,为防止皮肤黏膜暴露危险和污染衣服或将微生物在病人和环境中传播,应确保在下一个病人使用之前清洁干净和适当地消毒灭菌,一次性使用的部件应弃取。分类ⅠB

7. 环境控制

保证医院有适当的日常清洁标准和卫生处理程序,在彻底地清洁基础上,适当的消毒床单位、设备和环境的表面(床栏杆、床侧设备、轮椅、洗脸池、门把手)等经常清洁,并保证该程序的落实。分类ⅠB

8. 被服

触摸、传送被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的被服时,在某种意义上为防止皮肤黏膜暴露和污染衣服,应避免扰动,以防微生物污染其他病人和环境。分类ⅠB

9. 职业健康安全

(1)为防止使用后的污染利器(针、刀、其他利器)刺伤,小心处理用过的尖锐物品(针及手术刀等)和设备,如使用后针头不复帽且不复用,不用手去除针头,若要人为去除针头时,应使用任何其他技术和可用器械设备,有准备、有计划的保护针套或去除针头。用后的针头及尖锐物品应弃于耐刺之硬壳防水容器内,且该容器应放置在治疗区附近。针头不可折断或弯曲,以防止刺伤或血液溅到各处。可重复使用的注射器和针头,用后也应放在耐刺的容器内安全的传送至供应室(再加工的区域内)处理。分类ⅠB

(2)在需要使用口对口呼吸的区域内应备有可代替口对口复苏的设备,并应将复苏的设备装袋备用。分类ⅠB

10. 隔离室(病人的放置)

对可能污染环境的病人放置在专用的房间有助于维持适当的卫生或环境的控制,但是专用房间不是有效时,应与感染控制专业人员协商病人的放置或其他的选择。分类ⅠB

川页&&

赞同来自:

台湾卫生署疾病管制局标准防护措施建议    

2009/04/01四版修订

1、手部卫生

2、个人防护装备-手套、隔離衣、嘴、鼻及眼睛防护

3、呼吸道卫生/咳嗽禮节

4、病人安置

5、病人照护设备和仪器/设施

6、照护环境

7、被服和送洗

8、安全的注射行为

9、特殊腰椎穿刺术的感染控制策略

10、员工安全

川页&&

赞同来自:

我国于2000年把“标准预防”应用于医院感染控制领域。

1. 手卫生

2. 戴手套

3. 正确使用口罩、防护镜和面罩

4. 适时穿隔离衣、防护服、鞋套

5. 污染的医疗仪器设备或物品的处理:①可复用的医疗用品和医疗设备,在用于下一病人时根据需要进行消毒或灭菌处理。②处理被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的仪器设备时,要防止工作人员皮肤和黏膜暴露,工作服的污染,以致将病原微生物传播给病人和污染环境。③需重复使用的利器,应放在防刺的容器内,以便运输、处理和防止刺伤。④一次性使用的利器,如针头等放置在防刺、防渗漏的容器内进行无害化处理。

6. 急救场所可能出现需要复苏时,用简易呼吸囊(复苏袋)或其他通气装置以代替口对口人工呼吸方法。

7. 医疗废物应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其相关法律法规进行无害化处理。

8. 物体表面、环境、衣物与餐饮具的消毒:①对医院普通病房的环境、物体表面包括床栏、床边、床头桌、椅、门把手等经常接触的物体表面定期清洁,遇污染时随时消毒。②在处理和运输被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的被服、衣物时,要防止医务人员皮肤暴露污染工作服和环境。③可重复使用的餐饮具应清洗、消毒后再使用,对隔离病人尽可能使用一次性餐饮具。④复用的衣服置于专用袋中,运输至指定地点进行清洗、消毒,并防止运输过程中的污染。

川页&&

赞同来自:

法律依据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规定参加救援的工作人员要采取卫生防护措施,任何个人和组织都不能违反防护规律,擅自或强令他人(或机构)在没有适当防护的情况下进入现场工作

     ---从事现场工作的人员要经过系统的个体防护培训和定期演练。临时动员到现场工作的人员在使用前应进行个体防护知识培训,并在专业人员监督下工作

     ---任何防护都是有限的,也就是说正确选择和使用个体防护装置能将环境中有害物质的威胁降低到最低的程度,但没有绝对安全的防护。

     ---在没有防护的情况下,,任何救援人员都不应该暴露在能够或者可能危害健康的环境中。

个人防护装备所涉及的防护部位

          ---呼吸道

            ---眼睛

            ---头面部

            ---躯体

            ---手

            ---足

川页&&

赞同来自: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 《关于加强传染病防治人员安全防护的意见》 国办发〔2015〕1号

一是完善安全防护标准、规范,制定处置预案:加强人员防护培训和演练,建立预防性用药储备和使用制度,完善防治相关安全防护装备和耗材的供应与储备机制,从制度上防患于未然。

二是强化安全防护设施建设和装备配置:要为防治人员提供符合生物安全标准的防护装备。

三是落实感染监测、消毒隔离、职业防护及职业暴露后干预等措施:做好疫情调查处置、患者转运救治和遗体处理、实验室检测、医疗废物处理等关键环节的安全防护。

四是科室学规划和布局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满足传染病防控、医疗、科研等工作需要。

五是完善防治人员工资待遇倾斜政策:对直接参加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和援外疫情防治的人员给予临时性工作补助。

六是将诊断标准明确、因果关系明晰的职业行为导致的传染病纳入职业病分类和目录。

川页&&

赞同来自:

国家已颁布的PPE相关标准及规范

GB19082-2009   《医用一次性防护服技术要求》

YY/T0969-2013  《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

YY0469-2011    《医用外科口罩技术要求》

GB19083-2010   《医用防护口罩技术要求》

GB24539-2009   《防护服装 化学防护服通用技术要求》

GB2626-2006    《呼吸防护用品 自吸过滤式防颗粒物呼吸器》

GB 30864-2014  《呼吸防护 动力送风过滤式呼吸器》

GB14866-2006   《个人用眼护具技术要求》

GB24786-2009   《一次性聚氯乙烯医用检查手套》

GB10213-2006   《一次性使用医用橡胶检查手套》

GB7543-2006    《 一次性使用灭菌橡胶外科手套》

GBZ/T213-2008  《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防护导则》

WS/T313-2009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WS/T311-2009   《医院隔离技术规范》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医院感染管理办法》

卫应急发〔2007〕21号《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应急处置方案》(试行)

清洁的手,呵护健康(2015-2018年)

  ……

川页&&

赞同来自:

防护装置穿脱原则

穿脱防护装置穿戴原则基于以下设定:

1 个体防护装置是洁净、安全的、正确使用能够确保个体不受病原体危害。

2 穿戴防护装置前设定穿前个体是相对污染体。

3 从污染现场出来后,设定防护装置的外表面已经受到污染。

……………

对于空气中的颗粒性致病因子的防护装置穿脱顺序:

首先戴呼吸防护器(防护面罩、半面型全面型呼吸防护器、携气式呼吸防护器等),检查气密性,然后戴帽子……


           -王陇德 现场流行病学理论与实践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

尘埃1969

赞同来自:

标准预防强调的是双向防护,既要防止患者将疾病传染给医务人员,又要防止医务人员将疾病带给患者

小白天使&&

赞同来自:

标准预防是指认为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需进行隔离,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粘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预防措施。

1 隔离对象:将所有病人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视为有传染性,需要隔离。

2 防护:实施双向防护,防止疾病双向传播。

3 隔离措施:根据传播途径建立接触、空气、飞沫隔离措施。其重点是洗手和洗手的时机。


标准预防基本特点

1、强调双向预防

防止疾病从病人传至医护人员

防止疾病从医护人员传至病人

2、防止血源性疾病的传播

3、防止非血源性疾病的传播

4、根据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采取隔离措施:接触隔离,空气隔离,飞沫隔离。

jcyyhlb&&

赞同来自:

谢谢楼上老师的答复,又重温学习了。

小白天使&&

赞同来自:

标准预防措施

一、标准预防的定义 标准预防是针对医院所有患者和医务人员采用的一组预防感染措施。包括手卫生,根据预期可能的暴露选用手套、隔离衣、口罩、护目镜或防护面屏,以及安全注射。也包括穿戴合适的防护用品处理患者环境中污染的物品与医疗器械。 标准预防基于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不包括汗液、非完整皮肤和粘膜均可能含有感染性因子的原则。

二、标准预防的具体措施 一手卫生 1、在以下情况下应洗手或使用速干手消毒剂 ,直接接触每个患者前后,从同一患者身体的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时; 2接触患者黏膜、破损皮肤或伤口前后,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伤口敷料等之后 ;3穿脱隔离衣前后,摘手套后;4进行无菌操作前、接触清洁、无菌物品之前; 5、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及物品后。 6、处理药物或配餐前。 2、在下列情况时应先洗手,然后进行卫生手消毒 ;1、 接触患者的血液、 体液和分泌物以及被传染性致病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后。 2、直接为传染病患者进行检查、治疗、护理或处理传染患者污物之后。 3、洗手与卫生手消毒应遵循以下原则 :1、当手部有血液或其它体液等肉眼可见的污染时,应用肥皂或皂液和流动水洗手。 2、手部没有肉眼可见的污染时宜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代替洗手。 二、戴手套 1、在以下情况下应戴清洁手套,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呕吐物时、接触污染物品时。 2、在以下情况下应戴无菌手套,医务人员进行手术时,为病人进行诊疗技术等无菌操作时,接触病人破损皮肤、粘膜时。 3、诊疗护理不同的患者之间应更换手套。操作完成后脱去手套,应按规定程序与方法洗手,戴手套不能替代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操作时发现手套破损时应及时更换。戴无菌手套时应防止手套污染。如手部皮肤破损应戴双层手套。 三、正确使用口罩、护目镜或防护面罩 1、一般诊疗活动、手术室工作或护理免疫功能低下患者、进行体腔穿刺等操作时应戴外科口罩,接触经空气传播或近距离接触经飞沫传播的呼吸道传染病患者时应戴医用防护口罩或外科口罩。 2、下列情况应使用护目镜或防护面罩: 在进行诊疗、护理操作可能发生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等喷溅时,近距离接触经飞沫传播的传 染病患者时,为呼吸道传染病患者进行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等近距离操作,可能发生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喷溅时,应使用全面型防护面罩。 3、口罩潮湿后、受到患者血液、体液污染后应及时更换,摘口罩时不要接触口罩前面,护目镜、防护面罩每次使用后应清洁与消毒。 四、适时使用隔离衣与防护服 1、下列情况应穿隔离衣:接触经接触传播的感染性疾病患者如传染病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等可能受到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喷溅时,对患者实行保护性隔离时,如大面积烧伤患者的诊疗、护理时;2、下列情况应穿防护服:临床医务人员在接触甲类或按甲类传染病管理的传染病患者时接触经空气传播或飞沫传播的传染病患者可能受到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喷溅时。 3、隔离衣和防护服只限在规定区域内穿脱。穿前应检查隔离衣和防护服有无破损;穿时勿使衣袖触及面部及衣领发现有渗漏或破损应及时更换,脱时应注意避免污染。脱下隔离衣后将隔离衣污染面向里,衣领及衣边卷至中央放入污衣袋封口贴标识送清洗消毒后备用。隔离衣每天更换、清洗与消毒。

遇污染随时更换。 五防水围裙的使用 1、可能受到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及其他污染物质喷溅、进行复用医疗器械的清洗时穿防水围裙。 2、重复使用的围裙每班使用后应及时清洗与消毒。遇有破损或渗透时应及时更换。六、安全注射 1、使用过的针具和注射器应及时处理不得重复使用。 2、锐器使用后放置于锐器盒中在容器 3/4 满将其封口。 3、禁止用双手回帽。免疫注射时使用自动销毁式注射器。 4、任何锐器不能两人同时触摸避免手术中经手传播锐器。 七、污染的医疗仪器设备或物品应正确处理。物体表面、环境、衣物按规定进行消毒。 八、医疗废物应按照医院《医疗废物管理规定》进行处理。 不同传播途径疾病的隔离与预防措施 一、隔离预防原则1、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根据疾病的的传播途径接触传播、飞沫传播、空气传播和其他途径传播采取相应的隔离预防措施。 2、隔离病室或患者床头应有隔离标识。并限制人员出入。黄色为空气传播隔离粉色为飞沫传播隔离蓝色为接触传播隔离。 3、经空气、飞沫传播的传染病患者或可疑传染病患者应安置在单人隔离房间如科室或医院无条件收治时应尽快转送至定点医院进行收治并注意转运过程中医务人员的防护。其他感染性疾病患者与非感染性疾病患者宜分室安置。如条件限制可考虑将相同病种、处于同病期的病人安置在同房间床间距宜大于 0.8m。 4、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的生活垃圾按照医疗废物进行处置。 5、加强隔离病室空气、物表的清洁消毒。物体表面应每日定期擦拭消毒擦拭用抹布用后消毒。 6、患者出院后进行终末消毒。 二、经空气传播疾病的预防 通过这种方式传播的疾病包括开放性或活动性肺结核、麻疹、风疹和水痘等疾病。 1、实施标准预防。 2、发热门诊或隔离观察室应严格按照区域流程在不同的区域穿戴不同的防护用品离开时按要求摘脱并正确处理使用后物品。 3、患者病情允许时应戴外科口罩定期更换并限制其活动范围。 4、进入确诊或可疑传染病患者房间时应戴帽子、医用防护口罩。 5、应严格空气消毒。 三、经飞沫传播疾病的预防 通过这种方式传播的疾病主要有百日咳、白喉、流行性感冒、病毒性腮腺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 1、实施标准预防。 2、发热门诊或隔离观察室应严格按照区域流程在不同的区域穿戴不同的防护用品离开时按要求摘脱并正确处理使用后物品。 3、患者病情允许时应戴外科口罩并定期更换应限制患者的活动范围。 4、患者之间患者与探视者之间保持距离在 1m 以上探视者应戴外科口罩。 5、加强通风或进行空气的消毒。 6、与患者近距离1m 以内接触应戴帽子、医用防护口罩。 四、经接触传播疾病的预防 通过这种方式传播的疾病主要有肠道感染、 多重耐药菌感染、 皮肤感染等。 1、实施标准预防。 2、限制患者的活动范围。教育患者在活动时最大限度地减少接触到其他病人和物体的机会。 3、接触隔离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时应戴手套,离开隔离病室前,接触污染物品后应摘除手套洗手和/或手消毒。手上有伤口时应戴双层手套。 4、进入隔离病室从事可能污染工作服的操作时应穿隔离衣离开病室前脱下隔离衣按要求悬挂每天更换清洗与消毒;或使用一次性隔离衣用后按医疗废物管理要求进行处置。 5、一般的医疗器械应专人使用即一人一用一消毒或灭菌。如果必须与其他病人共用器械其他病人使用该器械前必须经过相应的清洁消毒或灭菌处理。 五、急性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甲型 H1N1 流感隔离预防 1、医务人员必须经过医院专门的培训方可进入发热门诊或隔离观察室工作。 2、发热门诊或隔离观察室人员严格按防护规定着装。 3、限制患者在病区内随意走动离开病房时应戴外科口罩。 4、患者安置于通风良好的病室内。 6、减少转运如需转运医务人员应注意防护。 7、严格限制探视者。

衣带渐宽&&

赞同来自:

保护病人 保护自己  双向防护

tzgengxiuxia&&

赞同来自:

好全呀!路过学习了。谢谢各位老师的分享!

要回复问题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