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重点部门及布局流程设计

其他重点部门及布局流程设计

骨髓移植病区设计图纸,请各位老师看看有什么问题没有?谢谢

回复

其他部位医院感染匿名用户 回复了问题 • 1 人关注 • 2 个回复 • 381 次浏览 • 2016-12-22 16:26 • 来自相关话题

输血科医院感染管理的督查表

回复

其他部位医院感染匿名用户 发起了问题 • 1 人关注 • 0 个回复 • 429 次浏览 • 2016-12-22 16:25 • 来自相关话题

医院建设新病房楼,院感科应提出什么要求?

回复

其他部位医院感染匿名用户 回复了问题 • 1 人关注 • 2 个回复 • 445 次浏览 • 2016-12-22 16:24 • 来自相关话题

特殊场所及疫源地的消毒?

回复

其他部位医院感染匿名用户 回复了问题 • 1 人关注 • 1 个回复 • 398 次浏览 • 2016-12-22 16:23 • 来自相关话题

产科布局

回复

其他部位医院感染匿名用户 回复了问题 • 1 人关注 • 4 个回复 • 341 次浏览 • 2016-12-22 16:22 • 来自相关话题

我院产房布局流程图

回复

其他部位医院感染匿名用户 发起了问题 • 1 人关注 • 0 个回复 • 325 次浏览 • 2016-12-22 16:20 • 来自相关话题

医院各科室的抢救室是否可以备一个已安装好的吸氧装置

回复

其他部位医院感染匿名用户 回复了问题 • 1 人关注 • 3 个回复 • 372 次浏览 • 2016-12-22 16:19 • 来自相关话题

妇产科的换药和产后、药流后清宫能在共用一室吗

回复

其他部位医院感染匿名用户 回复了问题 • 1 人关注 • 2 个回复 • 394 次浏览 • 2016-12-22 16:18 • 来自相关话题

麻醉科的医院感染监管

回复

其他部位医院感染匿名用户 回复了问题 • 1 人关注 • 3 个回复 • 453 次浏览 • 2016-12-22 16:16 • 来自相关话题

我院的妇产科门诊和人流室布局!

回复

其他部位医院感染匿名用户 回复了问题 • 1 人关注 • 3 个回复 • 474 次浏览 • 2016-12-22 16:15 • 来自相关话题

新院区建设

回复

其他部位医院感染匿名用户 回复了问题 • 1 人关注 • 5 个回复 • 330 次浏览 • 2016-12-22 16:12 • 来自相关话题

眼科病房能和神经内科放在一个病区吗?

回复

其他部位医院感染匿名用户 回复了问题 • 1 人关注 • 2 个回复 • 352 次浏览 • 2016-12-22 16:10 • 来自相关话题

中医医院针灸科医院感染管理

其他部位医院感染dearhang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221 次浏览 • 2016-12-22 16:09 • 来自相关话题

中医医院针灸科医院感染管理
长期以来,针灸疗法被人们誉为“绿色疗法”,针灸以其优异的临床疗效、简便的操作方法屹立于世界医学之林,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接受。多年以来,很少见到与针灸科医院感染相关因素的循证医学研究,国家一直未颁布相关的法律法规,未形成专门的中医特色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1],同时针灸科医务人员受传统针灸手法的影响,对医院感染知识的学习和认识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2],同时随着侵入性操作的日趋增多,存在一定的感染因素。因此加强针灸科管理,严格按消毒隔离操作规范进行操作, 对于防止医院感染的发生尤为重要。
1 针灸科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1.1 不重视医院感染工作,感染防控知识缺乏  医院领导对感染工作重视不够, 认为此项工作是投资大、效益低的事情, 医院感染管理科无专职人员, 硬件设施配备不到位;由于传统医学与西方医学的理念不同, 中医学生在校期间缺乏严格的无菌知识的学习和无菌技术操作训练[3],医务人员院感防范意识差, 相关知识欠缺。  
1.2 诊疗环境布局不合理  诊疗室内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未区分或无明显标识;室内无水管或无流动水洗手设备, 无通风、隔离、消毒设备及无菌存放柜;艾条燃烧后的微粒较多,治疗人员多,空气和物体表面不能保持清洁;使用过的火罐、起针盘、理疗仪器和无菌物品放在同一柜内。
1.3 手卫生依从性低  少数医务人员常以忙为由不洗手或不消毒手, 对洗手重要性认识不足,忽视操作洗手, 尤以医师为甚[4]。认为手卫生用品投入是增加科室支出,手卫生用品配备、执行就是为了应付上级部门检查。对手消毒剂的安全性、有效性认知程度较低,未完全正确掌握手卫生知识及时机。
1.4诊疗用品消毒灭菌不规范  非一次性针灸针使用后,擦拭即放入容器内进行灭菌;盛装针灸器具使用不当,用无孔饭盒盛装针灸针,且容器不消毒;针灸盒内用纱布铺垫,老化不更换;火罐不能做到一用一消毒;消毒剂不按时更换等。
1.5职业防护不到位  针刺、放血疗法等中医有创操作日趋增多,针灸针、火罐、三棱针、梅花针等在使用过程中会被患者的血液、体液污染而造成交叉感染;医务人员无菌操作时不戴口罩,标准预防意识淡漠,发生针刺伤后未及时进行局部处理,不及时上报医院感染管理科,从而得不到及时有效地干预。
1.6医疗废物管理不规范  医疗废物与生活垃圾混放,消毒后的棉签或病人按压后的棉签混入生活垃圾中;感染性医疗废物和损伤性医疗废物分类不严格,针灸针、穴位注射后的注射器随意乱扔,注射器未分离针头就放入利器盒内;消毒后的棉签、棉球混入利器盒等。
2  医院感染管理措施
2.1健全组织,完善制度,加强管理  成立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医院感染管理科、各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的三级管理组织,加强组织领导,提高管理者及针灸室工作人员对医院感染重要性的认识。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及其它相关政策、法律、法规完善和健全针灸科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及考评细则,并加大督查的频次、力度,实行责任追究制,切实保障制度的落实。同时力争制定常用中医诊疗技术操作感染防控标准操作规程(SOP)等,做到有章可循。
2.2 加强培训, 提高认识  医院感染管理科每年要对医务人员进行医院感染相关法律、法规等内容的培训与考核。重点加强消毒隔离、无菌操作、手卫生、职业防护及医疗废弃管理制度等有关内容的培训;对新上岗人员、进修生、实习生进行岗前培训,考试合格方可上岗;对工勤人员进行手卫生、消毒隔离、医疗废物分类等有关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同时要求针灸科多层次多形式利用业务学习、感染专题讲座、定期考评等途径进行科室内部学习,营造一种对医院感染控制高度重视的氛围。
2.3改善诊疗环境  按照《中医医院针灸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要求,设置候诊区、针灸诊疗室。诊疗区内污染区、半污染区和清洁区明确,设置排烟设备,保证通风良好,各治疗床间应用1.5m 高的隔栏分隔;室内应设置无菌物品柜和消毒隔离设施;保持物体表面及诊疗床清洁,定期更换床单、枕套等,如被污染应及时更换。
2.4提高手卫生依从性  为保障手卫生管理制度落实到实处,首先从手卫生设施的便捷性和高效性入手,各诊室均应配备流动水洗手池、非手触式水龙头、洗手液、一次性擦手纸巾以及便于医生随身携带速干手消毒剂;加强手卫生知识培训和宣传,并定期考核培训效果;通过制度和规范要求医务人员,反复强化手卫生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提高医务人员自我保护和保护患者的意识。
2.5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进行针灸穿刺操作时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掌握正确的皮肤消毒方法,以针刺部位为中心,由里向外缓慢旋转,逐步涂擦,共2次,消毒皮肤面积不小于5cm×5cm[5];根据卫计委《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基本要求》的要求,针灸针具做到“一人一针一用一灭菌”,火罐“一人一用一消毒”;进行拔罐、刮痧等操作中必要时进行操作部位的皮肤消毒。相关器具和物品根据用途和性能进行消毒或灭菌,针灸针、三棱针等采用高压蒸汽灭菌法,梅花针采用戊二醛浸泡10小时灭菌法或等温灭菌法,火罐、刮痧板等先清洁再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消毒,当火罐等受到患者的血液、体液等污染时,先去除污染物,再清洁与消毒;定期对消毒液浓度进行监测;尽可能使用一次性针灸针、三棱针、梅花针,一次性器械严禁重复使用。
2.6 规范操作,实施标准预防  针灸过程中按规范操作,正确洗手和手卫生;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当接触病人血液、体液、排泄物和分泌物时);正确处置病人使用后的设备和污染物品;正确处理锐器;保持环境清洁,正确处置医疗废物;完善职业暴露后应急处理措施。
2.7严格医疗废物管理  医疗废弃物不可混入生活垃圾中;医用棉签、棉球、毁形一次性注射器等放入黄色有标志的防渗漏塑料袋内密封;穴位注射针头和一次性针灸针放入专用锐器盒内;废物盛装量不应超过容器或包装袋的 3/4;严禁使用有破损或已经污染的收集容器;严格医疗废弃物交接制度,做好记录,存放于固定地点,由专职人员收集, 运送到医用垃圾暂存站;改善医疗废物暂存站的设施,加锁管理。
参考文献:
1 余海珠,吴剑,杨蓉.针灸科医院感染因素分析及控制对策[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3,30(3):289-290.
2 潘向荣,周凯.针灸操作过程的医院感染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1,21(10):2011.
3 方欢,刘莉,于红等.针灸科医院感染控制与管理[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9,19(14):1855-1856.
4 王春荣.针灸推拿科治疗室医院感染控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3):431.
5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S].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12,10.
  查看全部
中医医院针灸科医院感染管理
长期以来,针灸疗法被人们誉为“绿色疗法”,针灸以其优异的临床疗效、简便的操作方法屹立于世界医学之林,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接受。多年以来,很少见到与针灸科医院感染相关因素的循证医学研究,国家一直未颁布相关的法律法规,未形成专门的中医特色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1],同时针灸科医务人员受传统针灸手法的影响,对医院感染知识的学习和认识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2],同时随着侵入性操作的日趋增多,存在一定的感染因素。因此加强针灸科管理,严格按消毒隔离操作规范进行操作, 对于防止医院感染的发生尤为重要。
1 针灸科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1.1 不重视医院感染工作,感染防控知识缺乏  医院领导对感染工作重视不够, 认为此项工作是投资大、效益低的事情, 医院感染管理科无专职人员, 硬件设施配备不到位;由于传统医学与西方医学的理念不同, 中医学生在校期间缺乏严格的无菌知识的学习和无菌技术操作训练[3],医务人员院感防范意识差, 相关知识欠缺。  
1.2 诊疗环境布局不合理  诊疗室内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未区分或无明显标识;室内无水管或无流动水洗手设备, 无通风、隔离、消毒设备及无菌存放柜;艾条燃烧后的微粒较多,治疗人员多,空气和物体表面不能保持清洁;使用过的火罐、起针盘、理疗仪器和无菌物品放在同一柜内。
1.3 手卫生依从性低  少数医务人员常以忙为由不洗手或不消毒手, 对洗手重要性认识不足,忽视操作洗手, 尤以医师为甚[4]。认为手卫生用品投入是增加科室支出,手卫生用品配备、执行就是为了应付上级部门检查。对手消毒剂的安全性、有效性认知程度较低,未完全正确掌握手卫生知识及时机。
1.4诊疗用品消毒灭菌不规范  非一次性针灸针使用后,擦拭即放入容器内进行灭菌;盛装针灸器具使用不当,用无孔饭盒盛装针灸针,且容器不消毒;针灸盒内用纱布铺垫,老化不更换;火罐不能做到一用一消毒;消毒剂不按时更换等。
1.5职业防护不到位  针刺、放血疗法等中医有创操作日趋增多,针灸针、火罐、三棱针、梅花针等在使用过程中会被患者的血液、体液污染而造成交叉感染;医务人员无菌操作时不戴口罩,标准预防意识淡漠,发生针刺伤后未及时进行局部处理,不及时上报医院感染管理科,从而得不到及时有效地干预。
1.6医疗废物管理不规范  医疗废物与生活垃圾混放,消毒后的棉签或病人按压后的棉签混入生活垃圾中;感染性医疗废物和损伤性医疗废物分类不严格,针灸针、穴位注射后的注射器随意乱扔,注射器未分离针头就放入利器盒内;消毒后的棉签、棉球混入利器盒等。
2  医院感染管理措施
2.1健全组织,完善制度,加强管理  成立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医院感染管理科、各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的三级管理组织,加强组织领导,提高管理者及针灸室工作人员对医院感染重要性的认识。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及其它相关政策、法律、法规完善和健全针灸科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及考评细则,并加大督查的频次、力度,实行责任追究制,切实保障制度的落实。同时力争制定常用中医诊疗技术操作感染防控标准操作规程(SOP)等,做到有章可循。
2.2 加强培训, 提高认识  医院感染管理科每年要对医务人员进行医院感染相关法律、法规等内容的培训与考核。重点加强消毒隔离、无菌操作、手卫生、职业防护及医疗废弃管理制度等有关内容的培训;对新上岗人员、进修生、实习生进行岗前培训,考试合格方可上岗;对工勤人员进行手卫生、消毒隔离、医疗废物分类等有关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同时要求针灸科多层次多形式利用业务学习、感染专题讲座、定期考评等途径进行科室内部学习,营造一种对医院感染控制高度重视的氛围。
2.3改善诊疗环境  按照《中医医院针灸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要求,设置候诊区、针灸诊疗室。诊疗区内污染区、半污染区和清洁区明确,设置排烟设备,保证通风良好,各治疗床间应用1.5m 高的隔栏分隔;室内应设置无菌物品柜和消毒隔离设施;保持物体表面及诊疗床清洁,定期更换床单、枕套等,如被污染应及时更换。
2.4提高手卫生依从性  为保障手卫生管理制度落实到实处,首先从手卫生设施的便捷性和高效性入手,各诊室均应配备流动水洗手池、非手触式水龙头、洗手液、一次性擦手纸巾以及便于医生随身携带速干手消毒剂;加强手卫生知识培训和宣传,并定期考核培训效果;通过制度和规范要求医务人员,反复强化手卫生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提高医务人员自我保护和保护患者的意识。
2.5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进行针灸穿刺操作时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掌握正确的皮肤消毒方法,以针刺部位为中心,由里向外缓慢旋转,逐步涂擦,共2次,消毒皮肤面积不小于5cm×5cm[5];根据卫计委《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基本要求》的要求,针灸针具做到“一人一针一用一灭菌”,火罐“一人一用一消毒”;进行拔罐、刮痧等操作中必要时进行操作部位的皮肤消毒。相关器具和物品根据用途和性能进行消毒或灭菌,针灸针、三棱针等采用高压蒸汽灭菌法,梅花针采用戊二醛浸泡10小时灭菌法或等温灭菌法,火罐、刮痧板等先清洁再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消毒,当火罐等受到患者的血液、体液等污染时,先去除污染物,再清洁与消毒;定期对消毒液浓度进行监测;尽可能使用一次性针灸针、三棱针、梅花针,一次性器械严禁重复使用。
2.6 规范操作,实施标准预防  针灸过程中按规范操作,正确洗手和手卫生;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当接触病人血液、体液、排泄物和分泌物时);正确处置病人使用后的设备和污染物品;正确处理锐器;保持环境清洁,正确处置医疗废物;完善职业暴露后应急处理措施。
2.7严格医疗废物管理  医疗废弃物不可混入生活垃圾中;医用棉签、棉球、毁形一次性注射器等放入黄色有标志的防渗漏塑料袋内密封;穴位注射针头和一次性针灸针放入专用锐器盒内;废物盛装量不应超过容器或包装袋的 3/4;严禁使用有破损或已经污染的收集容器;严格医疗废弃物交接制度,做好记录,存放于固定地点,由专职人员收集, 运送到医用垃圾暂存站;改善医疗废物暂存站的设施,加锁管理。
参考文献:
1 余海珠,吴剑,杨蓉.针灸科医院感染因素分析及控制对策[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3,30(3):289-290.
2 潘向荣,周凯.针灸操作过程的医院感染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1,21(10):2011.
3 方欢,刘莉,于红等.针灸科医院感染控制与管理[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9,19(14):1855-1856.
4 王春荣.针灸推拿科治疗室医院感染控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3):431.
5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S].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12,10.
 

这些建筑材料满足院感要求吗,求献言献策!!!

回复

其他部位医院感染匿名用户 回复了问题 • 1 人关注 • 3 个回复 • 467 次浏览 • 2016-12-22 16:06 • 来自相关话题

新病房启动前监测

回复

其他部位医院感染匿名用户 回复了问题 • 1 人关注 • 4 个回复 • 447 次浏览 • 2016-12-22 16:03 • 来自相关话题

把院感人从建筑布局的改建中解脱出来

其他部位医院感染dearhang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226 次浏览 • 2016-12-22 15:56 • 来自相关话题

医院感染管理涉及到医院的建筑布局,随着各种规范不断的出台,对建筑都有新的要求,如供应室、血液透析室、发热门诊、新生儿室建筑布局的要求等等。
  很多医院都是老的建筑,改建建筑布局很多的困难;计划新建医院也有很多的困惑,新建的医院请的设计单位如建筑设计院不了解医院感染对布局的要求,所以设计的图纸很多不符合医院感染的要求,医院领导重视院感工作的领导,会让院感人介入帮助审核建筑图纸,不重视的医院等楼房建好了,发现很多问题。即便是院感人介入审核的图纸也因为规范的不断出台,新要求的出现使刚刚新建医院的布局有不合理的。领导就会说了院感人是怎么审核的?
   我们期待卫生部门和建筑设计部门的协调,根据循证的依据,出台医院建筑布局的规范也好、条例也罢,统一医院建筑布局,把院感人解脱出来。也避免医院管理的麻烦,刚刚建好的新楼房,由于新的规范的出台又要改建建筑布局。 查看全部
医院感染管理涉及到医院的建筑布局,随着各种规范不断的出台,对建筑都有新的要求,如供应室、血液透析室、发热门诊、新生儿室建筑布局的要求等等。
  很多医院都是老的建筑,改建建筑布局很多的困难;计划新建医院也有很多的困惑,新建的医院请的设计单位如建筑设计院不了解医院感染对布局的要求,所以设计的图纸很多不符合医院感染的要求,医院领导重视院感工作的领导,会让院感人介入帮助审核建筑图纸,不重视的医院等楼房建好了,发现很多问题。即便是院感人介入审核的图纸也因为规范的不断出台,新要求的出现使刚刚新建医院的布局有不合理的。领导就会说了院感人是怎么审核的?
   我们期待卫生部门和建筑设计部门的协调,根据循证的依据,出台医院建筑布局的规范也好、条例也罢,统一医院建筑布局,把院感人解脱出来。也避免医院管理的麻烦,刚刚建好的新楼房,由于新的规范的出台又要改建建筑布局。

骨髓移植病区设计图纸,请各位老师看看有什么问题没有?谢谢

回复

其他部位医院感染匿名用户 回复了问题 • 1 人关注 • 2 个回复 • 381 次浏览 • 2016-12-22 16:26 • 来自相关话题

输血科医院感染管理的督查表

回复

其他部位医院感染匿名用户 发起了问题 • 1 人关注 • 0 个回复 • 429 次浏览 • 2016-12-22 16:25 • 来自相关话题

医院建设新病房楼,院感科应提出什么要求?

回复

其他部位医院感染匿名用户 回复了问题 • 1 人关注 • 2 个回复 • 445 次浏览 • 2016-12-22 16:24 • 来自相关话题

特殊场所及疫源地的消毒?

回复

其他部位医院感染匿名用户 回复了问题 • 1 人关注 • 1 个回复 • 398 次浏览 • 2016-12-22 16:23 • 来自相关话题

产科布局

回复

其他部位医院感染匿名用户 回复了问题 • 1 人关注 • 4 个回复 • 341 次浏览 • 2016-12-22 16:22 • 来自相关话题

我院产房布局流程图

回复

其他部位医院感染匿名用户 发起了问题 • 1 人关注 • 0 个回复 • 325 次浏览 • 2016-12-22 16:20 • 来自相关话题

医院各科室的抢救室是否可以备一个已安装好的吸氧装置

回复

其他部位医院感染匿名用户 回复了问题 • 1 人关注 • 3 个回复 • 372 次浏览 • 2016-12-22 16:19 • 来自相关话题

妇产科的换药和产后、药流后清宫能在共用一室吗

回复

其他部位医院感染匿名用户 回复了问题 • 1 人关注 • 2 个回复 • 394 次浏览 • 2016-12-22 16:18 • 来自相关话题

麻醉科的医院感染监管

回复

其他部位医院感染匿名用户 回复了问题 • 1 人关注 • 3 个回复 • 453 次浏览 • 2016-12-22 16:16 • 来自相关话题

我院的妇产科门诊和人流室布局!

回复

其他部位医院感染匿名用户 回复了问题 • 1 人关注 • 3 个回复 • 474 次浏览 • 2016-12-22 16:15 • 来自相关话题

新院区建设

回复

其他部位医院感染匿名用户 回复了问题 • 1 人关注 • 5 个回复 • 330 次浏览 • 2016-12-22 16:12 • 来自相关话题

眼科病房能和神经内科放在一个病区吗?

回复

其他部位医院感染匿名用户 回复了问题 • 1 人关注 • 2 个回复 • 352 次浏览 • 2016-12-22 16:10 • 来自相关话题

这些建筑材料满足院感要求吗,求献言献策!!!

回复

其他部位医院感染匿名用户 回复了问题 • 1 人关注 • 3 个回复 • 467 次浏览 • 2016-12-22 16:06 • 来自相关话题

新病房启动前监测

回复

其他部位医院感染匿名用户 回复了问题 • 1 人关注 • 4 个回复 • 447 次浏览 • 2016-12-22 16:03 • 来自相关话题

急诊医院感染的精细化管理

回复

其他部位医院感染匿名用户 发起了问题 • 1 人关注 • 0 个回复 • 450 次浏览 • 2016-12-22 15:52 • 来自相关话题

感控重点部门分区图

回复

其他部位医院感染匿名用户 发起了问题 • 1 人关注 • 0 个回复 • 467 次浏览 • 2016-12-22 15:51 • 来自相关话题

中医医院针灸科医院感染管理

其他部位医院感染dearhang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221 次浏览 • 2016-12-22 16:09 • 来自相关话题

中医医院针灸科医院感染管理
长期以来,针灸疗法被人们誉为“绿色疗法”,针灸以其优异的临床疗效、简便的操作方法屹立于世界医学之林,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接受。多年以来,很少见到与针灸科医院感染相关因素的循证医学研究,国家一直未颁布相关的法律法规,未形成专门的中医特色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1],同时针灸科医务人员受传统针灸手法的影响,对医院感染知识的学习和认识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2],同时随着侵入性操作的日趋增多,存在一定的感染因素。因此加强针灸科管理,严格按消毒隔离操作规范进行操作, 对于防止医院感染的发生尤为重要。
1 针灸科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1.1 不重视医院感染工作,感染防控知识缺乏  医院领导对感染工作重视不够, 认为此项工作是投资大、效益低的事情, 医院感染管理科无专职人员, 硬件设施配备不到位;由于传统医学与西方医学的理念不同, 中医学生在校期间缺乏严格的无菌知识的学习和无菌技术操作训练[3],医务人员院感防范意识差, 相关知识欠缺。  
1.2 诊疗环境布局不合理  诊疗室内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未区分或无明显标识;室内无水管或无流动水洗手设备, 无通风、隔离、消毒设备及无菌存放柜;艾条燃烧后的微粒较多,治疗人员多,空气和物体表面不能保持清洁;使用过的火罐、起针盘、理疗仪器和无菌物品放在同一柜内。
1.3 手卫生依从性低  少数医务人员常以忙为由不洗手或不消毒手, 对洗手重要性认识不足,忽视操作洗手, 尤以医师为甚[4]。认为手卫生用品投入是增加科室支出,手卫生用品配备、执行就是为了应付上级部门检查。对手消毒剂的安全性、有效性认知程度较低,未完全正确掌握手卫生知识及时机。
1.4诊疗用品消毒灭菌不规范  非一次性针灸针使用后,擦拭即放入容器内进行灭菌;盛装针灸器具使用不当,用无孔饭盒盛装针灸针,且容器不消毒;针灸盒内用纱布铺垫,老化不更换;火罐不能做到一用一消毒;消毒剂不按时更换等。
1.5职业防护不到位  针刺、放血疗法等中医有创操作日趋增多,针灸针、火罐、三棱针、梅花针等在使用过程中会被患者的血液、体液污染而造成交叉感染;医务人员无菌操作时不戴口罩,标准预防意识淡漠,发生针刺伤后未及时进行局部处理,不及时上报医院感染管理科,从而得不到及时有效地干预。
1.6医疗废物管理不规范  医疗废物与生活垃圾混放,消毒后的棉签或病人按压后的棉签混入生活垃圾中;感染性医疗废物和损伤性医疗废物分类不严格,针灸针、穴位注射后的注射器随意乱扔,注射器未分离针头就放入利器盒内;消毒后的棉签、棉球混入利器盒等。
2  医院感染管理措施
2.1健全组织,完善制度,加强管理  成立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医院感染管理科、各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的三级管理组织,加强组织领导,提高管理者及针灸室工作人员对医院感染重要性的认识。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及其它相关政策、法律、法规完善和健全针灸科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及考评细则,并加大督查的频次、力度,实行责任追究制,切实保障制度的落实。同时力争制定常用中医诊疗技术操作感染防控标准操作规程(SOP)等,做到有章可循。
2.2 加强培训, 提高认识  医院感染管理科每年要对医务人员进行医院感染相关法律、法规等内容的培训与考核。重点加强消毒隔离、无菌操作、手卫生、职业防护及医疗废弃管理制度等有关内容的培训;对新上岗人员、进修生、实习生进行岗前培训,考试合格方可上岗;对工勤人员进行手卫生、消毒隔离、医疗废物分类等有关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同时要求针灸科多层次多形式利用业务学习、感染专题讲座、定期考评等途径进行科室内部学习,营造一种对医院感染控制高度重视的氛围。
2.3改善诊疗环境  按照《中医医院针灸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要求,设置候诊区、针灸诊疗室。诊疗区内污染区、半污染区和清洁区明确,设置排烟设备,保证通风良好,各治疗床间应用1.5m 高的隔栏分隔;室内应设置无菌物品柜和消毒隔离设施;保持物体表面及诊疗床清洁,定期更换床单、枕套等,如被污染应及时更换。
2.4提高手卫生依从性  为保障手卫生管理制度落实到实处,首先从手卫生设施的便捷性和高效性入手,各诊室均应配备流动水洗手池、非手触式水龙头、洗手液、一次性擦手纸巾以及便于医生随身携带速干手消毒剂;加强手卫生知识培训和宣传,并定期考核培训效果;通过制度和规范要求医务人员,反复强化手卫生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提高医务人员自我保护和保护患者的意识。
2.5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进行针灸穿刺操作时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掌握正确的皮肤消毒方法,以针刺部位为中心,由里向外缓慢旋转,逐步涂擦,共2次,消毒皮肤面积不小于5cm×5cm[5];根据卫计委《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基本要求》的要求,针灸针具做到“一人一针一用一灭菌”,火罐“一人一用一消毒”;进行拔罐、刮痧等操作中必要时进行操作部位的皮肤消毒。相关器具和物品根据用途和性能进行消毒或灭菌,针灸针、三棱针等采用高压蒸汽灭菌法,梅花针采用戊二醛浸泡10小时灭菌法或等温灭菌法,火罐、刮痧板等先清洁再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消毒,当火罐等受到患者的血液、体液等污染时,先去除污染物,再清洁与消毒;定期对消毒液浓度进行监测;尽可能使用一次性针灸针、三棱针、梅花针,一次性器械严禁重复使用。
2.6 规范操作,实施标准预防  针灸过程中按规范操作,正确洗手和手卫生;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当接触病人血液、体液、排泄物和分泌物时);正确处置病人使用后的设备和污染物品;正确处理锐器;保持环境清洁,正确处置医疗废物;完善职业暴露后应急处理措施。
2.7严格医疗废物管理  医疗废弃物不可混入生活垃圾中;医用棉签、棉球、毁形一次性注射器等放入黄色有标志的防渗漏塑料袋内密封;穴位注射针头和一次性针灸针放入专用锐器盒内;废物盛装量不应超过容器或包装袋的 3/4;严禁使用有破损或已经污染的收集容器;严格医疗废弃物交接制度,做好记录,存放于固定地点,由专职人员收集, 运送到医用垃圾暂存站;改善医疗废物暂存站的设施,加锁管理。
参考文献:
1 余海珠,吴剑,杨蓉.针灸科医院感染因素分析及控制对策[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3,30(3):289-290.
2 潘向荣,周凯.针灸操作过程的医院感染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1,21(10):2011.
3 方欢,刘莉,于红等.针灸科医院感染控制与管理[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9,19(14):1855-1856.
4 王春荣.针灸推拿科治疗室医院感染控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3):431.
5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S].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12,10.
  查看全部
中医医院针灸科医院感染管理
长期以来,针灸疗法被人们誉为“绿色疗法”,针灸以其优异的临床疗效、简便的操作方法屹立于世界医学之林,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接受。多年以来,很少见到与针灸科医院感染相关因素的循证医学研究,国家一直未颁布相关的法律法规,未形成专门的中医特色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1],同时针灸科医务人员受传统针灸手法的影响,对医院感染知识的学习和认识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2],同时随着侵入性操作的日趋增多,存在一定的感染因素。因此加强针灸科管理,严格按消毒隔离操作规范进行操作, 对于防止医院感染的发生尤为重要。
1 针灸科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1.1 不重视医院感染工作,感染防控知识缺乏  医院领导对感染工作重视不够, 认为此项工作是投资大、效益低的事情, 医院感染管理科无专职人员, 硬件设施配备不到位;由于传统医学与西方医学的理念不同, 中医学生在校期间缺乏严格的无菌知识的学习和无菌技术操作训练[3],医务人员院感防范意识差, 相关知识欠缺。  
1.2 诊疗环境布局不合理  诊疗室内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未区分或无明显标识;室内无水管或无流动水洗手设备, 无通风、隔离、消毒设备及无菌存放柜;艾条燃烧后的微粒较多,治疗人员多,空气和物体表面不能保持清洁;使用过的火罐、起针盘、理疗仪器和无菌物品放在同一柜内。
1.3 手卫生依从性低  少数医务人员常以忙为由不洗手或不消毒手, 对洗手重要性认识不足,忽视操作洗手, 尤以医师为甚[4]。认为手卫生用品投入是增加科室支出,手卫生用品配备、执行就是为了应付上级部门检查。对手消毒剂的安全性、有效性认知程度较低,未完全正确掌握手卫生知识及时机。
1.4诊疗用品消毒灭菌不规范  非一次性针灸针使用后,擦拭即放入容器内进行灭菌;盛装针灸器具使用不当,用无孔饭盒盛装针灸针,且容器不消毒;针灸盒内用纱布铺垫,老化不更换;火罐不能做到一用一消毒;消毒剂不按时更换等。
1.5职业防护不到位  针刺、放血疗法等中医有创操作日趋增多,针灸针、火罐、三棱针、梅花针等在使用过程中会被患者的血液、体液污染而造成交叉感染;医务人员无菌操作时不戴口罩,标准预防意识淡漠,发生针刺伤后未及时进行局部处理,不及时上报医院感染管理科,从而得不到及时有效地干预。
1.6医疗废物管理不规范  医疗废物与生活垃圾混放,消毒后的棉签或病人按压后的棉签混入生活垃圾中;感染性医疗废物和损伤性医疗废物分类不严格,针灸针、穴位注射后的注射器随意乱扔,注射器未分离针头就放入利器盒内;消毒后的棉签、棉球混入利器盒等。
2  医院感染管理措施
2.1健全组织,完善制度,加强管理  成立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医院感染管理科、各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的三级管理组织,加强组织领导,提高管理者及针灸室工作人员对医院感染重要性的认识。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及其它相关政策、法律、法规完善和健全针灸科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及考评细则,并加大督查的频次、力度,实行责任追究制,切实保障制度的落实。同时力争制定常用中医诊疗技术操作感染防控标准操作规程(SOP)等,做到有章可循。
2.2 加强培训, 提高认识  医院感染管理科每年要对医务人员进行医院感染相关法律、法规等内容的培训与考核。重点加强消毒隔离、无菌操作、手卫生、职业防护及医疗废弃管理制度等有关内容的培训;对新上岗人员、进修生、实习生进行岗前培训,考试合格方可上岗;对工勤人员进行手卫生、消毒隔离、医疗废物分类等有关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同时要求针灸科多层次多形式利用业务学习、感染专题讲座、定期考评等途径进行科室内部学习,营造一种对医院感染控制高度重视的氛围。
2.3改善诊疗环境  按照《中医医院针灸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要求,设置候诊区、针灸诊疗室。诊疗区内污染区、半污染区和清洁区明确,设置排烟设备,保证通风良好,各治疗床间应用1.5m 高的隔栏分隔;室内应设置无菌物品柜和消毒隔离设施;保持物体表面及诊疗床清洁,定期更换床单、枕套等,如被污染应及时更换。
2.4提高手卫生依从性  为保障手卫生管理制度落实到实处,首先从手卫生设施的便捷性和高效性入手,各诊室均应配备流动水洗手池、非手触式水龙头、洗手液、一次性擦手纸巾以及便于医生随身携带速干手消毒剂;加强手卫生知识培训和宣传,并定期考核培训效果;通过制度和规范要求医务人员,反复强化手卫生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提高医务人员自我保护和保护患者的意识。
2.5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进行针灸穿刺操作时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掌握正确的皮肤消毒方法,以针刺部位为中心,由里向外缓慢旋转,逐步涂擦,共2次,消毒皮肤面积不小于5cm×5cm[5];根据卫计委《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基本要求》的要求,针灸针具做到“一人一针一用一灭菌”,火罐“一人一用一消毒”;进行拔罐、刮痧等操作中必要时进行操作部位的皮肤消毒。相关器具和物品根据用途和性能进行消毒或灭菌,针灸针、三棱针等采用高压蒸汽灭菌法,梅花针采用戊二醛浸泡10小时灭菌法或等温灭菌法,火罐、刮痧板等先清洁再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消毒,当火罐等受到患者的血液、体液等污染时,先去除污染物,再清洁与消毒;定期对消毒液浓度进行监测;尽可能使用一次性针灸针、三棱针、梅花针,一次性器械严禁重复使用。
2.6 规范操作,实施标准预防  针灸过程中按规范操作,正确洗手和手卫生;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当接触病人血液、体液、排泄物和分泌物时);正确处置病人使用后的设备和污染物品;正确处理锐器;保持环境清洁,正确处置医疗废物;完善职业暴露后应急处理措施。
2.7严格医疗废物管理  医疗废弃物不可混入生活垃圾中;医用棉签、棉球、毁形一次性注射器等放入黄色有标志的防渗漏塑料袋内密封;穴位注射针头和一次性针灸针放入专用锐器盒内;废物盛装量不应超过容器或包装袋的 3/4;严禁使用有破损或已经污染的收集容器;严格医疗废弃物交接制度,做好记录,存放于固定地点,由专职人员收集, 运送到医用垃圾暂存站;改善医疗废物暂存站的设施,加锁管理。
参考文献:
1 余海珠,吴剑,杨蓉.针灸科医院感染因素分析及控制对策[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3,30(3):289-290.
2 潘向荣,周凯.针灸操作过程的医院感染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1,21(10):2011.
3 方欢,刘莉,于红等.针灸科医院感染控制与管理[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9,19(14):1855-1856.
4 王春荣.针灸推拿科治疗室医院感染控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3):431.
5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S].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12,10.
 

把院感人从建筑布局的改建中解脱出来

其他部位医院感染dearhang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226 次浏览 • 2016-12-22 15:56 • 来自相关话题

医院感染管理涉及到医院的建筑布局,随着各种规范不断的出台,对建筑都有新的要求,如供应室、血液透析室、发热门诊、新生儿室建筑布局的要求等等。
  很多医院都是老的建筑,改建建筑布局很多的困难;计划新建医院也有很多的困惑,新建的医院请的设计单位如建筑设计院不了解医院感染对布局的要求,所以设计的图纸很多不符合医院感染的要求,医院领导重视院感工作的领导,会让院感人介入帮助审核建筑图纸,不重视的医院等楼房建好了,发现很多问题。即便是院感人介入审核的图纸也因为规范的不断出台,新要求的出现使刚刚新建医院的布局有不合理的。领导就会说了院感人是怎么审核的?
   我们期待卫生部门和建筑设计部门的协调,根据循证的依据,出台医院建筑布局的规范也好、条例也罢,统一医院建筑布局,把院感人解脱出来。也避免医院管理的麻烦,刚刚建好的新楼房,由于新的规范的出台又要改建建筑布局。 查看全部
医院感染管理涉及到医院的建筑布局,随着各种规范不断的出台,对建筑都有新的要求,如供应室、血液透析室、发热门诊、新生儿室建筑布局的要求等等。
  很多医院都是老的建筑,改建建筑布局很多的困难;计划新建医院也有很多的困惑,新建的医院请的设计单位如建筑设计院不了解医院感染对布局的要求,所以设计的图纸很多不符合医院感染的要求,医院领导重视院感工作的领导,会让院感人介入帮助审核建筑图纸,不重视的医院等楼房建好了,发现很多问题。即便是院感人介入审核的图纸也因为规范的不断出台,新要求的出现使刚刚新建医院的布局有不合理的。领导就会说了院感人是怎么审核的?
   我们期待卫生部门和建筑设计部门的协调,根据循证的依据,出台医院建筑布局的规范也好、条例也罢,统一医院建筑布局,把院感人解脱出来。也避免医院管理的麻烦,刚刚建好的新楼房,由于新的规范的出台又要改建建筑布局。

建筑工程医院感染风险评估及防控

其他部位医院感染dearhang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237 次浏览 • 2016-12-22 15:44 • 来自相关话题

由于近年医院改扩建工程非常之多,一路坎坷走来,深感院感人的不易!关注医院建筑,从源头防控感染,院感人要完成建筑师的华丽变身,岂是一朝能成就?因而,近期一次培训选题时,即将医院建筑工程院感风险评估及防控作为了首选。本次报告只是从医院建筑的大体上给出了一些心得体会,初衷是期望能借此给新的院感同仁们一些整体思路的启发与帮助。实则建筑工程中还有许许多多我们需要直面的困难,难以一一呈现。长路漫漫,以此为叙,也期望自己在后续能有更深入的学习与分享。课件中很多内容均来自于官微或论坛、感染相关公众号,在此对倾情奉献的老师及斑斑们深表感谢!! 查看全部
由于近年医院改扩建工程非常之多,一路坎坷走来,深感院感人的不易!关注医院建筑,从源头防控感染,院感人要完成建筑师的华丽变身,岂是一朝能成就?因而,近期一次培训选题时,即将医院建筑工程院感风险评估及防控作为了首选。本次报告只是从医院建筑的大体上给出了一些心得体会,初衷是期望能借此给新的院感同仁们一些整体思路的启发与帮助。实则建筑工程中还有许许多多我们需要直面的困难,难以一一呈现。长路漫漫,以此为叙,也期望自己在后续能有更深入的学习与分享。课件中很多内容均来自于官微或论坛、感染相关公众号,在此对倾情奉献的老师及斑斑们深表感谢!!

人体器官移植医师培训基地基本要求(试行)

其他部位医院感染dearhang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162 次浏览 • 2016-12-22 15:44 • 来自相关话题

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印发人体器官移植医师培训与认定管理办法等有关文件的通知


国卫医发〔2016〕49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计生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
根据国务院行政审批改革有关工作要求,人体器官移植医师执业资格认定行政审批事项下放至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为做好审批下放后的有关工作,加强人体器官移植医师管理,依据《执业医师法》、《人体器官移植条例》,我委制定了《人体器官移植医师培训与认定管理办法(试行)》和《人体器官移植医师培训基地基本要求》(可从国家卫生计生委网站下载)。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各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应当根据本通知要求制订具体实施方案,认真开展有关工作,并依法依规加强事中事后监管。

附件:1. 人体器官移植医师培训与认定管理办法(试行)
2. 人体器官移植医师培训基地基本要求(试行)
     
国家卫生计生委
2016年9月25日

附件1
人体器官移植医师培训与认定管理办法
(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人体器官移植医师队伍建设,规范人体器官移植医师培训和管理工作,持续改进和提高人体器官移植技术水平和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依据《执业医师法》、《人体器官移植条例》和《国务院关于取消和调整一批行政审批项目等事项的决定》(国发〔2014〕27号)等,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人体器官移植医师,是指在人体器官移植医师培训基地(以下简称培训基地)完成培训,经培训基地或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委托的第三方考核合格后,获得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认定、取得相应人体器官移植医师执业资格并注册,能够独立开展相应人体器官移植手术的执业医师。
第三条 国家卫生计生委负责统筹协调全国人体器官移植医师培训和认定工作,指导监督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工作。委托有条件的行业组织、单位开展以下工作:
(一)根据实际需求制订培训规划;
(二)组织编写人体器官移植医师培训大纲和教材;
(三)指导培训基地建设和管理;
(四)制订考核标准和要求。
第四条 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负责辖区内人体器官移植医师的执业资格认定,监督和指导辖区内培训基地的培训和考核工作。
第二章  人体器官移植医师培训
第五条 医师申请人体器官移植医师执业资格,应当参加培训。
第六条 培训基地负责对申请人体器官移植执业资格的医师进行培训。培训内容包括人体器官捐献与移植有关法律法规及规范要求、伦理道德教育、人体器官移植技术理论知识及临床实践技能等。
第七条 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应当依据《人体器官移植医师培训基地基本要求》指定培训基地,报国家卫生计生委备案并向社会公开。
第八条 培训基地实行动态管理,周期为4年。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应当在周期结束前6个月对培训基地工作情况进行整体评价,确定继续承担培训基地工作的单位。
第九条 培训基地内承担人体器官移植技术培训工作的医师(以下简称培训导师)由各培训基地根据本办法规定的条件择优推荐,经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组织专家评估后确定。
第十条 培训基地应当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及流程,明确岗位职责和管理要求,加强对培训导师的管理。严格按照国家统一的培训大纲和教材制定培训方案与计划,建立参加培训医师(以下简称参培医师)培训档案,做好参培医师的理论知识及临床实践技能培训,确保培训质量和效果。
第十一条 培训导师应当认真履行职责,严格按照培训方案和计划开展培训,保证培训工作所需时间和培训效果。
第十二条 培训导师聘期为4年。培训基地培训导师数量不应少于5人,每位培训导师每期指导参培医师不得超过2人。
第十三条 培训基地应当于培训工作开始前2个月,向行业内公布培训计划、培训名额、报名方式等有关信息。
第十四条 申请参加培训的医师,应当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一)持有《医师执业证书》,执业类别为临床,执业范围为外科或儿科(小儿外科方向),执业地点为三级医院;
(二)近3年未发生二级以上负完全责任或主要责任的医疗事故,无违反医疗卫生相关法律、法规、规章、伦理原则和人体器官移植技术管理规范的行为;
(三)取得主治医师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有5年以上人体器官移植临床工作经验或8年以上相关外科或小儿外科临床工作经验。
第十五条 参培医师报名不受地域限制。参培医师向培训基地提出报名申请时应当提交申请材料,培训基地应当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核,根据培训计划按照公开公平、择优录取、双向选择的原则决定是否接受参培医师。
第十六条 培训基地应当于招收工作结束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向所在地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报送接受的参培医师信息,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应当及时向国家卫生计生委备案。
第十七条 人体器官移植医师培训周期为1年。在规定时间内未按要求完成培训的参培医师,培训时间可顺延,总培训时间不得超过2年。
第十八条 参培医师应当按照人体器官移植医师培训大纲和教材的要求,完成以下学习任务:
(一)完成人体器官移植相关基础课程,包括人体器官移植相关法律法规、伦理、解剖、免疫、生理、病理、药理、人体器官移植外科技术以及人体器官移植合并症和术后并发症的诊断和处理等;
(二)参加肝脏、肾脏、心脏、肺脏、胰腺、小肠移植培训的医师应当在培训导师指导下参与完成的相应移植手术数量分别不少于10例、15例、5例、5例、1例、1例,参与管理的病例数量不少于15例、20例、8例、8例、2例、2例;
(三)参培医师应当在培训导师指导下至少参与完成5例公民逝世后捐献器官的获取。
第十九条 参培医师完成培训后应当接受考核。考核应当由培训基地或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委托的第三方组织实施。具体由各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确定。
第二十条 参培医师考核包括过程考核和结业考核。
(一)过程考核是结业考核的必备条件,是培训基地对参训医师培训过程的动态综合评价,内容包括医德医风、出勤情况、日常临床实践能力、培训指标完成情况和参加业务学习情况等。
(二)结业考核包括理论考核和临床实践能力考核。理论考核采取闭卷考核。临床实践能力考核应当由3位以上培训导师共同进行现场审核评分,其中至少1人为其他培训基地培训导师。参训医师的导师须回避。
第三章  人体器官移植医师资格认定
第二十一条 同时符合以下条件的,由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认定人体器官移植医师执业资格:
(一)持有《医师执业证书》,执业类别为临床,执业范围为外科或儿科(小儿外科方向),执业地点为三级医院;
(二)近3年未发生二级以上负完全责任或主要责任的医疗事故,无违反医疗卫生相关法律、法规、规章、伦理原则和人体器官移植技术管理规范的行为;
(三)取得主治医师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有5年以上人体器官移植临床工作经验或8年以上相关外科或小儿外科临床工作经验;
(四)经培训基地培训并考核合格。
第二十二条 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应当对人体器官移植医师执业资格认定的申请进行审核。申请材料齐全的,应当受理,并自受理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作出决定。不能作出决定的,经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10个工作日,并将延长期限的理由告知申请人。
第二十三条 经认定取得相关专业人体器官移植医师执业资格的,由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在《医师执业证书》中注明。
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公布前已经从事人体器官移植工作,且同时符合以下条件的执业医师,可以直接向所在地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提出认定申请。其认定期限见本办法第二十二条。符合条件的,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应当予以认定,并在《医师执业证书》中注明。
(一)执业地点为具有相应人体器官移植诊疗科目的医院,具有副主任医师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二)近8年连续从事人体器官移植相关专业临床工作;
(三)近5年累计以手术医师实施移植手术达到规定数量且移植器官生存率符合国家有关技术管理规范。
1. 申请肝脏移植医师执业资格认定的,近5年累计以手术医师实施肝脏移植手术应当不少于30例;
2. 申请肾脏移植医师执业资格认定的,近5年累计以手术医师实施肾脏移植手术应当不少于50例;
3. 申请心脏、肺脏移植医师执业资格认定的,近5年累计以手术医师实施心脏、肺脏移植手术应当各不少于5例;
4. 申请小肠、胰腺移植医师执业资格认定的,近5年累计以手术医师实施小肠、胰腺移植手术应当各不少于2例。
第二十五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认定人体器官移植医师执业资格:
(一)不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二)受吊销《医师执业证书》行政处罚,申请之日尚未重新注册的;
(三)受暂停医师执业活动行政处罚,申请之日在暂停医师执业活动期内的;
(四)不符合培训条件,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得培训资格的;
(五)除第二十四条规定情形外,未经培训基地培训或考核不合格的。
第二十六条 对于人体器官移植医师执业资格不予认定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提起行政复议或者行政诉讼。
            
第四章  监督管理
第二十七条 培训基地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取消指定,该培训基地不再承担培训工作:
(一)不符合《人体器官移植医师培训基地基本要求》,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得培训基地资格;
(二)发生违反《人体器官移植条例》等法律、法规及国家有关规定;
(三)未能按照本办法要求有效开展培训工作。
第二十八条 培训导师聘期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取消培训导师资格:
(一)发生二级以上医疗事故(负完全责任或主要责任)的;
(二)未能履行培训导师职责的;
(三)受刑事处罚的;
(四)受暂停医师执业活动或吊销《医师执业证书》行政处罚的;
(五)其他违法违规的情况。
第二十九条 人体器官移植医师取得执业资格后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据《行政许可法》第六十九条、第七十条等规定,由所在地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撤销或者注销:
(一)连续3年未开展人体器官移植临床工作的;
(二)《医师执业证书》被吊销、撤销或注销的;
(三)医师定期考核不合格的;
(四)医师死亡或者丧失行为能力的;
(五) 法律、法规规定的应当注销行政许可的其他情形。
第三十条 人体器官移植医师执业资格被注销,申请重新认定的,应当重新参加培训和考核。
第五章  附则
第三十一条 军队医师(包括军人、文职人员、以及在军队医院执业的地方聘用医师)申请人体器官移植医师执业资格认定,参照上述规定由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卫生局制定具体办法。
国家卫生计生委与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卫生局定期互相通报军地医院培训基地有关招生、培训及人体器官移植医师认定等信息。      
第三十二条 各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可以根据本办法制定具体实施办法。
第三十三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附件2
人体器官移植医师培训基地基本要求(试行)
一、基本条件
(一)三级医院,具备开展相应人体器官移植项目的诊疗科目登记。
   (二)近5年未发生违反人体器官移植有关法律、法规及规定的行为。
二、具备与开展人体器官移植技术培训工作相适应的场地、设备和设施等条件
(一)移植病区。肝脏和肾脏移植需设置相对独立的病区,普通区和隔离区设置符合要求;各病区核定床位30张以上。心脏移植和肺脏移植需各设置5张专用床位,胰腺移植与小肠移植需各设置2张专用床位。移植病区设备配置齐全,每床单元设置符合要求。移植病区应当建立健全并认真落实各项规章制度、人员岗位职责、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和相关技术规范等。
(二)重症医学科(ICU或TICU)。设置符合原卫生部《重症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要求,建筑布局、功能流向合理;设置监护病床为移植病床的15%-20%,基本设备设施配备符合要求。
(三)手术部。设置符合原卫生部《手术部(室)管理规范(试行)》和《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GB50333-2013)》等要求,建筑布局、功能流向合理;净化手术间使用面积不少于80m2;麻醉恢复室等设置符合要求。
(四)临床实验室。开展生化、血液、免疫、药物浓度、病原体、组织配型和移植病理检查。
(五)血液净化室。血液透析机30台以上,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机(CRRT机)5台以上;具备完成常规透析、床边透析、血浆置换、单纯超滤等技术能力。
(六)脑死亡判定条件。具备独立开展死亡判定相适应的场地、设备和设施等条件。其中,脑死亡判定技术能力应当达到《脑死亡判定标准与技术规范(成人、儿童质控版)》的相关要求。
(七)人体器官获取组织。独立成立或与其他医疗机构联合成立人体器官获取组织(OPO),具备开展人体器官获取、保存维护与运输全流程教学相适应的人员、设备和设施等条件。包括:
1. 场地:业务工作区域布局符合工作流程和技术规范要求;器官捐献者维护单元不少于4个,具备重症监护的仪器和设备;固定的OPO办公室;器官捐献者家属接待室及休息场所;器官获取培训教学场地。
2. 设备与设施:呼吸机、心电监护仪等重症监护必须设备;便携式脑电图、体感诱发电位等神经电生理检查设备;便携式床旁彩超、体外膜肺氧合机(ECMO)、人工肝或器官体外灌注保存修复设施设备;器官获取器械、器官保存箱、灌注液、保存液、纤维支气管镜、药品、耗材等;专用车辆,包括人体器官移植协调员专用通勤车、器官捐献者转运车(配备呼吸机、ECMO等)、器官获取手术专用车、器官运输专用车;信息化设备,包括信息报送和传输功能的计算机等设备;器官获取培训教学设施,如模拟人等。
(八) 具备进行动物器官移植的实验条件。
三、具备开展人体器官移植技术培训工作相适应的专业技术人员
(一)人体器官移植培训导师。至少有5名培训导师,其中至少2名为主任医师。培训导师应当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1. 连续从事人体器官移植临床工作10年以上,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2. 近3年累计主持实施肾脏移植手术大于100例,或肝脏移植手术大于30例,或心脏移植手术大于10例,或肺脏移植手术大于5例,或胰腺、小肠移植手术大于2例;未发生二级以上与人体器官移植技术相关的医疗事故(负主要责任或完全责任);近3年内未发生违反器官移植相关法律法规的行为;无利用医疗卫生服务谋求不正当利益的违法违纪行为。
(二)脑死亡判定技术人员。取得国家卫生计生委脑损伤质控评价中心培训合格证书的脑死亡临床评估医师不少于4人;脑电图评估、诱发电位评估和经颅多普勒超声评估医师或卫生技术人员各不少于1名。
(三)OPO人员。专职从事人体器官获取的医护工作人员不少于5人;经过专门培训并考核合格,具有资质的人体器官捐献专业协调员不少于4人;重症监护、抢救技术的中、高级专业技术任职资格的医师不少于3人;取得重症监护专业岗位培训证书的执业护士不少于3人;专职从事人体器官获取、分配与共享数据上报专业人员不少于1人。
(四)其他人员。呼吸内镜、麻醉、护理、医学影像、检验、病理等专业技术人员具备较高服务能力和水平。
四、具备较强的人体器官捐献与获取工作能力
(一)申请肾脏、肝脏移植医师培训基地的,所在OPO近3年完成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DCD)案例数量排名均在全国前20位以内;器官获取率(捐献器官数量/捐献人数)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66)。
(二)申请心脏、肺脏移植医师培训基地的,所在OPO近3年累计完成DCD案例数量不少于10例;器官获取率(捐献器官数量/捐献人数)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66)。
(三)申请胰腺、小肠移植医师培训基地的,所在OPO近3年累计完成DCD案例数量不少于10例;器官获取率(捐献器官数量/捐献人数)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66)。
五、具备较强的人体器官移植技术临床应用能力
(一)申请肾脏移植医师培训基地的,近3年累计实施肾脏移植手术不少于300例,其中,实施DCD来源肾脏移植手术不少于150例。移植肾脏1年存活率不低于90%,3年存活率不低于75%,5年存活率不低于65%。
(二)申请肝脏移植医师培训基地的,近3年累计实施肝脏移植手术不少于150例,其中,实施DCD来源肝脏移植手术不少于75例。良性终末期肝病移植肝脏1年存活率不低于85%,3年存活率不低于75%,5年存活率不低于65%;肝脏恶性肿瘤移植肝脏1年存活率不低于75%,3年存活率不低于55%。
(三)申请心脏移植医师培训基地的,近3年累计实施心脏移植手术不少于45例,其中,实施DCD来源心脏移植手术不少于25例。移植心脏1年存活率不低于85%,3年存活率不低于75%,5年存活率不低于70%。
(四)申请肺脏移植医师培训基地的,近3年累计实施肺脏移植手术不少于30例,其中,实施DCD来源肺脏移植手术大于15例。移植肺脏1年存活率不低于65%,3年存活率不低于55%,5年存活率不低于45%。
(五)申请胰腺移植医师培训基地的,近3年累计实施胰腺移植手术不少于5例。
(六)申请小肠移植医师培训基地的,近3年累计实施小肠移植手术不少于3例。
六、具备较好的移植数据报送质量
相关专业人体器官移植数据报送质量位居全国前20名。
七、具备较强的科研能力
(一)近3年在国内核心期刊或科学引文索引(SCI)期刊发表有关人体器官移植技术的学术论文不少于15篇。
(二)承担人体器官移植相关的国家级基金项目,举办过全国性人体器官移植技术专业学术会议或承担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查看全部

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印发人体器官移植医师培训与认定管理办法等有关文件的通知


国卫医发〔2016〕49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计生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
根据国务院行政审批改革有关工作要求,人体器官移植医师执业资格认定行政审批事项下放至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为做好审批下放后的有关工作,加强人体器官移植医师管理,依据《执业医师法》、《人体器官移植条例》,我委制定了《人体器官移植医师培训与认定管理办法(试行)》和《人体器官移植医师培训基地基本要求》(可从国家卫生计生委网站下载)。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各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应当根据本通知要求制订具体实施方案,认真开展有关工作,并依法依规加强事中事后监管。

附件:1. 人体器官移植医师培训与认定管理办法(试行)
2. 人体器官移植医师培训基地基本要求(试行)
     
国家卫生计生委
2016年9月25日

附件1
人体器官移植医师培训与认定管理办法
(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人体器官移植医师队伍建设,规范人体器官移植医师培训和管理工作,持续改进和提高人体器官移植技术水平和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依据《执业医师法》、《人体器官移植条例》和《国务院关于取消和调整一批行政审批项目等事项的决定》(国发〔2014〕27号)等,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人体器官移植医师,是指在人体器官移植医师培训基地(以下简称培训基地)完成培训,经培训基地或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委托的第三方考核合格后,获得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认定、取得相应人体器官移植医师执业资格并注册,能够独立开展相应人体器官移植手术的执业医师。
第三条 国家卫生计生委负责统筹协调全国人体器官移植医师培训和认定工作,指导监督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工作。委托有条件的行业组织、单位开展以下工作:
(一)根据实际需求制订培训规划;
(二)组织编写人体器官移植医师培训大纲和教材;
(三)指导培训基地建设和管理;
(四)制订考核标准和要求。
第四条 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负责辖区内人体器官移植医师的执业资格认定,监督和指导辖区内培训基地的培训和考核工作。
第二章  人体器官移植医师培训
第五条 医师申请人体器官移植医师执业资格,应当参加培训。
第六条 培训基地负责对申请人体器官移植执业资格的医师进行培训。培训内容包括人体器官捐献与移植有关法律法规及规范要求、伦理道德教育、人体器官移植技术理论知识及临床实践技能等。
第七条 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应当依据《人体器官移植医师培训基地基本要求》指定培训基地,报国家卫生计生委备案并向社会公开。
第八条 培训基地实行动态管理,周期为4年。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应当在周期结束前6个月对培训基地工作情况进行整体评价,确定继续承担培训基地工作的单位。
第九条 培训基地内承担人体器官移植技术培训工作的医师(以下简称培训导师)由各培训基地根据本办法规定的条件择优推荐,经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组织专家评估后确定。
第十条 培训基地应当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及流程,明确岗位职责和管理要求,加强对培训导师的管理。严格按照国家统一的培训大纲和教材制定培训方案与计划,建立参加培训医师(以下简称参培医师)培训档案,做好参培医师的理论知识及临床实践技能培训,确保培训质量和效果。
第十一条 培训导师应当认真履行职责,严格按照培训方案和计划开展培训,保证培训工作所需时间和培训效果。
第十二条 培训导师聘期为4年。培训基地培训导师数量不应少于5人,每位培训导师每期指导参培医师不得超过2人。
第十三条 培训基地应当于培训工作开始前2个月,向行业内公布培训计划、培训名额、报名方式等有关信息。
第十四条 申请参加培训的医师,应当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一)持有《医师执业证书》,执业类别为临床,执业范围为外科或儿科(小儿外科方向),执业地点为三级医院;
(二)近3年未发生二级以上负完全责任或主要责任的医疗事故,无违反医疗卫生相关法律、法规、规章、伦理原则和人体器官移植技术管理规范的行为;
(三)取得主治医师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有5年以上人体器官移植临床工作经验或8年以上相关外科或小儿外科临床工作经验。
第十五条 参培医师报名不受地域限制。参培医师向培训基地提出报名申请时应当提交申请材料,培训基地应当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核,根据培训计划按照公开公平、择优录取、双向选择的原则决定是否接受参培医师。
第十六条 培训基地应当于招收工作结束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向所在地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报送接受的参培医师信息,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应当及时向国家卫生计生委备案。
第十七条 人体器官移植医师培训周期为1年。在规定时间内未按要求完成培训的参培医师,培训时间可顺延,总培训时间不得超过2年。
第十八条 参培医师应当按照人体器官移植医师培训大纲和教材的要求,完成以下学习任务:
(一)完成人体器官移植相关基础课程,包括人体器官移植相关法律法规、伦理、解剖、免疫、生理、病理、药理、人体器官移植外科技术以及人体器官移植合并症和术后并发症的诊断和处理等;
(二)参加肝脏、肾脏、心脏、肺脏、胰腺、小肠移植培训的医师应当在培训导师指导下参与完成的相应移植手术数量分别不少于10例、15例、5例、5例、1例、1例,参与管理的病例数量不少于15例、20例、8例、8例、2例、2例;
(三)参培医师应当在培训导师指导下至少参与完成5例公民逝世后捐献器官的获取。
第十九条 参培医师完成培训后应当接受考核。考核应当由培训基地或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委托的第三方组织实施。具体由各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确定。
第二十条 参培医师考核包括过程考核和结业考核。
(一)过程考核是结业考核的必备条件,是培训基地对参训医师培训过程的动态综合评价,内容包括医德医风、出勤情况、日常临床实践能力、培训指标完成情况和参加业务学习情况等。
(二)结业考核包括理论考核和临床实践能力考核。理论考核采取闭卷考核。临床实践能力考核应当由3位以上培训导师共同进行现场审核评分,其中至少1人为其他培训基地培训导师。参训医师的导师须回避。
第三章  人体器官移植医师资格认定
第二十一条 同时符合以下条件的,由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认定人体器官移植医师执业资格:
(一)持有《医师执业证书》,执业类别为临床,执业范围为外科或儿科(小儿外科方向),执业地点为三级医院;
(二)近3年未发生二级以上负完全责任或主要责任的医疗事故,无违反医疗卫生相关法律、法规、规章、伦理原则和人体器官移植技术管理规范的行为;
(三)取得主治医师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有5年以上人体器官移植临床工作经验或8年以上相关外科或小儿外科临床工作经验;
(四)经培训基地培训并考核合格。
第二十二条 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应当对人体器官移植医师执业资格认定的申请进行审核。申请材料齐全的,应当受理,并自受理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作出决定。不能作出决定的,经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10个工作日,并将延长期限的理由告知申请人。
第二十三条 经认定取得相关专业人体器官移植医师执业资格的,由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在《医师执业证书》中注明。
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公布前已经从事人体器官移植工作,且同时符合以下条件的执业医师,可以直接向所在地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提出认定申请。其认定期限见本办法第二十二条。符合条件的,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应当予以认定,并在《医师执业证书》中注明。
(一)执业地点为具有相应人体器官移植诊疗科目的医院,具有副主任医师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二)近8年连续从事人体器官移植相关专业临床工作;
(三)近5年累计以手术医师实施移植手术达到规定数量且移植器官生存率符合国家有关技术管理规范。
1. 申请肝脏移植医师执业资格认定的,近5年累计以手术医师实施肝脏移植手术应当不少于30例;
2. 申请肾脏移植医师执业资格认定的,近5年累计以手术医师实施肾脏移植手术应当不少于50例;
3. 申请心脏、肺脏移植医师执业资格认定的,近5年累计以手术医师实施心脏、肺脏移植手术应当各不少于5例;
4. 申请小肠、胰腺移植医师执业资格认定的,近5年累计以手术医师实施小肠、胰腺移植手术应当各不少于2例。
第二十五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认定人体器官移植医师执业资格:
(一)不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二)受吊销《医师执业证书》行政处罚,申请之日尚未重新注册的;
(三)受暂停医师执业活动行政处罚,申请之日在暂停医师执业活动期内的;
(四)不符合培训条件,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得培训资格的;
(五)除第二十四条规定情形外,未经培训基地培训或考核不合格的。
第二十六条 对于人体器官移植医师执业资格不予认定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提起行政复议或者行政诉讼。
            
第四章  监督管理
第二十七条 培训基地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取消指定,该培训基地不再承担培训工作:
(一)不符合《人体器官移植医师培训基地基本要求》,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得培训基地资格;
(二)发生违反《人体器官移植条例》等法律、法规及国家有关规定;
(三)未能按照本办法要求有效开展培训工作。
第二十八条 培训导师聘期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取消培训导师资格:
(一)发生二级以上医疗事故(负完全责任或主要责任)的;
(二)未能履行培训导师职责的;
(三)受刑事处罚的;
(四)受暂停医师执业活动或吊销《医师执业证书》行政处罚的;
(五)其他违法违规的情况。
第二十九条 人体器官移植医师取得执业资格后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据《行政许可法》第六十九条、第七十条等规定,由所在地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撤销或者注销:
(一)连续3年未开展人体器官移植临床工作的;
(二)《医师执业证书》被吊销、撤销或注销的;
(三)医师定期考核不合格的;
(四)医师死亡或者丧失行为能力的;
(五) 法律、法规规定的应当注销行政许可的其他情形。
第三十条 人体器官移植医师执业资格被注销,申请重新认定的,应当重新参加培训和考核。
第五章  附则
第三十一条 军队医师(包括军人、文职人员、以及在军队医院执业的地方聘用医师)申请人体器官移植医师执业资格认定,参照上述规定由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卫生局制定具体办法。
国家卫生计生委与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卫生局定期互相通报军地医院培训基地有关招生、培训及人体器官移植医师认定等信息。      
第三十二条 各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可以根据本办法制定具体实施办法。
第三十三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附件2
人体器官移植医师培训基地基本要求(试行)
一、基本条件
(一)三级医院,具备开展相应人体器官移植项目的诊疗科目登记。
   (二)近5年未发生违反人体器官移植有关法律、法规及规定的行为。
二、具备与开展人体器官移植技术培训工作相适应的场地、设备和设施等条件
(一)移植病区。肝脏和肾脏移植需设置相对独立的病区,普通区和隔离区设置符合要求;各病区核定床位30张以上。心脏移植和肺脏移植需各设置5张专用床位,胰腺移植与小肠移植需各设置2张专用床位。移植病区设备配置齐全,每床单元设置符合要求。移植病区应当建立健全并认真落实各项规章制度、人员岗位职责、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和相关技术规范等。
(二)重症医学科(ICU或TICU)。设置符合原卫生部《重症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要求,建筑布局、功能流向合理;设置监护病床为移植病床的15%-20%,基本设备设施配备符合要求。
(三)手术部。设置符合原卫生部《手术部(室)管理规范(试行)》和《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GB50333-2013)》等要求,建筑布局、功能流向合理;净化手术间使用面积不少于80m2;麻醉恢复室等设置符合要求。
(四)临床实验室。开展生化、血液、免疫、药物浓度、病原体、组织配型和移植病理检查。
(五)血液净化室。血液透析机30台以上,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机(CRRT机)5台以上;具备完成常规透析、床边透析、血浆置换、单纯超滤等技术能力。
(六)脑死亡判定条件。具备独立开展死亡判定相适应的场地、设备和设施等条件。其中,脑死亡判定技术能力应当达到《脑死亡判定标准与技术规范(成人、儿童质控版)》的相关要求。
(七)人体器官获取组织。独立成立或与其他医疗机构联合成立人体器官获取组织(OPO),具备开展人体器官获取、保存维护与运输全流程教学相适应的人员、设备和设施等条件。包括:
1. 场地:业务工作区域布局符合工作流程和技术规范要求;器官捐献者维护单元不少于4个,具备重症监护的仪器和设备;固定的OPO办公室;器官捐献者家属接待室及休息场所;器官获取培训教学场地。
2. 设备与设施:呼吸机、心电监护仪等重症监护必须设备;便携式脑电图、体感诱发电位等神经电生理检查设备;便携式床旁彩超、体外膜肺氧合机(ECMO)、人工肝或器官体外灌注保存修复设施设备;器官获取器械、器官保存箱、灌注液、保存液、纤维支气管镜、药品、耗材等;专用车辆,包括人体器官移植协调员专用通勤车、器官捐献者转运车(配备呼吸机、ECMO等)、器官获取手术专用车、器官运输专用车;信息化设备,包括信息报送和传输功能的计算机等设备;器官获取培训教学设施,如模拟人等。
(八) 具备进行动物器官移植的实验条件。
三、具备开展人体器官移植技术培训工作相适应的专业技术人员
(一)人体器官移植培训导师。至少有5名培训导师,其中至少2名为主任医师。培训导师应当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1. 连续从事人体器官移植临床工作10年以上,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2. 近3年累计主持实施肾脏移植手术大于100例,或肝脏移植手术大于30例,或心脏移植手术大于10例,或肺脏移植手术大于5例,或胰腺、小肠移植手术大于2例;未发生二级以上与人体器官移植技术相关的医疗事故(负主要责任或完全责任);近3年内未发生违反器官移植相关法律法规的行为;无利用医疗卫生服务谋求不正当利益的违法违纪行为。
(二)脑死亡判定技术人员。取得国家卫生计生委脑损伤质控评价中心培训合格证书的脑死亡临床评估医师不少于4人;脑电图评估、诱发电位评估和经颅多普勒超声评估医师或卫生技术人员各不少于1名。
(三)OPO人员。专职从事人体器官获取的医护工作人员不少于5人;经过专门培训并考核合格,具有资质的人体器官捐献专业协调员不少于4人;重症监护、抢救技术的中、高级专业技术任职资格的医师不少于3人;取得重症监护专业岗位培训证书的执业护士不少于3人;专职从事人体器官获取、分配与共享数据上报专业人员不少于1人。
(四)其他人员。呼吸内镜、麻醉、护理、医学影像、检验、病理等专业技术人员具备较高服务能力和水平。
四、具备较强的人体器官捐献与获取工作能力
(一)申请肾脏、肝脏移植医师培训基地的,所在OPO近3年完成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DCD)案例数量排名均在全国前20位以内;器官获取率(捐献器官数量/捐献人数)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66)。
(二)申请心脏、肺脏移植医师培训基地的,所在OPO近3年累计完成DCD案例数量不少于10例;器官获取率(捐献器官数量/捐献人数)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66)。
(三)申请胰腺、小肠移植医师培训基地的,所在OPO近3年累计完成DCD案例数量不少于10例;器官获取率(捐献器官数量/捐献人数)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66)。
五、具备较强的人体器官移植技术临床应用能力
(一)申请肾脏移植医师培训基地的,近3年累计实施肾脏移植手术不少于300例,其中,实施DCD来源肾脏移植手术不少于150例。移植肾脏1年存活率不低于90%,3年存活率不低于75%,5年存活率不低于65%。
(二)申请肝脏移植医师培训基地的,近3年累计实施肝脏移植手术不少于150例,其中,实施DCD来源肝脏移植手术不少于75例。良性终末期肝病移植肝脏1年存活率不低于85%,3年存活率不低于75%,5年存活率不低于65%;肝脏恶性肿瘤移植肝脏1年存活率不低于75%,3年存活率不低于55%。
(三)申请心脏移植医师培训基地的,近3年累计实施心脏移植手术不少于45例,其中,实施DCD来源心脏移植手术不少于25例。移植心脏1年存活率不低于85%,3年存活率不低于75%,5年存活率不低于70%。
(四)申请肺脏移植医师培训基地的,近3年累计实施肺脏移植手术不少于30例,其中,实施DCD来源肺脏移植手术大于15例。移植肺脏1年存活率不低于65%,3年存活率不低于55%,5年存活率不低于45%。
(五)申请胰腺移植医师培训基地的,近3年累计实施胰腺移植手术不少于5例。
(六)申请小肠移植医师培训基地的,近3年累计实施小肠移植手术不少于3例。
六、具备较好的移植数据报送质量
相关专业人体器官移植数据报送质量位居全国前20名。
七、具备较强的科研能力
(一)近3年在国内核心期刊或科学引文索引(SCI)期刊发表有关人体器官移植技术的学术论文不少于15篇。
(二)承担人体器官移植相关的国家级基金项目,举办过全国性人体器官移植技术专业学术会议或承担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病理科感染控制与环境安全管理制度

其他部位医院感染dearhang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247 次浏览 • 2016-12-22 15:28 • 来自相关话题

病理科感染控制与环境安全管理制度

一、病理科感染控制与环境安全管理小组职责
标签:感染控制、环境安全;分类:科室制度
成员:
1、组长:病理科主任:
2、组员:病理科副主任:;病理科感控安全员:
职责
1、对医院感染控制与环境安全管理委员会负责,对病理科感染控制与环境安全事件处理统筹安排。
2、定期检查病理科感染控制和环境安全,进行相关知识及法规的培训。组织有关人员进行感染控制和环境的安全应急处理演练。
3、在发生突发感染控制和环境的安全事件时,指挥有关人员立即到达现场的规定岗位,采取相应的对应措施。
4、安排有关人员开展相关的抢险排危或实施救治工作。
5、根据实际情况及时报请医院感染控制与安全管理领导小组,上报上级领导及部门迅速依法采取紧急措施。
二、病理感染控制与环境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标签:感染控制与环境安全;分类:科室制度
一、总则
(一) 目的:对医院工作者及患者健康与安全负责的精神,加强病理科感染控制与环境安全的管理,制定有效的应急处理程序和控制措施,以保证在感染控制与环境安全发生紧急安全事件时,做到应急准备充分,信息渠道畅通,反应灵敏,从而遏制感染控制与环境安全事件危害的进一步扩大,保证相关人员的健康,保证公众健康和社会稳定。
(二)工作原则
1.预防为主常备不懈
2.设施规范管理到位
3.主动监测反应及时
(三)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发生广西医院病理科内部的、实验室安全相关的危害工作人员健康以及社会公众健康和社会稳定的所有事件。主要包括:
1.病原微生物和有毒有害化学试剂的污染事件;
2.工作人员受到实验室内有毒有害病原微生物或有毒有害化学试剂的感染或侵害;
3.病原微生物、有毒有害化学试剂被泄漏出、排出事件。
4.由于停电、火灾等不可预测因素所引起的其他污染事件。
(五)预案启动
当出现(三)中的任意情况,启动本预案。
二、人员组成与职责任务
(一)人员组成:病理主任: 组员:病理科副主任:;病理科感控安全员:
(二)职能与工作
1、制定病理科感染控制和环境安全防护措施,规划对病理科实验室的硬件建设、组织实施科学管理。在感染控制和环境安全事件发生时,决策指挥,调动人员,全面部署。
2、制定病理科感染控制和环境安全管理办法,建立规章制度和实验室操作规范,对病理科各类实验室的安全进行监督检查,督促各项生物安全管理责任和措施落实到位;突发事件发生时,在上级部门的领导下实施全面的应急工作。
三、预防预警
(一)预防
1.加强实验室标准化建设,对科室设备的配置、个人防护和实验室安全行为应按《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做出明确规定。
2.建立实验室病原微生物专库,建立有毒有害化学试剂专库。对于传染病病原样本、剧毒化学品建立严格的监督管理制度。
3.增强安全意识,合理完善病理科感染控制和环境安全的各项规章制度。把安全管理责任和措施落到实处,消除安全隐患。实验室工作人员应自觉遵守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规定,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和技术规范开展研究工作。
4.提高警惕,加强安全保卫,防止不法之徒盗窃病原微生物和有毒有害化学试剂,用于对人群进行生物化学恐怖攻击,对公众健康产生严重损害,影响社会稳定。
(二)预警
1.建立有效的预警机制,为各种病原微生物和有毒有害化学试剂建立档案和使用纪录,有害物质的排放应有记录,填写准确。每次使用后及时登记,发现遗失或被盗,立即报告(见处理程序)。
2.建立病理科工作人员健康档案,定期体检。发现与实验室生物安全有关的人员感染或伤害应立即报告。
3.定期开展自查,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发出预警通报。
(三)应急控制措施
感染控制和环境安全事件发生后,立即启动应急机制。在第一时间向医院相关部门报告(医务处、保卫处),在保证自身安全的情况下,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危害的蔓延。
三、病理科感染控制与环境安全人员准入制度
标签:感染控制与环境安全;分类:科室制度
1.病理科工作人员必须接受相关生物安全知识、感染控制与环境安全制度培训并考试合格。
2.从事病理工作人员必须进行上岗前体检,体检指标除常规项目外还应包括与准备从事工作有关的特异性抗原、抗体检测。体检合格后建立健康监测档案,不符合岗位健康要求不得从事相关工作。
3.从事实验室技术人员必须具备相关专业教育经历,相应的专业技术知识及工作经验,熟练掌握自己工作范围的技术标准、方法和设备技术性能。
4.从事实验室技术人员应熟练掌握与岗位工作有关的病理诊断和病理技术方法,能独立进行日常病理诊断和病理技术工作。有效保证所承担环节的工作质量。
5.从事实验室技术人员应熟练掌握常规消毒原则和技术,掌握意外事件和生物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置原则和上报程序。
6.在满足上述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必须是自愿从事相关实验活动,了解所从事工作的感染控制与环境安全风险,必要时在生物安全知情书上签字。并经实验室负责人批准后,才能上岗工作。
7.实验活动辅助人员;(专职消毒人员、废弃物管理人员、洗刷人员、保洁人员等)应掌握责任区内生物安全基本情况,了解所从事工作的生物安全风险,接受与所承担职责有关的生物安全知识和技术,个体防护方法等内容的培训,熟悉岗位所需消毒知识和技术,了解意外事件和生物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置原则和上报程序。
8.外单位来检验科参观、学习、工作人员进入实验室控制区域应有相关领导批准并遵守实验室的生物安全相关规章制度。进入实验室的一般申请由实验室负责人的批准,一个月及以上的准入需到医务处备案。
四、病理科感染控制与环境安全中设备检测、维护制度
标签:感染控制与环境安全;分类:科室制度
1.科室内各种设施要符合感染控制与环境安全及其他相关规定,所使用的所有仪器应经过安全使用认证。病理科科供电线路中必须安装断路器和漏电保护器。
2.科内大型仪器、设备、精密仪器由专人负责保管、登记、建档,仪器设备的使用者,需经专业技术培训,持证上岗.
3.科内仪器设备应在检定和校准的有效期内使用,并按照检定周期的要求进行自检或强检,对使用频率高的仪器按规定在检定周期内进行期间核查。
4.主要仪器设备应建立使用记录,有操作规程,注意事项,相关技术参数和维护记录,并置于显见易读的位置。仪器使用者必须认真遵守操作规程,并做好仪器设备使用记录,定期维护仪器设备。
5.仪器设备所用的电源,必须满足仪器设备的供电要求。用电仪器设备必须安全接地。电源插座不得超栽使用。仪器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断路保护时,必须在查明断电原因后,再接通电源。不准使用有用电安全隐患的设备(如漏电、电源插座破损、接地不良、绝缘不好等)。
6.仪器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发生异常,随时记录在仪器随机档案上,维修必须由专业人员进行,并做维修记录。
7.仪器设备使用结束后,必须按日常保养进行检查清理,保持良好状态。
8.所有仪器设备应加贴唯一性标识及准用、限用、禁用标志。
9.在压力容器、大功率用电设备、高速旋转设备运行期间,必须有人看守,并有处理事故的相应措施及设备。长期用电设备(如冰箱、培养箱)应定期检查,并记录运行情况。
10.因故障或操作失误可能产生某种危害的仪器设备,必须配备相应的安全防护装置。
11.使用直接接触污染物的仪器设备前,必须确认相应的安全防护装置能正常启用。实验工作完成后,必须对接触污染物的仪器设备进行相应的清洗、消毒。
12.科内应指定专人对安全设备和实验设施/设备维护管理,保证其处于完好工作状态。仪器设备较长时间不使用时,应定期通电、除湿。有记录,保持设备清洁干燥。(例如每年应对生物安全柜进行一次常规检测,须特别关注高效过滤器。定期对离心机的离心桶和转子进行检查)。
13.冰箱应定期化冰、清洗,发现问题及时维修。实验区冰箱内禁止放个人物品及与实验无关的的物品。
14.所有仪器设备在维修和维护保养前运出实验室前必须进行消毒处理。
五、病理科感染控制与环境安全防护制度
标签:感染控制与环境安全;分类:科室制度
1、工作人员工作时,应着工作服、工作帽、口罩、手套。实验室工作人员手部皮肤易发生破损,在进行有可能接触污染材料的操作时必须戴双层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但离开实验室或到污染区以外的地方活动必须脱掉手套。手套不能随便放置和丢弃,只能放置在污染区和丢弃在医疗垃圾桶中。
2、在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到医务人员的面部时,应加戴防渗透性能的口罩、防护眼镜。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或者有可能污染医务人员的身体时,还应当穿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隔离衣。
3、当发生SARS、禽流感疫情时,应戴N95口罩,穿隔离衣,戴护目镜、工作帽和双层手套。
4、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以防刺伤。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重新套上针头套。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
5、在使用生物安全柜或通风柜时,应在操作前5分钟打开
6、实验室进行体液细胞学检验或操作均应在生物安全柜中或通风柜进行,进行离心操作时应盖好离心机机盖,待停机5分钟后才能打开机盖取出离心物品,应在生物安全柜内打开离心管。
7、各种器具应及时消毒、清洗;医疗垃圾和生活垃圾应分类收集,并在医疗垃圾袋上粘贴专用标识。
8、技术人员结束操作后应及时洗手。
9、每天对各种物体表面及地面进行常规消毒。在进行各种检验时,应避免污染,在进行特殊传染病检验后,应及时进行消毒,遇有场地、工作服或体表污染时,应立即处理,防止扩散,并视污染情况向上级报告。
10、当各作人员身体表面被感染性材料污染时,应紧急沐浴,去除污染。所穿着工作服应进行消毒处理。
11、当发生皮肤被污染、刺伤时,应当立即脱离污染环境,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如有伤口,应当从伤口近心端向伤口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如:75%乙醇或者0.5%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立即向所在科室领导及感染(管理)科进行报告,追踪可能污染源的流行病学资料,认真填写《利器损伤报告卡》,接受指导和治疗。
12、当眼部被污染性材料或液体污染时,应即用冲眼器冲洗之后到眼科就诊。
六、病理科感染控制与环境安全中操作安全规程
标签:感染控制与环境安全;分类:科室制度
1.工作人员接触病人组织或体液等标本时均应戴手套进行操作,但离开实验室或到污染区以外的地方活动必须脱掉手套。
2.微生物实验室操作要戴口罩、工作帽,要在生物安全柜或在通风柜内操作。
3.工作中产生的废弃物及时放医疗垃圾桶中。
4.每次取材后取材医师必须清洁取材台面和下水槽,台上物品和样本摆放整齐。
5.每天取材后台面用紫外线灯消毒。
6.感染冰冻样本取材后台面即刻用福尔马林液冲洗,器械用消毒液浸泡。
7.取材器械消毒液每周一上午由更换,必要时随时更换。
8.取材后的样本及废异手套按规定处理,不得与生活垃圾混放。
9.注意保持工作室内空气的流通。
10.实验完毕后工作场所要消毒,工作人员应及时洗手。
11.实验中若发生个人身体损伤,应立即妥善处理。
12.严格按垃圾分类要求分装垃圾。
七、病理科感染控制与环境安全中生物病理样本管理制度
标签:感染控制与环境安全;分类:科室制度
1.科室负责人应依照国家卫生主管部门或医院主管部门的要求保存或运送病理样本,定期进行安全检查。
2.普通病理标本实行责任人保管制,即病理标本在送达病理科至取材前由病理技术人员负责管理,取材后至病理标本销毁前由病理报告医师管理,存放在指定的位置。特殊病理标本(教学、科研等)由专人保存。做好病理样本 进出和储存记录,建立档案。
3.保管人妥善保存病理标本,防止病理标本丢失及腐烂。
4.对于病理生物标本应密封分类保存,包装材料必须符合防水、防破损、防外泄的要求。
5.病理样本运送、销毁时,必须有专人护送,护送人员应接受实验室生物安全相关知识培训,并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八、病理科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制度
标签:生物安全;分类:科室制度
1、实验室工作人员工作时,应着工作服、工作帽、口罩、手套。实验室工作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在进行有可能接触污染材料的操作时必须戴双层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但离开实验室或到污染区以外的地方活动必须脱掉手套。手套不能随便放置和丢弃,只能放置在污染区和丢弃在医疗垃圾桶中。
2、在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到医务人员的面部时,应加戴防渗透性能的口罩、防护眼镜。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或者有可能污染医务人员的身体时,还应当穿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隔离衣。
3、当发生SARS、禽流感疫情时,应戴N95口罩,穿隔离衣,戴护目镜、工作帽和双层手套。
4、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以防刺伤。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重新套上针头套。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
5、在使用生物安全柜或通风柜时,应在操作前5分钟打开
6、实验室进行体液细胞学检验或操作均应在生物安全柜中或通风柜进行,进行离心操作时应盖好离心机机盖,待停机5分钟后才能打开机盖取出离心物品,应在生物安全柜内打开离心管。
7、各种器具应及时消毒、清洗;医疗垃圾和生活垃圾应分类收集,并在医疗垃圾袋上粘贴专用标识。
8、技术人员结束操作后应及时洗手。
9、每天对各种物体表面及地面进行常规消毒。在进行各种检验时,应避免污染,在进行特殊传染病检验后,应及时进行消毒,遇有场地、工作服或体表污染时,应立即处理,防止扩散,并视污染情况向上级报告。
10、当各作人员身体表面被感染性材料污染时,应紧急沐浴,去除污染。所穿着工作服应进行消毒处理。
11、当发生皮肤被污染、刺伤时,应当立即脱离污染环境,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如有伤口,应当从伤口近心端向伤口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如:75%乙醇或者0.5%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立即向所在科室领导及感染(管理)科进行报告,追踪可能污染源的流行病学资料,认真填写《利器损伤报告卡》,接受指导和治疗。
12、当眼部被污染性材料或液体污染时,应即用冲眼器冲洗之后到眼科就诊。

九、病理科感染控制与环境安全中医疗废物管理制度
标签:感染控制与环境安全;分类:科室制度
分类收集工作制度
1. 根据医疗废物的类别,将医疗废物分置于符合《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容器的标准和警示标识的规定》的包装物或者容器内(附1)。
2. 在盛装医疗废物前,应当对医疗废物包装物或者容器进行认真检查,确保无破损、渗漏和其它缺陷。
3. 对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药物性废物及化学性废物不能混合收集。少量的药物性废物可以混入感染性废物,但应当在标签上注明。
4. 废弃的麻醉、精神、放射性、毒性等药品及其相关废物的管理,在医务部、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指导下,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标准执行。
5. 化学性废物中批量的废化学试剂、废消毒剂的处置同(4)。
6. 批量的含汞体温计、血压计等医疗器具报废时,处置同(4)。
7. 隔离的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的具有传染性的标本及排泄物,应当按照国家规定严格消毒,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后,方可排入污水处理系统。
8. 隔离的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的医疗废物应当使用双层包装物,并及时密封。
9. 放入包装物或者容器内的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不得取出。
医疗废物产生地工作制度
1. 科室应当设立固定的医疗废物暂时存放或交接地点,医疗废物分类收集方法按院感染科指示进行。
2. 严格区分一般废弃物、生活垃圾(黑色塑料袋)、医用固体废弃物(黄色塑料袋)及医用锐利废弃物(防水、耐刺坚固容器),分别放置,严格管理。
3. 盛装的医疗废物达到包装物或者容器的3/4时,应当使用有效的封口方式,使包装物或者容器的封口紧实、严密。
4. 包装物或者容器的外表面被感染性废物污染时,应当对被污染处进行消毒处理或者增加一层包装。
5. 盛装医疗废物的每个包装物、容器外表面应当有警示标识,在每个包装物、容器上应当系中文标签,中文标签的内容应当包括:医疗废物产生单位、产生日期、类别及需要的特别说明等。
6. 医疗废物运出后,及时对暂存地点及工具进行清洁和消毒。
7. 禁止在非收集、非暂存地点倾倒、堆放医疗废物,禁止将医疗废物混入其它废物和生活垃圾。
医疗废物对外交接、登记制度
1.  依照危险废物转移联单制度填写和保存转移联单。
2. 对医疗废物进行登记(包括医疗废物的来源、种类、重量或者数量、交接时间、最终去向及经办人签名),登记资料保存3年。
3. 对交接医疗废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向主管领导汇报,以求尽快解决。
十、病理科感染控制与环境安全中化学试剂安全管理制度
标签:感染控制与环境安全;分类:科室制度
易燃及可燃物品
1、主要试剂:二甲苯、乙醇、乙醚、丙酮等
2、减少可燃物品在实验室的存储量,防止发生火灾的危险
3、以上试剂应存放在通风良好,远离火源的地方
4、易燃物品不得与强氧化剂一同保存
5、易燃物品不得放入冰箱保存
6、应急:一旦发生可燃、易燃物品的瓶子打碎事件,立即用清水稀释液体,开窗通风,并通知保卫部门协助做好消防工作。
腐蚀、刺激化学品
1、主要试剂:氢氧化钠、盐酸、硫酸、甲醛、冰醋酸等
2、工作人员在搬运、分装或使用试剂时,做到轻拿轻放,做好防护措施,带防护镜及乳胶手套
3、处理以上试剂时,实验室加强通风,工作人员传防酸裙,胶鞋,接近水源。
4、试剂存放地应贴有警示标识
5、应急措施:上述试剂一旦误与皮肤接触,应立即除去遮挡的皮肤,用大量清水冲洗,然后请有关医生救治。
十一、感染控制与环境安全紧急情况处理规程及应急预案
标签:感染控制与环境安全;分类:科室制度
1.意外事故应急预案的实施原则
(1)在实验室发生任何意外事故时,都要遵循“安全第一、救人第一”的原则。
(2)一旦发生意外事故,发现人应立即通知科主任或安全员以及医院相关部门负责人,情况紧急者可直接拨打报警电话(如火警等),同时报告具体事宜: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员的伤势情况及损失情况。
(3)立即通知医院抢救小组迅速组织抢救受伤人员,疏散现场的其他人员。
(4)做好现场的消毒、清理工作,调查事故原因,将调查报告上报院里。详细记录意外事故处理的经过。
2.紧急情况应急预案:
意外刺伤、割伤和擦伤
1)工作人员一旦被意外刺伤、割伤和擦伤,应脱去隔离衣,立即冲洗伤口、挤出局部血液,用碘酒和75%酒精消毒。
2)立即通知科主任和安全员受伤的原因及可能污染的病原,根据所污染的病原情况采取相应的医学处理。如被HBV等病原污染的锐器刺伤,应注射乙肝疫苗和高效价免疫球蛋白及其它相关疫苗;如被HIV病原污染的锐器刺伤应在两个小时内服用AZT等抗病毒药物。
3)科主任向医务科和院内感染科报告,院内感染科负责记录备案。
4)将其正确的医疗资料存档,分析事故原因,记录意外事故处理经过。
打碎或溅出传染性物质
1)如不慎打碎污染了传染性物质的容器或小瓶及包括培养物在内的感染性物质溅出,应先用一块布或纸巾盖上,再把消毒液倒在上面,至少作用30分钟,才能把布或纸巾及打碎的物品清理走。
2)玻璃碎片应用镊子夹取,不能用手直接拿;污染区域应用消毒液擦拭干净。
3)将布、纸巾及打碎的物品放入盛污染废弃物的容器里。
4)上述操作均应戴手套进行。
离心管碎裂
1)当没有密闭离心桶的离心机正在运行时离心管发生了破裂或怀疑破裂时,应关闭开关并保持离心机盖子关闭30分钟。
2)通知生物安全员,在生物安全员的指导下进行清理。
3)必要时,在一层手套外再戴一双手套,夹取碎片时要用镊子。
4)所有打破的管子、玻璃碎片、套管、及转轴都应放在无腐蚀性的消毒液里(10%“84”消毒液)浸泡消毒或高压处理。
5)离心杯应用消毒液进行擦拭并用清水洗净,干燥后再使用。
危险化学药品溢出
1)向生物安全员或科主任通报情况,同时上报医院有关部门,疏散现场不必要的人员撤离现场。
2)照顾可能已经受化学物质污染的人员并采取适当的医疗处理措施,较为严重的伤害者应立即被送至急救室或特定的医院进行紧急的医疗处理,将其医疗资料存档。
3)如果溢出物是易燃品,熄灭所有明火,关闭可能产生火花的电器。
4)避免吸入溢出物的挥发气体,如果安全的话,需要进行通风。
5)将溢出物清理干净。
实验室火灾
1)实验室一旦发现火情,发现人应立即用楼道中间位置的消防器材进行灭火,并迅速报告科主任或消防安全员(值班时报告保卫科和总值班)。
2)如是初起小火,在科主任的组织及保卫科协助指挥下,协同在场人员进行灭火;如情况紧急可直接拨打火警电话“119”,告之火灾地点、时间、类型、事态、损害情况和报警人身份。同时报告医院疏散指挥组进行疏散。
3)在保证疏散通道畅通的情况下,要“统一组织、镇静有序、避开火源、迅速撤离”火灾现场。
4)被疏散人员通过楼梯时应靠右侧行走,留出左侧便于抢救伤员和抢险人员通过。
5)在保证人员安全的情况下,应尽快撤出易燃易爆物品、贵重仪器设备和重要资料。
6)离开危险区域的人员不要围观,应迅速倒疏散指定集合地点集合以便清点人数及时汇报。
实验室断电
1)实验室检验设备均配有UPS电源,防止瞬间断电对检验工作的影响及对设备造成的损害。
2)如发生瞬间断电,对实验室正常工作基本上不会有影响。但实验室工作人员或值班人员在正常供电后,应对冰箱等所有用电设备进行检查,如仪器设备运行正常无须采取措施;如设备出现异常情况或持续报警,应立即通知配电室或器械维修组(夜班通知总值班)。
3)如实验室发生非瞬间的断电,应立即通知总务科(夜班通知总值班),并询问停电原因及时间,如被告之是医院一路或双路电停止的情况,会立即启动“医院防停电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在医院恢复正常供电之前,工作人员或值班人员应将仪器设备的开关暂时关闭,待恢复供电之后,重新开启设备。如仪器出现异常,采取同2的措施。
十二、病理科医院感染与环境安全管理制度

1、布局合理,严格区分污染区、非污染区。未固定病理标本取材应按照“P2”级实验室要求设计和操作,并设置单独的洗手池、洗眼器等设备。
2、工作人员上班穿戴整洁,操作时戴口罩、帽子、防护眼罩和手套。
3、保持室内清洁整齐,空气新鲜。标本取材室、制片室等的甲醛、二甲苯有害浓度应在规定范围内,每年检测一次。
4、检查标本前须戴手套、检查时不得触摸检查台以外之器具。
5、检查标本用过之器械用加酶清洗剂,清洗后送高压蒸气灭菌,手套等一次性物品按医用垃圾统一回收焚烧处理。取材后剩余的标本在保存期限后应作为医疗废弃物统一回收焚烧处理。
6、工作中产生的二甲苯、甲醛等液体必须统一采用专用仪器回收处理。严禁随意倒入下水道。
7、工作后,检查台用10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传染病、肿瘤标本检查后,用20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检查台。
8、每日下班前室内用紫外线照射消毒60分钟,每半年检测紫外线强度一次,并记录在册。
9、每半月清理暂留小标本一次,丢弃标本用黄色垃圾袋封口后焚烧处理。

十三、病理科对冰冻切片中有害样品的感染控制与环境安全管理制度
为确保病理科工作人员身体健康,防止有害样品污染,对冰冻样本和特殊情况下送检的新鲜样本和剧毒标本,工作人员必须严格执行此项措施,保障和维护工作人员人身安全。
1、对有污染的、传染性疾病离体新鲜送检冰冻切片的安全细则
1.1在冰冻切片前应和手术室或手术科室主管医师联系,了解患者所患疾病的种类,传染途径,预防措施,必要时和感控科取得联系。当有污染的样本送到科室时,标本袋上应贴上经血传播隔离标识贴(红色圆饼贴),同时在标本袋的标签上写明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区、床号、标本来源、感染病原。同时事先与其他冰冻切片病例预约时间分开,操作后及时消毒。负责冰冻班的当班人员负责样本的处理、使用工具的清洗和消毒工作,不要污染其他无污染区域,工作人员均穿、,在冰冻切片以感染的组织标本时戴口罩、戴手套、穿工作鞋、工作服和/或隔离衣和/或戴眼罩操作。
1.2冰冻切片工作时不要用戴手套的手摸暴露的眼睛、鼻子和皮肤。
1.3不要戴着手套、戴口罩、穿工作鞋和/或隔离衣和/或戴眼罩离开工作场所或在实验室周围走动。
1.4切片时必须严格按操作常规进行。刀具防护板和手柄锁严格按规定操作。使用镊子,玻璃片必须小心,以免刺伤皮肤。装置或拆卸仪器时,要防止仪器损坏而引起割伤。使用锐器如小刀、等工具都要求小心操作。
冰冻切片工作结束后,要立即用肥皂和水洗手。要用有效的多用途消毒剂对工作台面进行消毒,用紫外线灯消毒工作间。
1.5冰冻切片后或新鲜送检检查的污染的样本要及时用固定液及时固定组织样本。
1.6 取完材后样本要按时进行处理。
1.7实保持验室清洁、整齐,不要放无关的材料和设备,以防污染。。
1.8污染工作间不得饮水、吃东西和吸烟或使用化妆品。也不得储放食品或个人用品。
1.9剧毒标本应告诉临床医师不可操作冰冻切片诊断程序。
2 其它安全细则
2.1每一位工作人员都要具备安全意识,严格遵守工作人员安全防护制度和国家《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
2.2认真做好冰冻室的消毒工作,定时用消毒液消毒地面,定时进行室间消毒。
2.3 冰冻切片前必须认真掌握冰冻机的使用说明,如有必要,可进行适当的培训,保证仪器操作规范,确保人身、仪器设备安全。
2.4非工作员,参观人员不要在处理污染样本时进入冰冻室。
2.5消毒剂及时领取、配制,定时检查。定时进行冰冻切片机的消毒工作。
2.6。每天早晨清洁员按污染区、半污染区、清洁区统一用消佳净100+水至10000按红、绿、白色拖把分别拖地一次。
3.溢洒和接触污染物事故的处理
3.1溢洒物质首先盖上纸巾或其他具有良好吸水性的材料,在溢洒地区和周围倾倒含有效氯2000mg/L的含氯消毒剂,然后倾倒在吸收性材料上,等10分钟后再清洗干净。全部过程均应戴上手套操作,戴有手套的手应避免直接与已经消毒的溢洒物质接触。
3.2刀片或其他锐器所致伤口、切口和溢洒、泼出的标本物质所污染的皮肤,均应彻底用肥皂和自来水冲洗干净,同时应挤压伤口使污染的血液流出。
3.3应将一切溢洒事故及有可能接触到溢洒物质的事件向科主任汇报,并做相应的事故记录,并给予合适的医学评价、监测、处理。
3.4实验时手部污染,应立即用75%乙醇溶液或含有效碘0.2%的安尔碘皮肤消毒剂消毒3~5分钟,再用肥皂洗手并冲洗干净;如误将污染物吞入口内,应立即吐出,并用1:1000高锰酸钾溶液或3%双氧水漱口,根据实际情况服用有关药物。如发生职业暴露,应立即按柳州市人医院预防保健科职业暴露处理措施进行处理,并登记。
3.5实验过程中,如污染了实验台或地面,应用含有效氯1000mg/L的含氯消毒剂覆盖其上30分钟,然后清洗;如污染工作服,应立即脱下,高压灭菌。
4对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卫生和医学监测
4.1上岗前必需进行个人全面体检。
4.2 按照医院要求每年体检一次。
4.3如实验室工作人员同血液或病毒污染材料有非肠道或粘膜接触,对原材料必须进行鉴定,有条件的要作病毒及抗体试验,如原材料呈HIV抗体或抗原阳性,必须报告,并做出医学评价。工作人员应在接触后6周复查,并在以后定期复查(接触后12周和6个月)。
5污染材料和医疗废物的处理
5.1冰冻切片使用的器械,必须放在工作地点防刺穿的金属或塑料容器内,这些器械在清洗和分装前先用高压消毒或用含有效氯2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1小时后清洗、晾干。工作人员在消毒和清洁时必须戴手套。
5.2怀疑被污染了的工作服或其他防护服,应放在实验室专一的容器内,用高压蒸汽或其他消毒方法消毒并清洗。
5.3冰冻切片一次性使用的器械,应放在工作地点不会被刺穿的容器内,所有的污染物质最好都在工作区内消毒;也可将污染物放在容器内封好,然后从工作区运至中心处理地点处理。

十四、病理科冰冻切片感染控制与环境安全防护措施
风险认定和评估结论:
根据《病原微生物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中的有关规定,人间传播的微生物名录(待颁布)结核杆菌属于二类,BSL-3。WHO将结核杆菌生物危害等级定为Ⅲ级;人间传播的微生物名录(待颁布)乙型肝炎病毒属于三类,BSL-2。而HI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在1984年被认定是造成严重免疫缺陷广泛流行的原因,这种疾病被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病理科工作人员在进行冰冻切片诊断工作时高度存在感染上述三种病原微生物的风险,有通过锐器破损皮肤而感染工作人员的机会。在实验室操作上对于有高风险的人员,如免疫缺陷者,要严格限制进入。严格执行病理科生物安全管理制度。
1.对有感染的病例如要开展冰冻切片诊断,临床必需提前一天到病理科预约并提示患者感染的种类。
2.术中执行冰冻切片时,对于刀具和锐器要有警示,要用专门存放锐器的容器盛装。在个人防护上,要求穿隔离衣,戴手套操作,出实验室时应将隔离衣脱下;在可能接触病原时要戴一次性使用的手套,但不要戴手套摸暴露的眼睛、鼻子和皮肤和接触清洁表面(如电话等),脱去手套后要洗手;取材进行操作时,要进行面部保护,如套口罩、眼罩、面罩等。要有泡手消毒缸和洗眼台。
3.不要戴着手套、戴口罩、穿工作鞋和/或隔离衣和/或戴眼罩离开工作场所或在实验室周围走动。
4.在受到任何污染时和工作结束后,要立即用肥皂和水洗手。
5.在进行接触HIV材料的工作时,应关冰冻切片室的门,并且在门上贴上“生物危害,请勿进入”的标志。
6.严格控制非实验人员进入冰冻切片室,
7.每天早晨清洁员按污染区统一用消佳净100+水至10000分别拖地一次。
8. 溢洒和接触污染物事故的处理
8.1溢洒物质首先盖上纸巾或其他具有良好吸水性的材料,在溢洒地区和周围倾倒含有效氯2000mg/L的含氯消毒剂,然后倾倒在吸收性材料上,等10分钟后再清洗干净。全部过程均应戴上手套操作,戴有手套的手应避免直接与已经消毒的溢洒物质接触。
8.2刀片或其他锐器所致伤口、切口和溢洒、泼出的标本物质所污染的皮肤,均应彻底用肥皂和自来水冲洗干净,同时应挤压伤口使污染的血液流出。
8.3应将一切溢洒事故及有可能接触到溢洒物质的事件向科主任汇报,并做相应的事故记录,并给予合适的医学评价、监测、处理。
9污染材料和医疗废物的处理
9.1使用的器械,必须放在工作地点防刺穿的金属或塑料容器内,这些器械在清洗和分装前先用高压消毒或用含有效氯2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1小时后清洗、晾干,然后再包装和送高压消毒。工作人员在消毒和清洁时必须戴手套。
9.2怀疑被污染了的工作服或其他防护服,应放在实验室专一的容器内,用高压蒸汽或其他消毒方法消毒并清洗。
9.3一次性使用的器械,应放在工作地点不会被刺穿的容器内,所有的污染物质最好都在工作区内消毒;也可将污染物放在容器内封好,然后从工作区运至中心处理地点处理。
9.4 实验时手部污染,应立即用75%乙醇溶液或含有效碘0.2%的安尔碘皮肤消毒剂消毒3~5分钟,再用肥皂洗手并冲洗干净;如误将污染物吞入口内,应立即吐出,并用1:1000高锰酸钾溶液或3%双氧水漱口,根据实际情况服用有关药物。如发生职业暴露,应立即按柳州市人医院预防保健科职业暴露处理措施进行处理,并登记。
9.6实验过程中,如污染了实验台或地面,应用含有效氯1000mg/L的含氯消毒剂覆盖其上30分钟,然后清洗;如污染工作服,应立即脱下,高压灭菌。
10.有感染的病例一做完冰冻切片,病理技师立即对冰冻切片机实施消毒处理。
11对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卫生和医学监测
11.1上岗前必需进行个人全面体检。
11.2 按照医院要求每2年体检一次。

十五、病理科环境安全保卫制度
(一)防火、防盗、防事故措施
1.加强思想教育,科室定期召开安全会议,查找不安全的因素及苗头,并及时纠正和防范。
2.大门和办公室钥匙不交给科外人员使用,调离科室人员交回大门及办公室钥匙。非工作人员进入实验室须经实验室工作人员批准。
3.节假日安排人员值班,值班时注意检查门、窗、水电关闭情况。
4.私人的重要物品、钱、物不放在办公室。
5.最后离开科室人员务必锁好大门。
6.科室时刻备好灭火器,以备急用,并定期检查使用的可靠性及安全性。实验室内禁止乱拉临时电源线。
(二)应急事件的处理
1.菌(毒)株、样本等感染性物质、剧毒物质等实行专人负责,并建立保存记录。当发生上述物质的遗失、被抢等意外情况时,应启动应急预案。应急事件发生时,首先保持镇定,在场人员迅速组成领导小组,统一听从指挥。
2.立即拨打院行政值班室电话,报告情况。
3.根据应急事件性质,及时拨打救助电话,火警119,匪警110,急救120。
(三)节假日安全管理与防范
1.严格执行医院各项规章制度。
2.凡节假日前,安排好值班、后备值班人员,及时将排班表上交医院总值班室,以便掌握科室情况,及时处理发生的各种问题。
3.所有节假日值班人员,不得迟到、早退,禁止擅离职守。
4.节假日中的一切检查都要认真细微,病理报告做到准确无误,为临床医疗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5.安全管理工作实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落实到各级主管人员的责任制度。
6.节假日上、下班前检查好门、窗、水电、气等是否处于安全状态,注意电源、火源。掌握消防设备、灭火器材的使用。生物安全实验室工作人员应定期对重点防火部位、易燃易爆化学品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及时消除隐患。定期对生物安全实验室高压蒸汽灭菌器进行校验,确保消毒效果、计量检定符合国家压力容器管理的有关规定。
7.发现隐患或事故苗头及时解决或上报。
(四)安全责任人职责
1.组织本单位学习有关安全工作的政策法令和规章制度,做好技术安全和其它各项安全工作。
2.参加并主持本单位安全操作规程的制定。
3.注意本单位的事故隐患,积极向有关部门提出解决问题的合理化建议,有效制止违反安全操作规程的行为。
4.参加本单位各项事故的调查处理,定期参加安全工作检查。
5.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一旦出现事故要追究当事人责任。
  查看全部
病理科感染控制与环境安全管理制度

一、病理科感染控制与环境安全管理小组职责
标签:感染控制、环境安全;分类:科室制度
成员:
1、组长:病理科主任:
2、组员:病理科副主任:;病理科感控安全员:
职责
1、对医院感染控制与环境安全管理委员会负责,对病理科感染控制与环境安全事件处理统筹安排。
2、定期检查病理科感染控制和环境安全,进行相关知识及法规的培训。组织有关人员进行感染控制和环境的安全应急处理演练。
3、在发生突发感染控制和环境的安全事件时,指挥有关人员立即到达现场的规定岗位,采取相应的对应措施。
4、安排有关人员开展相关的抢险排危或实施救治工作。
5、根据实际情况及时报请医院感染控制与安全管理领导小组,上报上级领导及部门迅速依法采取紧急措施。
二、病理感染控制与环境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标签:感染控制与环境安全;分类:科室制度
一、总则
(一) 目的:对医院工作者及患者健康与安全负责的精神,加强病理科感染控制与环境安全的管理,制定有效的应急处理程序和控制措施,以保证在感染控制与环境安全发生紧急安全事件时,做到应急准备充分,信息渠道畅通,反应灵敏,从而遏制感染控制与环境安全事件危害的进一步扩大,保证相关人员的健康,保证公众健康和社会稳定。
(二)工作原则
1.预防为主常备不懈
2.设施规范管理到位
3.主动监测反应及时
(三)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发生广西医院病理科内部的、实验室安全相关的危害工作人员健康以及社会公众健康和社会稳定的所有事件。主要包括:
1.病原微生物和有毒有害化学试剂的污染事件;
2.工作人员受到实验室内有毒有害病原微生物或有毒有害化学试剂的感染或侵害;
3.病原微生物、有毒有害化学试剂被泄漏出、排出事件。
4.由于停电、火灾等不可预测因素所引起的其他污染事件。
(五)预案启动
当出现(三)中的任意情况,启动本预案。
二、人员组成与职责任务
(一)人员组成:病理主任: 组员:病理科副主任:;病理科感控安全员:
(二)职能与工作
1、制定病理科感染控制和环境安全防护措施,规划对病理科实验室的硬件建设、组织实施科学管理。在感染控制和环境安全事件发生时,决策指挥,调动人员,全面部署。
2、制定病理科感染控制和环境安全管理办法,建立规章制度和实验室操作规范,对病理科各类实验室的安全进行监督检查,督促各项生物安全管理责任和措施落实到位;突发事件发生时,在上级部门的领导下实施全面的应急工作。
三、预防预警
(一)预防
1.加强实验室标准化建设,对科室设备的配置、个人防护和实验室安全行为应按《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做出明确规定。
2.建立实验室病原微生物专库,建立有毒有害化学试剂专库。对于传染病病原样本、剧毒化学品建立严格的监督管理制度。
3.增强安全意识,合理完善病理科感染控制和环境安全的各项规章制度。把安全管理责任和措施落到实处,消除安全隐患。实验室工作人员应自觉遵守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规定,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和技术规范开展研究工作。
4.提高警惕,加强安全保卫,防止不法之徒盗窃病原微生物和有毒有害化学试剂,用于对人群进行生物化学恐怖攻击,对公众健康产生严重损害,影响社会稳定。
(二)预警
1.建立有效的预警机制,为各种病原微生物和有毒有害化学试剂建立档案和使用纪录,有害物质的排放应有记录,填写准确。每次使用后及时登记,发现遗失或被盗,立即报告(见处理程序)。
2.建立病理科工作人员健康档案,定期体检。发现与实验室生物安全有关的人员感染或伤害应立即报告。
3.定期开展自查,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发出预警通报。
(三)应急控制措施
感染控制和环境安全事件发生后,立即启动应急机制。在第一时间向医院相关部门报告(医务处、保卫处),在保证自身安全的情况下,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危害的蔓延。
三、病理科感染控制与环境安全人员准入制度
标签:感染控制与环境安全;分类:科室制度
1.病理科工作人员必须接受相关生物安全知识、感染控制与环境安全制度培训并考试合格。
2.从事病理工作人员必须进行上岗前体检,体检指标除常规项目外还应包括与准备从事工作有关的特异性抗原、抗体检测。体检合格后建立健康监测档案,不符合岗位健康要求不得从事相关工作。
3.从事实验室技术人员必须具备相关专业教育经历,相应的专业技术知识及工作经验,熟练掌握自己工作范围的技术标准、方法和设备技术性能。
4.从事实验室技术人员应熟练掌握与岗位工作有关的病理诊断和病理技术方法,能独立进行日常病理诊断和病理技术工作。有效保证所承担环节的工作质量。
5.从事实验室技术人员应熟练掌握常规消毒原则和技术,掌握意外事件和生物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置原则和上报程序。
6.在满足上述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必须是自愿从事相关实验活动,了解所从事工作的感染控制与环境安全风险,必要时在生物安全知情书上签字。并经实验室负责人批准后,才能上岗工作。
7.实验活动辅助人员;(专职消毒人员、废弃物管理人员、洗刷人员、保洁人员等)应掌握责任区内生物安全基本情况,了解所从事工作的生物安全风险,接受与所承担职责有关的生物安全知识和技术,个体防护方法等内容的培训,熟悉岗位所需消毒知识和技术,了解意外事件和生物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置原则和上报程序。
8.外单位来检验科参观、学习、工作人员进入实验室控制区域应有相关领导批准并遵守实验室的生物安全相关规章制度。进入实验室的一般申请由实验室负责人的批准,一个月及以上的准入需到医务处备案。
四、病理科感染控制与环境安全中设备检测、维护制度
标签:感染控制与环境安全;分类:科室制度
1.科室内各种设施要符合感染控制与环境安全及其他相关规定,所使用的所有仪器应经过安全使用认证。病理科科供电线路中必须安装断路器和漏电保护器。
2.科内大型仪器、设备、精密仪器由专人负责保管、登记、建档,仪器设备的使用者,需经专业技术培训,持证上岗.
3.科内仪器设备应在检定和校准的有效期内使用,并按照检定周期的要求进行自检或强检,对使用频率高的仪器按规定在检定周期内进行期间核查。
4.主要仪器设备应建立使用记录,有操作规程,注意事项,相关技术参数和维护记录,并置于显见易读的位置。仪器使用者必须认真遵守操作规程,并做好仪器设备使用记录,定期维护仪器设备。
5.仪器设备所用的电源,必须满足仪器设备的供电要求。用电仪器设备必须安全接地。电源插座不得超栽使用。仪器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断路保护时,必须在查明断电原因后,再接通电源。不准使用有用电安全隐患的设备(如漏电、电源插座破损、接地不良、绝缘不好等)。
6.仪器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发生异常,随时记录在仪器随机档案上,维修必须由专业人员进行,并做维修记录。
7.仪器设备使用结束后,必须按日常保养进行检查清理,保持良好状态。
8.所有仪器设备应加贴唯一性标识及准用、限用、禁用标志。
9.在压力容器、大功率用电设备、高速旋转设备运行期间,必须有人看守,并有处理事故的相应措施及设备。长期用电设备(如冰箱、培养箱)应定期检查,并记录运行情况。
10.因故障或操作失误可能产生某种危害的仪器设备,必须配备相应的安全防护装置。
11.使用直接接触污染物的仪器设备前,必须确认相应的安全防护装置能正常启用。实验工作完成后,必须对接触污染物的仪器设备进行相应的清洗、消毒。
12.科内应指定专人对安全设备和实验设施/设备维护管理,保证其处于完好工作状态。仪器设备较长时间不使用时,应定期通电、除湿。有记录,保持设备清洁干燥。(例如每年应对生物安全柜进行一次常规检测,须特别关注高效过滤器。定期对离心机的离心桶和转子进行检查)。
13.冰箱应定期化冰、清洗,发现问题及时维修。实验区冰箱内禁止放个人物品及与实验无关的的物品。
14.所有仪器设备在维修和维护保养前运出实验室前必须进行消毒处理。
五、病理科感染控制与环境安全防护制度
标签:感染控制与环境安全;分类:科室制度
1、工作人员工作时,应着工作服、工作帽、口罩、手套。实验室工作人员手部皮肤易发生破损,在进行有可能接触污染材料的操作时必须戴双层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但离开实验室或到污染区以外的地方活动必须脱掉手套。手套不能随便放置和丢弃,只能放置在污染区和丢弃在医疗垃圾桶中。
2、在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到医务人员的面部时,应加戴防渗透性能的口罩、防护眼镜。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或者有可能污染医务人员的身体时,还应当穿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隔离衣。
3、当发生SARS、禽流感疫情时,应戴N95口罩,穿隔离衣,戴护目镜、工作帽和双层手套。
4、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以防刺伤。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重新套上针头套。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
5、在使用生物安全柜或通风柜时,应在操作前5分钟打开
6、实验室进行体液细胞学检验或操作均应在生物安全柜中或通风柜进行,进行离心操作时应盖好离心机机盖,待停机5分钟后才能打开机盖取出离心物品,应在生物安全柜内打开离心管。
7、各种器具应及时消毒、清洗;医疗垃圾和生活垃圾应分类收集,并在医疗垃圾袋上粘贴专用标识。
8、技术人员结束操作后应及时洗手。
9、每天对各种物体表面及地面进行常规消毒。在进行各种检验时,应避免污染,在进行特殊传染病检验后,应及时进行消毒,遇有场地、工作服或体表污染时,应立即处理,防止扩散,并视污染情况向上级报告。
10、当各作人员身体表面被感染性材料污染时,应紧急沐浴,去除污染。所穿着工作服应进行消毒处理。
11、当发生皮肤被污染、刺伤时,应当立即脱离污染环境,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如有伤口,应当从伤口近心端向伤口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如:75%乙醇或者0.5%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立即向所在科室领导及感染(管理)科进行报告,追踪可能污染源的流行病学资料,认真填写《利器损伤报告卡》,接受指导和治疗。
12、当眼部被污染性材料或液体污染时,应即用冲眼器冲洗之后到眼科就诊。
六、病理科感染控制与环境安全中操作安全规程
标签:感染控制与环境安全;分类:科室制度
1.工作人员接触病人组织或体液等标本时均应戴手套进行操作,但离开实验室或到污染区以外的地方活动必须脱掉手套。
2.微生物实验室操作要戴口罩、工作帽,要在生物安全柜或在通风柜内操作。
3.工作中产生的废弃物及时放医疗垃圾桶中。
4.每次取材后取材医师必须清洁取材台面和下水槽,台上物品和样本摆放整齐。
5.每天取材后台面用紫外线灯消毒。
6.感染冰冻样本取材后台面即刻用福尔马林液冲洗,器械用消毒液浸泡。
7.取材器械消毒液每周一上午由更换,必要时随时更换。
8.取材后的样本及废异手套按规定处理,不得与生活垃圾混放。
9.注意保持工作室内空气的流通。
10.实验完毕后工作场所要消毒,工作人员应及时洗手。
11.实验中若发生个人身体损伤,应立即妥善处理。
12.严格按垃圾分类要求分装垃圾。
七、病理科感染控制与环境安全中生物病理样本管理制度
标签:感染控制与环境安全;分类:科室制度
1.科室负责人应依照国家卫生主管部门或医院主管部门的要求保存或运送病理样本,定期进行安全检查。
2.普通病理标本实行责任人保管制,即病理标本在送达病理科至取材前由病理技术人员负责管理,取材后至病理标本销毁前由病理报告医师管理,存放在指定的位置。特殊病理标本(教学、科研等)由专人保存。做好病理样本 进出和储存记录,建立档案。
3.保管人妥善保存病理标本,防止病理标本丢失及腐烂。
4.对于病理生物标本应密封分类保存,包装材料必须符合防水、防破损、防外泄的要求。
5.病理样本运送、销毁时,必须有专人护送,护送人员应接受实验室生物安全相关知识培训,并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八、病理科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制度
标签:生物安全;分类:科室制度
1、实验室工作人员工作时,应着工作服、工作帽、口罩、手套。实验室工作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在进行有可能接触污染材料的操作时必须戴双层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但离开实验室或到污染区以外的地方活动必须脱掉手套。手套不能随便放置和丢弃,只能放置在污染区和丢弃在医疗垃圾桶中。
2、在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到医务人员的面部时,应加戴防渗透性能的口罩、防护眼镜。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或者有可能污染医务人员的身体时,还应当穿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隔离衣。
3、当发生SARS、禽流感疫情时,应戴N95口罩,穿隔离衣,戴护目镜、工作帽和双层手套。
4、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以防刺伤。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重新套上针头套。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
5、在使用生物安全柜或通风柜时,应在操作前5分钟打开
6、实验室进行体液细胞学检验或操作均应在生物安全柜中或通风柜进行,进行离心操作时应盖好离心机机盖,待停机5分钟后才能打开机盖取出离心物品,应在生物安全柜内打开离心管。
7、各种器具应及时消毒、清洗;医疗垃圾和生活垃圾应分类收集,并在医疗垃圾袋上粘贴专用标识。
8、技术人员结束操作后应及时洗手。
9、每天对各种物体表面及地面进行常规消毒。在进行各种检验时,应避免污染,在进行特殊传染病检验后,应及时进行消毒,遇有场地、工作服或体表污染时,应立即处理,防止扩散,并视污染情况向上级报告。
10、当各作人员身体表面被感染性材料污染时,应紧急沐浴,去除污染。所穿着工作服应进行消毒处理。
11、当发生皮肤被污染、刺伤时,应当立即脱离污染环境,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如有伤口,应当从伤口近心端向伤口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如:75%乙醇或者0.5%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立即向所在科室领导及感染(管理)科进行报告,追踪可能污染源的流行病学资料,认真填写《利器损伤报告卡》,接受指导和治疗。
12、当眼部被污染性材料或液体污染时,应即用冲眼器冲洗之后到眼科就诊。

九、病理科感染控制与环境安全中医疗废物管理制度
标签:感染控制与环境安全;分类:科室制度
分类收集工作制度
1. 根据医疗废物的类别,将医疗废物分置于符合《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容器的标准和警示标识的规定》的包装物或者容器内(附1)。
2. 在盛装医疗废物前,应当对医疗废物包装物或者容器进行认真检查,确保无破损、渗漏和其它缺陷。
3. 对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药物性废物及化学性废物不能混合收集。少量的药物性废物可以混入感染性废物,但应当在标签上注明。
4. 废弃的麻醉、精神、放射性、毒性等药品及其相关废物的管理,在医务部、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指导下,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标准执行。
5. 化学性废物中批量的废化学试剂、废消毒剂的处置同(4)。
6. 批量的含汞体温计、血压计等医疗器具报废时,处置同(4)。
7. 隔离的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的具有传染性的标本及排泄物,应当按照国家规定严格消毒,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后,方可排入污水处理系统。
8. 隔离的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的医疗废物应当使用双层包装物,并及时密封。
9. 放入包装物或者容器内的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不得取出。
医疗废物产生地工作制度
1. 科室应当设立固定的医疗废物暂时存放或交接地点,医疗废物分类收集方法按院感染科指示进行。
2. 严格区分一般废弃物、生活垃圾(黑色塑料袋)、医用固体废弃物(黄色塑料袋)及医用锐利废弃物(防水、耐刺坚固容器),分别放置,严格管理。
3. 盛装的医疗废物达到包装物或者容器的3/4时,应当使用有效的封口方式,使包装物或者容器的封口紧实、严密。
4. 包装物或者容器的外表面被感染性废物污染时,应当对被污染处进行消毒处理或者增加一层包装。
5. 盛装医疗废物的每个包装物、容器外表面应当有警示标识,在每个包装物、容器上应当系中文标签,中文标签的内容应当包括:医疗废物产生单位、产生日期、类别及需要的特别说明等。
6. 医疗废物运出后,及时对暂存地点及工具进行清洁和消毒。
7. 禁止在非收集、非暂存地点倾倒、堆放医疗废物,禁止将医疗废物混入其它废物和生活垃圾。
医疗废物对外交接、登记制度
1.  依照危险废物转移联单制度填写和保存转移联单。
2. 对医疗废物进行登记(包括医疗废物的来源、种类、重量或者数量、交接时间、最终去向及经办人签名),登记资料保存3年。
3. 对交接医疗废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向主管领导汇报,以求尽快解决。
十、病理科感染控制与环境安全中化学试剂安全管理制度
标签:感染控制与环境安全;分类:科室制度
易燃及可燃物品
1、主要试剂:二甲苯、乙醇、乙醚、丙酮等
2、减少可燃物品在实验室的存储量,防止发生火灾的危险
3、以上试剂应存放在通风良好,远离火源的地方
4、易燃物品不得与强氧化剂一同保存
5、易燃物品不得放入冰箱保存
6、应急:一旦发生可燃、易燃物品的瓶子打碎事件,立即用清水稀释液体,开窗通风,并通知保卫部门协助做好消防工作。
腐蚀、刺激化学品
1、主要试剂:氢氧化钠、盐酸、硫酸、甲醛、冰醋酸等
2、工作人员在搬运、分装或使用试剂时,做到轻拿轻放,做好防护措施,带防护镜及乳胶手套
3、处理以上试剂时,实验室加强通风,工作人员传防酸裙,胶鞋,接近水源。
4、试剂存放地应贴有警示标识
5、应急措施:上述试剂一旦误与皮肤接触,应立即除去遮挡的皮肤,用大量清水冲洗,然后请有关医生救治。
十一、感染控制与环境安全紧急情况处理规程及应急预案
标签:感染控制与环境安全;分类:科室制度
1.意外事故应急预案的实施原则
(1)在实验室发生任何意外事故时,都要遵循“安全第一、救人第一”的原则。
(2)一旦发生意外事故,发现人应立即通知科主任或安全员以及医院相关部门负责人,情况紧急者可直接拨打报警电话(如火警等),同时报告具体事宜: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员的伤势情况及损失情况。
(3)立即通知医院抢救小组迅速组织抢救受伤人员,疏散现场的其他人员。
(4)做好现场的消毒、清理工作,调查事故原因,将调查报告上报院里。详细记录意外事故处理的经过。
2.紧急情况应急预案:
意外刺伤、割伤和擦伤
1)工作人员一旦被意外刺伤、割伤和擦伤,应脱去隔离衣,立即冲洗伤口、挤出局部血液,用碘酒和75%酒精消毒。
2)立即通知科主任和安全员受伤的原因及可能污染的病原,根据所污染的病原情况采取相应的医学处理。如被HBV等病原污染的锐器刺伤,应注射乙肝疫苗和高效价免疫球蛋白及其它相关疫苗;如被HIV病原污染的锐器刺伤应在两个小时内服用AZT等抗病毒药物。
3)科主任向医务科和院内感染科报告,院内感染科负责记录备案。
4)将其正确的医疗资料存档,分析事故原因,记录意外事故处理经过。
打碎或溅出传染性物质
1)如不慎打碎污染了传染性物质的容器或小瓶及包括培养物在内的感染性物质溅出,应先用一块布或纸巾盖上,再把消毒液倒在上面,至少作用30分钟,才能把布或纸巾及打碎的物品清理走。
2)玻璃碎片应用镊子夹取,不能用手直接拿;污染区域应用消毒液擦拭干净。
3)将布、纸巾及打碎的物品放入盛污染废弃物的容器里。
4)上述操作均应戴手套进行。
离心管碎裂
1)当没有密闭离心桶的离心机正在运行时离心管发生了破裂或怀疑破裂时,应关闭开关并保持离心机盖子关闭30分钟。
2)通知生物安全员,在生物安全员的指导下进行清理。
3)必要时,在一层手套外再戴一双手套,夹取碎片时要用镊子。
4)所有打破的管子、玻璃碎片、套管、及转轴都应放在无腐蚀性的消毒液里(10%“84”消毒液)浸泡消毒或高压处理。
5)离心杯应用消毒液进行擦拭并用清水洗净,干燥后再使用。
危险化学药品溢出
1)向生物安全员或科主任通报情况,同时上报医院有关部门,疏散现场不必要的人员撤离现场。
2)照顾可能已经受化学物质污染的人员并采取适当的医疗处理措施,较为严重的伤害者应立即被送至急救室或特定的医院进行紧急的医疗处理,将其医疗资料存档。
3)如果溢出物是易燃品,熄灭所有明火,关闭可能产生火花的电器。
4)避免吸入溢出物的挥发气体,如果安全的话,需要进行通风。
5)将溢出物清理干净。
实验室火灾
1)实验室一旦发现火情,发现人应立即用楼道中间位置的消防器材进行灭火,并迅速报告科主任或消防安全员(值班时报告保卫科和总值班)。
2)如是初起小火,在科主任的组织及保卫科协助指挥下,协同在场人员进行灭火;如情况紧急可直接拨打火警电话“119”,告之火灾地点、时间、类型、事态、损害情况和报警人身份。同时报告医院疏散指挥组进行疏散。
3)在保证疏散通道畅通的情况下,要“统一组织、镇静有序、避开火源、迅速撤离”火灾现场。
4)被疏散人员通过楼梯时应靠右侧行走,留出左侧便于抢救伤员和抢险人员通过。
5)在保证人员安全的情况下,应尽快撤出易燃易爆物品、贵重仪器设备和重要资料。
6)离开危险区域的人员不要围观,应迅速倒疏散指定集合地点集合以便清点人数及时汇报。
实验室断电
1)实验室检验设备均配有UPS电源,防止瞬间断电对检验工作的影响及对设备造成的损害。
2)如发生瞬间断电,对实验室正常工作基本上不会有影响。但实验室工作人员或值班人员在正常供电后,应对冰箱等所有用电设备进行检查,如仪器设备运行正常无须采取措施;如设备出现异常情况或持续报警,应立即通知配电室或器械维修组(夜班通知总值班)。
3)如实验室发生非瞬间的断电,应立即通知总务科(夜班通知总值班),并询问停电原因及时间,如被告之是医院一路或双路电停止的情况,会立即启动“医院防停电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在医院恢复正常供电之前,工作人员或值班人员应将仪器设备的开关暂时关闭,待恢复供电之后,重新开启设备。如仪器出现异常,采取同2的措施。
十二、病理科医院感染与环境安全管理制度

1、布局合理,严格区分污染区、非污染区。未固定病理标本取材应按照“P2”级实验室要求设计和操作,并设置单独的洗手池、洗眼器等设备。
2、工作人员上班穿戴整洁,操作时戴口罩、帽子、防护眼罩和手套。
3、保持室内清洁整齐,空气新鲜。标本取材室、制片室等的甲醛、二甲苯有害浓度应在规定范围内,每年检测一次。
4、检查标本前须戴手套、检查时不得触摸检查台以外之器具。
5、检查标本用过之器械用加酶清洗剂,清洗后送高压蒸气灭菌,手套等一次性物品按医用垃圾统一回收焚烧处理。取材后剩余的标本在保存期限后应作为医疗废弃物统一回收焚烧处理。
6、工作中产生的二甲苯、甲醛等液体必须统一采用专用仪器回收处理。严禁随意倒入下水道。
7、工作后,检查台用10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传染病、肿瘤标本检查后,用20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检查台。
8、每日下班前室内用紫外线照射消毒60分钟,每半年检测紫外线强度一次,并记录在册。
9、每半月清理暂留小标本一次,丢弃标本用黄色垃圾袋封口后焚烧处理。

十三、病理科对冰冻切片中有害样品的感染控制与环境安全管理制度
为确保病理科工作人员身体健康,防止有害样品污染,对冰冻样本和特殊情况下送检的新鲜样本和剧毒标本,工作人员必须严格执行此项措施,保障和维护工作人员人身安全。
1、对有污染的、传染性疾病离体新鲜送检冰冻切片的安全细则
1.1在冰冻切片前应和手术室或手术科室主管医师联系,了解患者所患疾病的种类,传染途径,预防措施,必要时和感控科取得联系。当有污染的样本送到科室时,标本袋上应贴上经血传播隔离标识贴(红色圆饼贴),同时在标本袋的标签上写明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区、床号、标本来源、感染病原。同时事先与其他冰冻切片病例预约时间分开,操作后及时消毒。负责冰冻班的当班人员负责样本的处理、使用工具的清洗和消毒工作,不要污染其他无污染区域,工作人员均穿、,在冰冻切片以感染的组织标本时戴口罩、戴手套、穿工作鞋、工作服和/或隔离衣和/或戴眼罩操作。
1.2冰冻切片工作时不要用戴手套的手摸暴露的眼睛、鼻子和皮肤。
1.3不要戴着手套、戴口罩、穿工作鞋和/或隔离衣和/或戴眼罩离开工作场所或在实验室周围走动。
1.4切片时必须严格按操作常规进行。刀具防护板和手柄锁严格按规定操作。使用镊子,玻璃片必须小心,以免刺伤皮肤。装置或拆卸仪器时,要防止仪器损坏而引起割伤。使用锐器如小刀、等工具都要求小心操作。
冰冻切片工作结束后,要立即用肥皂和水洗手。要用有效的多用途消毒剂对工作台面进行消毒,用紫外线灯消毒工作间。
1.5冰冻切片后或新鲜送检检查的污染的样本要及时用固定液及时固定组织样本。
1.6 取完材后样本要按时进行处理。
1.7实保持验室清洁、整齐,不要放无关的材料和设备,以防污染。。
1.8污染工作间不得饮水、吃东西和吸烟或使用化妆品。也不得储放食品或个人用品。
1.9剧毒标本应告诉临床医师不可操作冰冻切片诊断程序。
2 其它安全细则
2.1每一位工作人员都要具备安全意识,严格遵守工作人员安全防护制度和国家《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
2.2认真做好冰冻室的消毒工作,定时用消毒液消毒地面,定时进行室间消毒。
2.3 冰冻切片前必须认真掌握冰冻机的使用说明,如有必要,可进行适当的培训,保证仪器操作规范,确保人身、仪器设备安全。
2.4非工作员,参观人员不要在处理污染样本时进入冰冻室。
2.5消毒剂及时领取、配制,定时检查。定时进行冰冻切片机的消毒工作。
2.6。每天早晨清洁员按污染区、半污染区、清洁区统一用消佳净100+水至10000按红、绿、白色拖把分别拖地一次。
3.溢洒和接触污染物事故的处理
3.1溢洒物质首先盖上纸巾或其他具有良好吸水性的材料,在溢洒地区和周围倾倒含有效氯2000mg/L的含氯消毒剂,然后倾倒在吸收性材料上,等10分钟后再清洗干净。全部过程均应戴上手套操作,戴有手套的手应避免直接与已经消毒的溢洒物质接触。
3.2刀片或其他锐器所致伤口、切口和溢洒、泼出的标本物质所污染的皮肤,均应彻底用肥皂和自来水冲洗干净,同时应挤压伤口使污染的血液流出。
3.3应将一切溢洒事故及有可能接触到溢洒物质的事件向科主任汇报,并做相应的事故记录,并给予合适的医学评价、监测、处理。
3.4实验时手部污染,应立即用75%乙醇溶液或含有效碘0.2%的安尔碘皮肤消毒剂消毒3~5分钟,再用肥皂洗手并冲洗干净;如误将污染物吞入口内,应立即吐出,并用1:1000高锰酸钾溶液或3%双氧水漱口,根据实际情况服用有关药物。如发生职业暴露,应立即按柳州市人医院预防保健科职业暴露处理措施进行处理,并登记。
3.5实验过程中,如污染了实验台或地面,应用含有效氯1000mg/L的含氯消毒剂覆盖其上30分钟,然后清洗;如污染工作服,应立即脱下,高压灭菌。
4对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卫生和医学监测
4.1上岗前必需进行个人全面体检。
4.2 按照医院要求每年体检一次。
4.3如实验室工作人员同血液或病毒污染材料有非肠道或粘膜接触,对原材料必须进行鉴定,有条件的要作病毒及抗体试验,如原材料呈HIV抗体或抗原阳性,必须报告,并做出医学评价。工作人员应在接触后6周复查,并在以后定期复查(接触后12周和6个月)。
5污染材料和医疗废物的处理
5.1冰冻切片使用的器械,必须放在工作地点防刺穿的金属或塑料容器内,这些器械在清洗和分装前先用高压消毒或用含有效氯2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1小时后清洗、晾干。工作人员在消毒和清洁时必须戴手套。
5.2怀疑被污染了的工作服或其他防护服,应放在实验室专一的容器内,用高压蒸汽或其他消毒方法消毒并清洗。
5.3冰冻切片一次性使用的器械,应放在工作地点不会被刺穿的容器内,所有的污染物质最好都在工作区内消毒;也可将污染物放在容器内封好,然后从工作区运至中心处理地点处理。

十四、病理科冰冻切片感染控制与环境安全防护措施
风险认定和评估结论:
根据《病原微生物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中的有关规定,人间传播的微生物名录(待颁布)结核杆菌属于二类,BSL-3。WHO将结核杆菌生物危害等级定为Ⅲ级;人间传播的微生物名录(待颁布)乙型肝炎病毒属于三类,BSL-2。而HI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在1984年被认定是造成严重免疫缺陷广泛流行的原因,这种疾病被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病理科工作人员在进行冰冻切片诊断工作时高度存在感染上述三种病原微生物的风险,有通过锐器破损皮肤而感染工作人员的机会。在实验室操作上对于有高风险的人员,如免疫缺陷者,要严格限制进入。严格执行病理科生物安全管理制度。
1.对有感染的病例如要开展冰冻切片诊断,临床必需提前一天到病理科预约并提示患者感染的种类。
2.术中执行冰冻切片时,对于刀具和锐器要有警示,要用专门存放锐器的容器盛装。在个人防护上,要求穿隔离衣,戴手套操作,出实验室时应将隔离衣脱下;在可能接触病原时要戴一次性使用的手套,但不要戴手套摸暴露的眼睛、鼻子和皮肤和接触清洁表面(如电话等),脱去手套后要洗手;取材进行操作时,要进行面部保护,如套口罩、眼罩、面罩等。要有泡手消毒缸和洗眼台。
3.不要戴着手套、戴口罩、穿工作鞋和/或隔离衣和/或戴眼罩离开工作场所或在实验室周围走动。
4.在受到任何污染时和工作结束后,要立即用肥皂和水洗手。
5.在进行接触HIV材料的工作时,应关冰冻切片室的门,并且在门上贴上“生物危害,请勿进入”的标志。
6.严格控制非实验人员进入冰冻切片室,
7.每天早晨清洁员按污染区统一用消佳净100+水至10000分别拖地一次。
8. 溢洒和接触污染物事故的处理
8.1溢洒物质首先盖上纸巾或其他具有良好吸水性的材料,在溢洒地区和周围倾倒含有效氯2000mg/L的含氯消毒剂,然后倾倒在吸收性材料上,等10分钟后再清洗干净。全部过程均应戴上手套操作,戴有手套的手应避免直接与已经消毒的溢洒物质接触。
8.2刀片或其他锐器所致伤口、切口和溢洒、泼出的标本物质所污染的皮肤,均应彻底用肥皂和自来水冲洗干净,同时应挤压伤口使污染的血液流出。
8.3应将一切溢洒事故及有可能接触到溢洒物质的事件向科主任汇报,并做相应的事故记录,并给予合适的医学评价、监测、处理。
9污染材料和医疗废物的处理
9.1使用的器械,必须放在工作地点防刺穿的金属或塑料容器内,这些器械在清洗和分装前先用高压消毒或用含有效氯2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1小时后清洗、晾干,然后再包装和送高压消毒。工作人员在消毒和清洁时必须戴手套。
9.2怀疑被污染了的工作服或其他防护服,应放在实验室专一的容器内,用高压蒸汽或其他消毒方法消毒并清洗。
9.3一次性使用的器械,应放在工作地点不会被刺穿的容器内,所有的污染物质最好都在工作区内消毒;也可将污染物放在容器内封好,然后从工作区运至中心处理地点处理。
9.4 实验时手部污染,应立即用75%乙醇溶液或含有效碘0.2%的安尔碘皮肤消毒剂消毒3~5分钟,再用肥皂洗手并冲洗干净;如误将污染物吞入口内,应立即吐出,并用1:1000高锰酸钾溶液或3%双氧水漱口,根据实际情况服用有关药物。如发生职业暴露,应立即按柳州市人医院预防保健科职业暴露处理措施进行处理,并登记。
9.6实验过程中,如污染了实验台或地面,应用含有效氯1000mg/L的含氯消毒剂覆盖其上30分钟,然后清洗;如污染工作服,应立即脱下,高压灭菌。
10.有感染的病例一做完冰冻切片,病理技师立即对冰冻切片机实施消毒处理。
11对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卫生和医学监测
11.1上岗前必需进行个人全面体检。
11.2 按照医院要求每2年体检一次。

十五、病理科环境安全保卫制度
(一)防火、防盗、防事故措施
1.加强思想教育,科室定期召开安全会议,查找不安全的因素及苗头,并及时纠正和防范。
2.大门和办公室钥匙不交给科外人员使用,调离科室人员交回大门及办公室钥匙。非工作人员进入实验室须经实验室工作人员批准。
3.节假日安排人员值班,值班时注意检查门、窗、水电关闭情况。
4.私人的重要物品、钱、物不放在办公室。
5.最后离开科室人员务必锁好大门。
6.科室时刻备好灭火器,以备急用,并定期检查使用的可靠性及安全性。实验室内禁止乱拉临时电源线。
(二)应急事件的处理
1.菌(毒)株、样本等感染性物质、剧毒物质等实行专人负责,并建立保存记录。当发生上述物质的遗失、被抢等意外情况时,应启动应急预案。应急事件发生时,首先保持镇定,在场人员迅速组成领导小组,统一听从指挥。
2.立即拨打院行政值班室电话,报告情况。
3.根据应急事件性质,及时拨打救助电话,火警119,匪警110,急救120。
(三)节假日安全管理与防范
1.严格执行医院各项规章制度。
2.凡节假日前,安排好值班、后备值班人员,及时将排班表上交医院总值班室,以便掌握科室情况,及时处理发生的各种问题。
3.所有节假日值班人员,不得迟到、早退,禁止擅离职守。
4.节假日中的一切检查都要认真细微,病理报告做到准确无误,为临床医疗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5.安全管理工作实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落实到各级主管人员的责任制度。
6.节假日上、下班前检查好门、窗、水电、气等是否处于安全状态,注意电源、火源。掌握消防设备、灭火器材的使用。生物安全实验室工作人员应定期对重点防火部位、易燃易爆化学品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及时消除隐患。定期对生物安全实验室高压蒸汽灭菌器进行校验,确保消毒效果、计量检定符合国家压力容器管理的有关规定。
7.发现隐患或事故苗头及时解决或上报。
(四)安全责任人职责
1.组织本单位学习有关安全工作的政策法令和规章制度,做好技术安全和其它各项安全工作。
2.参加并主持本单位安全操作规程的制定。
3.注意本单位的事故隐患,积极向有关部门提出解决问题的合理化建议,有效制止违反安全操作规程的行为。
4.参加本单位各项事故的调查处理,定期参加安全工作检查。
5.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一旦出现事故要追究当事人责任。
 

[讨论] 治疗室和治疗准备室可以摆放医疗废物桶么?我来告诉你

其他部位医院感染dearhang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231 次浏览 • 2016-12-22 15:25 • 来自相关话题

治疗室和治疗准备室是否可以放置医疗废物桶的问题,很多医院都有不同的要求,也是很有争议的。到底放还是不放呢?
国家卫计委近期发布通知,即【国卫通〔2016〕20号】,内容是推荐性卫生行业标准《医疗机构内通用医疗服务场所的命名》()WS/T 527-2016),该标准自2017年11月1日起施行。里面涉及到多个部门的名称和功能及其设施配置,治疗室、处置室、治疗准备室赫然在列。对于其功用自不必说,但是其设施配置中均明确指出应该包括医疗废物桶、非医疗废物桶和手卫生设施。
不用争论了,莫纠结了,这个真不是事儿!
  查看全部

治疗室和治疗准备室是否可以放置医疗废物桶的问题,很多医院都有不同的要求,也是很有争议的。到底放还是不放呢?
国家卫计委近期发布通知,即【国卫通〔2016〕20号】,内容是推荐性卫生行业标准《医疗机构内通用医疗服务场所的命名》()WS/T 527-2016),该标准自2017年11月1日起施行。里面涉及到多个部门的名称和功能及其设施配置,治疗室、处置室、治疗准备室赫然在列。对于其功用自不必说,但是其设施配置中均明确指出应该包括医疗废物桶、非医疗废物桶和手卫生设施。
不用争论了,莫纠结了,这个真不是事儿!
 

[资料] 医用高压氧舱的消毒隔离——看看中华医学会怎么说

其他部位医院感染dearhang 发表了文章 • 2 个评论 • 238 次浏览 • 2016-12-19 15:08 • 来自相关话题

医用高压氧舱安全管理与应用规范

中华医学会高压氧医学分会

2015.7
第二部分 科室建制与管理制度
氧舱消毒隔离制度
一、压缩空气和氧气必须符合卫生学标准(参照GB/T18883-2002《室内空气质量标准》)。
二、每人专用一次性吸氧面罩,损坏或污染应及时更换。
三、每舱次治疗结束后应通风换气,及时做平面清洁卫生,舱内用紫外线照射30min(须遮盖观察窗有机玻璃)。也可用臭氧发生器或空气消毒机进行消毒。
四、舱内使用的痰盂、便盆、垃圾桶应每舱次治疗结束进行清洗。
五、氧舱体表应定期清洁,内壁应定期用消毒液擦抹。
六、患者专用衣服、鞋子,每疗程应更换一次。
七、气性坏疽、破伤风和其它不明原因传染病的病原体感染患者,应该单独舱室治疗,严禁与其他患者同舱治疗。患者出舱后,舱室必须进行严格终末消毒处理:
(一)空气消毒:3%过氧化氢或者过氧乙酸熏蒸,3%过氧化氢按照20ml/ m3气溶胶喷雾,过氧乙酸按照1g/ m3加热熏蒸,湿度70-90%,密闭24小时;5%过氧乙酸溶液按照2.5ml/ m3气溶胶喷雾,湿度为20%-40%。
(二)舱室内壁、地板、椅子、桌子等物体表面的消毒,用 10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
(三)患者尽量选用一次性诊疗器械、器具及其它物品,使用后应进行双层医疗垃圾袋密闭包装,焚烧处理。必须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应先消毒,后清洗,再灭菌。消毒可采用含氯消毒剂1000-2000 mg/L浸泡30-45分钟,有明显污染物时应采用含氯消毒剂5000-10000mg/L浸泡消毒≥60分钟,然后按规定清洗、灭菌。
(四)患者用过的床单、被套等尽量按特殊医疗废物焚烧处理。无明显污染需重复使用的,单独收集,用1000-20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消毒≥60分钟后,或者压力蒸汽灭菌后,密闭包装,标示清楚,送洗涤中心清洗消毒后,方可使用;对污染程度严重的按感染性医疗废物处理。
(五)所用敷料、一次性医疗用品等应遵循《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的要求,及时装入双层黄色医疗废物袋中密闭运送焚烧处理。
(六)过氧乙酸、含氯消毒剂应现用现配。
(七)患者应固定专用治疗、护理用具,如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表、输液用品等
(八)舱室经彻底清洁消毒后,作空气培养,3次阴性方可供他人使用。
(九) 医护人员应做好职业防护,防护和隔离应遵循WS/T311的要求;接触患者时应戴一次性手套,手卫生应遵循WS/T313的要求。
八、每周清洗消毒呼吸三通管及吸排氧软管一次,以1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30min后,再用清水冲净,晾干备用。
九、每季度进行舱内空气培养。
十、传染病患者应单独开舱治疗,严禁与其他患者同舱治疗,治疗后应进行消毒处理。
  查看全部

医用高压氧舱安全管理与应用规范

中华医学会高压氧医学分会

2015.7
第二部分 科室建制与管理制度
氧舱消毒隔离制度
一、压缩空气和氧气必须符合卫生学标准(参照GB/T18883-2002《室内空气质量标准》)。
二、每人专用一次性吸氧面罩,损坏或污染应及时更换。
三、每舱次治疗结束后应通风换气,及时做平面清洁卫生,舱内用紫外线照射30min(须遮盖观察窗有机玻璃)。也可用臭氧发生器或空气消毒机进行消毒。
四、舱内使用的痰盂、便盆、垃圾桶应每舱次治疗结束进行清洗。
五、氧舱体表应定期清洁,内壁应定期用消毒液擦抹。
六、患者专用衣服、鞋子,每疗程应更换一次。
七、气性坏疽、破伤风和其它不明原因传染病的病原体感染患者,应该单独舱室治疗,严禁与其他患者同舱治疗。患者出舱后,舱室必须进行严格终末消毒处理:
(一)空气消毒:3%过氧化氢或者过氧乙酸熏蒸,3%过氧化氢按照20ml/ m3气溶胶喷雾,过氧乙酸按照1g/ m3加热熏蒸,湿度70-90%,密闭24小时;5%过氧乙酸溶液按照2.5ml/ m3气溶胶喷雾,湿度为20%-40%。
(二)舱室内壁、地板、椅子、桌子等物体表面的消毒,用 10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
(三)患者尽量选用一次性诊疗器械、器具及其它物品,使用后应进行双层医疗垃圾袋密闭包装,焚烧处理。必须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应先消毒,后清洗,再灭菌。消毒可采用含氯消毒剂1000-2000 mg/L浸泡30-45分钟,有明显污染物时应采用含氯消毒剂5000-10000mg/L浸泡消毒≥60分钟,然后按规定清洗、灭菌。
(四)患者用过的床单、被套等尽量按特殊医疗废物焚烧处理。无明显污染需重复使用的,单独收集,用1000-20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消毒≥60分钟后,或者压力蒸汽灭菌后,密闭包装,标示清楚,送洗涤中心清洗消毒后,方可使用;对污染程度严重的按感染性医疗废物处理。
(五)所用敷料、一次性医疗用品等应遵循《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的要求,及时装入双层黄色医疗废物袋中密闭运送焚烧处理。
(六)过氧乙酸、含氯消毒剂应现用现配。
(七)患者应固定专用治疗、护理用具,如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表、输液用品等
(八)舱室经彻底清洁消毒后,作空气培养,3次阴性方可供他人使用。
(九) 医护人员应做好职业防护,防护和隔离应遵循WS/T311的要求;接触患者时应戴一次性手套,手卫生应遵循WS/T313的要求。
八、每周清洗消毒呼吸三通管及吸排氧软管一次,以1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30min后,再用清水冲净,晾干备用。
九、每季度进行舱内空气培养。
十、传染病患者应单独开舱治疗,严禁与其他患者同舱治疗,治疗后应进行消毒处理。
 

[讨论] 治疗室和治疗准备室可以摆放医疗废物桶么?我来告诉你

其他部位医院感染dearhang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242 次浏览 • 2016-12-19 15:04 • 来自相关话题

治疗室和治疗准备室是否可以放置医疗废物桶的问题,很多医院都有不同的要求,也是很有争议的。到底放还是不放呢?
国家卫计委近期发布通知,即【国卫通〔2016〕20号】,内容是推荐性卫生行业标准《医疗机构内通用医疗服务场所的命名》()WS/T 527-2016),该标准自2017年11月1日起施行。里面涉及到多个部门的名称和功能及其设施配置,治疗室、处置室、治疗准备室赫然在列。对于其功用自不必说,但是其设施配置中均明确指出应该包括医疗废物桶、非医疗废物桶和手卫生设施。
不用争论了,莫纠结了,这个真不是事儿!
  查看全部

治疗室和治疗准备室是否可以放置医疗废物桶的问题,很多医院都有不同的要求,也是很有争议的。到底放还是不放呢?
国家卫计委近期发布通知,即【国卫通〔2016〕20号】,内容是推荐性卫生行业标准《医疗机构内通用医疗服务场所的命名》()WS/T 527-2016),该标准自2017年11月1日起施行。里面涉及到多个部门的名称和功能及其设施配置,治疗室、处置室、治疗准备室赫然在列。对于其功用自不必说,但是其设施配置中均明确指出应该包括医疗废物桶、非医疗废物桶和手卫生设施。
不用争论了,莫纠结了,这个真不是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