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

笔记

【感控笔记-刘运喜】区域性医院感染监控平台数据挖掘分析与应用

真菌:念珠菌、曲霉、隐球菌、毛霉菌...李光友&& 发表了文章 • 2 个评论 • 1381 次浏览 • 2017-04-17 12:51 • 来自相关话题

区域性医院感染监控平台数据挖掘分析与应用
刘运喜
整理:李光友(贵州省兴义市人民医院) 
审核:吴怀英






监控平台数据的构建基于过程数据的区域性监控平台,目的是利用监控平台数据开展循证管理。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印发麻醉等6个专业指标(2015版)的通知,其中的《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指标》有13个指标,作为国家或省级质量控制中心如何获取这13个指标,这就需要建立一个有统一数据收集的国家或区域性医院感染监测平台;需要信息系统抓取各医院诊疗过程中HIS、LIS系统中自然产生的医院感染相关过程数据,由平台自然生成,基于过程数据的监控,而不是由各医院直接上报的结果数据。建立数据平台就是各个医院信息系统不统一,无法实现数据共享,解决这一问题需建立区域监控平台,使数据同质化、标准化。


一平台总体思路1、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指标为指引(指标牵引)
2、建立医院感染基本数据集(关键问题)
3、建立医院感染监测平台(核心)
4、监测平台实施自动到采集医院日常运营中自然产生的、客观的过程数据
5、监测平台自动生成《医院感染管理质控指标》
6、省质控中心对辖区的医院实现有效监控、考核评价
7、国家质控中心对各省质控中心进行有效监管、客观评价

二关于基本数据集包括7大类72数据元。
分别是11项通用类数据;2项患者自身风险类;10项诊断信息类;22项诊疗相关风险类(手术、用药、操作);13项实验室检测相关风险(病原学、血清学);4项体征相关类(发热、腹泻);10项医院感染结果判读类。


三平台存在的问题1、各医院《医院感染实时监控系统软件》的统计规则和部分策略与NICC平台统计规则有所差异;

2、不同医院数据抓取规则和《数据集指南》不匹配;
3、其他情况导致平台数据和医院自身数据存在差异原因:如诊断感染判断标准、诊断排除(上报平台之后)、感染部位分类方式不同、部分指标统计归属科室不同;
四下一步计划1、发布医院感染监测基本数据集;

2、发布《医院感染监测指标体系及指标细则》,各级质控中心和各级各类医院监测指标的统计方法同质化;
3、探索围绕数据的质控中心工作模式:数据采集、反馈常态化、信息化、带着数据有针对性的现场检查督导;
4、围绕医院感控能力建设,推动重点指标在试点医院持续改进,并将改进方案标准化;

五监控平台可以达到的效果1、平台可生成《医院感染监测规范》、《医院等级评审》、抗生素专项整治、三好一满意等专项活动所要求的绝大部分指标;
2、通过设置“一周内、同一病区、检出院内感染同一致病菌3例及以上”等条件进行预警院感聚集事件,达到实时掌握疑似暴发动态,做到早期干预;
3、覆盖面广(全国各级、各类医院);
4、数据实时、准确,各医院可以利用监控平台数据开展询证监测;
5、可以实时干预;
6、可以建立全球独有的国家医院感染监测平台;



展望
刘运喜教授给大家分享解读了部队区域医院感染监控平台18所医院收集的11项数据,并对数据进行了分析,通过这些数据可以有针对性的进行督导检查干预。没有挖掘,就没有数据,没有数据就没法评价,通过监控平台数据收集、挖掘、分析,从而达到精准感控。同时对医疗质量的管理都是一个很好的思路。未来将建立一个国家医院感染监控平台,实现精准化、同质化、标准化管理。

图文编辑:朱迪

审稿:高晓东/马嘉睿
  查看全部
区域性医院感染监控平台数据挖掘分析与应用
刘运喜
整理:李光友(贵州省兴义市人民医院) 
审核:吴怀英

506653-069398a45eef1db634120170417003.jpg


监控平台数据的构建基于过程数据的区域性监控平台,目的是利用监控平台数据开展循证管理。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印发麻醉等6个专业指标(2015版)的通知,其中的《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指标》有13个指标,作为国家或省级质量控制中心如何获取这13个指标,这就需要建立一个有统一数据收集的国家或区域性医院感染监测平台;需要信息系统抓取各医院诊疗过程中HIS、LIS系统中自然产生的医院感染相关过程数据,由平台自然生成,基于过程数据的监控,而不是由各医院直接上报的结果数据。建立数据平台就是各个医院信息系统不统一,无法实现数据共享,解决这一问题需建立区域监控平台,使数据同质化、标准化。


一平台总体思路1、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指标为指引(指标牵引)
2、建立医院感染基本数据集(关键问题)
3、建立医院感染监测平台(核心)
4、监测平台实施自动到采集医院日常运营中自然产生的、客观的过程数据
5、监测平台自动生成《医院感染管理质控指标》
6、省质控中心对辖区的医院实现有效监控、考核评价
7、国家质控中心对各省质控中心进行有效监管、客观评价

二关于基本数据集包括7大类72数据元。
分别是11项通用类数据;2项患者自身风险类;10项诊断信息类;22项诊疗相关风险类(手术、用药、操作);13项实验室检测相关风险(病原学、血清学);4项体征相关类(发热、腹泻);10项医院感染结果判读类。


三平台存在的问题1、各医院《医院感染实时监控系统软件》的统计规则和部分策略与NICC平台统计规则有所差异;

2、不同医院数据抓取规则和《数据集指南》不匹配;
3、其他情况导致平台数据和医院自身数据存在差异原因:如诊断感染判断标准、诊断排除(上报平台之后)、感染部位分类方式不同、部分指标统计归属科室不同;
四下一步计划1、发布医院感染监测基本数据集;

2、发布《医院感染监测指标体系及指标细则》,各级质控中心和各级各类医院监测指标的统计方法同质化;
3、探索围绕数据的质控中心工作模式:数据采集、反馈常态化、信息化、带着数据有针对性的现场检查督导;
4、围绕医院感控能力建设,推动重点指标在试点医院持续改进,并将改进方案标准化;

五监控平台可以达到的效果1、平台可生成《医院感染监测规范》、《医院等级评审》、抗生素专项整治、三好一满意等专项活动所要求的绝大部分指标;
2、通过设置“一周内、同一病区、检出院内感染同一致病菌3例及以上”等条件进行预警院感聚集事件,达到实时掌握疑似暴发动态,做到早期干预;
3、覆盖面广(全国各级、各类医院);
4、数据实时、准确,各医院可以利用监控平台数据开展询证监测;
5、可以实时干预;
6、可以建立全球独有的国家医院感染监测平台;



展望
刘运喜教授给大家分享解读了部队区域医院感染监控平台18所医院收集的11项数据,并对数据进行了分析,通过这些数据可以有针对性的进行督导检查干预。没有挖掘,就没有数据,没有数据就没法评价,通过监控平台数据收集、挖掘、分析,从而达到精准感控。同时对医疗质量的管理都是一个很好的思路。未来将建立一个国家医院感染监控平台,实现精准化、同质化、标准化管理。

图文编辑:朱迪

审稿:高晓东/马嘉睿
 

【感控笔记】如何建立实用型医院感染管理体系

真菌:念珠菌、曲霉、隐球菌、毛霉菌...陈少梅&& 发表了文章 • 2 个评论 • 1596 次浏览 • 2017-04-17 12:49 • 来自相关话题

审稿 张静

整理 陈少梅(深圳市龙岗区人民医院 ) 
团队 SIFIC感控笔记团队


如果有人问你,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在日常做些什么工作,如何体现工作效果?很多人第一个反应就是检查。而新时期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强调实用性,强调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建立一套适合自己医院的感染管理体系与模式,你知道如何建立与实现吗?且听来自包头市中心医院医院感染管理科的赵静主任把自己多年思考与总结的宝贵经验分享给大家。








医院感染管理体系建设现状—形式化感控

呈现展示型的体系
评审呈现: 为了迎接评审检查,需要知晓率、合格率、应知应会等,记录很多文字性的东西,不断呈现PDCA持续改进的文字资料。检查呈现:比如大型医院巡查的时候,就是大型医院巡查体系;如果是等级医院评审,就变成等级医院评审体系等等。呈现各种根据检查需要整理的数据与资料。绩效呈现:建立绩效考核体系,通过日常检查,把各个科室检查分数打出来。临床科室心目中的院感科—就是检查最多的科室。
实质上
乐高积木的体系:法律法规的自由拼接,无标准模式回顾性研究型系统为主线--监测的体系:医院感染监测、目标性监测、手术部位感染监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多重耐药菌监测,都不是实时的监测,其收集的数据是事后总结汇总成医院感染信息,再分析反馈给临床,但是临床医生不重视。。。体系为检查而生,检查为导向做给别人看而不是做给自己用的

假如没有检查的时候,医院感染防控该建立什么样的体系,院感人感到非常茫然。

什么是实用主义?

实用主义就是应回归到本意,医院感染控制是要控制感染的。以下是实用主义的原则:
用较小的代价收获较大的效果不发生事件是最佳预期,事件发生后的应急处理是最差预期例如:长江沉船事件发生后,多方积极抢救、处理善后事宜,其实最好的预期是在收到暴风雨预警后,船只不出行就完全避免了事件的发生。在医院的医院感染防控中,最佳境界是院感科没有接到任何意外事件的报告与发生,而不是在紧急事件中体现应急处置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解决问题!(不浪费资源)例如:武术表演需要很多花架子和前奏,而侦察兵就是一招致胜、直击要害。所以院感工作不需要更多呈现,只需要解决问题。用最简单的方法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在事件发生的全过程均进行监测与数据分析,尽量将事件消灭在力所能及的最早时期。用数据说话。



实用型医院感染防控体系的建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预测预防----一级预防
目的:预防、阻止医院感染发生(不发生)措施:风险评估、培训教育、规范标准的制定与执行每年根据上一年度数据总结、措施落实情况以及本地区疾病的流行情况对每个科室进行感染风险评估,也就是在事件发生之前,通过培训教育、制定与执行标准,就把问题扼杀掉,这叫没病防病。
预警干预----二级预防
目的:预警医院感染事件(早处理)措施:早发现、早调查、早干预应用医院感染监测软件进行预警干预(具体见预警案例)
报告处置----三级预防(目前多数医院的体系)
目的:及时正确处置医院感染事件(减损失)
  


实用型防控体系工作模式经验分享 

一、预警案例:制定暴发前预警筛查,在暴发前或未发生前提前按照医院感染暴发处置措施进行干预。

每天监测全院患者感染动向:
聚集性发热多重耐药菌阳性感染病例报告

预设预警触发机制为(每日反馈)
1例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2例多重耐药菌感染;2例同类型医院感染;同病区2例以上发热



预警体系效果
2014年预警3次:
泌外科2例预警(手术部位感染),成功干预
神经外科2例预警(肺炎克雷伯菌感染),成功干预
神经内科2例预警(MRSA),成功干预
2015年预警3次:
神经外科2例预警(铜绿假单胞菌感染2例—社区1例院内1例),成功干预
神经内科2例预警(铜绿假单胞菌感染2例—社区),成功干预
重症医学科2例预警(铜绿假单胞菌感染3例—社区),成功干预
干预效果:2014年手卫生问题突出,2015年则是手卫生与保洁的问题。通过采取措施干预后手卫生由10%提高50%,MRSA持续低水平徘徊。重新规范保洁流程后,二次污染的发生得到了控制。




二、消毒供应中心收费模式的改变:
目的:发挥消毒供应中心的作用,但消毒供应室的收费模式在评审条款中无要求措施:建立免费机制效果:取消收费后手术部位感染始终处于较低水平。




三、规范执行率的改变
目的:监测泌尿外科尿道插管膀胱冲洗的执行率(评审标准不考核“规范”执行率)措施:落实导尿管相关泌尿道感染防控措施,其中就有取消常规膀胱冲洗措施使泌尿道相关感染发病率开始降低并始终维持在较低水平。




感    悟

医院感染防控工作要取得成功与绩效,首先要转变转念,即“脑卫生”。赵静老师通过自己医院从应对检查模式,消防员模式向安全员模式转型的实用型医院感染管理体系的建立的过程,发现了在解决问题为第一要务的思路下,以实效的工作方法、最小的代价,最小的资源取得了最好的效果!总结出“医院感染管理者要像一只鹰总揽全局!具有战略高度!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快速的反应力!”的宝贵经验,医院感染防控工作只有织就一张覆盖全院疾病发生发展全程的预防、监测、控制的监控网,才能将医院感染事件消灭在最早阶段、萌芽状态,为医院安全保驾护航!



图文编辑;那颜
审稿:陈文森 卢先雷
  查看全部


审稿 张静

整理 陈少梅(深圳市龙岗区人民医院 ) 
团队 SIFIC感控笔记团队


如果有人问你,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在日常做些什么工作,如何体现工作效果?很多人第一个反应就是检查。而新时期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强调实用性,强调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建立一套适合自己医院的感染管理体系与模式,你知道如何建立与实现吗?且听来自包头市中心医院医院感染管理科的赵静主任把自己多年思考与总结的宝贵经验分享给大家。


506653-069398a45eef1db634120170417004.jpg



医院感染管理体系建设现状—形式化感控

呈现展示型的体系
  • 评审呈现: 为了迎接评审检查,需要知晓率、合格率、应知应会等,记录很多文字性的东西,不断呈现PDCA持续改进的文字资料。
  • 检查呈现:比如大型医院巡查的时候,就是大型医院巡查体系;如果是等级医院评审,就变成等级医院评审体系等等。呈现各种根据检查需要整理的数据与资料。
  • 绩效呈现:建立绩效考核体系,通过日常检查,把各个科室检查分数打出来。临床科室心目中的院感科—就是检查最多的科室。

实质上
  • 乐高积木的体系:法律法规的自由拼接,无标准模式
  • 回顾性研究型系统为主线--监测的体系:医院感染监测、目标性监测、手术部位感染监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多重耐药菌监测,都不是实时的监测,其收集的数据是事后总结汇总成医院感染信息,再分析反馈给临床,但是临床医生不重视。。。
  • 体系为检查而生,检查为导向做给别人看而不是做给自己用的


假如没有检查的时候,医院感染防控该建立什么样的体系,院感人感到非常茫然。

什么是实用主义?

实用主义就是应回归到本意,医院感染控制是要控制感染的。以下是实用主义的原则:
  • 用较小的代价收获较大的效果
  • 不发生事件是最佳预期,事件发生后的应急处理是最差预期
  • 例如:长江沉船事件发生后,多方积极抢救、处理善后事宜,其实最好的预期是在收到暴风雨预警后,船只不出行就完全避免了事件的发生。在医院的医院感染防控中,最佳境界是院感科没有接到任何意外事件的报告与发生,而不是在紧急事件中体现应急处置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 有效解决问题!(不浪费资源)
  • 例如:武术表演需要很多花架子和前奏,而侦察兵就是一招致胜、直击要害。所以院感工作不需要更多呈现,只需要解决问题。用最简单的方法也是最有效的方法。
  • 在事件发生的全过程均进行监测与数据分析,尽量将事件消灭在力所能及的最早时期。用数据说话。




实用型医院感染防控体系的建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预测预防----一级预防
  • 目的:预防、阻止医院感染发生(不发生)
  • 措施:风险评估、培训教育、规范标准的制定与执行
  • 每年根据上一年度数据总结、措施落实情况以及本地区疾病的流行情况对每个科室进行感染风险评估,也就是在事件发生之前,通过培训教育、制定与执行标准,就把问题扼杀掉,这叫没病防病。

预警干预----二级预防
  • 目的:预警医院感染事件(早处理)
  • 措施:早发现、早调查、早干预
  • 应用医院感染监测软件进行预警干预(具体见预警案例)

报告处置----三级预防(目前多数医院的体系)
  • 目的:及时正确处置医院感染事件(减损失)

  


实用型防控体系工作模式经验分享 

一、预警案例:制定暴发前预警筛查,在暴发前或未发生前提前按照医院感染暴发处置措施进行干预。

每天监测全院患者感染动向:
  • 聚集性发热
  • 多重耐药菌阳性
  • 感染病例报告


预设预警触发机制为(每日反馈)
  • 1例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
  • 2例多重耐药菌感染;
  • 2例同类型医院感染;
  • 同病区2例以上发热




预警体系效果
  • 2014年预警3次:

泌外科2例预警(手术部位感染),成功干预
神经外科2例预警(肺炎克雷伯菌感染),成功干预
神经内科2例预警(MRSA),成功干预
  • 2015年预警3次:

神经外科2例预警(铜绿假单胞菌感染2例—社区1例院内1例),成功干预
神经内科2例预警(铜绿假单胞菌感染2例—社区),成功干预
重症医学科2例预警(铜绿假单胞菌感染3例—社区),成功干预
  • 干预效果:2014年手卫生问题突出,2015年则是手卫生与保洁的问题。通过采取措施干预后手卫生由10%提高50%,MRSA持续低水平徘徊。重新规范保洁流程后,二次污染的发生得到了控制。





二、消毒供应中心收费模式的改变:
  • 目的:发挥消毒供应中心的作用,但消毒供应室的收费模式在评审条款中无要求
  • 措施:建立免费机制
  • 效果:取消收费后手术部位感染始终处于较低水平。





三、规范执行率的改变
  • 目的:监测泌尿外科尿道插管膀胱冲洗的执行率(评审标准不考核“规范”执行率)
  • 措施:落实导尿管相关泌尿道感染防控措施,其中就有取消常规膀胱冲洗措施
  • 使泌尿道相关感染发病率开始降低并始终维持在较低水平。





感    悟

医院感染防控工作要取得成功与绩效,首先要转变转念,即“脑卫生”。赵静老师通过自己医院从应对检查模式,消防员模式向安全员模式转型的实用型医院感染管理体系的建立的过程,发现了在解决问题为第一要务的思路下,以实效的工作方法、最小的代价,最小的资源取得了最好的效果!总结出“医院感染管理者要像一只鹰总揽全局!具有战略高度!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快速的反应力!”的宝贵经验,医院感染防控工作只有织就一张覆盖全院疾病发生发展全程的预防、监测、控制的监控网,才能将医院感染事件消灭在最早阶段、萌芽状态,为医院安全保驾护航!



图文编辑;那颜
审稿:陈文森 卢先雷
 

【听课笔记-朱仁义】手术接台空气净化时间的初探与影响因素

感染暴发事件及医院感染纠纷案例谷子&& 发表了文章 • 2 个评论 • 2112 次浏览 • 2017-03-17 20:04 • 来自相关话题

 前言随着医学的发展,手术病人越来越多,尽管手术室的建筑规模与数量较过去有长足的发展,但是仍不能满足需求,导致外科医生更希望能够连台手术增加手术量。上一集上海市疾控中心的朱仁义主任告诉我们一般手术室也需要做空气自净,所以在连台手术过程中,手术室自净时间倒底多长好呢?有哪些影响因素呢?现在我们继续听朱仁义主任是怎么说的。


手术室空气自净时间的确定及其影响因素
整理:谷子  审稿:李若洁 
(SIFIC感控笔记团队)


手术接台时间影响因素包括:病人的衔接管理、手术器械和用品的准备、手术室的物体表面环境、空气净化时间四大因素。其中前三者都可以根据现场情况加快进行,但是空气净化时间究竟怎么判断呢?

专家建议洁净手术室的连台手术自净时间为:Ι级手术室≥10min、Ⅱ级、Ⅲ级手术室≥20min、Ⅳ级手术室≥30min,如果按照这个推理的话我们一般手术室自净时间应该是更长的。

那自净时间究竟如何确定?

首先我们要知道一般手术室空气中的菌落数。如果我们有方法找到一个实时监测仪能够像监测粒子数一样实时监测空气的菌落数,那么就可以来判定自净时间、接台时间究竟是多少。


一般来说,由于空气微生物采样费时,使用空气粒子计数可能更有价值。但最大的问题是高的粒子数并不一定表示空气中微生物数量增加。我们认为,如果空气中的细菌菌数增加,它空气当中的粒子数也应该增加。因为空气当中的细菌也是一个粒子,但是空气中的粒子数增加并不意味着空气中的微生物就增加。


所以,我们在一家医院做了一些尝试,探讨手术室接台、空气净化的时间。






遗憾的是微生物检测仪数据波动较大,所以后来就用粒子计数实时动态监测数据来作为初步结果。

布点情况:


万级手术室


一般来说粒子数低于1000说明空气非常好。如果你的层流设备非常稳定,无论在手术任何时间整个层流罩顶部出风口的数据波动会非常小;回风口发现根据不同的手术期间,它的数据有较大的波动;



千级手术室


层流罩顶部出风口的数据波动依旧不大,但是回风口有一些波动,因为千级手术室一天的手术比较多,接台时间比较短,门口的粒子数波动就更大。



百级手术室


同样是回风口、门口粒子数波动较大。



分析初步观察的结果层流罩顶部出风口的粒子数非常稳定,回风口的粒子数波动与有无人员走动或移动设备有关,门口粒子数波动与门的开启和人员进出有关。


下一步探讨
建议将顶部层流罩出风口检测仪器调整到手术区域;记录手术活动的详细过程;增加浮游菌与粒子数同时检测数据;

小结
所有进入手术部的空气(包括循环和新鲜的空气)均应规定进行过滤。手术过程中应控制人员进出、门的开启、设备的移动等。手术接台空气自净时间影响因素众多,从初步观察结果分析,如果空气过滤系统运行良好,手术区域自净时间较短,并应做进一步研究。 查看全部
 前言随着医学的发展,手术病人越来越多,尽管手术室的建筑规模与数量较过去有长足的发展,但是仍不能满足需求,导致外科医生更希望能够连台手术增加手术量。上一集上海市疾控中心的朱仁义主任告诉我们一般手术室也需要做空气自净,所以在连台手术过程中,手术室自净时间倒底多长好呢?有哪些影响因素呢?现在我们继续听朱仁义主任是怎么说的。


手术室空气自净时间的确定及其影响因素
整理:谷子  审稿:李若洁 
(SIFIC感控笔记团队)


手术接台时间影响因素包括:病人的衔接管理、手术器械和用品的准备、手术室的物体表面环境、空气净化时间四大因素。其中前三者都可以根据现场情况加快进行,但是空气净化时间究竟怎么判断呢?

专家建议洁净手术室的连台手术自净时间为:Ι级手术室≥10min、Ⅱ级、Ⅲ级手术室≥20min、Ⅳ级手术室≥30min,如果按照这个推理的话我们一般手术室自净时间应该是更长的。

那自净时间究竟如何确定?

首先我们要知道一般手术室空气中的菌落数。如果我们有方法找到一个实时监测仪能够像监测粒子数一样实时监测空气的菌落数,那么就可以来判定自净时间、接台时间究竟是多少。


一般来说,由于空气微生物采样费时,使用空气粒子计数可能更有价值。但最大的问题是高的粒子数并不一定表示空气中微生物数量增加。我们认为,如果空气中的细菌菌数增加,它空气当中的粒子数也应该增加。因为空气当中的细菌也是一个粒子,但是空气中的粒子数增加并不意味着空气中的微生物就增加。


所以,我们在一家医院做了一些尝试,探讨手术室接台、空气净化的时间。

506653-fa2299f30e0.jpg


遗憾的是微生物检测仪数据波动较大,所以后来就用粒子计数实时动态监测数据来作为初步结果。

布点情况:


万级手术室


一般来说粒子数低于1000说明空气非常好。如果你的层流设备非常稳定,无论在手术任何时间整个层流罩顶部出风口的数据波动会非常小;回风口发现根据不同的手术期间,它的数据有较大的波动;



千级手术室


层流罩顶部出风口的数据波动依旧不大,但是回风口有一些波动,因为千级手术室一天的手术比较多,接台时间比较短,门口的粒子数波动就更大。



百级手术室


同样是回风口、门口粒子数波动较大。



分析初步观察的结果层流罩顶部出风口的粒子数非常稳定,回风口的粒子数波动与有无人员走动或移动设备有关,门口粒子数波动与门的开启和人员进出有关。


下一步探讨
  • 建议将顶部层流罩出风口检测仪器调整到手术区域;
  • 记录手术活动的详细过程;
  • 增加浮游菌与粒子数同时检测数据;


小结
  • 所有进入手术部的空气(包括循环和新鲜的空气)均应规定进行过滤。
  • 手术过程中应控制人员进出、门的开启、设备的移动等。
  • 手术接台空气自净时间影响因素众多,从初步观察结果分析,如果空气过滤系统运行良好,手术区域自净时间较短,并应做进一步研究。


【听课笔记-许小敏】:如何区分感染、定植与污染?

感染暴发事件及医院感染纠纷案例 发表了文章 • 27 个评论 • 5413 次浏览 • 2017-03-15 19:51 • 来自相关话题

许小敏:如何区分感染、定植与污染
整理:彭志亮

作为临床医生,你是否曾感叹微生物的检验报告越来越看不懂了?血液培养出表皮葡萄球菌,痰液标本培养出非结核分枝杆菌,这些结果到底如何判断感染、定植还是污染?依从药敏结果用药却无效,临床该如何做才不会被结果误导?且听宁波市第二医院许小敏老师从微生物学角度来帮你释疑。


为什么微生物室的检验报告越来越难看明白?
疾病谱的改变:如以前治疗尿路感染可以用三代头孢,随着耐药菌的增多,甚至社区感染中产ESBL菌的增多,现在都变的无效了。
 
感染性疾病病原谱改变:如肺部感染中标本抗酸染色阳性,以前我们会想到结核杆菌,但是现在非结核分枝杆菌也明显增多。
 
检验技术的发展以及对微生物的认识深入,使得以前很难鉴定的细菌越来越多的被发现。
 
医生本身的问题:有些临床医生自身缺乏训练和经验积累,以及缺乏专业的指导,甚至有些医生本身就对这方面知识缺乏兴趣,感觉对临床用药没有什么帮助。

血培养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之判断
表皮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等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常寄植于正常人皮肤,有研究表明,血培养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真正属于感染的只占50%,那么我们该如何判断感染呢?
临床判断方法:满足两项SIRS标准+有CVC,高度怀疑为感染菌
 
准确判断方法:两次不同部位的血培养一致,且临床症状相符

不同标本鲍曼不动杆菌(Ab)培养阳性之判断
有菌部位标本或者无菌部位但有人工管道,患者有感染表现,只培养出Ab,为感染。无菌部位标本且无人工管道,无论有无感染表现,一旦培养出Ab,即为感染。具体见下图。







如何从标本涂片来判断感染?
如果从涂片中看到以下三种现象则提示该菌为感染




















如何结合标本类型来判断感染、定植还是污染?


临床该如何做才不会被培养结果误导?
把握好正确的送检时机:应在开始经验性使用抗菌药物时或者在现有药物疗效不佳,需要考虑换药时。注意:临床有改善或已送检过且临床变化不大时,不要盲目送检!
 
微生物检验结果是辅助检查,需结合临床判定其意义,且受标本质量、技术方法和检验者经验等多种因素影响,故分离到细菌/真菌≠致病菌≠需要用或换抗菌药。

病例分析
患者,男,85岁,诊断“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2型糖尿病,慢性肾功能不全”。入ICU,行气管插管后接受人工辅助通气。入院时T37.4℃,血常规WBC13.5*10^9/L(N87%),超敏C反应蛋白46.75mg/L,胸片提示双肺感染性病变。入院时采痰液标本培养(标本1),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经验性治疗后情况好转,拟停机拔管。在入院第二天(标本2)和第三天(标本3),都采集了痰液培养。

问题一:入院后第三天,标本1(标本合格)培养结果提示肺炎克雷伯菌(+++)生长,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此菌是感染还是定植?

问题二:继续予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情况未加重,标本2和3培养结果均是鲍曼不动杆菌(+++)生长,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此鲍曼是感染还是定植?

问题三:继续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情况好转,停机拔管,查血常规WBC8.4*10^9/L(N70%),PCT0.1ng/ml,停机1天后,患者再次出现黄痰、痰量增多,再度插管,复查WBC12.0*10^9/L(N83%),PCT0.78 ng/ml. 采集痰液培养(标本4),更换亚胺培南,无明显缓解,3天后标本4培养结果为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均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亚胺培南耐药,此两菌是感染还是定植?

问题四:换用头孢他定+丁卡治疗,患者情况好转,再次停机拔管,转入呼吸科病房,再次采集痰液培养(标本5),培养结果标本5:白色念珠菌(+++)和鲍曼不动杆菌(++)。怎么判断?

在讲课中许老师还提到:临床中很容易被这么多的痰培养结果所误导,所以我们送痰前要三思:有必要吗?是否可以取别的标本?能取到合格的标本吗?同时,我们要根据临床变化决定是否送检痰培养,也只有根据临床表现才能决定培养出的细菌是污染、定植或是感染。小伙伴们,在上面的病例中有哪些是不必要的送检呢?有哪些菌才是真正有意义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本文图片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告知]
图文编辑:独白
审稿:赵静 孙庆芬 查看全部
许小敏:如何区分感染、定植与污染
整理:彭志亮

作为临床医生,你是否曾感叹微生物的检验报告越来越看不懂了?血液培养出表皮葡萄球菌,痰液标本培养出非结核分枝杆菌,这些结果到底如何判断感染、定植还是污染?依从药敏结果用药却无效,临床该如何做才不会被结果误导?且听宁波市第二医院许小敏老师从微生物学角度来帮你释疑。


为什么微生物室的检验报告越来越难看明白?
  • 疾病谱的改变:如以前治疗尿路感染可以用三代头孢,随着耐药菌的增多,甚至社区感染中产ESBL菌的增多,现在都变的无效了。

 
  • 感染性疾病病原谱改变:如肺部感染中标本抗酸染色阳性,以前我们会想到结核杆菌,但是现在非结核分枝杆菌也明显增多。

 
  • 检验技术的发展以及对微生物的认识深入,使得以前很难鉴定的细菌越来越多的被发现。

 
  • 医生本身的问题:有些临床医生自身缺乏训练和经验积累,以及缺乏专业的指导,甚至有些医生本身就对这方面知识缺乏兴趣,感觉对临床用药没有什么帮助。


血培养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之判断
表皮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等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常寄植于正常人皮肤,有研究表明,血培养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真正属于感染的只占50%,那么我们该如何判断感染呢?
  • 临床判断方法:满足两项SIRS标准+有CVC,高度怀疑为感染菌

 
  • 准确判断方法:两次不同部位的血培养一致,且临床症状相符


不同标本鲍曼不动杆菌(Ab)培养阳性之判断
有菌部位标本或者无菌部位但有人工管道,患者有感染表现,只培养出Ab,为感染。无菌部位标本且无人工管道,无论有无感染表现,一旦培养出Ab,即为感染。具体见下图。

506653-0f4b90efa749087091ddec4b6dcc4a7d.jpg



如何从标本涂片来判断感染?
如果从涂片中看到以下三种现象则提示该菌为感染

506653-8bde7b3672bdd1b88ab4f2ec96a473e0.jpg



506653-eeede38e75e14ffcba4978d6f6586a12.jpg


506653-ed18adf197ccc35113447a49a73c2e59.jpg





如何结合标本类型来判断感染、定植还是污染?


临床该如何做才不会被培养结果误导?
  • 把握好正确的送检时机:应在开始经验性使用抗菌药物时或者在现有药物疗效不佳,需要考虑换药时。注意:临床有改善或已送检过且临床变化不大时,不要盲目送检!

 
  • 微生物检验结果是辅助检查,需结合临床判定其意义,且受标本质量、技术方法和检验者经验等多种因素影响,故分离到细菌/真菌≠致病菌≠需要用或换抗菌药。


病例分析
患者,男,85岁,诊断“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2型糖尿病,慢性肾功能不全”。入ICU,行气管插管后接受人工辅助通气。入院时T37.4℃,血常规WBC13.5*10^9/L(N87%),超敏C反应蛋白46.75mg/L,胸片提示双肺感染性病变。入院时采痰液标本培养(标本1),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经验性治疗后情况好转,拟停机拔管。在入院第二天(标本2)和第三天(标本3),都采集了痰液培养。

问题一:入院后第三天,标本1(标本合格)培养结果提示肺炎克雷伯菌(+++)生长,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此菌是感染还是定植?

问题二:继续予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情况未加重,标本2和3培养结果均是鲍曼不动杆菌(+++)生长,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此鲍曼是感染还是定植?

问题三:继续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情况好转,停机拔管,查血常规WBC8.4*10^9/L(N70%),PCT0.1ng/ml,停机1天后,患者再次出现黄痰、痰量增多,再度插管,复查WBC12.0*10^9/L(N83%),PCT0.78 ng/ml. 采集痰液培养(标本4),更换亚胺培南,无明显缓解,3天后标本4培养结果为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均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亚胺培南耐药,此两菌是感染还是定植?

问题四:换用头孢他定+丁卡治疗,患者情况好转,再次停机拔管,转入呼吸科病房,再次采集痰液培养(标本5),培养结果标本5:白色念珠菌(+++)和鲍曼不动杆菌(++)。怎么判断?


在讲课中许老师还提到:临床中很容易被这么多的痰培养结果所误导,所以我们送痰前要三思:有必要吗?是否可以取别的标本?能取到合格的标本吗?同时,我们要根据临床变化决定是否送检痰培养,也只有根据临床表现才能决定培养出的细菌是污染、定植或是感染。小伙伴们,在上面的病例中有哪些是不必要的送检呢?有哪些菌才是真正有意义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本文图片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告知]
图文编辑:独白
审稿:赵静 孙庆芬

【感控笔记】看JCI标准,如何让高值耗材重复使用更安全

默认分类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274 次浏览 • 2017-01-17 15:21 • 来自相关话题

【感控笔记】看JCI标准,如何让高值耗材重复使用更安全






高值耗材是否可以重复利用,这在国内一直直备受争议。就相关问题,美国JCI总部咨询专家刘继兰近日向健康界分享了JCI如何让高值耗材重复使用更安全。小蜘蛛有幸得到刘老师助理任安杰先生和健康界总编赵红老师的授权转发此文分享给感控同行。

据了解,相对于其他国家,美国高值耗材重复使用的几率要小一些。这一方面源于美国保险付费比例通常可以承担起高值耗材的价格,一方面是因为美国法律对使用高值耗材的严格规定。 但法律对此并非完全地“一刀切”。“根据美国现行法律规定,如果医院要重复使用高值耗材,就必须要在FDA所批准的灭菌中心对要重复使用的高值耗材进行消毒灭菌,并证明其安全性和有效性之后,方可使用。”刘继兰对健康界如此表示,“但医院把可以重复使用高值耗材送到FDA批准的消毒灭菌中心去消毒灭菌的成本可能比在本院消毒灭菌要高一些。”因此,虽然美国没有“一刀切”地不允许高值耗材的重复使用,真正重复使用的种类并不很多。

与美国“两分法”的做法不同,中国对高值耗材重复使用问题采取“一刀切”的方式。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均强调: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不得重复使用,《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规定:“医疗机构对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不得重复使用;使用过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销毁,并做记录”。 这种做法在中国的部分医疗人士看来是一种“懒政”。他们认为,高值耗材重复使用可大大降低医疗费用,减少看病贵,同时有利于环保,减少医疗垃圾。而且,公众担心重复使用的消毒问题也已完全解决。




刘继兰表示,事实上,世界各地医院界对此问题也很纠结。很多国家对高值耗材重复使用禁而不止。有些医院所允许的手术费的收费比一次性使用的器械费还低,医务人员又看不出不可以重复使用某些器械的理由。JCI国际标准也是考虑到此点才会对高值耗材重复使用的问题开一个“缺口”。成本当然要考虑,但安全是底线。为了保障患者的安全,JCI标准针对高值耗材重复使用的问题出台了明确的风险管理和具体的流程要求。 “如果医院能够做到完全不重复使用高值耗材,那当然是最好。但若做不到,JCI要求医院进行风险评估,评估哪些高值耗材有重复使用的必要和潜力。”刘继兰告诉健康界,对此,JCI针对高值耗材重复使用管理进行了详细规定。




首先,医院主要从三方面对高值耗材进行评估。一是评估高值耗材能不能安全地进行消毒灭菌。刘继兰介绍,这对部分不能进行消毒灭菌的高值耗材是一个“生死关”,能够进行消毒灭菌的高值耗材还要弄清楚其对消毒灭菌的具体要求是什么,技术操作难在哪里,有什么样的方法可以保证其安全消毒灭菌。

二是要评估高值耗材折损消耗对患者的风险大不大。一旦失效对患者伤害大者,尽可能不用。三是要评估其可发现性。刘继兰表示,有些高值耗材的折损消耗情况很容易被发现。一旦发现,医院就可以丢弃不用。这种高值耗材的风险相对要小很多。但对于折损消耗程度不易判断者,医院容易把折损后的高值耗材用在患者身上,后果就会很严重。这类也近可能不用。 “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医院明确哪些高值耗材是可以批准重复使用的,把其列成一个清单。”列完清单之后,医院要对这些可以重复使用的高值耗材进行相应管理。”刘继兰向健康界表示,“比如,要根据每种高值耗材的折损程度确定其使用上限。”




“一般有重复使用高值耗材经验的医院是可以界定其使用上限的。”刘继兰强调,“医院在确立高值耗材使用上限的时候,一定要把其使用次数确立在一般最大使用次数之前。比如超声刀,可能在使用七到八次后就不能再用了,那么在确定超声刀的使用上限时,就可以是六次。那么这个使用风险就能控制下来。”




确定完高值耗材的使用上限之后,医院在重复使用的时候还要进行登记管理。“如果医院不追踪记录每例高值耗材的使用次数,怎么知道高值耗材使用了多少次呢?”刘继兰反问道。 进行登记管理的同时,医院还要制定高值耗材重复使用指南。“医院相关指南应指导使用员工如何识别各种高值耗材折损消耗征象,折损消耗一旦发现,该耗材应即刻扔弃。即使这类高值耗材没有达到其使用上限,还是需要立马丢弃停止使用。”刘继兰说。




在高值耗材使用指南里,医院还需要明确重复使用的高值耗材的消毒灭菌流程和方法,且必须在用后立即进行相应清洗及消毒灭菌。刘继兰指出,虽然每种高值耗材的消毒灭菌要求不一样,但多数的高值耗材都是手术性的,一旦不按照要求立即进行清洗消毒灭菌,等到器材上的血干涸之后再进行,就会影响其消毒灭菌的效果,进而影响其安全性。 最后,医院还需要追踪哪些患者使用了重复使用的高值耗材,包括该耗材的第几次使用。刘继兰认为,通过相应的随访,医院可以了解哪些患者因为重复使用高值耗材而出现问题,假如确认,医院就需要对这类高值耗材的风险,包括使用上限,进行重新评估。反之,医院就可以继续重复使用。




除此之外,“JCI还要求医院收集上述相关数据,去前瞻性地分析重复使用高值耗材的风险,并制定相应措施预防风险。”刘继兰指出,“如果医院发现有风险,JCI会让医院考虑减少重复使用该高值耗材的次数,甚至停用,并改进相应的流程。”




按照JCI标准,医院要权衡一次性高值耗材重复使用的风险与管理机制和成本以进行决策。当然,各个国家的法律法规是这些决策的依据与前提。



刘继兰:
美国国际医疗卫生机构认证联合委员会咨询专家 教授 MPA专业方向兼职教授原文链接http://mp.weixin.qq.com/s?__biz= ... 6aab7e1c&scene=5#rd
  查看全部
【感控笔记】看JCI标准,如何让高值耗材重复使用更安全

640.web222p_.jpg


高值耗材是否可以重复利用,这在国内一直直备受争议。就相关问题,美国JCI总部咨询专家刘继兰近日向健康界分享了JCI如何让高值耗材重复使用更安全。小蜘蛛有幸得到刘老师助理任安杰先生和健康界总编赵红老师的授权转发此文分享给感控同行。

据了解,相对于其他国家,美国高值耗材重复使用的几率要小一些。这一方面源于美国保险付费比例通常可以承担起高值耗材的价格,一方面是因为美国法律对使用高值耗材的严格规定。 但法律对此并非完全地“一刀切”。“根据美国现行法律规定,如果医院要重复使用高值耗材,就必须要在FDA所批准的灭菌中心对要重复使用的高值耗材进行消毒灭菌,并证明其安全性和有效性之后,方可使用。”刘继兰对健康界如此表示,“但医院把可以重复使用高值耗材送到FDA批准的消毒灭菌中心去消毒灭菌的成本可能比在本院消毒灭菌要高一些。”因此,虽然美国没有“一刀切”地不允许高值耗材的重复使用,真正重复使用的种类并不很多。

与美国“两分法”的做法不同,中国对高值耗材重复使用问题采取“一刀切”的方式。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均强调: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不得重复使用,《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规定:“医疗机构对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不得重复使用;使用过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销毁,并做记录”。 这种做法在中国的部分医疗人士看来是一种“懒政”。他们认为,高值耗材重复使用可大大降低医疗费用,减少看病贵,同时有利于环保,减少医疗垃圾。而且,公众担心重复使用的消毒问题也已完全解决。




刘继兰表示,事实上,世界各地医院界对此问题也很纠结。很多国家对高值耗材重复使用禁而不止。有些医院所允许的手术费的收费比一次性使用的器械费还低,医务人员又看不出不可以重复使用某些器械的理由。JCI国际标准也是考虑到此点才会对高值耗材重复使用的问题开一个“缺口”。成本当然要考虑,但安全是底线。为了保障患者的安全,JCI标准针对高值耗材重复使用的问题出台了明确的风险管理和具体的流程要求。 “如果医院能够做到完全不重复使用高值耗材,那当然是最好。但若做不到,JCI要求医院进行风险评估,评估哪些高值耗材有重复使用的必要和潜力。”刘继兰告诉健康界,对此,JCI针对高值耗材重复使用管理进行了详细规定。




首先,医院主要从三方面对高值耗材进行评估。一是评估高值耗材能不能安全地进行消毒灭菌。刘继兰介绍,这对部分不能进行消毒灭菌的高值耗材是一个“生死关”,能够进行消毒灭菌的高值耗材还要弄清楚其对消毒灭菌的具体要求是什么,技术操作难在哪里,有什么样的方法可以保证其安全消毒灭菌。

二是要评估高值耗材折损消耗对患者的风险大不大。一旦失效对患者伤害大者,尽可能不用。三是要评估其可发现性。刘继兰表示,有些高值耗材的折损消耗情况很容易被发现。一旦发现,医院就可以丢弃不用。这种高值耗材的风险相对要小很多。但对于折损消耗程度不易判断者,医院容易把折损后的高值耗材用在患者身上,后果就会很严重。这类也近可能不用。 “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医院明确哪些高值耗材是可以批准重复使用的,把其列成一个清单。”列完清单之后,医院要对这些可以重复使用的高值耗材进行相应管理。”刘继兰向健康界表示,“比如,要根据每种高值耗材的折损程度确定其使用上限。”




“一般有重复使用高值耗材经验的医院是可以界定其使用上限的。”刘继兰强调,“医院在确立高值耗材使用上限的时候,一定要把其使用次数确立在一般最大使用次数之前。比如超声刀,可能在使用七到八次后就不能再用了,那么在确定超声刀的使用上限时,就可以是六次。那么这个使用风险就能控制下来。”




确定完高值耗材的使用上限之后,医院在重复使用的时候还要进行登记管理。“如果医院不追踪记录每例高值耗材的使用次数,怎么知道高值耗材使用了多少次呢?”刘继兰反问道。 进行登记管理的同时,医院还要制定高值耗材重复使用指南。“医院相关指南应指导使用员工如何识别各种高值耗材折损消耗征象,折损消耗一旦发现,该耗材应即刻扔弃。即使这类高值耗材没有达到其使用上限,还是需要立马丢弃停止使用。”刘继兰说。




在高值耗材使用指南里,医院还需要明确重复使用的高值耗材的消毒灭菌流程和方法,且必须在用后立即进行相应清洗及消毒灭菌。刘继兰指出,虽然每种高值耗材的消毒灭菌要求不一样,但多数的高值耗材都是手术性的,一旦不按照要求立即进行清洗消毒灭菌,等到器材上的血干涸之后再进行,就会影响其消毒灭菌的效果,进而影响其安全性。 最后,医院还需要追踪哪些患者使用了重复使用的高值耗材,包括该耗材的第几次使用。刘继兰认为,通过相应的随访,医院可以了解哪些患者因为重复使用高值耗材而出现问题,假如确认,医院就需要对这类高值耗材的风险,包括使用上限,进行重新评估。反之,医院就可以继续重复使用。




除此之外,“JCI还要求医院收集上述相关数据,去前瞻性地分析重复使用高值耗材的风险,并制定相应措施预防风险。”刘继兰指出,“如果医院发现有风险,JCI会让医院考虑减少重复使用该高值耗材的次数,甚至停用,并改进相应的流程。”




按照JCI标准,医院要权衡一次性高值耗材重复使用的风险与管理机制和成本以进行决策。当然,各个国家的法律法规是这些决策的依据与前提。



刘继兰:
美国国际医疗卫生机构认证联合委员会咨询专家 教授 MPA专业方向兼职教授原文链接http://mp.weixin.qq.com/s?__biz= ... 6aab7e1c&scene=5#rd
 

【听课笔记-朱仁义】手术接台空气净化时间的初探与影响因素

感染暴发事件及医院感染纠纷案例谷子&& 发表了文章 • 2 个评论 • 2112 次浏览 • 2017-03-17 20:04 • 来自相关话题

 前言随着医学的发展,手术病人越来越多,尽管手术室的建筑规模与数量较过去有长足的发展,但是仍不能满足需求,导致外科医生更希望能够连台手术增加手术量。上一集上海市疾控中心的朱仁义主任告诉我们一般手术室也需要做空气自净,所以在连台手术过程中,手术室自净时间倒底多长好呢?有哪些影响因素呢?现在我们继续听朱仁义主任是怎么说的。


手术室空气自净时间的确定及其影响因素
整理:谷子  审稿:李若洁 
(SIFIC感控笔记团队)


手术接台时间影响因素包括:病人的衔接管理、手术器械和用品的准备、手术室的物体表面环境、空气净化时间四大因素。其中前三者都可以根据现场情况加快进行,但是空气净化时间究竟怎么判断呢?

专家建议洁净手术室的连台手术自净时间为:Ι级手术室≥10min、Ⅱ级、Ⅲ级手术室≥20min、Ⅳ级手术室≥30min,如果按照这个推理的话我们一般手术室自净时间应该是更长的。

那自净时间究竟如何确定?

首先我们要知道一般手术室空气中的菌落数。如果我们有方法找到一个实时监测仪能够像监测粒子数一样实时监测空气的菌落数,那么就可以来判定自净时间、接台时间究竟是多少。


一般来说,由于空气微生物采样费时,使用空气粒子计数可能更有价值。但最大的问题是高的粒子数并不一定表示空气中微生物数量增加。我们认为,如果空气中的细菌菌数增加,它空气当中的粒子数也应该增加。因为空气当中的细菌也是一个粒子,但是空气中的粒子数增加并不意味着空气中的微生物就增加。


所以,我们在一家医院做了一些尝试,探讨手术室接台、空气净化的时间。






遗憾的是微生物检测仪数据波动较大,所以后来就用粒子计数实时动态监测数据来作为初步结果。

布点情况:


万级手术室


一般来说粒子数低于1000说明空气非常好。如果你的层流设备非常稳定,无论在手术任何时间整个层流罩顶部出风口的数据波动会非常小;回风口发现根据不同的手术期间,它的数据有较大的波动;



千级手术室


层流罩顶部出风口的数据波动依旧不大,但是回风口有一些波动,因为千级手术室一天的手术比较多,接台时间比较短,门口的粒子数波动就更大。



百级手术室


同样是回风口、门口粒子数波动较大。



分析初步观察的结果层流罩顶部出风口的粒子数非常稳定,回风口的粒子数波动与有无人员走动或移动设备有关,门口粒子数波动与门的开启和人员进出有关。


下一步探讨
建议将顶部层流罩出风口检测仪器调整到手术区域;记录手术活动的详细过程;增加浮游菌与粒子数同时检测数据;

小结
所有进入手术部的空气(包括循环和新鲜的空气)均应规定进行过滤。手术过程中应控制人员进出、门的开启、设备的移动等。手术接台空气自净时间影响因素众多,从初步观察结果分析,如果空气过滤系统运行良好,手术区域自净时间较短,并应做进一步研究。 查看全部
 前言随着医学的发展,手术病人越来越多,尽管手术室的建筑规模与数量较过去有长足的发展,但是仍不能满足需求,导致外科医生更希望能够连台手术增加手术量。上一集上海市疾控中心的朱仁义主任告诉我们一般手术室也需要做空气自净,所以在连台手术过程中,手术室自净时间倒底多长好呢?有哪些影响因素呢?现在我们继续听朱仁义主任是怎么说的。


手术室空气自净时间的确定及其影响因素
整理:谷子  审稿:李若洁 
(SIFIC感控笔记团队)


手术接台时间影响因素包括:病人的衔接管理、手术器械和用品的准备、手术室的物体表面环境、空气净化时间四大因素。其中前三者都可以根据现场情况加快进行,但是空气净化时间究竟怎么判断呢?

专家建议洁净手术室的连台手术自净时间为:Ι级手术室≥10min、Ⅱ级、Ⅲ级手术室≥20min、Ⅳ级手术室≥30min,如果按照这个推理的话我们一般手术室自净时间应该是更长的。

那自净时间究竟如何确定?

首先我们要知道一般手术室空气中的菌落数。如果我们有方法找到一个实时监测仪能够像监测粒子数一样实时监测空气的菌落数,那么就可以来判定自净时间、接台时间究竟是多少。


一般来说,由于空气微生物采样费时,使用空气粒子计数可能更有价值。但最大的问题是高的粒子数并不一定表示空气中微生物数量增加。我们认为,如果空气中的细菌菌数增加,它空气当中的粒子数也应该增加。因为空气当中的细菌也是一个粒子,但是空气中的粒子数增加并不意味着空气中的微生物就增加。


所以,我们在一家医院做了一些尝试,探讨手术室接台、空气净化的时间。

506653-fa2299f30e0.jpg


遗憾的是微生物检测仪数据波动较大,所以后来就用粒子计数实时动态监测数据来作为初步结果。

布点情况:


万级手术室


一般来说粒子数低于1000说明空气非常好。如果你的层流设备非常稳定,无论在手术任何时间整个层流罩顶部出风口的数据波动会非常小;回风口发现根据不同的手术期间,它的数据有较大的波动;



千级手术室


层流罩顶部出风口的数据波动依旧不大,但是回风口有一些波动,因为千级手术室一天的手术比较多,接台时间比较短,门口的粒子数波动就更大。



百级手术室


同样是回风口、门口粒子数波动较大。



分析初步观察的结果层流罩顶部出风口的粒子数非常稳定,回风口的粒子数波动与有无人员走动或移动设备有关,门口粒子数波动与门的开启和人员进出有关。


下一步探讨
  • 建议将顶部层流罩出风口检测仪器调整到手术区域;
  • 记录手术活动的详细过程;
  • 增加浮游菌与粒子数同时检测数据;


小结
  • 所有进入手术部的空气(包括循环和新鲜的空气)均应规定进行过滤。
  • 手术过程中应控制人员进出、门的开启、设备的移动等。
  • 手术接台空气自净时间影响因素众多,从初步观察结果分析,如果空气过滤系统运行良好,手术区域自净时间较短,并应做进一步研究。


【感控笔记-刘运喜】区域性医院感染监控平台数据挖掘分析与应用

真菌:念珠菌、曲霉、隐球菌、毛霉菌...李光友&& 发表了文章 • 2 个评论 • 1381 次浏览 • 2017-04-17 12:51 • 来自相关话题

区域性医院感染监控平台数据挖掘分析与应用
刘运喜
整理:李光友(贵州省兴义市人民医院) 
审核:吴怀英






监控平台数据的构建基于过程数据的区域性监控平台,目的是利用监控平台数据开展循证管理。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印发麻醉等6个专业指标(2015版)的通知,其中的《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指标》有13个指标,作为国家或省级质量控制中心如何获取这13个指标,这就需要建立一个有统一数据收集的国家或区域性医院感染监测平台;需要信息系统抓取各医院诊疗过程中HIS、LIS系统中自然产生的医院感染相关过程数据,由平台自然生成,基于过程数据的监控,而不是由各医院直接上报的结果数据。建立数据平台就是各个医院信息系统不统一,无法实现数据共享,解决这一问题需建立区域监控平台,使数据同质化、标准化。


一平台总体思路1、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指标为指引(指标牵引)
2、建立医院感染基本数据集(关键问题)
3、建立医院感染监测平台(核心)
4、监测平台实施自动到采集医院日常运营中自然产生的、客观的过程数据
5、监测平台自动生成《医院感染管理质控指标》
6、省质控中心对辖区的医院实现有效监控、考核评价
7、国家质控中心对各省质控中心进行有效监管、客观评价

二关于基本数据集包括7大类72数据元。
分别是11项通用类数据;2项患者自身风险类;10项诊断信息类;22项诊疗相关风险类(手术、用药、操作);13项实验室检测相关风险(病原学、血清学);4项体征相关类(发热、腹泻);10项医院感染结果判读类。


三平台存在的问题1、各医院《医院感染实时监控系统软件》的统计规则和部分策略与NICC平台统计规则有所差异;

2、不同医院数据抓取规则和《数据集指南》不匹配;
3、其他情况导致平台数据和医院自身数据存在差异原因:如诊断感染判断标准、诊断排除(上报平台之后)、感染部位分类方式不同、部分指标统计归属科室不同;
四下一步计划1、发布医院感染监测基本数据集;

2、发布《医院感染监测指标体系及指标细则》,各级质控中心和各级各类医院监测指标的统计方法同质化;
3、探索围绕数据的质控中心工作模式:数据采集、反馈常态化、信息化、带着数据有针对性的现场检查督导;
4、围绕医院感控能力建设,推动重点指标在试点医院持续改进,并将改进方案标准化;

五监控平台可以达到的效果1、平台可生成《医院感染监测规范》、《医院等级评审》、抗生素专项整治、三好一满意等专项活动所要求的绝大部分指标;
2、通过设置“一周内、同一病区、检出院内感染同一致病菌3例及以上”等条件进行预警院感聚集事件,达到实时掌握疑似暴发动态,做到早期干预;
3、覆盖面广(全国各级、各类医院);
4、数据实时、准确,各医院可以利用监控平台数据开展询证监测;
5、可以实时干预;
6、可以建立全球独有的国家医院感染监测平台;



展望
刘运喜教授给大家分享解读了部队区域医院感染监控平台18所医院收集的11项数据,并对数据进行了分析,通过这些数据可以有针对性的进行督导检查干预。没有挖掘,就没有数据,没有数据就没法评价,通过监控平台数据收集、挖掘、分析,从而达到精准感控。同时对医疗质量的管理都是一个很好的思路。未来将建立一个国家医院感染监控平台,实现精准化、同质化、标准化管理。

图文编辑:朱迪

审稿:高晓东/马嘉睿
  查看全部
区域性医院感染监控平台数据挖掘分析与应用
刘运喜
整理:李光友(贵州省兴义市人民医院) 
审核:吴怀英

506653-069398a45eef1db634120170417003.jpg


监控平台数据的构建基于过程数据的区域性监控平台,目的是利用监控平台数据开展循证管理。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印发麻醉等6个专业指标(2015版)的通知,其中的《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指标》有13个指标,作为国家或省级质量控制中心如何获取这13个指标,这就需要建立一个有统一数据收集的国家或区域性医院感染监测平台;需要信息系统抓取各医院诊疗过程中HIS、LIS系统中自然产生的医院感染相关过程数据,由平台自然生成,基于过程数据的监控,而不是由各医院直接上报的结果数据。建立数据平台就是各个医院信息系统不统一,无法实现数据共享,解决这一问题需建立区域监控平台,使数据同质化、标准化。


一平台总体思路1、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指标为指引(指标牵引)
2、建立医院感染基本数据集(关键问题)
3、建立医院感染监测平台(核心)
4、监测平台实施自动到采集医院日常运营中自然产生的、客观的过程数据
5、监测平台自动生成《医院感染管理质控指标》
6、省质控中心对辖区的医院实现有效监控、考核评价
7、国家质控中心对各省质控中心进行有效监管、客观评价

二关于基本数据集包括7大类72数据元。
分别是11项通用类数据;2项患者自身风险类;10项诊断信息类;22项诊疗相关风险类(手术、用药、操作);13项实验室检测相关风险(病原学、血清学);4项体征相关类(发热、腹泻);10项医院感染结果判读类。


三平台存在的问题1、各医院《医院感染实时监控系统软件》的统计规则和部分策略与NICC平台统计规则有所差异;

2、不同医院数据抓取规则和《数据集指南》不匹配;
3、其他情况导致平台数据和医院自身数据存在差异原因:如诊断感染判断标准、诊断排除(上报平台之后)、感染部位分类方式不同、部分指标统计归属科室不同;
四下一步计划1、发布医院感染监测基本数据集;

2、发布《医院感染监测指标体系及指标细则》,各级质控中心和各级各类医院监测指标的统计方法同质化;
3、探索围绕数据的质控中心工作模式:数据采集、反馈常态化、信息化、带着数据有针对性的现场检查督导;
4、围绕医院感控能力建设,推动重点指标在试点医院持续改进,并将改进方案标准化;

五监控平台可以达到的效果1、平台可生成《医院感染监测规范》、《医院等级评审》、抗生素专项整治、三好一满意等专项活动所要求的绝大部分指标;
2、通过设置“一周内、同一病区、检出院内感染同一致病菌3例及以上”等条件进行预警院感聚集事件,达到实时掌握疑似暴发动态,做到早期干预;
3、覆盖面广(全国各级、各类医院);
4、数据实时、准确,各医院可以利用监控平台数据开展询证监测;
5、可以实时干预;
6、可以建立全球独有的国家医院感染监测平台;



展望
刘运喜教授给大家分享解读了部队区域医院感染监控平台18所医院收集的11项数据,并对数据进行了分析,通过这些数据可以有针对性的进行督导检查干预。没有挖掘,就没有数据,没有数据就没法评价,通过监控平台数据收集、挖掘、分析,从而达到精准感控。同时对医疗质量的管理都是一个很好的思路。未来将建立一个国家医院感染监控平台,实现精准化、同质化、标准化管理。

图文编辑:朱迪

审稿:高晓东/马嘉睿
 

【感控笔记】如何建立实用型医院感染管理体系

真菌:念珠菌、曲霉、隐球菌、毛霉菌...陈少梅&& 发表了文章 • 2 个评论 • 1596 次浏览 • 2017-04-17 12:49 • 来自相关话题

审稿 张静

整理 陈少梅(深圳市龙岗区人民医院 ) 
团队 SIFIC感控笔记团队


如果有人问你,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在日常做些什么工作,如何体现工作效果?很多人第一个反应就是检查。而新时期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强调实用性,强调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建立一套适合自己医院的感染管理体系与模式,你知道如何建立与实现吗?且听来自包头市中心医院医院感染管理科的赵静主任把自己多年思考与总结的宝贵经验分享给大家。








医院感染管理体系建设现状—形式化感控

呈现展示型的体系
评审呈现: 为了迎接评审检查,需要知晓率、合格率、应知应会等,记录很多文字性的东西,不断呈现PDCA持续改进的文字资料。检查呈现:比如大型医院巡查的时候,就是大型医院巡查体系;如果是等级医院评审,就变成等级医院评审体系等等。呈现各种根据检查需要整理的数据与资料。绩效呈现:建立绩效考核体系,通过日常检查,把各个科室检查分数打出来。临床科室心目中的院感科—就是检查最多的科室。
实质上
乐高积木的体系:法律法规的自由拼接,无标准模式回顾性研究型系统为主线--监测的体系:医院感染监测、目标性监测、手术部位感染监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多重耐药菌监测,都不是实时的监测,其收集的数据是事后总结汇总成医院感染信息,再分析反馈给临床,但是临床医生不重视。。。体系为检查而生,检查为导向做给别人看而不是做给自己用的

假如没有检查的时候,医院感染防控该建立什么样的体系,院感人感到非常茫然。

什么是实用主义?

实用主义就是应回归到本意,医院感染控制是要控制感染的。以下是实用主义的原则:
用较小的代价收获较大的效果不发生事件是最佳预期,事件发生后的应急处理是最差预期例如:长江沉船事件发生后,多方积极抢救、处理善后事宜,其实最好的预期是在收到暴风雨预警后,船只不出行就完全避免了事件的发生。在医院的医院感染防控中,最佳境界是院感科没有接到任何意外事件的报告与发生,而不是在紧急事件中体现应急处置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解决问题!(不浪费资源)例如:武术表演需要很多花架子和前奏,而侦察兵就是一招致胜、直击要害。所以院感工作不需要更多呈现,只需要解决问题。用最简单的方法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在事件发生的全过程均进行监测与数据分析,尽量将事件消灭在力所能及的最早时期。用数据说话。



实用型医院感染防控体系的建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预测预防----一级预防
目的:预防、阻止医院感染发生(不发生)措施:风险评估、培训教育、规范标准的制定与执行每年根据上一年度数据总结、措施落实情况以及本地区疾病的流行情况对每个科室进行感染风险评估,也就是在事件发生之前,通过培训教育、制定与执行标准,就把问题扼杀掉,这叫没病防病。
预警干预----二级预防
目的:预警医院感染事件(早处理)措施:早发现、早调查、早干预应用医院感染监测软件进行预警干预(具体见预警案例)
报告处置----三级预防(目前多数医院的体系)
目的:及时正确处置医院感染事件(减损失)
  


实用型防控体系工作模式经验分享 

一、预警案例:制定暴发前预警筛查,在暴发前或未发生前提前按照医院感染暴发处置措施进行干预。

每天监测全院患者感染动向:
聚集性发热多重耐药菌阳性感染病例报告

预设预警触发机制为(每日反馈)
1例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2例多重耐药菌感染;2例同类型医院感染;同病区2例以上发热



预警体系效果
2014年预警3次:
泌外科2例预警(手术部位感染),成功干预
神经外科2例预警(肺炎克雷伯菌感染),成功干预
神经内科2例预警(MRSA),成功干预
2015年预警3次:
神经外科2例预警(铜绿假单胞菌感染2例—社区1例院内1例),成功干预
神经内科2例预警(铜绿假单胞菌感染2例—社区),成功干预
重症医学科2例预警(铜绿假单胞菌感染3例—社区),成功干预
干预效果:2014年手卫生问题突出,2015年则是手卫生与保洁的问题。通过采取措施干预后手卫生由10%提高50%,MRSA持续低水平徘徊。重新规范保洁流程后,二次污染的发生得到了控制。




二、消毒供应中心收费模式的改变:
目的:发挥消毒供应中心的作用,但消毒供应室的收费模式在评审条款中无要求措施:建立免费机制效果:取消收费后手术部位感染始终处于较低水平。




三、规范执行率的改变
目的:监测泌尿外科尿道插管膀胱冲洗的执行率(评审标准不考核“规范”执行率)措施:落实导尿管相关泌尿道感染防控措施,其中就有取消常规膀胱冲洗措施使泌尿道相关感染发病率开始降低并始终维持在较低水平。




感    悟

医院感染防控工作要取得成功与绩效,首先要转变转念,即“脑卫生”。赵静老师通过自己医院从应对检查模式,消防员模式向安全员模式转型的实用型医院感染管理体系的建立的过程,发现了在解决问题为第一要务的思路下,以实效的工作方法、最小的代价,最小的资源取得了最好的效果!总结出“医院感染管理者要像一只鹰总揽全局!具有战略高度!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快速的反应力!”的宝贵经验,医院感染防控工作只有织就一张覆盖全院疾病发生发展全程的预防、监测、控制的监控网,才能将医院感染事件消灭在最早阶段、萌芽状态,为医院安全保驾护航!



图文编辑;那颜
审稿:陈文森 卢先雷
  查看全部


审稿 张静

整理 陈少梅(深圳市龙岗区人民医院 ) 
团队 SIFIC感控笔记团队


如果有人问你,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在日常做些什么工作,如何体现工作效果?很多人第一个反应就是检查。而新时期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强调实用性,强调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建立一套适合自己医院的感染管理体系与模式,你知道如何建立与实现吗?且听来自包头市中心医院医院感染管理科的赵静主任把自己多年思考与总结的宝贵经验分享给大家。


506653-069398a45eef1db634120170417004.jpg



医院感染管理体系建设现状—形式化感控

呈现展示型的体系
  • 评审呈现: 为了迎接评审检查,需要知晓率、合格率、应知应会等,记录很多文字性的东西,不断呈现PDCA持续改进的文字资料。
  • 检查呈现:比如大型医院巡查的时候,就是大型医院巡查体系;如果是等级医院评审,就变成等级医院评审体系等等。呈现各种根据检查需要整理的数据与资料。
  • 绩效呈现:建立绩效考核体系,通过日常检查,把各个科室检查分数打出来。临床科室心目中的院感科—就是检查最多的科室。

实质上
  • 乐高积木的体系:法律法规的自由拼接,无标准模式
  • 回顾性研究型系统为主线--监测的体系:医院感染监测、目标性监测、手术部位感染监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多重耐药菌监测,都不是实时的监测,其收集的数据是事后总结汇总成医院感染信息,再分析反馈给临床,但是临床医生不重视。。。
  • 体系为检查而生,检查为导向做给别人看而不是做给自己用的


假如没有检查的时候,医院感染防控该建立什么样的体系,院感人感到非常茫然。

什么是实用主义?

实用主义就是应回归到本意,医院感染控制是要控制感染的。以下是实用主义的原则:
  • 用较小的代价收获较大的效果
  • 不发生事件是最佳预期,事件发生后的应急处理是最差预期
  • 例如:长江沉船事件发生后,多方积极抢救、处理善后事宜,其实最好的预期是在收到暴风雨预警后,船只不出行就完全避免了事件的发生。在医院的医院感染防控中,最佳境界是院感科没有接到任何意外事件的报告与发生,而不是在紧急事件中体现应急处置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 有效解决问题!(不浪费资源)
  • 例如:武术表演需要很多花架子和前奏,而侦察兵就是一招致胜、直击要害。所以院感工作不需要更多呈现,只需要解决问题。用最简单的方法也是最有效的方法。
  • 在事件发生的全过程均进行监测与数据分析,尽量将事件消灭在力所能及的最早时期。用数据说话。




实用型医院感染防控体系的建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预测预防----一级预防
  • 目的:预防、阻止医院感染发生(不发生)
  • 措施:风险评估、培训教育、规范标准的制定与执行
  • 每年根据上一年度数据总结、措施落实情况以及本地区疾病的流行情况对每个科室进行感染风险评估,也就是在事件发生之前,通过培训教育、制定与执行标准,就把问题扼杀掉,这叫没病防病。

预警干预----二级预防
  • 目的:预警医院感染事件(早处理)
  • 措施:早发现、早调查、早干预
  • 应用医院感染监测软件进行预警干预(具体见预警案例)

报告处置----三级预防(目前多数医院的体系)
  • 目的:及时正确处置医院感染事件(减损失)

  


实用型防控体系工作模式经验分享 

一、预警案例:制定暴发前预警筛查,在暴发前或未发生前提前按照医院感染暴发处置措施进行干预。

每天监测全院患者感染动向:
  • 聚集性发热
  • 多重耐药菌阳性
  • 感染病例报告


预设预警触发机制为(每日反馈)
  • 1例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
  • 2例多重耐药菌感染;
  • 2例同类型医院感染;
  • 同病区2例以上发热




预警体系效果
  • 2014年预警3次:

泌外科2例预警(手术部位感染),成功干预
神经外科2例预警(肺炎克雷伯菌感染),成功干预
神经内科2例预警(MRSA),成功干预
  • 2015年预警3次:

神经外科2例预警(铜绿假单胞菌感染2例—社区1例院内1例),成功干预
神经内科2例预警(铜绿假单胞菌感染2例—社区),成功干预
重症医学科2例预警(铜绿假单胞菌感染3例—社区),成功干预
  • 干预效果:2014年手卫生问题突出,2015年则是手卫生与保洁的问题。通过采取措施干预后手卫生由10%提高50%,MRSA持续低水平徘徊。重新规范保洁流程后,二次污染的发生得到了控制。





二、消毒供应中心收费模式的改变:
  • 目的:发挥消毒供应中心的作用,但消毒供应室的收费模式在评审条款中无要求
  • 措施:建立免费机制
  • 效果:取消收费后手术部位感染始终处于较低水平。





三、规范执行率的改变
  • 目的:监测泌尿外科尿道插管膀胱冲洗的执行率(评审标准不考核“规范”执行率)
  • 措施:落实导尿管相关泌尿道感染防控措施,其中就有取消常规膀胱冲洗措施
  • 使泌尿道相关感染发病率开始降低并始终维持在较低水平。





感    悟

医院感染防控工作要取得成功与绩效,首先要转变转念,即“脑卫生”。赵静老师通过自己医院从应对检查模式,消防员模式向安全员模式转型的实用型医院感染管理体系的建立的过程,发现了在解决问题为第一要务的思路下,以实效的工作方法、最小的代价,最小的资源取得了最好的效果!总结出“医院感染管理者要像一只鹰总揽全局!具有战略高度!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快速的反应力!”的宝贵经验,医院感染防控工作只有织就一张覆盖全院疾病发生发展全程的预防、监测、控制的监控网,才能将医院感染事件消灭在最早阶段、萌芽状态,为医院安全保驾护航!



图文编辑;那颜
审稿:陈文森 卢先雷
 

【听课笔记-朱仁义】手术接台空气净化时间的初探与影响因素

感染暴发事件及医院感染纠纷案例谷子&& 发表了文章 • 2 个评论 • 2112 次浏览 • 2017-03-17 20:04 • 来自相关话题

 前言随着医学的发展,手术病人越来越多,尽管手术室的建筑规模与数量较过去有长足的发展,但是仍不能满足需求,导致外科医生更希望能够连台手术增加手术量。上一集上海市疾控中心的朱仁义主任告诉我们一般手术室也需要做空气自净,所以在连台手术过程中,手术室自净时间倒底多长好呢?有哪些影响因素呢?现在我们继续听朱仁义主任是怎么说的。


手术室空气自净时间的确定及其影响因素
整理:谷子  审稿:李若洁 
(SIFIC感控笔记团队)


手术接台时间影响因素包括:病人的衔接管理、手术器械和用品的准备、手术室的物体表面环境、空气净化时间四大因素。其中前三者都可以根据现场情况加快进行,但是空气净化时间究竟怎么判断呢?

专家建议洁净手术室的连台手术自净时间为:Ι级手术室≥10min、Ⅱ级、Ⅲ级手术室≥20min、Ⅳ级手术室≥30min,如果按照这个推理的话我们一般手术室自净时间应该是更长的。

那自净时间究竟如何确定?

首先我们要知道一般手术室空气中的菌落数。如果我们有方法找到一个实时监测仪能够像监测粒子数一样实时监测空气的菌落数,那么就可以来判定自净时间、接台时间究竟是多少。


一般来说,由于空气微生物采样费时,使用空气粒子计数可能更有价值。但最大的问题是高的粒子数并不一定表示空气中微生物数量增加。我们认为,如果空气中的细菌菌数增加,它空气当中的粒子数也应该增加。因为空气当中的细菌也是一个粒子,但是空气中的粒子数增加并不意味着空气中的微生物就增加。


所以,我们在一家医院做了一些尝试,探讨手术室接台、空气净化的时间。






遗憾的是微生物检测仪数据波动较大,所以后来就用粒子计数实时动态监测数据来作为初步结果。

布点情况:


万级手术室


一般来说粒子数低于1000说明空气非常好。如果你的层流设备非常稳定,无论在手术任何时间整个层流罩顶部出风口的数据波动会非常小;回风口发现根据不同的手术期间,它的数据有较大的波动;



千级手术室


层流罩顶部出风口的数据波动依旧不大,但是回风口有一些波动,因为千级手术室一天的手术比较多,接台时间比较短,门口的粒子数波动就更大。



百级手术室


同样是回风口、门口粒子数波动较大。



分析初步观察的结果层流罩顶部出风口的粒子数非常稳定,回风口的粒子数波动与有无人员走动或移动设备有关,门口粒子数波动与门的开启和人员进出有关。


下一步探讨
建议将顶部层流罩出风口检测仪器调整到手术区域;记录手术活动的详细过程;增加浮游菌与粒子数同时检测数据;

小结
所有进入手术部的空气(包括循环和新鲜的空气)均应规定进行过滤。手术过程中应控制人员进出、门的开启、设备的移动等。手术接台空气自净时间影响因素众多,从初步观察结果分析,如果空气过滤系统运行良好,手术区域自净时间较短,并应做进一步研究。 查看全部
 前言随着医学的发展,手术病人越来越多,尽管手术室的建筑规模与数量较过去有长足的发展,但是仍不能满足需求,导致外科医生更希望能够连台手术增加手术量。上一集上海市疾控中心的朱仁义主任告诉我们一般手术室也需要做空气自净,所以在连台手术过程中,手术室自净时间倒底多长好呢?有哪些影响因素呢?现在我们继续听朱仁义主任是怎么说的。


手术室空气自净时间的确定及其影响因素
整理:谷子  审稿:李若洁 
(SIFIC感控笔记团队)


手术接台时间影响因素包括:病人的衔接管理、手术器械和用品的准备、手术室的物体表面环境、空气净化时间四大因素。其中前三者都可以根据现场情况加快进行,但是空气净化时间究竟怎么判断呢?

专家建议洁净手术室的连台手术自净时间为:Ι级手术室≥10min、Ⅱ级、Ⅲ级手术室≥20min、Ⅳ级手术室≥30min,如果按照这个推理的话我们一般手术室自净时间应该是更长的。

那自净时间究竟如何确定?

首先我们要知道一般手术室空气中的菌落数。如果我们有方法找到一个实时监测仪能够像监测粒子数一样实时监测空气的菌落数,那么就可以来判定自净时间、接台时间究竟是多少。


一般来说,由于空气微生物采样费时,使用空气粒子计数可能更有价值。但最大的问题是高的粒子数并不一定表示空气中微生物数量增加。我们认为,如果空气中的细菌菌数增加,它空气当中的粒子数也应该增加。因为空气当中的细菌也是一个粒子,但是空气中的粒子数增加并不意味着空气中的微生物就增加。


所以,我们在一家医院做了一些尝试,探讨手术室接台、空气净化的时间。

506653-fa2299f30e0.jpg


遗憾的是微生物检测仪数据波动较大,所以后来就用粒子计数实时动态监测数据来作为初步结果。

布点情况:


万级手术室


一般来说粒子数低于1000说明空气非常好。如果你的层流设备非常稳定,无论在手术任何时间整个层流罩顶部出风口的数据波动会非常小;回风口发现根据不同的手术期间,它的数据有较大的波动;



千级手术室


层流罩顶部出风口的数据波动依旧不大,但是回风口有一些波动,因为千级手术室一天的手术比较多,接台时间比较短,门口的粒子数波动就更大。



百级手术室


同样是回风口、门口粒子数波动较大。



分析初步观察的结果层流罩顶部出风口的粒子数非常稳定,回风口的粒子数波动与有无人员走动或移动设备有关,门口粒子数波动与门的开启和人员进出有关。


下一步探讨
  • 建议将顶部层流罩出风口检测仪器调整到手术区域;
  • 记录手术活动的详细过程;
  • 增加浮游菌与粒子数同时检测数据;


小结
  • 所有进入手术部的空气(包括循环和新鲜的空气)均应规定进行过滤。
  • 手术过程中应控制人员进出、门的开启、设备的移动等。
  • 手术接台空气自净时间影响因素众多,从初步观察结果分析,如果空气过滤系统运行良好,手术区域自净时间较短,并应做进一步研究。


【听课笔记-许小敏】:如何区分感染、定植与污染?

感染暴发事件及医院感染纠纷案例 发表了文章 • 27 个评论 • 5413 次浏览 • 2017-03-15 19:51 • 来自相关话题

许小敏:如何区分感染、定植与污染
整理:彭志亮

作为临床医生,你是否曾感叹微生物的检验报告越来越看不懂了?血液培养出表皮葡萄球菌,痰液标本培养出非结核分枝杆菌,这些结果到底如何判断感染、定植还是污染?依从药敏结果用药却无效,临床该如何做才不会被结果误导?且听宁波市第二医院许小敏老师从微生物学角度来帮你释疑。


为什么微生物室的检验报告越来越难看明白?
疾病谱的改变:如以前治疗尿路感染可以用三代头孢,随着耐药菌的增多,甚至社区感染中产ESBL菌的增多,现在都变的无效了。
 
感染性疾病病原谱改变:如肺部感染中标本抗酸染色阳性,以前我们会想到结核杆菌,但是现在非结核分枝杆菌也明显增多。
 
检验技术的发展以及对微生物的认识深入,使得以前很难鉴定的细菌越来越多的被发现。
 
医生本身的问题:有些临床医生自身缺乏训练和经验积累,以及缺乏专业的指导,甚至有些医生本身就对这方面知识缺乏兴趣,感觉对临床用药没有什么帮助。

血培养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之判断
表皮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等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常寄植于正常人皮肤,有研究表明,血培养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真正属于感染的只占50%,那么我们该如何判断感染呢?
临床判断方法:满足两项SIRS标准+有CVC,高度怀疑为感染菌
 
准确判断方法:两次不同部位的血培养一致,且临床症状相符

不同标本鲍曼不动杆菌(Ab)培养阳性之判断
有菌部位标本或者无菌部位但有人工管道,患者有感染表现,只培养出Ab,为感染。无菌部位标本且无人工管道,无论有无感染表现,一旦培养出Ab,即为感染。具体见下图。







如何从标本涂片来判断感染?
如果从涂片中看到以下三种现象则提示该菌为感染




















如何结合标本类型来判断感染、定植还是污染?


临床该如何做才不会被培养结果误导?
把握好正确的送检时机:应在开始经验性使用抗菌药物时或者在现有药物疗效不佳,需要考虑换药时。注意:临床有改善或已送检过且临床变化不大时,不要盲目送检!
 
微生物检验结果是辅助检查,需结合临床判定其意义,且受标本质量、技术方法和检验者经验等多种因素影响,故分离到细菌/真菌≠致病菌≠需要用或换抗菌药。

病例分析
患者,男,85岁,诊断“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2型糖尿病,慢性肾功能不全”。入ICU,行气管插管后接受人工辅助通气。入院时T37.4℃,血常规WBC13.5*10^9/L(N87%),超敏C反应蛋白46.75mg/L,胸片提示双肺感染性病变。入院时采痰液标本培养(标本1),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经验性治疗后情况好转,拟停机拔管。在入院第二天(标本2)和第三天(标本3),都采集了痰液培养。

问题一:入院后第三天,标本1(标本合格)培养结果提示肺炎克雷伯菌(+++)生长,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此菌是感染还是定植?

问题二:继续予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情况未加重,标本2和3培养结果均是鲍曼不动杆菌(+++)生长,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此鲍曼是感染还是定植?

问题三:继续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情况好转,停机拔管,查血常规WBC8.4*10^9/L(N70%),PCT0.1ng/ml,停机1天后,患者再次出现黄痰、痰量增多,再度插管,复查WBC12.0*10^9/L(N83%),PCT0.78 ng/ml. 采集痰液培养(标本4),更换亚胺培南,无明显缓解,3天后标本4培养结果为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均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亚胺培南耐药,此两菌是感染还是定植?

问题四:换用头孢他定+丁卡治疗,患者情况好转,再次停机拔管,转入呼吸科病房,再次采集痰液培养(标本5),培养结果标本5:白色念珠菌(+++)和鲍曼不动杆菌(++)。怎么判断?

在讲课中许老师还提到:临床中很容易被这么多的痰培养结果所误导,所以我们送痰前要三思:有必要吗?是否可以取别的标本?能取到合格的标本吗?同时,我们要根据临床变化决定是否送检痰培养,也只有根据临床表现才能决定培养出的细菌是污染、定植或是感染。小伙伴们,在上面的病例中有哪些是不必要的送检呢?有哪些菌才是真正有意义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本文图片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告知]
图文编辑:独白
审稿:赵静 孙庆芬 查看全部
许小敏:如何区分感染、定植与污染
整理:彭志亮

作为临床医生,你是否曾感叹微生物的检验报告越来越看不懂了?血液培养出表皮葡萄球菌,痰液标本培养出非结核分枝杆菌,这些结果到底如何判断感染、定植还是污染?依从药敏结果用药却无效,临床该如何做才不会被结果误导?且听宁波市第二医院许小敏老师从微生物学角度来帮你释疑。


为什么微生物室的检验报告越来越难看明白?
  • 疾病谱的改变:如以前治疗尿路感染可以用三代头孢,随着耐药菌的增多,甚至社区感染中产ESBL菌的增多,现在都变的无效了。

 
  • 感染性疾病病原谱改变:如肺部感染中标本抗酸染色阳性,以前我们会想到结核杆菌,但是现在非结核分枝杆菌也明显增多。

 
  • 检验技术的发展以及对微生物的认识深入,使得以前很难鉴定的细菌越来越多的被发现。

 
  • 医生本身的问题:有些临床医生自身缺乏训练和经验积累,以及缺乏专业的指导,甚至有些医生本身就对这方面知识缺乏兴趣,感觉对临床用药没有什么帮助。


血培养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之判断
表皮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等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常寄植于正常人皮肤,有研究表明,血培养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真正属于感染的只占50%,那么我们该如何判断感染呢?
  • 临床判断方法:满足两项SIRS标准+有CVC,高度怀疑为感染菌

 
  • 准确判断方法:两次不同部位的血培养一致,且临床症状相符


不同标本鲍曼不动杆菌(Ab)培养阳性之判断
有菌部位标本或者无菌部位但有人工管道,患者有感染表现,只培养出Ab,为感染。无菌部位标本且无人工管道,无论有无感染表现,一旦培养出Ab,即为感染。具体见下图。

506653-0f4b90efa749087091ddec4b6dcc4a7d.jpg



如何从标本涂片来判断感染?
如果从涂片中看到以下三种现象则提示该菌为感染

506653-8bde7b3672bdd1b88ab4f2ec96a473e0.jpg



506653-eeede38e75e14ffcba4978d6f6586a12.jpg


506653-ed18adf197ccc35113447a49a73c2e59.jpg





如何结合标本类型来判断感染、定植还是污染?


临床该如何做才不会被培养结果误导?
  • 把握好正确的送检时机:应在开始经验性使用抗菌药物时或者在现有药物疗效不佳,需要考虑换药时。注意:临床有改善或已送检过且临床变化不大时,不要盲目送检!

 
  • 微生物检验结果是辅助检查,需结合临床判定其意义,且受标本质量、技术方法和检验者经验等多种因素影响,故分离到细菌/真菌≠致病菌≠需要用或换抗菌药。


病例分析
患者,男,85岁,诊断“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2型糖尿病,慢性肾功能不全”。入ICU,行气管插管后接受人工辅助通气。入院时T37.4℃,血常规WBC13.5*10^9/L(N87%),超敏C反应蛋白46.75mg/L,胸片提示双肺感染性病变。入院时采痰液标本培养(标本1),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经验性治疗后情况好转,拟停机拔管。在入院第二天(标本2)和第三天(标本3),都采集了痰液培养。

问题一:入院后第三天,标本1(标本合格)培养结果提示肺炎克雷伯菌(+++)生长,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此菌是感染还是定植?

问题二:继续予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情况未加重,标本2和3培养结果均是鲍曼不动杆菌(+++)生长,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此鲍曼是感染还是定植?

问题三:继续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情况好转,停机拔管,查血常规WBC8.4*10^9/L(N70%),PCT0.1ng/ml,停机1天后,患者再次出现黄痰、痰量增多,再度插管,复查WBC12.0*10^9/L(N83%),PCT0.78 ng/ml. 采集痰液培养(标本4),更换亚胺培南,无明显缓解,3天后标本4培养结果为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均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亚胺培南耐药,此两菌是感染还是定植?

问题四:换用头孢他定+丁卡治疗,患者情况好转,再次停机拔管,转入呼吸科病房,再次采集痰液培养(标本5),培养结果标本5:白色念珠菌(+++)和鲍曼不动杆菌(++)。怎么判断?


在讲课中许老师还提到:临床中很容易被这么多的痰培养结果所误导,所以我们送痰前要三思:有必要吗?是否可以取别的标本?能取到合格的标本吗?同时,我们要根据临床变化决定是否送检痰培养,也只有根据临床表现才能决定培养出的细菌是污染、定植或是感染。小伙伴们,在上面的病例中有哪些是不必要的送检呢?有哪些菌才是真正有意义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本文图片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告知]
图文编辑:独白
审稿:赵静 孙庆芬

【感控笔记】看JCI标准,如何让高值耗材重复使用更安全

默认分类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274 次浏览 • 2017-01-17 15:21 • 来自相关话题

【感控笔记】看JCI标准,如何让高值耗材重复使用更安全






高值耗材是否可以重复利用,这在国内一直直备受争议。就相关问题,美国JCI总部咨询专家刘继兰近日向健康界分享了JCI如何让高值耗材重复使用更安全。小蜘蛛有幸得到刘老师助理任安杰先生和健康界总编赵红老师的授权转发此文分享给感控同行。

据了解,相对于其他国家,美国高值耗材重复使用的几率要小一些。这一方面源于美国保险付费比例通常可以承担起高值耗材的价格,一方面是因为美国法律对使用高值耗材的严格规定。 但法律对此并非完全地“一刀切”。“根据美国现行法律规定,如果医院要重复使用高值耗材,就必须要在FDA所批准的灭菌中心对要重复使用的高值耗材进行消毒灭菌,并证明其安全性和有效性之后,方可使用。”刘继兰对健康界如此表示,“但医院把可以重复使用高值耗材送到FDA批准的消毒灭菌中心去消毒灭菌的成本可能比在本院消毒灭菌要高一些。”因此,虽然美国没有“一刀切”地不允许高值耗材的重复使用,真正重复使用的种类并不很多。

与美国“两分法”的做法不同,中国对高值耗材重复使用问题采取“一刀切”的方式。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均强调: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不得重复使用,《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规定:“医疗机构对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不得重复使用;使用过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销毁,并做记录”。 这种做法在中国的部分医疗人士看来是一种“懒政”。他们认为,高值耗材重复使用可大大降低医疗费用,减少看病贵,同时有利于环保,减少医疗垃圾。而且,公众担心重复使用的消毒问题也已完全解决。




刘继兰表示,事实上,世界各地医院界对此问题也很纠结。很多国家对高值耗材重复使用禁而不止。有些医院所允许的手术费的收费比一次性使用的器械费还低,医务人员又看不出不可以重复使用某些器械的理由。JCI国际标准也是考虑到此点才会对高值耗材重复使用的问题开一个“缺口”。成本当然要考虑,但安全是底线。为了保障患者的安全,JCI标准针对高值耗材重复使用的问题出台了明确的风险管理和具体的流程要求。 “如果医院能够做到完全不重复使用高值耗材,那当然是最好。但若做不到,JCI要求医院进行风险评估,评估哪些高值耗材有重复使用的必要和潜力。”刘继兰告诉健康界,对此,JCI针对高值耗材重复使用管理进行了详细规定。




首先,医院主要从三方面对高值耗材进行评估。一是评估高值耗材能不能安全地进行消毒灭菌。刘继兰介绍,这对部分不能进行消毒灭菌的高值耗材是一个“生死关”,能够进行消毒灭菌的高值耗材还要弄清楚其对消毒灭菌的具体要求是什么,技术操作难在哪里,有什么样的方法可以保证其安全消毒灭菌。

二是要评估高值耗材折损消耗对患者的风险大不大。一旦失效对患者伤害大者,尽可能不用。三是要评估其可发现性。刘继兰表示,有些高值耗材的折损消耗情况很容易被发现。一旦发现,医院就可以丢弃不用。这种高值耗材的风险相对要小很多。但对于折损消耗程度不易判断者,医院容易把折损后的高值耗材用在患者身上,后果就会很严重。这类也近可能不用。 “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医院明确哪些高值耗材是可以批准重复使用的,把其列成一个清单。”列完清单之后,医院要对这些可以重复使用的高值耗材进行相应管理。”刘继兰向健康界表示,“比如,要根据每种高值耗材的折损程度确定其使用上限。”




“一般有重复使用高值耗材经验的医院是可以界定其使用上限的。”刘继兰强调,“医院在确立高值耗材使用上限的时候,一定要把其使用次数确立在一般最大使用次数之前。比如超声刀,可能在使用七到八次后就不能再用了,那么在确定超声刀的使用上限时,就可以是六次。那么这个使用风险就能控制下来。”




确定完高值耗材的使用上限之后,医院在重复使用的时候还要进行登记管理。“如果医院不追踪记录每例高值耗材的使用次数,怎么知道高值耗材使用了多少次呢?”刘继兰反问道。 进行登记管理的同时,医院还要制定高值耗材重复使用指南。“医院相关指南应指导使用员工如何识别各种高值耗材折损消耗征象,折损消耗一旦发现,该耗材应即刻扔弃。即使这类高值耗材没有达到其使用上限,还是需要立马丢弃停止使用。”刘继兰说。




在高值耗材使用指南里,医院还需要明确重复使用的高值耗材的消毒灭菌流程和方法,且必须在用后立即进行相应清洗及消毒灭菌。刘继兰指出,虽然每种高值耗材的消毒灭菌要求不一样,但多数的高值耗材都是手术性的,一旦不按照要求立即进行清洗消毒灭菌,等到器材上的血干涸之后再进行,就会影响其消毒灭菌的效果,进而影响其安全性。 最后,医院还需要追踪哪些患者使用了重复使用的高值耗材,包括该耗材的第几次使用。刘继兰认为,通过相应的随访,医院可以了解哪些患者因为重复使用高值耗材而出现问题,假如确认,医院就需要对这类高值耗材的风险,包括使用上限,进行重新评估。反之,医院就可以继续重复使用。




除此之外,“JCI还要求医院收集上述相关数据,去前瞻性地分析重复使用高值耗材的风险,并制定相应措施预防风险。”刘继兰指出,“如果医院发现有风险,JCI会让医院考虑减少重复使用该高值耗材的次数,甚至停用,并改进相应的流程。”




按照JCI标准,医院要权衡一次性高值耗材重复使用的风险与管理机制和成本以进行决策。当然,各个国家的法律法规是这些决策的依据与前提。



刘继兰:
美国国际医疗卫生机构认证联合委员会咨询专家 教授 MPA专业方向兼职教授原文链接http://mp.weixin.qq.com/s?__biz= ... 6aab7e1c&scene=5#rd
  查看全部
【感控笔记】看JCI标准,如何让高值耗材重复使用更安全

640.web222p_.jpg


高值耗材是否可以重复利用,这在国内一直直备受争议。就相关问题,美国JCI总部咨询专家刘继兰近日向健康界分享了JCI如何让高值耗材重复使用更安全。小蜘蛛有幸得到刘老师助理任安杰先生和健康界总编赵红老师的授权转发此文分享给感控同行。

据了解,相对于其他国家,美国高值耗材重复使用的几率要小一些。这一方面源于美国保险付费比例通常可以承担起高值耗材的价格,一方面是因为美国法律对使用高值耗材的严格规定。 但法律对此并非完全地“一刀切”。“根据美国现行法律规定,如果医院要重复使用高值耗材,就必须要在FDA所批准的灭菌中心对要重复使用的高值耗材进行消毒灭菌,并证明其安全性和有效性之后,方可使用。”刘继兰对健康界如此表示,“但医院把可以重复使用高值耗材送到FDA批准的消毒灭菌中心去消毒灭菌的成本可能比在本院消毒灭菌要高一些。”因此,虽然美国没有“一刀切”地不允许高值耗材的重复使用,真正重复使用的种类并不很多。

与美国“两分法”的做法不同,中国对高值耗材重复使用问题采取“一刀切”的方式。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均强调: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不得重复使用,《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规定:“医疗机构对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不得重复使用;使用过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销毁,并做记录”。 这种做法在中国的部分医疗人士看来是一种“懒政”。他们认为,高值耗材重复使用可大大降低医疗费用,减少看病贵,同时有利于环保,减少医疗垃圾。而且,公众担心重复使用的消毒问题也已完全解决。




刘继兰表示,事实上,世界各地医院界对此问题也很纠结。很多国家对高值耗材重复使用禁而不止。有些医院所允许的手术费的收费比一次性使用的器械费还低,医务人员又看不出不可以重复使用某些器械的理由。JCI国际标准也是考虑到此点才会对高值耗材重复使用的问题开一个“缺口”。成本当然要考虑,但安全是底线。为了保障患者的安全,JCI标准针对高值耗材重复使用的问题出台了明确的风险管理和具体的流程要求。 “如果医院能够做到完全不重复使用高值耗材,那当然是最好。但若做不到,JCI要求医院进行风险评估,评估哪些高值耗材有重复使用的必要和潜力。”刘继兰告诉健康界,对此,JCI针对高值耗材重复使用管理进行了详细规定。




首先,医院主要从三方面对高值耗材进行评估。一是评估高值耗材能不能安全地进行消毒灭菌。刘继兰介绍,这对部分不能进行消毒灭菌的高值耗材是一个“生死关”,能够进行消毒灭菌的高值耗材还要弄清楚其对消毒灭菌的具体要求是什么,技术操作难在哪里,有什么样的方法可以保证其安全消毒灭菌。

二是要评估高值耗材折损消耗对患者的风险大不大。一旦失效对患者伤害大者,尽可能不用。三是要评估其可发现性。刘继兰表示,有些高值耗材的折损消耗情况很容易被发现。一旦发现,医院就可以丢弃不用。这种高值耗材的风险相对要小很多。但对于折损消耗程度不易判断者,医院容易把折损后的高值耗材用在患者身上,后果就会很严重。这类也近可能不用。 “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医院明确哪些高值耗材是可以批准重复使用的,把其列成一个清单。”列完清单之后,医院要对这些可以重复使用的高值耗材进行相应管理。”刘继兰向健康界表示,“比如,要根据每种高值耗材的折损程度确定其使用上限。”




“一般有重复使用高值耗材经验的医院是可以界定其使用上限的。”刘继兰强调,“医院在确立高值耗材使用上限的时候,一定要把其使用次数确立在一般最大使用次数之前。比如超声刀,可能在使用七到八次后就不能再用了,那么在确定超声刀的使用上限时,就可以是六次。那么这个使用风险就能控制下来。”




确定完高值耗材的使用上限之后,医院在重复使用的时候还要进行登记管理。“如果医院不追踪记录每例高值耗材的使用次数,怎么知道高值耗材使用了多少次呢?”刘继兰反问道。 进行登记管理的同时,医院还要制定高值耗材重复使用指南。“医院相关指南应指导使用员工如何识别各种高值耗材折损消耗征象,折损消耗一旦发现,该耗材应即刻扔弃。即使这类高值耗材没有达到其使用上限,还是需要立马丢弃停止使用。”刘继兰说。




在高值耗材使用指南里,医院还需要明确重复使用的高值耗材的消毒灭菌流程和方法,且必须在用后立即进行相应清洗及消毒灭菌。刘继兰指出,虽然每种高值耗材的消毒灭菌要求不一样,但多数的高值耗材都是手术性的,一旦不按照要求立即进行清洗消毒灭菌,等到器材上的血干涸之后再进行,就会影响其消毒灭菌的效果,进而影响其安全性。 最后,医院还需要追踪哪些患者使用了重复使用的高值耗材,包括该耗材的第几次使用。刘继兰认为,通过相应的随访,医院可以了解哪些患者因为重复使用高值耗材而出现问题,假如确认,医院就需要对这类高值耗材的风险,包括使用上限,进行重新评估。反之,医院就可以继续重复使用。




除此之外,“JCI还要求医院收集上述相关数据,去前瞻性地分析重复使用高值耗材的风险,并制定相应措施预防风险。”刘继兰指出,“如果医院发现有风险,JCI会让医院考虑减少重复使用该高值耗材的次数,甚至停用,并改进相应的流程。”




按照JCI标准,医院要权衡一次性高值耗材重复使用的风险与管理机制和成本以进行决策。当然,各个国家的法律法规是这些决策的依据与前提。



刘继兰:
美国国际医疗卫生机构认证联合委员会咨询专家 教授 MPA专业方向兼职教授原文链接http://mp.weixin.qq.com/s?__biz= ... 6aab7e1c&scene=5#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