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阳性菌发展历程及药物选择发展趋势

院内阳性球菌感染发展历程存在跌宕起伏的变迁,上世纪70年代以前,阳性球菌即成为院内感染的主要致病菌(1955-1970年期间),阳性菌中金葡菌较为常见。不断发展中,由于人们对第三代头孢以及喹诺酮类抗生素的过度滥用,革兰氏阴性菌发生率呈现逐年上升态势。阳性菌的检出率及耐药率并未减少,虽然早期金葡菌仅在ICU患者中检出率高,但近期SENTRY抗菌药物监测显示,金葡菌检出率明显高于铜绿、肺克等常见阴性菌。这说明阳性菌的地位值得临床再次引起关注。


    阳性球菌在院内各科室广泛存在,阳性菌在呼吸道、尿液、伤口感染部位、血液等阳性菌的检出率均较高;从科室角度来看,呼吸、血液、神内等科室阳性菌感染比例较高,不容忽视。


    耐药阳性菌出现成为抗感染史上一次重大挑战,1961年英国首次发现MRSA菌株,掀开阳性球菌感染新篇章,MRSA的临床检出率逐渐增多,MRSA全球各国发病率从5%-70%不等,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的三大难解决感染性疾病。VRE的出现与流行也是阳性菌耐药的一个重点,早在1986年就在英国伦敦被分离出来,随后纽约发现了北美第一例VRE感染,再后来VRE感染迅速波及世界各地,其感染的致死率最高达到73%。现在国外VRE检出率很高,国内检出率较低,但并不能排除存在检出方法问题。近10 年来,诸多学者在研究调查中发现VRE不仅引起院内感染,亦寄殖于住院患者、社区患者、正常人,而且寄殖于动物、存在于自然环境(如污水) 中。


    阳性菌变迁中,药物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阳性球菌常用抗菌治疗方案包括:        β-内酰胺类,如青霉素,头孢等;三代或四代喹诺酮类,如左氧氟沙星,诺氟沙星等;大环内脂类,如红霉素,罗红霉素等;四环素类。糖肽类抗生素,如万古霉素恶唑烷胺类,利奈唑胺。几乎大多数抗菌药物均能覆盖阳性致病菌,耐药致病菌成为阳性菌治疗的一大挑战。近年来我国抗菌治疗政策指出,初始充分的抗菌治疗对疗效至关重要,在保证合理的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前提下,选择最佳的抗菌药物。耐药致病菌是目前临床关注的重点,因此,临床需选择能够覆盖阳性耐药菌的治疗药物,从常用方案中筛选出的仅为糖肽类抗生素,如万古霉素;恶唑烷胺类,利奈唑胺;肽可霉素,替考拉宁。


    把握阳性球菌耐药发展脉搏,从恰当的治疗方案开始。选择治疗方案时需考虑是否存在/增加耐药风险及相关安全性;万古霉素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VRSA)出现,是否引起你的关注?替考拉宁及万古霉素的组织穿透率不高应该在用药前得到充分考虑。相关安全性也应列为治疗方案选择的关键,对耐药机制的关注,必将成为抵制耐药发生的重要方向。在抗菌谱、细菌清除率等接近的情况下,不增加患者耐药风险是未来耐药菌感染方案选择的必然方向。

http://www.iiyi.com/med/thread-2198964-1.html
已邀请:

佳蕙淼淼&&

赞同来自:

随时了解本地区的细菌变化趋势是控制感染所必须的。

lqxm&&

赞同来自:

感谢老师的分享!受益匪浅!

要回复问题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