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T】第二部分 眼科手术部位消毒技术规范

感控新青年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1052 次浏览 • 2017-03-15 12:45 • 来自相关话题

第二部分  眼科手术部位消毒技术规范 查看全部

第二部分  眼科手术部位消毒技术规范


506653-ff4ddf566dc68ce55369cee188063e46.jpg


506653-3fcc8ebeb0bdc351cdff4540c8290011.jpg














【PPT】第三部分 眼科手术器械清洗、消毒和灭菌方法

感控新青年 发表了文章 • 1 个评论 • 1442 次浏览 • 2017-03-15 12:45 • 来自相关话题

第三部分  眼科手术器械清洗、消毒和灭菌方法 查看全部

第三部分  眼科手术器械清洗、消毒和灭菌方法


506653-0de57dd11e1b115ab05c0b063d2902ab.jpg


506653-77a538208370850601af969e6c96fb39.jpg





































































































【PPT】第一部分 眼科手术部(室)医院感染管理基本要求

感控新青年 发表了文章 • 6 个评论 • 1689 次浏览 • 2017-03-15 12:45 • 来自相关话题

第一部分  眼科手术部(室)医院感染管理基本要求 查看全部
第一部分  眼科手术部(室)医院感染管理基本要求



506653-f3ca9d5c07eebe6dfa3daa9c299d9a7e.jpg


506653-8cf16649e1c01b5fcb7d5448b7f048ae.jpg

















佛罗里达州迈阿密一所三级急症医院产肺炎克雷伯菌碳青霉烯酶弗氏柠檬酸杆菌暴发研究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690 次浏览 • 2017-03-15 09:59 • 来自相关话题

导言:
耐碳青霉烯的肺炎克雷伯菌是最为常见产耐碳青霉烯肠杆菌,国内外研究均表明产肺炎克雷伯菌碳青霉烯酶基因不仅能够导致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还可以在各菌种之间传递。随着全基因测序技术的发展,探索耐药基因可使医院感染控制工作更为精准。本文通过对一次产肺炎克雷伯菌碳青霉烯酶基因的弗氏柠檬酸杆菌暴发研究,为耐药基因监测技术在医院感染暴发中的作用提供了范例。




检索:彭雪儿
  翻译:彭民金  
审核:黄辉萍



【目的】  描述佛罗里达州南部一所医院内一起罕见的产肺炎克雷伯菌碳青霉烯酶的弗氏柠檬酸杆菌聚集性发生病例调查和控制研究。
【方法】  采用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方法,回顾性调查感染预防控制过程并且进行包括全基因测序在内的分子学研究。




【结果】  经鉴定证实2014年佛罗里达州某三级医院发生的暴发是由产肺炎克雷伯菌碳青霉烯酶-3的弗氏柠檬酸杆菌引起的。在确认的6例病例中,3例均发生在同一个ICU中,并且病原菌具有同源性。其余3例病例中的2例分离菌株的碳青霉烯最小抑菌浓度较低,通过全基因测序确定不具有相关性。为应对暴发疫情,除既往已采取的感染控制集束化(Bundle)措施外,加强了环境清洁消毒,包括3例聚集病例所在病床单元的封闭和终末消毒。在防控措施加强后没有出现新发病例。



【结论】  尽管弗氏柠檬酸杆菌不是常见的耐碳青霉烯菌种,本次研究提示:即使主动监测存在的情况下,也可能发现不了产碳青霉烯酶的弗氏柠檬酸杆菌,并且可能导致医院感染暴发。





 

 
















图3弗氏柠檬酸杆菌分离株的核心基因组系统树。MI-M3具有同源性,拥有共同的核心基因(点),而M4和M5分离株与M1-M3及二者之间不相关。
 


Citation:
Outbreak of Klebsiella pneumoniae Carbapenemase–Producing Citrobacter freundii at a Tertiary Acute Care Facility

in Miami, Florida
Infect Control Hosp Epidemiol 2016;1–7   查看全部


导言:
耐碳青霉烯的肺炎克雷伯菌是最为常见产耐碳青霉烯肠杆菌,国内外研究均表明产肺炎克雷伯菌碳青霉烯酶基因不仅能够导致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还可以在各菌种之间传递。随着全基因测序技术的发展,探索耐药基因可使医院感染控制工作更为精准。本文通过对一次产肺炎克雷伯菌碳青霉烯酶基因的弗氏柠檬酸杆菌暴发研究,为耐药基因监测技术在医院感染暴发中的作用提供了范例。




检索:彭雪儿
  翻译:彭民金  
审核:黄辉萍



【目的】  描述佛罗里达州南部一所医院内一起罕见的产肺炎克雷伯菌碳青霉烯酶的弗氏柠檬酸杆菌聚集性发生病例调查和控制研究。
【方法】  采用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方法,回顾性调查感染预防控制过程并且进行包括全基因测序在内的分子学研究。




【结果】  经鉴定证实2014年佛罗里达州某三级医院发生的暴发是由产肺炎克雷伯菌碳青霉烯酶-3的弗氏柠檬酸杆菌引起的。在确认的6例病例中,3例均发生在同一个ICU中,并且病原菌具有同源性。其余3例病例中的2例分离菌株的碳青霉烯最小抑菌浓度较低,通过全基因测序确定不具有相关性。为应对暴发疫情,除既往已采取的感染控制集束化(Bundle)措施外,加强了环境清洁消毒,包括3例聚集病例所在病床单元的封闭和终末消毒。在防控措施加强后没有出现新发病例。



【结论】  尽管弗氏柠檬酸杆菌不是常见的耐碳青霉烯菌种,本次研究提示:即使主动监测存在的情况下,也可能发现不了产碳青霉烯酶的弗氏柠檬酸杆菌,并且可能导致医院感染暴发。





 

 






506653-eff1250890232486e09906ecf0c27011.jpg







图3弗氏柠檬酸杆菌分离株的核心基因组系统树。MI-M3具有同源性,拥有共同的核心基因(点),而M4和M5分离株与M1-M3及二者之间不相关。
 


Citation:
Outbreak of Klebsiella pneumoniae Carbapenemase–Producing Citrobacter freundii at a Tertiary Acute Care Facility

in Miami, Florida
Infect Control Hosp Epidemiol 2016;1–7  

2015 WFHSS 年会课件:如何确保外来器械清洁无菌?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1268 次浏览 • 2017-03-15 09:24 • 来自相关话题

摘要外来器械种类多样,而CSSD工作量大及对外来器械处理人员培训不足,导致外来器械的再处理时间不充分,会威胁病人安全并造成无菌器械再次污染。因此必须遵循IFU,确保外来器械无菌。





































































如需转载,请取得授权并注明出处,谢谢!



welcome 查看全部


摘要外来器械种类多样,而CSSD工作量大及对外来器械处理人员培训不足,导致外来器械的再处理时间不充分,会威胁病人安全并造成无菌器械再次污染。因此必须遵循IFU,确保外来器械无菌。


506653-3c29675d20c57bc2174cdb86eeb41137.jpg
































































如需转载,请取得授权并注明出处,谢谢!



welcome

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丨Plus教您如何来买药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814 次浏览 • 2017-03-15 09:12 • 来自相关话题

作者:感控plus运营团队  王煜
编辑:江    宁

3.15World Consumer Rights Day

整日忙碌于工作的您,有发现今天是315吗?
3月15日是“国际消费者权益日” (World Consumer Rights Day),是由国际消费者联盟组织在1983年确定的,目的是为了让广大消费者的权益得到更大的保护。今天我们不谈感控,谈谈身为消费者的你是否能更好的保护自己在医疗相关环节中的消费者权益。









作为医务工作者,我们能为大家科普有关非处方药品选购的相关知识,教会各位消费者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选对合格药品、健康药物。


什么是药品?


《药品管理法》第一百零二条规定:药品是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机能并规定有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质,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化学原料药及其制剂、抗生素、生化药品、放射性药品、血清、疫苗、血液制品和诊断药品等。

除了部分尚未实行批准文号管理的中药饮片外,药品在外包装上一定要标注有以下七要素:
“国药准字”字样的批准文号注册商标  药品通用名称生产厂家功能主治生产批号有效期


如何辨别真假药品?


第一步:首先,我们拿到药品,先看生产日期,看是否标注生产日期及保质期,是否有更改过的痕迹,如没有标注生产日期,有更改的痕迹,或者已经过期了,则都属于假冒伪劣产品。




第二步:看包装或说明书的批准文号和标识。





根据法律,生产企业在生产药品时,在包装上一定标注批准文号,如“国药准字H(或Z.S.J.B.F)+8位数字”,它的意思是国家药监局批准生产、上市销售的药品,H字母代表化学药品、Z中成药、S生物制品、J进口药品国内分包装、B具有辅助治疗作用的药品、 F药用辅料。若批准文号是:X药制字H(Z)+ 4位年号+4位流水号,这样的批准文号是医院制剂,意思是这种药物只可在本医院使用,不可在其他医院和药店销售。如果包装没有“国药准字”的字样肯定不是药品。
大家可以去国家药监局数据查询,输入药品名称或“国药准字”后面的字母和8位数字,看是否能查到,查到即真,反之则假。
给大家建议一个APP“药品管家”,是由中国药品电子监管网唯一授权的药品监管应用软件。各位消费者只需扫描药品二维码,能查到即真,查不到则为假,使用起来非常方便。








如何正确选择药品?


日常生活中,药品广告随处可见。真实的药品广告有利于患者(或亚健康者)正确选择药物,预防和治疗疾病;虚假的药品广告却能导致患者延误病情甚至危及生命。为了有力打击虚假药品广告的违法行为,维护人民群众安全用药的合法权益:请患者在临床医生的指导下正确选择用药。
当您看到以下字眼的时候,作为消费者的您需要拉起您的“警戒线”, 正确选择药品。
(1)说得太绝对的别相信。如“药到病除”、“国内首创”、“三盒见效”、“治愈率为X%”。
(2)声称“专治疑难杂症”、“包治百病”、“无效退款”的别相信。
(3)用专家、病例、患者做证明的别相信。
(4)用部队、大学、研究院科研成果的名义宣传的别相信。
(5)广告中只留电话和信箱号的别相信。
(6)没有广告批准文号的别相信。
(7)在街头路边散发的小广告别相信。
(8)和其他产品的功效和安全性做比较的别相信。


另外,毒性药品、麻醉药品、精神药品、放射性药品、肿瘤用药、性功能障碍用药、艾滋病药品、计划生育用药、防疫制品等都不允许做广告,如有宣传都属于违法。


帮助消费者做好药品广告的识别
正确选择用药





药品购买指南
从合法的药店购买合法药品;应明确说明买药目的和病症;购买处方药时必须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处方购买;购买非处方药时,应对患者本身的疾病有明确的了解;应仔细阅读药品使用说明书并按说明使用;应查看药品包装上标注的生产日期、有效期等内容;注意索要和保留购药凭证。





今日315,我们不谈感控,谈谈作为消费者的你,会在日常生活中选择合格、健康的药品吗? 查看全部


作者:感控plus运营团队  王煜
编辑:江    宁


3.15World Consumer Rights Day

整日忙碌于工作的您,有发现今天是315吗?
3月15日是“国际消费者权益日” (World Consumer Rights Day),是由国际消费者联盟组织在1983年确定的,目的是为了让广大消费者的权益得到更大的保护。今天我们不谈感控,谈谈身为消费者的你是否能更好的保护自己在医疗相关环节中的消费者权益。


506653-5259c7843f94452c5cdf70776aa30138.jpg




作为医务工作者,我们能为大家科普有关非处方药品选购的相关知识,教会各位消费者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选对合格药品、健康药物。


什么是药品?


《药品管理法》第一百零二条规定:药品是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机能并规定有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质,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化学原料药及其制剂、抗生素、生化药品、放射性药品、血清、疫苗、血液制品和诊断药品等。

除了部分尚未实行批准文号管理的中药饮片外,药品在外包装上一定要标注有以下七要素:
  • “国药准字”字样的批准文号
  • 注册商标
  •  药品通用名称
  • 生产厂家
  • 功能主治
  • 生产批号
  • 有效期



如何辨别真假药品?


第一步:首先,我们拿到药品,先看生产日期,看是否标注生产日期及保质期,是否有更改过的痕迹,如没有标注生产日期,有更改的痕迹,或者已经过期了,则都属于假冒伪劣产品。




第二步:看包装或说明书的批准文号和标识。





根据法律,生产企业在生产药品时,在包装上一定标注批准文号,如“国药准字H(或Z.S.J.B.F)+8位数字”,它的意思是国家药监局批准生产、上市销售的药品,H字母代表化学药品、Z中成药、S生物制品、J进口药品国内分包装、B具有辅助治疗作用的药品、 F药用辅料。若批准文号是:X药制字H(Z)+ 4位年号+4位流水号,这样的批准文号是医院制剂,意思是这种药物只可在本医院使用,不可在其他医院和药店销售。如果包装没有“国药准字”的字样肯定不是药品。
大家可以去国家药监局数据查询,输入药品名称或“国药准字”后面的字母和8位数字,看是否能查到,查到即真,反之则假。
给大家建议一个APP“药品管家”,是由中国药品电子监管网唯一授权的药品监管应用软件。各位消费者只需扫描药品二维码,能查到即真,查不到则为假,使用起来非常方便。








如何正确选择药品?


日常生活中,药品广告随处可见。真实的药品广告有利于患者(或亚健康者)正确选择药物,预防和治疗疾病;虚假的药品广告却能导致患者延误病情甚至危及生命。为了有力打击虚假药品广告的违法行为,维护人民群众安全用药的合法权益:请患者在临床医生的指导下正确选择用药。
当您看到以下字眼的时候,作为消费者的您需要拉起您的“警戒线”, 正确选择药品。
(1)说得太绝对的别相信。如“药到病除”、“国内首创”、“三盒见效”、“治愈率为X%”。
(2)声称“专治疑难杂症”、“包治百病”、“无效退款”的别相信。
(3)用专家、病例、患者做证明的别相信。
(4)用部队、大学、研究院科研成果的名义宣传的别相信。
(5)广告中只留电话和信箱号的别相信。
(6)没有广告批准文号的别相信。
(7)在街头路边散发的小广告别相信。
(8)和其他产品的功效和安全性做比较的别相信。


另外,毒性药品、麻醉药品、精神药品、放射性药品、肿瘤用药、性功能障碍用药、艾滋病药品、计划生育用药、防疫制品等都不允许做广告,如有宣传都属于违法。


帮助消费者做好药品广告的识别
正确选择用药





药品购买指南
  • 从合法的药店购买合法药品;
  • 应明确说明买药目的和病症;
  • 购买处方药时必须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处方购买;
  • 购买非处方药时,应对患者本身的疾病有明确的了解;
  • 应仔细阅读药品使用说明书并按说明使用;
  • 应查看药品包装上标注的生产日期、有效期等内容;
  • 注意索要和保留购药凭证。






今日315,我们不谈感控,谈谈作为消费者的你,会在日常生活中选择合格、健康的药品吗?

【聚焦基层感控】保洁员怎样才能真正成为医院感控的一员?

发表了文章 • 9 个评论 • 4809 次浏览 • 2017-03-14 23:16 • 来自相关话题

专家介绍




彭吉军——主任医师,怀化市第一人民医院医院感染管理科科长、怀化市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中心主任、湖南省医院协会医院感染管理专业委员会委员、湖南省预防医学会医院感染控制专业委员会委员、湖南省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中心委员。
明晚7:30,彭吉军主任将在感控公开课直播“院感暴发事件的反思”,点击文章末尾阅读原文即可加入。








↓保洁员怎样才能真正成为医院感控的一员?
导 读常说医院的保洁团队是医院感染防控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清洁卫生是医院感染防控的基础,是减少细菌等传播并防止交叉感染的基础,是消毒灭菌工作的第一步,是消毒隔离工作的需要,她(他)们的工作关乎病人的生命安危,关乎病人住院时间的长短,关乎病人的经济费用,关乎医院的整体形象,是医院生存发展的必要条件。
保洁工作在医院是如此的必不可少,但试问一下医院真的真正重视保洁工作、保洁员了吗?

医院的环境卫生工作由保洁公司承担,是医院后勤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但保洁、消毒等工作也成为目前医院感染管理所面临的一个新课题,保洁工作质量由于保洁员普遍存在着年纪偏大,文化水平偏低,人员流动性大,缺乏卫生知识和自我防护意识等问题,使得保洁过程不规范,从而容易导致医院感染的发生。

有的医院在建设布局时也没有考虑过为保洁人员提供休息间,或者即使想到也因认为不那么重要而取消;在审核医院新建、扩建、改建图纸时,常常看到是医院科室的医疗护理用房,很少能想到感控功能用房如处置室、洗涤间、污物存放处。在一家新医院验收时,我们发现科室由于没有污物存放处,直接将病房换下的脏污床上用物放在走廊处。
我们多么想未来医院的污物处置间是这样的。



[h1]
保洁人员培训[/h1]

医院每年都会组织对保洁员进行医疗废物处置、洁具消毒、手卫生和个人防护等相关院感知识的培训。但由于保洁员文化程度低,培训时常常有听不懂的地方。比如消毒剂浓度的概念对他们来说太陌生,故他们在加消毒液时随意性较大,我们只有在放消毒液的容器上画上标识,告诉他们将水放到这个位置,然后用也画有刻度的一个小瓶子或瓶盖再倒入消毒液(如84液),最后倒入固定标识容器的水中,这样才能配制达到感控需要的消毒浓度。因此培训保洁员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清操作要领要点,循环培训、交叉培训、在岗做示范,手把手教,熟练工传、帮、带,发挥熟练工的业务技能专长,调动熟练工的积极性。

保洁公司管理者也应对保洁人员开展上岗培训和定期培训,统一服饰,使他们了解不要穿工作服进食堂、超市,不要不脱手套去按电梯按钮,强调自我防护意识,严禁徒手清理医疗废物或分拣废物,勤洗手勤清洗更换工作服,这些也关乎保洁员自身及家人的健康。保洁公司还要经常对清洁工作检查督查,提高保洁员的工作效率,增强责任心。保洁公司还应根据各岗位工作需求情况,加强人员的合理配置,根据工作负荷量、实际运作特点和要求,调整班次和值班时间、人员数量。

[h1]
国内医院保洁现状[/h1]

目前国内医院使用保洁工具的普遍问题有,对在医院中使用的多数保洁工具无行业标准要求及更换时间要求,如拖把抹布采用什么材质用料,用多久后必须更换等都没有清晰的标准,故医院普遍存在使用的洁具不洁、用物不全、分区不明等问题。保洁工具的处置也问题多多:长期潮湿、消毒不正确、容器不清洁、部分工具未做终末处置、未定点存放。





有研究证实,潮湿拖把是重度微生物污染的媒介,在清洁过程中播散污染;可重复使用的抹布在洗涤后,93%被发现有病原微生物的存活,病原微生物可通过抹布进行传播,且抹布会污染操作者的手,后果是细菌大搬家,增加医院感染发生机率及暴发机率,造成医疗资源的浪费。




[h1]医院对保洁的投入不够
[/h1]

医院的抹布、拖把要勤清洗,保持干燥,分区使用。但医院的洗涤间普遍空间狭小,通风不畅,抹布拖把很难干燥。有建议推荐医院使用热力型清洗-消毒机,可用于复用卫生清洁用品(如,抹布、拖把头)机械去污、热力消毒和干燥,但大部分医院都不愿花这份钱。也可采用可脱卸的拖把头,拖把头放到洗衣机清洗、甩干,干燥后备用,但医院也不肯投资,用地方不够种种理由推脱。保洁员用不合格的清洁工具不可能做出合格的环境清洁,显然达不到院感的要求。

另外就是保洁员的待遇问题。国内的保洁员工资待遇较低,这就羁绊了保洁员的积极性,也是造成保洁员流动性高的原因。还有些人缺少公德意识,肆意糟蹋医院环境,这些行为也打击了保洁员工作的积极性。

重视保洁 预防感染
  
医院感染已成为全球普遍关注的公共社会问题,保洁员是医院感染防控中必不可少的参与者,应该受到医院和社会的重视和尊重。我们呼吁全社会真正了解医院环境的清洁卫生重要性,真正理解尊重保洁员的工作价值,这样才能使保洁员真正成为感控工作中的一员。





感控工作间——致力于感控多部门协同、全员感控教育、知识管理与共享。

点击文章末尾“阅读原文”即可加入观看彭吉军主任的“院感暴发事件反思”公开课直播。 查看全部


专家介绍




彭吉军——主任医师,怀化市第一人民医院医院感染管理科科长、怀化市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中心主任、湖南省医院协会医院感染管理专业委员会委员、湖南省预防医学会医院感染控制专业委员会委员、湖南省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中心委员。
明晚7:30,彭吉军主任将在感控公开课直播“院感暴发事件的反思”,点击文章末尾阅读原文即可加入。


506653-5989c296891eba640e2593e512e1003f.jpg



保洁员怎样才能真正成为医院感控的一员?
导 读常说医院的保洁团队是医院感染防控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清洁卫生是医院感染防控的基础,是减少细菌等传播并防止交叉感染的基础,是消毒灭菌工作的第一步,是消毒隔离工作的需要,她(他)们的工作关乎病人的生命安危,关乎病人住院时间的长短,关乎病人的经济费用,关乎医院的整体形象,是医院生存发展的必要条件。
保洁工作在医院是如此的必不可少,但试问一下医院真的真正重视保洁工作、保洁员了吗?

医院的环境卫生工作由保洁公司承担,是医院后勤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但保洁、消毒等工作也成为目前医院感染管理所面临的一个新课题,保洁工作质量由于保洁员普遍存在着年纪偏大,文化水平偏低,人员流动性大,缺乏卫生知识和自我防护意识等问题,使得保洁过程不规范,从而容易导致医院感染的发生。

有的医院在建设布局时也没有考虑过为保洁人员提供休息间,或者即使想到也因认为不那么重要而取消;在审核医院新建、扩建、改建图纸时,常常看到是医院科室的医疗护理用房,很少能想到感控功能用房如处置室、洗涤间、污物存放处。在一家新医院验收时,我们发现科室由于没有污物存放处,直接将病房换下的脏污床上用物放在走廊处。
我们多么想未来医院的污物处置间是这样的。



[h1]
保洁人员培训[/h1]

医院每年都会组织对保洁员进行医疗废物处置、洁具消毒、手卫生和个人防护等相关院感知识的培训。但由于保洁员文化程度低,培训时常常有听不懂的地方。比如消毒剂浓度的概念对他们来说太陌生,故他们在加消毒液时随意性较大,我们只有在放消毒液的容器上画上标识,告诉他们将水放到这个位置,然后用也画有刻度的一个小瓶子或瓶盖再倒入消毒液(如84液),最后倒入固定标识容器的水中,这样才能配制达到感控需要的消毒浓度。因此培训保洁员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清操作要领要点,循环培训、交叉培训、在岗做示范,手把手教,熟练工传、帮、带,发挥熟练工的业务技能专长,调动熟练工的积极性。

保洁公司管理者也应对保洁人员开展上岗培训和定期培训,统一服饰,使他们了解不要穿工作服进食堂、超市,不要不脱手套去按电梯按钮,强调自我防护意识,严禁徒手清理医疗废物或分拣废物,勤洗手勤清洗更换工作服,这些也关乎保洁员自身及家人的健康。保洁公司还要经常对清洁工作检查督查,提高保洁员的工作效率,增强责任心。保洁公司还应根据各岗位工作需求情况,加强人员的合理配置,根据工作负荷量、实际运作特点和要求,调整班次和值班时间、人员数量。

[h1]
国内医院保洁现状[/h1]

目前国内医院使用保洁工具的普遍问题有,对在医院中使用的多数保洁工具无行业标准要求及更换时间要求,如拖把抹布采用什么材质用料,用多久后必须更换等都没有清晰的标准,故医院普遍存在使用的洁具不洁、用物不全、分区不明等问题。保洁工具的处置也问题多多:长期潮湿、消毒不正确、容器不清洁、部分工具未做终末处置、未定点存放。





有研究证实,潮湿拖把是重度微生物污染的媒介,在清洁过程中播散污染;可重复使用的抹布在洗涤后,93%被发现有病原微生物的存活,病原微生物可通过抹布进行传播,且抹布会污染操作者的手,后果是细菌大搬家,增加医院感染发生机率及暴发机率,造成医疗资源的浪费。




[h1]医院对保洁的投入不够
[/h1]

医院的抹布、拖把要勤清洗,保持干燥,分区使用。但医院的洗涤间普遍空间狭小,通风不畅,抹布拖把很难干燥。有建议推荐医院使用热力型清洗-消毒机,可用于复用卫生清洁用品(如,抹布、拖把头)机械去污、热力消毒和干燥,但大部分医院都不愿花这份钱。也可采用可脱卸的拖把头,拖把头放到洗衣机清洗、甩干,干燥后备用,但医院也不肯投资,用地方不够种种理由推脱。保洁员用不合格的清洁工具不可能做出合格的环境清洁,显然达不到院感的要求。

另外就是保洁员的待遇问题。国内的保洁员工资待遇较低,这就羁绊了保洁员的积极性,也是造成保洁员流动性高的原因。还有些人缺少公德意识,肆意糟蹋医院环境,这些行为也打击了保洁员工作的积极性。

重视保洁 预防感染
  
医院感染已成为全球普遍关注的公共社会问题,保洁员是医院感染防控中必不可少的参与者,应该受到医院和社会的重视和尊重。我们呼吁全社会真正了解医院环境的清洁卫生重要性,真正理解尊重保洁员的工作价值,这样才能使保洁员真正成为感控工作中的一员。





感控工作间——致力于感控多部门协同、全员感控教育、知识管理与共享。

点击文章末尾“阅读原文”即可加入观看彭吉军主任的“院感暴发事件反思”公开课直播。

如何规范管理医疗废物暂存处?

刘保彦&& 发表了文章 • 9 个评论 • 10976 次浏览 • 2017-03-14 20:34 • 来自相关话题

如何规范管理医疗废物暂存处?院感人的操心处之一

作者:刘保彦  审稿:张波 张静
(SIFIC科普团队)

“上管天下管地,中间管空气”,是对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范围的真实写照,至于这是哪位大咖的俗话,请原谅小编我才疏学浅….好吧好吧,正经说话,院感涉及到医院的方方面面,院感人为了医患的健康每天忙碌穿梭在医院的角角落落,肩负重任,操碎了心。今天,小编就带着大家聊一聊院感人的操心处之一(哈哈哈,还有之二之三哦)--医疗废物暂存处。








医疗废物暂存处,顾名思义,就是指在医疗机构中专门用来暂时存放从医疗废物产生地点收集来的医疗废物的场所, 以等待医疗废物转运出医疗机构做进一步无害化处置。这么多的医疗废物集中在一起,那就是一个巨大的感染源,如何规范的管理好这个感染源--医疗废物暂存处?就让小编分享一些实战经验给大家。

严格的建筑布局流程是规范化管理的基础
1、选址与建筑面积
医疗废物暂存处的选址必须与生活垃圾存放处分开;必须远离医疗区、食品加工区和人员活动密集区;建筑面积应该符合医院实际需要,可以从医院产生医疗废物的种类及量判断,建议用发展的眼光来建设,因为随着医院的发展,收治病人的增加、手术量的增加,医疗废物产生数量会增加,有时还要应对其他突发应急情况。

2、建设要求
地基高度应确保设施内不受雨水冲击或浸泡;地面和1.0米高的墙裙须进行防渗处理,地面应有良好的排水性能,产生的废水应能够直接排入医院废水处理系统。室内有良好的照明设备和通风条件,有上下水;地面墙面材料选择应遵循不产尘、耐腐蚀、防潮防霉、容易清洁和防火要求,推荐:彩钢板、釉面板,但从成本考虑,多采用瓷砖材料。门窗应有防盗、防蚊蝇、防鼠功能。

3、区域划分:遵循洁污分开原则。
清洁区:设专职收集人员的工作室、物品室(存放医疗废物专用包装袋、利器盒、废物分类标识等);
半清洁区:清洗消毒与暂存室,主要用来清洗消毒和存放转运车辆与工具的。
污染区:用来存放医疗废物的房间。室内分设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药物性废物及化学性废物存放区,标识明确。病理性废物、化学性废物最好单间加锁管理,如果暂存病理性废物(未能日产日清),应具备低温贮存或防腐条件










4、标识醒目:暂存处建好后需稍加点缀哟:各室有标识,室内外张贴“禁止吸烟、饮食”“儿童远离”和医疗废物的警示标识,标识醒目,符合要求。






监督检查是规范化管理的保障
医疗废物暂存处是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重点区域,建筑布局符合要求了,后勤管理部门的日常管理很重要,必须专人管理,医院感染专业人员需定期进行监督检查,才能保障医疗废物处置规范化措施的落实,这可是很操心的哟!稍不留神就会发生医疗废物流失的可能!

1、对从事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运送、暂时储存、处置等工作的人员和管理人员进行相关法律和专业技术、安全防护以及紧急处理等知识的培训。定期考核医疗废物处置相关知识和应急处置能力。

2、配备必要的防护用品,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定期检查日常工作中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情况,以防止工作人员受到健康损害。

3、每日医疗废物收集人员应按照规定路线进行收集、转运至暂存处,应避开人员高峰时间收集转运。

4、医疗废物交接实行院内外交接双联单制,医疗废物收集人员分别与临床科室工作人员和集中处置单位工作人员进行交接,各留存一联。登记内容为医疗废物的来源、种类、重量或者数量、交接时间、最终去向以及经办人签名等项目。登记资料至少保存3年。


5、病理性废物需低温保存,若放置在暂存处,需配备冰箱。

6、每天运送工作结束后,医疗废物收集人员应当对运送工具及时进行清洁和消毒,做好记录。

7、医疗废物转交出去后,应当对暂时贮存地点、设施及时进行清洁和消毒处理。

8、对暂存处的设施设备及防盗、防蚊蝇、防蟑螂、防鼠措施的完好情况进行督查。

9、做好医疗废物产生数量的统计台账工作。





我们可是管理的有理有据,现在讲究依法规范化管理嘛,依据如下:《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2003年)

第二十一条
医疗卫生机构建立的医疗废物暂时贮存设施、设备应当达到以下要求:
(一)远离医疗区、食品加工区、人员活动区和生活垃圾存放场所,方便医疗废物运送人员及运送工具、车辆的出入;
(二)有严密的封闭措施,设专(兼)职人员管理,防止非工作人员接触医疗废物;
(三)有防鼠、防蚊蝇、防蟑螂的安全措施;
(四)防止渗漏和雨水冲刷;
(五)易于清洁和消毒;
(六)避免阳光直射;
(七)设有明显的医疗废物警示标识和 "禁止吸烟、饮食 "的警示标识。

第二十二条
暂时贮存病理性废物,应当具备低温贮存或者防腐条件。



《医疗废物管理条例》(2003年)第十七条
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建立医疗废物的暂时贮存设施、设备,不得露天存放医疗废物;医疗废物暂时贮存的时间不得超过2天。

医疗废物的暂时贮存设施、设备,应当远离医疗区、食品加工区和人员活动区以及生活垃圾存放场所,并设置明显的警示标识和防渗漏、防鼠、防蚊蝇、防蟑螂、防盗以及预防儿童接触等安全措施。


参考文献:

《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
《医疗废物管理条例》


图文编辑:宋小船
审稿:卢先雷 陈文森 查看全部
如何规范管理医疗废物暂存处?院感人的操心处之一

作者:刘保彦  审稿:张波 张静
(SIFIC科普团队)

“上管天下管地,中间管空气”,是对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范围的真实写照,至于这是哪位大咖的俗话,请原谅小编我才疏学浅….好吧好吧,正经说话,院感涉及到医院的方方面面,院感人为了医患的健康每天忙碌穿梭在医院的角角落落,肩负重任,操碎了心。今天,小编就带着大家聊一聊院感人的操心处之一(哈哈哈,还有之二之三哦)--医疗废物暂存处。


006.jpg



医疗废物暂存处,顾名思义,就是指在医疗机构中专门用来暂时存放从医疗废物产生地点收集来的医疗废物的场所, 以等待医疗废物转运出医疗机构做进一步无害化处置。这么多的医疗废物集中在一起,那就是一个巨大的感染源,如何规范的管理好这个感染源--医疗废物暂存处?就让小编分享一些实战经验给大家。

严格的建筑布局流程是规范化管理的基础
1、选址与建筑面积
医疗废物暂存处的选址必须与生活垃圾存放处分开;必须远离医疗区、食品加工区和人员活动密集区;建筑面积应该符合医院实际需要,可以从医院产生医疗废物的种类及量判断,建议用发展的眼光来建设,因为随着医院的发展,收治病人的增加、手术量的增加,医疗废物产生数量会增加,有时还要应对其他突发应急情况。

2、建设要求
地基高度应确保设施内不受雨水冲击或浸泡;地面和1.0米高的墙裙须进行防渗处理,地面应有良好的排水性能,产生的废水应能够直接排入医院废水处理系统。室内有良好的照明设备和通风条件,有上下水;地面墙面材料选择应遵循不产尘、耐腐蚀、防潮防霉、容易清洁和防火要求,推荐:彩钢板、釉面板,但从成本考虑,多采用瓷砖材料。门窗应有防盗、防蚊蝇、防鼠功能。

3、区域划分:遵循洁污分开原则。
清洁区:设专职收集人员的工作室、物品室(存放医疗废物专用包装袋、利器盒、废物分类标识等);
半清洁区:清洗消毒与暂存室,主要用来清洗消毒和存放转运车辆与工具的。
污染区:用来存放医疗废物的房间。室内分设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药物性废物及化学性废物存放区,标识明确。病理性废物、化学性废物最好单间加锁管理,如果暂存病理性废物(未能日产日清),应具备低温贮存或防腐条件


007.jpg





4、标识醒目:暂存处建好后需稍加点缀哟:各室有标识,室内外张贴“禁止吸烟、饮食”“儿童远离”和医疗废物的警示标识,标识醒目,符合要求。






监督检查是规范化管理的保障
医疗废物暂存处是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重点区域,建筑布局符合要求了,后勤管理部门的日常管理很重要,必须专人管理,医院感染专业人员需定期进行监督检查,才能保障医疗废物处置规范化措施的落实,这可是很操心的哟!稍不留神就会发生医疗废物流失的可能!

1、对从事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运送、暂时储存、处置等工作的人员和管理人员进行相关法律和专业技术、安全防护以及紧急处理等知识的培训。定期考核医疗废物处置相关知识和应急处置能力。

2、配备必要的防护用品,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定期检查日常工作中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情况,以防止工作人员受到健康损害。

3、每日医疗废物收集人员应按照规定路线进行收集、转运至暂存处,应避开人员高峰时间收集转运。

4、医疗废物交接实行院内外交接双联单制,医疗废物收集人员分别与临床科室工作人员和集中处置单位工作人员进行交接,各留存一联。登记内容为医疗废物的来源、种类、重量或者数量、交接时间、最终去向以及经办人签名等项目。登记资料至少保存3年。


5、病理性废物需低温保存,若放置在暂存处,需配备冰箱。

6、每天运送工作结束后,医疗废物收集人员应当对运送工具及时进行清洁和消毒,做好记录。

7、医疗废物转交出去后,应当对暂时贮存地点、设施及时进行清洁和消毒处理。

8、对暂存处的设施设备及防盗、防蚊蝇、防蟑螂、防鼠措施的完好情况进行督查。

9、做好医疗废物产生数量的统计台账工作。





我们可是管理的有理有据,现在讲究依法规范化管理嘛,依据如下:《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2003年)

第二十一条
医疗卫生机构建立的医疗废物暂时贮存设施、设备应当达到以下要求:
(一)远离医疗区、食品加工区、人员活动区和生活垃圾存放场所,方便医疗废物运送人员及运送工具、车辆的出入;
(二)有严密的封闭措施,设专(兼)职人员管理,防止非工作人员接触医疗废物;
(三)有防鼠、防蚊蝇、防蟑螂的安全措施;
(四)防止渗漏和雨水冲刷;
(五)易于清洁和消毒;
(六)避免阳光直射;
(七)设有明显的医疗废物警示标识和 "禁止吸烟、饮食 "的警示标识。

第二十二条
暂时贮存病理性废物,应当具备低温贮存或者防腐条件。



《医疗废物管理条例》(2003年)第十七条
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建立医疗废物的暂时贮存设施、设备,不得露天存放医疗废物;医疗废物暂时贮存的时间不得超过2天。

医疗废物的暂时贮存设施、设备,应当远离医疗区、食品加工区和人员活动区以及生活垃圾存放场所,并设置明显的警示标识和防渗漏、防鼠、防蚊蝇、防蟑螂、防盗以及预防儿童接触等安全措施。


参考文献:

《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
《医疗废物管理条例》


图文编辑:宋小船
审稿:卢先雷 陈文森

现有软式内窥镜再处理技术存在不足

发表了文章 • 2 个评论 • 3230 次浏览 • 2017-03-14 20:34 • 来自相关话题

现有软式内窥镜再处理技术存在不足
翻译:周超群   审核:陈志锦
(SIFIC热点团队)


根据在感染控制和流行病学专业协会(APIC)官方杂志《美国感染控制杂志》(American Journal of Infection Control)二月版上发表的一项研究发现,目前用于清洁内窥镜以重复使用的技术并不总是有效。 本研究结果证实需要仔细地目视检查和清洁验证测试,以确保所有内窥镜在高水平消毒或灭菌和用于另一个患者之前都没有损伤和碎片。

2017年在任感染控制和流行病学专业协会主席 Linda Greene说:“感染控制和流行病学专业协会(APIC) 关注内窥镜感染的风险,本研究强调了在所有机构中由受过专业化培训的感染预防专家领导下建立强有力的内窥镜感染预防控制方案的重要性,以确保所有机构遵循最新的基于循证的指引。”

目前,软式内窥镜,包括胃肠镜、泌尿系内镜和呼吸道内镜,在清洁和高水平消毒后重复使用。然而,由Ofstead & Associates有限公司进行的近期研究的结果表明,即使是最严格的内窥镜再处理技术也不是始终有效的,并且常常残留着有机残余物。

这一研究的主要作者Ofstead & Associates有限公司的公共卫生学硕士Cori L. Ofstead说:“因为医疗机构需要寻找方法来提高内窥镜清洁消毒的质量,所以了解内窥镜再处理技术的有效性问题是至关重要的。即使使用了一流的方法,研究中的内窥镜还是有明显的损坏和碎片迹象,并且试验结果表明,大部分内镜仍然受到污染”。

Ofstead & Associates有限公司在本研究中使用了纵向设计,在七个月内对20条内窥镜进行了三次评估。评估内容包括使用微型相机进行检查、微生物培养和蛋白质与三磷酸腺苷(ATP)生化检测,后者由于鉴定有机物的标记物。这些评估用于识别需要进一步清洁和维护的内窥镜。这些评估可用于识别需要进一步清洁和维护的内窥镜。

在最后评估期间,研究人员发现,所有的20条受检内窥镜都存在影像不规则的问题,例如通道中有流体、变色和碎片。此外,来自20条再处理内窥镜中的12条样品具有微生物生长,表明消毒过程失败。值得注意的是,内窥镜的再处理是按照现行推荐指南进行的,在高水平消毒前至少清洗过两遍,但最终还是表现出相似的培养结果。

进一步研究结果表明,每组中约20%的内窥镜超过了ATP和蛋白质残留的清洗后基准。此外,用于胃肠道手术的胃镜的ATP水平高于用于结肠检查的内窥镜。Ofstead & Associates有限公司称:“因为相同的技术人员使用相同的技术来清洁和消毒这些内窥镜,所以这些发现和观察表明,在处理过程中发生了某些事情使胃镜表面发生改变因而导致再处理的失败。”

所测试的内窥镜中95%存在残余液体的发现具有重大意义,因为水分能促进微生物生长和生物膜的发展,这可能是内镜再处理的难题。换句话说,这证实了为确保患者的安全,内窥镜清洁、消毒和干燥的重要性。

来源:感染控制和流行病学专业协会(APIC)

原文:Existing Reprocessing Techniques Prove to be Insufficient for Flexible Endoscopes

Current techniques used to clean endoscopes for reuse are not consistently effective, according to a study published in the February issue of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Infection Control, the official journal of the Association for Professionals in Infection Control and Epidemiology (APIC). The findings of this study support the need for careful visual inspection and cleaning verification tests to ensure that all endoscopes are free of damage and debris before they are high-level disinfected or sterilized and used on another patient.

“APIC is concerned about the risk of infections related to endoscopic procedures, said Linda Greene, RN, MPS, CIC, FAPIC, 2017 APIC president. “This study reinforces the importance of having strong infecti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programs at all types of facilities, led by highly trained infection preventionists, to ensure that facilities are following the latest evidenced-based guidance.”

Currently, flexible endoscopes, including gastrointestinal, urological, and respiratory endoscopes, are reused following cleaning and high-level disinfection. However, results from the new study conducted by Ofstead & Associates, Inc., suggest that even more rigorous reprocessing techniques of endoscopes are not consistently effective, and organic residues often remain.

“Understanding issues with the effectiveness of reprocessing techniques is critically important as institutions seek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endoscope cleaning and disinfection,” said lead study author Cori L. Ofstead, MSPH, of Ofstead & Associates, Inc. “Even though top-notch methods were used, the endoscopes in this study had visible signs of damage and debris, and tests showed a high proportion were still contaminated.”

Using a longitudinal study design, Ofstead, et al. performed three assessments of 20 endoscopes over a seven-month period. The assessments involved visual inspections with a tiny camera, microbial cultures, and biochemical tests to detect protein and adenosine triphosphate (ATP) – a marker that identifies organic matter. These assessments were used to identify endoscopes that required further cleaning and maintenance.

During the final assessment, the researchers found that all 20 endoscopes examined had visual irregularities, such as fluid, discoloration and debris in channels. Furthermore, samples from 12 of 20 reprocessed endoscopes (60 percent) had microbial growth, indicating a failure of the disinfection process. Of note, endoscopes reprocessed using current recommended guidelines and those that were cleaned at least twice before high-level disinfection exhibited similar culture results.

Further results indicated that about 20 percent of endoscopes in each group exceeded post-cleaning benchmarks for ATP and protein residue. Moreover, ATP levels were higher for gastroscopes, which are used for upper GI procedures, than the endoscopes used for colonoscopy. “Since the same technicians used the same techniques to clean and disinfect these scopes, the findings and our visual observations suggest that something is happening to gastroscopes during procedures that changes the surfaces and causes reprocessing failures,” says Ofstead.

This study comes on the heels of a 2015 report of Carbapenem-resistant Enterobacteriaceae (CRE) infections related to 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ERCP) duodenoscopes - devices that are threaded through the mouth, throat, and stomach into the top of the small intestine (duodenum) for examinations and treatment. No breaches in reprocessing were identified and yet infections related to the duodenoscopes were uncovered, raising concerns that current reprocessing techniques were ineffective, and illuminating the challenges in reprocessing of such intricate medical devices.

“The finding of residual fluid in 95 percent of endoscopes tested was significant because moisture fosters microbial growth and the development of biofilm—which can be difficult or impossible to remove,” said Ofstead. “This confirms the importance of cleaning, disinfecting, and drying to ensure patient safety.”

“Longitudinal assessment of reprocessing effectiveness for colonoscopes and gastroscopes: Results of visual inspections, biochemical markers, and microbial cultures,” Cori L. Ofstead; Harry P. Wetzler; Otis L. Heymann; Ellen A. Johnson; John E. Eiland; and Michael J. Shaw appears in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Infection Control, Volume 45, Issue 2 (February 2017).

Source: APIC 查看全部
现有软式内窥镜再处理技术存在不足
翻译:周超群   审核:陈志锦
(SIFIC热点团队)


根据在感染控制和流行病学专业协会(APIC)官方杂志《美国感染控制杂志》(American Journal of Infection Control)二月版上发表的一项研究发现,目前用于清洁内窥镜以重复使用的技术并不总是有效。 本研究结果证实需要仔细地目视检查和清洁验证测试,以确保所有内窥镜在高水平消毒或灭菌和用于另一个患者之前都没有损伤和碎片。

2017年在任感染控制和流行病学专业协会主席 Linda Greene说:“感染控制和流行病学专业协会(APIC) 关注内窥镜感染的风险,本研究强调了在所有机构中由受过专业化培训的感染预防专家领导下建立强有力的内窥镜感染预防控制方案的重要性,以确保所有机构遵循最新的基于循证的指引。”

目前,软式内窥镜,包括胃肠镜、泌尿系内镜和呼吸道内镜,在清洁和高水平消毒后重复使用。然而,由Ofstead & Associates有限公司进行的近期研究的结果表明,即使是最严格的内窥镜再处理技术也不是始终有效的,并且常常残留着有机残余物。

这一研究的主要作者Ofstead & Associates有限公司的公共卫生学硕士Cori L. Ofstead说:“因为医疗机构需要寻找方法来提高内窥镜清洁消毒的质量,所以了解内窥镜再处理技术的有效性问题是至关重要的。即使使用了一流的方法,研究中的内窥镜还是有明显的损坏和碎片迹象,并且试验结果表明,大部分内镜仍然受到污染”。

Ofstead & Associates有限公司在本研究中使用了纵向设计,在七个月内对20条内窥镜进行了三次评估。评估内容包括使用微型相机进行检查、微生物培养和蛋白质与三磷酸腺苷(ATP)生化检测,后者由于鉴定有机物的标记物。这些评估用于识别需要进一步清洁和维护的内窥镜。这些评估可用于识别需要进一步清洁和维护的内窥镜。

在最后评估期间,研究人员发现,所有的20条受检内窥镜都存在影像不规则的问题,例如通道中有流体、变色和碎片。此外,来自20条再处理内窥镜中的12条样品具有微生物生长,表明消毒过程失败。值得注意的是,内窥镜的再处理是按照现行推荐指南进行的,在高水平消毒前至少清洗过两遍,但最终还是表现出相似的培养结果。

进一步研究结果表明,每组中约20%的内窥镜超过了ATP和蛋白质残留的清洗后基准。此外,用于胃肠道手术的胃镜的ATP水平高于用于结肠检查的内窥镜。Ofstead & Associates有限公司称:“因为相同的技术人员使用相同的技术来清洁和消毒这些内窥镜,所以这些发现和观察表明,在处理过程中发生了某些事情使胃镜表面发生改变因而导致再处理的失败。”

所测试的内窥镜中95%存在残余液体的发现具有重大意义,因为水分能促进微生物生长和生物膜的发展,这可能是内镜再处理的难题。换句话说,这证实了为确保患者的安全,内窥镜清洁、消毒和干燥的重要性。

来源:感染控制和流行病学专业协会(APIC)

原文:Existing Reprocessing Techniques Prove to be Insufficient for Flexible Endoscopes

Current techniques used to clean endoscopes for reuse are not consistently effective, according to a study published in the February issue of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Infection Control, the official journal of the Association for Professionals in Infection Control and Epidemiology (APIC). The findings of this study support the need for careful visual inspection and cleaning verification tests to ensure that all endoscopes are free of damage and debris before they are high-level disinfected or sterilized and used on another patient.

“APIC is concerned about the risk of infections related to endoscopic procedures, said Linda Greene, RN, MPS, CIC, FAPIC, 2017 APIC president. “This study reinforces the importance of having strong infecti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programs at all types of facilities, led by highly trained infection preventionists, to ensure that facilities are following the latest evidenced-based guidance.”

Currently, flexible endoscopes, including gastrointestinal, urological, and respiratory endoscopes, are reused following cleaning and high-level disinfection. However, results from the new study conducted by Ofstead & Associates, Inc., suggest that even more rigorous reprocessing techniques of endoscopes are not consistently effective, and organic residues often remain.

“Understanding issues with the effectiveness of reprocessing techniques is critically important as institutions seek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endoscope cleaning and disinfection,” said lead study author Cori L. Ofstead, MSPH, of Ofstead & Associates, Inc. “Even though top-notch methods were used, the endoscopes in this study had visible signs of damage and debris, and tests showed a high proportion were still contaminated.”

Using a longitudinal study design, Ofstead, et al. performed three assessments of 20 endoscopes over a seven-month period. The assessments involved visual inspections with a tiny camera, microbial cultures, and biochemical tests to detect protein and adenosine triphosphate (ATP) – a marker that identifies organic matter. These assessments were used to identify endoscopes that required further cleaning and maintenance.

During the final assessment, the researchers found that all 20 endoscopes examined had visual irregularities, such as fluid, discoloration and debris in channels. Furthermore, samples from 12 of 20 reprocessed endoscopes (60 percent) had microbial growth, indicating a failure of the disinfection process. Of note, endoscopes reprocessed using current recommended guidelines and those that were cleaned at least twice before high-level disinfection exhibited similar culture results.

Further results indicated that about 20 percent of endoscopes in each group exceeded post-cleaning benchmarks for ATP and protein residue. Moreover, ATP levels were higher for gastroscopes, which are used for upper GI procedures, than the endoscopes used for colonoscopy. “Since the same technicians used the same techniques to clean and disinfect these scopes, the findings and our visual observations suggest that something is happening to gastroscopes during procedures that changes the surfaces and causes reprocessing failures,” says Ofstead.

This study comes on the heels of a 2015 report of Carbapenem-resistant Enterobacteriaceae (CRE) infections related to 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ERCP) duodenoscopes - devices that are threaded through the mouth, throat, and stomach into the top of the small intestine (duodenum) for examinations and treatment. No breaches in reprocessing were identified and yet infections related to the duodenoscopes were uncovered, raising concerns that current reprocessing techniques were ineffective, and illuminating the challenges in reprocessing of such intricate medical devices.

“The finding of residual fluid in 95 percent of endoscopes tested was significant because moisture fosters microbial growth and the development of biofilm—which can be difficult or impossible to remove,” said Ofstead. “This confirms the importance of cleaning, disinfecting, and drying to ensure patient safety.”

“Longitudinal assessment of reprocessing effectiveness for colonoscopes and gastroscopes: Results of visual inspections, biochemical markers, and microbial cultures,” Cori L. Ofstead; Harry P. Wetzler; Otis L. Heymann; Ellen A. Johnson; John E. Eiland; and Michael J. Shaw appears in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Infection Control, Volume 45, Issue 2 (February 2017).

Source: APIC


柳叶刀:短双歧杆菌使用不能减少早产儿坏死性结肠炎发生

感控圈循证&&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1212 次浏览 • 2017-03-14 20:34 • 来自相关话题

编者按
过去有观点表明,益生菌可以减少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及早产后迟发型败血症。然而,对于该结果的严谨性及一些临床试验的适用性还存在一定的担忧,并且目前对于是否常规使用益生菌并无统一意见。本文旨在测试益生菌双歧杆菌BBG-001在减少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晚发性败血症和早产儿死亡中的有效性。



短双歧杆菌(BBG-001)在极早早产儿中的作用
——随机对照的三期临床试验

检索:廖丹   翻译:张丽伟   
审核:廖丹   朱敬蕊

本研究是一个多中心、双盲随机对照三期试验中(PiPS试验),干预的益生菌是BBG-001,悬浮在稀释的婴儿配方奶粉中,通过肠内营养,每日剂量为8.2到9.2 log10 CFU;所有分析主要都是意向性治疗。

研究人群:
招募了来自英格兰东南部24家医院出生48h内的,胎龄为23周到30周的婴儿。

分组:
通过最小化算法进行随机化试验将婴儿随机分配(1:1)至益生菌组或安慰剂组。安慰剂组只用婴儿配方奶粉进行稀释。临床医生与家庭对于分组情况均未知。

研究结局:
主要结局指标为发生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作(钟状期(Bell stage)2或3期);出生后超过72h且在46周胎龄之前任何一管血培养阳性的败血症(除去皮肤共生菌)、或提前出院和出院前死亡。

结果:
2010年7月1日—2013年7月31日期间,共招募1315个婴儿。其中654个被分配至益生菌组,661个被分配至安慰剂组。其中5个婴儿在随机分配结束后,放弃参加,因此最终纳入分析的是益生菌组650人及安慰剂组660人。两组患儿的前2周的基线特征和喂养细节相似。在14天,1266名仍然存活的婴儿中有1203名(95%)接受了母乳,用母乳或配方奶了增加53%,没有任何证据表明主要结局与补充益生菌有关。主要结局指标在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主要成果n(%)







*为性别、出生时的胎龄调整,出生后24小时内随机分配的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钟状期(Bell stage)2或3期)。
‡败血症定义为出生后超过72h且在46周胎龄之前任何一管血培养阳性的败血症(除去皮肤共生菌)。

我们没有发现次要结果的任何有利证据;婴儿的阳性血培养比例益生菌组为29%,安慰剂组为31%。各组间其他主要的新生儿发病率均相似。且证据表明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发病日龄或其严重程度没有任何差异,患有Bell3期坏死性肠炎的婴儿人数在益生菌组为38人(6%)和在安慰剂组45(7%)。死亡的主要原因也是类似的,在益生菌组中54名死亡患儿中的21名(39%)和安慰剂组中的56名中的24名(43%)归因于败血症或坏死小肠结肠炎。

主要结局的二次分析表明,在出生后2周(n = 1186),患儿的粪便中如果含有短双歧杆菌显示出具有减少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败血症和死亡的趋势,但这些并没有达到统计意义(表2)。这项试验证据显示短双歧杆菌BBG-001在这个人群中对主要或次要结局没有任何益处。

表2 次要结局 - 出生后2周的定植状态的主要结果


结论:
在本研究人群中,并没有证据表明此类干预是有效的。研究结果并不支持常规使用益生菌BBG-001可以预防早产儿中的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和迟发型败血症。

点评:对极小的或患病早产儿通过使用全肠道外营养而延迟数日或数周喂养,然后在数周的时间内缓慢增加肠道喂养,可降低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发生,这是令人可信的。并且关于补充益生菌减少早产儿患者患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风险的随机对照试验报告的系统综述显示补充短双歧杆菌M-16V的益生菌能够降低<34周的新生儿的NECII阶段发生率或全因死亡率。然而另有一些研究并未发现补充益生菌能够降低NEC和败血症,本文提出了一种全新的观点。

该试验的优势有三个:
第一,其大小,与报道的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和败血症的比例相结合,为其提供了明确答案的统计能力;
第二,早期的招募,广泛纳入的资格标准和无论是否开始喂奶的早期开始干预的组合,这在该地区具有代表性;
第三,  通过对研究结果的解释报告益生菌粪便定植率。
且安慰剂组中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和败血症的发生率(分别为10%和11.7%)在预期的范围内,与大型观察性研究中报道是相似的。

该试验的结果与结论与在Cochrane系统研究的荟萃分析结果是相反的,荟萃分析显示补充益生菌会显著减少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和相关的死亡率。相比之下,在该研究中组间分析没有显示出任何证据说明主要结果会随胎龄或出生体重变化而有差异。但安慰剂组中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和病原体相关的败血症的发生率在该研究中比在ProPrems更高。

这两个大试验表明,尽管益生菌在短期内一般是安全的,但它们并不是普遍有效的,应分别研究不同的菌株和组合。
同时,该试验的证据不支持对早产儿的常规给益生菌,因此结合不同益生菌的试验进行荟萃分析的有效性必须质疑。

本研究对现有证据的冲击目前的结果表明了一个观点,即应该对不同的菌株分别进行评估,同时也向不同干预措施的结合试验的meta分析提出了挑战。我们推断,目前根据试验的证据来看,并不支持长期规律使用益生菌可以预防早产儿中的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以及败血症。


参考文献:Kate Costeloe etal. Bifidobacterium breve BBG-001 in very preterm infants:a randomised controlled phase 3 trial. Lancet 2016; 387: 649–60.
图文编辑:宋小船
审稿:卢先雷 陈文森 查看全部
编者按
过去有观点表明,益生菌可以减少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及早产后迟发型败血症。然而,对于该结果的严谨性及一些临床试验的适用性还存在一定的担忧,并且目前对于是否常规使用益生菌并无统一意见。本文旨在测试益生菌双歧杆菌BBG-001在减少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晚发性败血症和早产儿死亡中的有效性。



短双歧杆菌(BBG-001)在极早早产儿中的作用
——随机对照的三期临床试验

检索:廖丹   翻译:张丽伟   
审核:廖丹   朱敬蕊

本研究是一个多中心、双盲随机对照三期试验中(PiPS试验),干预的益生菌是BBG-001,悬浮在稀释的婴儿配方奶粉中,通过肠内营养,每日剂量为8.2到9.2 log10 CFU;所有分析主要都是意向性治疗。

研究人群:
招募了来自英格兰东南部24家医院出生48h内的,胎龄为23周到30周的婴儿。

分组:
通过最小化算法进行随机化试验将婴儿随机分配(1:1)至益生菌组或安慰剂组。安慰剂组只用婴儿配方奶粉进行稀释。临床医生与家庭对于分组情况均未知。

研究结局:
主要结局指标为发生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作(钟状期(Bell stage)2或3期);出生后超过72h且在46周胎龄之前任何一管血培养阳性的败血症(除去皮肤共生菌)、或提前出院和出院前死亡。

结果:
2010年7月1日—2013年7月31日期间,共招募1315个婴儿。其中654个被分配至益生菌组,661个被分配至安慰剂组。其中5个婴儿在随机分配结束后,放弃参加,因此最终纳入分析的是益生菌组650人及安慰剂组660人。两组患儿的前2周的基线特征和喂养细节相似。在14天,1266名仍然存活的婴儿中有1203名(95%)接受了母乳,用母乳或配方奶了增加53%,没有任何证据表明主要结局与补充益生菌有关。主要结局指标在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主要成果n(%)

506653-6d41251ec9f0ec54e997be7d1489d4e3.jpg



*为性别、出生时的胎龄调整,出生后24小时内随机分配的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钟状期(Bell stage)2或3期)。
‡败血症定义为出生后超过72h且在46周胎龄之前任何一管血培养阳性的败血症(除去皮肤共生菌)。

我们没有发现次要结果的任何有利证据;婴儿的阳性血培养比例益生菌组为29%,安慰剂组为31%。各组间其他主要的新生儿发病率均相似。且证据表明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发病日龄或其严重程度没有任何差异,患有Bell3期坏死性肠炎的婴儿人数在益生菌组为38人(6%)和在安慰剂组45(7%)。死亡的主要原因也是类似的,在益生菌组中54名死亡患儿中的21名(39%)和安慰剂组中的56名中的24名(43%)归因于败血症或坏死小肠结肠炎。

主要结局的二次分析表明,在出生后2周(n = 1186),患儿的粪便中如果含有短双歧杆菌显示出具有减少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败血症和死亡的趋势,但这些并没有达到统计意义(表2)。这项试验证据显示短双歧杆菌BBG-001在这个人群中对主要或次要结局没有任何益处。

表2 次要结局 - 出生后2周的定植状态的主要结果


结论:
在本研究人群中,并没有证据表明此类干预是有效的。研究结果并不支持常规使用益生菌BBG-001可以预防早产儿中的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和迟发型败血症。

点评:对极小的或患病早产儿通过使用全肠道外营养而延迟数日或数周喂养,然后在数周的时间内缓慢增加肠道喂养,可降低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发生,这是令人可信的。并且关于补充益生菌减少早产儿患者患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风险的随机对照试验报告的系统综述显示补充短双歧杆菌M-16V的益生菌能够降低<34周的新生儿的NECII阶段发生率或全因死亡率。然而另有一些研究并未发现补充益生菌能够降低NEC和败血症,本文提出了一种全新的观点。

该试验的优势有三个:
第一,其大小,与报道的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和败血症的比例相结合,为其提供了明确答案的统计能力;
第二,早期的招募,广泛纳入的资格标准和无论是否开始喂奶的早期开始干预的组合,这在该地区具有代表性;
第三,  通过对研究结果的解释报告益生菌粪便定植率。
且安慰剂组中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和败血症的发生率(分别为10%和11.7%)在预期的范围内,与大型观察性研究中报道是相似的。

该试验的结果与结论与在Cochrane系统研究的荟萃分析结果是相反的,荟萃分析显示补充益生菌会显著减少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和相关的死亡率。相比之下,在该研究中组间分析没有显示出任何证据说明主要结果会随胎龄或出生体重变化而有差异。但安慰剂组中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和病原体相关的败血症的发生率在该研究中比在ProPrems更高。

这两个大试验表明,尽管益生菌在短期内一般是安全的,但它们并不是普遍有效的,应分别研究不同的菌株和组合。
同时,该试验的证据不支持对早产儿的常规给益生菌,因此结合不同益生菌的试验进行荟萃分析的有效性必须质疑。

本研究对现有证据的冲击目前的结果表明了一个观点,即应该对不同的菌株分别进行评估,同时也向不同干预措施的结合试验的meta分析提出了挑战。我们推断,目前根据试验的证据来看,并不支持长期规律使用益生菌可以预防早产儿中的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以及败血症


参考文献:Kate Costeloe etal. Bifidobacterium breve BBG-001 in very preterm infants:a randomised controlled phase 3 trial. Lancet 2016; 387: 649–60.
图文编辑:宋小船
审稿:卢先雷 陈文森

[会议论文]陕西省247家医院抗菌药物使用及病原体送检分析

范珊红等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262 次浏览 • 2017-03-14 20:21 • 来自相关话题

陕西省247家医院抗菌药物使用及病原体送检分析

范珊红、李颖、许文、索瑶
1. 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
2. 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翻译:李志萍(安庆市第一人民医院)
1前言
     多重耐药菌的出现对人类健康是一大挑战,与抗菌药物管理直接相关。文献报道中国有66.7%的住院患者使用抗菌药物,而在其他国家仅有33.3%。调查2015年陕西省各医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病原学送检及耐药菌的检出,为进一步规范抗菌药物使用提供理论基础。
2方法采用电子函调方式,对2015年1月到12月陕西省10座城市247家医院的出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病原学送检及耐药菌的检出进行回顾性问卷调查。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3结果1 调查医院基本情况共计发出248份调查问卷,回收有效问卷247份,实际调查率为99.6%。 医院级别、性质及规模分布见下表1


表1 医院的等级、性质及规模构成比情况(%)







2 抗菌药物使用率及标本送检率有69家医院占27.9%(69/247)没有具备细菌学检测技术。出院病人抗菌药物使用率为53.3%。样本送检率在39.9%,其中血液培养和痰液培养的标本送检率分别为17.7%和45.0%。见下表2。


表2 不同级别医院住院病人抗菌药物使用率(%)及标本送检率(%)


3 不同标本中多重耐药菌的分布率 此次研究共计调查6种多重耐药菌,包括: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碳氢霉烯鲍曼不动杆菌(CRAB),耐碳氢霉烯铜绿假单胞菌(CRPA),耐碳青霉烯肠杆菌(CRE),耐碳氢霉烯肺炎克雷伯菌(CRKP),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不同标本检出的多重耐药菌构成比见下表3.


表3 不同标本多重耐药菌检出分布构成比(%)


4 不同标本中多重耐药菌耐药率多重耐药菌耐药率依次下降为:CRAB, MRSA, CRPA,CRKP,CRE,VRE,具体数据表下图1。


5 不同标本中各类多重耐药菌的百分比总共分离出14226株MDROs,其中9690株(68.1%)来自痰标本,以及595株(4.2%)来自血标本。具体数据见图2.


4结论:临床常见的六种多重耐药菌大部分来自痰液,临床很难判断是否为定植或是感染。应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规范管理,规范采样及送检要求,切实达到以标本培养指导临床抗菌药物使用,减少细菌耐药的目的。

图文编辑:付应敏(临泉县人民医院) 查看全部
陕西省247家医院抗菌药物使用及病原体送检分析

范珊红、李颖、许文、索瑶
1. 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
2. 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翻译:李志萍(安庆市第一人民医院)
1前言
     多重耐药菌的出现对人类健康是一大挑战,与抗菌药物管理直接相关。文献报道中国有66.7%的住院患者使用抗菌药物,而在其他国家仅有33.3%。调查2015年陕西省各医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病原学送检及耐药菌的检出,为进一步规范抗菌药物使用提供理论基础。
2方法采用电子函调方式,对2015年1月到12月陕西省10座城市247家医院的出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病原学送检及耐药菌的检出进行回顾性问卷调查。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3结果1 调查医院基本情况共计发出248份调查问卷,回收有效问卷247份,实际调查率为99.6%。 医院级别、性质及规模分布见下表1


表1 医院的等级、性质及规模构成比情况(%)

506653-5310314859e5e5ec05b590c5c8c283a2.jpg



2 抗菌药物使用率及标本送检率有69家医院占27.9%(69/247)没有具备细菌学检测技术。出院病人抗菌药物使用率为53.3%。样本送检率在39.9%,其中血液培养和痰液培养的标本送检率分别为17.7%和45.0%。见下表2。


表2 不同级别医院住院病人抗菌药物使用率(%)及标本送检(%)


3 不同标本中多重耐药菌的分布率 此次研究共计调查6种多重耐药菌,包括: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碳氢霉烯鲍曼不动杆菌(CRAB),耐碳氢霉烯铜绿假单胞菌(CRPA),耐碳青霉烯肠杆菌(CRE),耐碳氢霉烯肺炎克雷伯菌(CRKP),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不同标本检出的多重耐药菌构成比见下表3.


表3 不同标本多重耐药菌检出分布构成比(%)


4 不同标本中多重耐药菌耐药率多重耐药菌耐药率依次下降为:CRAB, MRSA, CRPA,CRKP,CRE,VRE,具体数据表下图1。


5 不同标本中各类多重耐药菌的百分比总共分离出14226株MDROs,其中9690株(68.1%)来自痰标本,以及595株(4.2%)来自血标本。具体数据见图2.


4结论:临床常见的六种多重耐药菌大部分来自痰液,临床很难判断是否为定植或是感染。应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规范管理,规范采样及送检要求,切实达到以标本培养指导临床抗菌药物使用,减少细菌耐药的目的。

图文编辑:付应敏(临泉县人民医院)

淮南市一院举办2017年医院感染管理基础知识全员培训

祝海滨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425 次浏览 • 2017-03-14 20:21 • 来自相关话题

作者 淮南一院  祝海滨
审稿:谢少清(安徽省省立医院)

       近期医院感染暴发事件频发,且安徽省H7N9疫情严峻,为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认真贯彻落实医院感染相关制度和规范,最大限度的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感控办于2017年3月2日下午及3月3日下午分内外科、医技机关片区对我院全员进行了院感知识培训。

培训会现场




        感控办刘科长就近期浙江及山东两起院感暴发事件深入解析了暴




发的原因及防控措施,对本院感控工作的严峻性提出警醒,要深刻的认识到医院感染的严重性。随后对医务人员日常工作中消毒隔离技术等医院感染防控措施及H7N9分级防护要求进行具体的讲解。






感控办刘科长具体讲解


       培训结束后采取现场扫二维码答题的形式进行考核,这一电子式试卷不仅节约成本,而且便于统计分析,受到了医务人员的一致好评。扫描二维码答题




▲节约成本,便于统计
      会后感控办总共收集到约1700份有效试卷,真正做到了全员培训。从医院角度杜绝医源性疾病传播,防范医疗安全风险,维护患者及医务人员生命安全。

图文编辑:付应敏(临泉县人民医院) 查看全部




作者 淮南一院  祝海滨
审稿:谢少清(安徽省省立医院)

       近期医院感染暴发事件频发,且安徽省H7N9疫情严峻,为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认真贯彻落实医院感染相关制度和规范,最大限度的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感控办于2017年3月2日下午及3月3日下午分内外科、医技机关片区对我院全员进行了院感知识培训。

培训会现场




        感控办刘科长就近期浙江及山东两起院感暴发事件深入解析了暴
506653-a3945b3473d7e74f65121d9b8798ae7b.jpg

发的原因及防控措施,对本院感控工作的严峻性提出警醒,要深刻的认识到医院感染的严重性。随后对医务人员日常工作中消毒隔离技术等医院感染防控措施及H7N9分级防护要求进行具体的讲解。






感控办刘科长具体讲解


       培训结束后采取现场扫二维码答题的形式进行考核,这一电子式试卷不仅节约成本,而且便于统计分析,受到了医务人员的一致好评。扫描二维码答题




▲节约成本,便于统计
      会后感控办总共收集到约1700份有效试卷,真正做到了全员培训。从医院角度杜绝医源性疾病传播,防范医疗安全风险,维护患者及医务人员生命安全。

图文编辑:付应敏(临泉县人民医院)

H7N9变异耐药需谨慎

邹伟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291 次浏览 • 2017-03-14 20:21 • 来自相关话题

H7N9变异耐药需谨慎

作者:邹伟(淮北人民医院)
审稿:陶秀斌(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






南山院士新发现,
H7N9有突变。
耐药毒株更危险,
药物疗效急剧减。


做好预防是关键,
人多场所少呆点。
咳嗽喷嚏鼻口遮,
呼吸道礼仪是重点。


 

活禽市场不去转,
生冷不熟离口边。
美味诱惑难拒绝,
煮熟烧透才安全。




洗手卫生和保健,
增强体质勤锻炼,
物表消毒与清洁,
开窗通风病毒减。
 
流感症状去医院,
流调隔离要全面,
标准防护记心间,
遵照指南治病原。

图文编辑:常文慧 (阜阳第九人民医院) 查看全部
H7N9变异耐药需谨慎

作者:邹伟(淮北人民医院)
审稿:陶秀斌(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

506653-5a57ac95c5338ec771c408a8d46e18fb.jpg


南山院士新发现,
H7N9有突变。
耐药毒株更危险,
药物疗效急剧减。


做好预防是关键,
人多场所少呆点。
咳嗽喷嚏鼻口遮,
呼吸道礼仪是重点。


 

活禽市场不去转,
生冷不熟离口边。
美味诱惑难拒绝,
煮熟烧透才安全。




洗手卫生和保健,
增强体质勤锻炼,
物表消毒与清洁,
开窗通风病毒减。
 
流感症状去医院,
流调隔离要全面,
标准防护记心间,
遵照指南治病原。

图文编辑:常文慧 (阜阳第九人民医院)

纠结丨“环境卫生监测频次”每年应该做?

兰乖平&& 发表了文章 • 2 个评论 • 2624 次浏览 • 2017-03-14 09:07 • 来自相关话题

 

作者:西安市华山中心医院  兰乖平
编辑:江   宁

导读环境卫生学监测是检验消毒效果及工作质量的一种手段。已经废止的《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曾要求环境卫生的监测要每月进行,而近几年颁布实施的新规范却大大降低了监测频次的要求。原本不该对已经废止的规范进行纠缠,但认真的感控人总是觉得降低监测频次心里不踏实,今天我们就一探究竟。


环境卫生学监测包括对空气、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的监测。常规监测是在充分准备的情况下,即消毒后或医疗操作前采样,只要监测过程没有被污染,监测结果一般都能达到标准要求。也即是说,常规监测不能真实反映医院环境的污染程度,监测结果并非日常环境消毒工作的真实反映,因此,常规监测与医院感染之间没有相关性。美国CDC“医疗机构环境感染控制指南”提出医疗环境很少会直接引起疾病的传播,除非病人有免疫缺陷或无意中暴露于环境中的病原体(如曲霉菌、军团菌)。因此美国CDC建议医院不必对环境进行常规取样、监测,除非样本直接用于流行病学调查或监测结果可直接用于感染控制。
近年来的医院感染事件中,因病毒所致的医院感染暴发很常见,但环境卫生学监测却不包含病毒。因此,监测结果是有局限性的。同样,医院感染的聚集性发生,并没有通过常规环境卫生学监测被及时发现,常规监测结果与医院感染聚集性发生之间无相关性。
现在一些医院管理检查、或医院对科室感染管理工作考核中,将环境卫生学监测结果作为一项重要的考核指标,其实是片面的夸大了此项监测的作用。
近几年国家陆续更新的规范中对环境卫生学的监测要求做了修订,笔者搜集整理如下:

WS/T368—2012
《医院空气净化管理规范》


空气净化效果的监测要求
医院应对感染高风险部门如手术部(室)、产房、导管室、层流洁净病房、骨髓移植病房、器官移植病房、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室、母婴同室、血液透析中心(室)、烧伤病房的空气净化与消毒质量进行监测。监测频度为每季度。洁净手术部(室)及其他洁净场所、新建与改建验收时以及更换高效过滤器后应进行监测;根据洁净房间总数,合理安排每次监测的房间数量,保证每个洁净房间能每年至少监测一次。遇医院感染暴发怀疑与空气污染有关时随时进行监测,并进行相应致病微生物的检测。



WS/T313—2009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手卫生效果的监测要求
医疗机构应每季度对手术室、产房、导管室、层流洁净病房、骨髓移植病房、器官移植病房、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室、母婴室、血液透析病房、烧伤病房、感染疾病科、口腔科等部门工作的医务人员手进行消毒效果的监测;当怀疑医院感染暴发与医务人员手卫生有关时,应及时进行监测,并进行相应致病性微生物的检测。








WS/T510—2016
《病区医院感染管理规范》

怀疑医院感染暴发与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消毒剂等污染有关时,应对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消毒剂等进行监测,并针对目标微生物进行检测。
病区是指由一个护士站统一管理的多个病室(房)组成的住院临床医疗区域,与住院部公用区域或公用通道由门分隔。一般包括病室(房)、护士站、医生办公室、医务人员值班室、治疗室、污物间等。






WS 509-2016
《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规范》

应每季度对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和空气进行消毒效果监测,当怀疑医院感染暴发、ICU新建或改建以及病室环境的消毒方法改变时,应随时进行监测,采样方法及判断标准应依照GB15982。
重症监护病房是指医院集中监护和救治重症患者的专业病房,为因各种原因导致一个或多个器官与系统功能障碍危及生命或具有潜在高危因素的患者,及时提供系统的、高质量的医学监护和救治技术。



WS 507—2016
《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

每季度应对医务人员手、诊疗室、清洗消毒室的环境消毒效果进行监测。

结语环境卫生的清洁消毒工作是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主要措施,常规的环境卫生学监测采样时机和报告结果的滞后性对于及时发现医院环境中造成医院感染隐患、减少医院感染作用有限。过程控制永远比结果控制更值得关注!医院环境卫生的监测频次,不必再纠结了吧~~
(校对:刘佳微)
本文来自于感控PLUS文章 查看全部
 


作者:西安市华山中心医院  兰乖平
编辑:江   宁


导读环境卫生学监测是检验消毒效果及工作质量的一种手段。已经废止的《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曾要求环境卫生的监测要每月进行,而近几年颁布实施的新规范却大大降低了监测频次的要求。原本不该对已经废止的规范进行纠缠,但认真的感控人总是觉得降低监测频次心里不踏实,今天我们就一探究竟。


环境卫生学监测包括对空气、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的监测。常规监测是在充分准备的情况下,即消毒后或医疗操作前采样,只要监测过程没有被污染,监测结果一般都能达到标准要求。也即是说,常规监测不能真实反映医院环境的污染程度,监测结果并非日常环境消毒工作的真实反映,因此,常规监测与医院感染之间没有相关性。美国CDC“医疗机构环境感染控制指南”提出医疗环境很少会直接引起疾病的传播,除非病人有免疫缺陷或无意中暴露于环境中的病原体(如曲霉菌、军团菌)。因此美国CDC建议医院不必对环境进行常规取样、监测,除非样本直接用于流行病学调查或监测结果可直接用于感染控制。
近年来的医院感染事件中,因病毒所致的医院感染暴发很常见,但环境卫生学监测却不包含病毒。因此,监测结果是有局限性的。同样,医院感染的聚集性发生,并没有通过常规环境卫生学监测被及时发现,常规监测结果与医院感染聚集性发生之间无相关性。
现在一些医院管理检查、或医院对科室感染管理工作考核中,将环境卫生学监测结果作为一项重要的考核指标,其实是片面的夸大了此项监测的作用。
近几年国家陆续更新的规范中对环境卫生学的监测要求做了修订,笔者搜集整理如下:

WS/T368—2012
《医院空气净化管理规范》


空气净化效果的监测要求
医院应对感染高风险部门如手术部(室)、产房、导管室、层流洁净病房、骨髓移植病房、器官移植病房、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室、母婴同室、血液透析中心(室)、烧伤病房的空气净化与消毒质量进行监测。监测频度为每季度。洁净手术部(室)及其他洁净场所、新建与改建验收时以及更换高效过滤器后应进行监测;根据洁净房间总数,合理安排每次监测的房间数量,保证每个洁净房间能每年至少监测一次。遇医院感染暴发怀疑与空气污染有关时随时进行监测,并进行相应致病微生物的检测。



WS/T313—2009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手卫生效果的监测要求
医疗机构应每季度对手术室、产房、导管室、层流洁净病房、骨髓移植病房、器官移植病房、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室、母婴室、血液透析病房、烧伤病房、感染疾病科、口腔科等部门工作的医务人员手进行消毒效果的监测;当怀疑医院感染暴发与医务人员手卫生有关时,应及时进行监测,并进行相应致病性微生物的检测。


506653-e6340c74705994b831abd06623a1eca2.jpg



WS/T510—2016
《病区医院感染管理规范》

怀疑医院感染暴发与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消毒剂等污染有关时,应对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消毒剂等进行监测,并针对目标微生物进行检测。
病区是指由一个护士站统一管理的多个病室(房)组成的住院临床医疗区域,与住院部公用区域或公用通道由门分隔。一般包括病室(房)、护士站、医生办公室、医务人员值班室、治疗室、污物间等。






WS 509-2016
《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规范》

应每季度对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和空气进行消毒效果监测,当怀疑医院感染暴发、ICU新建或改建以及病室环境的消毒方法改变时,应随时进行监测,采样方法及判断标准应依照GB15982。
重症监护病房是指医院集中监护和救治重症患者的专业病房,为因各种原因导致一个或多个器官与系统功能障碍危及生命或具有潜在高危因素的患者,及时提供系统的、高质量的医学监护和救治技术。



WS 507—2016
《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

每季度应对医务人员手、诊疗室、清洗消毒室的环境消毒效果进行监测。

结语环境卫生的清洁消毒工作是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主要措施,常规的环境卫生学监测采样时机和报告结果的滞后性对于及时发现医院环境中造成医院感染隐患、减少医院感染作用有限。过程控制永远比结果控制更值得关注!医院环境卫生的监测频次,不必再纠结了吧~~
(校对:刘佳微)
本文来自于感控PLUS文章

感控监测小妙招丨紫外线监测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1990 次浏览 • 2017-03-14 09:07 • 来自相关话题

作者:渭南市第二医院   沈  蕾
编辑:江   宁

紫外线监测 医院感染管理日常监测中,紫外线灯监测是最基础、最简单的监测项目。就这一项小小的监测确蕴含着很大的意义。紫外线灯虽然逐渐被空气消毒机所替代,但大多数基层医院依然使用紫外线灯管进行空气和物表的消毒。下面和大家分享一个本人自制的紫外线试纸监测小工具。



图一.制作说明:剪取一条长110厘米的电线,拨开白色外皮后内部有三根不同颜色的线的线,这样就可以同时制作三根紫外线监测小工具。



图二.制作说明:在电线的两端用钳子分别制作出上图的形状,要求:电线必须为铜线,负责会太软影响使用效果。








图三.监测方法:开启紫外线灯5分钟后,将试纸置于电线制作的环形上,垂直距离为1m,有图案一面朝上,照射1分钟后,观察指示卡色块的颜色,将其与标准色块比较,读出照射强度。最后将指示卡贴于紫外线日常登记本中监测日当天。
紫外线消毒的相关知识:

使用范围:
适用于室内空气和物体表面的消毒
紫外线消毒灯要求:
1.紫外线消毒灯在电压为220V、环境相对湿度为60%、温度为20℃时,辐射的253.7nm使用中紫外线强度应不低于70uw/cm2。
2.应定期监测紫外线消毒灯的辐照强度,当辐照强度降低到要求值以下时,应及时更换。
3.紫外线消毒灯的使用寿命,即由新灯的强度降低到70uw/cm2的时间或降低到原来新灯强度的70%的时间应不低于1000小时。
使用方法:
1.在室内无人状态下,采用紫外线灯悬吊或移动式直接照射消毒。灯管吊装高度距离地面1.8-2.2m。安装紫外线灯的数量为平均≥1.5W/m3,照射时间≥30分钟。
2. 紫外线直接照射消毒空气时,应关闭门窗,保持消毒空间内环境清洁、干燥。消毒空气的适宜温度为20-40℃,相对湿度低于80%。

推荐阅读紫外线消毒,想说爱你不容易

PX-UV可有效减少病房中MRSA,你们医院有吗?

紫外线消毒那些事儿丨今儿咱说全了~

✎英国军方丨紫外线荧光标记追踪用于验证个人穿脱PPE的技能

空气消毒要做好 强度监测很重要

再议紫外线消毒的是是非非
 
本文来自于感控PLUS 查看全部


作者:渭南市第二医院   沈  蕾
编辑:江   宁


紫外线监测 医院感染管理日常监测中,紫外线灯监测是最基础、最简单的监测项目。就这一项小小的监测确蕴含着很大的意义。紫外线灯虽然逐渐被空气消毒机所替代,但大多数基层医院依然使用紫外线灯管进行空气和物表的消毒。下面和大家分享一个本人自制的紫外线试纸监测小工具。



图一.制作说明:剪取一条长110厘米的电线,拨开白色外皮后内部有三根不同颜色的线的线,这样就可以同时制作三根紫外线监测小工具。



图二.制作说明:在电线的两端用钳子分别制作出上图的形状,要求:电线必须为铜线,负责会太软影响使用效果。


2.jpg



图三.监测方法:开启紫外线灯5分钟后,将试纸置于电线制作的环形上,垂直距离为1m,有图案一面朝上,照射1分钟后,观察指示卡色块的颜色,将其与标准色块比较,读出照射强度。最后将指示卡贴于紫外线日常登记本中监测日当天。
紫外线消毒的相关知识:

使用范围:
适用于室内空气和物体表面的消毒
紫外线消毒灯要求:
1.紫外线消毒灯在电压为220V、环境相对湿度为60%、温度为20℃时,辐射的253.7nm使用中紫外线强度应不低于70uw/cm2。
2.应定期监测紫外线消毒灯的辐照强度,当辐照强度降低到要求值以下时,应及时更换。
3.紫外线消毒灯的使用寿命,即由新灯的强度降低到70uw/cm2的时间或降低到原来新灯强度的70%的时间应不低于1000小时。
使用方法:
1.在室内无人状态下,采用紫外线灯悬吊或移动式直接照射消毒。灯管吊装高度距离地面1.8-2.2m。安装紫外线灯的数量为平均≥1.5W/m3,照射时间≥30分钟。
2. 紫外线直接照射消毒空气时,应关闭门窗,保持消毒空间内环境清洁、干燥。消毒空气的适宜温度为20-40℃,相对湿度低于80%。

推荐阅读紫外线消毒,想说爱你不容易

PX-UV可有效减少病房中MRSA,你们医院有吗?

紫外线消毒那些事儿丨今儿咱说全了~

✎英国军方丨紫外线荧光标记追踪用于验证个人穿脱PPE的技能

空气消毒要做好 强度监测很重要

再议紫外线消毒的是是非非
 
本文来自于感控PLUS

平利县卫计局丨排查感染隐患 确保医疗安全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695 次浏览 • 2017-03-14 09:07 • 来自相关话题

供稿:平利县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中心  赵高云
编辑:江   宁


    近日,在平利县卫计局统一安排布署下,由平利县卫生监督所、医政股、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中心组成联合督查组,对全县医疗机构开展医院感染管理专项督查。







    本次联合督查行动,共对我县2家二级医院、11家乡镇卫生院、1家民营专科精神医院、4家口腔诊所及18家个体诊所等医疗卫生计生机构进行了拉网式医院感染管理隐患排查工作。通过现场督查县、乡两级医院和部分民营医院、口腔诊使感染管理组织机构健全,有专兼职工作人员,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感染控制措施能够得到有效落实。


    在对城区口腔诊所,个体诊所的督查过程中发现,部分医疗机构对医院感染意识不强,存在诊疗环境分区不合理、一次性无菌物品、消毒液使用方法不规范,可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在清洗、消毒、灭菌过程中不能达到规范要求等问题。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在基层医疗机构中普遍存在医务人员感控意识淡漠、感控专业知识缺乏,专兼职人员未经过专业培训,对如何开展感控工作内容不知晓,没有定期开展本院感控质量考核评价,工作质量提高进展缓慢,在硬件设施上缺乏合格的消毒、包装、灭菌设备,现有设备陈旧老化不能满足相关技术规范要求,各重点部门的布局流程不合理的现象在短时间内很难得到改善。



    平利县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中心在本次督查中,充分发挥管理职能作用,对现场发现的 问题,有针对性的进行方法指导,督促落实《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基本要求》。在下一步的工作中,将结合本县实际,配合县卫计局开展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培训,宣传普及相关的政策法规、行业标准、技术操作规范;牵头统一制定适合基层医疗机构的感染管理基本制度和各重点部门的检查考核标准;接受乡镇卫生院短期进修兼职人员1-2名,手把手带教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方法;加大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的指导、考核、督查力度,使其感染管理质量水平持续提高;达到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的管理目标。
(校对:刘佳微)
   
来源于感控PLIS 查看全部


供稿:平利县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中心  赵高云
编辑:江   宁



    近日,在平利县卫计局统一安排布署下,由平利县卫生监督所、医政股、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中心组成联合督查组,对全县医疗机构开展医院感染管理专项督查。

506653-c0833703cb35b52d9b8d7632ea90b96a.jpg



    本次联合督查行动,共对我县2家二级医院、11家乡镇卫生院、1家民营专科精神医院、4家口腔诊所及18家个体诊所等医疗卫生计生机构进行了拉网式医院感染管理隐患排查工作。通过现场督查县、乡两级医院和部分民营医院、口腔诊使感染管理组织机构健全,有专兼职工作人员,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感染控制措施能够得到有效落实。


    在对城区口腔诊所,个体诊所的督查过程中发现,部分医疗机构对医院感染意识不强,存在诊疗环境分区不合理、一次性无菌物品、消毒液使用方法不规范,可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在清洗、消毒、灭菌过程中不能达到规范要求等问题。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在基层医疗机构中普遍存在医务人员感控意识淡漠、感控专业知识缺乏,专兼职人员未经过专业培训,对如何开展感控工作内容不知晓,没有定期开展本院感控质量考核评价,工作质量提高进展缓慢,在硬件设施上缺乏合格的消毒、包装、灭菌设备,现有设备陈旧老化不能满足相关技术规范要求,各重点部门的布局流程不合理的现象在短时间内很难得到改善。



    平利县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中心在本次督查中,充分发挥管理职能作用,对现场发现的 问题,有针对性的进行方法指导,督促落实《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基本要求》。在下一步的工作中,将结合本县实际,配合县卫计局开展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培训,宣传普及相关的政策法规、行业标准、技术操作规范;牵头统一制定适合基层医疗机构的感染管理基本制度和各重点部门的检查考核标准;接受乡镇卫生院短期进修兼职人员1-2名,手把手带教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方法;加大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的指导、考核、督查力度,使其感染管理质量水平持续提高;达到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的管理目标。
(校对:刘佳微)
   
来源于感控PL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