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配中心统一配置的液体输注到患者体内的时间的控制问题,您关注了吗?

现在静配中心可能是主流趋势,近日某院静配中心开始启用,跟踪了一下流程,发现还是有些问题,比如说实际输入患者体内的时间可能会不可控性。检查中就发现这样的现象,静配中心早上8点配好,送到病房9点,但患者接上该瓶输液时间是下午2点(期间时间针、液体输注慢,该瓶输液是第3瓶,前2瓶打完才接上),与该院规定的2小时内输注不符,这样会增加引起输液反应或输液相关感染的风险,在这些环节中,大家谈谈自己的经验,哪些环节的控制容易忽略,哪些环节需要我们去干预,本来是想建议考虑存放在病区的输液袋表面采样,但标准?依据?
已邀请:
匿名用户

匿名用户

赞同来自:

我院的经验是建立物流小车加快其中的转运环节,已节省其中的时间的输注问题,谢谢
匿名用户

匿名用户

赞同来自:

美国药典规定:进入静脉的药物 需要在ISO 5类标准环境中配置,配置后的药品要在1小时内使用。紧急使用(立即使用)的药品可以不在ISO 5类标准环境中配置。药品的配置、储存和转运均应按照FDA有关要求进行。
参照此标准,我国绝大部分医院的静脉药物配置达不到标准。只学习到静脉配置中心的样子,后面配套的相关法律法规没有学习。静脉配置中心应由药剂管理,包括冲配人员。冲配过程的管理参照药品生产过程。这不是护理人员能干的事。我国《处方管理办法》规定:只有取得相应资质的药剂人员方能从事药品调剂工作。因此静脉配置中心的药品调剂人员均应是药剂人员,包括口服药的调剂。
各护理病区的治疗室只能用于临时肌肉注射、少量临时补液的配置。现在大量补液在治疗室配置是非常不规范的行为。

要回复问题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