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解决当今世界最大的科学问题之一 ——细菌的耐药问题带来希望

中国科学报:扼住超级细菌的“命门”

■本报记者 王静
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研究生乔帅,博士毕业延期了一年。让他始料未及的是,自己的科研生涯在这段难熬的日子里居然柳暗花明了。
不久前,《自然》杂志刊登了其导师黄亿华领导的研究小组对细菌脂多糖转运组装膜蛋白复合体(LptD-LptE)的结构解析,为设计抗击“超级细菌”药物铺平了道路,乔帅是论文第一作者。
正因为此,在这个炎热的夏天,乔帅不仅能获得博士学位,而且在导师的推荐下,获得中科院院长特别奖。
双层膜抵抗药物
很多药物之所以对革兰氏阴性细菌发挥不了作用,或者药效很低,是因为许多革兰氏阴性细菌拥有双层膜结构,阻挡了药物进入细菌内部发挥作用。再加上细菌本身突变,产生了所谓的“超级细菌”。
今年6月,经过全民投票,英国广播公司把细菌耐药问题列为全球最大的科学问题。英国议会决定在未来5年投入1000万英镑资助解决这一难题的科学家。
黄亿华告诉记者,人类对脂多糖的研究已有百余年历史。脂多糖最早由德裔著名微生物学家Richard F. J. Pfeiffer发现。
一个世纪后,人体细胞上的脂多糖受体——Toll样受体4,被美国科学家Bruce Beutler发现。他也由此获得2011年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
21世纪初,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细菌遗传学家、美国科学院院士Thomas Silhavy和美国哈佛大学生物化学家Daniel Kahne,在脂多糖研究上再获新进展。他们发现,细菌脂多糖的跨膜转运以及在外膜上的组装,由7个脂多糖转运蛋白(LptA-F)负责完成。而定位于细菌外膜上的LptD-LptE膜蛋白复合体,完成了脂多糖(LptD-LptE)生成的最后一步,转运脂多糖跨过细菌外膜并组装形成细菌外膜的外小叶。
因此,LptD-LptE膜蛋白复合体可以说是革兰氏阴性细菌存活的关键。
0.024毫克/升的挑战
3年前,黄亿华从美国西南医学中心回国后,在实验室部署了这一重要研究项目,但未能取得明显进展。因为要研究脂多糖转运组装膜蛋白复合体的结构,首先需要有该复合体的晶体。
“脂多糖转运组装膜蛋白复合体在细菌膜上的含量很低。整个细菌表面只需200个LptD-LptE分子就能把任务完成,即把细菌胞质中合成的脂多糖分子输送到细菌表面并组装成细菌的外膜,所以含量很低。”黄亿华解释说。
与此同时,LptD-LptE含有两对二硫键,如果重组表达量太高,折叠就会乱套,蛋白又会失去活性,也无法提取。因此,如何提高LptD-LptE复合体的表达量以及重组表达蛋白的质量,从而获得高质量晶体用于结构测定,成为课题研究的巨大挑战。
“一般而言,在蛋白浓度为10毫克/毫升的情况下,可以尝试生长晶体。”乔帅告诉记者,经过优化的LptD-LptE重组表达量,在培养的细菌中仅为0.024毫克/升。因此,想获得足够量的蛋白用于筛选晶体,工作量很大。
3年前,乔帅来到黄亿华实验室读博士,接手该课题。如今,他已记不清为了LptD-LptE晶体,守着摇床熬了多少夜,优化了多少结晶生长条件。
与乔帅一样,黄亿华课题组其他几位成员同样非常努力。终于在今年春天,他们成功解析了来源于福氏志贺菌的LptD-LptE晶体结构,分辨率达到2.4埃。
这是一种前所未有的、由两个蛋白形成的“塞子—桶”结构模式,且一个整合膜蛋白(LptD)中,含有两对非连续的、跨结构域的二硫键。在LptD的跨膜区,由26条β链围成。这些独特的结构细节,不曾在以往的膜蛋白中发现过。
最重要的是,在这26条β链中,由于第1条和第2条β链各自存在一个脯氨酸,破坏了其规则二级结构的形成,从而削弱了和相邻β链之间的相互作用。因此,在组成β桶的第3和第26条β链间,创造了一个宽度为16埃的脂多糖出口,大小可允许脂多糖从桶壁上的出口侧向输入到脂双层中。这个脂多糖出口, 就是革兰氏阴性细菌的“命门”。
乘胜追击
论文发表后,乔帅的科研翻开了新的一页。这些天,他比以往更加努力地在实验室工作。见到记者时,他戴着天蓝色橡皮手套,不停地用吸管往一个个小玻璃瓶注入一种透明液体。
他表示,希望能确定脂多糖在这个复合体转运组装路径的精确位点以及新研发的药物是如何在该复合体上发挥功能的。
黄亿华毫不隐讳地公开了课题组的下一个目标:将根据此次解析的脂多糖复合体晶体结构以及该复合体和药物的共晶结构,开展相关药物研究。
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教授在同期《自然》杂志上发表了相关评述。他认为,鉴于脂多糖对于细菌生存的重要性,通过阻止脂多糖的生成杀灭细菌,将是新型抗生素设计的全新思路。有公司最新研发的环肽,已在治疗“绿脓杆菌”药物感染中取得成效,目前已进入临床二期试验,而这类药物的靶点正是脂多糖转运组装复合体。“这个课题组解析的LptD-LptE结构,可帮助业界设计和筛选更好的新型抗生素。这将为解决当今世界最大的科学问题之一 ——细菌的耐药问题带来希望。”
《中国科学报》 (2014-08-06 第1版 要闻)

已邀请:

星火&&

赞同来自:

【中科院:抗生素耐药问题新希望】中科院研究生乔帅博士延毕一年,延期的一年研究终于柳暗花明了——其研究组对细菌LptD-LptE的研究成果发表在近期的《自然》上,同期《自然》杂志评述:“这将为解决当今世界最大的科学问题之一 ——细菌的耐药问题带来希望。”http://t.cn/RPa5nTR

wuxinying&&

赞同来自:

新的希望,新的起点。希望耐药菌不再如此肆虐

YJYYGRK&&

赞同来自:

“这个脂多糖出口, 就是革兰氏阴性细菌的“命门”。”那细菌也是不是随之改变,产生新的耐药,还是不用或少用抗菌素的好。本人懂得很少,此观点也许错误。

星火&&

赞同来自:

当至亲遭遇晚期癌症,你可能需要知道的六件事情(个人经验,仅供参考)

2014-08-21 20:47:01

按:我母亲于2013年8月2日PET-CT确诊右上肺周围型肺癌,纵膈淋巴转移,全身多发骨转移,右甲状腺肿瘤性病变,右脑疑似转移,入院行第一次DP方案(多西他赛+顺铂)化疗,同时进行十次全脑放疗。8月8日活检病理报告出具,确诊为右上肺非小细胞低分化肺腺癌四期,同时附带的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为ALK(2+),诊断建议行ALK分子检测。此时医生将二次化疗方案调整为PP方案(培美曲塞+顺铂)。9月初基因检测结果显示我母亲EML4-ALK阳性,基因重排细胞比率为52%。因为已经失去一线靶向入组治疗机会,首次PP化疗结果显示稳定,家中的一位中央型肺癌亲属使用PN方案(培美曲塞+奈达铂)效果良好,我们决定再做三个疗程的化疗。10月底复查结果显示转移部位进展,化疗无效,开始靶向治疗,服用克唑替尼,效果良好,生活质量显著提高。2014年2月,克唑替尼部分耐药,骨转痛复发,脑转进展,颈项强直,停用克唑替尼,开始使用AP26113联合卡博替尼,副作用引发带状疱疹,停卡博替尼,血检证明AP26113有效。两周后呕吐剧烈,停AP26113,转中药治疗。三周后中药无效,骨痛愈演愈烈,生活质量严重下降。重新服用AP26113,剂量加倍。两周后情况缓解,但是因药量过大引发转氨酶持续升高,肝掌严重,停用AP26113,使用阿西替尼。母亲开始对治疗绝望生厌,一周后因副作用太大停阿西替尼,又重新服用AP26113普通剂量,联用BKM120控制脑部转移。由于骨转痛苦严重,止痛药逐步升级,由20mg奥施康定+150mg普瑞巴林胶囊升级到80mg奥施康定,因呕吐停奥施康定,改贴4.2mg芬太尼止痛贴。使用骨转针(唑来膦酸)无效,止痛药无法完全止痛。2014年6月初骨痛+肝部剧痛(可能肝转,但未验证)入院进行止痛和保肝处理。一月后母亲拒绝所有药物治疗,只同意打吗啡止痛,全身瘫痪,意识模糊,言语功能丧失,开始绝食。2014年7月24日,母亲离开人世,远离痛苦。


回想我母亲一年以来的治疗经历,其中走过的弯路数不胜数。遭遇绝症打击,全家人一时间手足无措,病急乱投,错失很多机会。如果能重来一次,我一定要说服自己和家人团结起来,冷静科学地去判断思考,在最短时间内迅速理解病情和正规治疗手段,对于诊疗目标,做最现实的考量—生活质量的最优化。如果能像这样将治疗和生活有条不紊地规划下来,现在的遗憾不可能没有,但是肯定会少很多。


这是我的惨痛教训。因为当初面临诊断时我和家人是如此的慌乱无助,料想这世上一定还有一些和我一样的人。那些在平静生活中突然接到晴天霹雳的家庭。所以将我的一些经验整理下来,写在这里,如果能帮到你们,也算是慰藉母亲在天之灵:


当至亲遭遇晚期癌症,你可能需要知道的六件事情(个人经验,仅供参考)


一、确诊


1、确诊的目的


确诊的目的有两个:


①确诊癌症


②确诊癌症原发以及分期


※关于癌症的分期,请参考NCCN诊疗指南(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 )。目前14年的大部分指南还只有英文版,大家可以参考13年的版本。


NCCN中国网: http://www.nccnchina.org/nccn-guidelines-china.aspx


NCCN官网指南资源: http://www.nccn.org/professionals/physician_gls/f_guidelines.asp


※还可以参考中国临床肿瘤学会发布的论文以及综合诊治专家共识,但是目前资源发布方很散,找到此共识的方式主要有两种:


1)通过专门网站的指南资源进行查找,比如:


医脉通的临床指南资源:http://guide.medlive.cn/


丁香园的指南共识资源:http://oncol.dxy.cn/tag/guideline


2)通过“年份+名称+中国专家共识”的格式在搜索引擎进行搜索,例如胰腺癌综合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14年版):


http://www.baidu.com/s?wd=2014++胰腺癌++中国专家共识&rsv_spt=1&issp=1&rsv_bp=0&ie=utf-8&tn=baiduhome_pg&inputT=9431


通过具体的指南,大家可以了解到自己家人的病情概念,严重程度,国际上通行的治疗方案,最新的研究动态以及新药研发状况。


2、确诊的工具


①CT/加强CT、ECT(放射性核素骨扫描)、MRI(核磁共振,一般查头颈)、腹部B超


②PETCT(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摄影CT,价格昂贵,一般自费)


③活检(※务必保留足够的活检组织,以备基因检测使用)


④生化检查


前两种都属于医学影像检查,并不是所有都需要做全,应根据患者情况筛选检查。第三种是取活体组织用实验室技术做病理诊断,最后一种就是常见的全血细胞计数、肌酐、电解质、肝功能、血清钙等生化指标检查。


注:


血检常见肿瘤标志物资料


http://www.haodf.com/zhuanjiaguandian/drliuxinge_765855547.htm


3、确诊结果


拿到确诊工具反馈的结果和病理报告之后,至少拿到两家三甲医院的肿瘤科请教专家,对比得出诊断结果,结果一定包含原发肿瘤位置及大小、转移灶位置及大小、病理分期、肿瘤分化程度,有的医院会附上初步免疫组化结果。


PS:影像检查报告和图片、活检病理报告、病理报告可能附带的免疫组化结果、生化检查的各项指标,最好用手机一类的东西拍下来归档,时间充足的话,用一本容易携带的笔记本(或者文档、电子表格)把重点内容和医生嘱咐的注意事项按时间记录下来,这样无论是以后复查、去其他医院进行治疗、去网上询问资深人士,拿出来的资料都一目了然,对病人的后续治疗是非常有利的;家属也不至于像无头苍蝇一样拿着一大堆硬资料无从下手。


二、确定主要治疗方案


当病理分期已经确定,下一步就是确定治疗方案了。我本身只有非小细胞肺腺癌的陪同治疗经历,下面的经验只能给出方向上的大致参考,请各位还是根据自身情况,多多依照NCCN指南以及专家共识来做决定。


现在主流的晚期癌症治疗方案主要有以下三种:


①化疗。


②放疗。


②靶向治疗。


客观上看,这三种治疗方案之间并无明显的优劣分别,要从适应症和适应人群去具体分析考量,不能在确诊之前一棒子打死其中任何一种(诸如怎么样也不化疗/放疗/靶向治疗之类)。


化疗


即化学药物治疗的简称,是利用化学药物阻止癌细胞的增殖、浸润、转移,直至最终杀灭癌细胞的一种治疗方式。它是一种全身性治疗手段,一般采取静脉滴注化学药物的方式进行治疗,化疗周期根据具体病情和方案的不同而变化。而化疗的副作用,也根据方案的不同以及患者的承受能力不同而不相雷同,例如大部分联用铂的化疗方案都会造成骨髓抑制等等。


我要说的是,不要闻化疗而色变。目前有一些晚期肿瘤,在最新版指南中明确说明了以化疗为一线治疗手段,是因为这类型的肿瘤细胞对于化疗的响应是最为敏感和迅速的,相应的治疗效果也是最好的,例如肺癌中的小细胞肺癌,进展速度相当快,如果因畏惧化疗拖延病情,后果可能不堪设想。当然化疗也有相应的适应人群,病人的身体情况若达不到要求,院方是不会对病人实施化疗的。需要注意的是,化疗也有耐药周期。


放疗


即肿瘤放射治疗,是利用放射线如放射性同位素产生的α、β、γ射线和各类x射线治疗机或加速器产生的x射线、电子线、质子束及其它粒子束等治疗恶性肿瘤的一种方法。同样,放疗也有相应的适应症、适应人群以及副作用。例如,对于肺癌多发脑转移的病人来说,全脑放疗是效果明显的治疗手段,治疗效果可以持续半年左右;而对肿瘤造成的骨转移进行放疗,也是常用的、行之有效的治疗手段。(我母亲右脑有一处转移,化疗同时进行全脑放疗,主要副作用是全身无力、眩晕以及恶心呕吐、食欲下降,但是放疗抑制脑部进展长达半年时间,效果还是不错的。而因为母亲的骨转移位置敏感,我们没有对骨转部位进行放疗。)


靶向治疗


靶向治疗,是在细胞分子水平上,针对已经明确的致癌位点(该位点可以是肿瘤细胞内部的一个蛋白分子,也可以是一个基因片段),来设计相应的治疗药物,药物进入体内会特异地选择致癌位点来相结合发生作用,使肿瘤细胞特异性死亡,而不会波及肿瘤周围的正常组织细胞。


与化疗相比,靶向治疗是新型的治疗手段,它最大的特点是有针对性,相对来说,副作用比全身治疗的化疗要小。同样,靶向治疗也有适应症、适应人群,不同的靶向治疗根据打击对象的不同会产生不同的副作用,这些副作用在靶向药物的说明书上会有比较全面的说明。靶向治疗最大的缺点在于花费巨大,有半年至一年不等的平均耐药周期,耐药之后只能选择化疗或者下一代靶向药物。


注意:目前有一些晚期癌症的一线治疗手段是靶向治疗,如果指南\共识有提到这种情况,请有条件的患者务必进行全面的基因突变检测。这种检测需要患者的活检组织,通常需要三到四周才能出具检查结果,是否需要基因检测,务必在方案确定之前与医生进行全面地沟通。基因检测如果有阳性结果,最好先询问是否有相应药物的国内临床。(靶向药物花费巨大,目前还有无法克服耐药的技术问题。)


※如何选择或者了解医生给出的治疗方案?


1)参考NCCN诊疗指南以及专家共识。


2)根据1)的内容详细了解医生推荐的治疗方案。


3)在有多个方案可供选择的情况下,可以向更多的从业人士(肿瘤医生、肿瘤专家、新药研发团队…)以及资深病友、家属请教。


另外的治疗手段还有近年来流行的免疫疗法以及姑息手术等等。免疫疗法前景广阔,但目前的技术仍然有限,大规模应用时机尚未成熟,有条件的人可以试用,但没有必要在它身上押重注;姑息手术一般是为了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


PS:我写这篇文章的目的绝对不是让大家越过医生做决定,而是在医院做出任何治疗方案的时候,病人和家属心中不至陷入懵然无知的状态,能更加主动地配合医生的治疗;在极少数情况下,对可能出现的治疗方案选择分歧上有自己的了解和判断。(例如我家在病理出具之前,医生就争分夺秒地按照当时的非小细胞肺癌治疗共识为我母亲上了化疗,这在当时是完全没有问题的,但并不是唯一选择。我和家人对此一无所知,结果错失了最佳的靶向治疗时机,付出惨痛代价。)


三、确定辅助治疗方案


晚期癌症病人基本都有转移,而一般情况下,转移灶和原发灶的治疗手段有时不尽相同。例如骨转移的病人,一般推荐使用每月静脉滴注一次骨转针(唑来膦酸、伊班膦酸钠等等)的方式控制骨转移的进展速度;不靠近脊椎等敏感地方的骨转移,放疗是非常有效的止痛和治疗手段;肺癌肝转移,在病人可以承受的情况下可以选择对肝部进行射频消融或者介入治疗;单发的脑部转移,也可以采用伽马刀、氩氦刀(采用人群较少)进行姑息切除治疗;对于有癌痛的病人,根据疼痛等级采取相应的止痛措施,等等。辅助治疗,对于提高晚期病人的生存质量是很有意义的。


※我要多说一句的是,止痛对于有癌痛的晚期癌症病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事情。晚期癌痛的分级通常是相当高的,也就是常人无法忍受的疼痛,不止痛,对于这类病人来说,就毫无正常生活可言,人生变成遍布痛苦的火海地域。无论是病人还是家属,都不能将止痛治疗当做洪水猛兽,在癌细胞得到控制之前,癌痛只会愈演愈烈。WHO三阶梯止痛原则(大家可以百度一下这个原则)规定,重度疼痛给予阿片类加减非甾类抗炎药和辅助止痛药。强阿片类药物无天花板效应。以往认为用吗啡止痛会成瘾,所以不愿给患者用吗啡,现在证明这个观点是错误的———使用吗啡的癌痛患者极少产生成瘾性。此阶梯常用药物有吗啡片、美菲康(吗啡缓释片)、美施康定(吗啡控释片,可直肠给药)、奥施康定(盐酸羟考酮缓释片)、芬太尼止痛贴剂等等。但是,杜冷丁这一以往常用的止痛药,由于其代谢产物毒性大等因素,未被推荐用于控制慢性疼痛。


四、确诊晚期癌症之后的日常


从确诊晚期癌症那一刻起,无论我们承认与否,


病人和家属的生活将发生巨大的变化。我们面临的日常,出现了一系列需要重新确认的问题。


①是否要告知病人病情?


这取决与病人自身的情况。就我个人的想法,如果病人不是(内心特别强大自信的)文盲,或者对家人持有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信赖,同时家人内心承受能力也不是特别坚强的话,有计划地按照病人的接受程度将病情分段透露给病人(例如,先告知是晚期癌症,但是只有少量转移,控制住的可能性较大,预后较好之类),是最好的情况了。一开始采取瞒骗的态度,但是中途出现纰漏的话,病人受到的打击可能会更大;而一开始就和盘托出的话,病人也可能很难立刻消化,从而消沉抑郁。


②是否要将病人的生活特殊化?


就是弥漫在朋友圈和QQ空间的那类,癌症病人不能吃什么什么什么,必须吃什么什么什么,不能干什么什么什么,必须干什么什么什么……同样,我的想法是,按照病人自身的情况来。如果病人自己特别愿意遵守这些东西,在不影响正常营养摄入的情况下(一般来说,不建议全素,如果病人坚持全素,建议进行营养补充,吃点安素/速愈素/保康速/蛋白质粉什么的全营养类保健品),可以不用干涉。同样,家属不要因为这些毫无根据的东西去主动限制病人的生活。


PS:这里并非是指癌症病人的起居无所禁忌的意思(不能抽烟喝酒大吃大喝熬夜过度劳累之类的常识性问题就不多说了),癌症病人的禁忌症要根据所进行的治疗进行处理。例如很多类型的靶向药都是禁止同时服用西柚葡萄柑橘类的的水果以及拉唑类的药物的,这类明令禁止的东西是一定要遵守的。


③病人得病之后的信仰问题


很多晚期病人得知自己的病情之后,开始信仰某种宗教。我认为,在不过分重视形式的情况下,宗教信仰对于癌症病人的心理建设是很有帮助的。只要没有影响正常生活,信仰对于病人来说,是有益的(当然,这里要剔除掉各种鞋教组织)。


这也可以说是一种教训吧。我母亲得病之后曾经有过各种信仰宗教的倾向,但因为我本人不信仰任何现存的宗教,让爱我的母亲深受影响,以至于在病情进展剧烈的时候,由于精神上的无法自处,使她陷入了抑郁状态。我现在知道,母亲最后的日子,是在肿瘤和抑郁症的双重痛苦下度过的;如果能回到过去,我一定鼓励母亲皈依某种宗教信仰,让她相信,明天的明天,并非是绝望的深渊。


④能否使用替代疗法,例如按摩、香薰等等替代医学的手段进行辅助治疗?


完全可以,前提同样是不能影响正常治疗。这类型的疗法通常对缓解病人的心情能起到正面作用,这也是有利于整体治疗的。


PS:这里说说我对比较热门的中医治疗和郭林气功的看法。


○我不相信中医,或者说我不相信中医可以治疗癌症。中医开具的药方也许对某些轻症确有疗效,某些中药材中也可能的确含有抑制癌细胞的成分,但是这些药方组成的中药①内容太不单纯,②对于癌症的疗效无法确认,这是我不相信中医的最主要的三个原因中的其中两个;另外一个原因就简单了:③由于我母亲后期一直使用靶向治疗,同西柚、葡萄、柑橘类水果、拉唑类药物一样,很多种中药材(包含但不限于黄芪、金银花)中含有抑制肝药物代谢酶CYP3A4(P450酶的一种,负责人体肝脏中50%以上的药物代谢)活性的成分,使用中药极有可能影响靶向治疗的效果。


所以,吃吃药食同源的大枣什么的我不反对,正常治疗的同时天天吃蜈蚣蛤蟆之类的还是算了。


○郭林气功,我觉得是一项针对癌症病人开发的保健运动,同时在癌症病友当中也起到了社交的作用,适当练习的确有益身心,但是能否创造奇迹就很难说了。我尤其不建议晚期病人过度练习,因为癌症病人本身消耗很大,过度劳累百害无一利。


五、家属:如何自处


这里的家属,指的是正在看这篇文章的你,单独的个体,可能是儿女、父母、关系密切的亲属……在面对晚期癌症诊断结果的那一刻,我们必须明白,百分之九十的明天,面临的将是或早或晚的离别,人终将一死。你肯定会问为什么,而追问到尽头的结果,也许只是一句没有答案:这世界不在我们的掌握之中,每一个人都是如此有限。我们面临选择以及由此而来的一连串选择的子集,无论你做出哪种选择,面临的可能都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癌症不单是一种独立的疾病,而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事情:肿瘤进展可能会带来各种身体疼痛、免疫功能障碍、多器官衰竭、全身恶液质……我们唯一不能选择的,就是逃避。尽人事,听天命,希望这一切能让你变得更强大,这也许是不幸之中,唯一的万幸所在了。


另外,和家人融洽相处,建立有效和谐的沟通渠道,团结一心渡过难关也是至关重要的。试想如果病人的儿女、配偶、父母三方对治疗各执一词、争论不休,无法互相理解,不仅严重影响了病人的情绪,也会将治疗带入举步维艰的泥坑。(经验之谈)


六、可能会用到的资源:


论坛:


与癌共舞:


www.yuaigongwu.com(最近正在升级论坛)


我要奇迹:


www.51qiji.com


inspire(国外的患者论坛,有很多前沿信息):


https://www.inspire.com


网站:


临床试验:


http://www.clinicaltrials.gov/


(一般新药上市之前的临床都会在这个网站注册,在搜索栏搜索癌症名/基因突变+china,在检索页选择状态为recruiting的项目,这意味着在国内已经有了相关临床,能够参加临床,意味着靶向药品的开支大大降低。注意:临床试验被试要求复杂,如果有意加入试验组,请在治疗开始以前检索相关内容和要求)


SNS:


微博


这是我关注的微博小组“妈妈的病”,除了与我母亲病情相关的病友及病友家属、组织以外,还有一些医生以及新药研发的前沿学者。微博信息流通十分迅速,大家有空就可以在搜索栏搜索与自家病人有关的内容,关注相关账号,保持对信息的敏感度:


http://weibo.com/g/3613123636703522/1791359433


豆瓣


癌症日记小组:


http://www.douban.com/group/79862/


QQ群:


QQ群搜索出相关病友群加入。我加入了几个肺癌相关群,在这些群里,病友和家属交换信息,互相帮助,除此之外,对于解除一开始面对事件的孤独和无助感有莫大的好处。


微信平台:


兰学记忆


(面向癌症家属,十分友善的平台)


肿瘤新青年论坛


(肿瘤学者的前沿信息发布平台,比较专业)


相关书籍推荐:


重生手记(凌志军)


http://book.douban.com/subject/19930665/


可以给患者本人看,有助于树立信心。但是凌志军本人的癌症分期其实是早期,所以治疗经验可以借鉴的并不多。


生命日记(陈安)


http://book.douban.com/subject/5915882/


也可以给患者本人看,非常乐观的晚期肺癌患者写的书,治疗经验十分真实励志,作者最后出院结果是"完全缓解”,令人振奋,可惜的是由于日期太早,作者并没有进行靶向治疗,也不知其后的近况如何。


细胞叛逆者:癌症(温伯格)


http://book.douban.com/subject/3121168/


家属观看,非常简明有趣的科普读本。


众病之王:癌症传(悉达多·穆克吉)


http://book.douban.com/subject/20507206/


2011年普利策奖作品,生动翔实的癌症发展史,案例有点华丽,适合空闲比较多的家属观看。

要回复问题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