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级愈合率是指1类切口的愈合率吗

回复

匿名用户 回复了问题 • 1 人关注 • 2 个回复 • 390 次浏览 • 2017-01-19 14:27 • 来自相关话题

感染风险评估

回复

匿名用户 回复了问题 • 1 人关注 • 1 个回复 • 340 次浏览 • 2017-01-19 14:25 • 来自相关话题

手术切口感染

回复

匿名用户 回复了问题 • 1 人关注 • 1 个回复 • 392 次浏览 • 2017-01-19 14:23 • 来自相关话题

[转帖] 预防SSI,抗生素使用时机研究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266 次浏览 • 2017-01-19 14:21 • 来自相关话题

WHO发布预防细菌新指南:手术前不要剃体毛
2016-11-5 作者:世界卫生组织官网   来源:世界卫生组织官网 我要评论13
Tags: 预防细菌指南  手术前  备皮  
分享到:0


2016年11月3日,为减少超级病菌传播和手术部位感染,世界卫生组织发表了新指南。指南建议,准备进行手术的患者必须洗澡或洗淋浴,但不必剃毛发,并且在手术后不应使用抗生素。

手术部位感染是因细菌侵入手术切口造成的。这一问题每年威胁到数百万病人的生命,并加剧抗生素耐药性的蔓延。

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11%的病人在手术过程中获得感染。在非洲,高达20%的剖腹产妇女发生伤口感染,危及其健康状况和护理婴儿的能力。然而手术部位感染并不仅仅是穷国独有的问题。在美国,手术部位感染每年导致病人延长住院的时间超过40万个住院日,额外花费达9亿美元。

世卫组织卫生系统和创新助理总干事Marie-Paule Kieny博士认为,“不应使任何人在求医或获取治疗时染病,预防手术感染非常重要,但这是一个复杂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预防措施。这些指南是对病人形成保护的宝贵工具。”

新指南包括术前阶段的13项建议和手术期间及术后预防感染的16项建议。所涉及的范围包括确保病人在术前洗澡或洗淋浴和手术团队采用的最佳洗手方式等简单防范措施,到在何时使用抗生素来预防感染、刀口切开之前使用何种消毒剂以及使用何种缝合方法等方面提供指导。

该指南还建议仅在手术前和手术期间使用抗生素来预防感染,这是阻止抗生素耐药性传播的一项关键措施。而与通常做法不同的是,手术后不应使用抗生素。

抗生素是用来预防和治疗细菌感染的药物。抗生素耐药性会在细菌对使用该类药物发生反应并改变时出现。抗生素耐药性随着时间的流逝自然发生,但在人类和动物间误用抗生素会加速耐药出现过程。

抗生素耐药性让现代医学成就面临风险。没有能有效预防和治疗感染的抗生素,器官移植、癌症化疗和剖腹产和髋关节置换等外科手术会变得更加危险。这会导致更长的住院时间、更高的医疗费用和更多死亡。

许多研究表明,实施一系列预防措施可显著降低手术部位感染带来的危害。在四个非洲国家开展的一项试点研究表明,实施大量可供选择的新建议可使手术部位感染减少39%。在这些成功实例的基础上,世卫组织正在制定一份指导和工具包,帮助国家和地方当局将这些建议付诸行动。

原始出处:

WHO recommends 29 ways to stop surgical infections and avoid superbugs. 
  查看全部
WHO发布预防细菌新指南:手术前不要剃体毛
2016-11-5 作者:世界卫生组织官网   来源:世界卫生组织官网 我要评论13
Tags: 预防细菌指南  手术前  备皮  
分享到:0


2016年11月3日,为减少超级病菌传播和手术部位感染,世界卫生组织发表了新指南。指南建议,准备进行手术的患者必须洗澡或洗淋浴,但不必剃毛发,并且在手术后不应使用抗生素。

手术部位感染是因细菌侵入手术切口造成的。这一问题每年威胁到数百万病人的生命,并加剧抗生素耐药性的蔓延。

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11%的病人在手术过程中获得感染。在非洲,高达20%的剖腹产妇女发生伤口感染,危及其健康状况和护理婴儿的能力。然而手术部位感染并不仅仅是穷国独有的问题。在美国,手术部位感染每年导致病人延长住院的时间超过40万个住院日,额外花费达9亿美元。

世卫组织卫生系统和创新助理总干事Marie-Paule Kieny博士认为,“不应使任何人在求医或获取治疗时染病,预防手术感染非常重要,但这是一个复杂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预防措施。这些指南是对病人形成保护的宝贵工具。”

新指南包括术前阶段的13项建议和手术期间及术后预防感染的16项建议。所涉及的范围包括确保病人在术前洗澡或洗淋浴和手术团队采用的最佳洗手方式等简单防范措施,到在何时使用抗生素来预防感染、刀口切开之前使用何种消毒剂以及使用何种缝合方法等方面提供指导。

该指南还建议仅在手术前和手术期间使用抗生素来预防感染,这是阻止抗生素耐药性传播的一项关键措施。而与通常做法不同的是,手术后不应使用抗生素。

抗生素是用来预防和治疗细菌感染的药物。抗生素耐药性会在细菌对使用该类药物发生反应并改变时出现。抗生素耐药性随着时间的流逝自然发生,但在人类和动物间误用抗生素会加速耐药出现过程。

抗生素耐药性让现代医学成就面临风险。没有能有效预防和治疗感染的抗生素,器官移植、癌症化疗和剖腹产和髋关节置换等外科手术会变得更加危险。这会导致更长的住院时间、更高的医疗费用和更多死亡。

许多研究表明,实施一系列预防措施可显著降低手术部位感染带来的危害。在四个非洲国家开展的一项试点研究表明,实施大量可供选择的新建议可使手术部位感染减少39%。在这些成功实例的基础上,世卫组织正在制定一份指导和工具包,帮助国家和地方当局将这些建议付诸行动。

原始出处:

WHO recommends 29 ways to stop surgical infections and avoid superbugs. 
 

[转帖] 预防SSI,抗生素使用时机研究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293 次浏览 • 2017-01-19 14:21 • 来自相关话题

预防SSI,抗生素使用时机研究
2016-11-9 作者:MedSci   来源:MedSci 我要评论0
Tags: SSI  腹腔镜  结直肠癌  
分享到:0
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的患者,口服预防性抗生素预防手术部位的感染(SSI),是有争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估围手术期静脉输注抗生素是否不如术前联合口服和围手术期静脉注射抗生素。

将一个癌症中心里择期腹腔镜结直肠癌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联合术前口服抗生素(甲硝唑和卡那霉素)和围手术期静脉注射抗生素(头孢美唑)(联合组)或围术期静脉注射抗生素(头孢美唑)(仅静脉注射组)。主要终点是SSI发生率。次要终点为切口感染率、器官/腔隙感染、吻合口瘘、腹腔脓肿、不良反应及术后并发症。

2013年到2014年,540例患者具有参与试验的资格,最终515例同意参加随机试验。仅静脉注射组和联合组分别有256例和255例患者完成了每一个协议治疗。

仅静脉注射组和联合组的SSI发生率分别为7.8%(20/256)和7.8%(20/255)。证实了围手术期静脉注射抗生素没有不如联合预防方案(P = 0.017)。

手术部位感染率无显著差异(5.5% versus 5.9%)、器官/腔隙感染无显著差异(2.3% versus 2.0%)、两组间其他次要终点同样两组间其他次要终点。

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的患者,预防SSI方面,围手术期仅静脉注射抗生素,没有不如于联合术前口服和围手术期脉注射抗生素。

原始出处:

Ikeda A1, Konishi T2, Ueno M1, Fukunaga Y1, Nagayama S1, Fujimoto Y1, Akiyoshi T1, Yamaguchi T1.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of oral and intravenous versus intravenous antibiotic prophylaxis for laparoscopic colorectal resection.Br J Surg. 2016 Nov;103(12):1608-1615 查看全部
预防SSI,抗生素使用时机研究
2016-11-9 作者:MedSci   来源:MedSci 我要评论0
Tags: SSI  腹腔镜  结直肠癌  
分享到:0
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的患者,口服预防性抗生素预防手术部位的感染(SSI),是有争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估围手术期静脉输注抗生素是否不如术前联合口服和围手术期静脉注射抗生素。

将一个癌症中心里择期腹腔镜结直肠癌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联合术前口服抗生素(甲硝唑和卡那霉素)和围手术期静脉注射抗生素(头孢美唑)(联合组)或围术期静脉注射抗生素(头孢美唑)(仅静脉注射组)。主要终点是SSI发生率。次要终点为切口感染率、器官/腔隙感染、吻合口瘘、腹腔脓肿、不良反应及术后并发症。

2013年到2014年,540例患者具有参与试验的资格,最终515例同意参加随机试验。仅静脉注射组和联合组分别有256例和255例患者完成了每一个协议治疗。

仅静脉注射组和联合组的SSI发生率分别为7.8%(20/256)和7.8%(20/255)。证实了围手术期静脉注射抗生素没有不如联合预防方案(P = 0.017)。

手术部位感染率无显著差异(5.5% versus 5.9%)、器官/腔隙感染无显著差异(2.3% versus 2.0%)、两组间其他次要终点同样两组间其他次要终点。

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的患者,预防SSI方面,围手术期仅静脉注射抗生素,没有不如于联合术前口服和围手术期脉注射抗生素。

原始出处:

Ikeda A1, Konishi T2, Ueno M1, Fukunaga Y1, Nagayama S1, Fujimoto Y1, Akiyoshi T1, Yamaguchi T1.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of oral and intravenous versus intravenous antibiotic prophylaxis for laparoscopic colorectal resection.Br J Surg. 2016 Nov;103(12):1608-1615

手术切口如何监测

回复

匿名用户 回复了问题 • 1 人关注 • 1 个回复 • 412 次浏览 • 2017-01-19 14:20 • 来自相关话题

手术切口调查

回复

匿名用户 回复了问题 • 1 人关注 • 1 个回复 • 386 次浏览 • 2017-01-19 14:18 • 来自相关话题

Ⅰ类手术切口感染率要求

回复

匿名用户 回复了问题 • 1 人关注 • 5 个回复 • 724 次浏览 • 2017-01-19 14:17 • 来自相关话题

穿刺和腔镜到底算不算择期手术

回复

匿名用户 回复了问题 • 1 人关注 • 2 个回复 • 405 次浏览 • 2017-01-19 14:14 • 来自相关话题

伊能静剖宫产后切口感染了,您会处理已经感染的手术切口吗?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292 次浏览 • 2017-01-19 14:13 • 来自相关话题

能静剖宫产后切口感染了,您会处理已经感染的手术切口吗?
微博热点
据台湾媒体报道,47岁伊能静生完小孩1周后,发现伤口裂开将近1根手指长,于是找医生检查,给予贴美容胶带、吃些抗生素治疗。但不久后伤口化脓,甚至出现异味,医生依然说没有问题。于是她找到其他医生诊治,这才知道伤口已经严重感染,也发现前一个医生开的抗生素根本对她无效。因此其指控美国医生是庸医!
那么什么是切口感染呢,我们怎么判断呢?
手术切口在术后1个月(如有人工植入物则为术后1年)内出现红、肿、热、痛等典型炎症反应并伴有脓性分泌物、脓肿、蜂窝织炎或窦道形成即为手术切口感染,可分为浅表手术切口感染(皮肤和皮下组织)、深部手术切口感染(深部筋膜或肌层,有时也来自腹腔内)和器官或腔隙感染3个层次。切口感染是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占外科医院感染的13%~14%。
如果切口感染不能有效地进行处理,会怎样?
对于发生感染的伤口,若不及时有效进行处理,可进一步引发切口裂开和延迟愈合等并发症。
我们应该怎么有效的处理感染的手术切口呢?
1) 应充分引流,必要时拆除缝线,开放切口。
发现切口有脓性分泌物或感染征兆应立即充分引流,必要时拆除缝线,开放切口;切口周围可用安尔碘或酒精消毒,切口内可用生理盐水清洗,当切口脓性分泌物较多或有异味时,可用双氧水或呋喃西林溶液清洗;对于切口发生脓肿的情况,关键在于引流通畅,若脓腔较大,可用生理盐水或抗菌药物溶液彻底冲洗后置入引流物;如脓腔口小而腔大,难于引流,需再度切开,扩大引流。
2) 更换敷料时,应仔细清除异物和坏死组织;
更换敷料时,应彻底清除异物、坏死、积液及严重污染的组织,根据切口性质和患者具体情况灵活选用外科清创、机械性清创和自熔性清创;根据切口具体情况选用合适敷料,感染期首选银离子敷料等抗菌敷料或高渗盐敷料,每日或隔日更换一次,切口感染控制后可停用。纱布和棉垫为二级敷料,根据渗出情况更换。不提倡局部应用抗生素,以免产生耐药性。
3) 脓性分泌物应做需氧菌和厌氧菌的培养及药敏试验;
轻度切口感染一般无需应用全身抗生素,若感染严重或为预防感染播散时,可根据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如切口受到特殊病原体感染,应隔离观察防止交叉感染。使用过的医疗器械应严格消毒,换药形成的医疗废物应严密保存并焚烧。
4) 若感染逐渐被控制,肉芽组织迅速生长,应及早消灭创面,缝合或植皮或皮瓣覆盖。
当感染得到控制,切口进入增生期和塑形期时,可改用常规换药方法,按一般切口进行处理,及早进行二期缝合闭合创面;对于表面软组织损伤严重无法缝合者,应在肉芽组织条件成熟后进行植皮或皮瓣覆盖创面。
但是切口感染重在预防,Belda等在2005年完成的一项随机对照试验表明,术中及术后6h内给予病人浓度为80%的氧气可有效降低SSI风险,推测与提高局部氧分压和中性粒细胞的氧化杀伤作用有关。因此,不断改进围手术期的处理方法,可降低SSI发生风险。
  查看全部

能静剖宫产后切口感染了,您会处理已经感染的手术切口吗?
微博热点
据台湾媒体报道,47岁伊能静生完小孩1周后,发现伤口裂开将近1根手指长,于是找医生检查,给予贴美容胶带、吃些抗生素治疗。但不久后伤口化脓,甚至出现异味,医生依然说没有问题。于是她找到其他医生诊治,这才知道伤口已经严重感染,也发现前一个医生开的抗生素根本对她无效。因此其指控美国医生是庸医!
那么什么是切口感染呢,我们怎么判断呢?
手术切口在术后1个月(如有人工植入物则为术后1年)内出现红、肿、热、痛等典型炎症反应并伴有脓性分泌物、脓肿、蜂窝织炎或窦道形成即为手术切口感染,可分为浅表手术切口感染(皮肤和皮下组织)、深部手术切口感染(深部筋膜或肌层,有时也来自腹腔内)和器官或腔隙感染3个层次。切口感染是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占外科医院感染的13%~14%。
如果切口感染不能有效地进行处理,会怎样?
对于发生感染的伤口,若不及时有效进行处理,可进一步引发切口裂开和延迟愈合等并发症。
我们应该怎么有效的处理感染的手术切口呢?
1) 应充分引流,必要时拆除缝线,开放切口。
发现切口有脓性分泌物或感染征兆应立即充分引流,必要时拆除缝线,开放切口;切口周围可用安尔碘或酒精消毒,切口内可用生理盐水清洗,当切口脓性分泌物较多或有异味时,可用双氧水或呋喃西林溶液清洗;对于切口发生脓肿的情况,关键在于引流通畅,若脓腔较大,可用生理盐水或抗菌药物溶液彻底冲洗后置入引流物;如脓腔口小而腔大,难于引流,需再度切开,扩大引流。
2) 更换敷料时,应仔细清除异物和坏死组织;
更换敷料时,应彻底清除异物、坏死、积液及严重污染的组织,根据切口性质和患者具体情况灵活选用外科清创、机械性清创和自熔性清创;根据切口具体情况选用合适敷料,感染期首选银离子敷料等抗菌敷料或高渗盐敷料,每日或隔日更换一次,切口感染控制后可停用。纱布和棉垫为二级敷料,根据渗出情况更换。不提倡局部应用抗生素,以免产生耐药性。
3) 脓性分泌物应做需氧菌和厌氧菌的培养及药敏试验;
轻度切口感染一般无需应用全身抗生素,若感染严重或为预防感染播散时,可根据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如切口受到特殊病原体感染,应隔离观察防止交叉感染。使用过的医疗器械应严格消毒,换药形成的医疗废物应严密保存并焚烧。
4) 若感染逐渐被控制,肉芽组织迅速生长,应及早消灭创面,缝合或植皮或皮瓣覆盖。
当感染得到控制,切口进入增生期和塑形期时,可改用常规换药方法,按一般切口进行处理,及早进行二期缝合闭合创面;对于表面软组织损伤严重无法缝合者,应在肉芽组织条件成熟后进行植皮或皮瓣覆盖创面。
但是切口感染重在预防,Belda等在2005年完成的一项随机对照试验表明,术中及术后6h内给予病人浓度为80%的氧气可有效降低SSI风险,推测与提高局部氧分压和中性粒细胞的氧化杀伤作用有关。因此,不断改进围手术期的处理方法,可降低SSI发生风险。
 

手术切口分类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329 次浏览 • 2017-01-19 14:12 • 来自相关话题

手术切口分类:
(1)清洁手术(I类切口):手术野为人体无菌部位,局部无炎症、无损伤,也不涉及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等人体与外界相通的器官。手术野无污染,通常不需预防用抗菌药物,仅在下列情况时可考虑预防用药:①手术范围大、持续时间超过该类手术的特定时间或一般手术持续时间超过2小时、污染机会多;②手术涉及重要脏器,一旦发生感染将造成严重后果者,如颅脑手术、心脏手术、眼内手术、大血管手术、门体静脉分流术或断流术、脾切除术等;③异物植入手术,如人工心瓣膜植入、永久性心脏起博器放置、人工关节置换、腹外疝人工材料修补术、异物植入的血管外科手术等;④有感染高危因素者,如高龄、糖尿病、恶性肿瘤、免疫功能缺陷或低下(如艾滋病患者、肿瘤放化疗患者、接受器官移植者、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者等)、营养不良等;⑤经监测认定在病区内某种致病菌所致手术部位感染发病率异常增高;⑥经皮肤内窥镜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者,经皮肤内窥镜的胃造瘘口术、内窥镜逆行胆胰管造影术有感染高危因素。
(2)清洁-污染手术(Ⅱ类切口):上、下呼吸道、上、下消化道、泌尿生殖道手术,或经以上器官的手术,如经口咽部大手术、经阴道子宫切除术、经膀胱前列腺手术,以及开放性骨折或创伤手术。由于手术部位存在大量人体寄殖菌群,手术时可能污染手术野引致感染,故此类手术需预防用抗菌药物。
(3)污染手术(Ⅲ类切口):由于胃肠道、尿路、胆道体液大量溢出或开放性创伤未经扩创等已造成手术野严重污染的手术。此类手术需预防用抗菌药物。
术前已存在细菌性感染的手术,如腹腔脏器穿孔腹膜炎、脓肿切除术、气性坏疽截肢术等,属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不属预防应用范畴。
剖宫产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管理实施细则
第一条 为规范本院剖宫产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下称预防用药)的管理,减少细菌耐药,降低医药费用,促进合理用药,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 根据创伤和外科手术的切口分类标准,剖宫产手术属于Ⅱ类(清洁-污染)切口手术。剖宫产手术为进宫腔手术,与阴道相通,易发生感染,故需预防用药。
第三条 剖宫产手术预防用药的目的:预防手术部位感染,包括切口感染、宫腔感染及术中可能涉及的其他器官的感染,但不包括与手术无直接关系的全身感染。
第四条 本细则适用于本院剖宫产手术预防用药工作相关的医师、药师、护士及其他相关人员。
第五条 剖宫产手术预防用药应当遵循安全、有效、经济的原则。
第六条 剖宫产手术预防用药不能代替严格的无菌操作。
第七条 选择抗菌药物时要根据手术部位的常见病原菌,孕妇病理生理状况,抗菌药物的抗菌谱、药动学特点、不良反应等综合考虑。原则上应选择相对广谱、效果肯定、安全及价格相对低廉的抗菌药物。
第八条 剖宫产手术主要感染病原菌:切口表面以革兰阳性球菌(葡萄球菌)为主,深部以革兰阴性杆菌(如大肠埃希菌)、肠球菌及厌氧菌为主。
第九条 择期剖宫产手术首选第一代头孢菌素作为预防用药。若存在感染高危因素时,如胎膜早破、产前出血(如前置胎盘)等妊娠并发症、临产后的剖宫产手术、产前多次阴道检查以及存在易发生感染的妊娠合并症;术中如手术时间较长及进行宫腔纱条填塞的剖宫产手术;产后出血等,可选择第一代或第二代头孢菌素加用甲硝唑或单用头孢西丁。具体预防用药选择见附表4:《常见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表》。
第十条 对β-内酰胺类过敏者,可选用克林霉素预防葡萄球菌感染,选用氨曲南预防革兰阴性杆菌感染。
第十一条 预防用药时机,一般应在钳夹脐带后立即静脉应用抗菌药物。
第十二条 预防用药应静脉滴注,溶媒体积不超过100毫升,一般应30分钟滴完以达到有效浓度。克林霉素、甲硝唑的用法按药品说明书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三条 对于有特殊病理生理状态的孕妇,预防用药应参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和药品说明书等规定执行。
第十四条 抗菌药物的有效覆盖时间应包括手术过程和术后4小时,若手术时间持续时间超过3小时,或失血量超过1500毫升,应补充一个剂量。
第十五条 一般应短程预防用药,手术结束后不必再用。若有感染高危因素者,术后24小时内可再用1~3次,特殊情况可延长至术后48小时。超过48小时仍需继续使用的,必须要有明确的病程分析记录;术后超过5天仍需使用的,必须有明确的感染证据并在病程录上具体分析记录。
第十六条 实施剖宫产手术的手术室应达到国家有关规定的要求。
第十七条 尽量缩短手术前住院时间,减少院内感染的机会。
第十八条 做好围手术期准备工作,尽量纠正感染高危因素。
第十九条 产妇在进入手术室前即刻备皮。
第二十条 严格遵守术中无菌原则,细致操作、彻底止血。不提倡用抗菌药物溶液冲洗盆腔或伤口。
第二十一条 尽可能使用单股不吸收缝线缝闭切口皮肤,使用可吸收缝线缝合切口皮肤以下各层组织。若发现切口感染,应及时进行相关抗感染治疗,有渗出或脓液的应及时取样做病原学检查。
第二十二条 连台手术时需按手术室消毒要求实施。
第二十三条 术前孕妇和医护人员的准备、环境消毒、器械灭菌、术中通风、术后伤口护理等均应按照外科手术的相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四条 严格控制新上市的、限制性使用和特殊使用的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于剖宫产手术。




  查看全部

手术切口分类:
(1)清洁手术(I类切口):手术野为人体无菌部位,局部无炎症、无损伤,也不涉及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等人体与外界相通的器官。手术野无污染,通常不需预防用抗菌药物,仅在下列情况时可考虑预防用药:①手术范围大、持续时间超过该类手术的特定时间或一般手术持续时间超过2小时、污染机会多;②手术涉及重要脏器,一旦发生感染将造成严重后果者,如颅脑手术、心脏手术、眼内手术、大血管手术、门体静脉分流术或断流术、脾切除术等;③异物植入手术,如人工心瓣膜植入、永久性心脏起博器放置、人工关节置换、腹外疝人工材料修补术、异物植入的血管外科手术等;④有感染高危因素者,如高龄、糖尿病、恶性肿瘤、免疫功能缺陷或低下(如艾滋病患者、肿瘤放化疗患者、接受器官移植者、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者等)、营养不良等;⑤经监测认定在病区内某种致病菌所致手术部位感染发病率异常增高;⑥经皮肤内窥镜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者,经皮肤内窥镜的胃造瘘口术、内窥镜逆行胆胰管造影术有感染高危因素。
(2)清洁-污染手术(Ⅱ类切口):上、下呼吸道、上、下消化道、泌尿生殖道手术,或经以上器官的手术,如经口咽部大手术、经阴道子宫切除术、经膀胱前列腺手术,以及开放性骨折或创伤手术。由于手术部位存在大量人体寄殖菌群,手术时可能污染手术野引致感染,故此类手术需预防用抗菌药物。
(3)污染手术(Ⅲ类切口):由于胃肠道、尿路、胆道体液大量溢出或开放性创伤未经扩创等已造成手术野严重污染的手术。此类手术需预防用抗菌药物。
术前已存在细菌性感染的手术,如腹腔脏器穿孔腹膜炎、脓肿切除术、气性坏疽截肢术等,属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不属预防应用范畴。
剖宫产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管理实施细则
第一条 为规范本院剖宫产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下称预防用药)的管理,减少细菌耐药,降低医药费用,促进合理用药,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 根据创伤和外科手术的切口分类标准,剖宫产手术属于Ⅱ类(清洁-污染)切口手术。剖宫产手术为进宫腔手术,与阴道相通,易发生感染,故需预防用药。
第三条 剖宫产手术预防用药的目的:预防手术部位感染,包括切口感染、宫腔感染及术中可能涉及的其他器官的感染,但不包括与手术无直接关系的全身感染。
第四条 本细则适用于本院剖宫产手术预防用药工作相关的医师、药师、护士及其他相关人员。
第五条 剖宫产手术预防用药应当遵循安全、有效、经济的原则。
第六条 剖宫产手术预防用药不能代替严格的无菌操作。
第七条 选择抗菌药物时要根据手术部位的常见病原菌,孕妇病理生理状况,抗菌药物的抗菌谱、药动学特点、不良反应等综合考虑。原则上应选择相对广谱、效果肯定、安全及价格相对低廉的抗菌药物。
第八条 剖宫产手术主要感染病原菌:切口表面以革兰阳性球菌(葡萄球菌)为主,深部以革兰阴性杆菌(如大肠埃希菌)、肠球菌及厌氧菌为主。
第九条 择期剖宫产手术首选第一代头孢菌素作为预防用药。若存在感染高危因素时,如胎膜早破、产前出血(如前置胎盘)等妊娠并发症、临产后的剖宫产手术、产前多次阴道检查以及存在易发生感染的妊娠合并症;术中如手术时间较长及进行宫腔纱条填塞的剖宫产手术;产后出血等,可选择第一代或第二代头孢菌素加用甲硝唑或单用头孢西丁。具体预防用药选择见附表4:《常见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表》。
第十条 对β-内酰胺类过敏者,可选用克林霉素预防葡萄球菌感染,选用氨曲南预防革兰阴性杆菌感染。
第十一条 预防用药时机,一般应在钳夹脐带后立即静脉应用抗菌药物。
第十二条 预防用药应静脉滴注,溶媒体积不超过100毫升,一般应30分钟滴完以达到有效浓度。克林霉素、甲硝唑的用法按药品说明书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三条 对于有特殊病理生理状态的孕妇,预防用药应参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和药品说明书等规定执行。
第十四条 抗菌药物的有效覆盖时间应包括手术过程和术后4小时,若手术时间持续时间超过3小时,或失血量超过1500毫升,应补充一个剂量。
第十五条 一般应短程预防用药,手术结束后不必再用。若有感染高危因素者,术后24小时内可再用1~3次,特殊情况可延长至术后48小时。超过48小时仍需继续使用的,必须要有明确的病程分析记录;术后超过5天仍需使用的,必须有明确的感染证据并在病程录上具体分析记录。
第十六条 实施剖宫产手术的手术室应达到国家有关规定的要求。
第十七条 尽量缩短手术前住院时间,减少院内感染的机会。
第十八条 做好围手术期准备工作,尽量纠正感染高危因素。
第十九条 产妇在进入手术室前即刻备皮。
第二十条 严格遵守术中无菌原则,细致操作、彻底止血。不提倡用抗菌药物溶液冲洗盆腔或伤口。
第二十一条 尽可能使用单股不吸收缝线缝闭切口皮肤,使用可吸收缝线缝合切口皮肤以下各层组织。若发现切口感染,应及时进行相关抗感染治疗,有渗出或脓液的应及时取样做病原学检查。
第二十二条 连台手术时需按手术室消毒要求实施。
第二十三条 术前孕妇和医护人员的准备、环境消毒、器械灭菌、术中通风、术后伤口护理等均应按照外科手术的相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四条 严格控制新上市的、限制性使用和特殊使用的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于剖宫产手术。
1.jpg

 

外科换药注意及常用液体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312 次浏览 • 2017-01-19 14:11 • 来自相关话题

1.解除敷料
先用手去除外层敷料,再用镊子去除内层,如敷料与伤口粘连时,应先用生理盐水浸湿敷料,方向与伤口纵轴一致,以减轻疼痛和组织损伤。
2.换药物品传递
两个镊子分别接触无菌和污染的敷料,不能混用,两个镊子不要相互触碰。
3.创面及周围皮肤消毒
无菌手术切口换药,需避免酒精沿缝合口进入机体;缝合线处避免用力擦拭;无菌伤口换药,需从伤口边缘逐渐向外,感染伤口则由外向内。
4.包扎固定
需要注意的是敷料的厚薄:在开始几天伤口的生长主要是肉芽组织的生长,它需要的是比较湿润的环境,此时建议多用几层,以保持创面的相对湿润。而到了后期,伤口的生长主要是角质的生长,此时创面需要相对干燥的环境,所以敷料就应该在起到隔离作用的前提下尽可能薄。
五种常用液体
1.酒精/碘酒
酒精/碘酒是常用的消毒剂,因其能够脱脂,能够更好的固定细菌的蛋白,在皮脂腺丰富的地方更具穿透力,所以会应用在头皮的创口周围。
表皮完整的伤口可以用酒精换药,如果表皮破损则不建议用酒精。
面部、粘膜等处不建议用碘酒,因其有腐蚀作用,脱碘不彻底可使皮肤染色,且易发生过敏反应。
2.碘伏
对粘膜刺激性小,不需用乙醇脱碘,无腐蚀作用,且毒性低。碘伏无论是应用范围(粘膜,皮肤等),还是消毒效果均优于碘酒(较少过敏反应)。
但碘伏是络合碘,对油腻的创口或者皮脂腺发达的部位无效或者效果不好,对于出血多的伤口,效果不好,创面过大也不宜应用。
3.生理盐水
一般用在血供丰富,创面分泌物较多,感染机会小,且感觉敏锐的粘膜。
生理盐水的应用主要是为了冲洗和湿化,对于一个面积广泛的、不平整的创口,全面擦拭是不现实的,冲洗能够去除创面的污染物。
4.高渗盐水
用在创面水肿较重时,高渗盐能起到局部脱水作用。
高渗盐水加凡士林纱布可刺激肉芽的生长,在临床上经常用于没有一期闭合的创口,或是在感染创口清创彻底后应用。
5.高渗葡萄糖
为一种脱水药,能增强血浆渗透压而产生脱水作用,对于感染性创口局部营养差、创口面积大、用其它药物换药后疗效差或无效者;下肢静脉曲张表面皮肤糜烂溃疡、创面愈合难者;浅Ⅱ度-深Ⅱ度小面积烧伤水肿明显、创面愈合缓慢者;以及褥疮疗效较为显著。
高渗葡萄糖能均匀分布于创面,造成高渗环境,致细菌细胞脱水,细菌失去繁殖能力,菌体死亡,并能使机体局部细胞脱水,减轻创面及肉芽组织水肿,同时能形成保护膜,防止细胞继续侵入感染,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改善创面周围营养,促进创面愈合。
此外,葡萄糖还具有生肌作用,可减少创面疼痛,利于创口愈合。 查看全部
1.解除敷料
先用手去除外层敷料,再用镊子去除内层,如敷料与伤口粘连时,应先用生理盐水浸湿敷料,方向与伤口纵轴一致,以减轻疼痛和组织损伤。
2.换药物品传递
两个镊子分别接触无菌和污染的敷料,不能混用,两个镊子不要相互触碰。
3.创面及周围皮肤消毒
无菌手术切口换药,需避免酒精沿缝合口进入机体;缝合线处避免用力擦拭;无菌伤口换药,需从伤口边缘逐渐向外,感染伤口则由外向内。
4.包扎固定
需要注意的是敷料的厚薄:在开始几天伤口的生长主要是肉芽组织的生长,它需要的是比较湿润的环境,此时建议多用几层,以保持创面的相对湿润。而到了后期,伤口的生长主要是角质的生长,此时创面需要相对干燥的环境,所以敷料就应该在起到隔离作用的前提下尽可能薄。
五种常用液体
1.酒精/碘酒
酒精/碘酒是常用的消毒剂,因其能够脱脂,能够更好的固定细菌的蛋白,在皮脂腺丰富的地方更具穿透力,所以会应用在头皮的创口周围。
表皮完整的伤口可以用酒精换药,如果表皮破损则不建议用酒精。
面部、粘膜等处不建议用碘酒,因其有腐蚀作用,脱碘不彻底可使皮肤染色,且易发生过敏反应。
2.碘伏
对粘膜刺激性小,不需用乙醇脱碘,无腐蚀作用,且毒性低。碘伏无论是应用范围(粘膜,皮肤等),还是消毒效果均优于碘酒(较少过敏反应)。
但碘伏是络合碘,对油腻的创口或者皮脂腺发达的部位无效或者效果不好,对于出血多的伤口,效果不好,创面过大也不宜应用。
3.生理盐水
一般用在血供丰富,创面分泌物较多,感染机会小,且感觉敏锐的粘膜。
生理盐水的应用主要是为了冲洗和湿化,对于一个面积广泛的、不平整的创口,全面擦拭是不现实的,冲洗能够去除创面的污染物。
4.高渗盐水
用在创面水肿较重时,高渗盐能起到局部脱水作用。
高渗盐水加凡士林纱布可刺激肉芽的生长,在临床上经常用于没有一期闭合的创口,或是在感染创口清创彻底后应用。
5.高渗葡萄糖
为一种脱水药,能增强血浆渗透压而产生脱水作用,对于感染性创口局部营养差、创口面积大、用其它药物换药后疗效差或无效者;下肢静脉曲张表面皮肤糜烂溃疡、创面愈合难者;浅Ⅱ度-深Ⅱ度小面积烧伤水肿明显、创面愈合缓慢者;以及褥疮疗效较为显著。
高渗葡萄糖能均匀分布于创面,造成高渗环境,致细菌细胞脱水,细菌失去繁殖能力,菌体死亡,并能使机体局部细胞脱水,减轻创面及肉芽组织水肿,同时能形成保护膜,防止细胞继续侵入感染,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改善创面周围营养,促进创面愈合。
此外,葡萄糖还具有生肌作用,可减少创面疼痛,利于创口愈合。

戴无菌手套进行手术始于1890年,您知道吗?

回复

匿名用户 回复了问题 • 1 人关注 • 2 个回复 • 364 次浏览 • 2017-01-19 14:10 • 来自相关话题

Ⅰ类手术切口感染控制指标是多少?

回复

匿名用户 回复了问题 • 1 人关注 • 2 个回复 • 370 次浏览 • 2017-01-19 14:09 • 来自相关话题

手术部位目标性监测调查表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321 次浏览 • 2017-01-19 14:08 • 来自相关话题

关于I类切口?

回复

匿名用户 回复了问题 • 1 人关注 • 4 个回复 • 206 次浏览 • 2017-01-19 14:06 • 来自相关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