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费县人民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一届岗位技能比赛圆满结束

真菌:念珠菌、曲霉、隐球菌、毛霉菌...wangnan1225 发表了文章 • 1 个评论 • 482 次浏览 • 2017-05-25 15:27 • 来自相关话题

 



    随着我院“服务能力提升年”活动有序的开展,消毒供应中心以满足临床需要为重点,进一步规范无菌物品的包装操作流程。根据科室专业特点,精心组织筹备了首届岗位技能比赛。
    5月9日下午 ,首届岗位技能比赛在消毒供应中心拉开帷幕。特邀分管院长王坤荣及七位护理部主任担任评委。




   首先,消毒供应中心护士长刘艳杰对科室实行精细管理的举措给大家做了汇报,并将本届岗位技能比赛的初赛情况及比赛标准做了简短的说明。




经过初赛选拔,7位选手进入决赛。




    比赛前副院长王坤荣对消毒供应中心近几年的巨大变化和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 同时对这次岗位技能比赛提出了新的要求,希望消毒供应中心在医院领导和护理部的带领下,在院感科的督导下,把消毒供应中心发展成医院的标杆科室,把每一项流程做成精品,让病人放心,医院放心,社会放心!
比赛现场










    经过激烈的角逐,最终,夏丽荣获一等奖;王法海 陈亚玲荣获二等奖;王建伟 高飞 沙登超荣获三等奖。








    最后,护理部主任杨圣莲做了总结发言,她对科室举办这次比赛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对消毒供应中心的科室文化、团队精神给予了高度的赞扬,她鼓励大家以此为契机,本着让科室放心,使病人安全的基本原则,控制每一道工作程序,做好每一件无菌物品,为病人的健康保驾护航。





 

  查看全部
 
新咨询(网络版)副本.png

    随着我院“服务能力提升年”活动有序的开展,消毒供应中心以满足临床需要为重点,进一步规范无菌物品的包装操作流程。根据科室专业特点,精心组织筹备了首届岗位技能比赛。
    5月9日下午 ,首届岗位技能比赛在消毒供应中心拉开帷幕。特邀分管院长王坤荣及七位护理部主任担任评委。
1.png

   首先,消毒供应中心护士长刘艳杰对科室实行精细管理的举措给大家做了汇报,并将本届岗位技能比赛的初赛情况及比赛标准做了简短的说明。
123.png

经过初赛选拔,7位选手进入决赛。
3.png

    比赛前副院长王坤荣对消毒供应中心近几年的巨大变化和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 同时对这次岗位技能比赛提出了新的要求,希望消毒供应中心在医院领导和护理部的带领下,在院感科的督导下,把消毒供应中心发展成医院的标杆科室,把每一项流程做成精品,让病人放心,医院放心,社会放心!
比赛现场
5现场.png
6现场.png
现场4.png

    经过激烈的角逐,最终,夏丽荣获一等奖;王法海 陈亚玲荣获二等奖;王建伟 高飞 沙登超荣获三等奖。
颁奖9.png

颁奖7.png

    最后,护理部主任杨圣莲做了总结发言,她对科室举办这次比赛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对消毒供应中心的科室文化、团队精神给予了高度的赞扬,她鼓励大家以此为契机,本着让科室放心,使病人安全的基本原则,控制每一道工作程序,做好每一件无菌物品,为病人的健康保驾护航。
总结10.png


 

 

解读新规范,感控新征程

真菌:念珠菌、曲霉、隐球菌、毛霉菌...wangnan1225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323 次浏览 • 2017-05-25 15:14 • 来自相关话题

    



    2017年5月6日。聊城市消毒供应质量控制中心新规范研讨会在聊城市人民医院西区四楼会议室顺利召开。来自聊城市各县市医院等聊城消毒供应质控中心成员悉数参加。此次研讨会由聊城市消毒供应质控中心主任张瑾主持并讲话;强调和指出了对于新规范学习和感染防控的重要性。




    上午,来自新华医疗的工程师李谦对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新规范进行解读,并对新旧规范做了详细对比。与会人员受益匪浅,并对研讨内容认真学习和积极记录




    下午,在新规范解读结束后,各消毒供应质控中心成员分成多个小组进行讨论。对于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新规范新知识的认识大家各抒己见,专家解难答疑;会场中也不时传来热烈的讨论声。




    通过此次聊城市消毒供应质量控制中心组织的新规范研讨会。各中心成员收获颇多,并对新规范有了全面的认识和理解。消毒供应事业既特殊又重要,感控道路任重而道远。
聊城市人民医院消毒供应中心  刘超
  2017.5




 
  查看全部
    
xinzixun.png

    2017年5月6日。聊城市消毒供应质量控制中心新规范研讨会在聊城市人民医院西区四楼会议室顺利召开。来自聊城市各县市医院等聊城消毒供应质控中心成员悉数参加。此次研讨会由聊城市消毒供应质控中心主任张瑾主持并讲话;强调和指出了对于新规范学习和感染防控的重要性。
1.jpg

    上午,来自新华医疗的工程师李谦对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新规范进行解读,并对新旧规范做了详细对比。与会人员受益匪浅,并对研讨内容认真学习和积极记录
image003.jpg

    下午,在新规范解读结束后,各消毒供应质控中心成员分成多个小组进行讨论。对于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新规范新知识的认识大家各抒己见,专家解难答疑;会场中也不时传来热烈的讨论声。
2.jpg

    通过此次聊城市消毒供应质量控制中心组织的新规范研讨会。各中心成员收获颇多,并对新规范有了全面的认识和理解。消毒供应事业既特殊又重要,感控道路任重而道远。
聊城市人民医院消毒供应中心  刘超
  2017.5
640.jpg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感染管理处举办临床科室院感监测员感控培训会

真菌:念珠菌、曲霉、隐球菌、毛霉菌...wangnan1225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342 次浏览 • 2017-05-25 15:08 • 来自相关话题

点击学习感控新理念

     5月11日下午,我院医院感染管理处在大礼堂召开了临床科室院感监测员感控培训会,会议由院感处王少燕、王书会科长分别主持和总结,各临床医技科室监测医生、监测护士,部分科室护士长、科主任及物业公司负责人等近300人参加了会议。




    首先,院感处韩辉处长为大家进行了“从院感视角看医护质量与安全”的培训,通过对院感暴发事件的详细解读,提出了院感管理工作贯穿于临床医疗活动中,强调了医生在感控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使临床感控人员对院感防控工作有了更加明确的认识。另外韩处还向大家介绍了院感2017年度工作计划,以及临床绩效考核院感版块的绩效方法,使大家对绩效考核工作有正确的理解与认识。
    之后,针对院感防控重点人群,由ICU科室李远和张建宁两位医师和泌尿外科刘希高医师,对呼吸机相关肺炎、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和导尿管相关感染的发生、诊断及院感防控方面分别进行了培训和讲解,为临床医生规范呼吸机插管、动静脉插管、尿道插管管理,加强感控依从性提出明确指引,是2016年韩处提出“医生主导,精准医疗”理念的贯彻与延伸。




    再次,针对国家卫计委发布的院感新规范,ICU病区周敏护士长、后勤保障处陈浩处长、院感处侯珺分别介绍了“病区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医院医用织物洗涤消毒技术规范”、“环境表面清洁规范”,对规范的要求进行了重点解读。院感新规范将于2017年6月1日起正式实施,因此对于新规范的培训和解读非常重要。院感处通过印刷新规范发放临床科室并开展新规范全院培训,使临床科室能够尽快理解并掌握新规范,根据新规范修改科室规章制度,保障院感防控工作的有序进行。




    最后,院感处秦雪对临床院感监测软件的使用进行了培训,并对2016年全院医院感染发生情况进行了总结汇报。通过介绍院感监测软件的使用流程和注意事项,帮助临床医生熟练掌握院感监测软件的使用方法,为院感上报工作做好前哨作用。








 
  查看全部


点击学习感控新理念


     5月11日下午,我院医院感染管理处在大礼堂召开了临床科室院感监测员感控培训会,会议由院感处王少燕、王书会科长分别主持和总结,各临床医技科室监测医生、监测护士,部分科室护士长、科主任及物业公司负责人等近300人参加了会议。
1.jpg

    首先,院感处韩辉处长为大家进行了“从院感视角看医护质量与安全”的培训,通过对院感暴发事件的详细解读,提出了院感管理工作贯穿于临床医疗活动中,强调了医生在感控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使临床感控人员对院感防控工作有了更加明确的认识。另外韩处还向大家介绍了院感2017年度工作计划,以及临床绩效考核院感版块的绩效方法,使大家对绩效考核工作有正确的理解与认识。
    之后,针对院感防控重点人群,由ICU科室李远和张建宁两位医师和泌尿外科刘希高医师,对呼吸机相关肺炎、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和导尿管相关感染的发生、诊断及院感防控方面分别进行了培训和讲解,为临床医生规范呼吸机插管、动静脉插管、尿道插管管理,加强感控依从性提出明确指引,是2016年韩处提出“医生主导,精准医疗”理念的贯彻与延伸。
24.jpg

    再次,针对国家卫计委发布的院感新规范,ICU病区周敏护士长、后勤保障处陈浩处长、院感处侯珺分别介绍了“病区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医院医用织物洗涤消毒技术规范”、“环境表面清洁规范”,对规范的要求进行了重点解读。院感新规范将于2017年6月1日起正式实施,因此对于新规范的培训和解读非常重要。院感处通过印刷新规范发放临床科室并开展新规范全院培训,使临床科室能够尽快理解并掌握新规范,根据新规范修改科室规章制度,保障院感防控工作的有序进行。
25.jpg

    最后,院感处秦雪对临床院感监测软件的使用进行了培训,并对2016年全院医院感染发生情况进行了总结汇报。通过介绍院感监测软件的使用流程和注意事项,帮助临床医生熟练掌握院感监测软件的使用方法,为院感上报工作做好前哨作用。
26.jpg

640.jpg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感染管理处举办血液净化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培训班

真菌:念珠菌、曲霉、隐球菌、毛霉菌...wangnan1225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361 次浏览 • 2017-05-24 11:02 • 来自相关话题

     



       5月8日下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感染管理处在本院华美楼F14D会议室召开血液净化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培训班,医院感染管理处、血液净化科及其他相关部门参与培训。









      培训会由医院感染管理处科长王书会主持。医院感染管理处处长韩辉以“血液净化医院感染防控”为主题进行讲座,强调了血液净化医院感染防控的重要性,讲解了如何有效防控血液净化医院感染的发生。血液净化科主任田军结合自身多年丰富的临床经验,以“切实做好血液透析室院感防控,保障医疗安全”为题进行了提问式授课,分别从手卫生、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以及血透感染事件三个方面进行讲述,指出血透感染对公立医院是灾难性事件,强调了血液净化医院感染防控的重要性,在讲解手卫生的过程中,田军邀请本科室护士上台进行手卫生演示。血液净化科鲜万华副主任医师讲解了如何做好血液净化科常见传染病如乙肝、丙肝、梅毒、HIV及结核病的预检、监测和报告,特别强调了如发生了血液透析相关医院感染,临床医生应及时上报。血液净化科护士长付敬结合科室实际工作,讲解了标准预防在血液透析院感防控中的重要性,指出血液透析感染事件对患者对医院的恶劣影响,强调了标准预防在感控中的重要性,并提出了血液净化医院感染防控存在的问题和困惑。血液净化科监测护士徐晨艳讲解了落实手卫生在血液透析操作环节的节点和重要性。





  查看全部
     
xinzixun.png

       5月8日下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感染管理处在本院华美楼F14D会议室召开血液净化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培训班,医院感染管理处、血液净化科及其他相关部门参与培训。

DDA40C6CFFBE1C8D7A460079C9A9C00C.jpg

46AE9701A781091440A9106FDC2AFE0E.jpg

      培训会由医院感染管理处科长王书会主持。医院感染管理处处长韩辉以“血液净化医院感染防控”为主题进行讲座,强调了血液净化医院感染防控的重要性,讲解了如何有效防控血液净化医院感染的发生。血液净化科主任田军结合自身多年丰富的临床经验,以“切实做好血液透析室院感防控,保障医疗安全”为题进行了提问式授课,分别从手卫生、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以及血透感染事件三个方面进行讲述,指出血透感染对公立医院是灾难性事件,强调了血液净化医院感染防控的重要性,在讲解手卫生的过程中,田军邀请本科室护士上台进行手卫生演示。血液净化科鲜万华副主任医师讲解了如何做好血液净化科常见传染病如乙肝、丙肝、梅毒、HIV及结核病的预检、监测和报告,特别强调了如发生了血液透析相关医院感染,临床医生应及时上报。血液净化科护士长付敬结合科室实际工作,讲解了标准预防在血液透析院感防控中的重要性,指出血液透析感染事件对患者对医院的恶劣影响,强调了标准预防在感控中的重要性,并提出了血液净化医院感染防控存在的问题和困惑。血液净化科监测护士徐晨艳讲解了落实手卫生在血液透析操作环节的节点和重要性。
DSC00028.JPG


 

卫计委互联网诊疗意见遭泄露,互联网医疗由虚向实,重大利好

独角兽工作室&&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493 次浏览 • 2017-05-18 19:03 • 来自相关话题

今天上午10:28,某微信群里某群友(别想了,我是不会告诉你群友名字的)突然晒出一份国家卫计委的征求意见稿文件,咱独角兽工作室拿出十二分的敏感度,认识到该文件的重要意义,于11:16分推送了微信公众号文章,并附上了文件全文,瞬间引起了大家的关注。然后我就得意洋洋滴觉得自己抢了个大新闻,直到读者们纷纷提醒该文件的信息公开形式是:不予公开。作为遵纪守法典范的独角兽小伙伴们,毅然决然滴立即删除了原文。







不过删除之前我又认真学习了一下文件,把学习的心得体会记录了下来,觉得有必要分享出来,避免大家出现理解偏差。
首先、本次由国家卫计委办公厅发出的征求意见函,包含两个文件:互联网诊疗管理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和关于推进互联网医疗服务发展的意见(征求意见稿),这里对某些私自截留了后一个文件的媒体编辑同学要进行批评,断章取义不可取啊。敲黑板,注意知识点:根据名称可知,国家卫计委的方向是“推进互联医疗服务发展”的,并不是某些同学想象的”让企业先哭起来”
其次,大方向清楚了之后,我们再来看方法:互联网诊疗管理办法。这个办法的目的有两个,在第一条就写得很清楚:规范互联网诊疗活动,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这几年随着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兴起,互联网诊疗(或类诊疗,比如称之为咨询)行为也红红火火,无数互联网创业公司、医疗机构乃至药企、器械公司都积极参与进来。由于一直没有正式发布相关管理规范,所以互联网医疗就是伴随着争议成长起来的,不少互联网医疗企业也发展得相当不错。而互联网医疗需要进一步发展,就必须要国家认可的正式管理办法作为基石。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因此,只要有管理办法,不管是严格管理还是放开管理,就一定比没有强。
举一个例子,我曾经无数次遇到咨询:互联网可以做诊疗吗?哪些行为属于互联网诊疗行为?没有实体医院的网上诊疗行为如何管理?这些问题之前一直都没有标准答案。今天眼看就有标准了,各位从业者照图索骥,就有希望可以直达自己的目标了,而不至于像个没头苍蝇乱碰。你要说这不是利好,不管你相不相信,反正我是不信。
至于第二个目的: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大家应该还记得1年多前张锐和王杉的那场”打断十八次的辩论“,辩论的画面是这样的:
张锐:互联网方便、高效率
王杉:你能确保安全吗?
张锐:互联网低成本、提高诊疗效果
王杉:你能确保安全吗?
张锐:互联网可以转移支付,降低用户医疗费用
王杉:你能确保安全吗?

问题点在于,不管互联网诊疗是否足够安全,在早期尚无法证明安全性与线下相当时,安全问题就永远是容易受人攻击的。王杉院长的意思是:不管你安全不安全,反正我不相信你安全。
本次管理办法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这个问题,从准入、资质、开展科目、人员和设施要求、不同疾病和诊疗阶段的具体方法、责任主体、法律责任和监督等各方面都有具体的要求和明确,换句话说,互联网诊疗与原有的线下诊疗在同一起跑线,“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的安全问题受到攻击了”。
你还要说这不是利好,不管你相不相信,反正我是不信。
这两大目的能实现,在于管理办法中采用了由虚入实的方法,其核心内容在这几点:
1.互联网诊疗活动应当由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医疗机构提供。也就是说由合法实体医疗机构提供,那么各种管理、标准、监督等都直接使用原实体医疗机构的,这个方法成熟、标准统一、管理经验丰富,可行性自然不是问题
2.慢性病签约服务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组织家庭医生,利用互联网技术为签约的慢性病患者提供基本医疗服务,这条解读同上
3.医疗机构不得对首诊患者进行互联网诊疗活动,允许开展的互联网诊疗活动仅限于医疗机构间的远程医疗服务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的慢性病签约服务,这都是保证安全的。
4.下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未按照《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本办法规定,批准设置虚拟医疗机构,或者违规备案互联网诊疗活动的,上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应当及时予以纠正。这一条的解读是最有意思的,按照规定,批准医疗机构一定是有实体的,还要符合各种条件,所以虚拟医疗机构在规定内是批不出来的的。如果批了,那必须得纠正啊。也就是说虚拟医疗机构是不应该存在的。
看到上面最后一条,圈内的同学们都应该明白了,虽然大部分互联网医院都是基于实体医疗机构完成审批的,但某地批或准备批N家虚拟医疗机构催生出来这一管理办法的。无论这管理办法是偏向勇于探索还是偏向安全保守,推出正式的互联网医疗管理办法本身就是进步。虽然比较保守安全的取向,就好像过于保护孩子的妈妈,有时候因为担心安全不敢让孩子上马路医院,但早晚还是要让孩子独立前行。
这,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
有趣的是,可以看到本管理办法很多内容与2014年国家卫计委的51号文《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推进医疗机构远程医疗服务的意见》相近,其中51号文中对远程医疗服务的定义:远程医疗服务是一方医疗机构(以下简称邀请方)邀请其他医疗机构(以下简称受邀方),运用通讯、计算机及网络技术(以下简称信息化技术),为本医疗机构诊疗患者提供技术支持的医疗活动。医疗机构运用信息化技术,向医疗机构外的患者直接提供的诊疗服务,属于远程医疗服务。
我注意到本管理办法中漏掉了医院直接向患者提供远程诊疗服务的部分,卫计委办公厅的文件效力低于卫计委文件,不太可能这么直接冲突而开历史倒车。估计征求意见之后的正式内容会统一到51号文的内容吧 查看全部
今天上午10:28,某微信群里某群友(别想了,我是不会告诉你群友名字的)突然晒出一份国家卫计委的征求意见稿文件,咱独角兽工作室拿出十二分的敏感度,认识到该文件的重要意义,于11:16分推送了微信公众号文章,并附上了文件全文,瞬间引起了大家的关注。然后我就得意洋洋滴觉得自己抢了个大新闻,直到读者们纷纷提醒该文件的信息公开形式是:不予公开。作为遵纪守法典范的独角兽小伙伴们,毅然决然滴立即删除了原文。

507770-d2b26c95d3ee6e15083eef6bc85cab80.jpg



不过删除之前我又认真学习了一下文件,把学习的心得体会记录了下来,觉得有必要分享出来,避免大家出现理解偏差。
首先、本次由国家卫计委办公厅发出的征求意见函,包含两个文件:互联网诊疗管理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和关于推进互联网医疗服务发展的意见(征求意见稿),这里对某些私自截留了后一个文件的媒体编辑同学要进行批评,断章取义不可取啊。敲黑板,注意知识点:根据名称可知,国家卫计委的方向是“推进互联医疗服务发展”的,并不是某些同学想象的”让企业先哭起来”
其次,大方向清楚了之后,我们再来看方法:互联网诊疗管理办法。这个办法的目的有两个,在第一条就写得很清楚:规范互联网诊疗活动,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这几年随着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兴起,互联网诊疗(或类诊疗,比如称之为咨询)行为也红红火火,无数互联网创业公司、医疗机构乃至药企、器械公司都积极参与进来。由于一直没有正式发布相关管理规范,所以互联网医疗就是伴随着争议成长起来的,不少互联网医疗企业也发展得相当不错。而互联网医疗需要进一步发展,就必须要国家认可的正式管理办法作为基石。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因此,只要有管理办法,不管是严格管理还是放开管理,就一定比没有强。
举一个例子,我曾经无数次遇到咨询:互联网可以做诊疗吗?哪些行为属于互联网诊疗行为?没有实体医院的网上诊疗行为如何管理?这些问题之前一直都没有标准答案。今天眼看就有标准了,各位从业者照图索骥,就有希望可以直达自己的目标了,而不至于像个没头苍蝇乱碰。你要说这不是利好,不管你相不相信,反正我是不信。
至于第二个目的: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大家应该还记得1年多前张锐和王杉的那场”打断十八次的辩论“,辩论的画面是这样的:
张锐:互联网方便、高效率
王杉:你能确保安全吗?
张锐:互联网低成本、提高诊疗效果
王杉:你能确保安全吗?
张锐:互联网可以转移支付,降低用户医疗费用
王杉:你能确保安全吗?

问题点在于,不管互联网诊疗是否足够安全,在早期尚无法证明安全性与线下相当时,安全问题就永远是容易受人攻击的。王杉院长的意思是:不管你安全不安全,反正我不相信你安全。
本次管理办法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这个问题,从准入、资质、开展科目、人员和设施要求、不同疾病和诊疗阶段的具体方法、责任主体、法律责任和监督等各方面都有具体的要求和明确,换句话说,互联网诊疗与原有的线下诊疗在同一起跑线,“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的安全问题受到攻击了”。
你还要说这不是利好,不管你相不相信,反正我是不信。
这两大目的能实现,在于管理办法中采用了由虚入实的方法,其核心内容在这几点:
1.互联网诊疗活动应当由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医疗机构提供。也就是说由合法实体医疗机构提供,那么各种管理、标准、监督等都直接使用原实体医疗机构的,这个方法成熟、标准统一、管理经验丰富,可行性自然不是问题
2.慢性病签约服务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组织家庭医生,利用互联网技术为签约的慢性病患者提供基本医疗服务,这条解读同上
3.医疗机构不得对首诊患者进行互联网诊疗活动,允许开展的互联网诊疗活动仅限于医疗机构间的远程医疗服务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的慢性病签约服务,这都是保证安全的。
4.下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未按照《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本办法规定,批准设置虚拟医疗机构,或者违规备案互联网诊疗活动的,上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应当及时予以纠正。这一条的解读是最有意思的,按照规定,批准医疗机构一定是有实体的,还要符合各种条件,所以虚拟医疗机构在规定内是批不出来的的。如果批了,那必须得纠正啊。也就是说虚拟医疗机构是不应该存在的。
看到上面最后一条,圈内的同学们都应该明白了,虽然大部分互联网医院都是基于实体医疗机构完成审批的,但某地批或准备批N家虚拟医疗机构催生出来这一管理办法的。无论这管理办法是偏向勇于探索还是偏向安全保守,推出正式的互联网医疗管理办法本身就是进步。虽然比较保守安全的取向,就好像过于保护孩子的妈妈,有时候因为担心安全不敢让孩子上马路医院,但早晚还是要让孩子独立前行。
这,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
有趣的是,可以看到本管理办法很多内容与2014年国家卫计委的51号文《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推进医疗机构远程医疗服务的意见》相近,其中51号文中对远程医疗服务的定义:远程医疗服务是一方医疗机构(以下简称邀请方)邀请其他医疗机构(以下简称受邀方),运用通讯、计算机及网络技术(以下简称信息化技术),为本医疗机构诊疗患者提供技术支持的医疗活动。医疗机构运用信息化技术,向医疗机构外的患者直接提供的诊疗服务,属于远程医疗服务。
我注意到本管理办法中漏掉了医院直接向患者提供远程诊疗服务的部分,卫计委办公厅的文件效力低于卫计委文件,不太可能这么直接冲突而开历史倒车。估计征求意见之后的正式内容会统一到51号文的内容吧

未来医疗的正确打开方式:互联网医疗+面对面诊疗

独角兽工作室&&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1187 次浏览 • 2017-05-18 19:03 • 来自相关话题

编者按:毋容置疑,互联网发展至今,已深入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对于互联网医疗、传统医疗的争议也从未停止。
近日,知名医疗信息化专家陈金雄指出:互联网医疗和面对面诊疗会成为很好的协同关系,而不是相互取代关系。正如不能因为面对面采集证据的局限性而限制面对面诊疗一样,也不能因为互联网医疗的局限性而限制互联网医疗。
未来,医疗的正确打开方式不是非此即彼,而应是互联网医疗+面对面诊疗。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HIT专家网news
作者:陈金雄
现代医疗逐渐构建了以实体医院为中心、以诊疗为核心和面对面诊疗的业务模式,由于培养高层次的专家型医生周期长、难度大,医疗资源特别是高水平的医生资源极度短缺。这些有限的资源在传统医疗业务模式下还不能得到有效利用,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导致医疗可及性难以企及,看病难、看病贵、看病烦、质量差和矛盾深等深层次问题尽管多方努力并未得到根本解决。随着人口老龄化和人们对健康医疗的需求不断提升,医疗资源不足问题会越来越突出,传统的以医院为中心、以诊疗为核心和面对面诊疗的医疗业务模式面临更加巨大的挑战。
正是因为传统医疗面临这些难以克服的困难和矛盾,人类寄希望于新的技术和新的模式来解决这些问题,互联网医疗甫一出现就得到强烈关注。尽管困难重重,几年来仍然在争议中砥砺前行,给健康和医疗带来巨大的变化。诊疗流程、诊疗模式、健康管理、慢病管理以及基于互联网的分级诊疗和远程医疗都有了很大的进步,互联网医院(暂且还允许这么称呼)如雨后春笋般涌现,2016年有36家医院建成了互联网医院,2017年以来有更多医疗机构准备构建互联网医院。
为了更好地说明互联网医疗,还是应从医疗业务本质来看待互联网医疗。与智能医疗不同,互联网医疗还是由有资质的医生为有医疗需求的人提供诊疗服务,唯一的区别是传统医疗是面对面,而互联网医疗是在线上通过语音和视频、结合可穿戴设备和电子病历等提供诊疗服务。
要回答互联网医疗是否可行或在什么条件下可行,首先就要来回答为什么要面对面进行诊疗,是否所有的疾病在任何情况都需要面对面诊疗,谁有权利来决定采取哪种方式?
为什么要面对面诊疗?第一个理由其实很简单,因为以前没有别的形式,只能面对面。
第二个理由是取证的需要。医疗业务范围主要有诊断、治疗、护理、康复和服务等,证据是诊断的前提和基础,证据、诊断和治疗的三者关系为:证据是否充分,决定诊断是否正确;诊断是否正确,又决定治疗的过程和结果(参考张中南的《唤醒医疗》)。
面对面的本质其实就是为了更真实采集体征信息,也就是证据,所以中医要求望闻问切,西医要求望触扣听,另外面对面确实有利于更深入的沟通,特别是情感交流。
基于面对面的诊疗模式和业务过程
当医生根据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经验认为面对面已经采集到证据足够做出诊断时,就可以进入到后续的治疗阶段。
当然人体和疾病毕竟太复杂,面对面也不能凭医生经验和患者主诉采集到所有的证据。当医生认为面对面采集的证据不足以做出诊断时,医生就会借助现代科技发明的DR、CT、MRI等影像设备和各种检验检测设备来帮助进行诊断,而临床信息系统特别是电子病历系统发展为管理这些临床诊疗信息提供了非常有利的工具和手段,让医生能够更便捷、更及时和更全面了解患者的各种临床诊疗信息,从而更有利于诊断和治疗。
当医学从传统的经验医学发展到现代的循证医学以后,检查检验等设备采集的证据就占据更加重要的位置。当大部分疾病医生不能仅仅依靠面对面就能做出诊断时,辅助检查就成为不可缺少的手段。当然,医学会针对各种疾病制定治疗指南,对诊疗行为进行规范。正因为医疗行为的复杂性,反而不能过分要求必须做什么,既然医生都是经过培训有专业资质的,那就要信任医生,医生是医疗行为的主体和责任者。
互联网医疗是否可行?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为诊疗行为提供了全新的途径,也就是医生对患者的诊疗行为除了面对面,还可以依托互联网和智能终端设备(见下图)。


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为诊疗行为提供了全新的途径
互联网的便捷性和良好的用户体验很容易成为医患诊疗的入口,至于到底是通过互联网进行诊疗、还是需要面对面线下诊疗,关键取决于医生的判断和证据的需要。
当医生认为互联网上足以采集到足够的证据,或者直接可以通过检查检验来进一步诊断而无需面对面时,就可以直接通过互联网手段进行诊疗。当医生认为通过互联网还不足以采集足够的证据信息需要面对面问诊时,可通过预约平台预约线下进行诊疗。因此,互联网医疗和面对面诊疗会成为很好的协同关系,而不是相互取代关系。
面对面会跟检查检验一样作为采集证据的一种手段,至于到底采取哪种手段更容易采集到足够的证据,完全是有资质医生的行为。正如不能因为面对面采集证据的局限性而限制面对面诊疗一样,也不能因为互联网医疗的局限性而限制互联网医疗。医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是根本,医生会根据病人的病情、疾病的情况以及自己的经验知识做出正确的选择,互联网医疗仅仅是多了一个更便捷的途径而已。况且对有些偏远山区和海岛,也许互联网医疗是唯一的救命途径。
另外从采集证据的角度讲,面对面只能采集当前信息、当次信息。而互联网结合可穿戴设备可以更实时地采集连续和动态信息,可以更有效地管理电子健康档案,产生的大数据更有利于智能诊疗。当然,互联网不方便采集外在的和情感的信息。
通过最近几天的讨论,感觉不少争议是对互联网医疗的理解不同上,有的把互联网医疗理解为:用了互联网医疗就不要面对面,就不要检查检验,医生完全凭线上问诊进行诊断和治疗;有的甚至把互联网医疗理解为不要医院,不要医生;有的把互联网医疗理解为不要监管或者逃避监管。
因此在这里说明一下,至少笔者理解的互联网医疗依然是有资质的医生对患者的诊疗行为,只不过以前只能面对面,现在增加了线上这么一个手段。有了互联网医疗并不排斥面对面,更不会排斥借助检查和检验设备进一步取证和辅助诊断,医生依然是医疗的主体,有决定性的作用。
医疗有其客观的规律、治疗原则和监管办法,互联网医疗作为医疗的一种新手段,同样要遵循医疗的客观规律、治疗原则和监管办法。线下医疗行为如果缺失信息系统,其实医疗质量监管会更加困难。互联网医疗天生是基于信息系统建立起来的,数据会更完备,从监管角度一定会到位。
互联网医疗有何意义?互联网医疗的发展必然会对原有的医疗业务模式和医疗格局产生重大的影响,笔者在《互联网+医疗健康》一书中归纳了以下几点:
一是改变医疗模式。移动医疗将在前端的诊疗和后端的康复上提供更为人性化的服务。随着慢性病的高发、技术的发展和观念的改变,预防性医疗的时代已经到来。移动医疗非常契合慢性病管理的需求,从健康数据的掌握到诊疗后的服药、运动等一系列的流程,移动医疗都能提供很好的管理模式。病人可以在医生的辅助下更好地管理自己的健康。因此,医疗业务范围从以治病救人为主扩展到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疾病管理、疾病诊疗和康复等医疗业务。
二是重塑服务形态。远程诊疗、智能诊疗的比重会越来越大。通过互联网技术,患者在云医院看病,线上医生开检查检验单,患者到线下检查检验机构检查检验,检查检验机构同步将结果提供给患者和诊所医生,医生开出在线处方,患者在线上药店购药,药店配送到家,可穿戴设备甚至会把大部分检查检验逐步移到线上,这样的诊疗行为会逐渐成为新常态。互联网医疗有以下主要特点:
第一,可及性强。跨地域远程问诊可以突破医疗资源的地理障碍,边远海岛山区的患者也能通过移动医疗平台享受到大城市医生的问诊。
第二,便利性强。春雨医生首次回应时间是4分钟,这在实体医院是不可想象的。
第三,有效性强。面对面诊疗的核心其实就是更真实地采集信息,互联网可以进行更长期、更实时、更准确的数据采集,建立患者完整的电子健康档案。
第四,协同性强。跨国跨学科医疗协同将会成为可能。
第五,针对性强。医患可以跨越医院建立点对点关系。
第六,管理性强。EHR(电子健康档案)汇聚基因、健康、化验、病理和环境健康医疗消费等丰富数据。这样全球任何一个医生都可以利用患者的档案数据对患者进行诊断。EHR将成为数字医患关系的中枢和纽带。
第七,智能化强。移动互联网、可穿戴设备与电子健康档案结合必然产生医疗大数据,医生、医疗大数据与机器人会协同为患者提供更加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医生不再是单打独斗。
第八,利用率高。智能和有效的医患匹配可以让医生的资源得到更有效的发挥,移动互联网可以让医生同时管理更多的患者,EHR、医疗大数据和机器人可以让医生更高效地工作。
三是倒逼医院改革。医院的中心化和垄断地位会被打破,这会倒逼医院改革,迫使医院真正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更加注重患者的健康需求,把低频、偶发、被动的就诊行为变成高频、主动的健康行为,破除以药补医和以检查养医,改革管理体制,推进价格调整,推动分配制度改革,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推动医疗机构、医务人员、生产企业、流通企业等方面的综合改革。这有利于推进医疗卫生资源布局结构调整,有利于医联体、人事制度、分级诊疗制度、医师多点执业、社会办医等制度的建立。
四是再造服务流程。过去患者去医院挂号、候诊、检查和取药等,只能被动等待,移动医疗则可以逆转两者的地位,就诊者可以通过移动手段挂号、缴费、远程候诊、查取检查报告等,就诊过程不再需要排长队,在手机上轻轻一点就可以完成。服务平台会发送各种提醒信息,并会提前提醒就诊者当前所处的位置和前面候诊的人数,让就诊者能更合理地安排,随时掌握并调整候诊时间。在服务流程中,医院的挂号环节也可以转移到线上完成,用户直接去医院就诊,从而节省用户时间。在服务链条中,用户可以在线预约医生,线下直接去找医生就诊。
五是降低医疗成本。移动医疗的核心是预防性医疗,无论是前端的问诊还是后端的康复,移动医疗都能有效地降低病人的疾病发生率,进而降低医疗费用。即使是疾病诊疗,线上问诊、远程诊断、智能诊疗和线上+线下诊疗模式也都能有效降低医疗费用。随着充分的医疗市场竞争、价值医疗和控制再住院率等新的政策推行,医疗机构会更加积极主动地通过移动互联网实现健康与疾病管理、线上诊疗与病后康复管理,从而更进一步降低医疗成本。在全球范围内针对移动医疗服务效果的临床研究显示,出院后的远程监护可将病人的全部医疗费用降低42%,延长看医生的时间间隔71%,降低35%的住院时间等。

【作者简介】
陈金雄:医疗信息化长期耕耘者、探索者与布道者,《迈向智能医疗》、《互联网+医疗健康》与《互联网+基因空间》主编,电子工业出版社《互联网+医疗健康》丛书主编。
兼任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医疗信息化分会副会长、中国医学装备协会数字医疗技术分会副会长、中国医药信息学会电子病历与电子健康专业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中国医院协会信息管理专业委员会常委等职。
先后被《计算机世界》评为推动中国信息化突出贡献奖,被中国信息化推进联盟评为中国信息化年度优秀人物和《IT经理世界》评为中国优秀CIO ,被中国IT价值联盟评为全国最有价值CIO。2009年被美国《信息周刊》评为全球50个优秀CIO。 查看全部
编者按:毋容置疑,互联网发展至今,已深入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对于互联网医疗、传统医疗的争议也从未停止。
近日,知名医疗信息化专家陈金雄指出:互联网医疗和面对面诊疗会成为很好的协同关系,而不是相互取代关系。正如不能因为面对面采集证据的局限性而限制面对面诊疗一样,也不能因为互联网医疗的局限性而限制互联网医疗。
未来,医疗的正确打开方式不是非此即彼,而应是互联网医疗+面对面诊疗。

507770-3fcd73a4944ebdb01d79620b6060eef8.jpg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HIT专家网news
作者:陈金雄
现代医疗逐渐构建了以实体医院为中心、以诊疗为核心和面对面诊疗的业务模式,由于培养高层次的专家型医生周期长、难度大,医疗资源特别是高水平的医生资源极度短缺。这些有限的资源在传统医疗业务模式下还不能得到有效利用,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导致医疗可及性难以企及,看病难、看病贵、看病烦、质量差和矛盾深等深层次问题尽管多方努力并未得到根本解决。随着人口老龄化和人们对健康医疗的需求不断提升,医疗资源不足问题会越来越突出,传统的以医院为中心、以诊疗为核心和面对面诊疗的医疗业务模式面临更加巨大的挑战。
正是因为传统医疗面临这些难以克服的困难和矛盾,人类寄希望于新的技术和新的模式来解决这些问题,互联网医疗甫一出现就得到强烈关注。尽管困难重重,几年来仍然在争议中砥砺前行,给健康和医疗带来巨大的变化。诊疗流程、诊疗模式、健康管理、慢病管理以及基于互联网的分级诊疗和远程医疗都有了很大的进步,互联网医院(暂且还允许这么称呼)如雨后春笋般涌现,2016年有36家医院建成了互联网医院,2017年以来有更多医疗机构准备构建互联网医院。
为了更好地说明互联网医疗,还是应从医疗业务本质来看待互联网医疗。与智能医疗不同,互联网医疗还是由有资质的医生为有医疗需求的人提供诊疗服务,唯一的区别是传统医疗是面对面,而互联网医疗是在线上通过语音和视频、结合可穿戴设备和电子病历等提供诊疗服务。
要回答互联网医疗是否可行或在什么条件下可行,首先就要来回答为什么要面对面进行诊疗,是否所有的疾病在任何情况都需要面对面诊疗,谁有权利来决定采取哪种方式?
为什么要面对面诊疗?第一个理由其实很简单,因为以前没有别的形式,只能面对面。
第二个理由是取证的需要。医疗业务范围主要有诊断、治疗、护理、康复和服务等,证据是诊断的前提和基础,证据、诊断和治疗的三者关系为:证据是否充分,决定诊断是否正确;诊断是否正确,又决定治疗的过程和结果(参考张中南的《唤醒医疗》)。
面对面的本质其实就是为了更真实采集体征信息,也就是证据,所以中医要求望闻问切,西医要求望触扣听,另外面对面确实有利于更深入的沟通,特别是情感交流。
基于面对面的诊疗模式和业务过程
当医生根据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经验认为面对面已经采集到证据足够做出诊断时,就可以进入到后续的治疗阶段。
当然人体和疾病毕竟太复杂,面对面也不能凭医生经验和患者主诉采集到所有的证据。当医生认为面对面采集的证据不足以做出诊断时,医生就会借助现代科技发明的DR、CT、MRI等影像设备和各种检验检测设备来帮助进行诊断,而临床信息系统特别是电子病历系统发展为管理这些临床诊疗信息提供了非常有利的工具和手段,让医生能够更便捷、更及时和更全面了解患者的各种临床诊疗信息,从而更有利于诊断和治疗。
当医学从传统的经验医学发展到现代的循证医学以后,检查检验等设备采集的证据就占据更加重要的位置。当大部分疾病医生不能仅仅依靠面对面就能做出诊断时,辅助检查就成为不可缺少的手段。当然,医学会针对各种疾病制定治疗指南,对诊疗行为进行规范。正因为医疗行为的复杂性,反而不能过分要求必须做什么,既然医生都是经过培训有专业资质的,那就要信任医生,医生是医疗行为的主体和责任者。
互联网医疗是否可行?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为诊疗行为提供了全新的途径,也就是医生对患者的诊疗行为除了面对面,还可以依托互联网和智能终端设备(见下图)。


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为诊疗行为提供了全新的途径
互联网的便捷性和良好的用户体验很容易成为医患诊疗的入口,至于到底是通过互联网进行诊疗、还是需要面对面线下诊疗,关键取决于医生的判断和证据的需要。
当医生认为互联网上足以采集到足够的证据,或者直接可以通过检查检验来进一步诊断而无需面对面时,就可以直接通过互联网手段进行诊疗。当医生认为通过互联网还不足以采集足够的证据信息需要面对面问诊时,可通过预约平台预约线下进行诊疗。因此,互联网医疗和面对面诊疗会成为很好的协同关系,而不是相互取代关系
面对面会跟检查检验一样作为采集证据的一种手段,至于到底采取哪种手段更容易采集到足够的证据,完全是有资质医生的行为。正如不能因为面对面采集证据的局限性而限制面对面诊疗一样,也不能因为互联网医疗的局限性而限制互联网医疗。医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是根本,医生会根据病人的病情、疾病的情况以及自己的经验知识做出正确的选择,互联网医疗仅仅是多了一个更便捷的途径而已。况且对有些偏远山区和海岛,也许互联网医疗是唯一的救命途径。
另外从采集证据的角度讲,面对面只能采集当前信息、当次信息。而互联网结合可穿戴设备可以更实时地采集连续和动态信息,可以更有效地管理电子健康档案,产生的大数据更有利于智能诊疗。当然,互联网不方便采集外在的和情感的信息。
通过最近几天的讨论,感觉不少争议是对互联网医疗的理解不同上,有的把互联网医疗理解为:用了互联网医疗就不要面对面,就不要检查检验,医生完全凭线上问诊进行诊断和治疗;有的甚至把互联网医疗理解为不要医院,不要医生;有的把互联网医疗理解为不要监管或者逃避监管。
因此在这里说明一下,至少笔者理解的互联网医疗依然是有资质的医生对患者的诊疗行为,只不过以前只能面对面,现在增加了线上这么一个手段。有了互联网医疗并不排斥面对面,更不会排斥借助检查和检验设备进一步取证和辅助诊断,医生依然是医疗的主体,有决定性的作用
医疗有其客观的规律、治疗原则和监管办法,互联网医疗作为医疗的一种新手段,同样要遵循医疗的客观规律、治疗原则和监管办法。线下医疗行为如果缺失信息系统,其实医疗质量监管会更加困难。互联网医疗天生是基于信息系统建立起来的,数据会更完备,从监管角度一定会到位。
互联网医疗有何意义?互联网医疗的发展必然会对原有的医疗业务模式和医疗格局产生重大的影响,笔者在《互联网+医疗健康》一书中归纳了以下几点:
一是改变医疗模式。移动医疗将在前端的诊疗和后端的康复上提供更为人性化的服务。随着慢性病的高发、技术的发展和观念的改变,预防性医疗的时代已经到来。移动医疗非常契合慢性病管理的需求,从健康数据的掌握到诊疗后的服药、运动等一系列的流程,移动医疗都能提供很好的管理模式。病人可以在医生的辅助下更好地管理自己的健康。因此,医疗业务范围从以治病救人为主扩展到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疾病管理、疾病诊疗和康复等医疗业务。
二是重塑服务形态。远程诊疗、智能诊疗的比重会越来越大。通过互联网技术,患者在云医院看病,线上医生开检查检验单,患者到线下检查检验机构检查检验,检查检验机构同步将结果提供给患者和诊所医生,医生开出在线处方,患者在线上药店购药,药店配送到家,可穿戴设备甚至会把大部分检查检验逐步移到线上,这样的诊疗行为会逐渐成为新常态。互联网医疗有以下主要特点:
第一,可及性强。跨地域远程问诊可以突破医疗资源的地理障碍,边远海岛山区的患者也能通过移动医疗平台享受到大城市医生的问诊。
第二,便利性强。春雨医生首次回应时间是4分钟,这在实体医院是不可想象的。
第三,有效性强。面对面诊疗的核心其实就是更真实地采集信息,互联网可以进行更长期、更实时、更准确的数据采集,建立患者完整的电子健康档案。
第四,协同性强。跨国跨学科医疗协同将会成为可能。
第五,针对性强。医患可以跨越医院建立点对点关系。
第六,管理性强。EHR(电子健康档案)汇聚基因、健康、化验、病理和环境健康医疗消费等丰富数据。这样全球任何一个医生都可以利用患者的档案数据对患者进行诊断。EHR将成为数字医患关系的中枢和纽带。
第七,智能化强。移动互联网、可穿戴设备与电子健康档案结合必然产生医疗大数据,医生、医疗大数据与机器人会协同为患者提供更加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医生不再是单打独斗。
第八,利用率高。智能和有效的医患匹配可以让医生的资源得到更有效的发挥,移动互联网可以让医生同时管理更多的患者,EHR、医疗大数据和机器人可以让医生更高效地工作。
三是倒逼医院改革。医院的中心化和垄断地位会被打破,这会倒逼医院改革,迫使医院真正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更加注重患者的健康需求,把低频、偶发、被动的就诊行为变成高频、主动的健康行为,破除以药补医和以检查养医,改革管理体制,推进价格调整,推动分配制度改革,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推动医疗机构、医务人员、生产企业、流通企业等方面的综合改革。这有利于推进医疗卫生资源布局结构调整,有利于医联体、人事制度、分级诊疗制度、医师多点执业、社会办医等制度的建立。
四是再造服务流程。过去患者去医院挂号、候诊、检查和取药等,只能被动等待,移动医疗则可以逆转两者的地位,就诊者可以通过移动手段挂号、缴费、远程候诊、查取检查报告等,就诊过程不再需要排长队,在手机上轻轻一点就可以完成。服务平台会发送各种提醒信息,并会提前提醒就诊者当前所处的位置和前面候诊的人数,让就诊者能更合理地安排,随时掌握并调整候诊时间。在服务流程中,医院的挂号环节也可以转移到线上完成,用户直接去医院就诊,从而节省用户时间。在服务链条中,用户可以在线预约医生,线下直接去找医生就诊。
五是降低医疗成本。移动医疗的核心是预防性医疗,无论是前端的问诊还是后端的康复,移动医疗都能有效地降低病人的疾病发生率,进而降低医疗费用。即使是疾病诊疗,线上问诊、远程诊断、智能诊疗和线上+线下诊疗模式也都能有效降低医疗费用。随着充分的医疗市场竞争、价值医疗和控制再住院率等新的政策推行,医疗机构会更加积极主动地通过移动互联网实现健康与疾病管理、线上诊疗与病后康复管理,从而更进一步降低医疗成本。在全球范围内针对移动医疗服务效果的临床研究显示,出院后的远程监护可将病人的全部医疗费用降低42%,延长看医生的时间间隔71%,降低35%的住院时间等。


【作者简介】
陈金雄:医疗信息化长期耕耘者、探索者与布道者,《迈向智能医疗》、《互联网+医疗健康》与《互联网+基因空间》主编,电子工业出版社《互联网+医疗健康》丛书主编。
兼任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医疗信息化分会副会长、中国医学装备协会数字医疗技术分会副会长、中国医药信息学会电子病历与电子健康专业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中国医院协会信息管理专业委员会常委等职。
先后被《计算机世界》评为推动中国信息化突出贡献奖,被中国信息化推进联盟评为中国信息化年度优秀人物和《IT经理世界》评为中国优秀CIO ,被中国IT价值联盟评为全国最有价值CIO。2009年被美国《信息周刊》评为全球50个优秀CIO。


你可能天天在“喂养”癌细胞,你知道吗?

北京世纪坛医院&&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843 次浏览 • 2017-05-18 19:03 • 来自相关话题

如今,“防癌”成为了人人都关心的话题,但怎样才能最有效地将“致癌分子”挡在我们的身体外呢?近日,美国马萨诸塞总医院和哈佛大学的研究者对13.5万人进行研究,发现在可能引发癌症的因素中,饮食、吸烟和运动等生活方式因素的比重占到20%~40%。因此有专家表示,癌症多半是吃出来的!那么,什么样的饮食习惯容易患癌?人们又该如何发现和预防癌症呢?
糖--超过25g很危险
有人说糖会“滋养”癌细胞,虽然这一说法并不准确,但高糖饮食确实与癌症有关。瑞典科学家曾对8万人进行了长达9年的跟踪调查,发现过多摄入糖、甜饮料、果酱等食物会增加患胰腺癌的风险。
吃糖会导致胰岛素大量分泌,使胰岛功能受损,成为诱发胰腺癌的潜在因素之一。而美国 MD 安德森癌症中心的研究人员今年年初发现,典型西方饮食中,大量糖的摄入可增加患乳腺癌以及癌症向肺部转移的风险。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每天糖的摄入量应控制在50克以内,最好不超过25克。

烫--65度是癌症温度
中国人尤其吃饭讲究“趁热”,但是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发布的一项新研究显示,温度在65℃以上饮品(如咖啡、茶等)可能会引发食管癌。这是因为,过热的食物会损伤食道黏膜,长期吃过烫的食物,黏膜反复受到慢性损伤,就可能引发慢性炎症,进而增大癌变的可能性。
懒--快餐吃一次伤一次
不少人懒得做饭,喜欢吃火腿、香肠等加工食品,还有的人习惯在外就餐,这样做很容易导致油盐摄入超标, 带来致癌风险。把上顿饭菜热热、凑合吃掉是很多人的生活常态,但剩菜常有致癌物亚硝酸盐的风险。
吃饭要按时、定量,吃新鲜的食物,尽量不吃剩饭剩菜。除此之外,懒得运动也会增加癌症风险。
腌--腌制品不要多吃
鱼干、鱼酱、腊肉、腊肠、腌菜等腌制食物风味独特,但这类食物中往往含有大量的硝酸盐,会在胃内被转变为亚硝酸盐,然后与食物中的胺结合成亚硝酸胺,具有极强的致癌性,会导致胃、肠、胰腺等消化器官癌变的几率升高。
一份由美国癌症研究所与世界癌症研究基金会联合发表的报告显示,食用培根等加工肉制品会提高下腹部癌变(如结直肠癌)的风险。每天食用 50 克加工肉制品,将会提高 18%的患下腹部癌症的风险。这些加工肉大都采用腌渍的方法制作。建议尽量吃新鲜蔬菜、肉类,减少腌制食物的摄入。

咸--癌症的亲戚
盐似乎是最“危险”的调料,吃得太咸会导致胃黏膜屏障的慢性损伤,日久会增加对致癌物质的易感性,导致胃癌发生。
美国一年死于癌症的人数约57.5万人,日本约36.5万人。以每10万人的癌症死亡率来计算,日本是美国的1.6倍。这其中就与日本人饮食过咸有关。吃饭口味重的人,可以多吃一些维生素C的水果,维生素C能帮助阻断致癌物亚硝基化合物的合成。
熏--含强致癌物
夏天大家更爱吃烤串,一项研究发现经常吃烤牛肉、烤鸭、烤羊肉等熏烤类食物,容易得食道癌和胃癌。熏烤类食物在制作中会产生大量的多环芳烃类物质,强致癌物苯并芘就是其中一种,它会造成细胞突变,引发癌症。少吃熏烤类食物。
油--好油炸的也不行
这里的 “油”,一方面是指高脂肪食物。《自然》杂志近日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肥胖、高脂肪及高热量饮食是引发多种癌症的危险因素。高脂饮食可驱动肠道干细胞数量激增,使之进行无限期地繁殖,并且分化成为其他类型的细胞,易于引发肠道肿瘤。
另一方面是指油炸食物,比如油条、油饼、臭豆腐,在煎炸时往往会产生多环芳烃。特别是反复煎炸的油,其中的致癌物更多。

少吃油炸食物,经常在膳食中补充含有均衡比例的必需脂肪酸油脂,用好的脂肪代谢掉坏的反式脂肪酸和油脂!
酒--饮酒有限度
美国一份最新报告显示,人们患胃癌的风险与饮酒量呈正相关:过量喝酒和肝癌密切相关,经常喝啤酒或其他含酒精饮料的人,结肠癌发病率高。
中国癌症基金会建议:男性饮酒每天不超过20~30克酒精,女性不超过10~15克。
霉--霉菌污染食物
发霉的食物当然没有人会故意去吃。不过花生、玉米、大米、高粱等食物很容易受潮,进而被霉菌污染,有时候不易被发现,特别是夏天的凉菜,有一些发霉也是肉眼无法辨别的。这种情况下的食物,很可能有致癌作用的霉菌毒素,这种毒素是目前所知致癌性最强的物质之一,与肝癌的关系极为密切。
大家要学会合理储存食物,防止受潮霉变。


烟--炒菜油烟最易忽视
吸烟致癌已经是世界共识,除了要戒烟外,做菜的油烟也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中国人的菜以煎、炒、炸等高温烹调方式,但我们不知道,这种做法很容易产生大量油烟,其中夹杂着不少烷烃类物质等致癌物,以及类似于PM2.5的可吸入颗粒物,不但影响皮肤,还会导致肺癌的可能。
大油炒菜的时候一定要记得开窗、开排气扇。

(放疗科 王钦) 查看全部

507770-2e08fda23a5525e7b82de999945f2bb1.jpg


如今,“防癌”成为了人人都关心的话题,但怎样才能最有效地将“致癌分子”挡在我们的身体外呢?近日,美国马萨诸塞总医院和哈佛大学的研究者对13.5万人进行研究,发现在可能引发癌症的因素中,饮食、吸烟和运动等生活方式因素的比重占到20%~40%。因此有专家表示,癌症多半是吃出来的!那么,什么样的饮食习惯容易患癌?人们又该如何发现和预防癌症呢?
糖--超过25g很危险
有人说糖会“滋养”癌细胞,虽然这一说法并不准确,但高糖饮食确实与癌症有关。瑞典科学家曾对8万人进行了长达9年的跟踪调查,发现过多摄入糖、甜饮料、果酱等食物会增加患胰腺癌的风险。
吃糖会导致胰岛素大量分泌,使胰岛功能受损,成为诱发胰腺癌的潜在因素之一。而美国 MD 安德森癌症中心的研究人员今年年初发现,典型西方饮食中,大量糖的摄入可增加患乳腺癌以及癌症向肺部转移的风险。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每天糖的摄入量应控制在50克以内,最好不超过25克。

烫--65度是癌症温度
中国人尤其吃饭讲究“趁热”,但是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发布的一项新研究显示,温度在65℃以上饮品(如咖啡、茶等)可能会引发食管癌。这是因为,过热的食物会损伤食道黏膜,长期吃过烫的食物,黏膜反复受到慢性损伤,就可能引发慢性炎症,进而增大癌变的可能性。
懒--快餐吃一次伤一次
不少人懒得做饭,喜欢吃火腿、香肠等加工食品,还有的人习惯在外就餐,这样做很容易导致油盐摄入超标, 带来致癌风险。把上顿饭菜热热、凑合吃掉是很多人的生活常态,但剩菜常有致癌物亚硝酸盐的风险。
吃饭要按时、定量,吃新鲜的食物,尽量不吃剩饭剩菜。除此之外,懒得运动也会增加癌症风险。
腌--腌制品不要多吃
鱼干、鱼酱、腊肉、腊肠、腌菜等腌制食物风味独特,但这类食物中往往含有大量的硝酸盐,会在胃内被转变为亚硝酸盐,然后与食物中的胺结合成亚硝酸胺,具有极强的致癌性,会导致胃、肠、胰腺等消化器官癌变的几率升高。
一份由美国癌症研究所与世界癌症研究基金会联合发表的报告显示,食用培根等加工肉制品会提高下腹部癌变(如结直肠癌)的风险。每天食用 50 克加工肉制品,将会提高 18%的患下腹部癌症的风险。这些加工肉大都采用腌渍的方法制作。建议尽量吃新鲜蔬菜、肉类,减少腌制食物的摄入。

咸--癌症的亲戚
盐似乎是最“危险”的调料,吃得太咸会导致胃黏膜屏障的慢性损伤,日久会增加对致癌物质的易感性,导致胃癌发生。
美国一年死于癌症的人数约57.5万人,日本约36.5万人。以每10万人的癌症死亡率来计算,日本是美国的1.6倍。这其中就与日本人饮食过咸有关。吃饭口味重的人,可以多吃一些维生素C的水果,维生素C能帮助阻断致癌物亚硝基化合物的合成。
熏--含强致癌物
夏天大家更爱吃烤串,一项研究发现经常吃烤牛肉、烤鸭、烤羊肉等熏烤类食物,容易得食道癌和胃癌。熏烤类食物在制作中会产生大量的多环芳烃类物质,强致癌物苯并芘就是其中一种,它会造成细胞突变,引发癌症。少吃熏烤类食物。
油--好油炸的也不行
这里的 “油”,一方面是指高脂肪食物。《自然》杂志近日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肥胖、高脂肪及高热量饮食是引发多种癌症的危险因素。高脂饮食可驱动肠道干细胞数量激增,使之进行无限期地繁殖,并且分化成为其他类型的细胞,易于引发肠道肿瘤。
另一方面是指油炸食物,比如油条、油饼、臭豆腐,在煎炸时往往会产生多环芳烃。特别是反复煎炸的油,其中的致癌物更多。

少吃油炸食物,经常在膳食中补充含有均衡比例的必需脂肪酸油脂,用好的脂肪代谢掉坏的反式脂肪酸和油脂!
酒--饮酒有限度
美国一份最新报告显示,人们患胃癌的风险与饮酒量呈正相关:过量喝酒和肝癌密切相关,经常喝啤酒或其他含酒精饮料的人,结肠癌发病率高。
中国癌症基金会建议:男性饮酒每天不超过20~30克酒精,女性不超过10~15克。
霉--霉菌污染食物
发霉的食物当然没有人会故意去吃。不过花生、玉米、大米、高粱等食物很容易受潮,进而被霉菌污染,有时候不易被发现,特别是夏天的凉菜,有一些发霉也是肉眼无法辨别的。这种情况下的食物,很可能有致癌作用的霉菌毒素,这种毒素是目前所知致癌性最强的物质之一,与肝癌的关系极为密切。
大家要学会合理储存食物,防止受潮霉变。


烟--炒菜油烟最易忽视
吸烟致癌已经是世界共识,除了要戒烟外,做菜的油烟也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中国人的菜以煎、炒、炸等高温烹调方式,但我们不知道,这种做法很容易产生大量油烟,其中夹杂着不少烷烃类物质等致癌物,以及类似于PM2.5的可吸入颗粒物,不但影响皮肤,还会导致肺癌的可能。
大油炒菜的时候一定要记得开窗、开排气扇。

(放疗科 王钦)

新泰市中医院举办庆祝5.12国际护士节护理技能大赛

职业安全山东卫生新闻网&&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811 次浏览 • 2017-05-18 19:02 • 来自相关话题

山东卫生新闻网讯5月5日,新泰市中医院2017年庆祝5.12国际护士节护理技能大赛决赛在1号会议室举行,院领导闫家平、李振爽、王超、林永年、吴修才及相关科室负责人、部分护理人员参加。








院长闫家平在致辞中,首先代表院两委,向全体护士致以节日的问候和美好的祝愿!向辛勤工作、拼搏奉献的全院干部职工及家属表示诚挚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闫家平说,护理工作是临床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医疗、保健、康复过程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护理工作质量直接关系到医疗安全和医疗服务质量。在医院发展和建设过程中,护理工作者踏着南丁格尔的足迹,本着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继承和发扬护理事业的光荣传统,在平凡的护理岗位上恪尽职守,兢兢业业,勤勤奋奋,有的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有的带着病痛坚持工作,有的舍小家顾大家,坚守在护理第一线,以真诚的“爱心,耐心,细心,责任心”认真对待每一位病人,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赢得了患者的赞誉和信赖,也为医院的发展做出了奉献。
闫家平指出,医学发展日新月异,希望全体护理人员继续继承和发扬南丁格尔精神,以昂扬向上的工作作风,脚踏实地,勤奋工作,不负重托,不辱使命,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使医院护理工作的层次和水平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最后,闫家平代表院两委希望通过本次技能竞赛,发现自己的不足,找出差距,不断改进,着力提高护理人员的技能操作水平,更好地为病患提供优质、高效、安全的护理服务。希望所有的参赛选手,沉着冷静、认真操作,赛出水平、赛出风格,取得优异的成绩、争取好的名次。








本次竞赛活动于4月初在各科室正式拉开序幕,共设置静脉留置针操作和拔火罐法操作两个项目。初赛以笔试的形式进行,共有19个科室各派出两人参加,按照两名选手的平均成绩,选出13个科室26名选手参加复赛。复赛进行了静脉留置针和拔火罐技能操作考核,最终6个科室、12名选手进入决赛。静脉留置针操作决赛于5月3日结束。
5月5日下午,参加拔火罐法操作决赛的6名选手依次登场,个个一丝不苟,沉着应对,定位、闪罐、走罐、拔罐、观察、起罐,将优质的服务贯穿于每个操作环节,展现了规范的操作流程和娴熟的护理技能。评委现场对参赛选手操作前准备、操作过程表现、操作后用物处理等各个环节进行了客观、公正地评审,最终外二科李合娟获静脉留置针操作一等奖,急诊科张安娜获二等奖,妇科袁翠美获三等奖;产二科侯佳敏获拔火罐法操作一等奖,急诊科于相华获二等奖,外三科秦苗苗获三等奖;急诊科获团体一等奖,外二科、妇科获二等奖,外一科、产二科、外三科获三等奖。
竞赛当天是全球手卫生日,院感科的同志带领全体人员进行了六步洗手法表演,美丽的白衣天使进行了护理礼仪展示。李振爽对选手拔火罐法操作作了精彩点评。
此次活动的开展,不仅为大家提供了展示风采的舞台,更激励医护人员的学习热情,增强了团队合作精神,护理服务质量也得到不断提升,必将能够更好地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优质、满意的护理服务。 查看全部
山东卫生新闻网讯5月5日,新泰市中医院2017年庆祝5.12国际护士节护理技能大赛决赛在1号会议室举行,院领导闫家平、李振爽、王超、林永年、吴修才及相关科室负责人、部分护理人员参加。


507770-b690cff7b6171dcbbbb31ab63f2aedc8.jpg



院长闫家平在致辞中,首先代表院两委,向全体护士致以节日的问候和美好的祝愿!向辛勤工作、拼搏奉献的全院干部职工及家属表示诚挚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闫家平说,护理工作是临床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医疗、保健、康复过程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护理工作质量直接关系到医疗安全和医疗服务质量。在医院发展和建设过程中,护理工作者踏着南丁格尔的足迹,本着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继承和发扬护理事业的光荣传统,在平凡的护理岗位上恪尽职守,兢兢业业,勤勤奋奋,有的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有的带着病痛坚持工作,有的舍小家顾大家,坚守在护理第一线,以真诚的“爱心,耐心,细心,责任心”认真对待每一位病人,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赢得了患者的赞誉和信赖,也为医院的发展做出了奉献。
闫家平指出,医学发展日新月异,希望全体护理人员继续继承和发扬南丁格尔精神,以昂扬向上的工作作风,脚踏实地,勤奋工作,不负重托,不辱使命,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使医院护理工作的层次和水平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最后,闫家平代表院两委希望通过本次技能竞赛,发现自己的不足,找出差距,不断改进,着力提高护理人员的技能操作水平,更好地为病患提供优质、高效、安全的护理服务。希望所有的参赛选手,沉着冷静、认真操作,赛出水平、赛出风格,取得优异的成绩、争取好的名次。








本次竞赛活动于4月初在各科室正式拉开序幕,共设置静脉留置针操作和拔火罐法操作两个项目。初赛以笔试的形式进行,共有19个科室各派出两人参加,按照两名选手的平均成绩,选出13个科室26名选手参加复赛。复赛进行了静脉留置针和拔火罐技能操作考核,最终6个科室、12名选手进入决赛。静脉留置针操作决赛于5月3日结束。
5月5日下午,参加拔火罐法操作决赛的6名选手依次登场,个个一丝不苟,沉着应对,定位、闪罐、走罐、拔罐、观察、起罐,将优质的服务贯穿于每个操作环节,展现了规范的操作流程和娴熟的护理技能。评委现场对参赛选手操作前准备、操作过程表现、操作后用物处理等各个环节进行了客观、公正地评审,最终外二科李合娟获静脉留置针操作一等奖,急诊科张安娜获二等奖,妇科袁翠美获三等奖;产二科侯佳敏获拔火罐法操作一等奖,急诊科于相华获二等奖,外三科秦苗苗获三等奖;急诊科获团体一等奖,外二科、妇科获二等奖,外一科、产二科、外三科获三等奖。
竞赛当天是全球手卫生日,院感科的同志带领全体人员进行了六步洗手法表演,美丽的白衣天使进行了护理礼仪展示。李振爽对选手拔火罐法操作作了精彩点评。
此次活动的开展,不仅为大家提供了展示风采的舞台,更激励医护人员的学习热情,增强了团队合作精神,护理服务质量也得到不断提升,必将能够更好地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优质、满意的护理服务。

【感控视角】灭菌质量影响因素之蒸汽质量

真菌:念珠菌、曲霉、隐球菌、毛霉菌...巨鲨医疗&&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788 次浏览 • 2017-05-18 18:59 • 来自相关话题

问题一    和100℃热水、过热蒸汽相比,饱和蒸汽杀菌力强的原因是什么?

解答
由下图可知,将水从0℃加热到100℃的水,需要420kJ热量;而将100℃的水加热到100摄氏度的水蒸气,则需要2250kJ热量。虽然在这两者之间看不到温度变化,但实际上100℃水蒸气具有的热能比100℃的水高5倍多。当蒸汽遇到被灭菌的物品冷表面时,蒸汽立即冷却凝结成水珠,在汽和水之间的还原转变时释放出储存在蒸汽中的潜伏热,从而促使物品快速升温,最终达到灭菌温度。蒸汽的温度越高,所潜伏的热能相应增大,这就是湿热蒸汽杀菌力比100℃的热水杀菌力强的原因所在。








那么过热蒸汽为什么比饱和蒸汽杀菌力弱呢,原因有以下几点:
1.过热蒸汽穿透力差;
2.过热蒸汽相当于干热灭菌,灭菌效果差;
3.过热蒸汽释放潜伏热的时间长,所以蒸汽过热易造成灭菌失败。



问题二    为什么要尽量去除压力蒸汽灭菌器中的不可压缩性气体?


解答由于在压力蒸汽灭菌过程中,热能交换主要是通过热传导完成的。一般来说热传导效果:金属 > 非金属> 气体。其中空气是良好的绝热体。空气的传热热阻是水的30倍,钢的1500~3000倍,是铜的8000~16000倍,这就表示 1 mm厚的空气层相当于3m厚的不锈钢,16m厚的铜壁产生的热阻。假如有不可压缩性气体(主要是空气)残留在灭菌器当中,一方面会在待灭菌物品上面形成绝热层,阻止蒸汽接触到物品表面(影响蒸汽穿透);另一方面不可压缩性气体占有一定分压,破坏纯蒸汽温度压力关系,从而影响灭菌员对灭菌器的控制。 查看全部




问题一    和100℃热水、过热蒸汽相比,饱和蒸汽杀菌力强的原因是什么?

解答
由下图可知,将水从0℃加热到100℃的水,需要420kJ热量;而将100℃的水加热到100摄氏度的水蒸气,则需要2250kJ热量。虽然在这两者之间看不到温度变化,但实际上100℃水蒸气具有的热能比100℃的水高5倍多。当蒸汽遇到被灭菌的物品冷表面时,蒸汽立即冷却凝结成水珠,在汽和水之间的还原转变时释放出储存在蒸汽中的潜伏热,从而促使物品快速升温,最终达到灭菌温度。蒸汽的温度越高,所潜伏的热能相应增大,这就是湿热蒸汽杀菌力比100℃的热水杀菌力强的原因所在。


506653-a8309e410c6a2847f2996a44ace98412.jpg



那么过热蒸汽为什么比饱和蒸汽杀菌力弱呢,原因有以下几点:
1.过热蒸汽穿透力差;
2.过热蒸汽相当于干热灭菌,灭菌效果差;
3.过热蒸汽释放潜伏热的时间长,所以蒸汽过热易造成灭菌失败。



问题二    为什么要尽量去除压力蒸汽灭菌器中的不可压缩性气体?


解答由于在压力蒸汽灭菌过程中,热能交换主要是通过热传导完成的。一般来说热传导效果:金属 > 非金属> 气体。其中空气是良好的绝热体。空气的传热热阻是水的30倍,钢的1500~3000倍,是铜的8000~16000倍,这就表示 1 mm厚的空气层相当于3m厚的不锈钢,16m厚的铜壁产生的热阻。假如有不可压缩性气体(主要是空气)残留在灭菌器当中,一方面会在待灭菌物品上面形成绝热层,阻止蒸汽接触到物品表面(影响蒸汽穿透);另一方面不可压缩性气体占有一定分压,破坏纯蒸汽温度压力关系,从而影响灭菌员对灭菌器的控制。

医院感染勒索病毒,国家防控措施

真菌:念珠菌、曲霉、隐球菌、毛霉菌...国家计算机病毒应急处理中心&&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692 次浏览 • 2017-05-18 18:59 • 来自相关话题

视觉丨那颜
作者丨国家计算机病毒应急处理中心 计算机病毒防治产品检验中心


为什么说勒索病毒是医院感染,他确实是先感染了医院的电脑导致手术无法进行。

关于“wannacry”勒索软件的紧急预警(2017.5.13)
日前,国家计算机病毒应急处理中心通过对互联网的监测,发现一个名为“wannacry”的勒索软件病毒正在全球大范围蔓延,截至目前,该病毒已经席卷包括中国、美国、俄罗斯及欧洲在内的100多个国家。我国部分高校内网、大型企业内网和政府机构专网遭受攻击。经紧急分析,判定该勒索软件是一个名为“wannacry”的新家族,基于445端口的SMB漏洞(MS17-010)进行传播,攻击者利用该漏洞,针对关闭防火墙的目标机器,通过445端口发送预先设计好的网络数据包文,实现远程代码执行。当系统被该勒索软件感染后,一是会弹出勒索对话框,采用AES和RSA加密算法加密系统中的照片、图片、文档、压缩包、音频、视频、可执行文件等类型的文件;二是会将自身复制到系统的每个文件夹下,并重命名为“@WanaDecryptor@.exe”;三是生成随机IP并发起新的网络攻击。

由于该勒索软件的加密强度大,目前被加密的文件还无法解密恢复。针对遭受攻击的情况,建议采取如下措施:

1、在无法判断是否感染该勒索软件的情况下,立即断网,检查电脑主机,修复MS17-010漏洞、关闭445端口。
2、对已经感染勒索软件攻击的机器建议立即隔离处置,防止感染范围进一步扩大。
3、出于基于权限最小化的安全实践,建议用户关闭并非必需使用的Server服务。
4、及时备份重要业务系统数据,针对重要业务终端进行系统镜像,制作足够的系统恢复盘或者设备进行替换。5、目前亚信、安天、360、北信源、瑞星5家公司已经研发出针对该病毒的最新专杀工具。

亚信专杀下载地址(32位):http://support.asiainfo-sec.co ... e.exe
亚信专杀下载地址(64位):http://support.asiainfo-sec.co ... 4.exe
亚信专杀使用说明:http://support.asiainfo-sec.co ... L.doc
安天专杀下载地址:http://www.antiy.com/response/ ... r.zip
安天免疫下载地址:http://www.antiy.com/response/ ... y.zip。
安天应对说明链接:http://www.antiy.com/response/ ... .html。360公司免疫工具下载链接:http://b.360.cn/other/onionwormimmune
360公司专杀工具下载链接:http://b.360.cn/other/onionwormkiller
北信源公司专杀免疫工具和说明下载链接:http://www.vrv.com.cn/index.ph ... 3D205
瑞星免疫工具下载链接:http://download.rising.net.cn/ ... i.exe瑞星免疫工具 杀软下载链接:http://download.rising.net.cn/ ... n.exe 查看全部


视觉丨那颜
作者丨国家计算机病毒应急处理中心 计算机病毒防治产品检验中心


什么说勒索病毒是医院感染,他确实是先感染了医院的电脑导致手术无法进行。


关于“wannacry”勒索软件的紧急预警(2017.5.13)

日前,国家计算机病毒应急处理中心通过对互联网的监测,发现一个名为“wannacry”的勒索软件病毒正在全球大范围蔓延,截至目前,该病毒已经席卷包括中国、美国、俄罗斯及欧洲在内的100多个国家。我国部分高校内网、大型企业内网和政府机构专网遭受攻击。经紧急分析,判定该勒索软件是一个名为“wannacry”的新家族,基于445端口的SMB漏洞(MS17-010)进行传播,攻击者利用该漏洞,针对关闭防火墙的目标机器,通过445端口发送预先设计好的网络数据包文,实现远程代码执行。当系统被该勒索软件感染后,一是会弹出勒索对话框,采用AES和RSA加密算法加密系统中的照片、图片、文档、压缩包、音频、视频、可执行文件等类型的文件;二是会将自身复制到系统的每个文件夹下,并重命名为“@WanaDecryptor@.exe”;三是生成随机IP并发起新的网络攻击。

由于该勒索软件的加密强度大,目前被加密的文件还无法解密恢复。针对遭受攻击的情况,建议采取如下措施:

1、在无法判断是否感染该勒索软件的情况下,立即断网,检查电脑主机,修复MS17-010漏洞、关闭445端口。
2、对已经感染勒索软件攻击的机器建议立即隔离处置,防止感染范围进一步扩大。
3、出于基于权限最小化的安全实践,建议用户关闭并非必需使用的Server服务。
4、及时备份重要业务系统数据,针对重要业务终端进行系统镜像,制作足够的系统恢复盘或者设备进行替换。5、目前亚信、安天、360、北信源、瑞星5家公司已经研发出针对该病毒的最新专杀工具。

亚信专杀下载地址(32位):http://support.asiainfo-sec.co ... e.exe
亚信专杀下载地址(64位):http://support.asiainfo-sec.co ... 4.exe
亚信专杀使用说明:http://support.asiainfo-sec.co ... L.doc
安天专杀下载地址:http://www.antiy.com/response/ ... r.zip
安天免疫下载地址:http://www.antiy.com/response/ ... y.zip
安天应对说明链接:http://www.antiy.com/response/ ... .html360公司免疫工具下载链接:http://b.360.cn/other/onionwormimmune
360公司专杀工具下载链接:http://b.360.cn/other/onionwormkiller
北信源公司专杀免疫工具和说明下载链接:http://www.vrv.com.cn/index.ph ... 3D205
瑞星免疫工具下载链接:http://download.rising.net.cn/ ... i.exe瑞星免疫工具 杀软下载链接:http://download.rising.net.cn/ ... n.exe




世界手卫生日丨西安安琪儿妇产医院手卫生情景剧

真菌:念珠菌、曲霉、隐球菌、毛霉菌...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710 次浏览 • 2017-05-18 18:59 • 来自相关话题

供稿:西安安琪儿妇产医院    辛恒敏捷
编辑:江  宁


为进一步加强医院感染管理,保障医疗安全,强化全院员工医院感染控制意识,并积极响应世界第九个手卫生日宣传主题“遏制抗菌素耐药:掌握在你我手中”以提高全体员工手卫生依从性,形成“感染控制,人人有责,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5月5日我院举行了2017年感控知识、手卫生技能竞赛。

西安安琪儿妇产医院手卫生情景剧

竞赛内容将院感相关理论知识及手卫生技能操作相结合,经过近一个月的培训、学习、考核,到达竞赛现场的参赛选手均是各科室通过选拔出来的精英。







本次竞赛也得到了院领导的高度重视,院长闫星妹、运营总经理游金清、副院长吴静、业务院长李秀萍均到达竞赛现场参与评委工作。感控护理师辛恒敏捷做了开场致辞,对大家宣教本次竞赛的意义及“患者安全、手卫生日”的起源,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主任委员、院长闫星妹女士做了重要讲话:手卫生是最简单、最方便、最经济、最有效的院感防控措施,这也是一个习惯的养成,需要全体员工行动起来共同努力,做好我院的感控工作。院感无小事,需要大家谨记!同时预祝我们参赛的选手能取得一个好的成绩!















通过感控风采展示、卫生手消毒操作、理论知识的考核,最终手术室获得了风采展示奖及集体一等奖;妇产二科病区获得集体二等奖;检验科获得集体三等奖;手术室护士周丹获得个人一等奖;住院部医生郭靖、产房护士张禅获得个人二等奖;妇产二科护士亓妍、医学美容科翟文娟护士长、妇产一科护士杨馥获得个人三等奖。再次对获得名次的选手表示祝贺!
  查看全部


供稿:西安安琪儿妇产医院    辛恒敏捷
编辑:江  宁



为进一步加强医院感染管理,保障医疗安全,强化全院员工医院感染控制意识,并积极响应世界第九个手卫生日宣传主题“遏制抗菌素耐药:掌握在你我手中”以提高全体员工手卫生依从性,形成“感染控制,人人有责,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5月5日我院举行了2017年感控知识、手卫生技能竞赛。

西安安琪儿妇产医院手卫生情景剧

竞赛内容将院感相关理论知识及手卫生技能操作相结合,经过近一个月的培训、学习、考核,到达竞赛现场的参赛选手均是各科室通过选拔出来的精英。







本次竞赛也得到了院领导的高度重视,院长闫星妹、运营总经理游金清、副院长吴静、业务院长李秀萍均到达竞赛现场参与评委工作。感控护理师辛恒敏捷做了开场致辞,对大家宣教本次竞赛的意义及“患者安全、手卫生日”的起源,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主任委员、院长闫星妹女士做了重要讲话:手卫生是最简单、最方便、最经济、最有效的院感防控措施,这也是一个习惯的养成,需要全体员工行动起来共同努力,做好我院的感控工作。院感无小事,需要大家谨记!同时预祝我们参赛的选手能取得一个好的成绩!















通过感控风采展示、卫生手消毒操作、理论知识的考核,最终手术室获得了风采展示奖及集体一等奖;妇产二科病区获得集体二等奖;检验科获得集体三等奖;手术室护士周丹获得个人一等奖;住院部医生郭靖、产房护士张禅获得个人二等奖;妇产二科护士亓妍、医学美容科翟文娟护士长、妇产一科护士杨馥获得个人三等奖。再次对获得名次的选手表示祝贺!
 

一文读懂《临床实验室废物处理原则》(WS/T 249-2005 )

真菌:念珠菌、曲霉、隐球菌、毛霉菌...感控新青年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689 次浏览 • 2017-05-18 18:58 • 来自相关话题

视觉丨那颜

来源丨《临床实验室废物处理原则》WS/T249-2005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 《临床实验室废物处理原则》WS/T 249-2005 ( Clinical Laboratory Waste Management)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5-5-16 发布, 2005-12-1 实施


前言
本标准依据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ational Committee of Clinical Laboratory,Standards, NCCLs)GP5-A中的有关条款进行编写,旨在为临床实验室提供处理有害废物的依据和方法。本标准对临床实验室中产生的一些重要有害废物提供了处理技术和丢弃方法。
本标准是“临床实验室技术管理规范”的一部份,作为国务院有关条例和卫生部有关规定的技术支持性文件,本标准为第一次提出。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提出。
本标准由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郭健,莫培生
本标准由卫生部委托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负责解释。
 
目次


前言 3
范围4
定义 4
化学废物安全处理 4
传染性废物安全处理 6
锐利物安全处理 8
无害废物的处理 9
 
1 范围:


本标准对临床实验室产生的废物提出了分类和处理原则。
本标准适用于临床实验室。


2 术语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腐蚀性(Corrosive):在接触人体组织后可造成肉眼可见损伤的任何物质。
锐利物(Sharps):能够造成刺透或撕破的废物。此类废物包括针、刀、玻璃或塑料碎片。
废物(Waste):使用者不再使用的一切物质。可产生于生物活动、日常生活或科研活动。


3 化学废物安全处理


3.1 化学废物的特性
为了正确地处理化学废物,所有临床实验室都应对化学废物的产生及其危害程度加以分析和确认。有害化学废物的危害通常可分为可燃性、腐蚀性、活性和毒性。


3.1.1 可燃性废物:液体可燃性有害废物的燃点通常低于60℃或具有一些可引起火灾的其他特性。非液体可燃性有害废物可通过磨擦、吸湿或自发化学反应而造成火灾,或在燃烧时剧烈、持久。此类废物如:有机溶剂、烷烃、硝酸盐及过氧化物等。


3.1.2 腐蚀性废物:具有腐蚀性的液体有害废物一般为强酸(pH≤2)或强碱(pH≥12.5)或具有腐蚀钢材的能力。如:硫酸、盐酸、磷酸、氢氧化铵等。


3.1.3 活性废物:活性有害废物包括了那些性质不稳定、易发生巨变、能与水剧烈反应或有爆炸可能性的化学废物。氰化物或亚硫酸盐废物,及能产生毒气、蒸气或烟的废物也属于活性废物。如:碱性金属、固体苦味酸、氰化物或亚硫酸盐溶液。


3.1.4 毒性废物:一切可引起人类或其他生物急性或慢性中毒、对环境有潜在污染性的废物。


3.2 废物安全处理:有害化学废物从其产生到处理完成的全过程都必须注意安全。


3.2.1 废物分离:有害化学废物不能与一般废物、无害化学废物、放射性或感染性废物相混合。稀释通常不能使有害化学废物的毒性减低。有害化学废物在产生后应分别收集、运输、贮存和处理;必需混合时,应注意不兼溶性。


3.2.2 工程控制:为保证有害废料在产生、堆集和保存期间不发生意外、泄漏、破损等,应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如:通风措施、相对封闭及隔离系统、安全措施、防火措施和安全通道。


3.2.3 操作控制:实验室应有完备的处理技术,以确保仪器、工作面和防护设备的污染在最低水平。实验室管理者有责任对工作人员进行有关培训,工作人员有责任向实验室管理者报告不安全的工作因素。


3.2.4 包装和标签:在化学废料的产生、处理、堆集和保存期间,对其包装及标签要求如下:根据废物种类使用废物容器、使用“有害废物”的标签或标记、在任何时候都确保废物容器的密闭性。


3.2.5 个人防护:在所有对有害化学废料的操作过程中,工作人员必须根据化学废料的种类和性质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如手套、防护服、面罩等。


3.3 废料贮存及运输:化学废料的贮存计划应按国家有关规定和要求进行。通常不应大量贮存化学废料及使用公共交通运输。


3.4 废物处理和处置的选择:有害废物的管理应充分考虑对未来的影响,对职业及环境可能造成的危害及对实验室本身的影响。


3.4.1 对于无法确定特性的废物,不能做任何处理或处置。
3.4.2 对于某些酸性废料可在实验室内经有经验的技术人员按规定进行中和反应后,再行处理。
3.4.3 对于某些用过的溶剂可通过合理分类及蒸馏的方法进行回收。
3.4.4 实验室在清除废物之前应尽量减少其有害程度。
3.4.5 可通过商业途径,请专业人员进行废物处理和回收。
3.4.6 有害废料原则上不可以通过卫生间下水道排放。
3.4.7 严格禁止有害废料与一般废料或固体废料混和处理。
3.4.8 实验室应尽可能地减少有害废物的生成量。


3.5 紧急情况:实验室的所有工作人员都应严格遵守有关操作规程,避免在有害材料的使用中发生意外。


3.5.1 在紧急情况发生时,实验室全体人员都有责任进行以下工作:⑴火灾时报告火警,并应尽可能分清火源种类。⑵有害物质发生泄漏时,应尽可能采取措施减少扩散,并进行清洁。


3.5.2 实验室应有紧急情况发生时应采取措施的程序文件,并应对全体实验人员进行有关培训,使了解有害物质及紧急情况的处理方法。


4. 感染性废物安全处理:临床实验室的废料可能对人类健康和生存环境造成影响。感染性废物对医务工作人员和废物处理人员是重要的职业性有害物质。


4.1 定义:感染性废物是指能传播感染性疾病的废物,有以下特点:⑴含有致病能力的病原体;⑵病原体有足够的致病能力;⑶病原体有进入体内的入口;⑷易感宿主。


4.2 感染性废物管理程序:临床实验室应按以下内容制定和完成感染性废物的管理程序,


4.2.1 指定专人负责和协调感染性废物的管理。
4.2.2 确定感染性废物的产生地并确定废物的成份及数量。
4.2.3 建立有关减少废物产生的文件。
4.2.4 建立隔离、包装、转运、保存和处置程序。
4.2.5 建立审核及质量保证程序。
4.2.6 建立有关废物管理培训、紧急情况处理和安全操作等的程序及相应文件。
4.2.7 有关操作要求文件化,要有记录。


4.3 感染性废物的处理:操作感染性或任何有潜在危害的废物时,必须穿戴手套和防护服。对有多种成份混和的医学废料,应按危害等级较高者处理。处理含有锐利物品的感染性废料时应使用防刺破手套。


4.3.1 隔离:有关单位必须对临床实验室可能产生的感染性废物加以确定,并采取安全、有效、经济的隔离和处理方法。必须由专业人员严格区分感染性和非感染性废物,一旦分开后,感染性废物必须加以隔离。
4.3.2 锐利物:锐利物品包括针、刀和任何可以穿破聚乙烯包装袋的物品。
实验室应尽量减少使用可生成锐利物的用品。
采用有皱的包装材料包装易碎的玻璃和塑料制品,在包装中同时加入吸附性材料。
针或刀应保存在有明显标记、防泄漏、防刺破的容器内。


4.3.3 标签:已经确认的感染性废物应分类丢入垃圾袋,所有收集感染性废物的容器都应有“生物危害”标志,或使用“红色”容器。
装有锐利物品的容器在任何时候都应有“生物危害”标志。
所有运输未经处理的感染性废料的容器上都应有“生物危害”标志。


4.3.4 包装:所有的感染性废物都必须进行包装,并应依据废物的性质及数量选用适合的包装材料。
应使用红色或桔黄色聚乙烯或聚丙烯包装袋,并应标记有感染性物品。
有液体的感染性废料时,应确保容器无泄漏。


4.4 处置:感染性废料的处置即减少或限制其潜在致病性的过程,灭菌和焚烧是最常用的处置方法。处置的主要目的是去除污染,使病原体数量减少到致病水平以下。


4.4.1 压力蒸汽灭菌:感染性实验室废物、设备和玻璃器皿均可通过压力蒸汽灭菌去除污染。至少每月应使用一次生物指示剂(如:Bacillus stearothermophilus孢子)监测处理效果。
处理过程应保证在121℃进行(被处理物中心温度不低于115℃),时间60~90 分钟(不少于20 分钟)。
4.4.2 干热处理:由于不使用蒸汽而需要更长的加热时间和更高的温度以达到去除污染的目的。
必须对要处理的废物进行标准化分类,以适应不同物体的导热特性。
4.4.3 气体灭菌:使用化学蒸汽如环氧乙烷也可达到灭菌效果,但费用较高,常用于不可进行压力消毒的器械或物品,并应确保感染性废物能充分暴露于化学蒸汽中,且持续一定的时间。
4.4.4 化学消毒:适用于处理液体废物和物体表面,对表面无孔和无吸附作用的废物,消毒效果较好。常用的化学消毒剂有酸、碱、醛、乙醇、过氧乙酸、H2O2等。消毒方法应根据污染物种类、污染程度、蛋白含量等确定使用化学消毒剂的种类、浓度及消毒时间。
4.5 贮存:感染性废料的贮存地应有“生物危险”标志和进入管理限制,且应位于产生废物的实验室附近。感染性废物的贮存还应满足以下要求:⑴保证包装内容物不暴露于空气和受潮;⑵保存温度及时间应使保存物无腐败发生,必要时,可用低温保存,以防微生物生长和产生异味;⑶贮存地及包装应确保内容物不成为鼠类或其他生物的食物来源;⑷贮存地不得对公众开放。


4.6 转运:运输工具应有明显的标记和防泄漏设备。在处理、运输、装卸过程中应确保感染性废物的包装完好,一般不得使用机械进行装卸。长途运输应请专业人员进行操作。


4.7 处理


4.7.1 填埋:应在指定的地点进行。
4.7.2 焚烧:可使生物活性灭活90%以上,可用于所有种类的感染性废物。对空气的污染指标应符合有关规定。
4.7.3 卫生间排水道:得到有关部门许可后,对少量的血液或体液废物可注入卫生间下水道,同时放水冲洗。处理大量废物时,工作人员应有防护措施。倾倒感染性废物的下水道不得用于洗手。微生物培养基不得倒入卫生间下水道。


4.8 紧急情况的处理:实验室应有针对传染物泄漏、工作人员受伤及处理过程故障的解决计划。


4.8.1 泄漏或溢出:对泄漏物去除污染的方法应可在工作台边查到,且应包含以下内容:⑴对有致命微生物和剧毒材料的实验室,应设紧急疏散出口和必要的医疗救护设施;⑵泄漏物性质和范围的评估;⑶为去除污染的工作人员提供防护装备;⑷完善的去污染工作程序及消毒剂选择程序;⑸洗手及其他卫生防护程序。


4.8.2 人员受伤:实验室应有书面文件规定工作人员受伤或受污染时的处理办法,包括紧急处理、通知程序、体检和随访程序。应使所有工作人员知道在受伤或受污染后的处理程序。


4.8.3 处理过程故障:实验室应对其用于处理感染性废物的设备及地点进行备份,即准备双份设备、废物贮存备用地点等。
 
5 锐利物安全处理:锐利物为机械危险废物,可造成刺破或划破伤。


5.1 范围:“锐利物”指所有能穿透皮肤的物品,它们也可分为感染性废物、限制性医学废物、固体废物或有害化学废物。通常指注射器、针、刀、毛细管、破损的玻璃器皿等。


5.2 管理目标:对“锐利物”管理的应满足以下要求:⑴防止穿刺或划伤;⑵减少传染疾病的可能性;⑶确保锐利物被彻底破坏。


5.3 处理和隔离:所有锐利物都必须放置在容器内,并与其他废物分别存放。必须使用硬质、防漏、防刺破的容器。


5.3.1 针:应注意以下几点:⑴废弃的针具必须丢入硬质、防刺破的容器内;⑵不要试图用手去改变针具的外型及破坏其与附属物的联接。如果联针的附属物(如注射器、血袋)内有20 ml 以上的液体时,应在处理前排净;⑶尽量减少对针具的操作;⑷不要将针型废物直接丢入生物危险袋中,也不要与其他废物混和丢弃。
5.3.2 其他锐利物:所有锐利物都必须单独存放,并统一按医学废物处理。
5.3.3 包装:必须使用硬质、防漏、防刺破材料。
5.3.4 标签:应根据需要贴有“感染性废料”、“医学废料”、“生物危险”标识或使用“红色”包装袋。


5.5 贮存
对锐利废物的贮存要求与对感染性废物的相同。


6 无害废物的处理


6.1 定义:无害废物是指已知其本质无害、且无潜在危害的废物,它们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6.2 固型废物的管理:大约80%的生活废弃物、实验室无害废物或固型废物可通过填埋处理。但在实际工作中应注意以下几点:⑴尽量减少废物的产生;⑵对纸、玻璃、食物和其他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质应尽可能进行回收;⑶焚烧平均可减少90%的废物体积和杀灭大量感染因子,但必须在指定的地点进行。⑷与日常废物一起丢弃时应符合有关规定。


6.3 液体废物的管理:可直接排入市政废水处理系统或使用专用贮藏系统。
 
 
编制说明
1. 任务来源:本项目是根据卫生部文件(卫法监发[2003]329 号)制定的,旨在对临床实验室中产生的各类废除的处理提出要求,以保证临床实验室检测工作的安全性,减小对工作人员及环境的生物学污染。
2. 要求的确定:本标准仅对临床实验室中产生的主要常见废物进行了分类,并提出了相应的处理原则和要求,如化学废物、感染性废物和锐利物。临床实验室在实施时还应参考相应的技术操作规范。
3. 引用标准和参考文献:本文主要参考美国NCCLS GP5-A:Clinical Laboratory WasteManagement; Approved Guideline文件进行编写。 查看全部

视觉丨那颜

来源丨《临床实验室废物处理原则》WS/T249-2005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 《临床实验室废物处理原则》WS/T 249-2005 ( Clinical Laboratory Waste Management)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5-5-16 发布, 2005-12-1 实施


前言
本标准依据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ational Committee of Clinical Laboratory,Standards, NCCLs)GP5-A中的有关条款进行编写,旨在为临床实验室提供处理有害废物的依据和方法。本标准对临床实验室中产生的一些重要有害废物提供了处理技术和丢弃方法。
本标准是“临床实验室技术管理规范”的一部份,作为国务院有关条例和卫生部有关规定的技术支持性文件,本标准为第一次提出。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提出。
本标准由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郭健,莫培生
本标准由卫生部委托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负责解释。
 
目次


前言 3
范围4
定义 4
化学废物安全处理 4
传染性废物安全处理 6
锐利物安全处理 8
无害废物的处理 9
 
1 范围:


本标准对临床实验室产生的废物提出了分类和处理原则。
本标准适用于临床实验室。


2 术语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腐蚀性(Corrosive):在接触人体组织后可造成肉眼可见损伤的任何物质。
锐利物(Sharps):能够造成刺透或撕破的废物。此类废物包括针、刀、玻璃或塑料碎片。
废物(Waste):使用者不再使用的一切物质。可产生于生物活动、日常生活或科研活动。


3 化学废物安全处理


3.1 化学废物的特性
为了正确地处理化学废物,所有临床实验室都应对化学废物的产生及其危害程度加以分析和确认。有害化学废物的危害通常可分为可燃性、腐蚀性、活性和毒性。


3.1.1 可燃性废物:液体可燃性有害废物的燃点通常低于60℃或具有一些可引起火灾的其他特性。非液体可燃性有害废物可通过磨擦、吸湿或自发化学反应而造成火灾,或在燃烧时剧烈、持久。此类废物如:有机溶剂、烷烃、硝酸盐及过氧化物等。


3.1.2 腐蚀性废物:具有腐蚀性的液体有害废物一般为强酸(pH≤2)或强碱(pH≥12.5)或具有腐蚀钢材的能力。如:硫酸、盐酸、磷酸、氢氧化铵等。


3.1.3 活性废物:活性有害废物包括了那些性质不稳定、易发生巨变、能与水剧烈反应或有爆炸可能性的化学废物。氰化物或亚硫酸盐废物,及能产生毒气、蒸气或烟的废物也属于活性废物。如:碱性金属、固体苦味酸、氰化物或亚硫酸盐溶液。


3.1.4 毒性废物:一切可引起人类或其他生物急性或慢性中毒、对环境有潜在污染性的废物。


3.2 废物安全处理:有害化学废物从其产生到处理完成的全过程都必须注意安全。


3.2.1 废物分离:有害化学废物不能与一般废物、无害化学废物、放射性或感染性废物相混合。稀释通常不能使有害化学废物的毒性减低。有害化学废物在产生后应分别收集、运输、贮存和处理;必需混合时,应注意不兼溶性。


3.2.2 工程控制:为保证有害废料在产生、堆集和保存期间不发生意外、泄漏、破损等,应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如:通风措施、相对封闭及隔离系统、安全措施、防火措施和安全通道。


3.2.3 操作控制:实验室应有完备的处理技术,以确保仪器、工作面和防护设备的污染在最低水平。实验室管理者有责任对工作人员进行有关培训,工作人员有责任向实验室管理者报告不安全的工作因素。


3.2.4 包装和标签:在化学废料的产生、处理、堆集和保存期间,对其包装及标签要求如下:根据废物种类使用废物容器、使用“有害废物”的标签或标记、在任何时候都确保废物容器的密闭性。


3.2.5 个人防护:在所有对有害化学废料的操作过程中,工作人员必须根据化学废料的种类和性质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如手套、防护服、面罩等。


3.3 废料贮存及运输:化学废料的贮存计划应按国家有关规定和要求进行。通常不应大量贮存化学废料及使用公共交通运输。


3.4 废物处理和处置的选择:有害废物的管理应充分考虑对未来的影响,对职业及环境可能造成的危害及对实验室本身的影响。


3.4.1 对于无法确定特性的废物,不能做任何处理或处置。
3.4.2 对于某些酸性废料可在实验室内经有经验的技术人员按规定进行中和反应后,再行处理。
3.4.3 对于某些用过的溶剂可通过合理分类及蒸馏的方法进行回收。
3.4.4 实验室在清除废物之前应尽量减少其有害程度。
3.4.5 可通过商业途径,请专业人员进行废物处理和回收。
3.4.6 有害废料原则上不可以通过卫生间下水道排放。
3.4.7 严格禁止有害废料与一般废料或固体废料混和处理。
3.4.8 实验室应尽可能地减少有害废物的生成量。


3.5 紧急情况:实验室的所有工作人员都应严格遵守有关操作规程,避免在有害材料的使用中发生意外。


3.5.1 在紧急情况发生时,实验室全体人员都有责任进行以下工作:⑴火灾时报告火警,并应尽可能分清火源种类。⑵有害物质发生泄漏时,应尽可能采取措施减少扩散,并进行清洁。


3.5.2 实验室应有紧急情况发生时应采取措施的程序文件,并应对全体实验人员进行有关培训,使了解有害物质及紧急情况的处理方法。


4. 感染性废物安全处理:临床实验室的废料可能对人类健康和生存环境造成影响。感染性废物对医务工作人员和废物处理人员是重要的职业性有害物质。


4.1 定义:感染性废物是指能传播感染性疾病的废物,有以下特点:⑴含有致病能力的病原体;⑵病原体有足够的致病能力;⑶病原体有进入体内的入口;⑷易感宿主。


4.2 感染性废物管理程序:临床实验室应按以下内容制定和完成感染性废物的管理程序,


4.2.1 指定专人负责和协调感染性废物的管理。
4.2.2 确定感染性废物的产生地并确定废物的成份及数量。
4.2.3 建立有关减少废物产生的文件。
4.2.4 建立隔离、包装、转运、保存和处置程序。
4.2.5 建立审核及质量保证程序。
4.2.6 建立有关废物管理培训、紧急情况处理和安全操作等的程序及相应文件。
4.2.7 有关操作要求文件化,要有记录。


4.3 感染性废物的处理:操作感染性或任何有潜在危害的废物时,必须穿戴手套和防护服。对有多种成份混和的医学废料,应按危害等级较高者处理。处理含有锐利物品的感染性废料时应使用防刺破手套。


4.3.1 隔离:有关单位必须对临床实验室可能产生的感染性废物加以确定,并采取安全、有效、经济的隔离和处理方法。必须由专业人员严格区分感染性和非感染性废物,一旦分开后,感染性废物必须加以隔离。
4.3.2 锐利物:锐利物品包括针、刀和任何可以穿破聚乙烯包装袋的物品。
实验室应尽量减少使用可生成锐利物的用品。
采用有皱的包装材料包装易碎的玻璃和塑料制品,在包装中同时加入吸附性材料。
针或刀应保存在有明显标记、防泄漏、防刺破的容器内。


4.3.3 标签:已经确认的感染性废物应分类丢入垃圾袋,所有收集感染性废物的容器都应有“生物危害”标志,或使用“红色”容器。
装有锐利物品的容器在任何时候都应有“生物危害”标志。
所有运输未经处理的感染性废料的容器上都应有“生物危害”标志。


4.3.4 包装:所有的感染性废物都必须进行包装,并应依据废物的性质及数量选用适合的包装材料。
应使用红色或桔黄色聚乙烯或聚丙烯包装袋,并应标记有感染性物品。
有液体的感染性废料时,应确保容器无泄漏。


4.4 处置:感染性废料的处置即减少或限制其潜在致病性的过程,灭菌和焚烧是最常用的处置方法。处置的主要目的是去除污染,使病原体数量减少到致病水平以下。


4.4.1 压力蒸汽灭菌:感染性实验室废物、设备和玻璃器皿均可通过压力蒸汽灭菌去除污染。至少每月应使用一次生物指示剂(如:Bacillus stearothermophilus孢子)监测处理效果。
处理过程应保证在121℃进行(被处理物中心温度不低于115℃),时间60~90 分钟(不少于20 分钟)。
4.4.2 干热处理:由于不使用蒸汽而需要更长的加热时间和更高的温度以达到去除污染的目的。
必须对要处理的废物进行标准化分类,以适应不同物体的导热特性。
4.4.3 气体灭菌:使用化学蒸汽如环氧乙烷也可达到灭菌效果,但费用较高,常用于不可进行压力消毒的器械或物品,并应确保感染性废物能充分暴露于化学蒸汽中,且持续一定的时间。
4.4.4 化学消毒:适用于处理液体废物和物体表面,对表面无孔和无吸附作用的废物,消毒效果较好。常用的化学消毒剂有酸、碱、醛、乙醇、过氧乙酸、H2O2等。消毒方法应根据污染物种类、污染程度、蛋白含量等确定使用化学消毒剂的种类、浓度及消毒时间。
4.5 贮存:感染性废料的贮存地应有“生物危险”标志和进入管理限制,且应位于产生废物的实验室附近。感染性废物的贮存还应满足以下要求:⑴保证包装内容物不暴露于空气和受潮;⑵保存温度及时间应使保存物无腐败发生,必要时,可用低温保存,以防微生物生长和产生异味;⑶贮存地及包装应确保内容物不成为鼠类或其他生物的食物来源;⑷贮存地不得对公众开放。


4.6 转运:运输工具应有明显的标记和防泄漏设备。在处理、运输、装卸过程中应确保感染性废物的包装完好,一般不得使用机械进行装卸。长途运输应请专业人员进行操作。


4.7 处理


4.7.1 填埋:应在指定的地点进行。
4.7.2 焚烧:可使生物活性灭活90%以上,可用于所有种类的感染性废物。对空气的污染指标应符合有关规定。
4.7.3 卫生间排水道:得到有关部门许可后,对少量的血液或体液废物可注入卫生间下水道,同时放水冲洗。处理大量废物时,工作人员应有防护措施。倾倒感染性废物的下水道不得用于洗手。微生物培养基不得倒入卫生间下水道。


4.8 紧急情况的处理:实验室应有针对传染物泄漏、工作人员受伤及处理过程故障的解决计划。


4.8.1 泄漏或溢出:对泄漏物去除污染的方法应可在工作台边查到,且应包含以下内容:⑴对有致命微生物和剧毒材料的实验室,应设紧急疏散出口和必要的医疗救护设施;⑵泄漏物性质和范围的评估;⑶为去除污染的工作人员提供防护装备;⑷完善的去污染工作程序及消毒剂选择程序;⑸洗手及其他卫生防护程序。


4.8.2 人员受伤:实验室应有书面文件规定工作人员受伤或受污染时的处理办法,包括紧急处理、通知程序、体检和随访程序。应使所有工作人员知道在受伤或受污染后的处理程序。


4.8.3 处理过程故障:实验室应对其用于处理感染性废物的设备及地点进行备份,即准备双份设备、废物贮存备用地点等。
 
5 锐利物安全处理:锐利物为机械危险废物,可造成刺破或划破伤。


5.1 范围:“锐利物”指所有能穿透皮肤的物品,它们也可分为感染性废物、限制性医学废物、固体废物或有害化学废物。通常指注射器、针、刀、毛细管、破损的玻璃器皿等。


5.2 管理目标:对“锐利物”管理的应满足以下要求:⑴防止穿刺或划伤;⑵减少传染疾病的可能性;⑶确保锐利物被彻底破坏。


5.3 处理和隔离:所有锐利物都必须放置在容器内,并与其他废物分别存放。必须使用硬质、防漏、防刺破的容器。


5.3.1 针:应注意以下几点:⑴废弃的针具必须丢入硬质、防刺破的容器内;⑵不要试图用手去改变针具的外型及破坏其与附属物的联接。如果联针的附属物(如注射器、血袋)内有20 ml 以上的液体时,应在处理前排净;⑶尽量减少对针具的操作;⑷不要将针型废物直接丢入生物危险袋中,也不要与其他废物混和丢弃。
5.3.2 其他锐利物:所有锐利物都必须单独存放,并统一按医学废物处理。
5.3.3 包装:必须使用硬质、防漏、防刺破材料。
5.3.4 标签:应根据需要贴有“感染性废料”、“医学废料”、“生物危险”标识或使用“红色”包装袋。


5.5 贮存
对锐利废物的贮存要求与对感染性废物的相同。


6 无害废物的处理


6.1 定义:无害废物是指已知其本质无害、且无潜在危害的废物,它们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6.2 固型废物的管理:大约80%的生活废弃物、实验室无害废物或固型废物可通过填埋处理。但在实际工作中应注意以下几点:⑴尽量减少废物的产生;⑵对纸、玻璃、食物和其他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质应尽可能进行回收;⑶焚烧平均可减少90%的废物体积和杀灭大量感染因子,但必须在指定的地点进行。⑷与日常废物一起丢弃时应符合有关规定。


6.3 液体废物的管理:可直接排入市政废水处理系统或使用专用贮藏系统。
 
 
编制说明
1. 任务来源:本项目是根据卫生部文件(卫法监发[2003]329 号)制定的,旨在对临床实验室中产生的各类废除的处理提出要求,以保证临床实验室检测工作的安全性,减小对工作人员及环境的生物学污染。
2. 要求的确定:本标准仅对临床实验室中产生的主要常见废物进行了分类,并提出了相应的处理原则和要求,如化学废物、感染性废物和锐利物。临床实验室在实施时还应参考相应的技术操作规范。
3. 引用标准和参考文献:本文主要参考美国NCCLS GP5-A:Clinical Laboratory WasteManagement; Approved Guideline文件进行编写。



最新《卫生湿巾卫生要求》【报批稿】

真菌:念珠菌、曲霉、隐球菌、毛霉菌...感控新青年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686 次浏览 • 2017-05-18 18:58 • 来自相关话题

视觉丨那颜
作者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来源丨医院感染控制标准专业委员会
注意丨本指南没有最后发布,此仅为报批稿





【报批稿】卫生湿巾卫生要求



Hygiene wipes hygiene requirements




前言


本标准除4.4、8.1、9.1和第10、12章为推荐性条款外,其余条款均为强制性。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江苏省卫生监督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所、山东省卫生监督所、黑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顾健、张威、李涛、袁青春、林玲、时玉昌、张一凡、沈瑾、张流波、张文生、许水深、林春桥、宋恒志、郭春林、孙雯。






卫生湿巾卫生要求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卫生湿巾的术语和定义、原材料要求、技术要求、检验方法、应用范围、使用方法、标志和包装、运输和贮存、标签和说明书及注意事项。


本标准适用于卫生湿巾的生产、销售和使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 27728-2011  湿巾
GB 15979-2002  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卫生标准
GB 26369-2010  季铵盐类消毒剂卫生标准
GB 27947-2011  酚类消毒剂卫生标准
GB XXXX  消毒产品标签说明书通用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2015年版)
消毒技术规范 (2002年版) 卫生部


3 术语和定义


《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中所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清洁  cleaning
去除被处理对象上污物的过程。


3.2  
卫生湿巾  hygiene wipes
以非织造布、织物、木浆复合布、木浆纸等为载体,适量添加生产用水和消毒液等原材料,对处理对象(如手、皮肤、黏膜及普通物体表面)具有清洁杀菌作用的湿巾,杀灭率应达到90%。


3.3  
生产用液  production liquid
生产过程中直接加至载体上的浸泡液或喷淋液。


4 原材料要求


4.1 非织造布、织物或其他原料应清洁、无毒,符合国家相关规定,不应使用回收、废弃的物料,不应含有可迁移性荧光增白剂等禁用成分。


4.2 手、皮肤、黏膜用卫生湿巾的消毒液(含清洗消毒液)应使用非工业级原料(无非工业级除外),所使用的防腐剂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或食品、化妆品原料要求,所使用的香精、护肤剂等辅料应符合食品或化妆品原料要求,生产用液的急性经口毒性应为实际无毒级或低毒级,无致突变性。所用原材料重金属铅含量<40mg/L、汞含量<1mg/L、砷含量<10mg/L。


4.3 禁止添加激素、抗菌药物(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消毒防腐类清单的除外)、抗病毒药及其同名原料和国家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禁止使用的物料。


4.4 生产用水电导率宜≤5.1μS/cm(25℃)。


4.5 直接与产品接触的包装材料应无毒无害、清洁,应具有足够的牢固性。


5 技术要求
5.1 感官性状
外观应整洁,不应有掉毛、掉屑现象;不应有异常气味与异物。


5.2 含液量
卫生湿巾中的液体与载体的重量比值应为1.7~5.0。
注:载体为木浆复合布及木浆纸类的卫生湿巾除外。


5.3 有效成分含量
有效成分含量应符合产品标签说明书标注的含量相符。其中用于手、皮肤、黏膜的卫生湿巾的挤出液限用物质应符合表1的要求。


表1 用于手、皮肤、黏膜的卫生湿巾限量浓度


使用对象
葡萄糖酸氯己定、醋酸氯己定
g/L
2,4,4,-三氯-2,-羟基二苯醚
g/L
苯扎溴铵、苯扎氯铵
g/L
国家规定的其他限用物质
手、皮肤
≤45.0
≤20.0
≤5.0
符合
黏膜
≤5.0
≤3.5
≤2.0
符合


5.4 pH
用于手、皮肤、黏膜的卫生湿巾挤出液pH为3.5~8.5。


5.5 稳定性
有效期≥1年。


5.6 包装密封性
包装应密封,不应有漏液、漏气和破损。


5.7 金属腐蚀性指标
用于金属物体表面的卫生湿巾生产用液对金属应基本无腐蚀性。


5.8 微生物学指标
卫生湿巾细菌菌落总数≤20CFU/g,大肠菌群、致病性化脓菌指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与溶血性链球菌、真菌菌落总数不得检出。


5.9 杀灭微生物指标
卫生湿巾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杀灭率应≥90%,如标明对真菌有杀菌作用的,还应对白色念珠菌的杀灭率≥90%,如标明对其他微生物有杀灭作用的,还应对相应微生物杀灭率≥90%。


5.10 毒理安全性指标
用于手、皮肤、黏膜的卫生湿巾首次上市时,应进行相应的毒理学试验,其结果应符合表4的要求。


表2 毒理安全性指标要求


使用对象
多次完整皮肤刺激试验
阴道黏膜刺激试验a
急性眼刺激试验b
皮肤变态反应试验c
手、皮肤
无刺激或轻度刺激
-
-
未见或极轻度
黏膜
无刺激或轻度刺激
无刺激或极轻刺激
无刺激或轻刺激
未见或极轻度
注:“-”表示不需要做试验。
a用于阴道黏膜的卫生湿巾,偶尔使用或间隔数日使用的进行一次阴道黏膜刺激试验,连续使用的进行多次阴道黏膜刺激试验。
b用于除阴道黏膜外其他黏膜的卫生湿巾。
c用于婴儿的卫生湿巾。
6 检验方法
6.1 感官性状
采用目测、鼻嗅的方法进行测定。


6.2 含液量
按照GB/T 27728-2011中6.3的方法进行。


6.3 有效成分含量
取足够量的卫生湿巾样品,打开外包装,戴无菌手套,将卫生湿巾中的液体挤至玻璃容器中,挤出液的量应满足相关实验要求(有吸附作用的杀菌因子,可用生产用液),2,4,4,-三氯-2,-羟基二苯醚按照GB 27947-2011附录D规定的试验方法进行测定;苯扎溴铵、苯扎氯铵按照GB 26369-2010中附录A中规定的试验方法进行测定;其他有效成分含量按照《消毒技术规范》及相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等相关标准中规定的试验方法进行测定,无法使用化学测定法的不测定。


6.4 pH
按照7.3方法制备测试液,按照《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的方法进行。


6.5 稳定性
根据产品标签说明书中标注的有效期,按照《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中消毒产品稳定性测定的方法或相关标准的方法测定贮存前后含液量、有效成分含量或杀灭微生物效果。其中含液量按照7.2方法测定,卫生湿巾中液体与载体的重量比值应≥1.7;有效成分含量按照7.3方法测定;若无法使用化学测定法,应按7.9方法测定杀灭微生物效果。


6.6 包装密封性
按照GB/T 27728-2011中附录A的方法进行。


6.7 金属腐蚀性
用于金属物体表面的卫生湿巾生产用液按照《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中消毒剂对金属腐蚀性的测定方法或相关标准进行。


6.8 微生物学指标
在100级净化条件下用无菌方法打开用于检测的至少2个包装,从每个包装中取样,准确称取10g±1g样品。剪碎后加入到200mL含相应中和剂的灭菌生理盐水中,充分混匀,得到一个生理盐水样液。无相应中和剂则选用薄膜过滤法去除样品中杀菌成分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试验方法按照GB 15979-2002中附录B的方法进行。


6.9 杀灭微生物指标
按照GB 15979-2002中附录C的方法进行。


6.10 毒理安全性
急性眼刺激试验采用卫生湿巾挤出液,按照《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中急性眼刺激试验规定的方法进行测定。其中卫生湿巾挤出液的制备方法见7.3;多次完整皮肤刺激试验、阴道黏膜刺激试验和皮肤变态反应试验采用卫生湿巾产品,按照《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中多次完整皮肤刺激试验、阴道黏膜刺激试验和皮肤变态反应试验规定的方法进行测定。


7 应用范围


卫生湿巾适用于手、皮肤、黏膜及普通物体表面的清洁杀菌,不适用于破损皮肤、黏膜。


8 使用方法


8.1 按产品说明书规定的方法打开包装,取出卫生湿巾进行擦拭,使用后丢弃,其中多片包装打开后及时封口。
8.2 用于手的作用时间≤1min,用于完整皮肤、黏膜的作用时间≤5min。


9 标志和包装


9.1 包装应防尘、防潮、密封。
9.2 包装标识应符合《消毒产品标签说明书管理规定》(2005年版)的规定,包装储运图示标志应符合GB/T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的规定。


10 运输和贮存


10.1 可用一般运输工具运输,运输车辆应干燥、整洁,不应与污染物品、有毒有害物质混装;运输应防止日晒、雨淋、受潮,搬运时不得抛扔,以免损害外包装。


10.2 贮存于阴凉、通风、干燥、清洁的室内,不应与污染物品、有毒有害物质混贮。


11 标签和说明书
应符合《消毒产品标签说明书管理规定》(2005年版)的有关规定,其中挤出液中有效成分含量无法使用化学测定法的标注其投加量。


12 注意事项


12.1 置于婴幼儿不易触及处。
12.2 手、皮肤、黏膜用卫生湿巾过敏者慎用。
12.3 对使用对象产生不良影响的,停止使用或用清水擦拭。
12.4 宜标注开启后的保质期。 查看全部


视觉丨那颜
作者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来源丨医院感染控制标准专业委员会
注意丨本指南没有最后发布,此仅为报批稿





【报批稿】卫生湿巾卫生要求



Hygiene wipes hygiene requirements




前言


本标准除4.4、8.1、9.1和第10、12章为推荐性条款外,其余条款均为强制性。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江苏省卫生监督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所、山东省卫生监督所、黑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顾健、张威、李涛、袁青春、林玲、时玉昌、张一凡、沈瑾、张流波、张文生、许水深、林春桥、宋恒志、郭春林、孙雯。






卫生湿巾卫生要求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卫生湿巾的术语和定义、原材料要求、技术要求、检验方法、应用范围、使用方法、标志和包装、运输和贮存、标签和说明书及注意事项。


本标准适用于卫生湿巾的生产、销售和使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 27728-2011  湿巾
GB 15979-2002  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卫生标准
GB 26369-2010  季铵盐类消毒剂卫生标准
GB 27947-2011  酚类消毒剂卫生标准
GB XXXX  消毒产品标签说明书通用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2015年版)
消毒技术规范 (2002年版) 卫生部


3 术语和定义


《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中所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清洁  cleaning
去除被处理对象上污物的过程。


3.2  
卫生湿巾  hygiene wipes
以非织造布、织物、木浆复合布、木浆纸等为载体,适量添加生产用水和消毒液等原材料,对处理对象(如手、皮肤、黏膜及普通物体表面)具有清洁杀菌作用的湿巾,杀灭率应达到90%。


3.3  
生产用液  production liquid
生产过程中直接加至载体上的浸泡液或喷淋液。


4 原材料要求


4.1 非织造布、织物或其他原料应清洁、无毒,符合国家相关规定,不应使用回收、废弃的物料,不应含有可迁移性荧光增白剂等禁用成分。


4.2 手、皮肤、黏膜用卫生湿巾的消毒液(含清洗消毒液)应使用非工业级原料(无非工业级除外),所使用的防腐剂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或食品、化妆品原料要求,所使用的香精、护肤剂等辅料应符合食品或化妆品原料要求,生产用液的急性经口毒性应为实际无毒级或低毒级,无致突变性。所用原材料重金属铅含量<40mg/L、汞含量<1mg/L、砷含量<10mg/L。


4.3 禁止添加激素、抗菌药物(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消毒防腐类清单的除外)、抗病毒药及其同名原料和国家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禁止使用的物料。


4.4 生产用水电导率宜≤5.1μS/cm(25℃)。


4.5 直接与产品接触的包装材料应无毒无害、清洁,应具有足够的牢固性。


5 技术要求
5.1 感官性状
外观应整洁,不应有掉毛、掉屑现象;不应有异常气味与异物。


5.2 含液量
卫生湿巾中的液体与载体的重量比值应为1.7~5.0。
注:载体为木浆复合布及木浆纸类的卫生湿巾除外。


5.3 有效成分含量
有效成分含量应符合产品标签说明书标注的含量相符。其中用于手、皮肤、黏膜的卫生湿巾的挤出液限用物质应符合表1的要求。


表1 用于手、皮肤、黏膜的卫生湿巾限量浓度


使用对象
葡萄糖酸氯己定、醋酸氯己定
g/L
2,4,4,-三氯-2,-羟基二苯醚
g/L
苯扎溴铵、苯扎氯铵
g/L
国家规定的其他限用物质
手、皮肤
≤45.0
≤20.0
≤5.0
符合
黏膜
≤5.0
≤3.5
≤2.0
符合


5.4 pH
用于手、皮肤、黏膜的卫生湿巾挤出液pH为3.5~8.5。


5.5 稳定性
有效期≥1年。


5.6 包装密封性
包装应密封,不应有漏液、漏气和破损。


5.7 金属腐蚀性指标
用于金属物体表面的卫生湿巾生产用液对金属应基本无腐蚀性。


5.8 微生物学指标
卫生湿巾细菌菌落总数≤20CFU/g,大肠菌群、致病性化脓菌指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与溶血性链球菌、真菌菌落总数不得检出。


5.9 杀灭微生物指标
卫生湿巾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杀灭率应≥90%,如标明对真菌有杀菌作用的,还应对白色念珠菌的杀灭率≥90%,如标明对其他微生物有杀灭作用的,还应对相应微生物杀灭率≥90%。


5.10 毒理安全性指标
用于手、皮肤、黏膜的卫生湿巾首次上市时,应进行相应的毒理学试验,其结果应符合表4的要求。


表2 毒理安全性指标要求


使用对象
多次完整皮肤刺激试验
阴道黏膜刺激试验a
急性眼刺激试验b
皮肤变态反应试验c
手、皮肤
无刺激或轻度刺激
-
-
未见或极轻度
黏膜
无刺激或轻度刺激
无刺激或极轻刺激
无刺激或轻刺激
未见或极轻度
注:“-”表示不需要做试验。
a用于阴道黏膜的卫生湿巾,偶尔使用或间隔数日使用的进行一次阴道黏膜刺激试验,连续使用的进行多次阴道黏膜刺激试验。
b用于除阴道黏膜外其他黏膜的卫生湿巾。
c用于婴儿的卫生湿巾。
6 检验方法
6.1 感官性状
采用目测、鼻嗅的方法进行测定。


6.2 含液量
按照GB/T 27728-2011中6.3的方法进行。


6.3 有效成分含量
取足够量的卫生湿巾样品,打开外包装,戴无菌手套,将卫生湿巾中的液体挤至玻璃容器中,挤出液的量应满足相关实验要求(有吸附作用的杀菌因子,可用生产用液),2,4,4,-三氯-2,-羟基二苯醚按照GB 27947-2011附录D规定的试验方法进行测定;苯扎溴铵、苯扎氯铵按照GB 26369-2010中附录A中规定的试验方法进行测定;其他有效成分含量按照《消毒技术规范》及相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等相关标准中规定的试验方法进行测定,无法使用化学测定法的不测定。


6.4 pH
按照7.3方法制备测试液,按照《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的方法进行。


6.5 稳定性
根据产品标签说明书中标注的有效期,按照《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中消毒产品稳定性测定的方法或相关标准的方法测定贮存前后含液量、有效成分含量或杀灭微生物效果。其中含液量按照7.2方法测定,卫生湿巾中液体与载体的重量比值应≥1.7;有效成分含量按照7.3方法测定;若无法使用化学测定法,应按7.9方法测定杀灭微生物效果。


6.6 包装密封性
按照GB/T 27728-2011中附录A的方法进行。


6.7 金属腐蚀性
用于金属物体表面的卫生湿巾生产用液按照《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中消毒剂对金属腐蚀性的测定方法或相关标准进行。


6.8 微生物学指标
在100级净化条件下用无菌方法打开用于检测的至少2个包装,从每个包装中取样,准确称取10g±1g样品。剪碎后加入到200mL含相应中和剂的灭菌生理盐水中,充分混匀,得到一个生理盐水样液。无相应中和剂则选用薄膜过滤法去除样品中杀菌成分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试验方法按照GB 15979-2002中附录B的方法进行。


6.9 杀灭微生物指标
按照GB 15979-2002中附录C的方法进行。


6.10 毒理安全性
急性眼刺激试验采用卫生湿巾挤出液,按照《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中急性眼刺激试验规定的方法进行测定。其中卫生湿巾挤出液的制备方法见7.3;多次完整皮肤刺激试验、阴道黏膜刺激试验和皮肤变态反应试验采用卫生湿巾产品,按照《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中多次完整皮肤刺激试验、阴道黏膜刺激试验和皮肤变态反应试验规定的方法进行测定。


7 应用范围


卫生湿巾适用于手、皮肤、黏膜及普通物体表面的清洁杀菌,不适用于破损皮肤、黏膜。


8 使用方法


8.1 按产品说明书规定的方法打开包装,取出卫生湿巾进行擦拭,使用后丢弃,其中多片包装打开后及时封口。
8.2 用于手的作用时间≤1min,用于完整皮肤、黏膜的作用时间≤5min。


9 标志和包装


9.1 包装应防尘、防潮、密封。
9.2 包装标识应符合《消毒产品标签说明书管理规定》(2005年版)的规定,包装储运图示标志应符合GB/T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的规定。


10 运输和贮存


10.1 可用一般运输工具运输,运输车辆应干燥、整洁,不应与污染物品、有毒有害物质混装;运输应防止日晒、雨淋、受潮,搬运时不得抛扔,以免损害外包装。


10.2 贮存于阴凉、通风、干燥、清洁的室内,不应与污染物品、有毒有害物质混贮。


11 标签和说明书
应符合《消毒产品标签说明书管理规定》(2005年版)的有关规定,其中挤出液中有效成分含量无法使用化学测定法的标注其投加量。


12 注意事项


12.1 置于婴幼儿不易触及处。
12.2 手、皮肤、黏膜用卫生湿巾过敏者慎用。
12.3 对使用对象产生不良影响的,停止使用或用清水擦拭。
12.4 宜标注开启后的保质期。




「区分」家用湿巾标准 GB/T 27728-2011

真菌:念珠菌、曲霉、隐球菌、毛霉菌...感控新青年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732 次浏览 • 2017-05-18 18:58 • 来自相关话题

视觉丨那颜
作者丨国家质量监督局/
来源丨国家标委会 查看全部

视觉丨那颜
作者丨国家质量监督局/
来源丨国家标委会



































术后切口感染

传染病疫情暴发处置张贵华&& 回复了问题 • 0 人关注 • 19 个回复 • 1035 次浏览 • 2017-05-17 10:17 • 来自相关话题

切口感染和手术部位感染有啥区别?

传染病疫情暴发处置快乐的笨笨&& 回复了问题 • 0 人关注 • 19 个回复 • 1380 次浏览 • 2017-05-16 17:24 • 来自相关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