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博拉传染病

埃博拉传染病

[转帖] 文明与埃博拉病毒,只隔了一个航班的距离

默认分类dearhang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208 次浏览 • 2017-01-10 11:00 • 来自相关话题

文明与埃博拉病毒,只隔了一个航班的距离
2016-03-25 来源:澎湃

几内亚宣称埃博拉病毒爆发结束近3个月之后,再次诊断出多例新的埃博拉病毒感染者,其中四人已经陆续死亡,新感染案例的出现无疑是对人们长期对抗埃博拉病毒道路上的又一打击。世界卫生组织近日发出警告,埃博拉病毒的散发案例很可能再次出现。

埃博拉有多可怕?这种得名于埃博拉河的魔鬼,素有“人命黑板擦”的名号,被列为“生物安全第四级病毒”(最高等级),具有极强传染性。

埃博拉只在非洲出现离我们很遥远吗?美国非虚构作家理查德·普雷斯顿的纪实文学《血疫》用冷静的笔触告诉我们,文明与病毒只隔了一个航班的距离。当携带埃博拉病毒的实验用猕猴被运送至美国弗吉尼亚州时,拉响了美国卫生防疫最大的警报。

来自热带雨林的危险病毒,可在24小时内乘飞机抵达地球上的任何城市。航空线路连接了全世界的所有城市,构成网络。而埃博拉已经进入网络,开始环球旅行。

《血疫》记录了上世纪七十年代埃博拉病毒感染首次爆发到进入人类社会的细节与历程,理查德·普雷斯顿也由此获得了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颁发的防疫斗士奖,他也是有史以来唯一以非医师身分获奖的得主。

四十余年过去了,人类依然没有战胜埃博拉,对病毒的轻视将足以叫人类付出惨重代价,“没有谁可以独善其身,不论你住在中国上海还是纽约第五大道,对于病毒来说你就是一块等待被感染的肉,所有国家必须联合在一起”,理查德·普雷斯顿。

今年1月14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利比里亚埃博拉疫情结束,但这并不意味着人类战胜了这一病毒,下一个“微爆发”而引发病毒全球蔓延的可能性存在吗?

理查德·普雷斯顿:没有人知道是否会因为某些卫生部门忽视或没注意到的原因而导致下一次的“微爆发”,这种致命的病毒可能明天就出现,也可能明年才出现,没有专家能够预测。利比里亚埃博拉疫情结束了,但不幸的是埃博拉病毒依然在西非猖狂。最近又在几内亚发现了超过两起埃博拉病毒感染。

目前欧洲的基因组科研人员正在检测这些感染者的血液,以确定这是否是一种新型的可传染人类的埃博拉病毒以及是否是通过性行为传播的常见西非毒株。

非洲蝙蝠和埃博拉病毒的相关性始终没有得到确定,只证明蝙蝠能够被该病毒感染。但近年在亚洲蝙蝠中也发现埃博拉病毒的抗体,这意味着埃博拉病毒已经从非洲到了亚洲吗?

理查德·普雷斯顿:没有人知道不同类型的丝状病毒是如何传播到世界各地的。(丝状病毒是一种感染脊椎动物的病毒,目前已知的属只有埃博拉病毒和马尔堡病毒)

埃博拉病毒的来源和传播途径还是一个未解之谜。埃博拉病毒是一种早就存在于丛林中的古老病毒?还是由某种古老病毒演化出的新型病毒?国际上最新的研究倾向于哪种说法?

理查德·普雷斯顿:埃博拉病毒是一种极为古老的病毒,并且经常发生突变。基础的埃博拉病毒藏身在丛林中大概有几百万年,但已被发现的几种亚型是在进化过程中演变而出的。而且这种演化还没有停止,如今它们更容易隐藏在人们生活中。(目前已知的埃博拉病毒有四种:扎伊尔型、苏丹型、莱斯顿型、科特迪瓦型,除莱斯顿型,其他三种类型的埃博拉病毒都对人有致命威胁)

对埃博拉病毒的来源有一些假设:1、埃博拉病毒的原宿主是哺乳动物;2、埃博拉病毒流行都和丛林有关,因而其原宿主是一种丛林动物;3、这种动物或者是一种稀有动物,或者和人类接触的机会极其罕见。您认同这些假设吗?

理查德·普雷斯顿:是的,我同意这些假设,但这些假设并未被证实。源头宿主可能是某种蝙蝠,这种蝙蝠不常见,但这依然是个谜。

埃博拉病毒自从在非洲被分离确认,迄今40年来治疗几乎没有实质性进展,没有用于临床治疗的药物,也有没有针对性疫苗。研究埃博拉病毒的障碍在哪里?为何无法用康复者的血清制作疫苗?

理查德·普雷斯顿:即便是在高等级的生物实验室中,研究埃博拉病毒依然极其危险,任何一个研究人员都可能会被感染,并死于病毒的爪牙之下,这是个巨大的挑战。此外康复者的血清对其他人没有免疫效果,埃博拉病毒的谜团太多。

感染埃博拉病毒后康复的人员,对其他类型的埃博拉病毒有免疫力吗?

理查德·普雷斯顿:这是个很好的问题,但没人知道答案。有可能一个埃博拉病毒幸存者会对其他某一亚型的埃博拉病毒产生有限的免疫力,但这种免疫并不会很强,甚至可能很弱。

现在有消息,美国陆军开发的一种治疗药物,在猴子身上的治疗实验取得令人鼓舞的效果,已经进入了实验性治疗。能否介绍下您了解到的最新药物研发情况吗?

理查德·普雷斯顿:由美国陆军、生物制药公司和加拿大政府联合开发的埃博拉病毒新药ZMapp很令人期待,几乎可以确定ZMapp能挽救埃博拉病毒感染者。ZMapp是一种单克隆抗体类药物,其中的成分主要为MB-003(又称为:Mapp,MB-003是三种具有抗埃博拉病毒作用的单克隆抗体组织的混合抗体)和ZMAb(ZMAb是抗埃博拉病毒混合抗体联合腺病毒载体干扰素α的复合抗体)。

ZMapp在8只猴子身上使用过,猴子感染后全部成活,两名在西非感染了致命型埃博拉病毒的美国人接受ZMapp治疗后症状也显著改善。

1月13日,《细胞》杂志刊登了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介绍了埃博拉病毒入侵人体细胞的特殊机制。这一成果对研制抗病毒药物有帮助吗?

理查德·普雷斯顿:中国科学院的研究成果是卓越的,对了解以及后续开发埃博拉疫苗和药物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人类来说,埃博拉病毒还有太多未知的地方,需要全球顶尖的科学家共同探索,才有可能阻止它们肆虐。

近期世界卫生组织将最近寨卡病毒爆发提升到“全球危机”的高度,寨卡病毒的危害可以和埃博拉病毒相提并论吗?

理查德·普雷斯顿:是的,我认为寨卡病毒对人类的危害也十分严重,巴西过去一年出现的三千多名新生儿小头畸形病症与此有关。寨卡病毒会对2%左右的感染孕妇的胎儿造成伤害,虽然看似比例不高,但是全球数以百万计的妇女都有面临这样的风险,病毒会导致许多婴儿会残。

人类走出了丛林,却对身后的丛林所知甚少,未来是否会出现更多类似埃博拉的可怕丛林病毒?随着交通的发展,为病毒的传播提供了便利,我们应该如何应对随时可能爆发的公共卫生安全事件?

理查德·普雷斯顿:我认为是的,更多的丛林病毒正在来临,更多的病毒来源于其他的生态系统,这是整个世界都要面临的问题。每个中国人、每个美国人都要面对新型病毒的威胁,病毒是不会对谁区别对待的。

对于病毒,我们就像一堆肉,等待着被感染。病毒能突然从丛林中跳出,迅速地在全球传播,无论你是住在上海,还是住在纽约的第五大道。这就是为什么必须所有国家联合在一起,没有谁能独善其身。我们需要更好的国际监测公共卫生系统、活跃的实验研究,以及对疫苗和新药开发的巨大投入。 查看全部
文明与埃博拉病毒,只隔了一个航班的距离
2016-03-25 来源:澎湃

几内亚宣称埃博拉病毒爆发结束近3个月之后,再次诊断出多例新的埃博拉病毒感染者,其中四人已经陆续死亡,新感染案例的出现无疑是对人们长期对抗埃博拉病毒道路上的又一打击。世界卫生组织近日发出警告,埃博拉病毒的散发案例很可能再次出现。

埃博拉有多可怕?这种得名于埃博拉河的魔鬼,素有“人命黑板擦”的名号,被列为“生物安全第四级病毒”(最高等级),具有极强传染性。

埃博拉只在非洲出现离我们很遥远吗?美国非虚构作家理查德·普雷斯顿的纪实文学《血疫》用冷静的笔触告诉我们,文明与病毒只隔了一个航班的距离。当携带埃博拉病毒的实验用猕猴被运送至美国弗吉尼亚州时,拉响了美国卫生防疫最大的警报。

来自热带雨林的危险病毒,可在24小时内乘飞机抵达地球上的任何城市。航空线路连接了全世界的所有城市,构成网络。而埃博拉已经进入网络,开始环球旅行。

《血疫》记录了上世纪七十年代埃博拉病毒感染首次爆发到进入人类社会的细节与历程,理查德·普雷斯顿也由此获得了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颁发的防疫斗士奖,他也是有史以来唯一以非医师身分获奖的得主。

四十余年过去了,人类依然没有战胜埃博拉,对病毒的轻视将足以叫人类付出惨重代价,“没有谁可以独善其身,不论你住在中国上海还是纽约第五大道,对于病毒来说你就是一块等待被感染的肉,所有国家必须联合在一起”,理查德·普雷斯顿。

今年1月14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利比里亚埃博拉疫情结束,但这并不意味着人类战胜了这一病毒,下一个“微爆发”而引发病毒全球蔓延的可能性存在吗?

理查德·普雷斯顿:没有人知道是否会因为某些卫生部门忽视或没注意到的原因而导致下一次的“微爆发”,这种致命的病毒可能明天就出现,也可能明年才出现,没有专家能够预测。利比里亚埃博拉疫情结束了,但不幸的是埃博拉病毒依然在西非猖狂。最近又在几内亚发现了超过两起埃博拉病毒感染。

目前欧洲的基因组科研人员正在检测这些感染者的血液,以确定这是否是一种新型的可传染人类的埃博拉病毒以及是否是通过性行为传播的常见西非毒株。

非洲蝙蝠和埃博拉病毒的相关性始终没有得到确定,只证明蝙蝠能够被该病毒感染。但近年在亚洲蝙蝠中也发现埃博拉病毒的抗体,这意味着埃博拉病毒已经从非洲到了亚洲吗?

理查德·普雷斯顿:没有人知道不同类型的丝状病毒是如何传播到世界各地的。(丝状病毒是一种感染脊椎动物的病毒,目前已知的属只有埃博拉病毒和马尔堡病毒)

埃博拉病毒的来源和传播途径还是一个未解之谜。埃博拉病毒是一种早就存在于丛林中的古老病毒?还是由某种古老病毒演化出的新型病毒?国际上最新的研究倾向于哪种说法?

理查德·普雷斯顿:埃博拉病毒是一种极为古老的病毒,并且经常发生突变。基础的埃博拉病毒藏身在丛林中大概有几百万年,但已被发现的几种亚型是在进化过程中演变而出的。而且这种演化还没有停止,如今它们更容易隐藏在人们生活中。(目前已知的埃博拉病毒有四种:扎伊尔型、苏丹型、莱斯顿型、科特迪瓦型,除莱斯顿型,其他三种类型的埃博拉病毒都对人有致命威胁)

对埃博拉病毒的来源有一些假设:1、埃博拉病毒的原宿主是哺乳动物;2、埃博拉病毒流行都和丛林有关,因而其原宿主是一种丛林动物;3、这种动物或者是一种稀有动物,或者和人类接触的机会极其罕见。您认同这些假设吗?

理查德·普雷斯顿:是的,我同意这些假设,但这些假设并未被证实。源头宿主可能是某种蝙蝠,这种蝙蝠不常见,但这依然是个谜。

埃博拉病毒自从在非洲被分离确认,迄今40年来治疗几乎没有实质性进展,没有用于临床治疗的药物,也有没有针对性疫苗。研究埃博拉病毒的障碍在哪里?为何无法用康复者的血清制作疫苗?

理查德·普雷斯顿:即便是在高等级的生物实验室中,研究埃博拉病毒依然极其危险,任何一个研究人员都可能会被感染,并死于病毒的爪牙之下,这是个巨大的挑战。此外康复者的血清对其他人没有免疫效果,埃博拉病毒的谜团太多。

感染埃博拉病毒后康复的人员,对其他类型的埃博拉病毒有免疫力吗?

理查德·普雷斯顿:这是个很好的问题,但没人知道答案。有可能一个埃博拉病毒幸存者会对其他某一亚型的埃博拉病毒产生有限的免疫力,但这种免疫并不会很强,甚至可能很弱。

现在有消息,美国陆军开发的一种治疗药物,在猴子身上的治疗实验取得令人鼓舞的效果,已经进入了实验性治疗。能否介绍下您了解到的最新药物研发情况吗?

理查德·普雷斯顿:由美国陆军、生物制药公司和加拿大政府联合开发的埃博拉病毒新药ZMapp很令人期待,几乎可以确定ZMapp能挽救埃博拉病毒感染者。ZMapp是一种单克隆抗体类药物,其中的成分主要为MB-003(又称为:Mapp,MB-003是三种具有抗埃博拉病毒作用的单克隆抗体组织的混合抗体)和ZMAb(ZMAb是抗埃博拉病毒混合抗体联合腺病毒载体干扰素α的复合抗体)。

ZMapp在8只猴子身上使用过,猴子感染后全部成活,两名在西非感染了致命型埃博拉病毒的美国人接受ZMapp治疗后症状也显著改善。

1月13日,《细胞》杂志刊登了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介绍了埃博拉病毒入侵人体细胞的特殊机制。这一成果对研制抗病毒药物有帮助吗?

理查德·普雷斯顿:中国科学院的研究成果是卓越的,对了解以及后续开发埃博拉疫苗和药物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人类来说,埃博拉病毒还有太多未知的地方,需要全球顶尖的科学家共同探索,才有可能阻止它们肆虐。

近期世界卫生组织将最近寨卡病毒爆发提升到“全球危机”的高度,寨卡病毒的危害可以和埃博拉病毒相提并论吗?

理查德·普雷斯顿:是的,我认为寨卡病毒对人类的危害也十分严重,巴西过去一年出现的三千多名新生儿小头畸形病症与此有关。寨卡病毒会对2%左右的感染孕妇的胎儿造成伤害,虽然看似比例不高,但是全球数以百万计的妇女都有面临这样的风险,病毒会导致许多婴儿会残。

人类走出了丛林,却对身后的丛林所知甚少,未来是否会出现更多类似埃博拉的可怕丛林病毒?随着交通的发展,为病毒的传播提供了便利,我们应该如何应对随时可能爆发的公共卫生安全事件?

理查德·普雷斯顿:我认为是的,更多的丛林病毒正在来临,更多的病毒来源于其他的生态系统,这是整个世界都要面临的问题。每个中国人、每个美国人都要面对新型病毒的威胁,病毒是不会对谁区别对待的。

对于病毒,我们就像一堆肉,等待着被感染。病毒能突然从丛林中跳出,迅速地在全球传播,无论你是住在上海,还是住在纽约的第五大道。这就是为什么必须所有国家联合在一起,没有谁能独善其身。我们需要更好的国际监测公共卫生系统、活跃的实验研究,以及对疫苗和新药开发的巨大投入。

知识|关于寨卡,这十个问题你要知道

默认分类dearhang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196 次浏览 • 2017-01-10 11:00 • 来自相关话题

寨卡病毒病知识问答
                                                                                      (2016-1-31)
1. 什么是寨卡病毒病?
寨卡病毒病是由寨卡病毒引起的一种病毒性疾病,主要通过蚊子叮咬传播,一般症状较轻,2-7天自愈。
2. 哪里存在寨卡病毒?
寨卡病毒主要在蚊虫数量较多的热带地区传播,于1947年首次在非洲的乌干达恒河猴体内被发现,1952年在乌干达和坦桑尼亚的人体中分离出,但在此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仅在非洲和南亚部分国家发现少量散在病例,直到2007年首次在太平洋岛国密克罗尼西亚联邦雅浦岛出现暴发疫情。2013年以来,有疫情国家及出现暴发疫情的国家呈增加趋势,特别是2015年以来开始于智利、巴西等国家的寨卡病毒病疫情在美洲地区迅速传播、蔓延,目前已经有20多个美洲国家有本地感染病例,报告输入性病例的国家更多,包括北美的美国、加拿大,欧洲的英国、丹麦、芬兰、德国、意大利、葡萄牙、荷兰、西班牙、瑞典、瑞士等。另外,2016年1月19日,我国台湾还报告了1例由泰国输入的寨卡病毒感染病例。由于全球变暖和城市化等影响,蚊虫孳生的环境扩大,因此寨卡病毒有可能会在全球更广范围内传播。
3. 目前哪些美洲国家有寨卡病毒病的流行?
目前美洲地区正在发生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一次寨卡病毒病流行,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美洲区办事处信息,截止2016年1月30日,已有24个美洲国家和地区有本地感染病例报告,包括:巴西、哥伦比亚、玻利维亚、巴巴多斯、库拉索岛、多米尼加、厄瓜多尔、萨尔瓦多、法属圭亚那、瓜德罗普岛、危地马拉、圭亚那、洪都拉斯、墨西哥、马提尼克岛、尼加拉瓜、海地、圣马丁、波多黎各、巴拉圭、巴拿马、苏里南、美属维尔京群岛、委内瑞拉。
4. 人们是如何感染寨卡病毒的?
人们主要通过蚊子叮咬而感染寨卡病毒。寨卡病毒还可由怀孕的母亲在怀孕或生产过程中传播给胎儿或婴儿,但传播几率尚不清楚。
5. 传播寨卡病毒的蚊子是什么样的蚊子,我国有这种蚊子吗?
传播寨卡病毒的蚊子主要是伊蚊,伊蚊不但能传播寨卡病毒,它也是登革热、基孔肯雅热和黄热病的传播媒介。传播效率最高的是埃及伊蚊,我国广东省、海南省以及云南省的西双版纳州、德宏州及临沧市等地区有埃及伊蚊,这些地区是登革热的好发地区,因此也是未来发生寨卡病毒本地传播风险较高的地区;同时,白纹伊蚊也可传播寨卡病毒,而我国河北、山西、陕西等以南的广大地区都有白纹伊蚊(又称亚洲虎蚊)的分布,因此也需做好预防工作。
6. 伊蚊活动及叮咬人有什么特点?
伊蚊主要孳生在较为洁净的容器积水中,一般在白天叮咬人,活动高峰在日出后2小时和日落前2小时。叮咬人的为雌蚊,一旦吸饱了血,需要休息3天后产卵。这些卵可以在无水情况下存活达一年之久。一旦在有水环境下,只需要少量的死水,这些卵就可发育成幼虫(孑孓)和成蚊。居室内或居家周围的水桶、花盆、汽车轮胎等可能蓄水的容器,都可能成为伊蚊的良好孳生地。
7. 伊蚊能从一个国家(或地区)到另一个国家(或地区)吗?
伊蚊是一种飞行能力较弱的动物,每次飞行距离不超过400米。但能够被人类无意中从一地携带到另一地(如车的后备箱、植物等)。如果它们能在目的地的气候中存活,理论上可以在当地进行繁殖,并将寨卡病毒传播到新的地区。
    8. 哪些人容易感染寨卡病毒?
各类人群包括孕妇对寨卡病毒普遍易感,在有寨卡病毒流行的地区生活或前往这些地区旅行会增加感染风险。曾感染过寨卡病毒的患者可能对该病毒具备免疫能力。
9. 寨卡病毒病有什么症状?
被携带有寨卡病毒的蚊子叮咬后数天内,约五分之一的人会出现临床症状,包括发热、皮疹和肌肉、关节疼痛等,也可伴有结膜炎、眼后痛和呕吐等表现,一般症状较轻,通常在2-7天后自愈。
10. 寨卡病毒可能出现哪些并发症?
目前对寨卡病毒病的并发症了解甚少。2015年巴西寨卡病毒病流行期间,观察到新生儿小头畸形数量明显上升,提示与寨卡病毒感染存在关联。另外,在2013-2014年法属波利尼西亚发生寨卡病毒病和登革热混合疫情后,当地发现格林-巴利综合征(一种多发性神经根炎)出现异常上升,2015年巴西寨卡病毒病疫情期间也观察到格林-巴利综合征的上升。寨卡病毒与小头畸形、格林-巴列综合征之间是否存在确切的病因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11. 什么是小头畸形?其原因和危害是什么?
小头畸形是婴儿头部出现非正常变小(与同样性别和年龄的婴儿相比)的一种罕见病,直接原因是婴儿在在母亲怀孕期间或在子宫内大脑发育异常造成的。小头畸形可由一系列环境和遗传因素造成,比如唐氏综合症,接触药物、酒精以及子宫内有其它毒素,怀孕期间出现风疹病毒感染等也可以增加小头畸形的可能。有小头畸形的婴儿和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往往会有脑部发育的问题。
    12. 寨卡病毒病是否有疫苗可以预防?
目前尚没有针对寨卡病毒病的疫苗。
13. 个人如何知道是否得了寨卡病毒病?
目前除台湾地区发现1例来自泰国的寨卡病毒病输入性病例,我国大陆及港澳地区尚未发现有寨卡病毒感染病例。
如果你近期曾在有寨卡病毒病的国家或地区居住或旅行,并出现了发热、皮疹、肌肉关节疼痛,应考虑感染寨卡病毒病的可能。但要最终确诊是否感染,需要通过血液检测进行实验室诊断。
14. 如何对寨卡病毒病进行治疗?
寨卡病毒病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但一般症状较轻,为自限性疾病,采取对症支持治疗即可,包括止痛、退烧、休息和大量饮水等。如果症状加重,应及时就医。
15. 广大群众应如何保护自己?
防止寨卡病毒感染的最有效保护方式是防止蚊虫叮咬。所以,在流行地区生活或去这些地区旅行时,应注意穿着长袖衣物(最好是浅色衣服)、使用驱虫剂等,同时注意关闭门窗、使用纱窗及蚊帐等方式避免蚊虫叮咬;另外注意将居室内或居家周围的水桶、花盆、汽车轮胎等可能蓄水的容器排空、保持清洁或者加以覆盖,防止蚊虫在这些容器中孳生。
16. 普通公众可以到有寨卡病毒病的地区旅行吗?
世界卫生组织目前并不建议就美洲国家的寨卡病毒病疫情采取任何旅行或贸易限制措施,我国也未发布旅行限制的建议。
有本地感染病例报告的国家和地区,说明当地蚊子中已经有病毒感染,存在通过叮咬他人进一步传播的可能;而仅有输入性病例,没有本地感染病例报告的国家,说明当地蚊子可能还没有被病毒感染,出现进一步传播的可能性就小。
建议旅行者关注旅行目的地寨卡病毒病和其它蚊媒疾病的流行情况。如计划前往有寨卡病毒病疫情的地区旅行,请提前征询当地卫生、检验检疫或旅游部门的意见,并在旅行期间严格采取避免蚊虫叮咬的措施,避免感染。
17. 孕妇是否可以前往有寨卡病毒病的地区旅行?
出于谨慎考虑,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孕期在三个月之内的孕妇暂缓前往寨卡病毒病流行的地区。美国疾控中心建议处在任何孕程的孕妇均考虑推迟前往有寨卡病毒传播的区域旅行。所以,孕妇以及正准备怀孕的妇女应尽可能避免前往有寨卡病毒病疫情的地区旅行,如确需前往,旅行过程中应严格做好个人防护,避免蚊虫叮咬。旅行归来,应主动告知医务人员自己的旅行史,注意定期进行孕期检查,发现异常及时咨询医务人员。
    18. 怀疑或者担心自己感染寨卡病毒怎么办?
曾在流行地区生活或去塞卡病毒病流行地区旅行的人员,如出现可疑症状,怀疑或者担心自己感染了寨卡病毒,应前往当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和咨询,需要时可通过采血检验,确认是否感染了塞卡病毒。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应急中心 编译)寨卡病毒病知识问答-知识问答 http://www.chinacdc.cn/jkzt/crb/ ... 0160131_124971.html 查看全部

寨卡病毒病知识问答
                                                                                      (2016-1-31)
1. 什么是寨卡病毒病?
寨卡病毒病是由寨卡病毒引起的一种病毒性疾病,主要通过蚊子叮咬传播,一般症状较轻,2-7天自愈。
2. 哪里存在寨卡病毒?
寨卡病毒主要在蚊虫数量较多的热带地区传播,于1947年首次在非洲的乌干达恒河猴体内被发现,1952年在乌干达和坦桑尼亚的人体中分离出,但在此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仅在非洲和南亚部分国家发现少量散在病例,直到2007年首次在太平洋岛国密克罗尼西亚联邦雅浦岛出现暴发疫情。2013年以来,有疫情国家及出现暴发疫情的国家呈增加趋势,特别是2015年以来开始于智利、巴西等国家的寨卡病毒病疫情在美洲地区迅速传播、蔓延,目前已经有20多个美洲国家有本地感染病例,报告输入性病例的国家更多,包括北美的美国、加拿大,欧洲的英国、丹麦、芬兰、德国、意大利、葡萄牙、荷兰、西班牙、瑞典、瑞士等。另外,2016年1月19日,我国台湾还报告了1例由泰国输入的寨卡病毒感染病例。由于全球变暖和城市化等影响,蚊虫孳生的环境扩大,因此寨卡病毒有可能会在全球更广范围内传播。
3. 目前哪些美洲国家有寨卡病毒病的流行?
目前美洲地区正在发生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一次寨卡病毒病流行,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美洲区办事处信息,截止2016年1月30日,已有24个美洲国家和地区有本地感染病例报告,包括:巴西、哥伦比亚、玻利维亚、巴巴多斯、库拉索岛、多米尼加、厄瓜多尔、萨尔瓦多、法属圭亚那、瓜德罗普岛、危地马拉、圭亚那、洪都拉斯、墨西哥、马提尼克岛、尼加拉瓜、海地、圣马丁、波多黎各、巴拉圭、巴拿马、苏里南、美属维尔京群岛、委内瑞拉。
4. 人们是如何感染寨卡病毒的?
人们主要通过蚊子叮咬而感染寨卡病毒。寨卡病毒还可由怀孕的母亲在怀孕或生产过程中传播给胎儿或婴儿,但传播几率尚不清楚。
5. 传播寨卡病毒的蚊子是什么样的蚊子,我国有这种蚊子吗?
传播寨卡病毒的蚊子主要是伊蚊,伊蚊不但能传播寨卡病毒,它也是登革热、基孔肯雅热和黄热病的传播媒介。传播效率最高的是埃及伊蚊,我国广东省、海南省以及云南省的西双版纳州、德宏州及临沧市等地区有埃及伊蚊,这些地区是登革热的好发地区,因此也是未来发生寨卡病毒本地传播风险较高的地区;同时,白纹伊蚊也可传播寨卡病毒,而我国河北、山西、陕西等以南的广大地区都有白纹伊蚊(又称亚洲虎蚊)的分布,因此也需做好预防工作。
6. 伊蚊活动及叮咬人有什么特点?
伊蚊主要孳生在较为洁净的容器积水中,一般在白天叮咬人,活动高峰在日出后2小时和日落前2小时。叮咬人的为雌蚊,一旦吸饱了血,需要休息3天后产卵。这些卵可以在无水情况下存活达一年之久。一旦在有水环境下,只需要少量的死水,这些卵就可发育成幼虫(孑孓)和成蚊。居室内或居家周围的水桶、花盆、汽车轮胎等可能蓄水的容器,都可能成为伊蚊的良好孳生地。
7. 伊蚊能从一个国家(或地区)到另一个国家(或地区)吗?
伊蚊是一种飞行能力较弱的动物,每次飞行距离不超过400米。但能够被人类无意中从一地携带到另一地(如车的后备箱、植物等)。如果它们能在目的地的气候中存活,理论上可以在当地进行繁殖,并将寨卡病毒传播到新的地区。
    8. 哪些人容易感染寨卡病毒?
各类人群包括孕妇对寨卡病毒普遍易感,在有寨卡病毒流行的地区生活或前往这些地区旅行会增加感染风险。曾感染过寨卡病毒的患者可能对该病毒具备免疫能力。
9. 寨卡病毒病有什么症状?
被携带有寨卡病毒的蚊子叮咬后数天内,约五分之一的人会出现临床症状,包括发热、皮疹和肌肉、关节疼痛等,也可伴有结膜炎、眼后痛和呕吐等表现,一般症状较轻,通常在2-7天后自愈。
10. 寨卡病毒可能出现哪些并发症?
目前对寨卡病毒病的并发症了解甚少。2015年巴西寨卡病毒病流行期间,观察到新生儿小头畸形数量明显上升,提示与寨卡病毒感染存在关联。另外,在2013-2014年法属波利尼西亚发生寨卡病毒病和登革热混合疫情后,当地发现格林-巴利综合征(一种多发性神经根炎)出现异常上升,2015年巴西寨卡病毒病疫情期间也观察到格林-巴利综合征的上升。寨卡病毒与小头畸形、格林-巴列综合征之间是否存在确切的病因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11. 什么是小头畸形?其原因和危害是什么?
小头畸形是婴儿头部出现非正常变小(与同样性别和年龄的婴儿相比)的一种罕见病,直接原因是婴儿在在母亲怀孕期间或在子宫内大脑发育异常造成的。小头畸形可由一系列环境和遗传因素造成,比如唐氏综合症,接触药物、酒精以及子宫内有其它毒素,怀孕期间出现风疹病毒感染等也可以增加小头畸形的可能。有小头畸形的婴儿和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往往会有脑部发育的问题。
    12. 寨卡病毒病是否有疫苗可以预防?
目前尚没有针对寨卡病毒病的疫苗。
13. 个人如何知道是否得了寨卡病毒病?
目前除台湾地区发现1例来自泰国的寨卡病毒病输入性病例,我国大陆及港澳地区尚未发现有寨卡病毒感染病例。
如果你近期曾在有寨卡病毒病的国家或地区居住或旅行,并出现了发热、皮疹、肌肉关节疼痛,应考虑感染寨卡病毒病的可能。但要最终确诊是否感染,需要通过血液检测进行实验室诊断。
14. 如何对寨卡病毒病进行治疗?
寨卡病毒病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但一般症状较轻,为自限性疾病,采取对症支持治疗即可,包括止痛、退烧、休息和大量饮水等。如果症状加重,应及时就医。
15. 广大群众应如何保护自己?
防止寨卡病毒感染的最有效保护方式是防止蚊虫叮咬。所以,在流行地区生活或去这些地区旅行时,应注意穿着长袖衣物(最好是浅色衣服)、使用驱虫剂等,同时注意关闭门窗、使用纱窗及蚊帐等方式避免蚊虫叮咬;另外注意将居室内或居家周围的水桶、花盆、汽车轮胎等可能蓄水的容器排空、保持清洁或者加以覆盖,防止蚊虫在这些容器中孳生。
16. 普通公众可以到有寨卡病毒病的地区旅行吗?
世界卫生组织目前并不建议就美洲国家的寨卡病毒病疫情采取任何旅行或贸易限制措施,我国也未发布旅行限制的建议。
有本地感染病例报告的国家和地区,说明当地蚊子中已经有病毒感染,存在通过叮咬他人进一步传播的可能;而仅有输入性病例,没有本地感染病例报告的国家,说明当地蚊子可能还没有被病毒感染,出现进一步传播的可能性就小。
建议旅行者关注旅行目的地寨卡病毒病和其它蚊媒疾病的流行情况。如计划前往有寨卡病毒病疫情的地区旅行,请提前征询当地卫生、检验检疫或旅游部门的意见,并在旅行期间严格采取避免蚊虫叮咬的措施,避免感染。
17. 孕妇是否可以前往有寨卡病毒病的地区旅行?
出于谨慎考虑,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孕期在三个月之内的孕妇暂缓前往寨卡病毒病流行的地区。美国疾控中心建议处在任何孕程的孕妇均考虑推迟前往有寨卡病毒传播的区域旅行。所以,孕妇以及正准备怀孕的妇女应尽可能避免前往有寨卡病毒病疫情的地区旅行,如确需前往,旅行过程中应严格做好个人防护,避免蚊虫叮咬。旅行归来,应主动告知医务人员自己的旅行史,注意定期进行孕期检查,发现异常及时咨询医务人员。
    18. 怀疑或者担心自己感染寨卡病毒怎么办?
曾在流行地区生活或去塞卡病毒病流行地区旅行的人员,如出现可疑症状,怀疑或者担心自己感染了寨卡病毒,应前往当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和咨询,需要时可通过采血检验,确认是否感染了塞卡病毒。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应急中心 编译)寨卡病毒病知识问答-知识问答 http://www.chinacdc.cn/jkzt/crb/ ... 0160131_124971.html

知识|关于寨卡,这十个问题你要知道

默认分类dearhang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188 次浏览 • 2017-01-10 10:59 • 来自相关话题

2014年以来,美洲多个国家相继发生寨卡病毒感染病例,欧洲、亚洲、大洋洲等国也有输入病例报告。截至目前,我国大陆地区尚未发现病例。

1.哪里存在寨卡病毒?

寨卡病毒出现在蚊虫数量较多的热带地区,已知该病毒在非洲、美洲、南亚和西太平洋地区流行。

寨卡病毒于1947年被发现,然而多年来仅在非洲和南亚地区发现过散在人间病例。2007年,首次得到文件记载的寨卡病毒病疫情发生在太平洋。2013年以来,西太平洋、美洲和非洲报告发生了相关病例和疫情。由于蚊虫可以生活并且滋生的环境受城市化和全球化的影响出现扩大,因此可能会在全球发生寨卡病毒病大型城市疫情。

2.人们如何染上寨卡病毒?

人们会在被受到感染的伊蚊叮咬之后染上寨卡病毒——这一蚊虫与传播登革热、基孔肯雅热和黄热病的蚊子类型相同。

3.寨卡病毒病的症状如何?

寨卡病毒往往会引起轻微病症。人们在受到感染的蚊子叮咬后几天内会出现症状,多数寨卡病毒病病人会出现轻微发热和皮疹。另有一些人可能还会出现结膜炎、肌肉和关节疼痛以及疲劳感。这些症状通常在2-7天后消失。

4.寨卡病毒可能有哪些并发症?

由于在2007年之前并没有记录发生大型寨卡病毒疫情,因此目前对这一疾病并发症的了解甚少。

2013-2014年在法属波利尼西亚发生了首起寨卡病毒病疫情,当时还同时出现了登革热疫情,在此期间报告称,吉兰–巴雷综合征出现非正常上升。正在对这一影响开展回顾性调查,包括寨卡病毒和其它可能因素发挥的潜在作用。2015年当巴西首次出现寨卡病毒疫情时也同样观察到吉兰–巴雷综合征上升情况。

2015年,巴西当地卫生当局在出现寨卡病毒疫情的相同时间也观察到出生时患有小头症的婴儿数量有所上升。除其它可能因素外,卫生当局和机构目前正在调查小头症与寨卡病毒之间可能存在的关联。然而,在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任何可能关联之前需要进一步开展调查和研究。

5.孕妇是否应当关注寨卡病毒?

目前正在调查孕妇感染寨卡病毒与其婴儿罹患小头症之间可能存有的关联。在得到更多了解之前,孕妇或者计划怀孕的妇女应当格外注意自我保护,防止蚊虫叮咬。

如果已怀孕并且怀疑可能染有寨卡病毒病时,就请你在怀孕期间去看医生,并接受密切监测。

6.什么是小头症?

小头症是婴儿头部出现非正常变小的一种罕见病。这是由于婴儿在子宫或者在怀孕期间大脑发育异常造成的。患有小头症的婴儿和儿童通常会在生长过程中遇到大脑发育困难。

小头症可由一系列环境和遗传因素造成,比如唐氏综合症;接触药物、酒精以及子宫内存有其它毒素;以及怀孕期间出现风疹感染。

7.如何对寨卡病毒病进行治疗?

寨卡病毒病的症状可用普通止痛和退烧药物治疗,且要休息并大量饮水。如果症状加重,病人应当求医。目前尚没有针对这一疾病的治愈办法或者疫苗。

8.寨卡病毒病如何得到诊断?

对大多数得到寨卡病毒病诊断的病人而言,这种诊断以病人症状和近期病史为基础(比如,蚊子叮咬,或者到已知存有寨卡病毒的地区旅行)。可通过血液检测法做出实验室确定诊断。

9.我应如何去做来保护自己?

防患寨卡病毒的最佳保护方式就是防止蚊子叮咬。防止蚊子叮咬会保护人们免患寨卡病毒,也不会患上通过蚊媒传播的其它疾病,比如登革热、基孔肯雅热和黄热病。

要做到这一点可能就要使用驱虫剂;穿戴可使尽可能多的身体部位得到覆盖的衣服(最好是浅色衣服);采用纱网、门窗紧闭等物理屏障;以及在蚊帐内睡觉。另外较为重要的是将水桶、花盆或者汽车轮胎等可能蓄水的容器实施排空、保持清洁或者加以覆盖,从而去除可使蚊虫滋生的地方。

10.我是否应当避免到存在寨卡病毒的地区旅行?

旅行者应当不断了解寨卡病毒和其它蚊媒疾病情况。如存有疑虑,就请征求当地卫生和旅行部门的意见。

要保护自己免患寨卡病毒和其它蚊媒疾病,每个人都应当采取上述措施,避免受到蚊子叮咬。孕妇或者计划怀孕的妇女应当遵循这一建议,当前往已经出现寨卡病毒疫情的地区旅行时也可征求当地卫生部门的意见。

根据现有证据,世卫组织并不建议在寨卡病毒病问题上采取任何旅行或贸易限制措施。作为一项预防性措施,有些国家政府可能会根据自己对已有证据和当地危险因素的估计,对其本国民众提出公共卫生和旅行建议。


来源:世界卫生组织知识|关于寨卡,这十个问题你要知道-相关链接 http://www.chinacdc.cn/jkzt/crb/ ... 0160131_124984.html
  查看全部
2014年以来,美洲多个国家相继发生寨卡病毒感染病例,欧洲、亚洲、大洋洲等国也有输入病例报告。截至目前,我国大陆地区尚未发现病例。

1.哪里存在寨卡病毒?

寨卡病毒出现在蚊虫数量较多的热带地区,已知该病毒在非洲、美洲、南亚和西太平洋地区流行。

寨卡病毒于1947年被发现,然而多年来仅在非洲和南亚地区发现过散在人间病例。2007年,首次得到文件记载的寨卡病毒病疫情发生在太平洋。2013年以来,西太平洋、美洲和非洲报告发生了相关病例和疫情。由于蚊虫可以生活并且滋生的环境受城市化和全球化的影响出现扩大,因此可能会在全球发生寨卡病毒病大型城市疫情。

2.人们如何染上寨卡病毒?

人们会在被受到感染的伊蚊叮咬之后染上寨卡病毒——这一蚊虫与传播登革热、基孔肯雅热和黄热病的蚊子类型相同。

3.寨卡病毒病的症状如何?

寨卡病毒往往会引起轻微病症。人们在受到感染的蚊子叮咬后几天内会出现症状,多数寨卡病毒病病人会出现轻微发热和皮疹。另有一些人可能还会出现结膜炎、肌肉和关节疼痛以及疲劳感。这些症状通常在2-7天后消失。

4.寨卡病毒可能有哪些并发症?

由于在2007年之前并没有记录发生大型寨卡病毒疫情,因此目前对这一疾病并发症的了解甚少。

2013-2014年在法属波利尼西亚发生了首起寨卡病毒病疫情,当时还同时出现了登革热疫情,在此期间报告称,吉兰–巴雷综合征出现非正常上升。正在对这一影响开展回顾性调查,包括寨卡病毒和其它可能因素发挥的潜在作用。2015年当巴西首次出现寨卡病毒疫情时也同样观察到吉兰–巴雷综合征上升情况。

2015年,巴西当地卫生当局在出现寨卡病毒疫情的相同时间也观察到出生时患有小头症的婴儿数量有所上升。除其它可能因素外,卫生当局和机构目前正在调查小头症与寨卡病毒之间可能存在的关联。然而,在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任何可能关联之前需要进一步开展调查和研究。

5.孕妇是否应当关注寨卡病毒?

目前正在调查孕妇感染寨卡病毒与其婴儿罹患小头症之间可能存有的关联。在得到更多了解之前,孕妇或者计划怀孕的妇女应当格外注意自我保护,防止蚊虫叮咬。

如果已怀孕并且怀疑可能染有寨卡病毒病时,就请你在怀孕期间去看医生,并接受密切监测。

6.什么是小头症?

小头症是婴儿头部出现非正常变小的一种罕见病。这是由于婴儿在子宫或者在怀孕期间大脑发育异常造成的。患有小头症的婴儿和儿童通常会在生长过程中遇到大脑发育困难。

小头症可由一系列环境和遗传因素造成,比如唐氏综合症;接触药物、酒精以及子宫内存有其它毒素;以及怀孕期间出现风疹感染。

7.如何对寨卡病毒病进行治疗?

寨卡病毒病的症状可用普通止痛和退烧药物治疗,且要休息并大量饮水。如果症状加重,病人应当求医。目前尚没有针对这一疾病的治愈办法或者疫苗。

8.寨卡病毒病如何得到诊断?

对大多数得到寨卡病毒病诊断的病人而言,这种诊断以病人症状和近期病史为基础(比如,蚊子叮咬,或者到已知存有寨卡病毒的地区旅行)。可通过血液检测法做出实验室确定诊断。

9.我应如何去做来保护自己?

防患寨卡病毒的最佳保护方式就是防止蚊子叮咬。防止蚊子叮咬会保护人们免患寨卡病毒,也不会患上通过蚊媒传播的其它疾病,比如登革热、基孔肯雅热和黄热病。

要做到这一点可能就要使用驱虫剂;穿戴可使尽可能多的身体部位得到覆盖的衣服(最好是浅色衣服);采用纱网、门窗紧闭等物理屏障;以及在蚊帐内睡觉。另外较为重要的是将水桶、花盆或者汽车轮胎等可能蓄水的容器实施排空、保持清洁或者加以覆盖,从而去除可使蚊虫滋生的地方。

10.我是否应当避免到存在寨卡病毒的地区旅行?

旅行者应当不断了解寨卡病毒和其它蚊媒疾病情况。如存有疑虑,就请征求当地卫生和旅行部门的意见。

要保护自己免患寨卡病毒和其它蚊媒疾病,每个人都应当采取上述措施,避免受到蚊子叮咬。孕妇或者计划怀孕的妇女应当遵循这一建议,当前往已经出现寨卡病毒疫情的地区旅行时也可征求当地卫生部门的意见。

根据现有证据,世卫组织并不建议在寨卡病毒病问题上采取任何旅行或贸易限制措施。作为一项预防性措施,有些国家政府可能会根据自己对已有证据和当地危险因素的估计,对其本国民众提出公共卫生和旅行建议。


来源:世界卫生组织知识|关于寨卡,这十个问题你要知道-相关链接 http://www.chinacdc.cn/jkzt/crb/ ... 0160131_124984.html
 

[转帖] 寨卡病毒感染者为什么要睡蚊帐?

默认分类dearhang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211 次浏览 • 2017-01-10 10:59 • 来自相关话题

寨卡病毒感染者为什么要睡蚊帐?
蔡晧东医生自媒体2016-02-19 21:07:00
    今年2月12日,我国广州确诊了我国大陆的第2例输入性寨卡病毒感染病例。我是传染病专业的医生,每天都会特别关注电视和网站上有关寨卡病毒感染的信息。今天,我的家人和我一起看有关寨卡病毒的电视时,女儿突然奇怪地问我:“妈妈,广州的病房里还挂着蚊帐!寨卡病毒感染的病人为什么要睡在蚊帐里?”
传染病病人都要隔离。但隔离病人并不是像大家想象的那样把病人关起来。根据不同传染病的传播方式,传染病的隔离分为呼吸道隔离、消化道隔离、血液-体液隔离、接触隔离、防蚊隔离等。
寨卡病毒感染、登革热、疟疾都需要防蚊隔离。病人的血液里有病毒,如果蚊子叮咬的病人,病人血液中的病毒就进入到蚊子体内了。病毒可以在蚊子体内复制,甚至可以经卵将病毒传给蚊子的后代。蚊子体内有了病毒,再叮咬健康人,就可能造成疾病的传播。
我国目前没有寨卡病毒的本土传播病例,因为我国的蚊子体内还没有寨卡病毒。如果蚊子叮咬了输入性病例的病人,就有可能使寨卡病毒进入到我国蚊子的体内,寨卡病毒就会在我国造成本土传播,寨卡病毒就有可能在我国造成和巴西一样的爆炸性传播。因此,寨卡病毒感染的病人一定要睡在蚊帐里隔离,防止我国的蚊子叮咬寨卡病毒感染者。不仅病房里要设蚊帐,医院和周围环境还要进行灭蚊,防止蚊虫叮咬其他人。这就是防蚊隔离。什么时候寨卡病毒感染的病人血液内没有病毒了,才可以不睡蚊帐。
  查看全部

寨卡病毒感染者为什么要睡蚊帐?
蔡晧东医生自媒体2016-02-19 21:07:00
    今年2月12日,我国广州确诊了我国大陆的第2例输入性寨卡病毒感染病例。我是传染病专业的医生,每天都会特别关注电视和网站上有关寨卡病毒感染的信息。今天,我的家人和我一起看有关寨卡病毒的电视时,女儿突然奇怪地问我:“妈妈,广州的病房里还挂着蚊帐!寨卡病毒感染的病人为什么要睡在蚊帐里?”
传染病病人都要隔离。但隔离病人并不是像大家想象的那样把病人关起来。根据不同传染病的传播方式,传染病的隔离分为呼吸道隔离、消化道隔离、血液-体液隔离、接触隔离、防蚊隔离等。
寨卡病毒感染、登革热、疟疾都需要防蚊隔离。病人的血液里有病毒,如果蚊子叮咬的病人,病人血液中的病毒就进入到蚊子体内了。病毒可以在蚊子体内复制,甚至可以经卵将病毒传给蚊子的后代。蚊子体内有了病毒,再叮咬健康人,就可能造成疾病的传播。
我国目前没有寨卡病毒的本土传播病例,因为我国的蚊子体内还没有寨卡病毒。如果蚊子叮咬了输入性病例的病人,就有可能使寨卡病毒进入到我国蚊子的体内,寨卡病毒就会在我国造成本土传播,寨卡病毒就有可能在我国造成和巴西一样的爆炸性传播。因此,寨卡病毒感染的病人一定要睡在蚊帐里隔离,防止我国的蚊子叮咬寨卡病毒感染者。不仅病房里要设蚊帐,医院和周围环境还要进行灭蚊,防止蚊虫叮咬其他人。这就是防蚊隔离。什么时候寨卡病毒感染的病人血液内没有病毒了,才可以不睡蚊帐。
 

[转帖] 埃博拉病毒病疫情防控的思考

默认分类dearhang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239 次浏览 • 2017-01-10 10:58 • 来自相关话题

埃博拉病毒病疫情防控的思考
2016-3-10 作者:佚名   来源: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 我要评论1
Tags: 埃博拉病毒  疫情防控  
分享到:0
2014年全球公共卫生热点事件很多,首当其冲的当属全球公共卫生的大事——埃博拉病毒病在西非的猖獗流行。这次埃博拉病毒病并非新发,而是卷土重来,因为早在1976年该病就在中非被发现,以后一直断断续续地流行,2013年底又突然在西非几内亚出现,疫情迅速波及利比里亚和塞拉利昂,来势非常迅猛,还波及美国、西班牙、尼日利亚等6个国家。过去37年(1976—2013)共发病2387例,死亡1590人。而此次流行,截至2015年1月27曰,发病数高达22057例,死亡8759人。
一、疫情控制的反思
1.防控错过了早期的黄金期
众所周知,西非是热带雨林生态,很适合埃博拉病毒在动物中的传播,一旦病毒从动物传到人,就可在人际间迅速传播。西非三国(几内亚、利比里亚和塞拉利昂)经济赤贫,人口密度大,医疗卫生落后,政府弱势,国民素质差,这些都有利于病毒传播,导致防控工作困难重重。
但导致疫情失控还有另外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西非三国和国际社会错过了早期控制的黄金期,即传播链清晰的时期。在该期间内感染者、密切接触者和一般人群之间的界限很清楚,容易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如果当事国疫情通报和国际响应各提早2个月,控制难度会小得多。
西非埃博拉病毒病失控与我国2003年SARS流行早期有相似之处,都伴有恐怖的流行,在这种情况下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会难上加难。其实中国在SARS流行时期也遇到很大困难,特别在早、中期,没有SARS的诊断试剂,为隔离治疗带来很大麻烦,待SARS流行高峰被控制进入收尾阶段,诊断试剂才研制出来。
因此仅就医学角度而言,控制SARS比埃博拉要难得多,但中国制度的优越远非今曰西非可比。西非国家社会局面比较混乱,极其缺乏医院、床位和医疗设施,流行病学底数更不清楚,难以将埃博拉病患者、密切接触者和健康人隔离,此外,早期缺乏适应国情的公共卫生对策。
西非当前埃博拉社会流行的状况,比较类似20世纪初期中国东北肺鼠疫大流行时的局面,当时清政府重用了唯一在西方学过公共卫生的伍连德大夫,经过异常艰难的努力,终于控制了肺鼠疫。
目前对埃博拉病毒病防控措施已奏效,西非的疫情明显好转,疫情的实际进展比之前任何国际机构预测的情况都乐观。2014年我们听过很多的疫情预测,比如2014年10月下旬埃博拉会传到中国;2015年初患者数要超过百万;1周新发病例数将超过10000例,但是实际上防控效果要好得多。
究其原因,首先是西非国家自己的努力,包括动用了政府、议会、军队、非政府组织,采取了特殊时期的隔离措施;其次,由联合国主导的国际援助起了关键作用,特别是WHO制定的“6—7—7”防控目标,即60d内使70%的人得到治疗,70%的葬礼要移风易俗,这些目标现在基本实现。
2.信息是联防联控的生命
目前西非三国新发病数已大幅减少,这是采取隔离防护对策的胜利,和防治SARS时期中国的胜利对策一致。如果坐等疫苗和抗病毒药物的研制,可能就会多付出几倍的生命代价。尽管SARS与埃博拉是完全不同的两种传染病,中国与西非国情更完全不同,但防控传染病的基本对策和措施是相同的。
中国依靠联防联控机制预防埃博拉传入取得了较好的成果,至今没有1例病例传入国内。中国向西非派去了几百名医务人员,在当地有数以万计的工程施工人员,还有维和部队和使馆外交人员,所有在当地的中国人都没有感染,从西非归国的中国人也没有发现感染者。
国务院责成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牵头,建立了由20多个部门构成的联防联控机构,有很多闪光点:如国家质检总局在联防联控中工作量很大,严阵以待了多半年,从不松懈;从SARS到甲流,教育部一直是联防联控的重要成员,这次积极配合卫生系统对西非国家的留学生进行了健康监测;外交部及时把国外的信息传回国内,提供给联防联控机构,让国内提前有所准备,并适时减少疫情国申请来华的签证;商务部及时提供国外工程队的信息。可以说,这次我国联防联控打的是信息战,信息是联防联控的生命。
3.御传染病于国门之外的对策很成功
此次疫情流行期间,中国向西非国家提供了资金、物资、人员、经验等全方位的援助,及时、全面、力度大、效果好,这是中国首次把国内的联防联控延伸到国外,意义重大。
最近,西非国家应中国等国家的强烈要求,在航空口岸开展了出境国际卫生检疫,不让疑似埃博拉病毒病的人登机,这在其他传染病流行时是很难做到的。过去非疫区国家对来自疫区国家的入境者开展国际卫生检疫,而疫区国家对出境者不检疫。
这次是应中国等国的要求实现的,如果不去援助,别国可能采取这样的措施吗?当然不可能!过去只有美国采取御传染病于国门之外的国际公共卫生战略,把大量的公共卫生专家派到各个发展中国家,目的绝不仅仅是援助,还要收集疫情、病原体并评估信息,这对保障美国公民的安全非常重要。
一旦美国要介入某国时,早已经提前掌握了当地的传染病和卫生状况,对美国国家的利益大有好处。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这次迈出国门,应该仅仅是启动长期国际公共卫生战略的第一步。
二、2015年埃博拉病毒病疫情发展趋势的预测
2015年西非的埃博拉病毒病疫情会继续下降,可能会出现一个间歇期,并持续较长时间,仍可能反复,但即使反复也不会重演2014年的猖獗流行。该病传出非洲大陆的可能性将进一步减少,但不可能彻底排除。
几内亚的首例人间病例是被森林动物传染的,从中非到西非感染已经形成了多大范围的动物疫源地,没有人知晓。携带这些病毒的动物,包括果蝠、羚羊和大的灵长类动物,国境线对它们没有约束作用。由于埃博拉病毒动物疫源地的神秘面纱尚未揭开,非洲和世界很可能再次出现疫情的暴发。此外,只要贫困存在,也很难摆脱烈性传染病。
2015年疫情的缓和为从容开展严格的疫苗临床试验提供了时间,专家可以开始研究疫苗的接种策略:一开始疫苗产量不高时先给什么人群接种?以后如何逐步推开?如何监测接种不良反应?形成怎样的常规免疫接种策略?费用如何解决?以上一系列问题都很现实,到了需要研究解决的时候。
三、中国应该制定长远的公共卫生援外计划
2015年中国应该坚持业已证明成功的对策和措施,并立足于长远。要借此次成功援助西非抗击埃博拉病毒病的东风,总结御疫病于国门之外的成功经验,制定长远的公共卫生援外计划,扩大中国的国际影响,提升中国的软实力,以便在今后应对各种各样严峻的公共卫生实践中,积累了实战经验,成为国家对外援助的强项,应该毫不谦虚地说:中国公共卫生援外的意义不亚于高铁走向世界。
内容源:http://www.i-md.com/news/detail/ ... dClinicalImmunology 查看全部
埃博拉病毒病疫情防控的思考
2016-3-10 作者:佚名   来源: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 我要评论1
Tags: 埃博拉病毒  疫情防控  
分享到:0
2014年全球公共卫生热点事件很多,首当其冲的当属全球公共卫生的大事——埃博拉病毒病在西非的猖獗流行。这次埃博拉病毒病并非新发,而是卷土重来,因为早在1976年该病就在中非被发现,以后一直断断续续地流行,2013年底又突然在西非几内亚出现,疫情迅速波及利比里亚和塞拉利昂,来势非常迅猛,还波及美国、西班牙、尼日利亚等6个国家。过去37年(1976—2013)共发病2387例,死亡1590人。而此次流行,截至2015年1月27曰,发病数高达22057例,死亡8759人。
一、疫情控制的反思
1.防控错过了早期的黄金期
众所周知,西非是热带雨林生态,很适合埃博拉病毒在动物中的传播,一旦病毒从动物传到人,就可在人际间迅速传播。西非三国(几内亚、利比里亚和塞拉利昂)经济赤贫,人口密度大,医疗卫生落后,政府弱势,国民素质差,这些都有利于病毒传播,导致防控工作困难重重。
但导致疫情失控还有另外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西非三国和国际社会错过了早期控制的黄金期,即传播链清晰的时期。在该期间内感染者、密切接触者和一般人群之间的界限很清楚,容易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如果当事国疫情通报和国际响应各提早2个月,控制难度会小得多。
西非埃博拉病毒病失控与我国2003年SARS流行早期有相似之处,都伴有恐怖的流行,在这种情况下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会难上加难。其实中国在SARS流行时期也遇到很大困难,特别在早、中期,没有SARS的诊断试剂,为隔离治疗带来很大麻烦,待SARS流行高峰被控制进入收尾阶段,诊断试剂才研制出来。
因此仅就医学角度而言,控制SARS比埃博拉要难得多,但中国制度的优越远非今曰西非可比。西非国家社会局面比较混乱,极其缺乏医院、床位和医疗设施,流行病学底数更不清楚,难以将埃博拉病患者、密切接触者和健康人隔离,此外,早期缺乏适应国情的公共卫生对策。
西非当前埃博拉社会流行的状况,比较类似20世纪初期中国东北肺鼠疫大流行时的局面,当时清政府重用了唯一在西方学过公共卫生的伍连德大夫,经过异常艰难的努力,终于控制了肺鼠疫。
目前对埃博拉病毒病防控措施已奏效,西非的疫情明显好转,疫情的实际进展比之前任何国际机构预测的情况都乐观。2014年我们听过很多的疫情预测,比如2014年10月下旬埃博拉会传到中国;2015年初患者数要超过百万;1周新发病例数将超过10000例,但是实际上防控效果要好得多。
究其原因,首先是西非国家自己的努力,包括动用了政府、议会、军队、非政府组织,采取了特殊时期的隔离措施;其次,由联合国主导的国际援助起了关键作用,特别是WHO制定的“6—7—7”防控目标,即60d内使70%的人得到治疗,70%的葬礼要移风易俗,这些目标现在基本实现。
2.信息是联防联控的生命
目前西非三国新发病数已大幅减少,这是采取隔离防护对策的胜利,和防治SARS时期中国的胜利对策一致。如果坐等疫苗和抗病毒药物的研制,可能就会多付出几倍的生命代价。尽管SARS与埃博拉是完全不同的两种传染病,中国与西非国情更完全不同,但防控传染病的基本对策和措施是相同的。
中国依靠联防联控机制预防埃博拉传入取得了较好的成果,至今没有1例病例传入国内。中国向西非派去了几百名医务人员,在当地有数以万计的工程施工人员,还有维和部队和使馆外交人员,所有在当地的中国人都没有感染,从西非归国的中国人也没有发现感染者。
国务院责成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牵头,建立了由20多个部门构成的联防联控机构,有很多闪光点:如国家质检总局在联防联控中工作量很大,严阵以待了多半年,从不松懈;从SARS到甲流,教育部一直是联防联控的重要成员,这次积极配合卫生系统对西非国家的留学生进行了健康监测;外交部及时把国外的信息传回国内,提供给联防联控机构,让国内提前有所准备,并适时减少疫情国申请来华的签证;商务部及时提供国外工程队的信息。可以说,这次我国联防联控打的是信息战,信息是联防联控的生命。
3.御传染病于国门之外的对策很成功
此次疫情流行期间,中国向西非国家提供了资金、物资、人员、经验等全方位的援助,及时、全面、力度大、效果好,这是中国首次把国内的联防联控延伸到国外,意义重大。
最近,西非国家应中国等国家的强烈要求,在航空口岸开展了出境国际卫生检疫,不让疑似埃博拉病毒病的人登机,这在其他传染病流行时是很难做到的。过去非疫区国家对来自疫区国家的入境者开展国际卫生检疫,而疫区国家对出境者不检疫。
这次是应中国等国的要求实现的,如果不去援助,别国可能采取这样的措施吗?当然不可能!过去只有美国采取御传染病于国门之外的国际公共卫生战略,把大量的公共卫生专家派到各个发展中国家,目的绝不仅仅是援助,还要收集疫情、病原体并评估信息,这对保障美国公民的安全非常重要。
一旦美国要介入某国时,早已经提前掌握了当地的传染病和卫生状况,对美国国家的利益大有好处。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这次迈出国门,应该仅仅是启动长期国际公共卫生战略的第一步。
二、2015年埃博拉病毒病疫情发展趋势的预测
2015年西非的埃博拉病毒病疫情会继续下降,可能会出现一个间歇期,并持续较长时间,仍可能反复,但即使反复也不会重演2014年的猖獗流行。该病传出非洲大陆的可能性将进一步减少,但不可能彻底排除。
几内亚的首例人间病例是被森林动物传染的,从中非到西非感染已经形成了多大范围的动物疫源地,没有人知晓。携带这些病毒的动物,包括果蝠、羚羊和大的灵长类动物,国境线对它们没有约束作用。由于埃博拉病毒动物疫源地的神秘面纱尚未揭开,非洲和世界很可能再次出现疫情的暴发。此外,只要贫困存在,也很难摆脱烈性传染病。
2015年疫情的缓和为从容开展严格的疫苗临床试验提供了时间,专家可以开始研究疫苗的接种策略:一开始疫苗产量不高时先给什么人群接种?以后如何逐步推开?如何监测接种不良反应?形成怎样的常规免疫接种策略?费用如何解决?以上一系列问题都很现实,到了需要研究解决的时候。
三、中国应该制定长远的公共卫生援外计划
2015年中国应该坚持业已证明成功的对策和措施,并立足于长远。要借此次成功援助西非抗击埃博拉病毒病的东风,总结御疫病于国门之外的成功经验,制定长远的公共卫生援外计划,扩大中国的国际影响,提升中国的软实力,以便在今后应对各种各样严峻的公共卫生实践中,积累了实战经验,成为国家对外援助的强项,应该毫不谦虚地说:中国公共卫生援外的意义不亚于高铁走向世界。
内容源:http://www.i-md.com/news/detail/ ... dClinicalImmunology

[转帖] 美疾控中心呼吁加强应对寨卡:比想象可怕

默认分类dearhang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205 次浏览 • 2017-01-10 10:58 • 来自相关话题

美疾控中心呼吁加强应对寨卡:比想象可怕


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的官员说,寨卡病毒给美国带来的影响可能要比人们此前预测的还“可怕”。寨卡病毒不仅可能造成婴儿大脑的损坏,还会对成年人造成神经系统问题。
自去年从巴西爆发以来,寨卡病毒已经导致美洲数以千计婴儿的出生缺陷。这种病也被称为“小头症”。
来自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的专家舒查特(Dr. Anne Schuchat)表示,一系列出生缺陷的问题都与寨卡病毒有关。
新生儿患上小头症后,他们的脑部就往往已经出现了永久性的损伤。
她还说,由蚊虫传播的寨卡病毒可能扩散到美国更多的州。
“目前来看,我们知道的一切都要比最先想象的可怕,” 舒查特表示。
今年早些时候,美国总统奥巴马要求国会批准18亿美元的紧急资金,用以寨卡病毒的防治与研究。
同时,美国还将使用抗击埃博拉留下的5.89亿美元,应对寨卡病毒的蔓延。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专家法奇(Dr. Anthony Fauci)表示,美国现在需要更多的资金来对抗这些携带病毒的蚊虫,并需要更多的资金用于研究疫苗和治疗。
萨尔瓦多的孕妇们等待产前检查。萨尔瓦多呼吁国民在2018年前避免怀孕,以防止因感染寨卡病毒而导致婴儿患上小头症。
“当总统要求19亿美元时,我们(确实)需要19亿美元的资金。”他说,近期的研究发现,寨卡病毒还可能造成婴儿大脑的损坏。
他还补充说,对成人而言,近期还有报道指寨卡病毒会造成神经系统问题。
此前,美国疾控中心还宣布,由于寨卡病例在波多黎各每周都翻倍,该地区将得到3900万美元的紧急资助。
今年二月,美国德州的达拉斯报告了第一个本地感染的寨卡病例。不过,这起病例被指是通过性接触传播的,而非通过蚊虫叮咬。 查看全部
美疾控中心呼吁加强应对寨卡:比想象可怕


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的官员说,寨卡病毒给美国带来的影响可能要比人们此前预测的还“可怕”。寨卡病毒不仅可能造成婴儿大脑的损坏,还会对成年人造成神经系统问题。
自去年从巴西爆发以来,寨卡病毒已经导致美洲数以千计婴儿的出生缺陷。这种病也被称为“小头症”。
来自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的专家舒查特(Dr. Anne Schuchat)表示,一系列出生缺陷的问题都与寨卡病毒有关。
新生儿患上小头症后,他们的脑部就往往已经出现了永久性的损伤。
她还说,由蚊虫传播的寨卡病毒可能扩散到美国更多的州。
“目前来看,我们知道的一切都要比最先想象的可怕,” 舒查特表示。
今年早些时候,美国总统奥巴马要求国会批准18亿美元的紧急资金,用以寨卡病毒的防治与研究。
同时,美国还将使用抗击埃博拉留下的5.89亿美元,应对寨卡病毒的蔓延。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专家法奇(Dr. Anthony Fauci)表示,美国现在需要更多的资金来对抗这些携带病毒的蚊虫,并需要更多的资金用于研究疫苗和治疗。
萨尔瓦多的孕妇们等待产前检查。萨尔瓦多呼吁国民在2018年前避免怀孕,以防止因感染寨卡病毒而导致婴儿患上小头症。
“当总统要求19亿美元时,我们(确实)需要19亿美元的资金。”他说,近期的研究发现,寨卡病毒还可能造成婴儿大脑的损坏。
他还补充说,对成人而言,近期还有报道指寨卡病毒会造成神经系统问题。
此前,美国疾控中心还宣布,由于寨卡病例在波多黎各每周都翻倍,该地区将得到3900万美元的紧急资助。
今年二月,美国德州的达拉斯报告了第一个本地感染的寨卡病例。不过,这起病例被指是通过性接触传播的,而非通过蚊虫叮咬。

[转帖] 核辐射可阻断寨卡病毒传播

默认分类dearhang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196 次浏览 • 2017-01-10 10:58 • 来自相关话题

核辐射可阻断寨卡病毒传播
来源:健康报    联合国粮农组织/国际原子能机构核技术粮食和农业应用联合司司长梁劬3月3日在墨西哥城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核技术利用核辐射使蚊子不育,能帮助美洲地区防控寨卡疫情。

杀虫剂灭杀等传统灭蚊技术因蚊子的抗药性不断增强而效果衰减。梁劬表示,在这种情况下,综合使用传统的灭杀蚊子技术、核辐照不育技术以及其他防治技术,可以有效、可持续地压制和消灭蚊子,帮助防控蚊媒传播疾病。

梁劬说,粮农组织和原子能机构正与多国科学家合作,开发在遗传学上雌雄可分离的品系,以便能够大规模应用核辐照不育技术,“我们估计,在近几年内完全有希望突破这个瓶颈,大规模压制蚊子繁殖”。 查看全部
核辐射可阻断寨卡病毒传播
来源:健康报    联合国粮农组织/国际原子能机构核技术粮食和农业应用联合司司长梁劬3月3日在墨西哥城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核技术利用核辐射使蚊子不育,能帮助美洲地区防控寨卡疫情。

杀虫剂灭杀等传统灭蚊技术因蚊子的抗药性不断增强而效果衰减。梁劬表示,在这种情况下,综合使用传统的灭杀蚊子技术、核辐照不育技术以及其他防治技术,可以有效、可持续地压制和消灭蚊子,帮助防控蚊媒传播疾病。

梁劬说,粮农组织和原子能机构正与多国科学家合作,开发在遗传学上雌雄可分离的品系,以便能够大规模应用核辐照不育技术,“我们估计,在近几年内完全有希望突破这个瓶颈,大规模压制蚊子繁殖”。

[转帖] 改变了医疗模式却被遗忘的一起疫情: 1917~1918年间的美国军队麻疹疫情

默认分类dearhang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183 次浏览 • 2017-01-10 10:57 • 来自相关话题

改变了医疗模式却被遗忘的一起疫情: 1917~1918年间的美国军队麻疹疫情

A forgotten epidemic that changed medicine: measles in the US Army, 1917–18

2015-10-25 23:52点击:1100发表评论
作者:David M Morens, Jeff ery K Taubenberger
期刊:《The Lancet Infectious Diseases CN》2015年3期
摘要:
在1917~1918 年间美国军队内部暴发的一起麻疹疫情中,共造成95 000 余例感染病例,3000 余例死亡病例。疫情调查发现,大多数死亡病例存在麻疹和链球菌合并感染,并且在无麻疹的士兵中发现了另一个平行的链球菌肺炎疫情。通过成百上千位军医、地方医师及科学家(来自内科学、病理学、微生物学、放射学、外科学、预防医学及康复医学等学科)广泛的跨学科研究,得以首次明确了这些疾病的自然史和发病机制。在此之后,明确了支气管肺炎是由于病原体之间的病毒- 细菌相互作用所致这一概念,制定了相关的预防和治疗方案并进行实时优化。这些方案随后被应用于1918 年麻疹疫情消退后的流感大流行中。这些突破性的发现对于深入了解重症肺炎及其治疗处理仍具有重要意义。 查看全部
改变了医疗模式却被遗忘的一起疫情: 1917~1918年间的美国军队麻疹疫情

A forgotten epidemic that changed medicine: measles in the US Army, 1917–18

2015-10-25 23:52点击:1100发表评论
作者:David M Morens, Jeff ery K Taubenberger
期刊:《The Lancet Infectious Diseases CN》2015年3期
摘要:
在1917~1918 年间美国军队内部暴发的一起麻疹疫情中,共造成95 000 余例感染病例,3000 余例死亡病例。疫情调查发现,大多数死亡病例存在麻疹和链球菌合并感染,并且在无麻疹的士兵中发现了另一个平行的链球菌肺炎疫情。通过成百上千位军医、地方医师及科学家(来自内科学、病理学、微生物学、放射学、外科学、预防医学及康复医学等学科)广泛的跨学科研究,得以首次明确了这些疾病的自然史和发病机制。在此之后,明确了支气管肺炎是由于病原体之间的病毒- 细菌相互作用所致这一概念,制定了相关的预防和治疗方案并进行实时优化。这些方案随后被应用于1918 年麻疹疫情消退后的流感大流行中。这些突破性的发现对于深入了解重症肺炎及其治疗处理仍具有重要意义。

[转帖] 适应性随机试验还是非随机试验是解决西非埃博拉病毒 病暴发疫情的最佳方法?

默认分类dearhang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179 次浏览 • 2017-01-10 10:57 • 来自相关话题

适应性随机试验还是非随机试验是解决西非埃博拉病毒 病暴发疫情的最佳方法?

Are adaptive randomised trials or non-randomised studies the best way to address the Ebola outbreak in west Africa?

2015-10-25 23:49点击:982发表评论
作者:Simone Lanini, Alimuddin Zumla, John P A Ioannidis, Antonino Di Caro, Sanjeev Krishna, Lawrence Gostin, Enrico Girardi, Michel Pletschette, Gino Strada, Aldo Baritussio, Gina Portella, Giovanni Apolone, Silvio Cavuto, Roberto Satolli, Peter Kremsner, Francesco Vairo, Giuseppe Ippolito
期刊:《The Lancet Infectious Diseases CN》2015年3期
摘要:
肆虐西非部分地区的埃博拉病毒病暴发疫情对于临床研究及伦理学而言均是前所未有的挑战。根据对既往30 年间情况进行的评估表明,目前3 个疫情最严重国家(几内亚、利比里亚和塞拉利昂)的疫情控制力量已经存在不足。截至2015 年3 月25 日,这些国家已经出现了超过24 900 例病例,并有大约10 300 例死亡病例。在面对需要紧急应对这样一个特殊事件以及特殊疫情的情况下,采用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RCT)进行埃博拉相关研究或许既不道德也不可行,而且还应在关怀用药基础上通过非随机研究对潜在的干预措施进行评估。然而,非随机研究可能无法生成可靠的结论,在如何解读结果方面将会造成极大的残差不确定性,并且可能会浪费稀缺的相关干预资源,使其更加不符合伦理学规范。科学合理而又严谨的研究设计(例如适应性RCT)可以提供最佳方案,用于减少研发新型干预措施所需的时间,并且能够在确保符合伦理学规范的同时获得可靠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本文对目前在4 个主要国际试验注册机构注册的相关临床研究进行了概述,并通过提供一项模拟试验来展示适应性RCT 在上述背景(即对照组或实验组中的死亡率同时存在变化的情况下)中的表现。 查看全部
适应性随机试验还是非随机试验是解决西非埃博拉病毒 病暴发疫情的最佳方法?

Are adaptive randomised trials or non-randomised studies the best way to address the Ebola outbreak in west Africa?

2015-10-25 23:49点击:982发表评论
作者:Simone Lanini, Alimuddin Zumla, John P A Ioannidis, Antonino Di Caro, Sanjeev Krishna, Lawrence Gostin, Enrico Girardi, Michel Pletschette, Gino Strada, Aldo Baritussio, Gina Portella, Giovanni Apolone, Silvio Cavuto, Roberto Satolli, Peter Kremsner, Francesco Vairo, Giuseppe Ippolito
期刊:《The Lancet Infectious Diseases CN》2015年3期
摘要:
肆虐西非部分地区的埃博拉病毒病暴发疫情对于临床研究及伦理学而言均是前所未有的挑战。根据对既往30 年间情况进行的评估表明,目前3 个疫情最严重国家(几内亚、利比里亚和塞拉利昂)的疫情控制力量已经存在不足。截至2015 年3 月25 日,这些国家已经出现了超过24 900 例病例,并有大约10 300 例死亡病例。在面对需要紧急应对这样一个特殊事件以及特殊疫情的情况下,采用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RCT)进行埃博拉相关研究或许既不道德也不可行,而且还应在关怀用药基础上通过非随机研究对潜在的干预措施进行评估。然而,非随机研究可能无法生成可靠的结论,在如何解读结果方面将会造成极大的残差不确定性,并且可能会浪费稀缺的相关干预资源,使其更加不符合伦理学规范。科学合理而又严谨的研究设计(例如适应性RCT)可以提供最佳方案,用于减少研发新型干预措施所需的时间,并且能够在确保符合伦理学规范的同时获得可靠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本文对目前在4 个主要国际试验注册机构注册的相关临床研究进行了概述,并通过提供一项模拟试验来展示适应性RCT 在上述背景(即对照组或实验组中的死亡率同时存在变化的情况下)中的表现。

[转帖] 消灭病毒 英国计划向巴西出售转基因蚊子

默认分类dearhang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186 次浏览 • 2017-01-10 10:56 • 来自相关话题

了消灭病毒 英国计划向巴西出售转基因蚊子
来源:中国科学报 2016-05-06 11:39


蚊子是传播多种病毒的载体

为获得在巴西出售对抗登革热的转基因蚊子的许可,英国生物技术公司Oxitec已经等待了两年。不过,该公司现在知道,在出售这种会在巴西各自治市释放的昆虫之前,将不得不等待一段更长的时间。

在深思熟虑之后,巴西卫生监管机构——卫生监督局(Anvisa)日前宣布,将有效监管Oxitec的蚊子,并将其归类为一种新颖的医疗技术。Anvisa表示,目前其正在创建一个为转基因蚊子的商业释放奠定基础的法律框架。为了能够实现这种情况,它想让Oxitec不仅证明其技术是安全的,还要证明其能减少蚊媒病毒的传播。

Oxitec的埃及伊蚊携带一个会导致其后代夭折的基因。该公司希望,数百万只雄性转基因蚊子的释放会使传播登革热和寨卡病毒的野生蚊子数量暴跌。不过,此项技术并非所提出的减少蚊子种群的唯一方案:其他还包括被称为基因驱动的技术,或者释放感染了一种能阻止登革热病毒复制的细菌的蚊子。

Oxitec表示,公司已证实这些昆虫是安全的,并且释放它们能导致埃及伊蚊数量骤跌。不过,它尚未发布关于这种效应可明确减少疾病的证据。Anvisa拒绝透露对于商业释放的最终裁决是否拥有时间表,或者其需要哪些关乎安全和效果的数据。

Oxitec的证据来自此前在巴西和其他地方开展的田间试验。2014年,负责监管转基因生物并且批准了上述试验的巴西国家生物安全机构——国家生物技术安全委员会(CTNBio)宣布,这些蚊子用于商业释放是安全的。

自从作出这一决定,将蚊子作为商业产品释放的呼声日渐增长。最近,寨卡病毒在巴西的传播进一步推动了对这种对抗寨卡病毒携带者——埃及伊蚊的新型武器的支持。

不过,一些科学家和环保组织提出,转基因蚊子的环境安全性仍不确定,尽管其已获得CTNBio许可。同时,关于Anvisa潜在监管角色的不确定性也延缓了相关进展。

Oxitec声称,Anvisa的最新决定使公司的试验变得更加稳妥。Anvisa则表示,其已为Oxitec提供开展研究试验的临时许可证。“重要的一点是,事情再次开始向前推进。”该公司商业开发负责人Glen Slade说。

去年,Oxitec发表了一篇证实在巴西巴伊亚州茹阿泽鲁的一个郊区释放转基因蚊子至少在一个季度内能使野生埃及伊蚊数量最高减少90%的文章。论文提出,持续释放转基因蚊子“可能将足以防止测试开展地出现登革热疫情”。

圣保罗州皮拉西卡巴市卫生秘书Pedro Antonio de Mello介绍说,Oxitec在其城市开展的一项类似试验已提供了一些关于登革热病例减少的真实证据,尽管这些结果尚未被发表。转基因蚊子在皮拉西卡巴市一个5000人的小型社区中被释放,而该地区确认的登革热病例从2014~2015年登革热流行季的132起减少到2015~2016年的仅4起。来自此项试验的详细流行病学数据有望在今年晚些时候公开。

在接下来的几周里,新一批转基因蚊子将在皮拉西卡巴市被释放。Slade介绍说,巴西东北部其他城市可能也会在不远的将来释放转基因蚊子。不过,他并未透露是哪些城市。

Oxitec首席科学官Simon Warner表示,公司正处于计划一项能证实转基因蚊子减少病毒传播研究的早期阶段,但这可能是“一项花费数百万美元且持续很多年的努力”。该想法是,选择多个测试地点,并在一半地点开展蚊子干预试验。通过利用血液测试监控登革热(或者寨卡)感染,它应当能证实目标区域是否会出现这些疾病的显着减少。Warner介绍说,他正致力于设计此项试验,但目前尚未有明确的时间表。同时,该公司将需要同医学科学家合作,以及社区参与和伦理委员会的评估。

即便转基因蚊子被证实能减少登革热或寨卡感染,自然选择也有可能减少它们的效力。雌性蚊子会发展出对野生埃及伊蚊的偏好,从而阻止Oxitec公司目前最深度研发的转基因蚊子谱系(被称为OX513A)在野外扩散。

“很难说这个谱系能否一劳永逸地解决问题。”在Oxitec首次田间试验中释放转基因蚊子的团队成员、圣保罗大学分子生物学家Margareth Capurro-Guimaraes表示,“我们需要持续努力繁育改良的谱系。最终,这将是一个不断变动的目标。 查看全部
了消灭病毒 英国计划向巴西出售转基因蚊子
来源:中国科学报 2016-05-06 11:39


蚊子是传播多种病毒的载体

为获得在巴西出售对抗登革热的转基因蚊子的许可,英国生物技术公司Oxitec已经等待了两年。不过,该公司现在知道,在出售这种会在巴西各自治市释放的昆虫之前,将不得不等待一段更长的时间。

在深思熟虑之后,巴西卫生监管机构——卫生监督局(Anvisa)日前宣布,将有效监管Oxitec的蚊子,并将其归类为一种新颖的医疗技术。Anvisa表示,目前其正在创建一个为转基因蚊子的商业释放奠定基础的法律框架。为了能够实现这种情况,它想让Oxitec不仅证明其技术是安全的,还要证明其能减少蚊媒病毒的传播。

Oxitec的埃及伊蚊携带一个会导致其后代夭折的基因。该公司希望,数百万只雄性转基因蚊子的释放会使传播登革热和寨卡病毒的野生蚊子数量暴跌。不过,此项技术并非所提出的减少蚊子种群的唯一方案:其他还包括被称为基因驱动的技术,或者释放感染了一种能阻止登革热病毒复制的细菌的蚊子。

Oxitec表示,公司已证实这些昆虫是安全的,并且释放它们能导致埃及伊蚊数量骤跌。不过,它尚未发布关于这种效应可明确减少疾病的证据。Anvisa拒绝透露对于商业释放的最终裁决是否拥有时间表,或者其需要哪些关乎安全和效果的数据。

Oxitec的证据来自此前在巴西和其他地方开展的田间试验。2014年,负责监管转基因生物并且批准了上述试验的巴西国家生物安全机构——国家生物技术安全委员会(CTNBio)宣布,这些蚊子用于商业释放是安全的。

自从作出这一决定,将蚊子作为商业产品释放的呼声日渐增长。最近,寨卡病毒在巴西的传播进一步推动了对这种对抗寨卡病毒携带者——埃及伊蚊的新型武器的支持。

不过,一些科学家和环保组织提出,转基因蚊子的环境安全性仍不确定,尽管其已获得CTNBio许可。同时,关于Anvisa潜在监管角色的不确定性也延缓了相关进展。

Oxitec声称,Anvisa的最新决定使公司的试验变得更加稳妥。Anvisa则表示,其已为Oxitec提供开展研究试验的临时许可证。“重要的一点是,事情再次开始向前推进。”该公司商业开发负责人Glen Slade说。

去年,Oxitec发表了一篇证实在巴西巴伊亚州茹阿泽鲁的一个郊区释放转基因蚊子至少在一个季度内能使野生埃及伊蚊数量最高减少90%的文章。论文提出,持续释放转基因蚊子“可能将足以防止测试开展地出现登革热疫情”。

圣保罗州皮拉西卡巴市卫生秘书Pedro Antonio de Mello介绍说,Oxitec在其城市开展的一项类似试验已提供了一些关于登革热病例减少的真实证据,尽管这些结果尚未被发表。转基因蚊子在皮拉西卡巴市一个5000人的小型社区中被释放,而该地区确认的登革热病例从2014~2015年登革热流行季的132起减少到2015~2016年的仅4起。来自此项试验的详细流行病学数据有望在今年晚些时候公开。

在接下来的几周里,新一批转基因蚊子将在皮拉西卡巴市被释放。Slade介绍说,巴西东北部其他城市可能也会在不远的将来释放转基因蚊子。不过,他并未透露是哪些城市。

Oxitec首席科学官Simon Warner表示,公司正处于计划一项能证实转基因蚊子减少病毒传播研究的早期阶段,但这可能是“一项花费数百万美元且持续很多年的努力”。该想法是,选择多个测试地点,并在一半地点开展蚊子干预试验。通过利用血液测试监控登革热(或者寨卡)感染,它应当能证实目标区域是否会出现这些疾病的显着减少。Warner介绍说,他正致力于设计此项试验,但目前尚未有明确的时间表。同时,该公司将需要同医学科学家合作,以及社区参与和伦理委员会的评估。

即便转基因蚊子被证实能减少登革热或寨卡感染,自然选择也有可能减少它们的效力。雌性蚊子会发展出对野生埃及伊蚊的偏好,从而阻止Oxitec公司目前最深度研发的转基因蚊子谱系(被称为OX513A)在野外扩散。

“很难说这个谱系能否一劳永逸地解决问题。”在Oxitec首次田间试验中释放转基因蚊子的团队成员、圣保罗大学分子生物学家Margareth Capurro-Guimaraes表示,“我们需要持续努力繁育改良的谱系。最终,这将是一个不断变动的目标。

关于采取标准防护措施防控寨卡病毒病医院感染

默认分类dearhang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188 次浏览 • 2017-01-10 10:56 • 来自相关话题

 2016年3月22日,美国MMWR杂志公布了关于采取标准防护措施预防寨卡病毒在医疗环境(镇痛和分娩时)传播的报道。摘要如下,供大家参考。
    自2015年5月从巴西发现寨卡病毒病感染以来,截至2016年3月21日,美洲地区共有32个国家报告有当地感染病例。大部分病例病情较轻或无症状,但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怀孕期间感染寨卡病毒可引起不良后果,同时,近期发现,寨卡病毒感染与格林巴利综合征之间可能存在关联。寨卡病毒主要通过埃及伊蚊叮咬而传播,经性传播也有报道。目前寨卡病毒的RNA片段在病人体液,包括血液、尿液、唾液和羊水中均能检测到,虽然目前尚未发现感染寨卡病毒的病人将病毒传播给医务人员或其他病人的证据,但职业暴露于上述体液时,理论上存在感染的可能,因此尽量减少暴露机会可降低传播的风险。美国CDC建议所有的医疗机构均应采取标准防护措施,保护医务人员和病人免于寨卡病毒病和其他血源性疾病的感染。由于医务人员在对孕妇镇痛和分娩过程中或其他不可预见的产科护理操作时可能会接触大量的体液,因此采取标准防护措施就变得十分必要。
    标准防护:1)手卫生;2)使用PPE;3)呼吸和咳嗽礼仪;4)安全注射操作;5)被污染器械或环境表面的安全清理。由于寨卡病毒病人大多无症状或症状较轻,医务人员要根据临床情况评估风险,同时,在接触病人之前和之后,以及脱掉PPE之后,应使用肥皂水或洗手液洗手。
   镇痛和分娩过程中的标准防护:
    孕妇分娩过程中会流失大量血液(平均500mL)、羊水(大于500mL)。分娩时,医务人员的眼罩会被血液和体液污染;进行相关手术时,即使戴了双层手套也会遭受不同程度的损伤,往往第一层手套会严重刺破。目前,产房内医务人员存在不同程度的违反标准防护操作的情况。鉴于此,有必要强调下标准防护。
    标准防护目的:1)防止医务人员粘膜、皮肤和衣物接触病人体液;2)防止医务人员将污染物带到下一位病人;3)避免不必要地暴露于被污染的锐器物。医务人员应根据接触的方式和操作的特点,和PPE的佩戴情况,评估暴露的风险,选择佩戴手套、防水围裙、口罩和眼罩等防护设备。
    教育培训的重要性。

详见链接:http://www.cdc.gov/mmwr/volume ... r.htm
  查看全部
 2016年3月22日,美国MMWR杂志公布了关于采取标准防护措施预防寨卡病毒在医疗环境(镇痛和分娩时)传播的报道。摘要如下,供大家参考。
    自2015年5月从巴西发现寨卡病毒病感染以来,截至2016年3月21日,美洲地区共有32个国家报告有当地感染病例。大部分病例病情较轻或无症状,但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怀孕期间感染寨卡病毒可引起不良后果,同时,近期发现,寨卡病毒感染与格林巴利综合征之间可能存在关联。寨卡病毒主要通过埃及伊蚊叮咬而传播,经性传播也有报道。目前寨卡病毒的RNA片段在病人体液,包括血液、尿液、唾液和羊水中均能检测到,虽然目前尚未发现感染寨卡病毒的病人将病毒传播给医务人员或其他病人的证据,但职业暴露于上述体液时,理论上存在感染的可能,因此尽量减少暴露机会可降低传播的风险。美国CDC建议所有的医疗机构均应采取标准防护措施,保护医务人员和病人免于寨卡病毒病和其他血源性疾病的感染。由于医务人员在对孕妇镇痛和分娩过程中或其他不可预见的产科护理操作时可能会接触大量的体液,因此采取标准防护措施就变得十分必要。
    标准防护:1)手卫生;2)使用PPE;3)呼吸和咳嗽礼仪;4)安全注射操作;5)被污染器械或环境表面的安全清理。由于寨卡病毒病人大多无症状或症状较轻,医务人员要根据临床情况评估风险,同时,在接触病人之前和之后,以及脱掉PPE之后,应使用肥皂水或洗手液洗手。
   镇痛和分娩过程中的标准防护:
    孕妇分娩过程中会流失大量血液(平均500mL)、羊水(大于500mL)。分娩时,医务人员的眼罩会被血液和体液污染;进行相关手术时,即使戴了双层手套也会遭受不同程度的损伤,往往第一层手套会严重刺破。目前,产房内医务人员存在不同程度的违反标准防护操作的情况。鉴于此,有必要强调下标准防护。
    标准防护目的:1)防止医务人员粘膜、皮肤和衣物接触病人体液;2)防止医务人员将污染物带到下一位病人;3)避免不必要地暴露于被污染的锐器物。医务人员应根据接触的方式和操作的特点,和PPE的佩戴情况,评估暴露的风险,选择佩戴手套、防水围裙、口罩和眼罩等防护设备。
    教育培训的重要性。

详见链接:http://www.cdc.gov/mmwr/volume ... r.htm
 

[转帖] Cell Host & Microbe:给蚊子注射细菌可阻断寨卡病毒传播

默认分类dearhang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188 次浏览 • 2017-01-10 10:56 • 来自相关话题

Cell Host & Microbe:给蚊子注射细菌可阻断寨卡病毒传播
来源:生物谷 2016-05-10 00:35


图片摘自:www.scientificamerican.com

2016年5月10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来自巴西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表示,感染沃尔巴克氏体或许可以明显降低蚊子传播寨卡病毒的风险,相关研究刊登于国际杂志Cell Host & Microbe上,而这一研究为开发新型方法来阻断寨卡病毒的感染和传播提供希望。

如今在诸如澳大利亚、巴西、印度尼西亚及越南等国家中研究者已经大量释放沃尔巴克氏体来感染蚊子作为抑制登革热的新型策略,而如今这项研究发现,利用沃尔巴克氏体同样也可以帮助抵御寨卡病毒的传播。寨卡病毒和个体出生缺陷头小畸形直接相关,而这种个体出生缺陷疾病目前在南美和中美洲地区及加勒比地区席卷开来。

今年2月时,世界卫生组织就发布公告称,寨卡病毒疫情已经使得全球进入卫生紧急戒备状态;寨卡病毒和小头畸形(Microcephaly)之间的关联也于去年秋季在巴西发现,随后研究者证实有1100多例小头畸形的发病都与其母亲寨卡病毒感染直接相关。

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利用沃尔巴克氏体来进行研究,沃尔巴克氏体可以在昆虫细胞中生存,而且目前发现沃尔巴克氏体可以在多达60%的常见昆虫机体中生存,文章中研究者将沃尔巴克氏体注入到蚊子的卵中,随后沃尔巴克氏体就会随着蚊子的繁衍而不断传播到其后代中。

研究者Luciano Moreira说道,我们可以利用几个月的时间释放携带沃尔巴克氏体的伊蚊,随后这些携带者就会同自然种群进行交配,随着时间延续就会慢慢改变蚊子的群体特征。这项研究中研究者利用当前在巴西流行的两种寨卡病毒分别感染田间蚊子(对照)和被沃尔巴克氏体感染的蚊子,两周后,研究者发现携带沃尔巴克氏体的蚊子机体和唾液中存在较低水平的病毒颗粒,同时其感染人类的能力也明显下降了,这就表明沃尔巴克氏体或许可以有效帮助抵御蚊子传播寨卡病毒。

来自宾州州立大学的研究者Jason Rasgon表示,在此前的实验中我们发现沃尔巴克氏体在抑制一种病原体传播的时候会增强另外一种病原体的传播,而这项研究完全消除了我们的顾虑。研究者Moreira最后说道,本文研究提出的策略并不是100%有效,而且也并不会完全消除病毒,但这种新型策略的确可以用来抑制当前寨卡病毒的传播和流行。 查看全部
Cell Host & Microbe:给蚊子注射细菌可阻断寨卡病毒传播
来源:生物谷 2016-05-10 00:35


图片摘自:www.scientificamerican.com

2016年5月10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来自巴西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表示,感染沃尔巴克氏体或许可以明显降低蚊子传播寨卡病毒的风险,相关研究刊登于国际杂志Cell Host & Microbe上,而这一研究为开发新型方法来阻断寨卡病毒的感染和传播提供希望。

如今在诸如澳大利亚、巴西、印度尼西亚及越南等国家中研究者已经大量释放沃尔巴克氏体来感染蚊子作为抑制登革热的新型策略,而如今这项研究发现,利用沃尔巴克氏体同样也可以帮助抵御寨卡病毒的传播。寨卡病毒和个体出生缺陷头小畸形直接相关,而这种个体出生缺陷疾病目前在南美和中美洲地区及加勒比地区席卷开来。

今年2月时,世界卫生组织就发布公告称,寨卡病毒疫情已经使得全球进入卫生紧急戒备状态;寨卡病毒和小头畸形(Microcephaly)之间的关联也于去年秋季在巴西发现,随后研究者证实有1100多例小头畸形的发病都与其母亲寨卡病毒感染直接相关。

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利用沃尔巴克氏体来进行研究,沃尔巴克氏体可以在昆虫细胞中生存,而且目前发现沃尔巴克氏体可以在多达60%的常见昆虫机体中生存,文章中研究者将沃尔巴克氏体注入到蚊子的卵中,随后沃尔巴克氏体就会随着蚊子的繁衍而不断传播到其后代中。

研究者Luciano Moreira说道,我们可以利用几个月的时间释放携带沃尔巴克氏体的伊蚊,随后这些携带者就会同自然种群进行交配,随着时间延续就会慢慢改变蚊子的群体特征。这项研究中研究者利用当前在巴西流行的两种寨卡病毒分别感染田间蚊子(对照)和被沃尔巴克氏体感染的蚊子,两周后,研究者发现携带沃尔巴克氏体的蚊子机体和唾液中存在较低水平的病毒颗粒,同时其感染人类的能力也明显下降了,这就表明沃尔巴克氏体或许可以有效帮助抵御蚊子传播寨卡病毒。

来自宾州州立大学的研究者Jason Rasgon表示,在此前的实验中我们发现沃尔巴克氏体在抑制一种病原体传播的时候会增强另外一种病原体的传播,而这项研究完全消除了我们的顾虑。研究者Moreira最后说道,本文研究提出的策略并不是100%有效,而且也并不会完全消除病毒,但这种新型策略的确可以用来抑制当前寨卡病毒的传播和流行。

[转帖] 北京报告1例输入性寨卡病毒病例

默认分类dearhang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215 次浏览 • 2017-01-10 10:55 • 来自相关话题

  北京报告1例输入性寨卡病毒病例
                                患者系从委内瑞拉回国引发传播并进一步扩散的风险较低
                                                   2016年05月16日08:49  来源:京华时报
原标题:北京报告1例输入性寨卡病毒病例
昨天,北京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通报,北京市报告1例输入性寨卡病毒病病例。
患者,女,29岁,中国籍,山东省烟台市人,为烟台市某公司职员。患者于2016年4月前往委内瑞拉,当地时间5月11日出现发热、伴有少量皮疹,13日(北京时间)乘机回国,14日晨抵达首都机场。入境时,机场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经初筛,考虑其疑似寨卡病毒感染,遂派员陪同患者前往医院就诊,随即收入院治疗,目前患者病情稳定。5月15日,患者相关标本经北京市疾控中心初检、中国疾控中心复核该患者唾液、尿液样本寨卡病毒检测阳性,北京市卫生计生委组织市级专家组会诊,根据患者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结合实验室检查结果,诊断该患者为输入性寨卡病毒病病例。
此前,北京市卫生计生委组织专家对输入性寨卡病毒病病例带来的传播风险进行了评估。专家们认为,寨卡病毒病属于蚊媒传播疾病,主要通过埃及伊蚊叮咬感染。北京市监测无埃及伊蚊,因此,输入性病例引发传播并进一步扩散的风险较低。
目前,北京市卫生计生委正按照相关诊疗方案和防控要求,部署全力救治患者,进一步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做好流行病学调查、蚊媒应急监测、爱国卫生运动、健康教育等工作。
同时,从个人健康防护角度考虑,北京市卫生计生委提醒广大市民,近期谨慎前往发生寨卡病毒病疫情国家。 北京市卫计委官网
■链接•寨卡病毒
寨卡病毒于1947年首次被发现。2007年以前,全球仅有散发病例。2015年5月,巴西报告首例病例,截至2016年1月底,巴西等24个美洲国家和地区报告本地感染病例。同时,欧洲、北美等地的多个国家,以及我国的江西、广东、浙江报告,发现了输入性病例。现有证据提示,新生儿小头畸形可能与孕妇寨卡病毒感染有关。
信源地址;http://health.people.com.cn/n1 ... 7.htm 查看全部
  北京报告1例输入性寨卡病毒病例
                                患者系从委内瑞拉回国引发传播并进一步扩散的风险较低
                                                   2016年05月16日08:49  来源:京华时报
原标题:北京报告1例输入性寨卡病毒病例
昨天,北京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通报,北京市报告1例输入性寨卡病毒病病例。
患者,女,29岁,中国籍,山东省烟台市人,为烟台市某公司职员。患者于2016年4月前往委内瑞拉,当地时间5月11日出现发热、伴有少量皮疹,13日(北京时间)乘机回国,14日晨抵达首都机场。入境时,机场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经初筛,考虑其疑似寨卡病毒感染,遂派员陪同患者前往医院就诊,随即收入院治疗,目前患者病情稳定。5月15日,患者相关标本经北京市疾控中心初检、中国疾控中心复核该患者唾液、尿液样本寨卡病毒检测阳性,北京市卫生计生委组织市级专家组会诊,根据患者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结合实验室检查结果,诊断该患者为输入性寨卡病毒病病例。
此前,北京市卫生计生委组织专家对输入性寨卡病毒病病例带来的传播风险进行了评估。专家们认为,寨卡病毒病属于蚊媒传播疾病,主要通过埃及伊蚊叮咬感染。北京市监测无埃及伊蚊,因此,输入性病例引发传播并进一步扩散的风险较低。
目前,北京市卫生计生委正按照相关诊疗方案和防控要求,部署全力救治患者,进一步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做好流行病学调查、蚊媒应急监测、爱国卫生运动、健康教育等工作。
同时,从个人健康防护角度考虑,北京市卫生计生委提醒广大市民,近期谨慎前往发生寨卡病毒病疫情国家。 北京市卫计委官网
■链接•寨卡病毒
寨卡病毒于1947年首次被发现。2007年以前,全球仅有散发病例。2015年5月,巴西报告首例病例,截至2016年1月底,巴西等24个美洲国家和地区报告本地感染病例。同时,欧洲、北美等地的多个国家,以及我国的江西、广东、浙江报告,发现了输入性病例。现有证据提示,新生儿小头畸形可能与孕妇寨卡病毒感染有关。
信源地址;http://health.people.com.cn/n1 ... 7.htm

[转帖] 中国内地又新增两例寨卡病毒输入性病例

默认分类dearhang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199 次浏览 • 2017-01-10 10:55 • 来自相关话题

       [国际在线]中国内地又新增两例寨卡病毒输入性病例
                                                                                  时间:2016-05-17
    15日,北京、广东两地先后报告两起输入性寨卡病毒输入性感染病例,两名患者都是从寨卡病毒疫情发生国委内瑞拉回国人员,目前患者情况稳定,正在接受隔离治疗。随着天气转暖,以蚊子作为主要传播媒介的寨卡病毒是否将在国内进一步蔓延?
北京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15日22时通报,北京市报告1例输入性寨卡病毒病病例。这是北京市报告的首例输入性寨卡病毒病病例。这名患者为29岁女性,4月前往委内瑞拉,当地时间5月11日出现发热、伴有少量皮疹。13日入境时,机场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经初筛,考虑其疑似感染寨卡病毒,患者随后入院治疗,病情稳定。
同一天,广东也新增一例输入性寨卡病毒病例。据通报,患者男,37岁,旅委内瑞拉华侨,4月28日从委内瑞拉抵达厦门国际机场入境,入境时无发热。后在广东出现皮疹,高热,前往当地医院就诊,后被确诊为输入性寨卡病毒感染病例。目前患者病情稳定,症状较轻,在医院隔离治疗。
从今年2月以来,中国内地已经报告了17例输入性寨卡病毒感染病例,其中广东报告12例,目前无死亡病例报告。
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研究员李德新在接受本台记者专访时表示,随着气温回升,逐渐进入蚊媒活动活跃期,由输入病例引起本地感染的风险正在加大,“美洲疫情稳定,我们的病人都是输入性的。过去很长的时间都没有,最近又有两例,情况还是稳定的,但是随着天气越来越热,蚊子活动增强,造成本地传播的风险加大,总的来说还是可以控制的,病人还是少。我们现在已经高度警惕了,口岸和地方都已经在监测了,相对来说要比以前严重一点。”
寨卡病毒主要通过埃及伊蚊来传播,埃及伊蚊主要分布在中国台湾地区、海南、广东的雷州半岛和云南的边境区域,北京尚未发现过这种蚊子。但是包括北京在内的全国多数省份都分布有白纹伊蚊,这种蚊子也有传播寨卡病毒的风险。李德新说,白纹伊蚊虽然分布广泛,但密度并不高,而且对于寨卡病毒来说,白纹伊蚊的传播能力也不如埃及伊蚊强。
截至目前,已经有美洲、大洋洲、亚洲、非洲等数十个国家和地区报告本地感染寨卡病毒病病例。中国质检等部门已经发出公告,要求来自相关国家和地区的人员,如有发热、皮疹等相关症状者主动申报。同时,各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已配备寨卡病毒检测试剂,开展快速检测和实验室检测等工作。
尽管口岸加强防控,仍然不能对寨卡掉以轻心。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研究员李德新表示,由于寨卡病毒隐性感染率高,这也将被疫情的防控带来很大的挑战,“寨卡病毒感染者有发烧关节痛皮疹等症状,但有的人什么症状都没有就感染了,这样的人在一定时期内是可以作为传染源的,蚊子叮了他再叮别人,隐形感染也会传染别人,这样就造成检疫防控的时候,查不过来,也发现不了,但是他就有可能把疫情带进来。”
李德新说,完全没有症状的隐性感染者和只有轻微症状的轻症患者,不一定会去医疗机构就诊,作为传染源很难控制。目前,已经在全国疾控部门和医疗机构进行了相关培训,要求医务人员加强对寨卡的警惕。
寨卡病毒出现本土传播的风险到底有多大?李德新对此表示,目前还不好判断。但中国已经做好了相应的预案,“国境检疫是非常重要的,第二个是要加强监测,有没有这样的病人,要早点发现,医院要提高认识,类似的病人要早做检测,加强实验室检测,因为你不做实验室检测没办法确诊。一旦发现疫情要采取措施,包括蚊虫控制等。”
目前,疾控部门已将寨卡病毒感染病例列入全国传染病信息报告系统,实行网络直报。此前,国家卫生计生委已经要求各地集中开展环境卫生治理,彻底清理卫生死角,铲除蚊虫孳生环境。同时,还要求各地加强蚊媒监测,对蚊媒密度超过预警值的,及时开展集中灭杀活动。
专家同时提醒公众:从疫情发生国家回国人员要做好防蚊措施,并进行自我健康观察,发现有发热和皮疹及时到医院诊治,主动告知医务人员相关旅行史。孕妇及计划怀孕女性近期要慎重考虑前往相关国家和地区,如必须前往疫情国家,务必做好防蚊措施。
(来源:国际在线 记者 潘莹 2016年5月17日)
信源地址:http://www.chinacdc.cn/mtbd_80 ... .html 查看全部
       [国际在线]中国内地又新增两例寨卡病毒输入性病例
                                                                                  时间:2016-05-17
    15日,北京、广东两地先后报告两起输入性寨卡病毒输入性感染病例,两名患者都是从寨卡病毒疫情发生国委内瑞拉回国人员,目前患者情况稳定,正在接受隔离治疗。随着天气转暖,以蚊子作为主要传播媒介的寨卡病毒是否将在国内进一步蔓延?
北京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15日22时通报,北京市报告1例输入性寨卡病毒病病例。这是北京市报告的首例输入性寨卡病毒病病例。这名患者为29岁女性,4月前往委内瑞拉,当地时间5月11日出现发热、伴有少量皮疹。13日入境时,机场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经初筛,考虑其疑似感染寨卡病毒,患者随后入院治疗,病情稳定。
同一天,广东也新增一例输入性寨卡病毒病例。据通报,患者男,37岁,旅委内瑞拉华侨,4月28日从委内瑞拉抵达厦门国际机场入境,入境时无发热。后在广东出现皮疹,高热,前往当地医院就诊,后被确诊为输入性寨卡病毒感染病例。目前患者病情稳定,症状较轻,在医院隔离治疗。
从今年2月以来,中国内地已经报告了17例输入性寨卡病毒感染病例,其中广东报告12例,目前无死亡病例报告。
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研究员李德新在接受本台记者专访时表示,随着气温回升,逐渐进入蚊媒活动活跃期,由输入病例引起本地感染的风险正在加大,“美洲疫情稳定,我们的病人都是输入性的。过去很长的时间都没有,最近又有两例,情况还是稳定的,但是随着天气越来越热,蚊子活动增强,造成本地传播的风险加大,总的来说还是可以控制的,病人还是少。我们现在已经高度警惕了,口岸和地方都已经在监测了,相对来说要比以前严重一点。”
寨卡病毒主要通过埃及伊蚊来传播,埃及伊蚊主要分布在中国台湾地区、海南、广东的雷州半岛和云南的边境区域,北京尚未发现过这种蚊子。但是包括北京在内的全国多数省份都分布有白纹伊蚊,这种蚊子也有传播寨卡病毒的风险。李德新说,白纹伊蚊虽然分布广泛,但密度并不高,而且对于寨卡病毒来说,白纹伊蚊的传播能力也不如埃及伊蚊强。
截至目前,已经有美洲、大洋洲、亚洲、非洲等数十个国家和地区报告本地感染寨卡病毒病病例。中国质检等部门已经发出公告,要求来自相关国家和地区的人员,如有发热、皮疹等相关症状者主动申报。同时,各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已配备寨卡病毒检测试剂,开展快速检测和实验室检测等工作。
尽管口岸加强防控,仍然不能对寨卡掉以轻心。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研究员李德新表示,由于寨卡病毒隐性感染率高,这也将被疫情的防控带来很大的挑战,“寨卡病毒感染者有发烧关节痛皮疹等症状,但有的人什么症状都没有就感染了,这样的人在一定时期内是可以作为传染源的,蚊子叮了他再叮别人,隐形感染也会传染别人,这样就造成检疫防控的时候,查不过来,也发现不了,但是他就有可能把疫情带进来。”
李德新说,完全没有症状的隐性感染者和只有轻微症状的轻症患者,不一定会去医疗机构就诊,作为传染源很难控制。目前,已经在全国疾控部门和医疗机构进行了相关培训,要求医务人员加强对寨卡的警惕。
寨卡病毒出现本土传播的风险到底有多大?李德新对此表示,目前还不好判断。但中国已经做好了相应的预案,“国境检疫是非常重要的,第二个是要加强监测,有没有这样的病人,要早点发现,医院要提高认识,类似的病人要早做检测,加强实验室检测,因为你不做实验室检测没办法确诊。一旦发现疫情要采取措施,包括蚊虫控制等。”
目前,疾控部门已将寨卡病毒感染病例列入全国传染病信息报告系统,实行网络直报。此前,国家卫生计生委已经要求各地集中开展环境卫生治理,彻底清理卫生死角,铲除蚊虫孳生环境。同时,还要求各地加强蚊媒监测,对蚊媒密度超过预警值的,及时开展集中灭杀活动。
专家同时提醒公众:从疫情发生国家回国人员要做好防蚊措施,并进行自我健康观察,发现有发热和皮疹及时到医院诊治,主动告知医务人员相关旅行史。孕妇及计划怀孕女性近期要慎重考虑前往相关国家和地区,如必须前往疫情国家,务必做好防蚊措施。
(来源:国际在线 记者 潘莹 2016年5月17日)
信源地址:http://www.chinacdc.cn/mtbd_80 ... .html

[转帖] 防蚊从治水开始

默认分类dearhang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217 次浏览 • 2017-01-10 10:54 • 来自相关话题

防蚊从治水开始
2016-05-16 11:29:33来源:曾晓芃微博
       北京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通报,2016年5月15日,北京市报告1例输入性寨卡病毒病病例。目前,还没有针对寨卡病毒的有效疫苗,也没有特效治疗方法。应该通过灭蚊来加强个人防护,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曾晓芃教您如何防蚊。
           蚊子一生有4个时期,从它的卵、幼虫、蛹到最后长成熟,其中前三个都在水里。因此,家中只要有山水盆景,甚至是冰箱盛水器的积水,都有可能孽生蚊虫。因此,最好最彻底的防蚊法就是环境治理,蚊虫防制、治水先行。
        单位:清除孳生地
       主要包括清除各种废旧杂物,将房前屋后所有可能积水的瓶子、水桶、水盆等容器进行彻底清理,将空容器倒置存放,防止蚊虫孳生;盆景、喷水池、养鱼池等各种社区室外景观水体要全面清理垃圾漂浮物,并经常换水;要定期疏通社区内的沟渠、排水沟保持不积水,下水井盖可使用防蚊贴,定期检查地下室,及时排除积水,防止蚊虫孳生;要定期疏通居民楼天台等处排水孔及管道,雨后应及时清疏,避免积水。
         生物VS化学防制
        社区内的喷泉、水池等不能排放的大型水体可采用生物灭蚊,饲养如柳条鱼、金鱼、鲤鱼、鲤鲫鱼、中华斗鱼、非洲鲫鱼等能够吞食蚊幼虫的鱼种,达到灭蚊目的。也可以使用苏云金杆菌或球形芽孢杆菌等生物灭蚊幼剂。
        对无法清除的积水或水体,不能密封的下水道、喷水池等,可投放灭蚊幼颗粒剂,杀灭蚊幼虫。合理利用绿篱技术,对绿植进行滞留喷洒降低蚊虫密度。
在树木、草丛等蚊虫密度较高处,用超低容量喷雾或热烟雾作空间喷雾处理,杀灭成蚊,灭蚊时最好选择成蚊活动的高峰时间黄昏进行。
         家庭:清除孳生地
        居民家花瓶和水养植物至少每周彻底换水一次,要彻底清理空调托盘、花盆底碟(托盘儿)积水,有盖子的盖上;每周检查卫生间和厨房的地漏或者更换具有防渗等功能的安全地漏,保持地漏处无积水,并时常喷点杀虫剂,不给蚊子生存空间,垃圾桶最好加盖。
        装上纱门纱窗
        房间可安装纱门、纱窗,在高发期可用滞留喷洒的杀虫剂涂抹纱窗,效果更好。休息时使用蚊帐。
        正确使用杀虫剂
         1、蚊香
       建议使用电热蚊香液与电热蚊香片。在天黑入睡前密闭房间点燃蚊香1小时,然后开窗通风(纱窗要密闭)。电蚊香的作用是驱蚊,要将蚊香放在通风处上风向。
        2、杀虫气雾剂
       黄昏时是蚊子活动高峰期,此时使用气雾剂能起到最大效果。喷洒完毕后最好关闭门窗半小时到一小时,然后再开窗通风。杀虫气雾剂用起来方便,但喷洒过量对人体也会有一定的毒性,所以在家中使用时要注意安全。使用杀虫气雾剂时尽量不要朝衣物、床单、皮肤、餐具上直接喷。在厨房里喷洒之前,要收藏好食品和餐具。如果不慎将药液喷到皮肤上,要及时清洗。
       建议:杀虫气雾剂会对孩子的免疫系统造成影响,因此不要让婴幼儿接触。蚊子数量不是很多时,不建议使用杀虫气雾剂






     北京有传播寨卡和登革热的伊蚊吗?
        北京市疾控中心在过去5年间进行蚊密度的持续监测发现,白纹伊蚊是北京占比第二的蚊种。蚊子的种类繁多,但北京常见的有淡色库蚊、白纹伊蚊和中华按蚊三类。库蚊活动大多在夜间。白纹伊蚊主要传播流行性乙脑、登革热、寨卡病毒病和黄热病等。伊蚊白天吸血,吸血高峰为早上8-9点和下午4-5点。中华按蚊多在夜间活动,是疟疾、丝虫病的传播媒介。
        我国常见的伊蚊有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两种,白纹伊蚊分布在包括北京在内的多数省份。而埃及伊蚊主要分布在我国台湾地区、海南、广东的雷州半岛和云南的边境区域,北京尚未发现。
信源来自:健康时报网
  查看全部

防蚊从治水开始
2016-05-16 11:29:33来源:曾晓芃微博
       北京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通报,2016年5月15日,北京市报告1例输入性寨卡病毒病病例。目前,还没有针对寨卡病毒的有效疫苗,也没有特效治疗方法。应该通过灭蚊来加强个人防护,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曾晓芃教您如何防蚊。
           蚊子一生有4个时期,从它的卵、幼虫、蛹到最后长成熟,其中前三个都在水里。因此,家中只要有山水盆景,甚至是冰箱盛水器的积水,都有可能孽生蚊虫。因此,最好最彻底的防蚊法就是环境治理,蚊虫防制、治水先行。
        单位:清除孳生地
       主要包括清除各种废旧杂物,将房前屋后所有可能积水的瓶子、水桶、水盆等容器进行彻底清理,将空容器倒置存放,防止蚊虫孳生;盆景、喷水池、养鱼池等各种社区室外景观水体要全面清理垃圾漂浮物,并经常换水;要定期疏通社区内的沟渠、排水沟保持不积水,下水井盖可使用防蚊贴,定期检查地下室,及时排除积水,防止蚊虫孳生;要定期疏通居民楼天台等处排水孔及管道,雨后应及时清疏,避免积水。
         生物VS化学防制
        社区内的喷泉、水池等不能排放的大型水体可采用生物灭蚊,饲养如柳条鱼、金鱼、鲤鱼、鲤鲫鱼、中华斗鱼、非洲鲫鱼等能够吞食蚊幼虫的鱼种,达到灭蚊目的。也可以使用苏云金杆菌或球形芽孢杆菌等生物灭蚊幼剂。
        对无法清除的积水或水体,不能密封的下水道、喷水池等,可投放灭蚊幼颗粒剂,杀灭蚊幼虫。合理利用绿篱技术,对绿植进行滞留喷洒降低蚊虫密度。
在树木、草丛等蚊虫密度较高处,用超低容量喷雾或热烟雾作空间喷雾处理,杀灭成蚊,灭蚊时最好选择成蚊活动的高峰时间黄昏进行。
         家庭:清除孳生地
        居民家花瓶和水养植物至少每周彻底换水一次,要彻底清理空调托盘、花盆底碟(托盘儿)积水,有盖子的盖上;每周检查卫生间和厨房的地漏或者更换具有防渗等功能的安全地漏,保持地漏处无积水,并时常喷点杀虫剂,不给蚊子生存空间,垃圾桶最好加盖。
        装上纱门纱窗
        房间可安装纱门、纱窗,在高发期可用滞留喷洒的杀虫剂涂抹纱窗,效果更好。休息时使用蚊帐。
        正确使用杀虫剂
         1、蚊香
       建议使用电热蚊香液与电热蚊香片。在天黑入睡前密闭房间点燃蚊香1小时,然后开窗通风(纱窗要密闭)。电蚊香的作用是驱蚊,要将蚊香放在通风处上风向。
        2、杀虫气雾剂
       黄昏时是蚊子活动高峰期,此时使用气雾剂能起到最大效果。喷洒完毕后最好关闭门窗半小时到一小时,然后再开窗通风。杀虫气雾剂用起来方便,但喷洒过量对人体也会有一定的毒性,所以在家中使用时要注意安全。使用杀虫气雾剂时尽量不要朝衣物、床单、皮肤、餐具上直接喷。在厨房里喷洒之前,要收藏好食品和餐具。如果不慎将药液喷到皮肤上,要及时清洗。
       建议:杀虫气雾剂会对孩子的免疫系统造成影响,因此不要让婴幼儿接触。蚊子数量不是很多时,不建议使用杀虫气雾剂

1.jpg


     北京有传播寨卡和登革热的伊蚊吗?
        北京市疾控中心在过去5年间进行蚊密度的持续监测发现,白纹伊蚊是北京占比第二的蚊种。蚊子的种类繁多,但北京常见的有淡色库蚊、白纹伊蚊和中华按蚊三类。库蚊活动大多在夜间。白纹伊蚊主要传播流行性乙脑、登革热、寨卡病毒病和黄热病等。伊蚊白天吸血,吸血高峰为早上8-9点和下午4-5点。中华按蚊多在夜间活动,是疟疾、丝虫病的传播媒介。
        我国常见的伊蚊有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两种,白纹伊蚊分布在包括北京在内的多数省份。而埃及伊蚊主要分布在我国台湾地区、海南、广东的雷州半岛和云南的边境区域,北京尚未发现。
信源来自:健康时报网
 

[转帖] 听WHO讲寨卡病毒的故事(5):“轻”病的颠覆

默认分类dearhang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191 次浏览 • 2017-01-10 10:53 • 来自相关话题

听WHO讲寨卡病毒的故事(5):“轻”病的颠覆
蔡晧东医生自媒体2016-05-13 20:47:19
   世界卫生组织近来在巴西寨卡病毒爆发1年之际发文,讲述了寨卡热这个名不见经传的疾病是怎样成为一种造成全球卫生紧急状态的疾病的?
寨卡病毒来到巴西的最初几个月,尽管导致上千人感染,但也没有引起人们特别的注意。但几个月后,巴西东北部巴伊亚地区格林-巴利综合征等神经系统疾病突然增多。2015年7月,巴西将这一情况报告给世界卫生组织。巴伊亚地区是巴西最早发生寨卡病毒传播的中心地区。相似的情况也发生在其他寨卡病毒爆发流行的国家,包括哥伦比亚、多米尼加共和国、萨尔瓦多、洪都拉斯、苏里南和委内瑞拉,大多数国家在寨卡病毒爆发流行的3个月后。因此专家们强烈怀疑格林-巴利综合征与寨卡病毒的流行相关。
最使人震惊的事件出现在2015年10月底。巴西向世界卫生组织报告了54例新生儿小头畸形。新生儿专家高度怀疑小头畸形新生儿增加与妇女在妊娠期间感染了寨卡病毒,影响了胎儿大脑发育,但当时还没有足够的证据。
巴西小头畸形新生儿增加的事件一经公布,促使人们对法属波利尼西亚岛寨卡病毒爆发期间小头畸形的发生率进行了回顾性调查。调查结果于2015年11月公布,发现了至少17例新生儿大脑有不同程度的畸形,包括小头畸形和新生儿脑干功能障碍。
2016年1月下旬,法属波利尼西亚岛的第二个调查报告显示,格林-巴利综合征病例也明显增加。这进一步证明了寨卡病毒与神经系统疾病的相关性。
经过对新生儿的一系列研究,流行、死产胎儿脑组织的检查和他们母亲的调查,孕妇的羊水、胎盘、脐带、胎儿血和胎儿脑组织都检测出寨卡病毒。在一例严重大脑畸形胎儿的脑组织中,培养出寨卡病毒。一些综合研究还排除了登革热和基孔肯雅热与小头畸形的关系,实验室的研究也发现,寨卡病毒具有“亲神经”性,感染后会首先对脑细胞产生影响。
人们还发现,感染了寨卡病毒的胎儿大脑发育停止,脑组织钙化,头骨部分坍塌,多余的头皮在发育过程中出现独特的折叠状态,视力和听力异常。医生们把这种现象称为“先天性寨卡综合征”。






 以往被人们认为的一种“轻”病的概念从此彻底颠覆,寨卡病毒感染再也不是以前人们眼中登革热“温和的表兄弟”了!2016年2月1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寨卡病毒与新生儿小头畸形和其他神经系统疾病有关,寨卡病毒流行导致的小头畸形和其他神经系统疾病已经在法属波利尼西亚岛、巴西等国家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寨卡热这个名不见经传的疾病已经成为一种造成全球卫生紧急状态的疾病。
来源:搜狐健康网


  查看全部
听WHO讲寨卡病毒的故事(5):“轻”病的颠覆
蔡晧东医生自媒体2016-05-13 20:47:19
   世界卫生组织近来在巴西寨卡病毒爆发1年之际发文,讲述了寨卡热这个名不见经传的疾病是怎样成为一种造成全球卫生紧急状态的疾病的?
寨卡病毒来到巴西的最初几个月,尽管导致上千人感染,但也没有引起人们特别的注意。但几个月后,巴西东北部巴伊亚地区格林-巴利综合征等神经系统疾病突然增多。2015年7月,巴西将这一情况报告给世界卫生组织。巴伊亚地区是巴西最早发生寨卡病毒传播的中心地区。相似的情况也发生在其他寨卡病毒爆发流行的国家,包括哥伦比亚、多米尼加共和国、萨尔瓦多、洪都拉斯、苏里南和委内瑞拉,大多数国家在寨卡病毒爆发流行的3个月后。因此专家们强烈怀疑格林-巴利综合征与寨卡病毒的流行相关。
最使人震惊的事件出现在2015年10月底。巴西向世界卫生组织报告了54例新生儿小头畸形。新生儿专家高度怀疑小头畸形新生儿增加与妇女在妊娠期间感染了寨卡病毒,影响了胎儿大脑发育,但当时还没有足够的证据。
巴西小头畸形新生儿增加的事件一经公布,促使人们对法属波利尼西亚岛寨卡病毒爆发期间小头畸形的发生率进行了回顾性调查。调查结果于2015年11月公布,发现了至少17例新生儿大脑有不同程度的畸形,包括小头畸形和新生儿脑干功能障碍。
2016年1月下旬,法属波利尼西亚岛的第二个调查报告显示,格林-巴利综合征病例也明显增加。这进一步证明了寨卡病毒与神经系统疾病的相关性。
经过对新生儿的一系列研究,流行、死产胎儿脑组织的检查和他们母亲的调查,孕妇的羊水、胎盘、脐带、胎儿血和胎儿脑组织都检测出寨卡病毒。在一例严重大脑畸形胎儿的脑组织中,培养出寨卡病毒。一些综合研究还排除了登革热和基孔肯雅热与小头畸形的关系,实验室的研究也发现,寨卡病毒具有“亲神经”性,感染后会首先对脑细胞产生影响。
人们还发现,感染了寨卡病毒的胎儿大脑发育停止,脑组织钙化,头骨部分坍塌,多余的头皮在发育过程中出现独特的折叠状态,视力和听力异常。医生们把这种现象称为“先天性寨卡综合征”。

1.png


 以往被人们认为的一种“轻”病的概念从此彻底颠覆,寨卡病毒感染再也不是以前人们眼中登革热“温和的表兄弟”了!2016年2月1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寨卡病毒与新生儿小头畸形和其他神经系统疾病有关,寨卡病毒流行导致的小头畸形和其他神经系统疾病已经在法属波利尼西亚岛、巴西等国家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寨卡热这个名不见经传的疾病已经成为一种造成全球卫生紧急状态的疾病。
来源:搜狐健康网


 

戴手套做手卫生有意义吗?

回复

默认分类匿名用户 回复了问题 • 1 人关注 • 3 个回复 • 456 次浏览 • 2017-01-10 10:46 • 来自相关话题

疯牛病患者来了

回复

默认分类匿名用户 回复了问题 • 1 人关注 • 2 个回复 • 453 次浏览 • 2017-01-10 10:19 • 来自相关话题

[转帖] 文明与埃博拉病毒,只隔了一个航班的距离

默认分类dearhang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208 次浏览 • 2017-01-10 11:00 • 来自相关话题

文明与埃博拉病毒,只隔了一个航班的距离
2016-03-25 来源:澎湃

几内亚宣称埃博拉病毒爆发结束近3个月之后,再次诊断出多例新的埃博拉病毒感染者,其中四人已经陆续死亡,新感染案例的出现无疑是对人们长期对抗埃博拉病毒道路上的又一打击。世界卫生组织近日发出警告,埃博拉病毒的散发案例很可能再次出现。

埃博拉有多可怕?这种得名于埃博拉河的魔鬼,素有“人命黑板擦”的名号,被列为“生物安全第四级病毒”(最高等级),具有极强传染性。

埃博拉只在非洲出现离我们很遥远吗?美国非虚构作家理查德·普雷斯顿的纪实文学《血疫》用冷静的笔触告诉我们,文明与病毒只隔了一个航班的距离。当携带埃博拉病毒的实验用猕猴被运送至美国弗吉尼亚州时,拉响了美国卫生防疫最大的警报。

来自热带雨林的危险病毒,可在24小时内乘飞机抵达地球上的任何城市。航空线路连接了全世界的所有城市,构成网络。而埃博拉已经进入网络,开始环球旅行。

《血疫》记录了上世纪七十年代埃博拉病毒感染首次爆发到进入人类社会的细节与历程,理查德·普雷斯顿也由此获得了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颁发的防疫斗士奖,他也是有史以来唯一以非医师身分获奖的得主。

四十余年过去了,人类依然没有战胜埃博拉,对病毒的轻视将足以叫人类付出惨重代价,“没有谁可以独善其身,不论你住在中国上海还是纽约第五大道,对于病毒来说你就是一块等待被感染的肉,所有国家必须联合在一起”,理查德·普雷斯顿。

今年1月14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利比里亚埃博拉疫情结束,但这并不意味着人类战胜了这一病毒,下一个“微爆发”而引发病毒全球蔓延的可能性存在吗?

理查德·普雷斯顿:没有人知道是否会因为某些卫生部门忽视或没注意到的原因而导致下一次的“微爆发”,这种致命的病毒可能明天就出现,也可能明年才出现,没有专家能够预测。利比里亚埃博拉疫情结束了,但不幸的是埃博拉病毒依然在西非猖狂。最近又在几内亚发现了超过两起埃博拉病毒感染。

目前欧洲的基因组科研人员正在检测这些感染者的血液,以确定这是否是一种新型的可传染人类的埃博拉病毒以及是否是通过性行为传播的常见西非毒株。

非洲蝙蝠和埃博拉病毒的相关性始终没有得到确定,只证明蝙蝠能够被该病毒感染。但近年在亚洲蝙蝠中也发现埃博拉病毒的抗体,这意味着埃博拉病毒已经从非洲到了亚洲吗?

理查德·普雷斯顿:没有人知道不同类型的丝状病毒是如何传播到世界各地的。(丝状病毒是一种感染脊椎动物的病毒,目前已知的属只有埃博拉病毒和马尔堡病毒)

埃博拉病毒的来源和传播途径还是一个未解之谜。埃博拉病毒是一种早就存在于丛林中的古老病毒?还是由某种古老病毒演化出的新型病毒?国际上最新的研究倾向于哪种说法?

理查德·普雷斯顿:埃博拉病毒是一种极为古老的病毒,并且经常发生突变。基础的埃博拉病毒藏身在丛林中大概有几百万年,但已被发现的几种亚型是在进化过程中演变而出的。而且这种演化还没有停止,如今它们更容易隐藏在人们生活中。(目前已知的埃博拉病毒有四种:扎伊尔型、苏丹型、莱斯顿型、科特迪瓦型,除莱斯顿型,其他三种类型的埃博拉病毒都对人有致命威胁)

对埃博拉病毒的来源有一些假设:1、埃博拉病毒的原宿主是哺乳动物;2、埃博拉病毒流行都和丛林有关,因而其原宿主是一种丛林动物;3、这种动物或者是一种稀有动物,或者和人类接触的机会极其罕见。您认同这些假设吗?

理查德·普雷斯顿:是的,我同意这些假设,但这些假设并未被证实。源头宿主可能是某种蝙蝠,这种蝙蝠不常见,但这依然是个谜。

埃博拉病毒自从在非洲被分离确认,迄今40年来治疗几乎没有实质性进展,没有用于临床治疗的药物,也有没有针对性疫苗。研究埃博拉病毒的障碍在哪里?为何无法用康复者的血清制作疫苗?

理查德·普雷斯顿:即便是在高等级的生物实验室中,研究埃博拉病毒依然极其危险,任何一个研究人员都可能会被感染,并死于病毒的爪牙之下,这是个巨大的挑战。此外康复者的血清对其他人没有免疫效果,埃博拉病毒的谜团太多。

感染埃博拉病毒后康复的人员,对其他类型的埃博拉病毒有免疫力吗?

理查德·普雷斯顿:这是个很好的问题,但没人知道答案。有可能一个埃博拉病毒幸存者会对其他某一亚型的埃博拉病毒产生有限的免疫力,但这种免疫并不会很强,甚至可能很弱。

现在有消息,美国陆军开发的一种治疗药物,在猴子身上的治疗实验取得令人鼓舞的效果,已经进入了实验性治疗。能否介绍下您了解到的最新药物研发情况吗?

理查德·普雷斯顿:由美国陆军、生物制药公司和加拿大政府联合开发的埃博拉病毒新药ZMapp很令人期待,几乎可以确定ZMapp能挽救埃博拉病毒感染者。ZMapp是一种单克隆抗体类药物,其中的成分主要为MB-003(又称为:Mapp,MB-003是三种具有抗埃博拉病毒作用的单克隆抗体组织的混合抗体)和ZMAb(ZMAb是抗埃博拉病毒混合抗体联合腺病毒载体干扰素α的复合抗体)。

ZMapp在8只猴子身上使用过,猴子感染后全部成活,两名在西非感染了致命型埃博拉病毒的美国人接受ZMapp治疗后症状也显著改善。

1月13日,《细胞》杂志刊登了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介绍了埃博拉病毒入侵人体细胞的特殊机制。这一成果对研制抗病毒药物有帮助吗?

理查德·普雷斯顿:中国科学院的研究成果是卓越的,对了解以及后续开发埃博拉疫苗和药物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人类来说,埃博拉病毒还有太多未知的地方,需要全球顶尖的科学家共同探索,才有可能阻止它们肆虐。

近期世界卫生组织将最近寨卡病毒爆发提升到“全球危机”的高度,寨卡病毒的危害可以和埃博拉病毒相提并论吗?

理查德·普雷斯顿:是的,我认为寨卡病毒对人类的危害也十分严重,巴西过去一年出现的三千多名新生儿小头畸形病症与此有关。寨卡病毒会对2%左右的感染孕妇的胎儿造成伤害,虽然看似比例不高,但是全球数以百万计的妇女都有面临这样的风险,病毒会导致许多婴儿会残。

人类走出了丛林,却对身后的丛林所知甚少,未来是否会出现更多类似埃博拉的可怕丛林病毒?随着交通的发展,为病毒的传播提供了便利,我们应该如何应对随时可能爆发的公共卫生安全事件?

理查德·普雷斯顿:我认为是的,更多的丛林病毒正在来临,更多的病毒来源于其他的生态系统,这是整个世界都要面临的问题。每个中国人、每个美国人都要面对新型病毒的威胁,病毒是不会对谁区别对待的。

对于病毒,我们就像一堆肉,等待着被感染。病毒能突然从丛林中跳出,迅速地在全球传播,无论你是住在上海,还是住在纽约的第五大道。这就是为什么必须所有国家联合在一起,没有谁能独善其身。我们需要更好的国际监测公共卫生系统、活跃的实验研究,以及对疫苗和新药开发的巨大投入。 查看全部
文明与埃博拉病毒,只隔了一个航班的距离
2016-03-25 来源:澎湃

几内亚宣称埃博拉病毒爆发结束近3个月之后,再次诊断出多例新的埃博拉病毒感染者,其中四人已经陆续死亡,新感染案例的出现无疑是对人们长期对抗埃博拉病毒道路上的又一打击。世界卫生组织近日发出警告,埃博拉病毒的散发案例很可能再次出现。

埃博拉有多可怕?这种得名于埃博拉河的魔鬼,素有“人命黑板擦”的名号,被列为“生物安全第四级病毒”(最高等级),具有极强传染性。

埃博拉只在非洲出现离我们很遥远吗?美国非虚构作家理查德·普雷斯顿的纪实文学《血疫》用冷静的笔触告诉我们,文明与病毒只隔了一个航班的距离。当携带埃博拉病毒的实验用猕猴被运送至美国弗吉尼亚州时,拉响了美国卫生防疫最大的警报。

来自热带雨林的危险病毒,可在24小时内乘飞机抵达地球上的任何城市。航空线路连接了全世界的所有城市,构成网络。而埃博拉已经进入网络,开始环球旅行。

《血疫》记录了上世纪七十年代埃博拉病毒感染首次爆发到进入人类社会的细节与历程,理查德·普雷斯顿也由此获得了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颁发的防疫斗士奖,他也是有史以来唯一以非医师身分获奖的得主。

四十余年过去了,人类依然没有战胜埃博拉,对病毒的轻视将足以叫人类付出惨重代价,“没有谁可以独善其身,不论你住在中国上海还是纽约第五大道,对于病毒来说你就是一块等待被感染的肉,所有国家必须联合在一起”,理查德·普雷斯顿。

今年1月14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利比里亚埃博拉疫情结束,但这并不意味着人类战胜了这一病毒,下一个“微爆发”而引发病毒全球蔓延的可能性存在吗?

理查德·普雷斯顿:没有人知道是否会因为某些卫生部门忽视或没注意到的原因而导致下一次的“微爆发”,这种致命的病毒可能明天就出现,也可能明年才出现,没有专家能够预测。利比里亚埃博拉疫情结束了,但不幸的是埃博拉病毒依然在西非猖狂。最近又在几内亚发现了超过两起埃博拉病毒感染。

目前欧洲的基因组科研人员正在检测这些感染者的血液,以确定这是否是一种新型的可传染人类的埃博拉病毒以及是否是通过性行为传播的常见西非毒株。

非洲蝙蝠和埃博拉病毒的相关性始终没有得到确定,只证明蝙蝠能够被该病毒感染。但近年在亚洲蝙蝠中也发现埃博拉病毒的抗体,这意味着埃博拉病毒已经从非洲到了亚洲吗?

理查德·普雷斯顿:没有人知道不同类型的丝状病毒是如何传播到世界各地的。(丝状病毒是一种感染脊椎动物的病毒,目前已知的属只有埃博拉病毒和马尔堡病毒)

埃博拉病毒的来源和传播途径还是一个未解之谜。埃博拉病毒是一种早就存在于丛林中的古老病毒?还是由某种古老病毒演化出的新型病毒?国际上最新的研究倾向于哪种说法?

理查德·普雷斯顿:埃博拉病毒是一种极为古老的病毒,并且经常发生突变。基础的埃博拉病毒藏身在丛林中大概有几百万年,但已被发现的几种亚型是在进化过程中演变而出的。而且这种演化还没有停止,如今它们更容易隐藏在人们生活中。(目前已知的埃博拉病毒有四种:扎伊尔型、苏丹型、莱斯顿型、科特迪瓦型,除莱斯顿型,其他三种类型的埃博拉病毒都对人有致命威胁)

对埃博拉病毒的来源有一些假设:1、埃博拉病毒的原宿主是哺乳动物;2、埃博拉病毒流行都和丛林有关,因而其原宿主是一种丛林动物;3、这种动物或者是一种稀有动物,或者和人类接触的机会极其罕见。您认同这些假设吗?

理查德·普雷斯顿:是的,我同意这些假设,但这些假设并未被证实。源头宿主可能是某种蝙蝠,这种蝙蝠不常见,但这依然是个谜。

埃博拉病毒自从在非洲被分离确认,迄今40年来治疗几乎没有实质性进展,没有用于临床治疗的药物,也有没有针对性疫苗。研究埃博拉病毒的障碍在哪里?为何无法用康复者的血清制作疫苗?

理查德·普雷斯顿:即便是在高等级的生物实验室中,研究埃博拉病毒依然极其危险,任何一个研究人员都可能会被感染,并死于病毒的爪牙之下,这是个巨大的挑战。此外康复者的血清对其他人没有免疫效果,埃博拉病毒的谜团太多。

感染埃博拉病毒后康复的人员,对其他类型的埃博拉病毒有免疫力吗?

理查德·普雷斯顿:这是个很好的问题,但没人知道答案。有可能一个埃博拉病毒幸存者会对其他某一亚型的埃博拉病毒产生有限的免疫力,但这种免疫并不会很强,甚至可能很弱。

现在有消息,美国陆军开发的一种治疗药物,在猴子身上的治疗实验取得令人鼓舞的效果,已经进入了实验性治疗。能否介绍下您了解到的最新药物研发情况吗?

理查德·普雷斯顿:由美国陆军、生物制药公司和加拿大政府联合开发的埃博拉病毒新药ZMapp很令人期待,几乎可以确定ZMapp能挽救埃博拉病毒感染者。ZMapp是一种单克隆抗体类药物,其中的成分主要为MB-003(又称为:Mapp,MB-003是三种具有抗埃博拉病毒作用的单克隆抗体组织的混合抗体)和ZMAb(ZMAb是抗埃博拉病毒混合抗体联合腺病毒载体干扰素α的复合抗体)。

ZMapp在8只猴子身上使用过,猴子感染后全部成活,两名在西非感染了致命型埃博拉病毒的美国人接受ZMapp治疗后症状也显著改善。

1月13日,《细胞》杂志刊登了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介绍了埃博拉病毒入侵人体细胞的特殊机制。这一成果对研制抗病毒药物有帮助吗?

理查德·普雷斯顿:中国科学院的研究成果是卓越的,对了解以及后续开发埃博拉疫苗和药物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人类来说,埃博拉病毒还有太多未知的地方,需要全球顶尖的科学家共同探索,才有可能阻止它们肆虐。

近期世界卫生组织将最近寨卡病毒爆发提升到“全球危机”的高度,寨卡病毒的危害可以和埃博拉病毒相提并论吗?

理查德·普雷斯顿:是的,我认为寨卡病毒对人类的危害也十分严重,巴西过去一年出现的三千多名新生儿小头畸形病症与此有关。寨卡病毒会对2%左右的感染孕妇的胎儿造成伤害,虽然看似比例不高,但是全球数以百万计的妇女都有面临这样的风险,病毒会导致许多婴儿会残。

人类走出了丛林,却对身后的丛林所知甚少,未来是否会出现更多类似埃博拉的可怕丛林病毒?随着交通的发展,为病毒的传播提供了便利,我们应该如何应对随时可能爆发的公共卫生安全事件?

理查德·普雷斯顿:我认为是的,更多的丛林病毒正在来临,更多的病毒来源于其他的生态系统,这是整个世界都要面临的问题。每个中国人、每个美国人都要面对新型病毒的威胁,病毒是不会对谁区别对待的。

对于病毒,我们就像一堆肉,等待着被感染。病毒能突然从丛林中跳出,迅速地在全球传播,无论你是住在上海,还是住在纽约的第五大道。这就是为什么必须所有国家联合在一起,没有谁能独善其身。我们需要更好的国际监测公共卫生系统、活跃的实验研究,以及对疫苗和新药开发的巨大投入。

知识|关于寨卡,这十个问题你要知道

默认分类dearhang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196 次浏览 • 2017-01-10 11:00 • 来自相关话题

寨卡病毒病知识问答
                                                                                      (2016-1-31)
1. 什么是寨卡病毒病?
寨卡病毒病是由寨卡病毒引起的一种病毒性疾病,主要通过蚊子叮咬传播,一般症状较轻,2-7天自愈。
2. 哪里存在寨卡病毒?
寨卡病毒主要在蚊虫数量较多的热带地区传播,于1947年首次在非洲的乌干达恒河猴体内被发现,1952年在乌干达和坦桑尼亚的人体中分离出,但在此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仅在非洲和南亚部分国家发现少量散在病例,直到2007年首次在太平洋岛国密克罗尼西亚联邦雅浦岛出现暴发疫情。2013年以来,有疫情国家及出现暴发疫情的国家呈增加趋势,特别是2015年以来开始于智利、巴西等国家的寨卡病毒病疫情在美洲地区迅速传播、蔓延,目前已经有20多个美洲国家有本地感染病例,报告输入性病例的国家更多,包括北美的美国、加拿大,欧洲的英国、丹麦、芬兰、德国、意大利、葡萄牙、荷兰、西班牙、瑞典、瑞士等。另外,2016年1月19日,我国台湾还报告了1例由泰国输入的寨卡病毒感染病例。由于全球变暖和城市化等影响,蚊虫孳生的环境扩大,因此寨卡病毒有可能会在全球更广范围内传播。
3. 目前哪些美洲国家有寨卡病毒病的流行?
目前美洲地区正在发生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一次寨卡病毒病流行,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美洲区办事处信息,截止2016年1月30日,已有24个美洲国家和地区有本地感染病例报告,包括:巴西、哥伦比亚、玻利维亚、巴巴多斯、库拉索岛、多米尼加、厄瓜多尔、萨尔瓦多、法属圭亚那、瓜德罗普岛、危地马拉、圭亚那、洪都拉斯、墨西哥、马提尼克岛、尼加拉瓜、海地、圣马丁、波多黎各、巴拉圭、巴拿马、苏里南、美属维尔京群岛、委内瑞拉。
4. 人们是如何感染寨卡病毒的?
人们主要通过蚊子叮咬而感染寨卡病毒。寨卡病毒还可由怀孕的母亲在怀孕或生产过程中传播给胎儿或婴儿,但传播几率尚不清楚。
5. 传播寨卡病毒的蚊子是什么样的蚊子,我国有这种蚊子吗?
传播寨卡病毒的蚊子主要是伊蚊,伊蚊不但能传播寨卡病毒,它也是登革热、基孔肯雅热和黄热病的传播媒介。传播效率最高的是埃及伊蚊,我国广东省、海南省以及云南省的西双版纳州、德宏州及临沧市等地区有埃及伊蚊,这些地区是登革热的好发地区,因此也是未来发生寨卡病毒本地传播风险较高的地区;同时,白纹伊蚊也可传播寨卡病毒,而我国河北、山西、陕西等以南的广大地区都有白纹伊蚊(又称亚洲虎蚊)的分布,因此也需做好预防工作。
6. 伊蚊活动及叮咬人有什么特点?
伊蚊主要孳生在较为洁净的容器积水中,一般在白天叮咬人,活动高峰在日出后2小时和日落前2小时。叮咬人的为雌蚊,一旦吸饱了血,需要休息3天后产卵。这些卵可以在无水情况下存活达一年之久。一旦在有水环境下,只需要少量的死水,这些卵就可发育成幼虫(孑孓)和成蚊。居室内或居家周围的水桶、花盆、汽车轮胎等可能蓄水的容器,都可能成为伊蚊的良好孳生地。
7. 伊蚊能从一个国家(或地区)到另一个国家(或地区)吗?
伊蚊是一种飞行能力较弱的动物,每次飞行距离不超过400米。但能够被人类无意中从一地携带到另一地(如车的后备箱、植物等)。如果它们能在目的地的气候中存活,理论上可以在当地进行繁殖,并将寨卡病毒传播到新的地区。
    8. 哪些人容易感染寨卡病毒?
各类人群包括孕妇对寨卡病毒普遍易感,在有寨卡病毒流行的地区生活或前往这些地区旅行会增加感染风险。曾感染过寨卡病毒的患者可能对该病毒具备免疫能力。
9. 寨卡病毒病有什么症状?
被携带有寨卡病毒的蚊子叮咬后数天内,约五分之一的人会出现临床症状,包括发热、皮疹和肌肉、关节疼痛等,也可伴有结膜炎、眼后痛和呕吐等表现,一般症状较轻,通常在2-7天后自愈。
10. 寨卡病毒可能出现哪些并发症?
目前对寨卡病毒病的并发症了解甚少。2015年巴西寨卡病毒病流行期间,观察到新生儿小头畸形数量明显上升,提示与寨卡病毒感染存在关联。另外,在2013-2014年法属波利尼西亚发生寨卡病毒病和登革热混合疫情后,当地发现格林-巴利综合征(一种多发性神经根炎)出现异常上升,2015年巴西寨卡病毒病疫情期间也观察到格林-巴利综合征的上升。寨卡病毒与小头畸形、格林-巴列综合征之间是否存在确切的病因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11. 什么是小头畸形?其原因和危害是什么?
小头畸形是婴儿头部出现非正常变小(与同样性别和年龄的婴儿相比)的一种罕见病,直接原因是婴儿在在母亲怀孕期间或在子宫内大脑发育异常造成的。小头畸形可由一系列环境和遗传因素造成,比如唐氏综合症,接触药物、酒精以及子宫内有其它毒素,怀孕期间出现风疹病毒感染等也可以增加小头畸形的可能。有小头畸形的婴儿和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往往会有脑部发育的问题。
    12. 寨卡病毒病是否有疫苗可以预防?
目前尚没有针对寨卡病毒病的疫苗。
13. 个人如何知道是否得了寨卡病毒病?
目前除台湾地区发现1例来自泰国的寨卡病毒病输入性病例,我国大陆及港澳地区尚未发现有寨卡病毒感染病例。
如果你近期曾在有寨卡病毒病的国家或地区居住或旅行,并出现了发热、皮疹、肌肉关节疼痛,应考虑感染寨卡病毒病的可能。但要最终确诊是否感染,需要通过血液检测进行实验室诊断。
14. 如何对寨卡病毒病进行治疗?
寨卡病毒病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但一般症状较轻,为自限性疾病,采取对症支持治疗即可,包括止痛、退烧、休息和大量饮水等。如果症状加重,应及时就医。
15. 广大群众应如何保护自己?
防止寨卡病毒感染的最有效保护方式是防止蚊虫叮咬。所以,在流行地区生活或去这些地区旅行时,应注意穿着长袖衣物(最好是浅色衣服)、使用驱虫剂等,同时注意关闭门窗、使用纱窗及蚊帐等方式避免蚊虫叮咬;另外注意将居室内或居家周围的水桶、花盆、汽车轮胎等可能蓄水的容器排空、保持清洁或者加以覆盖,防止蚊虫在这些容器中孳生。
16. 普通公众可以到有寨卡病毒病的地区旅行吗?
世界卫生组织目前并不建议就美洲国家的寨卡病毒病疫情采取任何旅行或贸易限制措施,我国也未发布旅行限制的建议。
有本地感染病例报告的国家和地区,说明当地蚊子中已经有病毒感染,存在通过叮咬他人进一步传播的可能;而仅有输入性病例,没有本地感染病例报告的国家,说明当地蚊子可能还没有被病毒感染,出现进一步传播的可能性就小。
建议旅行者关注旅行目的地寨卡病毒病和其它蚊媒疾病的流行情况。如计划前往有寨卡病毒病疫情的地区旅行,请提前征询当地卫生、检验检疫或旅游部门的意见,并在旅行期间严格采取避免蚊虫叮咬的措施,避免感染。
17. 孕妇是否可以前往有寨卡病毒病的地区旅行?
出于谨慎考虑,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孕期在三个月之内的孕妇暂缓前往寨卡病毒病流行的地区。美国疾控中心建议处在任何孕程的孕妇均考虑推迟前往有寨卡病毒传播的区域旅行。所以,孕妇以及正准备怀孕的妇女应尽可能避免前往有寨卡病毒病疫情的地区旅行,如确需前往,旅行过程中应严格做好个人防护,避免蚊虫叮咬。旅行归来,应主动告知医务人员自己的旅行史,注意定期进行孕期检查,发现异常及时咨询医务人员。
    18. 怀疑或者担心自己感染寨卡病毒怎么办?
曾在流行地区生活或去塞卡病毒病流行地区旅行的人员,如出现可疑症状,怀疑或者担心自己感染了寨卡病毒,应前往当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和咨询,需要时可通过采血检验,确认是否感染了塞卡病毒。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应急中心 编译)寨卡病毒病知识问答-知识问答 http://www.chinacdc.cn/jkzt/crb/ ... 0160131_124971.html 查看全部

寨卡病毒病知识问答
                                                                                      (2016-1-31)
1. 什么是寨卡病毒病?
寨卡病毒病是由寨卡病毒引起的一种病毒性疾病,主要通过蚊子叮咬传播,一般症状较轻,2-7天自愈。
2. 哪里存在寨卡病毒?
寨卡病毒主要在蚊虫数量较多的热带地区传播,于1947年首次在非洲的乌干达恒河猴体内被发现,1952年在乌干达和坦桑尼亚的人体中分离出,但在此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仅在非洲和南亚部分国家发现少量散在病例,直到2007年首次在太平洋岛国密克罗尼西亚联邦雅浦岛出现暴发疫情。2013年以来,有疫情国家及出现暴发疫情的国家呈增加趋势,特别是2015年以来开始于智利、巴西等国家的寨卡病毒病疫情在美洲地区迅速传播、蔓延,目前已经有20多个美洲国家有本地感染病例,报告输入性病例的国家更多,包括北美的美国、加拿大,欧洲的英国、丹麦、芬兰、德国、意大利、葡萄牙、荷兰、西班牙、瑞典、瑞士等。另外,2016年1月19日,我国台湾还报告了1例由泰国输入的寨卡病毒感染病例。由于全球变暖和城市化等影响,蚊虫孳生的环境扩大,因此寨卡病毒有可能会在全球更广范围内传播。
3. 目前哪些美洲国家有寨卡病毒病的流行?
目前美洲地区正在发生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一次寨卡病毒病流行,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美洲区办事处信息,截止2016年1月30日,已有24个美洲国家和地区有本地感染病例报告,包括:巴西、哥伦比亚、玻利维亚、巴巴多斯、库拉索岛、多米尼加、厄瓜多尔、萨尔瓦多、法属圭亚那、瓜德罗普岛、危地马拉、圭亚那、洪都拉斯、墨西哥、马提尼克岛、尼加拉瓜、海地、圣马丁、波多黎各、巴拉圭、巴拿马、苏里南、美属维尔京群岛、委内瑞拉。
4. 人们是如何感染寨卡病毒的?
人们主要通过蚊子叮咬而感染寨卡病毒。寨卡病毒还可由怀孕的母亲在怀孕或生产过程中传播给胎儿或婴儿,但传播几率尚不清楚。
5. 传播寨卡病毒的蚊子是什么样的蚊子,我国有这种蚊子吗?
传播寨卡病毒的蚊子主要是伊蚊,伊蚊不但能传播寨卡病毒,它也是登革热、基孔肯雅热和黄热病的传播媒介。传播效率最高的是埃及伊蚊,我国广东省、海南省以及云南省的西双版纳州、德宏州及临沧市等地区有埃及伊蚊,这些地区是登革热的好发地区,因此也是未来发生寨卡病毒本地传播风险较高的地区;同时,白纹伊蚊也可传播寨卡病毒,而我国河北、山西、陕西等以南的广大地区都有白纹伊蚊(又称亚洲虎蚊)的分布,因此也需做好预防工作。
6. 伊蚊活动及叮咬人有什么特点?
伊蚊主要孳生在较为洁净的容器积水中,一般在白天叮咬人,活动高峰在日出后2小时和日落前2小时。叮咬人的为雌蚊,一旦吸饱了血,需要休息3天后产卵。这些卵可以在无水情况下存活达一年之久。一旦在有水环境下,只需要少量的死水,这些卵就可发育成幼虫(孑孓)和成蚊。居室内或居家周围的水桶、花盆、汽车轮胎等可能蓄水的容器,都可能成为伊蚊的良好孳生地。
7. 伊蚊能从一个国家(或地区)到另一个国家(或地区)吗?
伊蚊是一种飞行能力较弱的动物,每次飞行距离不超过400米。但能够被人类无意中从一地携带到另一地(如车的后备箱、植物等)。如果它们能在目的地的气候中存活,理论上可以在当地进行繁殖,并将寨卡病毒传播到新的地区。
    8. 哪些人容易感染寨卡病毒?
各类人群包括孕妇对寨卡病毒普遍易感,在有寨卡病毒流行的地区生活或前往这些地区旅行会增加感染风险。曾感染过寨卡病毒的患者可能对该病毒具备免疫能力。
9. 寨卡病毒病有什么症状?
被携带有寨卡病毒的蚊子叮咬后数天内,约五分之一的人会出现临床症状,包括发热、皮疹和肌肉、关节疼痛等,也可伴有结膜炎、眼后痛和呕吐等表现,一般症状较轻,通常在2-7天后自愈。
10. 寨卡病毒可能出现哪些并发症?
目前对寨卡病毒病的并发症了解甚少。2015年巴西寨卡病毒病流行期间,观察到新生儿小头畸形数量明显上升,提示与寨卡病毒感染存在关联。另外,在2013-2014年法属波利尼西亚发生寨卡病毒病和登革热混合疫情后,当地发现格林-巴利综合征(一种多发性神经根炎)出现异常上升,2015年巴西寨卡病毒病疫情期间也观察到格林-巴利综合征的上升。寨卡病毒与小头畸形、格林-巴列综合征之间是否存在确切的病因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11. 什么是小头畸形?其原因和危害是什么?
小头畸形是婴儿头部出现非正常变小(与同样性别和年龄的婴儿相比)的一种罕见病,直接原因是婴儿在在母亲怀孕期间或在子宫内大脑发育异常造成的。小头畸形可由一系列环境和遗传因素造成,比如唐氏综合症,接触药物、酒精以及子宫内有其它毒素,怀孕期间出现风疹病毒感染等也可以增加小头畸形的可能。有小头畸形的婴儿和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往往会有脑部发育的问题。
    12. 寨卡病毒病是否有疫苗可以预防?
目前尚没有针对寨卡病毒病的疫苗。
13. 个人如何知道是否得了寨卡病毒病?
目前除台湾地区发现1例来自泰国的寨卡病毒病输入性病例,我国大陆及港澳地区尚未发现有寨卡病毒感染病例。
如果你近期曾在有寨卡病毒病的国家或地区居住或旅行,并出现了发热、皮疹、肌肉关节疼痛,应考虑感染寨卡病毒病的可能。但要最终确诊是否感染,需要通过血液检测进行实验室诊断。
14. 如何对寨卡病毒病进行治疗?
寨卡病毒病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但一般症状较轻,为自限性疾病,采取对症支持治疗即可,包括止痛、退烧、休息和大量饮水等。如果症状加重,应及时就医。
15. 广大群众应如何保护自己?
防止寨卡病毒感染的最有效保护方式是防止蚊虫叮咬。所以,在流行地区生活或去这些地区旅行时,应注意穿着长袖衣物(最好是浅色衣服)、使用驱虫剂等,同时注意关闭门窗、使用纱窗及蚊帐等方式避免蚊虫叮咬;另外注意将居室内或居家周围的水桶、花盆、汽车轮胎等可能蓄水的容器排空、保持清洁或者加以覆盖,防止蚊虫在这些容器中孳生。
16. 普通公众可以到有寨卡病毒病的地区旅行吗?
世界卫生组织目前并不建议就美洲国家的寨卡病毒病疫情采取任何旅行或贸易限制措施,我国也未发布旅行限制的建议。
有本地感染病例报告的国家和地区,说明当地蚊子中已经有病毒感染,存在通过叮咬他人进一步传播的可能;而仅有输入性病例,没有本地感染病例报告的国家,说明当地蚊子可能还没有被病毒感染,出现进一步传播的可能性就小。
建议旅行者关注旅行目的地寨卡病毒病和其它蚊媒疾病的流行情况。如计划前往有寨卡病毒病疫情的地区旅行,请提前征询当地卫生、检验检疫或旅游部门的意见,并在旅行期间严格采取避免蚊虫叮咬的措施,避免感染。
17. 孕妇是否可以前往有寨卡病毒病的地区旅行?
出于谨慎考虑,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孕期在三个月之内的孕妇暂缓前往寨卡病毒病流行的地区。美国疾控中心建议处在任何孕程的孕妇均考虑推迟前往有寨卡病毒传播的区域旅行。所以,孕妇以及正准备怀孕的妇女应尽可能避免前往有寨卡病毒病疫情的地区旅行,如确需前往,旅行过程中应严格做好个人防护,避免蚊虫叮咬。旅行归来,应主动告知医务人员自己的旅行史,注意定期进行孕期检查,发现异常及时咨询医务人员。
    18. 怀疑或者担心自己感染寨卡病毒怎么办?
曾在流行地区生活或去塞卡病毒病流行地区旅行的人员,如出现可疑症状,怀疑或者担心自己感染了寨卡病毒,应前往当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和咨询,需要时可通过采血检验,确认是否感染了塞卡病毒。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应急中心 编译)寨卡病毒病知识问答-知识问答 http://www.chinacdc.cn/jkzt/crb/ ... 0160131_124971.html

知识|关于寨卡,这十个问题你要知道

默认分类dearhang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188 次浏览 • 2017-01-10 10:59 • 来自相关话题

2014年以来,美洲多个国家相继发生寨卡病毒感染病例,欧洲、亚洲、大洋洲等国也有输入病例报告。截至目前,我国大陆地区尚未发现病例。

1.哪里存在寨卡病毒?

寨卡病毒出现在蚊虫数量较多的热带地区,已知该病毒在非洲、美洲、南亚和西太平洋地区流行。

寨卡病毒于1947年被发现,然而多年来仅在非洲和南亚地区发现过散在人间病例。2007年,首次得到文件记载的寨卡病毒病疫情发生在太平洋。2013年以来,西太平洋、美洲和非洲报告发生了相关病例和疫情。由于蚊虫可以生活并且滋生的环境受城市化和全球化的影响出现扩大,因此可能会在全球发生寨卡病毒病大型城市疫情。

2.人们如何染上寨卡病毒?

人们会在被受到感染的伊蚊叮咬之后染上寨卡病毒——这一蚊虫与传播登革热、基孔肯雅热和黄热病的蚊子类型相同。

3.寨卡病毒病的症状如何?

寨卡病毒往往会引起轻微病症。人们在受到感染的蚊子叮咬后几天内会出现症状,多数寨卡病毒病病人会出现轻微发热和皮疹。另有一些人可能还会出现结膜炎、肌肉和关节疼痛以及疲劳感。这些症状通常在2-7天后消失。

4.寨卡病毒可能有哪些并发症?

由于在2007年之前并没有记录发生大型寨卡病毒疫情,因此目前对这一疾病并发症的了解甚少。

2013-2014年在法属波利尼西亚发生了首起寨卡病毒病疫情,当时还同时出现了登革热疫情,在此期间报告称,吉兰–巴雷综合征出现非正常上升。正在对这一影响开展回顾性调查,包括寨卡病毒和其它可能因素发挥的潜在作用。2015年当巴西首次出现寨卡病毒疫情时也同样观察到吉兰–巴雷综合征上升情况。

2015年,巴西当地卫生当局在出现寨卡病毒疫情的相同时间也观察到出生时患有小头症的婴儿数量有所上升。除其它可能因素外,卫生当局和机构目前正在调查小头症与寨卡病毒之间可能存在的关联。然而,在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任何可能关联之前需要进一步开展调查和研究。

5.孕妇是否应当关注寨卡病毒?

目前正在调查孕妇感染寨卡病毒与其婴儿罹患小头症之间可能存有的关联。在得到更多了解之前,孕妇或者计划怀孕的妇女应当格外注意自我保护,防止蚊虫叮咬。

如果已怀孕并且怀疑可能染有寨卡病毒病时,就请你在怀孕期间去看医生,并接受密切监测。

6.什么是小头症?

小头症是婴儿头部出现非正常变小的一种罕见病。这是由于婴儿在子宫或者在怀孕期间大脑发育异常造成的。患有小头症的婴儿和儿童通常会在生长过程中遇到大脑发育困难。

小头症可由一系列环境和遗传因素造成,比如唐氏综合症;接触药物、酒精以及子宫内存有其它毒素;以及怀孕期间出现风疹感染。

7.如何对寨卡病毒病进行治疗?

寨卡病毒病的症状可用普通止痛和退烧药物治疗,且要休息并大量饮水。如果症状加重,病人应当求医。目前尚没有针对这一疾病的治愈办法或者疫苗。

8.寨卡病毒病如何得到诊断?

对大多数得到寨卡病毒病诊断的病人而言,这种诊断以病人症状和近期病史为基础(比如,蚊子叮咬,或者到已知存有寨卡病毒的地区旅行)。可通过血液检测法做出实验室确定诊断。

9.我应如何去做来保护自己?

防患寨卡病毒的最佳保护方式就是防止蚊子叮咬。防止蚊子叮咬会保护人们免患寨卡病毒,也不会患上通过蚊媒传播的其它疾病,比如登革热、基孔肯雅热和黄热病。

要做到这一点可能就要使用驱虫剂;穿戴可使尽可能多的身体部位得到覆盖的衣服(最好是浅色衣服);采用纱网、门窗紧闭等物理屏障;以及在蚊帐内睡觉。另外较为重要的是将水桶、花盆或者汽车轮胎等可能蓄水的容器实施排空、保持清洁或者加以覆盖,从而去除可使蚊虫滋生的地方。

10.我是否应当避免到存在寨卡病毒的地区旅行?

旅行者应当不断了解寨卡病毒和其它蚊媒疾病情况。如存有疑虑,就请征求当地卫生和旅行部门的意见。

要保护自己免患寨卡病毒和其它蚊媒疾病,每个人都应当采取上述措施,避免受到蚊子叮咬。孕妇或者计划怀孕的妇女应当遵循这一建议,当前往已经出现寨卡病毒疫情的地区旅行时也可征求当地卫生部门的意见。

根据现有证据,世卫组织并不建议在寨卡病毒病问题上采取任何旅行或贸易限制措施。作为一项预防性措施,有些国家政府可能会根据自己对已有证据和当地危险因素的估计,对其本国民众提出公共卫生和旅行建议。


来源:世界卫生组织知识|关于寨卡,这十个问题你要知道-相关链接 http://www.chinacdc.cn/jkzt/crb/ ... 0160131_124984.html
  查看全部
2014年以来,美洲多个国家相继发生寨卡病毒感染病例,欧洲、亚洲、大洋洲等国也有输入病例报告。截至目前,我国大陆地区尚未发现病例。

1.哪里存在寨卡病毒?

寨卡病毒出现在蚊虫数量较多的热带地区,已知该病毒在非洲、美洲、南亚和西太平洋地区流行。

寨卡病毒于1947年被发现,然而多年来仅在非洲和南亚地区发现过散在人间病例。2007年,首次得到文件记载的寨卡病毒病疫情发生在太平洋。2013年以来,西太平洋、美洲和非洲报告发生了相关病例和疫情。由于蚊虫可以生活并且滋生的环境受城市化和全球化的影响出现扩大,因此可能会在全球发生寨卡病毒病大型城市疫情。

2.人们如何染上寨卡病毒?

人们会在被受到感染的伊蚊叮咬之后染上寨卡病毒——这一蚊虫与传播登革热、基孔肯雅热和黄热病的蚊子类型相同。

3.寨卡病毒病的症状如何?

寨卡病毒往往会引起轻微病症。人们在受到感染的蚊子叮咬后几天内会出现症状,多数寨卡病毒病病人会出现轻微发热和皮疹。另有一些人可能还会出现结膜炎、肌肉和关节疼痛以及疲劳感。这些症状通常在2-7天后消失。

4.寨卡病毒可能有哪些并发症?

由于在2007年之前并没有记录发生大型寨卡病毒疫情,因此目前对这一疾病并发症的了解甚少。

2013-2014年在法属波利尼西亚发生了首起寨卡病毒病疫情,当时还同时出现了登革热疫情,在此期间报告称,吉兰–巴雷综合征出现非正常上升。正在对这一影响开展回顾性调查,包括寨卡病毒和其它可能因素发挥的潜在作用。2015年当巴西首次出现寨卡病毒疫情时也同样观察到吉兰–巴雷综合征上升情况。

2015年,巴西当地卫生当局在出现寨卡病毒疫情的相同时间也观察到出生时患有小头症的婴儿数量有所上升。除其它可能因素外,卫生当局和机构目前正在调查小头症与寨卡病毒之间可能存在的关联。然而,在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任何可能关联之前需要进一步开展调查和研究。

5.孕妇是否应当关注寨卡病毒?

目前正在调查孕妇感染寨卡病毒与其婴儿罹患小头症之间可能存有的关联。在得到更多了解之前,孕妇或者计划怀孕的妇女应当格外注意自我保护,防止蚊虫叮咬。

如果已怀孕并且怀疑可能染有寨卡病毒病时,就请你在怀孕期间去看医生,并接受密切监测。

6.什么是小头症?

小头症是婴儿头部出现非正常变小的一种罕见病。这是由于婴儿在子宫或者在怀孕期间大脑发育异常造成的。患有小头症的婴儿和儿童通常会在生长过程中遇到大脑发育困难。

小头症可由一系列环境和遗传因素造成,比如唐氏综合症;接触药物、酒精以及子宫内存有其它毒素;以及怀孕期间出现风疹感染。

7.如何对寨卡病毒病进行治疗?

寨卡病毒病的症状可用普通止痛和退烧药物治疗,且要休息并大量饮水。如果症状加重,病人应当求医。目前尚没有针对这一疾病的治愈办法或者疫苗。

8.寨卡病毒病如何得到诊断?

对大多数得到寨卡病毒病诊断的病人而言,这种诊断以病人症状和近期病史为基础(比如,蚊子叮咬,或者到已知存有寨卡病毒的地区旅行)。可通过血液检测法做出实验室确定诊断。

9.我应如何去做来保护自己?

防患寨卡病毒的最佳保护方式就是防止蚊子叮咬。防止蚊子叮咬会保护人们免患寨卡病毒,也不会患上通过蚊媒传播的其它疾病,比如登革热、基孔肯雅热和黄热病。

要做到这一点可能就要使用驱虫剂;穿戴可使尽可能多的身体部位得到覆盖的衣服(最好是浅色衣服);采用纱网、门窗紧闭等物理屏障;以及在蚊帐内睡觉。另外较为重要的是将水桶、花盆或者汽车轮胎等可能蓄水的容器实施排空、保持清洁或者加以覆盖,从而去除可使蚊虫滋生的地方。

10.我是否应当避免到存在寨卡病毒的地区旅行?

旅行者应当不断了解寨卡病毒和其它蚊媒疾病情况。如存有疑虑,就请征求当地卫生和旅行部门的意见。

要保护自己免患寨卡病毒和其它蚊媒疾病,每个人都应当采取上述措施,避免受到蚊子叮咬。孕妇或者计划怀孕的妇女应当遵循这一建议,当前往已经出现寨卡病毒疫情的地区旅行时也可征求当地卫生部门的意见。

根据现有证据,世卫组织并不建议在寨卡病毒病问题上采取任何旅行或贸易限制措施。作为一项预防性措施,有些国家政府可能会根据自己对已有证据和当地危险因素的估计,对其本国民众提出公共卫生和旅行建议。


来源:世界卫生组织知识|关于寨卡,这十个问题你要知道-相关链接 http://www.chinacdc.cn/jkzt/crb/ ... 0160131_124984.html
 

[转帖] 寨卡病毒感染者为什么要睡蚊帐?

默认分类dearhang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211 次浏览 • 2017-01-10 10:59 • 来自相关话题

寨卡病毒感染者为什么要睡蚊帐?
蔡晧东医生自媒体2016-02-19 21:07:00
    今年2月12日,我国广州确诊了我国大陆的第2例输入性寨卡病毒感染病例。我是传染病专业的医生,每天都会特别关注电视和网站上有关寨卡病毒感染的信息。今天,我的家人和我一起看有关寨卡病毒的电视时,女儿突然奇怪地问我:“妈妈,广州的病房里还挂着蚊帐!寨卡病毒感染的病人为什么要睡在蚊帐里?”
传染病病人都要隔离。但隔离病人并不是像大家想象的那样把病人关起来。根据不同传染病的传播方式,传染病的隔离分为呼吸道隔离、消化道隔离、血液-体液隔离、接触隔离、防蚊隔离等。
寨卡病毒感染、登革热、疟疾都需要防蚊隔离。病人的血液里有病毒,如果蚊子叮咬的病人,病人血液中的病毒就进入到蚊子体内了。病毒可以在蚊子体内复制,甚至可以经卵将病毒传给蚊子的后代。蚊子体内有了病毒,再叮咬健康人,就可能造成疾病的传播。
我国目前没有寨卡病毒的本土传播病例,因为我国的蚊子体内还没有寨卡病毒。如果蚊子叮咬了输入性病例的病人,就有可能使寨卡病毒进入到我国蚊子的体内,寨卡病毒就会在我国造成本土传播,寨卡病毒就有可能在我国造成和巴西一样的爆炸性传播。因此,寨卡病毒感染的病人一定要睡在蚊帐里隔离,防止我国的蚊子叮咬寨卡病毒感染者。不仅病房里要设蚊帐,医院和周围环境还要进行灭蚊,防止蚊虫叮咬其他人。这就是防蚊隔离。什么时候寨卡病毒感染的病人血液内没有病毒了,才可以不睡蚊帐。
  查看全部

寨卡病毒感染者为什么要睡蚊帐?
蔡晧东医生自媒体2016-02-19 21:07:00
    今年2月12日,我国广州确诊了我国大陆的第2例输入性寨卡病毒感染病例。我是传染病专业的医生,每天都会特别关注电视和网站上有关寨卡病毒感染的信息。今天,我的家人和我一起看有关寨卡病毒的电视时,女儿突然奇怪地问我:“妈妈,广州的病房里还挂着蚊帐!寨卡病毒感染的病人为什么要睡在蚊帐里?”
传染病病人都要隔离。但隔离病人并不是像大家想象的那样把病人关起来。根据不同传染病的传播方式,传染病的隔离分为呼吸道隔离、消化道隔离、血液-体液隔离、接触隔离、防蚊隔离等。
寨卡病毒感染、登革热、疟疾都需要防蚊隔离。病人的血液里有病毒,如果蚊子叮咬的病人,病人血液中的病毒就进入到蚊子体内了。病毒可以在蚊子体内复制,甚至可以经卵将病毒传给蚊子的后代。蚊子体内有了病毒,再叮咬健康人,就可能造成疾病的传播。
我国目前没有寨卡病毒的本土传播病例,因为我国的蚊子体内还没有寨卡病毒。如果蚊子叮咬了输入性病例的病人,就有可能使寨卡病毒进入到我国蚊子的体内,寨卡病毒就会在我国造成本土传播,寨卡病毒就有可能在我国造成和巴西一样的爆炸性传播。因此,寨卡病毒感染的病人一定要睡在蚊帐里隔离,防止我国的蚊子叮咬寨卡病毒感染者。不仅病房里要设蚊帐,医院和周围环境还要进行灭蚊,防止蚊虫叮咬其他人。这就是防蚊隔离。什么时候寨卡病毒感染的病人血液内没有病毒了,才可以不睡蚊帐。
 

[转帖] 埃博拉病毒病疫情防控的思考

默认分类dearhang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239 次浏览 • 2017-01-10 10:58 • 来自相关话题

埃博拉病毒病疫情防控的思考
2016-3-10 作者:佚名   来源: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 我要评论1
Tags: 埃博拉病毒  疫情防控  
分享到:0
2014年全球公共卫生热点事件很多,首当其冲的当属全球公共卫生的大事——埃博拉病毒病在西非的猖獗流行。这次埃博拉病毒病并非新发,而是卷土重来,因为早在1976年该病就在中非被发现,以后一直断断续续地流行,2013年底又突然在西非几内亚出现,疫情迅速波及利比里亚和塞拉利昂,来势非常迅猛,还波及美国、西班牙、尼日利亚等6个国家。过去37年(1976—2013)共发病2387例,死亡1590人。而此次流行,截至2015年1月27曰,发病数高达22057例,死亡8759人。
一、疫情控制的反思
1.防控错过了早期的黄金期
众所周知,西非是热带雨林生态,很适合埃博拉病毒在动物中的传播,一旦病毒从动物传到人,就可在人际间迅速传播。西非三国(几内亚、利比里亚和塞拉利昂)经济赤贫,人口密度大,医疗卫生落后,政府弱势,国民素质差,这些都有利于病毒传播,导致防控工作困难重重。
但导致疫情失控还有另外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西非三国和国际社会错过了早期控制的黄金期,即传播链清晰的时期。在该期间内感染者、密切接触者和一般人群之间的界限很清楚,容易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如果当事国疫情通报和国际响应各提早2个月,控制难度会小得多。
西非埃博拉病毒病失控与我国2003年SARS流行早期有相似之处,都伴有恐怖的流行,在这种情况下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会难上加难。其实中国在SARS流行时期也遇到很大困难,特别在早、中期,没有SARS的诊断试剂,为隔离治疗带来很大麻烦,待SARS流行高峰被控制进入收尾阶段,诊断试剂才研制出来。
因此仅就医学角度而言,控制SARS比埃博拉要难得多,但中国制度的优越远非今曰西非可比。西非国家社会局面比较混乱,极其缺乏医院、床位和医疗设施,流行病学底数更不清楚,难以将埃博拉病患者、密切接触者和健康人隔离,此外,早期缺乏适应国情的公共卫生对策。
西非当前埃博拉社会流行的状况,比较类似20世纪初期中国东北肺鼠疫大流行时的局面,当时清政府重用了唯一在西方学过公共卫生的伍连德大夫,经过异常艰难的努力,终于控制了肺鼠疫。
目前对埃博拉病毒病防控措施已奏效,西非的疫情明显好转,疫情的实际进展比之前任何国际机构预测的情况都乐观。2014年我们听过很多的疫情预测,比如2014年10月下旬埃博拉会传到中国;2015年初患者数要超过百万;1周新发病例数将超过10000例,但是实际上防控效果要好得多。
究其原因,首先是西非国家自己的努力,包括动用了政府、议会、军队、非政府组织,采取了特殊时期的隔离措施;其次,由联合国主导的国际援助起了关键作用,特别是WHO制定的“6—7—7”防控目标,即60d内使70%的人得到治疗,70%的葬礼要移风易俗,这些目标现在基本实现。
2.信息是联防联控的生命
目前西非三国新发病数已大幅减少,这是采取隔离防护对策的胜利,和防治SARS时期中国的胜利对策一致。如果坐等疫苗和抗病毒药物的研制,可能就会多付出几倍的生命代价。尽管SARS与埃博拉是完全不同的两种传染病,中国与西非国情更完全不同,但防控传染病的基本对策和措施是相同的。
中国依靠联防联控机制预防埃博拉传入取得了较好的成果,至今没有1例病例传入国内。中国向西非派去了几百名医务人员,在当地有数以万计的工程施工人员,还有维和部队和使馆外交人员,所有在当地的中国人都没有感染,从西非归国的中国人也没有发现感染者。
国务院责成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牵头,建立了由20多个部门构成的联防联控机构,有很多闪光点:如国家质检总局在联防联控中工作量很大,严阵以待了多半年,从不松懈;从SARS到甲流,教育部一直是联防联控的重要成员,这次积极配合卫生系统对西非国家的留学生进行了健康监测;外交部及时把国外的信息传回国内,提供给联防联控机构,让国内提前有所准备,并适时减少疫情国申请来华的签证;商务部及时提供国外工程队的信息。可以说,这次我国联防联控打的是信息战,信息是联防联控的生命。
3.御传染病于国门之外的对策很成功
此次疫情流行期间,中国向西非国家提供了资金、物资、人员、经验等全方位的援助,及时、全面、力度大、效果好,这是中国首次把国内的联防联控延伸到国外,意义重大。
最近,西非国家应中国等国家的强烈要求,在航空口岸开展了出境国际卫生检疫,不让疑似埃博拉病毒病的人登机,这在其他传染病流行时是很难做到的。过去非疫区国家对来自疫区国家的入境者开展国际卫生检疫,而疫区国家对出境者不检疫。
这次是应中国等国的要求实现的,如果不去援助,别国可能采取这样的措施吗?当然不可能!过去只有美国采取御传染病于国门之外的国际公共卫生战略,把大量的公共卫生专家派到各个发展中国家,目的绝不仅仅是援助,还要收集疫情、病原体并评估信息,这对保障美国公民的安全非常重要。
一旦美国要介入某国时,早已经提前掌握了当地的传染病和卫生状况,对美国国家的利益大有好处。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这次迈出国门,应该仅仅是启动长期国际公共卫生战略的第一步。
二、2015年埃博拉病毒病疫情发展趋势的预测
2015年西非的埃博拉病毒病疫情会继续下降,可能会出现一个间歇期,并持续较长时间,仍可能反复,但即使反复也不会重演2014年的猖獗流行。该病传出非洲大陆的可能性将进一步减少,但不可能彻底排除。
几内亚的首例人间病例是被森林动物传染的,从中非到西非感染已经形成了多大范围的动物疫源地,没有人知晓。携带这些病毒的动物,包括果蝠、羚羊和大的灵长类动物,国境线对它们没有约束作用。由于埃博拉病毒动物疫源地的神秘面纱尚未揭开,非洲和世界很可能再次出现疫情的暴发。此外,只要贫困存在,也很难摆脱烈性传染病。
2015年疫情的缓和为从容开展严格的疫苗临床试验提供了时间,专家可以开始研究疫苗的接种策略:一开始疫苗产量不高时先给什么人群接种?以后如何逐步推开?如何监测接种不良反应?形成怎样的常规免疫接种策略?费用如何解决?以上一系列问题都很现实,到了需要研究解决的时候。
三、中国应该制定长远的公共卫生援外计划
2015年中国应该坚持业已证明成功的对策和措施,并立足于长远。要借此次成功援助西非抗击埃博拉病毒病的东风,总结御疫病于国门之外的成功经验,制定长远的公共卫生援外计划,扩大中国的国际影响,提升中国的软实力,以便在今后应对各种各样严峻的公共卫生实践中,积累了实战经验,成为国家对外援助的强项,应该毫不谦虚地说:中国公共卫生援外的意义不亚于高铁走向世界。
内容源:http://www.i-md.com/news/detail/ ... dClinicalImmunology 查看全部
埃博拉病毒病疫情防控的思考
2016-3-10 作者:佚名   来源: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 我要评论1
Tags: 埃博拉病毒  疫情防控  
分享到:0
2014年全球公共卫生热点事件很多,首当其冲的当属全球公共卫生的大事——埃博拉病毒病在西非的猖獗流行。这次埃博拉病毒病并非新发,而是卷土重来,因为早在1976年该病就在中非被发现,以后一直断断续续地流行,2013年底又突然在西非几内亚出现,疫情迅速波及利比里亚和塞拉利昂,来势非常迅猛,还波及美国、西班牙、尼日利亚等6个国家。过去37年(1976—2013)共发病2387例,死亡1590人。而此次流行,截至2015年1月27曰,发病数高达22057例,死亡8759人。
一、疫情控制的反思
1.防控错过了早期的黄金期
众所周知,西非是热带雨林生态,很适合埃博拉病毒在动物中的传播,一旦病毒从动物传到人,就可在人际间迅速传播。西非三国(几内亚、利比里亚和塞拉利昂)经济赤贫,人口密度大,医疗卫生落后,政府弱势,国民素质差,这些都有利于病毒传播,导致防控工作困难重重。
但导致疫情失控还有另外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西非三国和国际社会错过了早期控制的黄金期,即传播链清晰的时期。在该期间内感染者、密切接触者和一般人群之间的界限很清楚,容易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如果当事国疫情通报和国际响应各提早2个月,控制难度会小得多。
西非埃博拉病毒病失控与我国2003年SARS流行早期有相似之处,都伴有恐怖的流行,在这种情况下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会难上加难。其实中国在SARS流行时期也遇到很大困难,特别在早、中期,没有SARS的诊断试剂,为隔离治疗带来很大麻烦,待SARS流行高峰被控制进入收尾阶段,诊断试剂才研制出来。
因此仅就医学角度而言,控制SARS比埃博拉要难得多,但中国制度的优越远非今曰西非可比。西非国家社会局面比较混乱,极其缺乏医院、床位和医疗设施,流行病学底数更不清楚,难以将埃博拉病患者、密切接触者和健康人隔离,此外,早期缺乏适应国情的公共卫生对策。
西非当前埃博拉社会流行的状况,比较类似20世纪初期中国东北肺鼠疫大流行时的局面,当时清政府重用了唯一在西方学过公共卫生的伍连德大夫,经过异常艰难的努力,终于控制了肺鼠疫。
目前对埃博拉病毒病防控措施已奏效,西非的疫情明显好转,疫情的实际进展比之前任何国际机构预测的情况都乐观。2014年我们听过很多的疫情预测,比如2014年10月下旬埃博拉会传到中国;2015年初患者数要超过百万;1周新发病例数将超过10000例,但是实际上防控效果要好得多。
究其原因,首先是西非国家自己的努力,包括动用了政府、议会、军队、非政府组织,采取了特殊时期的隔离措施;其次,由联合国主导的国际援助起了关键作用,特别是WHO制定的“6—7—7”防控目标,即60d内使70%的人得到治疗,70%的葬礼要移风易俗,这些目标现在基本实现。
2.信息是联防联控的生命
目前西非三国新发病数已大幅减少,这是采取隔离防护对策的胜利,和防治SARS时期中国的胜利对策一致。如果坐等疫苗和抗病毒药物的研制,可能就会多付出几倍的生命代价。尽管SARS与埃博拉是完全不同的两种传染病,中国与西非国情更完全不同,但防控传染病的基本对策和措施是相同的。
中国依靠联防联控机制预防埃博拉传入取得了较好的成果,至今没有1例病例传入国内。中国向西非派去了几百名医务人员,在当地有数以万计的工程施工人员,还有维和部队和使馆外交人员,所有在当地的中国人都没有感染,从西非归国的中国人也没有发现感染者。
国务院责成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牵头,建立了由20多个部门构成的联防联控机构,有很多闪光点:如国家质检总局在联防联控中工作量很大,严阵以待了多半年,从不松懈;从SARS到甲流,教育部一直是联防联控的重要成员,这次积极配合卫生系统对西非国家的留学生进行了健康监测;外交部及时把国外的信息传回国内,提供给联防联控机构,让国内提前有所准备,并适时减少疫情国申请来华的签证;商务部及时提供国外工程队的信息。可以说,这次我国联防联控打的是信息战,信息是联防联控的生命。
3.御传染病于国门之外的对策很成功
此次疫情流行期间,中国向西非国家提供了资金、物资、人员、经验等全方位的援助,及时、全面、力度大、效果好,这是中国首次把国内的联防联控延伸到国外,意义重大。
最近,西非国家应中国等国家的强烈要求,在航空口岸开展了出境国际卫生检疫,不让疑似埃博拉病毒病的人登机,这在其他传染病流行时是很难做到的。过去非疫区国家对来自疫区国家的入境者开展国际卫生检疫,而疫区国家对出境者不检疫。
这次是应中国等国的要求实现的,如果不去援助,别国可能采取这样的措施吗?当然不可能!过去只有美国采取御传染病于国门之外的国际公共卫生战略,把大量的公共卫生专家派到各个发展中国家,目的绝不仅仅是援助,还要收集疫情、病原体并评估信息,这对保障美国公民的安全非常重要。
一旦美国要介入某国时,早已经提前掌握了当地的传染病和卫生状况,对美国国家的利益大有好处。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这次迈出国门,应该仅仅是启动长期国际公共卫生战略的第一步。
二、2015年埃博拉病毒病疫情发展趋势的预测
2015年西非的埃博拉病毒病疫情会继续下降,可能会出现一个间歇期,并持续较长时间,仍可能反复,但即使反复也不会重演2014年的猖獗流行。该病传出非洲大陆的可能性将进一步减少,但不可能彻底排除。
几内亚的首例人间病例是被森林动物传染的,从中非到西非感染已经形成了多大范围的动物疫源地,没有人知晓。携带这些病毒的动物,包括果蝠、羚羊和大的灵长类动物,国境线对它们没有约束作用。由于埃博拉病毒动物疫源地的神秘面纱尚未揭开,非洲和世界很可能再次出现疫情的暴发。此外,只要贫困存在,也很难摆脱烈性传染病。
2015年疫情的缓和为从容开展严格的疫苗临床试验提供了时间,专家可以开始研究疫苗的接种策略:一开始疫苗产量不高时先给什么人群接种?以后如何逐步推开?如何监测接种不良反应?形成怎样的常规免疫接种策略?费用如何解决?以上一系列问题都很现实,到了需要研究解决的时候。
三、中国应该制定长远的公共卫生援外计划
2015年中国应该坚持业已证明成功的对策和措施,并立足于长远。要借此次成功援助西非抗击埃博拉病毒病的东风,总结御疫病于国门之外的成功经验,制定长远的公共卫生援外计划,扩大中国的国际影响,提升中国的软实力,以便在今后应对各种各样严峻的公共卫生实践中,积累了实战经验,成为国家对外援助的强项,应该毫不谦虚地说:中国公共卫生援外的意义不亚于高铁走向世界。
内容源:http://www.i-md.com/news/detail/ ... dClinicalImmunology

[转帖] 美疾控中心呼吁加强应对寨卡:比想象可怕

默认分类dearhang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205 次浏览 • 2017-01-10 10:58 • 来自相关话题

美疾控中心呼吁加强应对寨卡:比想象可怕


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的官员说,寨卡病毒给美国带来的影响可能要比人们此前预测的还“可怕”。寨卡病毒不仅可能造成婴儿大脑的损坏,还会对成年人造成神经系统问题。
自去年从巴西爆发以来,寨卡病毒已经导致美洲数以千计婴儿的出生缺陷。这种病也被称为“小头症”。
来自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的专家舒查特(Dr. Anne Schuchat)表示,一系列出生缺陷的问题都与寨卡病毒有关。
新生儿患上小头症后,他们的脑部就往往已经出现了永久性的损伤。
她还说,由蚊虫传播的寨卡病毒可能扩散到美国更多的州。
“目前来看,我们知道的一切都要比最先想象的可怕,” 舒查特表示。
今年早些时候,美国总统奥巴马要求国会批准18亿美元的紧急资金,用以寨卡病毒的防治与研究。
同时,美国还将使用抗击埃博拉留下的5.89亿美元,应对寨卡病毒的蔓延。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专家法奇(Dr. Anthony Fauci)表示,美国现在需要更多的资金来对抗这些携带病毒的蚊虫,并需要更多的资金用于研究疫苗和治疗。
萨尔瓦多的孕妇们等待产前检查。萨尔瓦多呼吁国民在2018年前避免怀孕,以防止因感染寨卡病毒而导致婴儿患上小头症。
“当总统要求19亿美元时,我们(确实)需要19亿美元的资金。”他说,近期的研究发现,寨卡病毒还可能造成婴儿大脑的损坏。
他还补充说,对成人而言,近期还有报道指寨卡病毒会造成神经系统问题。
此前,美国疾控中心还宣布,由于寨卡病例在波多黎各每周都翻倍,该地区将得到3900万美元的紧急资助。
今年二月,美国德州的达拉斯报告了第一个本地感染的寨卡病例。不过,这起病例被指是通过性接触传播的,而非通过蚊虫叮咬。 查看全部
美疾控中心呼吁加强应对寨卡:比想象可怕


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的官员说,寨卡病毒给美国带来的影响可能要比人们此前预测的还“可怕”。寨卡病毒不仅可能造成婴儿大脑的损坏,还会对成年人造成神经系统问题。
自去年从巴西爆发以来,寨卡病毒已经导致美洲数以千计婴儿的出生缺陷。这种病也被称为“小头症”。
来自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的专家舒查特(Dr. Anne Schuchat)表示,一系列出生缺陷的问题都与寨卡病毒有关。
新生儿患上小头症后,他们的脑部就往往已经出现了永久性的损伤。
她还说,由蚊虫传播的寨卡病毒可能扩散到美国更多的州。
“目前来看,我们知道的一切都要比最先想象的可怕,” 舒查特表示。
今年早些时候,美国总统奥巴马要求国会批准18亿美元的紧急资金,用以寨卡病毒的防治与研究。
同时,美国还将使用抗击埃博拉留下的5.89亿美元,应对寨卡病毒的蔓延。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专家法奇(Dr. Anthony Fauci)表示,美国现在需要更多的资金来对抗这些携带病毒的蚊虫,并需要更多的资金用于研究疫苗和治疗。
萨尔瓦多的孕妇们等待产前检查。萨尔瓦多呼吁国民在2018年前避免怀孕,以防止因感染寨卡病毒而导致婴儿患上小头症。
“当总统要求19亿美元时,我们(确实)需要19亿美元的资金。”他说,近期的研究发现,寨卡病毒还可能造成婴儿大脑的损坏。
他还补充说,对成人而言,近期还有报道指寨卡病毒会造成神经系统问题。
此前,美国疾控中心还宣布,由于寨卡病例在波多黎各每周都翻倍,该地区将得到3900万美元的紧急资助。
今年二月,美国德州的达拉斯报告了第一个本地感染的寨卡病例。不过,这起病例被指是通过性接触传播的,而非通过蚊虫叮咬。

[转帖] 核辐射可阻断寨卡病毒传播

默认分类dearhang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196 次浏览 • 2017-01-10 10:58 • 来自相关话题

核辐射可阻断寨卡病毒传播
来源:健康报    联合国粮农组织/国际原子能机构核技术粮食和农业应用联合司司长梁劬3月3日在墨西哥城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核技术利用核辐射使蚊子不育,能帮助美洲地区防控寨卡疫情。

杀虫剂灭杀等传统灭蚊技术因蚊子的抗药性不断增强而效果衰减。梁劬表示,在这种情况下,综合使用传统的灭杀蚊子技术、核辐照不育技术以及其他防治技术,可以有效、可持续地压制和消灭蚊子,帮助防控蚊媒传播疾病。

梁劬说,粮农组织和原子能机构正与多国科学家合作,开发在遗传学上雌雄可分离的品系,以便能够大规模应用核辐照不育技术,“我们估计,在近几年内完全有希望突破这个瓶颈,大规模压制蚊子繁殖”。 查看全部
核辐射可阻断寨卡病毒传播
来源:健康报    联合国粮农组织/国际原子能机构核技术粮食和农业应用联合司司长梁劬3月3日在墨西哥城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核技术利用核辐射使蚊子不育,能帮助美洲地区防控寨卡疫情。

杀虫剂灭杀等传统灭蚊技术因蚊子的抗药性不断增强而效果衰减。梁劬表示,在这种情况下,综合使用传统的灭杀蚊子技术、核辐照不育技术以及其他防治技术,可以有效、可持续地压制和消灭蚊子,帮助防控蚊媒传播疾病。

梁劬说,粮农组织和原子能机构正与多国科学家合作,开发在遗传学上雌雄可分离的品系,以便能够大规模应用核辐照不育技术,“我们估计,在近几年内完全有希望突破这个瓶颈,大规模压制蚊子繁殖”。

[转帖] 改变了医疗模式却被遗忘的一起疫情: 1917~1918年间的美国军队麻疹疫情

默认分类dearhang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183 次浏览 • 2017-01-10 10:57 • 来自相关话题

改变了医疗模式却被遗忘的一起疫情: 1917~1918年间的美国军队麻疹疫情

A forgotten epidemic that changed medicine: measles in the US Army, 1917–18

2015-10-25 23:52点击:1100发表评论
作者:David M Morens, Jeff ery K Taubenberger
期刊:《The Lancet Infectious Diseases CN》2015年3期
摘要:
在1917~1918 年间美国军队内部暴发的一起麻疹疫情中,共造成95 000 余例感染病例,3000 余例死亡病例。疫情调查发现,大多数死亡病例存在麻疹和链球菌合并感染,并且在无麻疹的士兵中发现了另一个平行的链球菌肺炎疫情。通过成百上千位军医、地方医师及科学家(来自内科学、病理学、微生物学、放射学、外科学、预防医学及康复医学等学科)广泛的跨学科研究,得以首次明确了这些疾病的自然史和发病机制。在此之后,明确了支气管肺炎是由于病原体之间的病毒- 细菌相互作用所致这一概念,制定了相关的预防和治疗方案并进行实时优化。这些方案随后被应用于1918 年麻疹疫情消退后的流感大流行中。这些突破性的发现对于深入了解重症肺炎及其治疗处理仍具有重要意义。 查看全部
改变了医疗模式却被遗忘的一起疫情: 1917~1918年间的美国军队麻疹疫情

A forgotten epidemic that changed medicine: measles in the US Army, 1917–18

2015-10-25 23:52点击:1100发表评论
作者:David M Morens, Jeff ery K Taubenberger
期刊:《The Lancet Infectious Diseases CN》2015年3期
摘要:
在1917~1918 年间美国军队内部暴发的一起麻疹疫情中,共造成95 000 余例感染病例,3000 余例死亡病例。疫情调查发现,大多数死亡病例存在麻疹和链球菌合并感染,并且在无麻疹的士兵中发现了另一个平行的链球菌肺炎疫情。通过成百上千位军医、地方医师及科学家(来自内科学、病理学、微生物学、放射学、外科学、预防医学及康复医学等学科)广泛的跨学科研究,得以首次明确了这些疾病的自然史和发病机制。在此之后,明确了支气管肺炎是由于病原体之间的病毒- 细菌相互作用所致这一概念,制定了相关的预防和治疗方案并进行实时优化。这些方案随后被应用于1918 年麻疹疫情消退后的流感大流行中。这些突破性的发现对于深入了解重症肺炎及其治疗处理仍具有重要意义。

[转帖] 适应性随机试验还是非随机试验是解决西非埃博拉病毒 病暴发疫情的最佳方法?

默认分类dearhang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179 次浏览 • 2017-01-10 10:57 • 来自相关话题

适应性随机试验还是非随机试验是解决西非埃博拉病毒 病暴发疫情的最佳方法?

Are adaptive randomised trials or non-randomised studies the best way to address the Ebola outbreak in west Africa?

2015-10-25 23:49点击:982发表评论
作者:Simone Lanini, Alimuddin Zumla, John P A Ioannidis, Antonino Di Caro, Sanjeev Krishna, Lawrence Gostin, Enrico Girardi, Michel Pletschette, Gino Strada, Aldo Baritussio, Gina Portella, Giovanni Apolone, Silvio Cavuto, Roberto Satolli, Peter Kremsner, Francesco Vairo, Giuseppe Ippolito
期刊:《The Lancet Infectious Diseases CN》2015年3期
摘要:
肆虐西非部分地区的埃博拉病毒病暴发疫情对于临床研究及伦理学而言均是前所未有的挑战。根据对既往30 年间情况进行的评估表明,目前3 个疫情最严重国家(几内亚、利比里亚和塞拉利昂)的疫情控制力量已经存在不足。截至2015 年3 月25 日,这些国家已经出现了超过24 900 例病例,并有大约10 300 例死亡病例。在面对需要紧急应对这样一个特殊事件以及特殊疫情的情况下,采用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RCT)进行埃博拉相关研究或许既不道德也不可行,而且还应在关怀用药基础上通过非随机研究对潜在的干预措施进行评估。然而,非随机研究可能无法生成可靠的结论,在如何解读结果方面将会造成极大的残差不确定性,并且可能会浪费稀缺的相关干预资源,使其更加不符合伦理学规范。科学合理而又严谨的研究设计(例如适应性RCT)可以提供最佳方案,用于减少研发新型干预措施所需的时间,并且能够在确保符合伦理学规范的同时获得可靠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本文对目前在4 个主要国际试验注册机构注册的相关临床研究进行了概述,并通过提供一项模拟试验来展示适应性RCT 在上述背景(即对照组或实验组中的死亡率同时存在变化的情况下)中的表现。 查看全部
适应性随机试验还是非随机试验是解决西非埃博拉病毒 病暴发疫情的最佳方法?

Are adaptive randomised trials or non-randomised studies the best way to address the Ebola outbreak in west Africa?

2015-10-25 23:49点击:982发表评论
作者:Simone Lanini, Alimuddin Zumla, John P A Ioannidis, Antonino Di Caro, Sanjeev Krishna, Lawrence Gostin, Enrico Girardi, Michel Pletschette, Gino Strada, Aldo Baritussio, Gina Portella, Giovanni Apolone, Silvio Cavuto, Roberto Satolli, Peter Kremsner, Francesco Vairo, Giuseppe Ippolito
期刊:《The Lancet Infectious Diseases CN》2015年3期
摘要:
肆虐西非部分地区的埃博拉病毒病暴发疫情对于临床研究及伦理学而言均是前所未有的挑战。根据对既往30 年间情况进行的评估表明,目前3 个疫情最严重国家(几内亚、利比里亚和塞拉利昂)的疫情控制力量已经存在不足。截至2015 年3 月25 日,这些国家已经出现了超过24 900 例病例,并有大约10 300 例死亡病例。在面对需要紧急应对这样一个特殊事件以及特殊疫情的情况下,采用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RCT)进行埃博拉相关研究或许既不道德也不可行,而且还应在关怀用药基础上通过非随机研究对潜在的干预措施进行评估。然而,非随机研究可能无法生成可靠的结论,在如何解读结果方面将会造成极大的残差不确定性,并且可能会浪费稀缺的相关干预资源,使其更加不符合伦理学规范。科学合理而又严谨的研究设计(例如适应性RCT)可以提供最佳方案,用于减少研发新型干预措施所需的时间,并且能够在确保符合伦理学规范的同时获得可靠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本文对目前在4 个主要国际试验注册机构注册的相关临床研究进行了概述,并通过提供一项模拟试验来展示适应性RCT 在上述背景(即对照组或实验组中的死亡率同时存在变化的情况下)中的表现。

[转帖] 消灭病毒 英国计划向巴西出售转基因蚊子

默认分类dearhang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186 次浏览 • 2017-01-10 10:56 • 来自相关话题

了消灭病毒 英国计划向巴西出售转基因蚊子
来源:中国科学报 2016-05-06 11:39


蚊子是传播多种病毒的载体

为获得在巴西出售对抗登革热的转基因蚊子的许可,英国生物技术公司Oxitec已经等待了两年。不过,该公司现在知道,在出售这种会在巴西各自治市释放的昆虫之前,将不得不等待一段更长的时间。

在深思熟虑之后,巴西卫生监管机构——卫生监督局(Anvisa)日前宣布,将有效监管Oxitec的蚊子,并将其归类为一种新颖的医疗技术。Anvisa表示,目前其正在创建一个为转基因蚊子的商业释放奠定基础的法律框架。为了能够实现这种情况,它想让Oxitec不仅证明其技术是安全的,还要证明其能减少蚊媒病毒的传播。

Oxitec的埃及伊蚊携带一个会导致其后代夭折的基因。该公司希望,数百万只雄性转基因蚊子的释放会使传播登革热和寨卡病毒的野生蚊子数量暴跌。不过,此项技术并非所提出的减少蚊子种群的唯一方案:其他还包括被称为基因驱动的技术,或者释放感染了一种能阻止登革热病毒复制的细菌的蚊子。

Oxitec表示,公司已证实这些昆虫是安全的,并且释放它们能导致埃及伊蚊数量骤跌。不过,它尚未发布关于这种效应可明确减少疾病的证据。Anvisa拒绝透露对于商业释放的最终裁决是否拥有时间表,或者其需要哪些关乎安全和效果的数据。

Oxitec的证据来自此前在巴西和其他地方开展的田间试验。2014年,负责监管转基因生物并且批准了上述试验的巴西国家生物安全机构——国家生物技术安全委员会(CTNBio)宣布,这些蚊子用于商业释放是安全的。

自从作出这一决定,将蚊子作为商业产品释放的呼声日渐增长。最近,寨卡病毒在巴西的传播进一步推动了对这种对抗寨卡病毒携带者——埃及伊蚊的新型武器的支持。

不过,一些科学家和环保组织提出,转基因蚊子的环境安全性仍不确定,尽管其已获得CTNBio许可。同时,关于Anvisa潜在监管角色的不确定性也延缓了相关进展。

Oxitec声称,Anvisa的最新决定使公司的试验变得更加稳妥。Anvisa则表示,其已为Oxitec提供开展研究试验的临时许可证。“重要的一点是,事情再次开始向前推进。”该公司商业开发负责人Glen Slade说。

去年,Oxitec发表了一篇证实在巴西巴伊亚州茹阿泽鲁的一个郊区释放转基因蚊子至少在一个季度内能使野生埃及伊蚊数量最高减少90%的文章。论文提出,持续释放转基因蚊子“可能将足以防止测试开展地出现登革热疫情”。

圣保罗州皮拉西卡巴市卫生秘书Pedro Antonio de Mello介绍说,Oxitec在其城市开展的一项类似试验已提供了一些关于登革热病例减少的真实证据,尽管这些结果尚未被发表。转基因蚊子在皮拉西卡巴市一个5000人的小型社区中被释放,而该地区确认的登革热病例从2014~2015年登革热流行季的132起减少到2015~2016年的仅4起。来自此项试验的详细流行病学数据有望在今年晚些时候公开。

在接下来的几周里,新一批转基因蚊子将在皮拉西卡巴市被释放。Slade介绍说,巴西东北部其他城市可能也会在不远的将来释放转基因蚊子。不过,他并未透露是哪些城市。

Oxitec首席科学官Simon Warner表示,公司正处于计划一项能证实转基因蚊子减少病毒传播研究的早期阶段,但这可能是“一项花费数百万美元且持续很多年的努力”。该想法是,选择多个测试地点,并在一半地点开展蚊子干预试验。通过利用血液测试监控登革热(或者寨卡)感染,它应当能证实目标区域是否会出现这些疾病的显着减少。Warner介绍说,他正致力于设计此项试验,但目前尚未有明确的时间表。同时,该公司将需要同医学科学家合作,以及社区参与和伦理委员会的评估。

即便转基因蚊子被证实能减少登革热或寨卡感染,自然选择也有可能减少它们的效力。雌性蚊子会发展出对野生埃及伊蚊的偏好,从而阻止Oxitec公司目前最深度研发的转基因蚊子谱系(被称为OX513A)在野外扩散。

“很难说这个谱系能否一劳永逸地解决问题。”在Oxitec首次田间试验中释放转基因蚊子的团队成员、圣保罗大学分子生物学家Margareth Capurro-Guimaraes表示,“我们需要持续努力繁育改良的谱系。最终,这将是一个不断变动的目标。 查看全部
了消灭病毒 英国计划向巴西出售转基因蚊子
来源:中国科学报 2016-05-06 11:39


蚊子是传播多种病毒的载体

为获得在巴西出售对抗登革热的转基因蚊子的许可,英国生物技术公司Oxitec已经等待了两年。不过,该公司现在知道,在出售这种会在巴西各自治市释放的昆虫之前,将不得不等待一段更长的时间。

在深思熟虑之后,巴西卫生监管机构——卫生监督局(Anvisa)日前宣布,将有效监管Oxitec的蚊子,并将其归类为一种新颖的医疗技术。Anvisa表示,目前其正在创建一个为转基因蚊子的商业释放奠定基础的法律框架。为了能够实现这种情况,它想让Oxitec不仅证明其技术是安全的,还要证明其能减少蚊媒病毒的传播。

Oxitec的埃及伊蚊携带一个会导致其后代夭折的基因。该公司希望,数百万只雄性转基因蚊子的释放会使传播登革热和寨卡病毒的野生蚊子数量暴跌。不过,此项技术并非所提出的减少蚊子种群的唯一方案:其他还包括被称为基因驱动的技术,或者释放感染了一种能阻止登革热病毒复制的细菌的蚊子。

Oxitec表示,公司已证实这些昆虫是安全的,并且释放它们能导致埃及伊蚊数量骤跌。不过,它尚未发布关于这种效应可明确减少疾病的证据。Anvisa拒绝透露对于商业释放的最终裁决是否拥有时间表,或者其需要哪些关乎安全和效果的数据。

Oxitec的证据来自此前在巴西和其他地方开展的田间试验。2014年,负责监管转基因生物并且批准了上述试验的巴西国家生物安全机构——国家生物技术安全委员会(CTNBio)宣布,这些蚊子用于商业释放是安全的。

自从作出这一决定,将蚊子作为商业产品释放的呼声日渐增长。最近,寨卡病毒在巴西的传播进一步推动了对这种对抗寨卡病毒携带者——埃及伊蚊的新型武器的支持。

不过,一些科学家和环保组织提出,转基因蚊子的环境安全性仍不确定,尽管其已获得CTNBio许可。同时,关于Anvisa潜在监管角色的不确定性也延缓了相关进展。

Oxitec声称,Anvisa的最新决定使公司的试验变得更加稳妥。Anvisa则表示,其已为Oxitec提供开展研究试验的临时许可证。“重要的一点是,事情再次开始向前推进。”该公司商业开发负责人Glen Slade说。

去年,Oxitec发表了一篇证实在巴西巴伊亚州茹阿泽鲁的一个郊区释放转基因蚊子至少在一个季度内能使野生埃及伊蚊数量最高减少90%的文章。论文提出,持续释放转基因蚊子“可能将足以防止测试开展地出现登革热疫情”。

圣保罗州皮拉西卡巴市卫生秘书Pedro Antonio de Mello介绍说,Oxitec在其城市开展的一项类似试验已提供了一些关于登革热病例减少的真实证据,尽管这些结果尚未被发表。转基因蚊子在皮拉西卡巴市一个5000人的小型社区中被释放,而该地区确认的登革热病例从2014~2015年登革热流行季的132起减少到2015~2016年的仅4起。来自此项试验的详细流行病学数据有望在今年晚些时候公开。

在接下来的几周里,新一批转基因蚊子将在皮拉西卡巴市被释放。Slade介绍说,巴西东北部其他城市可能也会在不远的将来释放转基因蚊子。不过,他并未透露是哪些城市。

Oxitec首席科学官Simon Warner表示,公司正处于计划一项能证实转基因蚊子减少病毒传播研究的早期阶段,但这可能是“一项花费数百万美元且持续很多年的努力”。该想法是,选择多个测试地点,并在一半地点开展蚊子干预试验。通过利用血液测试监控登革热(或者寨卡)感染,它应当能证实目标区域是否会出现这些疾病的显着减少。Warner介绍说,他正致力于设计此项试验,但目前尚未有明确的时间表。同时,该公司将需要同医学科学家合作,以及社区参与和伦理委员会的评估。

即便转基因蚊子被证实能减少登革热或寨卡感染,自然选择也有可能减少它们的效力。雌性蚊子会发展出对野生埃及伊蚊的偏好,从而阻止Oxitec公司目前最深度研发的转基因蚊子谱系(被称为OX513A)在野外扩散。

“很难说这个谱系能否一劳永逸地解决问题。”在Oxitec首次田间试验中释放转基因蚊子的团队成员、圣保罗大学分子生物学家Margareth Capurro-Guimaraes表示,“我们需要持续努力繁育改良的谱系。最终,这将是一个不断变动的目标。

关于采取标准防护措施防控寨卡病毒病医院感染

默认分类dearhang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188 次浏览 • 2017-01-10 10:56 • 来自相关话题

 2016年3月22日,美国MMWR杂志公布了关于采取标准防护措施预防寨卡病毒在医疗环境(镇痛和分娩时)传播的报道。摘要如下,供大家参考。
    自2015年5月从巴西发现寨卡病毒病感染以来,截至2016年3月21日,美洲地区共有32个国家报告有当地感染病例。大部分病例病情较轻或无症状,但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怀孕期间感染寨卡病毒可引起不良后果,同时,近期发现,寨卡病毒感染与格林巴利综合征之间可能存在关联。寨卡病毒主要通过埃及伊蚊叮咬而传播,经性传播也有报道。目前寨卡病毒的RNA片段在病人体液,包括血液、尿液、唾液和羊水中均能检测到,虽然目前尚未发现感染寨卡病毒的病人将病毒传播给医务人员或其他病人的证据,但职业暴露于上述体液时,理论上存在感染的可能,因此尽量减少暴露机会可降低传播的风险。美国CDC建议所有的医疗机构均应采取标准防护措施,保护医务人员和病人免于寨卡病毒病和其他血源性疾病的感染。由于医务人员在对孕妇镇痛和分娩过程中或其他不可预见的产科护理操作时可能会接触大量的体液,因此采取标准防护措施就变得十分必要。
    标准防护:1)手卫生;2)使用PPE;3)呼吸和咳嗽礼仪;4)安全注射操作;5)被污染器械或环境表面的安全清理。由于寨卡病毒病人大多无症状或症状较轻,医务人员要根据临床情况评估风险,同时,在接触病人之前和之后,以及脱掉PPE之后,应使用肥皂水或洗手液洗手。
   镇痛和分娩过程中的标准防护:
    孕妇分娩过程中会流失大量血液(平均500mL)、羊水(大于500mL)。分娩时,医务人员的眼罩会被血液和体液污染;进行相关手术时,即使戴了双层手套也会遭受不同程度的损伤,往往第一层手套会严重刺破。目前,产房内医务人员存在不同程度的违反标准防护操作的情况。鉴于此,有必要强调下标准防护。
    标准防护目的:1)防止医务人员粘膜、皮肤和衣物接触病人体液;2)防止医务人员将污染物带到下一位病人;3)避免不必要地暴露于被污染的锐器物。医务人员应根据接触的方式和操作的特点,和PPE的佩戴情况,评估暴露的风险,选择佩戴手套、防水围裙、口罩和眼罩等防护设备。
    教育培训的重要性。

详见链接:http://www.cdc.gov/mmwr/volume ... r.htm
  查看全部
 2016年3月22日,美国MMWR杂志公布了关于采取标准防护措施预防寨卡病毒在医疗环境(镇痛和分娩时)传播的报道。摘要如下,供大家参考。
    自2015年5月从巴西发现寨卡病毒病感染以来,截至2016年3月21日,美洲地区共有32个国家报告有当地感染病例。大部分病例病情较轻或无症状,但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怀孕期间感染寨卡病毒可引起不良后果,同时,近期发现,寨卡病毒感染与格林巴利综合征之间可能存在关联。寨卡病毒主要通过埃及伊蚊叮咬而传播,经性传播也有报道。目前寨卡病毒的RNA片段在病人体液,包括血液、尿液、唾液和羊水中均能检测到,虽然目前尚未发现感染寨卡病毒的病人将病毒传播给医务人员或其他病人的证据,但职业暴露于上述体液时,理论上存在感染的可能,因此尽量减少暴露机会可降低传播的风险。美国CDC建议所有的医疗机构均应采取标准防护措施,保护医务人员和病人免于寨卡病毒病和其他血源性疾病的感染。由于医务人员在对孕妇镇痛和分娩过程中或其他不可预见的产科护理操作时可能会接触大量的体液,因此采取标准防护措施就变得十分必要。
    标准防护:1)手卫生;2)使用PPE;3)呼吸和咳嗽礼仪;4)安全注射操作;5)被污染器械或环境表面的安全清理。由于寨卡病毒病人大多无症状或症状较轻,医务人员要根据临床情况评估风险,同时,在接触病人之前和之后,以及脱掉PPE之后,应使用肥皂水或洗手液洗手。
   镇痛和分娩过程中的标准防护:
    孕妇分娩过程中会流失大量血液(平均500mL)、羊水(大于500mL)。分娩时,医务人员的眼罩会被血液和体液污染;进行相关手术时,即使戴了双层手套也会遭受不同程度的损伤,往往第一层手套会严重刺破。目前,产房内医务人员存在不同程度的违反标准防护操作的情况。鉴于此,有必要强调下标准防护。
    标准防护目的:1)防止医务人员粘膜、皮肤和衣物接触病人体液;2)防止医务人员将污染物带到下一位病人;3)避免不必要地暴露于被污染的锐器物。医务人员应根据接触的方式和操作的特点,和PPE的佩戴情况,评估暴露的风险,选择佩戴手套、防水围裙、口罩和眼罩等防护设备。
    教育培训的重要性。

详见链接:http://www.cdc.gov/mmwr/volume ... r.htm
 

[转帖] Cell Host & Microbe:给蚊子注射细菌可阻断寨卡病毒传播

默认分类dearhang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188 次浏览 • 2017-01-10 10:56 • 来自相关话题

Cell Host & Microbe:给蚊子注射细菌可阻断寨卡病毒传播
来源:生物谷 2016-05-10 00:35


图片摘自:www.scientificamerican.com

2016年5月10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来自巴西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表示,感染沃尔巴克氏体或许可以明显降低蚊子传播寨卡病毒的风险,相关研究刊登于国际杂志Cell Host & Microbe上,而这一研究为开发新型方法来阻断寨卡病毒的感染和传播提供希望。

如今在诸如澳大利亚、巴西、印度尼西亚及越南等国家中研究者已经大量释放沃尔巴克氏体来感染蚊子作为抑制登革热的新型策略,而如今这项研究发现,利用沃尔巴克氏体同样也可以帮助抵御寨卡病毒的传播。寨卡病毒和个体出生缺陷头小畸形直接相关,而这种个体出生缺陷疾病目前在南美和中美洲地区及加勒比地区席卷开来。

今年2月时,世界卫生组织就发布公告称,寨卡病毒疫情已经使得全球进入卫生紧急戒备状态;寨卡病毒和小头畸形(Microcephaly)之间的关联也于去年秋季在巴西发现,随后研究者证实有1100多例小头畸形的发病都与其母亲寨卡病毒感染直接相关。

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利用沃尔巴克氏体来进行研究,沃尔巴克氏体可以在昆虫细胞中生存,而且目前发现沃尔巴克氏体可以在多达60%的常见昆虫机体中生存,文章中研究者将沃尔巴克氏体注入到蚊子的卵中,随后沃尔巴克氏体就会随着蚊子的繁衍而不断传播到其后代中。

研究者Luciano Moreira说道,我们可以利用几个月的时间释放携带沃尔巴克氏体的伊蚊,随后这些携带者就会同自然种群进行交配,随着时间延续就会慢慢改变蚊子的群体特征。这项研究中研究者利用当前在巴西流行的两种寨卡病毒分别感染田间蚊子(对照)和被沃尔巴克氏体感染的蚊子,两周后,研究者发现携带沃尔巴克氏体的蚊子机体和唾液中存在较低水平的病毒颗粒,同时其感染人类的能力也明显下降了,这就表明沃尔巴克氏体或许可以有效帮助抵御蚊子传播寨卡病毒。

来自宾州州立大学的研究者Jason Rasgon表示,在此前的实验中我们发现沃尔巴克氏体在抑制一种病原体传播的时候会增强另外一种病原体的传播,而这项研究完全消除了我们的顾虑。研究者Moreira最后说道,本文研究提出的策略并不是100%有效,而且也并不会完全消除病毒,但这种新型策略的确可以用来抑制当前寨卡病毒的传播和流行。 查看全部
Cell Host & Microbe:给蚊子注射细菌可阻断寨卡病毒传播
来源:生物谷 2016-05-10 00:35


图片摘自:www.scientificamerican.com

2016年5月10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来自巴西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表示,感染沃尔巴克氏体或许可以明显降低蚊子传播寨卡病毒的风险,相关研究刊登于国际杂志Cell Host & Microbe上,而这一研究为开发新型方法来阻断寨卡病毒的感染和传播提供希望。

如今在诸如澳大利亚、巴西、印度尼西亚及越南等国家中研究者已经大量释放沃尔巴克氏体来感染蚊子作为抑制登革热的新型策略,而如今这项研究发现,利用沃尔巴克氏体同样也可以帮助抵御寨卡病毒的传播。寨卡病毒和个体出生缺陷头小畸形直接相关,而这种个体出生缺陷疾病目前在南美和中美洲地区及加勒比地区席卷开来。

今年2月时,世界卫生组织就发布公告称,寨卡病毒疫情已经使得全球进入卫生紧急戒备状态;寨卡病毒和小头畸形(Microcephaly)之间的关联也于去年秋季在巴西发现,随后研究者证实有1100多例小头畸形的发病都与其母亲寨卡病毒感染直接相关。

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利用沃尔巴克氏体来进行研究,沃尔巴克氏体可以在昆虫细胞中生存,而且目前发现沃尔巴克氏体可以在多达60%的常见昆虫机体中生存,文章中研究者将沃尔巴克氏体注入到蚊子的卵中,随后沃尔巴克氏体就会随着蚊子的繁衍而不断传播到其后代中。

研究者Luciano Moreira说道,我们可以利用几个月的时间释放携带沃尔巴克氏体的伊蚊,随后这些携带者就会同自然种群进行交配,随着时间延续就会慢慢改变蚊子的群体特征。这项研究中研究者利用当前在巴西流行的两种寨卡病毒分别感染田间蚊子(对照)和被沃尔巴克氏体感染的蚊子,两周后,研究者发现携带沃尔巴克氏体的蚊子机体和唾液中存在较低水平的病毒颗粒,同时其感染人类的能力也明显下降了,这就表明沃尔巴克氏体或许可以有效帮助抵御蚊子传播寨卡病毒。

来自宾州州立大学的研究者Jason Rasgon表示,在此前的实验中我们发现沃尔巴克氏体在抑制一种病原体传播的时候会增强另外一种病原体的传播,而这项研究完全消除了我们的顾虑。研究者Moreira最后说道,本文研究提出的策略并不是100%有效,而且也并不会完全消除病毒,但这种新型策略的确可以用来抑制当前寨卡病毒的传播和流行。

[转帖] 北京报告1例输入性寨卡病毒病例

默认分类dearhang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215 次浏览 • 2017-01-10 10:55 • 来自相关话题

  北京报告1例输入性寨卡病毒病例
                                患者系从委内瑞拉回国引发传播并进一步扩散的风险较低
                                                   2016年05月16日08:49  来源:京华时报
原标题:北京报告1例输入性寨卡病毒病例
昨天,北京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通报,北京市报告1例输入性寨卡病毒病病例。
患者,女,29岁,中国籍,山东省烟台市人,为烟台市某公司职员。患者于2016年4月前往委内瑞拉,当地时间5月11日出现发热、伴有少量皮疹,13日(北京时间)乘机回国,14日晨抵达首都机场。入境时,机场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经初筛,考虑其疑似寨卡病毒感染,遂派员陪同患者前往医院就诊,随即收入院治疗,目前患者病情稳定。5月15日,患者相关标本经北京市疾控中心初检、中国疾控中心复核该患者唾液、尿液样本寨卡病毒检测阳性,北京市卫生计生委组织市级专家组会诊,根据患者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结合实验室检查结果,诊断该患者为输入性寨卡病毒病病例。
此前,北京市卫生计生委组织专家对输入性寨卡病毒病病例带来的传播风险进行了评估。专家们认为,寨卡病毒病属于蚊媒传播疾病,主要通过埃及伊蚊叮咬感染。北京市监测无埃及伊蚊,因此,输入性病例引发传播并进一步扩散的风险较低。
目前,北京市卫生计生委正按照相关诊疗方案和防控要求,部署全力救治患者,进一步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做好流行病学调查、蚊媒应急监测、爱国卫生运动、健康教育等工作。
同时,从个人健康防护角度考虑,北京市卫生计生委提醒广大市民,近期谨慎前往发生寨卡病毒病疫情国家。 北京市卫计委官网
■链接•寨卡病毒
寨卡病毒于1947年首次被发现。2007年以前,全球仅有散发病例。2015年5月,巴西报告首例病例,截至2016年1月底,巴西等24个美洲国家和地区报告本地感染病例。同时,欧洲、北美等地的多个国家,以及我国的江西、广东、浙江报告,发现了输入性病例。现有证据提示,新生儿小头畸形可能与孕妇寨卡病毒感染有关。
信源地址;http://health.people.com.cn/n1 ... 7.htm 查看全部
  北京报告1例输入性寨卡病毒病例
                                患者系从委内瑞拉回国引发传播并进一步扩散的风险较低
                                                   2016年05月16日08:49  来源:京华时报
原标题:北京报告1例输入性寨卡病毒病例
昨天,北京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通报,北京市报告1例输入性寨卡病毒病病例。
患者,女,29岁,中国籍,山东省烟台市人,为烟台市某公司职员。患者于2016年4月前往委内瑞拉,当地时间5月11日出现发热、伴有少量皮疹,13日(北京时间)乘机回国,14日晨抵达首都机场。入境时,机场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经初筛,考虑其疑似寨卡病毒感染,遂派员陪同患者前往医院就诊,随即收入院治疗,目前患者病情稳定。5月15日,患者相关标本经北京市疾控中心初检、中国疾控中心复核该患者唾液、尿液样本寨卡病毒检测阳性,北京市卫生计生委组织市级专家组会诊,根据患者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结合实验室检查结果,诊断该患者为输入性寨卡病毒病病例。
此前,北京市卫生计生委组织专家对输入性寨卡病毒病病例带来的传播风险进行了评估。专家们认为,寨卡病毒病属于蚊媒传播疾病,主要通过埃及伊蚊叮咬感染。北京市监测无埃及伊蚊,因此,输入性病例引发传播并进一步扩散的风险较低。
目前,北京市卫生计生委正按照相关诊疗方案和防控要求,部署全力救治患者,进一步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做好流行病学调查、蚊媒应急监测、爱国卫生运动、健康教育等工作。
同时,从个人健康防护角度考虑,北京市卫生计生委提醒广大市民,近期谨慎前往发生寨卡病毒病疫情国家。 北京市卫计委官网
■链接•寨卡病毒
寨卡病毒于1947年首次被发现。2007年以前,全球仅有散发病例。2015年5月,巴西报告首例病例,截至2016年1月底,巴西等24个美洲国家和地区报告本地感染病例。同时,欧洲、北美等地的多个国家,以及我国的江西、广东、浙江报告,发现了输入性病例。现有证据提示,新生儿小头畸形可能与孕妇寨卡病毒感染有关。
信源地址;http://health.people.com.cn/n1 ... 7.htm

[转帖] 中国内地又新增两例寨卡病毒输入性病例

默认分类dearhang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199 次浏览 • 2017-01-10 10:55 • 来自相关话题

       [国际在线]中国内地又新增两例寨卡病毒输入性病例
                                                                                  时间:2016-05-17
    15日,北京、广东两地先后报告两起输入性寨卡病毒输入性感染病例,两名患者都是从寨卡病毒疫情发生国委内瑞拉回国人员,目前患者情况稳定,正在接受隔离治疗。随着天气转暖,以蚊子作为主要传播媒介的寨卡病毒是否将在国内进一步蔓延?
北京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15日22时通报,北京市报告1例输入性寨卡病毒病病例。这是北京市报告的首例输入性寨卡病毒病病例。这名患者为29岁女性,4月前往委内瑞拉,当地时间5月11日出现发热、伴有少量皮疹。13日入境时,机场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经初筛,考虑其疑似感染寨卡病毒,患者随后入院治疗,病情稳定。
同一天,广东也新增一例输入性寨卡病毒病例。据通报,患者男,37岁,旅委内瑞拉华侨,4月28日从委内瑞拉抵达厦门国际机场入境,入境时无发热。后在广东出现皮疹,高热,前往当地医院就诊,后被确诊为输入性寨卡病毒感染病例。目前患者病情稳定,症状较轻,在医院隔离治疗。
从今年2月以来,中国内地已经报告了17例输入性寨卡病毒感染病例,其中广东报告12例,目前无死亡病例报告。
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研究员李德新在接受本台记者专访时表示,随着气温回升,逐渐进入蚊媒活动活跃期,由输入病例引起本地感染的风险正在加大,“美洲疫情稳定,我们的病人都是输入性的。过去很长的时间都没有,最近又有两例,情况还是稳定的,但是随着天气越来越热,蚊子活动增强,造成本地传播的风险加大,总的来说还是可以控制的,病人还是少。我们现在已经高度警惕了,口岸和地方都已经在监测了,相对来说要比以前严重一点。”
寨卡病毒主要通过埃及伊蚊来传播,埃及伊蚊主要分布在中国台湾地区、海南、广东的雷州半岛和云南的边境区域,北京尚未发现过这种蚊子。但是包括北京在内的全国多数省份都分布有白纹伊蚊,这种蚊子也有传播寨卡病毒的风险。李德新说,白纹伊蚊虽然分布广泛,但密度并不高,而且对于寨卡病毒来说,白纹伊蚊的传播能力也不如埃及伊蚊强。
截至目前,已经有美洲、大洋洲、亚洲、非洲等数十个国家和地区报告本地感染寨卡病毒病病例。中国质检等部门已经发出公告,要求来自相关国家和地区的人员,如有发热、皮疹等相关症状者主动申报。同时,各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已配备寨卡病毒检测试剂,开展快速检测和实验室检测等工作。
尽管口岸加强防控,仍然不能对寨卡掉以轻心。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研究员李德新表示,由于寨卡病毒隐性感染率高,这也将被疫情的防控带来很大的挑战,“寨卡病毒感染者有发烧关节痛皮疹等症状,但有的人什么症状都没有就感染了,这样的人在一定时期内是可以作为传染源的,蚊子叮了他再叮别人,隐形感染也会传染别人,这样就造成检疫防控的时候,查不过来,也发现不了,但是他就有可能把疫情带进来。”
李德新说,完全没有症状的隐性感染者和只有轻微症状的轻症患者,不一定会去医疗机构就诊,作为传染源很难控制。目前,已经在全国疾控部门和医疗机构进行了相关培训,要求医务人员加强对寨卡的警惕。
寨卡病毒出现本土传播的风险到底有多大?李德新对此表示,目前还不好判断。但中国已经做好了相应的预案,“国境检疫是非常重要的,第二个是要加强监测,有没有这样的病人,要早点发现,医院要提高认识,类似的病人要早做检测,加强实验室检测,因为你不做实验室检测没办法确诊。一旦发现疫情要采取措施,包括蚊虫控制等。”
目前,疾控部门已将寨卡病毒感染病例列入全国传染病信息报告系统,实行网络直报。此前,国家卫生计生委已经要求各地集中开展环境卫生治理,彻底清理卫生死角,铲除蚊虫孳生环境。同时,还要求各地加强蚊媒监测,对蚊媒密度超过预警值的,及时开展集中灭杀活动。
专家同时提醒公众:从疫情发生国家回国人员要做好防蚊措施,并进行自我健康观察,发现有发热和皮疹及时到医院诊治,主动告知医务人员相关旅行史。孕妇及计划怀孕女性近期要慎重考虑前往相关国家和地区,如必须前往疫情国家,务必做好防蚊措施。
(来源:国际在线 记者 潘莹 2016年5月17日)
信源地址:http://www.chinacdc.cn/mtbd_80 ... .html 查看全部
       [国际在线]中国内地又新增两例寨卡病毒输入性病例
                                                                                  时间:2016-05-17
    15日,北京、广东两地先后报告两起输入性寨卡病毒输入性感染病例,两名患者都是从寨卡病毒疫情发生国委内瑞拉回国人员,目前患者情况稳定,正在接受隔离治疗。随着天气转暖,以蚊子作为主要传播媒介的寨卡病毒是否将在国内进一步蔓延?
北京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15日22时通报,北京市报告1例输入性寨卡病毒病病例。这是北京市报告的首例输入性寨卡病毒病病例。这名患者为29岁女性,4月前往委内瑞拉,当地时间5月11日出现发热、伴有少量皮疹。13日入境时,机场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经初筛,考虑其疑似感染寨卡病毒,患者随后入院治疗,病情稳定。
同一天,广东也新增一例输入性寨卡病毒病例。据通报,患者男,37岁,旅委内瑞拉华侨,4月28日从委内瑞拉抵达厦门国际机场入境,入境时无发热。后在广东出现皮疹,高热,前往当地医院就诊,后被确诊为输入性寨卡病毒感染病例。目前患者病情稳定,症状较轻,在医院隔离治疗。
从今年2月以来,中国内地已经报告了17例输入性寨卡病毒感染病例,其中广东报告12例,目前无死亡病例报告。
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研究员李德新在接受本台记者专访时表示,随着气温回升,逐渐进入蚊媒活动活跃期,由输入病例引起本地感染的风险正在加大,“美洲疫情稳定,我们的病人都是输入性的。过去很长的时间都没有,最近又有两例,情况还是稳定的,但是随着天气越来越热,蚊子活动增强,造成本地传播的风险加大,总的来说还是可以控制的,病人还是少。我们现在已经高度警惕了,口岸和地方都已经在监测了,相对来说要比以前严重一点。”
寨卡病毒主要通过埃及伊蚊来传播,埃及伊蚊主要分布在中国台湾地区、海南、广东的雷州半岛和云南的边境区域,北京尚未发现过这种蚊子。但是包括北京在内的全国多数省份都分布有白纹伊蚊,这种蚊子也有传播寨卡病毒的风险。李德新说,白纹伊蚊虽然分布广泛,但密度并不高,而且对于寨卡病毒来说,白纹伊蚊的传播能力也不如埃及伊蚊强。
截至目前,已经有美洲、大洋洲、亚洲、非洲等数十个国家和地区报告本地感染寨卡病毒病病例。中国质检等部门已经发出公告,要求来自相关国家和地区的人员,如有发热、皮疹等相关症状者主动申报。同时,各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已配备寨卡病毒检测试剂,开展快速检测和实验室检测等工作。
尽管口岸加强防控,仍然不能对寨卡掉以轻心。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研究员李德新表示,由于寨卡病毒隐性感染率高,这也将被疫情的防控带来很大的挑战,“寨卡病毒感染者有发烧关节痛皮疹等症状,但有的人什么症状都没有就感染了,这样的人在一定时期内是可以作为传染源的,蚊子叮了他再叮别人,隐形感染也会传染别人,这样就造成检疫防控的时候,查不过来,也发现不了,但是他就有可能把疫情带进来。”
李德新说,完全没有症状的隐性感染者和只有轻微症状的轻症患者,不一定会去医疗机构就诊,作为传染源很难控制。目前,已经在全国疾控部门和医疗机构进行了相关培训,要求医务人员加强对寨卡的警惕。
寨卡病毒出现本土传播的风险到底有多大?李德新对此表示,目前还不好判断。但中国已经做好了相应的预案,“国境检疫是非常重要的,第二个是要加强监测,有没有这样的病人,要早点发现,医院要提高认识,类似的病人要早做检测,加强实验室检测,因为你不做实验室检测没办法确诊。一旦发现疫情要采取措施,包括蚊虫控制等。”
目前,疾控部门已将寨卡病毒感染病例列入全国传染病信息报告系统,实行网络直报。此前,国家卫生计生委已经要求各地集中开展环境卫生治理,彻底清理卫生死角,铲除蚊虫孳生环境。同时,还要求各地加强蚊媒监测,对蚊媒密度超过预警值的,及时开展集中灭杀活动。
专家同时提醒公众:从疫情发生国家回国人员要做好防蚊措施,并进行自我健康观察,发现有发热和皮疹及时到医院诊治,主动告知医务人员相关旅行史。孕妇及计划怀孕女性近期要慎重考虑前往相关国家和地区,如必须前往疫情国家,务必做好防蚊措施。
(来源:国际在线 记者 潘莹 2016年5月17日)
信源地址:http://www.chinacdc.cn/mtbd_80 ... .html

[转帖] 防蚊从治水开始

默认分类dearhang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217 次浏览 • 2017-01-10 10:54 • 来自相关话题

防蚊从治水开始
2016-05-16 11:29:33来源:曾晓芃微博
       北京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通报,2016年5月15日,北京市报告1例输入性寨卡病毒病病例。目前,还没有针对寨卡病毒的有效疫苗,也没有特效治疗方法。应该通过灭蚊来加强个人防护,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曾晓芃教您如何防蚊。
           蚊子一生有4个时期,从它的卵、幼虫、蛹到最后长成熟,其中前三个都在水里。因此,家中只要有山水盆景,甚至是冰箱盛水器的积水,都有可能孽生蚊虫。因此,最好最彻底的防蚊法就是环境治理,蚊虫防制、治水先行。
        单位:清除孳生地
       主要包括清除各种废旧杂物,将房前屋后所有可能积水的瓶子、水桶、水盆等容器进行彻底清理,将空容器倒置存放,防止蚊虫孳生;盆景、喷水池、养鱼池等各种社区室外景观水体要全面清理垃圾漂浮物,并经常换水;要定期疏通社区内的沟渠、排水沟保持不积水,下水井盖可使用防蚊贴,定期检查地下室,及时排除积水,防止蚊虫孳生;要定期疏通居民楼天台等处排水孔及管道,雨后应及时清疏,避免积水。
         生物VS化学防制
        社区内的喷泉、水池等不能排放的大型水体可采用生物灭蚊,饲养如柳条鱼、金鱼、鲤鱼、鲤鲫鱼、中华斗鱼、非洲鲫鱼等能够吞食蚊幼虫的鱼种,达到灭蚊目的。也可以使用苏云金杆菌或球形芽孢杆菌等生物灭蚊幼剂。
        对无法清除的积水或水体,不能密封的下水道、喷水池等,可投放灭蚊幼颗粒剂,杀灭蚊幼虫。合理利用绿篱技术,对绿植进行滞留喷洒降低蚊虫密度。
在树木、草丛等蚊虫密度较高处,用超低容量喷雾或热烟雾作空间喷雾处理,杀灭成蚊,灭蚊时最好选择成蚊活动的高峰时间黄昏进行。
         家庭:清除孳生地
        居民家花瓶和水养植物至少每周彻底换水一次,要彻底清理空调托盘、花盆底碟(托盘儿)积水,有盖子的盖上;每周检查卫生间和厨房的地漏或者更换具有防渗等功能的安全地漏,保持地漏处无积水,并时常喷点杀虫剂,不给蚊子生存空间,垃圾桶最好加盖。
        装上纱门纱窗
        房间可安装纱门、纱窗,在高发期可用滞留喷洒的杀虫剂涂抹纱窗,效果更好。休息时使用蚊帐。
        正确使用杀虫剂
         1、蚊香
       建议使用电热蚊香液与电热蚊香片。在天黑入睡前密闭房间点燃蚊香1小时,然后开窗通风(纱窗要密闭)。电蚊香的作用是驱蚊,要将蚊香放在通风处上风向。
        2、杀虫气雾剂
       黄昏时是蚊子活动高峰期,此时使用气雾剂能起到最大效果。喷洒完毕后最好关闭门窗半小时到一小时,然后再开窗通风。杀虫气雾剂用起来方便,但喷洒过量对人体也会有一定的毒性,所以在家中使用时要注意安全。使用杀虫气雾剂时尽量不要朝衣物、床单、皮肤、餐具上直接喷。在厨房里喷洒之前,要收藏好食品和餐具。如果不慎将药液喷到皮肤上,要及时清洗。
       建议:杀虫气雾剂会对孩子的免疫系统造成影响,因此不要让婴幼儿接触。蚊子数量不是很多时,不建议使用杀虫气雾剂






     北京有传播寨卡和登革热的伊蚊吗?
        北京市疾控中心在过去5年间进行蚊密度的持续监测发现,白纹伊蚊是北京占比第二的蚊种。蚊子的种类繁多,但北京常见的有淡色库蚊、白纹伊蚊和中华按蚊三类。库蚊活动大多在夜间。白纹伊蚊主要传播流行性乙脑、登革热、寨卡病毒病和黄热病等。伊蚊白天吸血,吸血高峰为早上8-9点和下午4-5点。中华按蚊多在夜间活动,是疟疾、丝虫病的传播媒介。
        我国常见的伊蚊有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两种,白纹伊蚊分布在包括北京在内的多数省份。而埃及伊蚊主要分布在我国台湾地区、海南、广东的雷州半岛和云南的边境区域,北京尚未发现。
信源来自:健康时报网
  查看全部

防蚊从治水开始
2016-05-16 11:29:33来源:曾晓芃微博
       北京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通报,2016年5月15日,北京市报告1例输入性寨卡病毒病病例。目前,还没有针对寨卡病毒的有效疫苗,也没有特效治疗方法。应该通过灭蚊来加强个人防护,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曾晓芃教您如何防蚊。
           蚊子一生有4个时期,从它的卵、幼虫、蛹到最后长成熟,其中前三个都在水里。因此,家中只要有山水盆景,甚至是冰箱盛水器的积水,都有可能孽生蚊虫。因此,最好最彻底的防蚊法就是环境治理,蚊虫防制、治水先行。
        单位:清除孳生地
       主要包括清除各种废旧杂物,将房前屋后所有可能积水的瓶子、水桶、水盆等容器进行彻底清理,将空容器倒置存放,防止蚊虫孳生;盆景、喷水池、养鱼池等各种社区室外景观水体要全面清理垃圾漂浮物,并经常换水;要定期疏通社区内的沟渠、排水沟保持不积水,下水井盖可使用防蚊贴,定期检查地下室,及时排除积水,防止蚊虫孳生;要定期疏通居民楼天台等处排水孔及管道,雨后应及时清疏,避免积水。
         生物VS化学防制
        社区内的喷泉、水池等不能排放的大型水体可采用生物灭蚊,饲养如柳条鱼、金鱼、鲤鱼、鲤鲫鱼、中华斗鱼、非洲鲫鱼等能够吞食蚊幼虫的鱼种,达到灭蚊目的。也可以使用苏云金杆菌或球形芽孢杆菌等生物灭蚊幼剂。
        对无法清除的积水或水体,不能密封的下水道、喷水池等,可投放灭蚊幼颗粒剂,杀灭蚊幼虫。合理利用绿篱技术,对绿植进行滞留喷洒降低蚊虫密度。
在树木、草丛等蚊虫密度较高处,用超低容量喷雾或热烟雾作空间喷雾处理,杀灭成蚊,灭蚊时最好选择成蚊活动的高峰时间黄昏进行。
         家庭:清除孳生地
        居民家花瓶和水养植物至少每周彻底换水一次,要彻底清理空调托盘、花盆底碟(托盘儿)积水,有盖子的盖上;每周检查卫生间和厨房的地漏或者更换具有防渗等功能的安全地漏,保持地漏处无积水,并时常喷点杀虫剂,不给蚊子生存空间,垃圾桶最好加盖。
        装上纱门纱窗
        房间可安装纱门、纱窗,在高发期可用滞留喷洒的杀虫剂涂抹纱窗,效果更好。休息时使用蚊帐。
        正确使用杀虫剂
         1、蚊香
       建议使用电热蚊香液与电热蚊香片。在天黑入睡前密闭房间点燃蚊香1小时,然后开窗通风(纱窗要密闭)。电蚊香的作用是驱蚊,要将蚊香放在通风处上风向。
        2、杀虫气雾剂
       黄昏时是蚊子活动高峰期,此时使用气雾剂能起到最大效果。喷洒完毕后最好关闭门窗半小时到一小时,然后再开窗通风。杀虫气雾剂用起来方便,但喷洒过量对人体也会有一定的毒性,所以在家中使用时要注意安全。使用杀虫气雾剂时尽量不要朝衣物、床单、皮肤、餐具上直接喷。在厨房里喷洒之前,要收藏好食品和餐具。如果不慎将药液喷到皮肤上,要及时清洗。
       建议:杀虫气雾剂会对孩子的免疫系统造成影响,因此不要让婴幼儿接触。蚊子数量不是很多时,不建议使用杀虫气雾剂

1.jpg


     北京有传播寨卡和登革热的伊蚊吗?
        北京市疾控中心在过去5年间进行蚊密度的持续监测发现,白纹伊蚊是北京占比第二的蚊种。蚊子的种类繁多,但北京常见的有淡色库蚊、白纹伊蚊和中华按蚊三类。库蚊活动大多在夜间。白纹伊蚊主要传播流行性乙脑、登革热、寨卡病毒病和黄热病等。伊蚊白天吸血,吸血高峰为早上8-9点和下午4-5点。中华按蚊多在夜间活动,是疟疾、丝虫病的传播媒介。
        我国常见的伊蚊有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两种,白纹伊蚊分布在包括北京在内的多数省份。而埃及伊蚊主要分布在我国台湾地区、海南、广东的雷州半岛和云南的边境区域,北京尚未发现。
信源来自:健康时报网
 

[转帖] 听WHO讲寨卡病毒的故事(5):“轻”病的颠覆

默认分类dearhang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191 次浏览 • 2017-01-10 10:53 • 来自相关话题

听WHO讲寨卡病毒的故事(5):“轻”病的颠覆
蔡晧东医生自媒体2016-05-13 20:47:19
   世界卫生组织近来在巴西寨卡病毒爆发1年之际发文,讲述了寨卡热这个名不见经传的疾病是怎样成为一种造成全球卫生紧急状态的疾病的?
寨卡病毒来到巴西的最初几个月,尽管导致上千人感染,但也没有引起人们特别的注意。但几个月后,巴西东北部巴伊亚地区格林-巴利综合征等神经系统疾病突然增多。2015年7月,巴西将这一情况报告给世界卫生组织。巴伊亚地区是巴西最早发生寨卡病毒传播的中心地区。相似的情况也发生在其他寨卡病毒爆发流行的国家,包括哥伦比亚、多米尼加共和国、萨尔瓦多、洪都拉斯、苏里南和委内瑞拉,大多数国家在寨卡病毒爆发流行的3个月后。因此专家们强烈怀疑格林-巴利综合征与寨卡病毒的流行相关。
最使人震惊的事件出现在2015年10月底。巴西向世界卫生组织报告了54例新生儿小头畸形。新生儿专家高度怀疑小头畸形新生儿增加与妇女在妊娠期间感染了寨卡病毒,影响了胎儿大脑发育,但当时还没有足够的证据。
巴西小头畸形新生儿增加的事件一经公布,促使人们对法属波利尼西亚岛寨卡病毒爆发期间小头畸形的发生率进行了回顾性调查。调查结果于2015年11月公布,发现了至少17例新生儿大脑有不同程度的畸形,包括小头畸形和新生儿脑干功能障碍。
2016年1月下旬,法属波利尼西亚岛的第二个调查报告显示,格林-巴利综合征病例也明显增加。这进一步证明了寨卡病毒与神经系统疾病的相关性。
经过对新生儿的一系列研究,流行、死产胎儿脑组织的检查和他们母亲的调查,孕妇的羊水、胎盘、脐带、胎儿血和胎儿脑组织都检测出寨卡病毒。在一例严重大脑畸形胎儿的脑组织中,培养出寨卡病毒。一些综合研究还排除了登革热和基孔肯雅热与小头畸形的关系,实验室的研究也发现,寨卡病毒具有“亲神经”性,感染后会首先对脑细胞产生影响。
人们还发现,感染了寨卡病毒的胎儿大脑发育停止,脑组织钙化,头骨部分坍塌,多余的头皮在发育过程中出现独特的折叠状态,视力和听力异常。医生们把这种现象称为“先天性寨卡综合征”。






 以往被人们认为的一种“轻”病的概念从此彻底颠覆,寨卡病毒感染再也不是以前人们眼中登革热“温和的表兄弟”了!2016年2月1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寨卡病毒与新生儿小头畸形和其他神经系统疾病有关,寨卡病毒流行导致的小头畸形和其他神经系统疾病已经在法属波利尼西亚岛、巴西等国家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寨卡热这个名不见经传的疾病已经成为一种造成全球卫生紧急状态的疾病。
来源:搜狐健康网


  查看全部
听WHO讲寨卡病毒的故事(5):“轻”病的颠覆
蔡晧东医生自媒体2016-05-13 20:47:19
   世界卫生组织近来在巴西寨卡病毒爆发1年之际发文,讲述了寨卡热这个名不见经传的疾病是怎样成为一种造成全球卫生紧急状态的疾病的?
寨卡病毒来到巴西的最初几个月,尽管导致上千人感染,但也没有引起人们特别的注意。但几个月后,巴西东北部巴伊亚地区格林-巴利综合征等神经系统疾病突然增多。2015年7月,巴西将这一情况报告给世界卫生组织。巴伊亚地区是巴西最早发生寨卡病毒传播的中心地区。相似的情况也发生在其他寨卡病毒爆发流行的国家,包括哥伦比亚、多米尼加共和国、萨尔瓦多、洪都拉斯、苏里南和委内瑞拉,大多数国家在寨卡病毒爆发流行的3个月后。因此专家们强烈怀疑格林-巴利综合征与寨卡病毒的流行相关。
最使人震惊的事件出现在2015年10月底。巴西向世界卫生组织报告了54例新生儿小头畸形。新生儿专家高度怀疑小头畸形新生儿增加与妇女在妊娠期间感染了寨卡病毒,影响了胎儿大脑发育,但当时还没有足够的证据。
巴西小头畸形新生儿增加的事件一经公布,促使人们对法属波利尼西亚岛寨卡病毒爆发期间小头畸形的发生率进行了回顾性调查。调查结果于2015年11月公布,发现了至少17例新生儿大脑有不同程度的畸形,包括小头畸形和新生儿脑干功能障碍。
2016年1月下旬,法属波利尼西亚岛的第二个调查报告显示,格林-巴利综合征病例也明显增加。这进一步证明了寨卡病毒与神经系统疾病的相关性。
经过对新生儿的一系列研究,流行、死产胎儿脑组织的检查和他们母亲的调查,孕妇的羊水、胎盘、脐带、胎儿血和胎儿脑组织都检测出寨卡病毒。在一例严重大脑畸形胎儿的脑组织中,培养出寨卡病毒。一些综合研究还排除了登革热和基孔肯雅热与小头畸形的关系,实验室的研究也发现,寨卡病毒具有“亲神经”性,感染后会首先对脑细胞产生影响。
人们还发现,感染了寨卡病毒的胎儿大脑发育停止,脑组织钙化,头骨部分坍塌,多余的头皮在发育过程中出现独特的折叠状态,视力和听力异常。医生们把这种现象称为“先天性寨卡综合征”。

1.png


 以往被人们认为的一种“轻”病的概念从此彻底颠覆,寨卡病毒感染再也不是以前人们眼中登革热“温和的表兄弟”了!2016年2月1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寨卡病毒与新生儿小头畸形和其他神经系统疾病有关,寨卡病毒流行导致的小头畸形和其他神经系统疾病已经在法属波利尼西亚岛、巴西等国家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寨卡热这个名不见经传的疾病已经成为一种造成全球卫生紧急状态的疾病。
来源:搜狐健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