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药物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

抗菌药物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

外科手术出现脑脊液漏如何处理?

回复

默认分类匿名用户 回复了问题 • 1 人关注 • 3 个回复 • 445 次浏览 • 2017-01-04 13:44 • 来自相关话题

[转帖] 抗生素杀手”毒害中国 医院如何身先士卒?

默认分类dearhang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184 次浏览 • 2017-01-04 13:42 • 来自相关话题

抗生素杀手”毒害中国 医院如何身先士卒?
原创文/索思2016-11-14 来源:健康界 A- A+
在抗生素和细菌耐药的跷跷板中,医院如何取得胜利?
据英国《全球抗菌素耐药回顾》报告,到2050年,在当前抗生素用量约占世界一半的中国,如不采取有效措施,抗生素耐药每年将导致100万人早死,累积给中国造成20万亿美元的经济损失,占到了世界经济损失的五分之一!
为了避免药源性死亡事件和面临无药可用的境地,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主办了“首届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朝阳论坛”,在抵制“抗生素杀手”经验方面,进行分享和交流。
其实,抗生素耐药问题已经在世界各国形成广泛的关注,加强抗菌药物和多重耐药菌管理业已成为国家要事。而中国的抗生素耐药,早已成为“重灾区”。
在2008年,我国某医院脑外科重症监护室感染暴发,5名患者相继被诊断为被号称“抗生素杀手”——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感染。对患者及社会带来了极大的恐慌和经济损失。
罪魁祸首便是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和滥用。
对此,我国自2011年开始,在全国开展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旨在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有效控制细菌耐药,保证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
该院在对抗菌药物管理工作之初,便统一观点,明确目标,首先便是建立健全医院管理组织结构与明确各部门职责。医院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下设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并分为部署工作的领导小组和落实管理的专家组两部分,在制定《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方案》中,又将抗菌药物使用的考核纳入医院绩效管理制度。
为保证整治工作顺利进行,该院多学科通力协作使多种管理模式并行。和谐有序的使医务部、药事部、微生物室、护理部和医院感染与疾病防控中心打破常规界限,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使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工作变得制度化、指标化和信息化,实现了有章可循,有理可依,耐药数据实时监测和数据共享。
五年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以探索出的具体管理措施为抓手,使抗菌药物的管理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总结经验如下:一、领导的重视是活动成功开展的关键。二、团队协作是全面落实的基础。三、及时的反馈与沟通是持续改进的保障。
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应该成为一项持续性的工作,在不断的沟通交流中,医师与药师共同进步和谐发展,更好的促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进程,捍卫人类的生活与健康,完成每一位医务工作者的神圣职责。 查看全部
抗生素杀手”毒害中国 医院如何身先士卒?
原创文/索思2016-11-14 来源:健康界 A- A+
在抗生素和细菌耐药的跷跷板中,医院如何取得胜利?
据英国《全球抗菌素耐药回顾》报告,到2050年,在当前抗生素用量约占世界一半的中国,如不采取有效措施,抗生素耐药每年将导致100万人早死,累积给中国造成20万亿美元的经济损失,占到了世界经济损失的五分之一!
为了避免药源性死亡事件和面临无药可用的境地,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主办了“首届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朝阳论坛”,在抵制“抗生素杀手”经验方面,进行分享和交流。
其实,抗生素耐药问题已经在世界各国形成广泛的关注,加强抗菌药物和多重耐药菌管理业已成为国家要事。而中国的抗生素耐药,早已成为“重灾区”。
在2008年,我国某医院脑外科重症监护室感染暴发,5名患者相继被诊断为被号称“抗生素杀手”——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感染。对患者及社会带来了极大的恐慌和经济损失。
罪魁祸首便是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和滥用。
对此,我国自2011年开始,在全国开展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旨在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有效控制细菌耐药,保证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
该院在对抗菌药物管理工作之初,便统一观点,明确目标,首先便是建立健全医院管理组织结构与明确各部门职责。医院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下设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并分为部署工作的领导小组和落实管理的专家组两部分,在制定《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方案》中,又将抗菌药物使用的考核纳入医院绩效管理制度。
为保证整治工作顺利进行,该院多学科通力协作使多种管理模式并行。和谐有序的使医务部、药事部、微生物室、护理部和医院感染与疾病防控中心打破常规界限,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使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工作变得制度化、指标化和信息化,实现了有章可循,有理可依,耐药数据实时监测和数据共享。
五年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以探索出的具体管理措施为抓手,使抗菌药物的管理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总结经验如下:一、领导的重视是活动成功开展的关键。二、团队协作是全面落实的基础。三、及时的反馈与沟通是持续改进的保障。
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应该成为一项持续性的工作,在不断的沟通交流中,医师与药师共同进步和谐发展,更好的促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进程,捍卫人类的生活与健康,完成每一位医务工作者的神圣职责。

一类切口围手术期预防用药细则

默认分类dearhang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253 次浏览 • 2017-01-04 13:41 • 来自相关话题

院感科在参与一类切口抗菌药物管理中,该如何介入,只统计下使用率、时机合理率,还是细化到每个手术通过电子化设置去管理。早期的一个科室一个科室去培训,后期通过电子化设置规定具体手术选择具体药物,但感觉都是强制手段。专业化和常态化有很长的路要走。今年又具体到每个科室的每个手术到对如何选药及依据,针对每个医生进行了培训。现把个别一类切口用药评价表上传。









  查看全部
院感科在参与一类切口抗菌药物管理中,该如何介入,只统计下使用率、时机合理率,还是细化到每个手术通过电子化设置去管理。早期的一个科室一个科室去培训,后期通过电子化设置规定具体手术选择具体药物,但感觉都是强制手段。专业化和常态化有很长的路要走。今年又具体到每个科室的每个手术到对如何选药及依据,针对每个医生进行了培训。现把个别一类切口用药评价表上传。
1.png


2.png

 

第二届“世界提高抗生素认识周”

默认分类dearhang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220 次浏览 • 2017-01-04 13:39 • 来自相关话题

2016年11月14-20日是第二届“世界提高抗生素认识周”,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施贺德博士与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驻中国和朝鲜代表马文森博士特发表联合评论文章,呼吁所有人一起加入“慎重对待抗生素”的活动中来!



















 本周是“世界提高抗生素认识周”。今年“世界提高抗生素认识周”的全球目标是呼吁负责任的开处方和使用抗生素。我们通过提高群众认识,呼吁每个人,包括患者、医生、兽医和农民采取积极行动,联手支持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实行国家行动计划。通过我们的活动,我们希望建立专业人员在医疗卫生和动物疾病的合理处方和抗生素使用方面的信心与知识,并鼓励他们改变自己的行为。我们也希望我们的活动可以让公众意识到良好的卫生对于减少感染的重要性,呼吁人们在适当的情况下负责任地使用抗生素。
       不管身处何方,每个人都可以,也必须为抗击抗生素耐药性作出微小但是重要的贡献。我们正处于转折点,未来几代人会认为我们作出了正确的决定和行动。 查看全部
2016年11月14-20日是第二届“世界提高抗生素认识周”,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施贺德博士与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驻中国和朝鲜代表马文森博士特发表联合评论文章,呼吁所有人一起加入“慎重对待抗生素”的活动中来!
1.jpg


2.jpg


3.jpg


4.jpg

 本周是“世界提高抗生素认识周”。今年“世界提高抗生素认识周”的全球目标是呼吁负责任的开处方和使用抗生素。我们通过提高群众认识,呼吁每个人,包括患者、医生、兽医和农民采取积极行动,联手支持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实行国家行动计划。通过我们的活动,我们希望建立专业人员在医疗卫生和动物疾病的合理处方和抗生素使用方面的信心与知识,并鼓励他们改变自己的行为。我们也希望我们的活动可以让公众意识到良好的卫生对于减少感染的重要性,呼吁人们在适当的情况下负责任地使用抗生素。
       不管身处何方,每个人都可以,也必须为抗击抗生素耐药性作出微小但是重要的贡献。我们正处于转折点,未来几代人会认为我们作出了正确的决定和行动。

肾切除术 肾上腺切除术属于一类切口手术吗?

回复

默认分类匿名用户 发起了问题 • 1 人关注 • 0 个回复 • 398 次浏览 • 2017-01-04 13:28 • 来自相关话题

Ⅰ类手术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规范

回复

默认分类匿名用户 回复了问题 • 1 人关注 • 2 个回复 • 378 次浏览 • 2017-01-04 13:26 • 来自相关话题

业务协调会---关于抗菌药物的使用

回复

默认分类匿名用户 回复了问题 • 1 人关注 • 4 个回复 • 391 次浏览 • 2017-01-04 13:22 • 来自相关话题

下医嘱后病人原因不送检如何计算送检率?

回复

默认分类匿名用户 回复了问题 • 1 人关注 • 3 个回复 • 393 次浏览 • 2017-01-04 11:28 • 来自相关话题

I类切口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高的问题!

回复

默认分类匿名用户 回复了问题 • 1 人关注 • 2 个回复 • 483 次浏览 • 2017-01-04 11:24 • 来自相关话题

如何走出“滥用抗生素”的困境

默认分类dearhang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250 次浏览 • 2017-01-04 11:22 • 来自相关话题

世界卫生组织最新披露的一组数据令人心惊:目前,每年全球约70万人死于“超级细菌”感染,其中23万新生儿因此不治夭折,照此趋势发展,到2050年,因滥用抗生素死亡的人数可能超过1000万……为此,国家卫计委在2016年“世界提高抗生素认识周”到来之际,呼吁提高公众对抗生素的认识,促进合理用药,维护群众健康权益。

超过1000万人或死于抗生素,是一个非常令人震惊且尴尬的数据,如果真发展到那一步,将是医学界巨大的悲哀。因为,现在每年全世界因为癌症死亡的人数是820万,因为车祸死亡的人数则是120万,这意味着如果情况没有改善,抗生素可能成为威胁人类的最大杀手。如果真是这样,那么被誉为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最伟大的医药发明”的抗生素,则会成为现代医学莫大的讽刺。

出现这样的问题,抗生素本身的因素无可回避。因为相对于抗生素非常稳定的性质而言,它所面对的对手——细菌,却是一个非常善变的种类,它们多以简单的二分裂方式无性繁殖,速度非常惊人,一般20分钟左右就能首先倍增,经过8个小时,1个细胞可能繁殖到200多万个,10小时后可能超过10亿个,在如此顽强的生命面前,抗生素很难将对手完全杀灭在人体之中。非但如此,一旦出现一株对抗生素耐药的细菌,那么不到一天就能繁殖出无法计量的耐药细菌。所以,无论抗生素怎么升级,都不可能超过细菌本身更新换代的速度。

这也就是为什么在抗生素研发出来以后,如同神药般存在了10多年,就很快失去了最初光环的原因。从上世纪50年代以来,虽然不断有新的抗生素出现,但每年因为感染而死亡的患者比例,却再也没有明显的下降。

尽管这样,医学对于抗生素的依赖却成了习惯,因为细菌毕竟是无处不在的,不但可能随时侵扰健康的人群,还可能在一些患病人群中,趁着人体抵抗力低的瞬间大肆侵入,成为很多疾病加重的重要推手。所以,抗生素在有意无意中,就成为了人类应对任何疾病都可能被使用到的重要工具。这也导致很多疾病在使用抗生素后,似乎总是有些效果,这是抗生素不断被滥用的重要推手。

这种状况在我国更加严峻,因为以药养医政策的存在,催生了用药经济,抗生素更是成为了万能处方。相关数据显示,我国抗生素的人均年消费量是美国等国家的10倍,其结果就是培养了我国居民对抗生素的迷信——家中自备抗生素,普通感冒时服用抗生素,已经成为很多民众的普遍观念。

今年8月,“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审议通过。习近平总书记也曾在多个场合强调,“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我国作为世界人口的第一大国,不能再坐视抗生素使用的泛滥。尽快破除药品的经济因素,限制抗生素处方,这是造福民众的必要选择,也是我们必须承担的国际义务。只有这样,抗生素作为人类的伟大发明,才可能长期成为我们的朋友,而不是反手相击的敌人。
http://news.ifeng.com/a/20161118/50277642_0.shtml 查看全部
世界卫生组织最新披露的一组数据令人心惊:目前,每年全球约70万人死于“超级细菌”感染,其中23万新生儿因此不治夭折,照此趋势发展,到2050年,因滥用抗生素死亡的人数可能超过1000万……为此,国家卫计委在2016年“世界提高抗生素认识周”到来之际,呼吁提高公众对抗生素的认识,促进合理用药,维护群众健康权益。

超过1000万人或死于抗生素,是一个非常令人震惊且尴尬的数据,如果真发展到那一步,将是医学界巨大的悲哀。因为,现在每年全世界因为癌症死亡的人数是820万,因为车祸死亡的人数则是120万,这意味着如果情况没有改善,抗生素可能成为威胁人类的最大杀手。如果真是这样,那么被誉为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最伟大的医药发明”的抗生素,则会成为现代医学莫大的讽刺。

出现这样的问题,抗生素本身的因素无可回避。因为相对于抗生素非常稳定的性质而言,它所面对的对手——细菌,却是一个非常善变的种类,它们多以简单的二分裂方式无性繁殖,速度非常惊人,一般20分钟左右就能首先倍增,经过8个小时,1个细胞可能繁殖到200多万个,10小时后可能超过10亿个,在如此顽强的生命面前,抗生素很难将对手完全杀灭在人体之中。非但如此,一旦出现一株对抗生素耐药的细菌,那么不到一天就能繁殖出无法计量的耐药细菌。所以,无论抗生素怎么升级,都不可能超过细菌本身更新换代的速度。

这也就是为什么在抗生素研发出来以后,如同神药般存在了10多年,就很快失去了最初光环的原因。从上世纪50年代以来,虽然不断有新的抗生素出现,但每年因为感染而死亡的患者比例,却再也没有明显的下降。

尽管这样,医学对于抗生素的依赖却成了习惯,因为细菌毕竟是无处不在的,不但可能随时侵扰健康的人群,还可能在一些患病人群中,趁着人体抵抗力低的瞬间大肆侵入,成为很多疾病加重的重要推手。所以,抗生素在有意无意中,就成为了人类应对任何疾病都可能被使用到的重要工具。这也导致很多疾病在使用抗生素后,似乎总是有些效果,这是抗生素不断被滥用的重要推手。

这种状况在我国更加严峻,因为以药养医政策的存在,催生了用药经济,抗生素更是成为了万能处方。相关数据显示,我国抗生素的人均年消费量是美国等国家的10倍,其结果就是培养了我国居民对抗生素的迷信——家中自备抗生素,普通感冒时服用抗生素,已经成为很多民众的普遍观念。

今年8月,“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审议通过。习近平总书记也曾在多个场合强调,“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我国作为世界人口的第一大国,不能再坐视抗生素使用的泛滥。尽快破除药品的经济因素,限制抗生素处方,这是造福民众的必要选择,也是我们必须承担的国际义务。只有这样,抗生素作为人类的伟大发明,才可能长期成为我们的朋友,而不是反手相击的敌人。
http://news.ifeng.com/a/20161118/50277642_0.shtml

有关抗微生物药物耐药性的10个事实

默认分类dearhang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248 次浏览 • 2017-01-04 11:19 • 来自相关话题

http://www.who.int/features/fa ... s/zh/

重症感染经验性抗生素治疗的三个误区

默认分类dearhang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208 次浏览 • 2017-01-04 11:13 • 来自相关话题

重症感染是危重病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我国每年约有120万人罹患重症感染,其中近40万人死亡。相关临床实践指南建议指出,应在发病3小时甚至1小时内联合应用广谱抗生素,以覆盖所有可能的病原微生物。
        但是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内科ICU杜斌认为,这一推荐意见并非完全正确,如果简单理解并加以应用,只会加剧目前广谱抗生素的滥用以及耐药细菌流行的现状。
        重症抗感染的三个误区
        他指出,目前临床医生对重症抗感染有三个认识误区:
        (1)误区一:重症感染由耐药细菌引起。临床医生不能根据感染的严重程度推断致病微生物的耐药性。
       (2)误区二:经验性抗生素需要覆盖所有可能的致病微生物。
        杜斌指出,细菌加真菌的思路并不正确。而且无论临床医生同时使用几种经验性抗生素,也不可能覆盖所有的致病微生物。此外,有流行病学研究提示,病毒是需住院接受治疗的社区获得性肺炎最常见的病原微生物。
        (3)误区三:经验性抗生素治疗应当选择广谱抗生素。
        所谓广谱抗生素其实也是相对而言。他强调,临床医生不应盲目迷信广谱抗生素。选择广谱抗生素并不能确保经验性抗生素治疗的正确性,甚至也不一定较所谓“窄谱”抗生素更为合理。
       走出误区策略之一:判断最可能的病原微生物及其耐药性
        杜斌指出,患者的基础疾病、临床表现及感染部位等有助于临床医生正确判断病原微生物,从而选择适当的经验性抗生素针对这些最可能的病原微生物,同时忽略其他病原微生物。
        (1)要注意某些基础疾病与特殊病原微生物感染密切相关。
        比如囊性纤维化和支气管扩张患者经常发生铜绿假单胞菌肺炎,而皮肌炎患者更容易罹患卡氏肺孢子菌肺炎。
        (2)不同感染部位的常见病原微生物存在显著差异。
        如继发性腹膜炎以大肠埃希菌和脆弱拟杆菌感染为主,经验性抗生素通常无需覆盖革兰阳性球菌和真菌;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主要病原微生物包括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卡他莫拉菌及非典型病原体。
        (3)社区获得性肺炎很少有耐药细菌,而医院获得性肺炎常常由耐药细菌甚至多重耐药菌引起。
        (4)某些特异性临床表现也对医生判断病原微生物有所裨益。如非粒细胞缺乏患者罹患肺炎但下呼吸道标本并非脓性,那么基本可以排除化脓性细菌感染的可能性。
        走出误区策略之二:把握几项基本原则
        (1)对绝大多数病例,在诊断重症感染的同时,临床医生应能指出明确或疑似的感染部位,否则,需要重新评估感染的诊断是否正确。
        (2)抗感染治疗过程中,有效引流感染病灶通常比正确的抗生素治疗更为重要。
        (3)临床医生不应片面追求过早使用抗生素,应将充分的时间用于明确感染的诊断,判断可能的感染部位,以及预测常见病原微生物及耐药性。 查看全部
重症感染是危重病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我国每年约有120万人罹患重症感染,其中近40万人死亡。相关临床实践指南建议指出,应在发病3小时甚至1小时内联合应用广谱抗生素,以覆盖所有可能的病原微生物。
        但是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内科ICU杜斌认为,这一推荐意见并非完全正确,如果简单理解并加以应用,只会加剧目前广谱抗生素的滥用以及耐药细菌流行的现状。
        重症抗感染的三个误区
        他指出,目前临床医生对重症抗感染有三个认识误区:
        (1)误区一:重症感染由耐药细菌引起。临床医生不能根据感染的严重程度推断致病微生物的耐药性。
       (2)误区二:经验性抗生素需要覆盖所有可能的致病微生物。
        杜斌指出,细菌加真菌的思路并不正确。而且无论临床医生同时使用几种经验性抗生素,也不可能覆盖所有的致病微生物。此外,有流行病学研究提示,病毒是需住院接受治疗的社区获得性肺炎最常见的病原微生物。
        (3)误区三:经验性抗生素治疗应当选择广谱抗生素。
        所谓广谱抗生素其实也是相对而言。他强调,临床医生不应盲目迷信广谱抗生素。选择广谱抗生素并不能确保经验性抗生素治疗的正确性,甚至也不一定较所谓“窄谱”抗生素更为合理。
       走出误区策略之一:判断最可能的病原微生物及其耐药性
        杜斌指出,患者的基础疾病、临床表现及感染部位等有助于临床医生正确判断病原微生物,从而选择适当的经验性抗生素针对这些最可能的病原微生物,同时忽略其他病原微生物。
        (1)要注意某些基础疾病与特殊病原微生物感染密切相关。
        比如囊性纤维化和支气管扩张患者经常发生铜绿假单胞菌肺炎,而皮肌炎患者更容易罹患卡氏肺孢子菌肺炎。
        (2)不同感染部位的常见病原微生物存在显著差异。
        如继发性腹膜炎以大肠埃希菌和脆弱拟杆菌感染为主,经验性抗生素通常无需覆盖革兰阳性球菌和真菌;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主要病原微生物包括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卡他莫拉菌及非典型病原体。
        (3)社区获得性肺炎很少有耐药细菌,而医院获得性肺炎常常由耐药细菌甚至多重耐药菌引起。
        (4)某些特异性临床表现也对医生判断病原微生物有所裨益。如非粒细胞缺乏患者罹患肺炎但下呼吸道标本并非脓性,那么基本可以排除化脓性细菌感染的可能性。
        走出误区策略之二:把握几项基本原则
        (1)对绝大多数病例,在诊断重症感染的同时,临床医生应能指出明确或疑似的感染部位,否则,需要重新评估感染的诊断是否正确。
        (2)抗感染治疗过程中,有效引流感染病灶通常比正确的抗生素治疗更为重要。
        (3)临床医生不应片面追求过早使用抗生素,应将充分的时间用于明确感染的诊断,判断可能的感染部位,以及预测常见病原微生物及耐药性。

[讨论] 关于统计治疗性应用限制级抗菌药物送检率中的疑惑

回复

默认分类匿名用户 回复了问题 • 1 人关注 • 4 个回复 • 417 次浏览 • 2017-01-04 11:11 • 来自相关话题

关于抗菌药物送检率

回复

默认分类匿名用户 回复了问题 • 1 人关注 • 3 个回复 • 480 次浏览 • 2017-01-04 11:02 • 来自相关话题

必读!2015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新增内容与变化→详细分解

默认分类dearhang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240 次浏览 • 2017-01-04 10:59 • 来自相关话题

http://mp.weixin.qq.com/s%3F__ ... %23rd 查看全部

剖宫产手术是断脐前给抗生素还是断脐后给抗生素?

回复

默认分类匿名用户 回复了问题 • 1 人关注 • 3 个回复 • 414 次浏览 • 2017-01-04 10:57 • 来自相关话题

外科手术出现脑脊液漏如何处理?

回复

默认分类匿名用户 回复了问题 • 1 人关注 • 3 个回复 • 445 次浏览 • 2017-01-04 13:44 • 来自相关话题

肾切除术 肾上腺切除术属于一类切口手术吗?

回复

默认分类匿名用户 发起了问题 • 1 人关注 • 0 个回复 • 398 次浏览 • 2017-01-04 13:28 • 来自相关话题

Ⅰ类手术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规范

回复

默认分类匿名用户 回复了问题 • 1 人关注 • 2 个回复 • 378 次浏览 • 2017-01-04 13:26 • 来自相关话题

业务协调会---关于抗菌药物的使用

回复

默认分类匿名用户 回复了问题 • 1 人关注 • 4 个回复 • 391 次浏览 • 2017-01-04 13:22 • 来自相关话题

下医嘱后病人原因不送检如何计算送检率?

回复

默认分类匿名用户 回复了问题 • 1 人关注 • 3 个回复 • 393 次浏览 • 2017-01-04 11:28 • 来自相关话题

I类切口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高的问题!

回复

默认分类匿名用户 回复了问题 • 1 人关注 • 2 个回复 • 483 次浏览 • 2017-01-04 11:24 • 来自相关话题

[讨论] 关于统计治疗性应用限制级抗菌药物送检率中的疑惑

回复

默认分类匿名用户 回复了问题 • 1 人关注 • 4 个回复 • 417 次浏览 • 2017-01-04 11:11 • 来自相关话题

关于抗菌药物送检率

回复

默认分类匿名用户 回复了问题 • 1 人关注 • 3 个回复 • 480 次浏览 • 2017-01-04 11:02 • 来自相关话题

剖宫产手术是断脐前给抗生素还是断脐后给抗生素?

回复

默认分类匿名用户 回复了问题 • 1 人关注 • 3 个回复 • 414 次浏览 • 2017-01-04 10:57 • 来自相关话题

有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管理组织,有管理制度

回复

默认分类匿名用户 回复了问题 • 1 人关注 • 2 个回复 • 423 次浏览 • 2017-01-04 10:44 • 来自相关话题

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

回复

默认分类匿名用户 回复了问题 • 1 人关注 • 2 个回复 • 350 次浏览 • 2017-01-03 16:57 • 来自相关话题

算不算高级别使用抗生素?

回复

默认分类匿名用户 回复了问题 • 1 人关注 • 3 个回复 • 364 次浏览 • 2017-01-03 16:54 • 来自相关话题

病原体送检率

回复

默认分类匿名用户 回复了问题 • 1 人关注 • 1 个回复 • 465 次浏览 • 2017-01-03 16:52 • 来自相关话题

抗菌药物调查如何区分全身、局部感染呢?另附新制作的抗菌药物调查表

回复

默认分类匿名用户 发起了问题 • 1 人关注 • 0 个回复 • 510 次浏览 • 2017-01-03 16:50 • 来自相关话题

围术期抗菌药物应用管理

回复

默认分类匿名用户 回复了问题 • 1 人关注 • 2 个回复 • 405 次浏览 • 2017-01-03 16:47 • 来自相关话题

求抗菌药物管理小组工作方案

回复

默认分类匿名用户 发起了问题 • 1 人关注 • 0 个回复 • 423 次浏览 • 2017-01-03 16:46 • 来自相关话题

[转帖] 抗生素杀手”毒害中国 医院如何身先士卒?

默认分类dearhang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184 次浏览 • 2017-01-04 13:42 • 来自相关话题

抗生素杀手”毒害中国 医院如何身先士卒?
原创文/索思2016-11-14 来源:健康界 A- A+
在抗生素和细菌耐药的跷跷板中,医院如何取得胜利?
据英国《全球抗菌素耐药回顾》报告,到2050年,在当前抗生素用量约占世界一半的中国,如不采取有效措施,抗生素耐药每年将导致100万人早死,累积给中国造成20万亿美元的经济损失,占到了世界经济损失的五分之一!
为了避免药源性死亡事件和面临无药可用的境地,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主办了“首届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朝阳论坛”,在抵制“抗生素杀手”经验方面,进行分享和交流。
其实,抗生素耐药问题已经在世界各国形成广泛的关注,加强抗菌药物和多重耐药菌管理业已成为国家要事。而中国的抗生素耐药,早已成为“重灾区”。
在2008年,我国某医院脑外科重症监护室感染暴发,5名患者相继被诊断为被号称“抗生素杀手”——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感染。对患者及社会带来了极大的恐慌和经济损失。
罪魁祸首便是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和滥用。
对此,我国自2011年开始,在全国开展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旨在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有效控制细菌耐药,保证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
该院在对抗菌药物管理工作之初,便统一观点,明确目标,首先便是建立健全医院管理组织结构与明确各部门职责。医院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下设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并分为部署工作的领导小组和落实管理的专家组两部分,在制定《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方案》中,又将抗菌药物使用的考核纳入医院绩效管理制度。
为保证整治工作顺利进行,该院多学科通力协作使多种管理模式并行。和谐有序的使医务部、药事部、微生物室、护理部和医院感染与疾病防控中心打破常规界限,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使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工作变得制度化、指标化和信息化,实现了有章可循,有理可依,耐药数据实时监测和数据共享。
五年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以探索出的具体管理措施为抓手,使抗菌药物的管理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总结经验如下:一、领导的重视是活动成功开展的关键。二、团队协作是全面落实的基础。三、及时的反馈与沟通是持续改进的保障。
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应该成为一项持续性的工作,在不断的沟通交流中,医师与药师共同进步和谐发展,更好的促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进程,捍卫人类的生活与健康,完成每一位医务工作者的神圣职责。 查看全部
抗生素杀手”毒害中国 医院如何身先士卒?
原创文/索思2016-11-14 来源:健康界 A- A+
在抗生素和细菌耐药的跷跷板中,医院如何取得胜利?
据英国《全球抗菌素耐药回顾》报告,到2050年,在当前抗生素用量约占世界一半的中国,如不采取有效措施,抗生素耐药每年将导致100万人早死,累积给中国造成20万亿美元的经济损失,占到了世界经济损失的五分之一!
为了避免药源性死亡事件和面临无药可用的境地,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主办了“首届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朝阳论坛”,在抵制“抗生素杀手”经验方面,进行分享和交流。
其实,抗生素耐药问题已经在世界各国形成广泛的关注,加强抗菌药物和多重耐药菌管理业已成为国家要事。而中国的抗生素耐药,早已成为“重灾区”。
在2008年,我国某医院脑外科重症监护室感染暴发,5名患者相继被诊断为被号称“抗生素杀手”——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感染。对患者及社会带来了极大的恐慌和经济损失。
罪魁祸首便是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和滥用。
对此,我国自2011年开始,在全国开展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旨在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有效控制细菌耐药,保证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
该院在对抗菌药物管理工作之初,便统一观点,明确目标,首先便是建立健全医院管理组织结构与明确各部门职责。医院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下设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并分为部署工作的领导小组和落实管理的专家组两部分,在制定《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方案》中,又将抗菌药物使用的考核纳入医院绩效管理制度。
为保证整治工作顺利进行,该院多学科通力协作使多种管理模式并行。和谐有序的使医务部、药事部、微生物室、护理部和医院感染与疾病防控中心打破常规界限,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使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工作变得制度化、指标化和信息化,实现了有章可循,有理可依,耐药数据实时监测和数据共享。
五年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以探索出的具体管理措施为抓手,使抗菌药物的管理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总结经验如下:一、领导的重视是活动成功开展的关键。二、团队协作是全面落实的基础。三、及时的反馈与沟通是持续改进的保障。
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应该成为一项持续性的工作,在不断的沟通交流中,医师与药师共同进步和谐发展,更好的促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进程,捍卫人类的生活与健康,完成每一位医务工作者的神圣职责。

一类切口围手术期预防用药细则

默认分类dearhang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253 次浏览 • 2017-01-04 13:41 • 来自相关话题

院感科在参与一类切口抗菌药物管理中,该如何介入,只统计下使用率、时机合理率,还是细化到每个手术通过电子化设置去管理。早期的一个科室一个科室去培训,后期通过电子化设置规定具体手术选择具体药物,但感觉都是强制手段。专业化和常态化有很长的路要走。今年又具体到每个科室的每个手术到对如何选药及依据,针对每个医生进行了培训。现把个别一类切口用药评价表上传。









  查看全部
院感科在参与一类切口抗菌药物管理中,该如何介入,只统计下使用率、时机合理率,还是细化到每个手术通过电子化设置去管理。早期的一个科室一个科室去培训,后期通过电子化设置规定具体手术选择具体药物,但感觉都是强制手段。专业化和常态化有很长的路要走。今年又具体到每个科室的每个手术到对如何选药及依据,针对每个医生进行了培训。现把个别一类切口用药评价表上传。
1.png


2.png

 

第二届“世界提高抗生素认识周”

默认分类dearhang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220 次浏览 • 2017-01-04 13:39 • 来自相关话题

2016年11月14-20日是第二届“世界提高抗生素认识周”,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施贺德博士与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驻中国和朝鲜代表马文森博士特发表联合评论文章,呼吁所有人一起加入“慎重对待抗生素”的活动中来!



















 本周是“世界提高抗生素认识周”。今年“世界提高抗生素认识周”的全球目标是呼吁负责任的开处方和使用抗生素。我们通过提高群众认识,呼吁每个人,包括患者、医生、兽医和农民采取积极行动,联手支持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实行国家行动计划。通过我们的活动,我们希望建立专业人员在医疗卫生和动物疾病的合理处方和抗生素使用方面的信心与知识,并鼓励他们改变自己的行为。我们也希望我们的活动可以让公众意识到良好的卫生对于减少感染的重要性,呼吁人们在适当的情况下负责任地使用抗生素。
       不管身处何方,每个人都可以,也必须为抗击抗生素耐药性作出微小但是重要的贡献。我们正处于转折点,未来几代人会认为我们作出了正确的决定和行动。 查看全部
2016年11月14-20日是第二届“世界提高抗生素认识周”,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施贺德博士与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驻中国和朝鲜代表马文森博士特发表联合评论文章,呼吁所有人一起加入“慎重对待抗生素”的活动中来!
1.jpg


2.jpg


3.jpg


4.jpg

 本周是“世界提高抗生素认识周”。今年“世界提高抗生素认识周”的全球目标是呼吁负责任的开处方和使用抗生素。我们通过提高群众认识,呼吁每个人,包括患者、医生、兽医和农民采取积极行动,联手支持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实行国家行动计划。通过我们的活动,我们希望建立专业人员在医疗卫生和动物疾病的合理处方和抗生素使用方面的信心与知识,并鼓励他们改变自己的行为。我们也希望我们的活动可以让公众意识到良好的卫生对于减少感染的重要性,呼吁人们在适当的情况下负责任地使用抗生素。
       不管身处何方,每个人都可以,也必须为抗击抗生素耐药性作出微小但是重要的贡献。我们正处于转折点,未来几代人会认为我们作出了正确的决定和行动。

如何走出“滥用抗生素”的困境

默认分类dearhang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250 次浏览 • 2017-01-04 11:22 • 来自相关话题

世界卫生组织最新披露的一组数据令人心惊:目前,每年全球约70万人死于“超级细菌”感染,其中23万新生儿因此不治夭折,照此趋势发展,到2050年,因滥用抗生素死亡的人数可能超过1000万……为此,国家卫计委在2016年“世界提高抗生素认识周”到来之际,呼吁提高公众对抗生素的认识,促进合理用药,维护群众健康权益。

超过1000万人或死于抗生素,是一个非常令人震惊且尴尬的数据,如果真发展到那一步,将是医学界巨大的悲哀。因为,现在每年全世界因为癌症死亡的人数是820万,因为车祸死亡的人数则是120万,这意味着如果情况没有改善,抗生素可能成为威胁人类的最大杀手。如果真是这样,那么被誉为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最伟大的医药发明”的抗生素,则会成为现代医学莫大的讽刺。

出现这样的问题,抗生素本身的因素无可回避。因为相对于抗生素非常稳定的性质而言,它所面对的对手——细菌,却是一个非常善变的种类,它们多以简单的二分裂方式无性繁殖,速度非常惊人,一般20分钟左右就能首先倍增,经过8个小时,1个细胞可能繁殖到200多万个,10小时后可能超过10亿个,在如此顽强的生命面前,抗生素很难将对手完全杀灭在人体之中。非但如此,一旦出现一株对抗生素耐药的细菌,那么不到一天就能繁殖出无法计量的耐药细菌。所以,无论抗生素怎么升级,都不可能超过细菌本身更新换代的速度。

这也就是为什么在抗生素研发出来以后,如同神药般存在了10多年,就很快失去了最初光环的原因。从上世纪50年代以来,虽然不断有新的抗生素出现,但每年因为感染而死亡的患者比例,却再也没有明显的下降。

尽管这样,医学对于抗生素的依赖却成了习惯,因为细菌毕竟是无处不在的,不但可能随时侵扰健康的人群,还可能在一些患病人群中,趁着人体抵抗力低的瞬间大肆侵入,成为很多疾病加重的重要推手。所以,抗生素在有意无意中,就成为了人类应对任何疾病都可能被使用到的重要工具。这也导致很多疾病在使用抗生素后,似乎总是有些效果,这是抗生素不断被滥用的重要推手。

这种状况在我国更加严峻,因为以药养医政策的存在,催生了用药经济,抗生素更是成为了万能处方。相关数据显示,我国抗生素的人均年消费量是美国等国家的10倍,其结果就是培养了我国居民对抗生素的迷信——家中自备抗生素,普通感冒时服用抗生素,已经成为很多民众的普遍观念。

今年8月,“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审议通过。习近平总书记也曾在多个场合强调,“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我国作为世界人口的第一大国,不能再坐视抗生素使用的泛滥。尽快破除药品的经济因素,限制抗生素处方,这是造福民众的必要选择,也是我们必须承担的国际义务。只有这样,抗生素作为人类的伟大发明,才可能长期成为我们的朋友,而不是反手相击的敌人。
http://news.ifeng.com/a/20161118/50277642_0.shtml 查看全部
世界卫生组织最新披露的一组数据令人心惊:目前,每年全球约70万人死于“超级细菌”感染,其中23万新生儿因此不治夭折,照此趋势发展,到2050年,因滥用抗生素死亡的人数可能超过1000万……为此,国家卫计委在2016年“世界提高抗生素认识周”到来之际,呼吁提高公众对抗生素的认识,促进合理用药,维护群众健康权益。

超过1000万人或死于抗生素,是一个非常令人震惊且尴尬的数据,如果真发展到那一步,将是医学界巨大的悲哀。因为,现在每年全世界因为癌症死亡的人数是820万,因为车祸死亡的人数则是120万,这意味着如果情况没有改善,抗生素可能成为威胁人类的最大杀手。如果真是这样,那么被誉为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最伟大的医药发明”的抗生素,则会成为现代医学莫大的讽刺。

出现这样的问题,抗生素本身的因素无可回避。因为相对于抗生素非常稳定的性质而言,它所面对的对手——细菌,却是一个非常善变的种类,它们多以简单的二分裂方式无性繁殖,速度非常惊人,一般20分钟左右就能首先倍增,经过8个小时,1个细胞可能繁殖到200多万个,10小时后可能超过10亿个,在如此顽强的生命面前,抗生素很难将对手完全杀灭在人体之中。非但如此,一旦出现一株对抗生素耐药的细菌,那么不到一天就能繁殖出无法计量的耐药细菌。所以,无论抗生素怎么升级,都不可能超过细菌本身更新换代的速度。

这也就是为什么在抗生素研发出来以后,如同神药般存在了10多年,就很快失去了最初光环的原因。从上世纪50年代以来,虽然不断有新的抗生素出现,但每年因为感染而死亡的患者比例,却再也没有明显的下降。

尽管这样,医学对于抗生素的依赖却成了习惯,因为细菌毕竟是无处不在的,不但可能随时侵扰健康的人群,还可能在一些患病人群中,趁着人体抵抗力低的瞬间大肆侵入,成为很多疾病加重的重要推手。所以,抗生素在有意无意中,就成为了人类应对任何疾病都可能被使用到的重要工具。这也导致很多疾病在使用抗生素后,似乎总是有些效果,这是抗生素不断被滥用的重要推手。

这种状况在我国更加严峻,因为以药养医政策的存在,催生了用药经济,抗生素更是成为了万能处方。相关数据显示,我国抗生素的人均年消费量是美国等国家的10倍,其结果就是培养了我国居民对抗生素的迷信——家中自备抗生素,普通感冒时服用抗生素,已经成为很多民众的普遍观念。

今年8月,“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审议通过。习近平总书记也曾在多个场合强调,“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我国作为世界人口的第一大国,不能再坐视抗生素使用的泛滥。尽快破除药品的经济因素,限制抗生素处方,这是造福民众的必要选择,也是我们必须承担的国际义务。只有这样,抗生素作为人类的伟大发明,才可能长期成为我们的朋友,而不是反手相击的敌人。
http://news.ifeng.com/a/20161118/50277642_0.shtml

有关抗微生物药物耐药性的10个事实

默认分类dearhang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248 次浏览 • 2017-01-04 11:19 • 来自相关话题

http://www.who.int/features/fa ... s/zh/

重症感染经验性抗生素治疗的三个误区

默认分类dearhang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208 次浏览 • 2017-01-04 11:13 • 来自相关话题

重症感染是危重病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我国每年约有120万人罹患重症感染,其中近40万人死亡。相关临床实践指南建议指出,应在发病3小时甚至1小时内联合应用广谱抗生素,以覆盖所有可能的病原微生物。
        但是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内科ICU杜斌认为,这一推荐意见并非完全正确,如果简单理解并加以应用,只会加剧目前广谱抗生素的滥用以及耐药细菌流行的现状。
        重症抗感染的三个误区
        他指出,目前临床医生对重症抗感染有三个认识误区:
        (1)误区一:重症感染由耐药细菌引起。临床医生不能根据感染的严重程度推断致病微生物的耐药性。
       (2)误区二:经验性抗生素需要覆盖所有可能的致病微生物。
        杜斌指出,细菌加真菌的思路并不正确。而且无论临床医生同时使用几种经验性抗生素,也不可能覆盖所有的致病微生物。此外,有流行病学研究提示,病毒是需住院接受治疗的社区获得性肺炎最常见的病原微生物。
        (3)误区三:经验性抗生素治疗应当选择广谱抗生素。
        所谓广谱抗生素其实也是相对而言。他强调,临床医生不应盲目迷信广谱抗生素。选择广谱抗生素并不能确保经验性抗生素治疗的正确性,甚至也不一定较所谓“窄谱”抗生素更为合理。
       走出误区策略之一:判断最可能的病原微生物及其耐药性
        杜斌指出,患者的基础疾病、临床表现及感染部位等有助于临床医生正确判断病原微生物,从而选择适当的经验性抗生素针对这些最可能的病原微生物,同时忽略其他病原微生物。
        (1)要注意某些基础疾病与特殊病原微生物感染密切相关。
        比如囊性纤维化和支气管扩张患者经常发生铜绿假单胞菌肺炎,而皮肌炎患者更容易罹患卡氏肺孢子菌肺炎。
        (2)不同感染部位的常见病原微生物存在显著差异。
        如继发性腹膜炎以大肠埃希菌和脆弱拟杆菌感染为主,经验性抗生素通常无需覆盖革兰阳性球菌和真菌;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主要病原微生物包括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卡他莫拉菌及非典型病原体。
        (3)社区获得性肺炎很少有耐药细菌,而医院获得性肺炎常常由耐药细菌甚至多重耐药菌引起。
        (4)某些特异性临床表现也对医生判断病原微生物有所裨益。如非粒细胞缺乏患者罹患肺炎但下呼吸道标本并非脓性,那么基本可以排除化脓性细菌感染的可能性。
        走出误区策略之二:把握几项基本原则
        (1)对绝大多数病例,在诊断重症感染的同时,临床医生应能指出明确或疑似的感染部位,否则,需要重新评估感染的诊断是否正确。
        (2)抗感染治疗过程中,有效引流感染病灶通常比正确的抗生素治疗更为重要。
        (3)临床医生不应片面追求过早使用抗生素,应将充分的时间用于明确感染的诊断,判断可能的感染部位,以及预测常见病原微生物及耐药性。 查看全部
重症感染是危重病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我国每年约有120万人罹患重症感染,其中近40万人死亡。相关临床实践指南建议指出,应在发病3小时甚至1小时内联合应用广谱抗生素,以覆盖所有可能的病原微生物。
        但是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内科ICU杜斌认为,这一推荐意见并非完全正确,如果简单理解并加以应用,只会加剧目前广谱抗生素的滥用以及耐药细菌流行的现状。
        重症抗感染的三个误区
        他指出,目前临床医生对重症抗感染有三个认识误区:
        (1)误区一:重症感染由耐药细菌引起。临床医生不能根据感染的严重程度推断致病微生物的耐药性。
       (2)误区二:经验性抗生素需要覆盖所有可能的致病微生物。
        杜斌指出,细菌加真菌的思路并不正确。而且无论临床医生同时使用几种经验性抗生素,也不可能覆盖所有的致病微生物。此外,有流行病学研究提示,病毒是需住院接受治疗的社区获得性肺炎最常见的病原微生物。
        (3)误区三:经验性抗生素治疗应当选择广谱抗生素。
        所谓广谱抗生素其实也是相对而言。他强调,临床医生不应盲目迷信广谱抗生素。选择广谱抗生素并不能确保经验性抗生素治疗的正确性,甚至也不一定较所谓“窄谱”抗生素更为合理。
       走出误区策略之一:判断最可能的病原微生物及其耐药性
        杜斌指出,患者的基础疾病、临床表现及感染部位等有助于临床医生正确判断病原微生物,从而选择适当的经验性抗生素针对这些最可能的病原微生物,同时忽略其他病原微生物。
        (1)要注意某些基础疾病与特殊病原微生物感染密切相关。
        比如囊性纤维化和支气管扩张患者经常发生铜绿假单胞菌肺炎,而皮肌炎患者更容易罹患卡氏肺孢子菌肺炎。
        (2)不同感染部位的常见病原微生物存在显著差异。
        如继发性腹膜炎以大肠埃希菌和脆弱拟杆菌感染为主,经验性抗生素通常无需覆盖革兰阳性球菌和真菌;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主要病原微生物包括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卡他莫拉菌及非典型病原体。
        (3)社区获得性肺炎很少有耐药细菌,而医院获得性肺炎常常由耐药细菌甚至多重耐药菌引起。
        (4)某些特异性临床表现也对医生判断病原微生物有所裨益。如非粒细胞缺乏患者罹患肺炎但下呼吸道标本并非脓性,那么基本可以排除化脓性细菌感染的可能性。
        走出误区策略之二:把握几项基本原则
        (1)对绝大多数病例,在诊断重症感染的同时,临床医生应能指出明确或疑似的感染部位,否则,需要重新评估感染的诊断是否正确。
        (2)抗感染治疗过程中,有效引流感染病灶通常比正确的抗生素治疗更为重要。
        (3)临床医生不应片面追求过早使用抗生素,应将充分的时间用于明确感染的诊断,判断可能的感染部位,以及预测常见病原微生物及耐药性。

必读!2015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新增内容与变化→详细分解

默认分类dearhang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240 次浏览 • 2017-01-04 10:59 • 来自相关话题

http://mp.weixin.qq.com/s%3F__ ... %23rd 查看全部

[转帖] 瞧瞧这2例处方,抗菌药开对了吗?

默认分类dearhang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248 次浏览 • 2017-01-04 10:40 • 来自相关话题

瞧瞧这2例处方,抗菌药开对了吗?
医学界感染频道  2016-12-14 20:49:47
近日,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普内科马序竹老师在“医生站”APP中为大家带来了《临床常用抗菌药物概述》的精彩讲座,小编对课程中的处方进行了总结整理,分享给大家,与大家一起学习进步。
整理:666
来源:医学界临床药学频道
(原创文章,转载须经授权)
处方1
患者刘某,女,65岁,右下肢出现红斑伴肿痛3天就诊。右踝部红斑3天来逐渐扩大至右侧膝部,1天前出现发热,T 38℃。查右下肢皮肤发红、明显肿胀,表面紧张发亮,质偏硬,压痛(+),可见大片水肿性鲜红斑片,境界明显,有多个水疱。血常规示WBC 16.4×109/L,N 78%。
诊断:右下肢丹毒
治疗:氨曲南 2g IV Qd
点评:
首先,氨曲南属于单环β内酰胺菌素类抗菌药,是一个窄谱抗菌药物。氨曲南具有如下特点:
1、对革兰阴性需氧菌具有强大抗菌作用,但可被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水解。
2、对厌氧菌作用弱,对革兰阳性菌无作用。
3、对多种β-内酰胺酶稳定。
4、分子量小,抗原性弱,较少引起变态反应。
丹毒是一种累及真皮浅层淋巴管的感染,主要致病菌为溶血性链球菌。而溶血性链球菌属于格兰仕阳性菌,氨曲南对于革兰阳性菌是无效的,因此氨曲南治疗丹毒,显然是不合理的,值得临床医生重视。
处方2
患者王某,女,56岁,反复尿急、尿频、尿痛10年余,症状加重3天。无发热。2型糖尿病5年。查尿常规:WBC满视野。尿培养:大肠埃希菌,ESBL +,大于105CFU/ml。
诊断:泌尿道感染,2型糖尿病
治疗:美罗培南+头孢吡肟
点评:
该处方中美罗培南联合头孢吡肟不合理。
从患者尿培养结果来看,泌尿道感染主要病原菌为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属于格兰阴性菌。因此不应使用包括三代头孢菌素在内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对于第四代头孢菌素如头孢吡肟等抗生素也不提倡用于治疗ESBLs的感染,体外实验也表明临床产ESBLs菌株对头孢吡肟耐药比较严重。头孢吡肟的耐药率达到了20.51%。
对产ESBLs肠杆菌科细菌(主要是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阴沟肠杆菌),应结合药敏试验结果和临床表现严重性,确定抗菌药物治疗方案:
1、轻至中度感染患者,首选复方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 (药物包括阿莫西林 /克拉维酸、氨苄西林 /舒巴坦、哌拉西林 /他唑巴坦、替卡西林 /克拉维酸等 ) 。
2、次选氨基糖苷类与头霉素类抗菌药物联合治疗 (药物包括阿米卡星、妥布霉素、头孢西丁等 ) 。治疗效果不佳者,换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药物包括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厄他培南、帕尼培南)。
3、对严重的产 ESBLs肠杆菌科细菌感染,以及医院发生产 ESBLs肠杆菌科感染,可以首选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或联合治疗方案。
美罗培南属于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具有如下特点:①超广谱(G+、G-、厌氧菌、多重耐药菌、产超广谱酶细菌);②抗菌作用很强;③对β-内酰胺酶高度稳定;④较易引起二重感染;⑤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天然耐药。
碳青霉烯类药物临床主要用于:
1、肠杆菌科多重耐药菌感染、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及其他假单胞菌重症感染。
2、复数菌所致严重医院内感染。
3、需氧和厌氧菌混合感染。
4、病原不明的重症感染,特别是医院获得性重症感染。
5、中性粒细胞减少免疫缺陷者重症感染。
6、包括腹腔感染、妇产科深部感染、败血症、脓毒症、医院获得性肺炎、尿路感染、术后感染等。
7、亚胺培南避免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美罗培南用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8、不宜作为一线用药,更不应作为预防用药。
来源:搜狐健康网
  查看全部

瞧瞧这2例处方,抗菌药开对了吗?
医学界感染频道  2016-12-14 20:49:47
近日,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普内科马序竹老师在“医生站”APP中为大家带来了《临床常用抗菌药物概述》的精彩讲座,小编对课程中的处方进行了总结整理,分享给大家,与大家一起学习进步。
整理:666
来源:医学界临床药学频道
(原创文章,转载须经授权)
处方1
患者刘某,女,65岁,右下肢出现红斑伴肿痛3天就诊。右踝部红斑3天来逐渐扩大至右侧膝部,1天前出现发热,T 38℃。查右下肢皮肤发红、明显肿胀,表面紧张发亮,质偏硬,压痛(+),可见大片水肿性鲜红斑片,境界明显,有多个水疱。血常规示WBC 16.4×109/L,N 78%。
诊断:右下肢丹毒
治疗:氨曲南 2g IV Qd
点评:
首先,氨曲南属于单环β内酰胺菌素类抗菌药,是一个窄谱抗菌药物。氨曲南具有如下特点:
1、对革兰阴性需氧菌具有强大抗菌作用,但可被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水解。
2、对厌氧菌作用弱,对革兰阳性菌无作用。
3、对多种β-内酰胺酶稳定。
4、分子量小,抗原性弱,较少引起变态反应。
丹毒是一种累及真皮浅层淋巴管的感染,主要致病菌为溶血性链球菌。而溶血性链球菌属于格兰仕阳性菌,氨曲南对于革兰阳性菌是无效的,因此氨曲南治疗丹毒,显然是不合理的,值得临床医生重视。
处方2
患者王某,女,56岁,反复尿急、尿频、尿痛10年余,症状加重3天。无发热。2型糖尿病5年。查尿常规:WBC满视野。尿培养:大肠埃希菌,ESBL +,大于105CFU/ml。
诊断:泌尿道感染,2型糖尿病
治疗:美罗培南+头孢吡肟
点评:
该处方中美罗培南联合头孢吡肟不合理。
从患者尿培养结果来看,泌尿道感染主要病原菌为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属于格兰阴性菌。因此不应使用包括三代头孢菌素在内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对于第四代头孢菌素如头孢吡肟等抗生素也不提倡用于治疗ESBLs的感染,体外实验也表明临床产ESBLs菌株对头孢吡肟耐药比较严重。头孢吡肟的耐药率达到了20.51%。
对产ESBLs肠杆菌科细菌(主要是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阴沟肠杆菌),应结合药敏试验结果和临床表现严重性,确定抗菌药物治疗方案:
1、轻至中度感染患者,首选复方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 (药物包括阿莫西林 /克拉维酸、氨苄西林 /舒巴坦、哌拉西林 /他唑巴坦、替卡西林 /克拉维酸等 ) 。
2、次选氨基糖苷类与头霉素类抗菌药物联合治疗 (药物包括阿米卡星、妥布霉素、头孢西丁等 ) 。治疗效果不佳者,换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药物包括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厄他培南、帕尼培南)。
3、对严重的产 ESBLs肠杆菌科细菌感染,以及医院发生产 ESBLs肠杆菌科感染,可以首选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或联合治疗方案。
美罗培南属于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具有如下特点:①超广谱(G+、G-、厌氧菌、多重耐药菌、产超广谱酶细菌);②抗菌作用很强;③对β-内酰胺酶高度稳定;④较易引起二重感染;⑤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天然耐药。
碳青霉烯类药物临床主要用于:
1、肠杆菌科多重耐药菌感染、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及其他假单胞菌重症感染。
2、复数菌所致严重医院内感染。
3、需氧和厌氧菌混合感染。
4、病原不明的重症感染,特别是医院获得性重症感染。
5、中性粒细胞减少免疫缺陷者重症感染。
6、包括腹腔感染、妇产科深部感染、败血症、脓毒症、医院获得性肺炎、尿路感染、术后感染等。
7、亚胺培南避免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美罗培南用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8、不宜作为一线用药,更不应作为预防用药。
来源:搜狐健康网
 

[转帖] 汤亭亭:壳聚糖抗菌材料的研发和骨科转化研究

默认分类dearhang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223 次浏览 • 2017-01-03 16:55 • 来自相关话题

汤亭亭:壳聚糖抗菌材料的研发和骨科转化研究
来源:生物谷 2016-12-19
12月15日,由生物谷主办的2016医用新材料与植入修复技术创新峰会在上海隆重召开。来自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的汤亭亭教授为我们介绍了壳聚糖抗菌材料的研发和骨科转化研究。



汤教授曾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新世纪百千万人才计划,是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现任上海市骨科内植物重点实验室主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骨科副主任。兼任国际华人骨研学会侯任主席、中国生物材料学会理事、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骨组织库分会副主任委员、全国生物力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骨科医师分会基础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职。主要研究领域为新型骨科植入物及生物材料的研究、干细胞和骨关节疾病研究等。

汤教授指出,近年来他们致力于壳聚糖抗菌材料的研发和骨科转化研究:(1)研制出壳聚糖季氨盐抗菌材料,发现可通过调整季氨盐取代度的方法,增加其抗菌能力,优化其骨生物活性,对临床上常见耐药菌也有较强杀灭作用。(2)发展多种金属表面壳聚糖季氨盐涂层方法,具有较好的机械和化学稳定性,具有杀菌能力。(3)研制出具有抗菌能力的骨水泥,同时具备良好的促进骨整合的性能。为进一步的产品开发和临床应用奠定了基础。 查看全部
汤亭亭:壳聚糖抗菌材料的研发和骨科转化研究
来源:生物谷 2016-12-19
12月15日,由生物谷主办的2016医用新材料与植入修复技术创新峰会在上海隆重召开。来自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的汤亭亭教授为我们介绍了壳聚糖抗菌材料的研发和骨科转化研究。



汤教授曾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新世纪百千万人才计划,是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现任上海市骨科内植物重点实验室主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骨科副主任。兼任国际华人骨研学会侯任主席、中国生物材料学会理事、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骨组织库分会副主任委员、全国生物力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骨科医师分会基础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职。主要研究领域为新型骨科植入物及生物材料的研究、干细胞和骨关节疾病研究等。

汤教授指出,近年来他们致力于壳聚糖抗菌材料的研发和骨科转化研究:(1)研制出壳聚糖季氨盐抗菌材料,发现可通过调整季氨盐取代度的方法,增加其抗菌能力,优化其骨生物活性,对临床上常见耐药菌也有较强杀灭作用。(2)发展多种金属表面壳聚糖季氨盐涂层方法,具有较好的机械和化学稳定性,具有杀菌能力。(3)研制出具有抗菌能力的骨水泥,同时具备良好的促进骨整合的性能。为进一步的产品开发和临床应用奠定了基础。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评价指标及要求(2015)

默认分类dearhang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252 次浏览 • 2017-01-03 16:49 • 来自相关话题

这个指标要求的出来更有利于抗菌药物的规范化管理了!
这个指标要求的出来更有利于抗菌药物的规范化管理了!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管理制度

默认分类dearhang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208 次浏览 • 2017-01-03 16:48 • 来自相关话题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管理制度
抗菌药物临床使用基本原则
(一)抗菌药物应用于治疗和控制细菌、真菌、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立克次体及部分原虫等病原微生物所致的感染。
(二)尽早确立感染性疾病的病原学诊断,住院病人应该在开始抗菌治疗前先留取相应的标本,立即送细菌培养,以尽早明确病原菌和药敏结果。对于未明确致病菌的危急病例,可根据患者年龄、发病情况、发病场所、原发病灶、基础疾病等临床特点,给予抗菌药物经验性治疗。获知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后,对疗效不佳的患者调整给药方案。
(三)根据抗菌药物的药动学、药效学特点选择用药。包括选用品种、剂量、给药次数、给药途径、疗程及联合用药等。
(四)正确掌握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适应症和疗程。清洁手术:通常不需要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仅在如下情况可使用抗菌药物:①手术范围大、时间长、污染机会增加;②手术涉及重要脏器,一旦发生感染将造成严重后果者,如头颅手术、心脏手术、眼内手术等;③异物植入手术,如人工心瓣膜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放置、人工关节置换等;④高龄或免疫缺陷者等高危人群。清洁-污染手术:由于手术部位存在大量人体寄殖菌群,手术时可能污染手术野引致感染,故需要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污染手术:由于手术野严重污染,此类手术需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
(五)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应严格遵守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中对药物选择、给药时间、给药方法、疗程等规定。
(六)抗菌药物联合应用要有明确指征。只适用于单用一种抗菌药物不能控制的严重感染、混合感染及难治性感染,联合应用后应能达到协同或相加疗效,减少不良反应。除特殊情况外,一般以两联为宜。
(七)普通感冒、麻疹、水痘等病毒性疾病,昏迷、休克、中毒、心力衰竭、肿瘤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等患者通常不宜常规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
抗菌药物临床使用分级管理
(一)对轻度与局部感染患者应首先选用非限制使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一般为一线药物,主治医师及以下专业职称可使用);严重感染、免疫功能低下者合并感染或病原菌只对限制使用抗菌药物敏感时,可选用限制使用抗菌药物治疗(一般为二线药物,主治医师以上专业职称可使用);特殊使用抗菌药物的选用应从严控制(一般为三线药物,副主任医师及以上职称可使用)。各医疗机构应根据本院具体情况制订,一、二、三线药物名录。
(二)紧急情况下临床医师可以越级使用高于权限的抗菌药物,但仅限于一天用量。
(三)在经验使用三线抗菌药物前,应做细菌培养与药敏试验,获得药敏试验结果后,参照药敏试验结果调整抗菌药物。
抗菌药物临床使用监督管理措施
(一)医院感染管理科,应加强对抗菌药物使用的监督管理工作,定期分析总结,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二)检验科需定期汇总本院细菌耐药情况,向全院反馈,为临床选用抗菌药物提供根据。
(三)建立抗菌药物使用超常预警制度。每季度由药剂科向医院感染管理科上报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对无特殊原因使用量突然增加的品种应调查原因,并进行合理性评价,以保证用药安全。
  查看全部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管理制度
抗菌药物临床使用基本原则
(一)抗菌药物应用于治疗和控制细菌、真菌、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立克次体及部分原虫等病原微生物所致的感染。
(二)尽早确立感染性疾病的病原学诊断,住院病人应该在开始抗菌治疗前先留取相应的标本,立即送细菌培养,以尽早明确病原菌和药敏结果。对于未明确致病菌的危急病例,可根据患者年龄、发病情况、发病场所、原发病灶、基础疾病等临床特点,给予抗菌药物经验性治疗。获知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后,对疗效不佳的患者调整给药方案。
(三)根据抗菌药物的药动学、药效学特点选择用药。包括选用品种、剂量、给药次数、给药途径、疗程及联合用药等。
(四)正确掌握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适应症和疗程。清洁手术:通常不需要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仅在如下情况可使用抗菌药物:①手术范围大、时间长、污染机会增加;②手术涉及重要脏器,一旦发生感染将造成严重后果者,如头颅手术、心脏手术、眼内手术等;③异物植入手术,如人工心瓣膜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放置、人工关节置换等;④高龄或免疫缺陷者等高危人群。清洁-污染手术:由于手术部位存在大量人体寄殖菌群,手术时可能污染手术野引致感染,故需要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污染手术:由于手术野严重污染,此类手术需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
(五)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应严格遵守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中对药物选择、给药时间、给药方法、疗程等规定。
(六)抗菌药物联合应用要有明确指征。只适用于单用一种抗菌药物不能控制的严重感染、混合感染及难治性感染,联合应用后应能达到协同或相加疗效,减少不良反应。除特殊情况外,一般以两联为宜。
(七)普通感冒、麻疹、水痘等病毒性疾病,昏迷、休克、中毒、心力衰竭、肿瘤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等患者通常不宜常规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
抗菌药物临床使用分级管理
(一)对轻度与局部感染患者应首先选用非限制使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一般为一线药物,主治医师及以下专业职称可使用);严重感染、免疫功能低下者合并感染或病原菌只对限制使用抗菌药物敏感时,可选用限制使用抗菌药物治疗(一般为二线药物,主治医师以上专业职称可使用);特殊使用抗菌药物的选用应从严控制(一般为三线药物,副主任医师及以上职称可使用)。各医疗机构应根据本院具体情况制订,一、二、三线药物名录。
(二)紧急情况下临床医师可以越级使用高于权限的抗菌药物,但仅限于一天用量。
(三)在经验使用三线抗菌药物前,应做细菌培养与药敏试验,获得药敏试验结果后,参照药敏试验结果调整抗菌药物。
抗菌药物临床使用监督管理措施
(一)医院感染管理科,应加强对抗菌药物使用的监督管理工作,定期分析总结,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二)检验科需定期汇总本院细菌耐药情况,向全院反馈,为临床选用抗菌药物提供根据。
(三)建立抗菌药物使用超常预警制度。每季度由药剂科向医院感染管理科上报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对无特殊原因使用量突然增加的品种应调查原因,并进行合理性评价,以保证用药安全。
 

剖宫产术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时机仍需循证依据

默认分类dearhang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232 次浏览 • 2017-01-03 16:43 • 来自相关话题

作者的观点认为:
一、剖宫产术切皮前应用抗生素是否较断脐后
应用更能降低剖宫产术后感染率仍存在争议
二、剖宫产术切皮前应用抗生素手术部位感染
率较断脐后应用降低并不明显
三、剖宫产术切皮前应用抗生素对子代的影响仍
存在争论
作者的观点认为:
一、剖宫产术切皮前应用抗生素是否较断脐后
应用更能降低剖宫产术后感染率仍存在争议
二、剖宫产术切皮前应用抗生素手术部位感染
率较断脐后应用降低并不明显
三、剖宫产术切皮前应用抗生素对子代的影响仍
存在争论

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知识竞赛

默认分类dearhang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199 次浏览 • 2017-01-03 16:43 • 来自相关话题

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知识竞赛

   我院院感办根据年初工作计划于2016年10月份举办了院感知识竞赛,重点内容是《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 年版)》,参加人员为2011年10月1日以后上岗的临床医生及药剂人员。
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知识竞赛

   我院院感办根据年初工作计划于2016年10月份举办了院感知识竞赛,重点内容是《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 年版)》,参加人员为2011年10月1日以后上岗的临床医生及药剂人员。

[转帖] 12天,看一部耐药菌的演化史

默认分类dearhang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223 次浏览 • 2017-01-03 16:42 • 来自相关话题

大肠杆菌开拓记大约两分钟前,我空降在了一片未被开发过的区域。这片区域看起来有着相当丰富的营养,尽管有阻力,但我还可以向周围运动。这看上去是个繁殖的好地方。我是一个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大概20分钟后,我将会有第一代后代,而它还会进一步产生更多的“我”——有的时候,我们长得不完全一样,但毕竟也是我的子孙嘛。相信很快我们就能占领这片区域。
44个小时过去,这片地方已经全是我和我的后代们的了。那些去得比较远的先行者告诉我,远方还有未经开发的区域,但是那片区域似乎被什么东西污染了,它们感到很难受。可如果只在这里呆下去,营养也会被用完的。我的后代们必须做出觉悟。
现在,距离刚来的时候已经88个小时,那个有毒的区域还是被新的后代适应了!它们跟老家的先辈们比起来更不一样了。后来的一部分小家伙看上去具有更高的耐性,但早被勇敢的先行者们堵在了后面,这个问题看上去很难解决。先要加把劲占领这里再说吧。
第132小时,上一片区域也被占满了。我们不得不来到新的地方——地方很大,但也更加危险。不过我们已经有了应对的经验,就这么繁殖下去,反正总会有个别新家伙有办法适应。这不,我们来了。
第176小时,我们似乎陷入了绝境。许多先行者死在了更远的区域,为什么会这样?那片区域的污染太严重了,可脚下这个区域的营养已将耗尽了!它无法再容纳我的后代了!该怎么办?
没想到终于还是到达了这个被重度污染的区域!第220个小时,天知道我对自己的身体做了什么。我感觉到自己显然没有之前那么健康了。我的同行者更少了,身边大部分同类都死于这些该死的污染。但我还活着,相信它们也会想到办法跨过这道坎。我们还能制造更多的后代。
哈哈,早已大不相同的我和我的后代们终究还是在这片地方兴盛了起来。现在是第264个小时,这里的毒素对我们来讲已经不再是任何问题。少部分先行者已经到达了更远、含有更高浓度毒素的区域,依然有许多同类在死去。可那又怎么样?等着吧,我们一定能征服那片区域的。
培养板上的演化之路
上面这个大肠杆菌的故事,发生在哈佛医学院罗伊·契肖尼(Roy Kishony)“平板演化”实验上。在不足两周的时间中,它演化出了耐受高浓度抗生素的能力。在受到耐药菌威胁的今天,科学家正在两个方面进行努力——一部分科学家在尝试研发更多的抗菌药物;而另一部分科学家,包括契肖尼,则在试图搞清楚这些生物的能力究竟是怎么来的。根据契肖尼和同事在《科学》上发表的文章,大肠杆菌从普通病原到抗药性极强的细菌的转变,只需要12天的时间。
大肠杆菌所处那片广袤而受到不同程度污染的“土地”,是契肖尼和他的小组为了模拟微生物适应演化,设计的一个“软平板”。他们把这个装置称为“微生物演化与成长板”(microbial evolution and growth arena,MEGA)。这块体积达到了120x60厘米的巨型培养板由两层琼脂培养基构成。位于下层的培养基固体,成分不会自动扩散,因此研究人员可以按照自己的需求设置不同的抗生素浓度形成梯度。而位于上层的软琼脂培养基使得细菌不会像在正常的固体培养基上被“固定”成一个一个菌落,它们能够沿着这块板进行游动,扩散到它们能够生存的区域。契肖尼在整块下层琼脂平板上注入了黑色的墨水。大肠杆菌在形成菌落时会盖住下方墨水的颜色,这样,研究人员就能够直观地看到它们最终能走到哪里。




契肖尼的MEGA板。图中这一块是用于观察甲氧苄啶(TMP)适应进化的MEGA板,在MEGA板两侧添加的大肠杆菌将扩散到MEGA板中央含有高浓度TMP的区域。图片来源:参考文献[1]
契肖尼准备了两套这样的“竞技场”。除了两段的接种区,“竞技场”的其他区域分别含有不同浓度的甲氧苄啶(Trimethoprim,TMP)和环丙沙星(Ciprofloxacin,CPR)两种常见的抗生素。在TMP板中,它们的最小浓度单位为3个最小抑菌浓度(MIC)——1个MIC的量,就能够抑制大肠杆菌的生长。而当大肠杆菌们成功适应了3MIC的梯度后,它们还将面临30/300/3000倍MIC的“高山”。而在CPR板中,这个数字有所减小,但如果要使子孙覆盖整个“竞技场”,大肠杆菌也最终需要征服高达2000MIC的浓度才行。
而结果你已经知道了:那些大肠杆菌不但适应了对它们来说极为致命的抗生素浓度,而且速度是惊人的——12天和15天,这是它们分别攻克TMP和CPR板最高抗生素浓度区所花的时间。





大肠杆菌(白)在TMP板上12天的培养过程。图片来源:参考文献[1]
而这实在是太快了。
超级抗性是怎样炼成的
为了弄清楚大肠杆菌快速演化的背后发生了什么,契肖尼在含有TMP的MEGA板上随机挑选出位于不同梯度的菌落进行基因组测序,来搞清楚这些适应性背后的机制。按照测序的结果,研究人员将“变异菌群”分为两组:含有超过60个基因突变的高突变组,以及基因突变不超过12个的低突变组。




在MEGA板上采集的样本会用于基因组测序。图片来源:参考文献[1]
在所有高突变组中,一个被称为dnaQ的基因都出现了变异。这一基因负责编码DNA聚合酶III,在DNA复制的校对中扮演着关键角色。dnaQ的失活意味着细菌的DNA的复制会变得错误百出。在没有抗生素压力的“和平年代”,这样的不稳定会为菌落的持续生长增添额外的负担。但此时此刻,更多的错误将意味着更多的可能性——包含那些能够适应抗生素的可能。这部分可能带给整个大肠杆菌群落更大的生存几率。然而,这样的大肠杆菌抵达最高抗生素浓度区域的时间与低突变组的菌大致相同,这让研究者将分析的焦点放在了低突变组。
在低突变组中,一个名为folA的基因被反复突变掉。folA是二氢叶酸还原酶的编码基因,也是抗生素TMP作用的直接位点。这一基因的失活,可能将使得TMP无处着力。除了folA之外,一些与TMP抗性并无首要关联的基因也发生了突变。这其中包括与大肠杆菌应激反应相关的mar和sox,以及许多与TMP抗性相关的转录和翻译元件。
尽管这样的突变能赋予大肠杆菌更强的抗药性,但大部分时候,这都会以牺牲自己的生长速率为代价。在适应的初期,它们的生长速率会明显放缓。可即使这样一个短暂的“刹车”,也会对大肠杆菌造成巨大的影响。不过,在适应了筛选的环境后,细菌们又会找到办法回复之前的生长速度。MEGA板上空间有限,对于单个大肠杆菌菌落来说,复制一旦放缓,竞争者就会“超车”跑到它的前面。契肖尼发现,在抗生素梯度“边界”处的大肠杆菌,往往并非那些最能耐受抗生素的菌群。那些能够耐受最高浓度抗生素的菌群,往往会由于空间不足被硬“挤”在低浓度抗生素区——把这类“怀才不遇”的菌群移到抗生素浓度梯度的边界上,它们能够扩散更远的距离。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大肠杆菌在所展现的适应能力令人咋舌,但契肖尼和同事的其他实验,那些“一步登天”——能够直接从0跳到在最高浓度抗生素压力下存活的细菌并不存在,适宜的“中间浓度”也许是发生适应性进化的必要条件。




不同浓度设置下的TMP抗药性实验。t为培养时间。图片来源:参考文献[1]
MEGA板的存在使得人们得以在空间和时间两个维度来直观地观察细菌抗药性的演化史,这也促使人们进行思考未来如何更加有效地与之对抗。对抗生素和耐药菌之间关系的研究有很多,但人们很少意识到的是,在一个真实的环境中,演化程度并非决定种群密度的唯一优势。一些时常被人忽视的因素,比如复制速度和菌群密度,都可能成为耐药菌传播扩散的桎梏。借助更多这样的信息,科学家们也许能够发现更为恰当的对策应对耐药菌的威胁。
  查看全部
大肠杆菌开拓记大约两分钟前,我空降在了一片未被开发过的区域。这片区域看起来有着相当丰富的营养,尽管有阻力,但我还可以向周围运动。这看上去是个繁殖的好地方。我是一个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大概20分钟后,我将会有第一代后代,而它还会进一步产生更多的“我”——有的时候,我们长得不完全一样,但毕竟也是我的子孙嘛。相信很快我们就能占领这片区域。
44个小时过去,这片地方已经全是我和我的后代们的了。那些去得比较远的先行者告诉我,远方还有未经开发的区域,但是那片区域似乎被什么东西污染了,它们感到很难受。可如果只在这里呆下去,营养也会被用完的。我的后代们必须做出觉悟。
现在,距离刚来的时候已经88个小时,那个有毒的区域还是被新的后代适应了!它们跟老家的先辈们比起来更不一样了。后来的一部分小家伙看上去具有更高的耐性,但早被勇敢的先行者们堵在了后面,这个问题看上去很难解决。先要加把劲占领这里再说吧。
第132小时,上一片区域也被占满了。我们不得不来到新的地方——地方很大,但也更加危险。不过我们已经有了应对的经验,就这么繁殖下去,反正总会有个别新家伙有办法适应。这不,我们来了。
第176小时,我们似乎陷入了绝境。许多先行者死在了更远的区域,为什么会这样?那片区域的污染太严重了,可脚下这个区域的营养已将耗尽了!它无法再容纳我的后代了!该怎么办?
没想到终于还是到达了这个被重度污染的区域!第220个小时,天知道我对自己的身体做了什么。我感觉到自己显然没有之前那么健康了。我的同行者更少了,身边大部分同类都死于这些该死的污染。但我还活着,相信它们也会想到办法跨过这道坎。我们还能制造更多的后代。
哈哈,早已大不相同的我和我的后代们终究还是在这片地方兴盛了起来。现在是第264个小时,这里的毒素对我们来讲已经不再是任何问题。少部分先行者已经到达了更远、含有更高浓度毒素的区域,依然有许多同类在死去。可那又怎么样?等着吧,我们一定能征服那片区域的。
培养板上的演化之路
上面这个大肠杆菌的故事,发生在哈佛医学院罗伊·契肖尼(Roy Kishony)“平板演化”实验上。在不足两周的时间中,它演化出了耐受高浓度抗生素的能力。在受到耐药菌威胁的今天,科学家正在两个方面进行努力——一部分科学家在尝试研发更多的抗菌药物;而另一部分科学家,包括契肖尼,则在试图搞清楚这些生物的能力究竟是怎么来的。根据契肖尼和同事在《科学》上发表的文章,大肠杆菌从普通病原到抗药性极强的细菌的转变,只需要12天的时间。
大肠杆菌所处那片广袤而受到不同程度污染的“土地”,是契肖尼和他的小组为了模拟微生物适应演化,设计的一个“软平板”。他们把这个装置称为“微生物演化与成长板”(microbial evolution and growth arena,MEGA)。这块体积达到了120x60厘米的巨型培养板由两层琼脂培养基构成。位于下层的培养基固体,成分不会自动扩散,因此研究人员可以按照自己的需求设置不同的抗生素浓度形成梯度。而位于上层的软琼脂培养基使得细菌不会像在正常的固体培养基上被“固定”成一个一个菌落,它们能够沿着这块板进行游动,扩散到它们能够生存的区域。契肖尼在整块下层琼脂平板上注入了黑色的墨水。大肠杆菌在形成菌落时会盖住下方墨水的颜色,这样,研究人员就能够直观地看到它们最终能走到哪里。
1.png

契肖尼的MEGA板。图中这一块是用于观察甲氧苄啶(TMP)适应进化的MEGA板,在MEGA板两侧添加的大肠杆菌将扩散到MEGA板中央含有高浓度TMP的区域。图片来源:参考文献[1]
契肖尼准备了两套这样的“竞技场”。除了两段的接种区,“竞技场”的其他区域分别含有不同浓度的甲氧苄啶(Trimethoprim,TMP)和环丙沙星(Ciprofloxacin,CPR)两种常见的抗生素。在TMP板中,它们的最小浓度单位为3个最小抑菌浓度(MIC)——1个MIC的量,就能够抑制大肠杆菌的生长。而当大肠杆菌们成功适应了3MIC的梯度后,它们还将面临30/300/3000倍MIC的“高山”。而在CPR板中,这个数字有所减小,但如果要使子孙覆盖整个“竞技场”,大肠杆菌也最终需要征服高达2000MIC的浓度才行。
而结果你已经知道了:那些大肠杆菌不但适应了对它们来说极为致命的抗生素浓度,而且速度是惊人的——12天和15天,这是它们分别攻克TMP和CPR板最高抗生素浓度区所花的时间。

1.gif

大肠杆菌(白)在TMP板上12天的培养过程。图片来源:参考文献[1]
而这实在是太快了。
超级抗性是怎样炼成的
为了弄清楚大肠杆菌快速演化的背后发生了什么,契肖尼在含有TMP的MEGA板上随机挑选出位于不同梯度的菌落进行基因组测序,来搞清楚这些适应性背后的机制。按照测序的结果,研究人员将“变异菌群”分为两组:含有超过60个基因突变的高突变组,以及基因突变不超过12个的低突变组。
2.png

在MEGA板上采集的样本会用于基因组测序。图片来源:参考文献[1]
在所有高突变组中,一个被称为dnaQ的基因都出现了变异。这一基因负责编码DNA聚合酶III,在DNA复制的校对中扮演着关键角色。dnaQ的失活意味着细菌的DNA的复制会变得错误百出。在没有抗生素压力的“和平年代”,这样的不稳定会为菌落的持续生长增添额外的负担。但此时此刻,更多的错误将意味着更多的可能性——包含那些能够适应抗生素的可能。这部分可能带给整个大肠杆菌群落更大的生存几率。然而,这样的大肠杆菌抵达最高抗生素浓度区域的时间与低突变组的菌大致相同,这让研究者将分析的焦点放在了低突变组。
在低突变组中,一个名为folA的基因被反复突变掉。folA是二氢叶酸还原酶的编码基因,也是抗生素TMP作用的直接位点。这一基因的失活,可能将使得TMP无处着力。除了folA之外,一些与TMP抗性并无首要关联的基因也发生了突变。这其中包括与大肠杆菌应激反应相关的mar和sox,以及许多与TMP抗性相关的转录和翻译元件。
尽管这样的突变能赋予大肠杆菌更强的抗药性,但大部分时候,这都会以牺牲自己的生长速率为代价。在适应的初期,它们的生长速率会明显放缓。可即使这样一个短暂的“刹车”,也会对大肠杆菌造成巨大的影响。不过,在适应了筛选的环境后,细菌们又会找到办法回复之前的生长速度。MEGA板上空间有限,对于单个大肠杆菌菌落来说,复制一旦放缓,竞争者就会“超车”跑到它的前面。契肖尼发现,在抗生素梯度“边界”处的大肠杆菌,往往并非那些最能耐受抗生素的菌群。那些能够耐受最高浓度抗生素的菌群,往往会由于空间不足被硬“挤”在低浓度抗生素区——把这类“怀才不遇”的菌群移到抗生素浓度梯度的边界上,它们能够扩散更远的距离。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大肠杆菌在所展现的适应能力令人咋舌,但契肖尼和同事的其他实验,那些“一步登天”——能够直接从0跳到在最高浓度抗生素压力下存活的细菌并不存在,适宜的“中间浓度”也许是发生适应性进化的必要条件。
3.png

不同浓度设置下的TMP抗药性实验。t为培养时间。图片来源:参考文献[1]
MEGA板的存在使得人们得以在空间和时间两个维度来直观地观察细菌抗药性的演化史,这也促使人们进行思考未来如何更加有效地与之对抗。对抗生素和耐药菌之间关系的研究有很多,但人们很少意识到的是,在一个真实的环境中,演化程度并非决定种群密度的唯一优势。一些时常被人忽视的因素,比如复制速度和菌群密度,都可能成为耐药菌传播扩散的桎梏。借助更多这样的信息,科学家们也许能够发现更为恰当的对策应对耐药菌的威胁。
 

这是全宇宙最简单明了的抗生素图解!

默认分类dearhang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221 次浏览 • 2017-01-03 16:24 • 来自相关话题

来源:生物谷转载
常见的称为“细菌”的病原体其实包括好几大类,像这样




各种不管宣传为“广谱的”还是“窄谱的”,都不能完全包括以上所有细菌,比如青霉素,是一种窄谱抗生素




而标榜为“广谱青霉素”的氨苄西林或阿莫西林,其实也只是这样:




而被一些医务人员或公众认为“取代青霉素”的头孢菌素,也没有好多少,比如一代头孢是这样




三代头孢是这样:




而最近研究较热的,在中国尚未上市的五代头孢,也是这样:




β-内酰胺类药物中抗菌谱最广之一的碳青霉烯类药物,是这样:




而曾被誉为“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后一道防线”的万古霉素及同类药物,是这样:




曾经使用十分火爆的喹诺酮类,是这样:




升级换代产品增加了一些特技,哦不,增加了一些抗菌谱,也只是这样:




而一直以来上面那一块“真菌”都无人可及,抗真菌药物是专门的一大类,现在抗菌谱比较广的伏立康唑,是这样:




有些时候,一些患者感染很重,但一时又无法获知是哪种细菌,为了抢时间,就必须第一时间包括尽可能多的细菌,像这样:




此外还有比较新的四环素类的衍生物,替加环素,抗菌谱算是很广了,像这样:

但这种药物价格也极其昂贵,一天接近2000元,并且适应证仅限于复杂性腹腔感染及皮肤软组织感染,单用于肺部感染会增加死亡率,需要联合治疗。

所以抗感染治疗药物的研发仍然任重而道远,因为使用受限,抗菌药物的研发对于公司而言利润不大,因此现在鲜有公司愿意投入。现在也有公司试图开发单克隆抗体用于对抗感染类疾病,希望能够早日获得上市。(生物谷 Bioon.com)




  查看全部
来源:生物谷转载
常见的称为“细菌”的病原体其实包括好几大类,像这样
1.jpg

各种不管宣传为“广谱的”还是“窄谱的”,都不能完全包括以上所有细菌,比如青霉素,是一种窄谱抗生素
2.jpg

而标榜为“广谱青霉素”的氨苄西林或阿莫西林,其实也只是这样:
3.jpg

而被一些医务人员或公众认为“取代青霉素”的头孢菌素,也没有好多少,比如一代头孢是这样
4.jpg

三代头孢是这样:
5.jpg

而最近研究较热的,在中国尚未上市的五代头孢,也是这样:
6.jpg

β-内酰胺类药物中抗菌谱最广之一的碳青霉烯类药物,是这样:
7.jpg

而曾被誉为“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后一道防线”的万古霉素及同类药物,是这样:
8.jpg

曾经使用十分火爆的喹诺酮类,是这样:
9.jpg

升级换代产品增加了一些特技,哦不,增加了一些抗菌谱,也只是这样:
10.jpg

而一直以来上面那一块“真菌”都无人可及,抗真菌药物是专门的一大类,现在抗菌谱比较广的伏立康唑,是这样:
11.jpg

有些时候,一些患者感染很重,但一时又无法获知是哪种细菌,为了抢时间,就必须第一时间包括尽可能多的细菌,像这样:
12.jpg

此外还有比较新的四环素类的衍生物,替加环素,抗菌谱算是很广了,像这样:

但这种药物价格也极其昂贵,一天接近2000元,并且适应证仅限于复杂性腹腔感染及皮肤软组织感染,单用于肺部感染会增加死亡率,需要联合治疗。

所以抗感染治疗药物的研发仍然任重而道远,因为使用受限,抗菌药物的研发对于公司而言利润不大,因此现在鲜有公司愿意投入。现在也有公司试图开发单克隆抗体用于对抗感染类疾病,希望能够早日获得上市。(生物谷 Bioon.com)
13.jpg

 

[转帖] 抗生素滥用太可怕!教你一看名字就能识别哪些是抗生素!

默认分类dearhang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202 次浏览 • 2017-01-03 16:18 • 来自相关话题

抗生素
最近,一则《七旬老太患上常见的肺炎,11种抗生素竟然都不管用》的新闻刷屏朋友圈,很多人都认为“抗生素”是救命药,然而关键时刻,为何11种抗生素都无法救命?






滥用抗生素的最大危害,
     就是导致人类最后无药可救,
     养出了“超级细菌”!
     抗生素是一把双刃剑,
     用不对就是拿它在给自己捅刀子!






滥用抗生素的危害
细菌耐药——无药可用
抗生素本来就是消灭细菌的小能手,但在杀灭或抑制过程中,细菌也一直在“反抗”。细菌为了生存,在跟药物的不断抗争下改变了自己的性质和状态,来维持生命,导致细菌耐药。如果继续乱用,2050年人类因此的死亡人数可能超过1000万。
“炸”毁肠道——数年恢复
服用抗生素的同时,肠道菌群也无一幸免,无论是有益菌,还是有害菌。抗生素药物每使用一次,就相当于在肠道里投了一颗“炸弹”,它对肠道菌群能够造成非常大的破坏,甚至需要数年才能恢复。





摧毁免疫——更易生病
人体有超过 80% 的免疫功能建构在肠道中的益生菌平衡上,从婴儿开始,肠道菌群便逐渐发挥作用,免疫功能也由此启动。
抗生素的滥用严重




影响肠道菌群的平衡,摧毁大量的益生菌,影响人体的免疫系统。而益菌除了是防御的卫兵,也是移除体内重金属的帮手,一旦让坏菌占得优势,肠壁出现漏洞,细菌、过敏原得以入侵血液,将会使已经削弱的免疫系统责任更为加重。
不良反应——药三分毒
抗生素本身就是一种药物,不合理使用很容易产生不良反应。比如小孩使用了庆大霉素、丁胺卡那霉素出现了耳聋,成人使用可能会有肾脏的问题。还有红霉素里面的四环素,大量使用会造成肝脏的损害,小孩使用会影响牙齿和骨骼的发育问题。

 影响大脑——记忆变差
据德国的马克斯·德尔布吕克分子医学中心的研究,广谱抗生素会减缓小鼠大脑中海马体的细胞发育。而海马体主要负责记忆和学习,日常生活中的短期记忆都储存在海马体中。实验中的小鼠在记忆测试中表现很差,而且体内白细胞更少。






一招识别抗生素
磺胺
磺胺类抗菌药,用作词头。
如磺胺嘧啶、磺胺甲恶唑、磺胺米隆等。
霉素
各类抗生素都有用这个词干。
如阿奇霉素、克林霉素、罗红霉素、红霉素等。






     西林
青霉素类药物。
如阿莫西林、氨苄西林、哌拉西林、美洛西林等。
头孢
头孢菌素类药物,用作词头。
例如,头孢拉定、头孢地尼、头孢曲松、头孢哌酮等。
培南
碳青霉烯类药物。
如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帕尼培南等。
环素
四环素类药物。
如四环素、土霉素、地美环素、美他环素等。






   沙星
喹诺酮类药物。
如诺氟沙星、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等。
    现在大家大概知道
    哪些药是抗生素了吧?
     平时可别随意吃哦,
     必须遵医嘱!
  查看全部

抗生素
最近,一则《七旬老太患上常见的肺炎,11种抗生素竟然都不管用》的新闻刷屏朋友圈,很多人都认为“抗生素”是救命药,然而关键时刻,为何11种抗生素都无法救命?

221540i2rfhrv948zc7vvf.jpg


滥用抗生素的最大危害,
     就是导致人类最后无药可救,
     养出了“超级细菌”!
     抗生素是一把双刃剑,
     用不对就是拿它在给自己捅刀子!

221701ptw118883119t321.jpg


滥用抗生素的危害
细菌耐药——无药可用

抗生素本来就是消灭细菌的小能手,但在杀灭或抑制过程中,细菌也一直在“反抗”。细菌为了生存,在跟药物的不断抗争下改变了自己的性质和状态,来维持生命,导致细菌耐药。如果继续乱用,2050年人类因此的死亡人数可能超过1000万。
“炸”毁肠道——数年恢复
服用抗生素的同时,肠道菌群也无一幸免,无论是有益菌,还是有害菌。抗生素药物每使用一次,就相当于在肠道里投了一颗“炸弹”,它对肠道菌群能够造成非常大的破坏,甚至需要数年才能恢复。
221752kd2itecva4tdjirn.jpg


摧毁免疫——更易生病
人体有超过 80% 的免疫功能建构在肠道中的益生菌平衡上,从婴儿开始,肠道菌群便逐渐发挥作用,免疫功能也由此启动。
抗生素的滥用严重
221859acud0f1d2085zkuu.jpg

影响肠道菌群的平衡,摧毁大量的益生菌,影响人体的免疫系统。而益菌除了是防御的卫兵,也是移除体内重金属的帮手,一旦让坏菌占得优势,肠壁出现漏洞,细菌、过敏原得以入侵血液,将会使已经削弱的免疫系统责任更为加重。
不良反应——药三分毒
抗生素本身就是一种药物,不合理使用很容易产生不良反应。比如小孩使用了庆大霉素、丁胺卡那霉素出现了耳聋,成人使用可能会有肾脏的问题。还有红霉素里面的四环素,大量使用会造成肝脏的损害,小孩使用会影响牙齿和骨骼的发育问题。

 影响大脑——记忆变差
据德国的马克斯·德尔布吕克分子医学中心的研究,广谱抗生素会减缓小鼠大脑中海马体的细胞发育。而海马体主要负责记忆和学习,日常生活中的短期记忆都储存在海马体中。实验中的小鼠在记忆测试中表现很差,而且体内白细胞更少。

222037m2p97nl9izxx2llz.jpg


一招识别抗生素
磺胺
磺胺类抗菌药,用作词头。
如磺胺嘧啶、磺胺甲恶唑、磺胺米隆等。
霉素
各类抗生素都有用这个词干。
如阿奇霉素、克林霉素、罗红霉素、红霉素等。

222125vlu4tru4g4una5ug.jpg


     西林
青霉素类药物。
如阿莫西林、氨苄西林、哌拉西林、美洛西林等。
头孢
头孢菌素类药物,用作词头。
例如,头孢拉定、头孢地尼、头孢曲松、头孢哌酮等。
培南
碳青霉烯类药物。
如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帕尼培南等。
环素
四环素类药物。
如四环素、土霉素、地美环素、美他环素等。

222223baoaq14f13ocuhmm.jpg


   沙星
喹诺酮类药物。
如诺氟沙星、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等。
    现在大家大概知道
    哪些药是抗生素了吧?
     平时可别随意吃哦,
     必须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