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控资讯

感控资讯

2018年版河南省成人流行性感冒中医药防治方案

感控新青年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1154 次浏览 • 2018-01-19 18:23 • 来自相关话题

来源1丨河南卫计委
来源2丨河南中医药管理局 查看全部
来源1丨河南卫计委
来源2丨河南中医药管理局





















病毒性感染:什么时候用抗病毒药?什么时候不推荐?

汪丙松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1349 次浏览 • 2018-01-18 20:04 • 来自相关话题

感染性疾病目前仍然是呼吸科临床上最常见的病种之一,而病毒性感染则占其绝大多数。

笔者在临床工作中经常被患者问到:

病毒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该用什么药?考虑病毒感染为什么不抗病毒?

临床上抗病毒药的应用可能仍存在诸多误区。


为此,让我们首先了解一下常见的病毒类型与抗病毒药的分类(见表 1 、2)。

常见病毒类型

一般依据病毒的核酸类型分为:DNA 病毒与 RNA 病毒 [1](见表 1)。


表 1 常见病毒的所属类型(点击查看大图)

常见抗病毒药分类

按照表 2 大致可以分为 6 类抗病毒药 [1]。



表 2 常见的抗病毒药的分类

1. RNA 病毒感染 [2]

大部分 RNA 病毒感染的引起的呼吸科疾病(如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副流感病毒等)引起的相应疾病均无特效抗病毒药物;以上疾病多属自限性,一般情况下无需抗病毒治疗;

RNA 病毒中流感病毒感染是特例,目前有特效抗病毒药物治疗,如奥司他韦、扎那米韦、帕拉米韦等。儿童中最常用的是磷酸奥司他韦颗粒,一般对于确诊病例或疑似病例建议发病 48 h 内早期应用。

2. DNA 病毒感染 [2]

目前抗病毒药物的应用在 DNA 病毒感染中可能有更多的适应证,如巨细胞病毒、单纯疱疹病毒、EB 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等感染引起的相应疾病。

但是以上几种疾病并不是一旦发病均需抗病毒治疗,如临床上最常见的 EB 病毒、巨细胞病毒感染。

多数免疫功能正常的患者均具有自限性而无需常规使用抗病毒治疗,只有在出现多种器官损害或有免疫缺陷及特殊人群中才按照用药指征使用,以免减少不必要的药物不良反应 [3,4] 。

而 DNA 病毒中的人类疱疹病毒 6 型/7 型,腺病毒则亦无特效抗病毒药,因此无需抗病毒治疗。
抗病毒药:常见用药误区

1. 利巴韦林

过去,利巴韦林的使用现状可以夸张地说:

伤风感冒来一支,发热不退来一支,咽峡疱疹来一支,咳嗽喘息来一支,秋季腹泻来一支,手足口病来一支,不明原因来一支,静脉不行可口服,口服不行可雾化,总有一款适合你!

作为曾经经典的抗病毒药,利巴韦林在临床上经久不衰。

然而实际情况则是该药体外实验具有抗病毒作用,但用于人体后实际效果并不确切,国外只有北美国家对于极少数重症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才偶尔应用。

依据世界卫生组织儿童基本药物标准清单 [6] (第 6 版,2017 年发布)提示:

利巴韦林仅用于病毒性出血热(流行性出血热)患者的治疗,而至于其他病毒性感染的应用则未提及(表 3)。


表 3 世界卫生组织儿童基本药物标准清单第 6 版(2017 年发布)

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关于修订利巴韦林颗粒剂说明书的通知,国食药监注 [2006]69 号文件中强调:

本品适用于呼吸道合胞病毒引起的病毒性肺炎与支气管炎,皮肤疱疹病毒感染,儿童药目前尚缺乏详细的研究资料 [5]。

近年来,大多数医生早已意识到该药物疗效并不确切,副作用较多,已逐渐淡出临床。

2. 阿糖腺苷

从表 2 可知,该药属于 DNA 抗病毒药,而临床上常见的 DNA 病毒感染的常见疾病(如巨细胞病毒肺炎、肝炎等)。

指南多有推荐针对性较强的相应抗病毒药—除肝炎外,巨细胞病毒、EB 病毒、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多用更昔洛韦(下文会进一步解读)进行抗病毒治疗。

实际上,阿糖腺苷在以上疾病中则少有推荐,并且该药的严重不良反应较多。

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发布的第 70 期《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提示目前尚无儿童应用注射用单磷酸阿糖腺苷安全性和有效性的系统研究资料,建议儿童使用时权衡利弊。

该期信息通报指出:该药的适应证主要疱疹病毒感染所致的口炎、皮炎、脑炎及巨细胞病毒感染。

但监测数据显示该品种存在严重的超适应症用药现象,约占总报告数的 79.98%,如用于支气管炎、肺炎、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等 [5]。

以 Vidarabine(阿糖腺苷)或 Vidarabine Monophosphate(单磷酸阿糖腺苷)为关键词检索世界卫生组织儿童基本药物标准清单第 6 版则无检索结果 [6],可见阿糖腺苷作为儿童抗病毒药用于临床可能需要慎重。

该药在国内曾经发生过一些严重的用药差错案例,需引起广大医师重视。:

偶有医师将「注射用阿糖腺苷」开成了「注射用阿糖胞苷」静滴,导致了严重后果。

(3)更昔洛韦

临床上更昔洛韦也可能存在超适应证过度使用的情况。

对大多数 EB 病毒感染患者来说,该病具有自限性,是无需常规抗病毒治疗的。

对 EB 病毒感染的重症患者,多数专家倾向于使用更昔洛韦抗病毒治疗,一般认为可能有效。

更昔洛韦用于单纯疱疹脑炎的治疗似乎似乎是一个明智的选择,可以显著降低病死率而被多数专家认可。

对于免疫功能正常的巨细胞病毒感染婴儿来说,抗病毒治疗通常是不需要的,只有同时有免疫缺陷或需要进行化疗或需要应用免疫抑制剂的特殊人群才是需要抗病毒治疗的对象。
向下滑动查看完整用法

同样让我们复习一下世界卫生组织儿童基本药物标准清单 [6](第 6 版,2017 年发布):

该清单内容显示该药仅适用于巨细胞病毒感染(见表 4),并未提及用于其它病毒感染的治疗,或许对于更昔洛韦的抗病毒治疗适应证,我们还需更加谨慎。


表 4 世界卫生组织儿童基本药物标准清单第 6 版(2017 年发布)

小结

1. 临床上常见的上呼吸道感染、腺病毒肺炎、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疱疹性咽峡炎等因无特效抗病毒药而无需抗病毒治疗;

2. 常见的 DNA 病毒如 EB 病毒、巨细胞病毒感染大部分患者无需常规应用抗病毒治疗,少数患者需要掌握用药指征使用(见参考文献 3、4),以减少不必要的不良反应;

3. 阿糖腺苷由于副作用较大,对于常见 DNA 病毒感染多有更好的替代药物治疗,临床实际使用较少。


文 | 首发于儿科时间
  编辑 | 郁闷中落寞 
  投稿 | liq@dxy.cn  题图 | shutterstock

参考文献
[1] 宫道华,吴升华. 小儿感染病学 [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21-231.

[2] 方峰,俞蕙. 小儿传染病学 [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

[3]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感染学组,全国儿科临床病毒感染协作组,编辑委员会中华儿科杂志. 儿童巨细胞病毒性疾病诊断和防治的建议 [J]. 中华儿科杂志,2012,50(4):290-292.

[4]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感染学组,全国儿童 eb 病毒感染协作组. 儿童主要非肿瘤性 EB 病毒感染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原则建议 [J]. 中华儿科杂志,2016,54(8):563-568.

[5]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http://www.sda.gov.cn/WS01/CL1059/[Z]. 2001.

[6] EMLc – 6th edition (March 2017, amended August 2017) [R].2017. 查看全部
感染性疾病目前仍然是呼吸科临床上最常见的病种之一,而病毒性感染则占其绝大多数。

笔者在临床工作中经常被患者问到:

  • 病毒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该用什么药?
  • 考虑病毒感染为什么不抗病毒?


临床上抗病毒药的应用可能仍存在诸多误区。


为此,让我们首先了解一下常见的病毒类型与抗病毒药的分类(见表 1 、2)。

常见病毒类型

一般依据病毒的核酸类型分为:DNA 病毒与 RNA 病毒 [1](见表 1)。


表 1 常见病毒的所属类型(点击查看大图)

常见抗病毒药分类

按照表 2 大致可以分为 6 类抗病毒药 [1]。



表 2 常见的抗病毒药的分类

1. RNA 病毒感染 [2]

大部分 RNA 病毒感染的引起的呼吸科疾病(如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副流感病毒等)引起的相应疾病均无特效抗病毒药物;以上疾病多属自限性,一般情况下无需抗病毒治疗;

RNA 病毒中流感病毒感染是特例,目前有特效抗病毒药物治疗,如奥司他韦、扎那米韦、帕拉米韦等。儿童中最常用的是磷酸奥司他韦颗粒,一般对于确诊病例或疑似病例建议发病 48 h 内早期应用。

2. DNA 病毒感染 [2]

目前抗病毒药物的应用在 DNA 病毒感染中可能有更多的适应证,如巨细胞病毒、单纯疱疹病毒、EB 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等感染引起的相应疾病。

但是以上几种疾病并不是一旦发病均需抗病毒治疗,如临床上最常见的 EB 病毒、巨细胞病毒感染。

多数免疫功能正常的患者均具有自限性而无需常规使用抗病毒治疗,只有在出现多种器官损害或有免疫缺陷及特殊人群中才按照用药指征使用,以免减少不必要的药物不良反应 [3,4] 。

而 DNA 病毒中的人类疱疹病毒 6 型/7 型,腺病毒则亦无特效抗病毒药,因此无需抗病毒治疗。
抗病毒药:常见用药误区

1. 利巴韦林

过去,利巴韦林的使用现状可以夸张地说:

伤风感冒来一支,发热不退来一支,咽峡疱疹来一支,咳嗽喘息来一支,秋季腹泻来一支,手足口病来一支,不明原因来一支,静脉不行可口服,口服不行可雾化,总有一款适合你!

作为曾经经典的抗病毒药,利巴韦林在临床上经久不衰。

然而实际情况则是该药体外实验具有抗病毒作用,但用于人体后实际效果并不确切,国外只有北美国家对于极少数重症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才偶尔应用。

依据世界卫生组织儿童基本药物标准清单 [6] (第 6 版,2017 年发布)提示:

利巴韦林仅用于病毒性出血热(流行性出血热)患者的治疗,而至于其他病毒性感染的应用则未提及(表 3)。


表 3 世界卫生组织儿童基本药物标准清单第 6 版(2017 年发布)

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关于修订利巴韦林颗粒剂说明书的通知,国食药监注 [2006]69 号文件中强调:

本品适用于呼吸道合胞病毒引起的病毒性肺炎与支气管炎,皮肤疱疹病毒感染,儿童药目前尚缺乏详细的研究资料 [5]。

近年来,大多数医生早已意识到该药物疗效并不确切,副作用较多,已逐渐淡出临床。

2. 阿糖腺苷

从表 2 可知,该药属于 DNA 抗病毒药,而临床上常见的 DNA 病毒感染的常见疾病(如巨细胞病毒肺炎、肝炎等)。

指南多有推荐针对性较强的相应抗病毒药—除肝炎外,巨细胞病毒、EB 病毒、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多用更昔洛韦(下文会进一步解读)进行抗病毒治疗。

实际上,阿糖腺苷在以上疾病中则少有推荐,并且该药的严重不良反应较多。

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发布的第 70 期《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提示目前尚无儿童应用注射用单磷酸阿糖腺苷安全性和有效性的系统研究资料,建议儿童使用时权衡利弊。

该期信息通报指出:该药的适应证主要疱疹病毒感染所致的口炎、皮炎、脑炎及巨细胞病毒感染。

但监测数据显示该品种存在严重的超适应症用药现象,约占总报告数的 79.98%,如用于支气管炎、肺炎、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等 [5]。

以 Vidarabine(阿糖腺苷)或 Vidarabine Monophosphate(单磷酸阿糖腺苷)为关键词检索世界卫生组织儿童基本药物标准清单第 6 版则无检索结果 [6],可见阿糖腺苷作为儿童抗病毒药用于临床可能需要慎重。

该药在国内曾经发生过一些严重的用药差错案例,需引起广大医师重视。:

偶有医师将「注射用阿糖腺苷」开成了「注射用阿糖胞苷」静滴,导致了严重后果。

(3)更昔洛韦

临床上更昔洛韦也可能存在超适应证过度使用的情况。

对大多数 EB 病毒感染患者来说,该病具有自限性,是无需常规抗病毒治疗的。

对 EB 病毒感染的重症患者,多数专家倾向于使用更昔洛韦抗病毒治疗,一般认为可能有效。

更昔洛韦用于单纯疱疹脑炎的治疗似乎似乎是一个明智的选择,可以显著降低病死率而被多数专家认可。

对于免疫功能正常的巨细胞病毒感染婴儿来说,抗病毒治疗通常是不需要的,只有同时有免疫缺陷或需要进行化疗或需要应用免疫抑制剂的特殊人群才是需要抗病毒治疗的对象。
向下滑动查看完整用法

同样让我们复习一下世界卫生组织儿童基本药物标准清单 [6](第 6 版,2017 年发布):

该清单内容显示该药仅适用于巨细胞病毒感染(见表 4),并未提及用于其它病毒感染的治疗,或许对于更昔洛韦的抗病毒治疗适应证,我们还需更加谨慎。


表 4 世界卫生组织儿童基本药物标准清单第 6 版(2017 年发布)

小结

1. 临床上常见的上呼吸道感染、腺病毒肺炎、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疱疹性咽峡炎等因无特效抗病毒药而无需抗病毒治疗;

2. 常见的 DNA 病毒如 EB 病毒、巨细胞病毒感染大部分患者无需常规应用抗病毒治疗,少数患者需要掌握用药指征使用(见参考文献 3、4),以减少不必要的不良反应;

3. 阿糖腺苷由于副作用较大,对于常见 DNA 病毒感染多有更好的替代药物治疗,临床实际使用较少。


文 | 首发于儿科时间
  编辑 | 郁闷中落寞 
  投稿 | liq@dxy.cn  题图 | shutterstock

参考文献
[1] 宫道华,吴升华. 小儿感染病学 [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21-231.

[2] 方峰,俞蕙. 小儿传染病学 [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

[3]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感染学组,全国儿科临床病毒感染协作组,编辑委员会中华儿科杂志. 儿童巨细胞病毒性疾病诊断和防治的建议 [J]. 中华儿科杂志,2012,50(4):290-292.

[4]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感染学组,全国儿童 eb 病毒感染协作组. 儿童主要非肿瘤性 EB 病毒感染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原则建议 [J]. 中华儿科杂志,2016,54(8):563-568.

[5]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http://www.sda.gov.cn/WS01/CL1059/[Z]. 2001.

[6] EMLc – 6th edition (March 2017, amended August 2017) [R].2017.

面对6岁的狂犬病患儿,他决定拼一把

邓静雯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627 次浏览 • 2018-01-19 20:17 • 来自相关话题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动物源性传染病, 患者感染后主要表现为恐风、恐水、咽肌痉挛和进行性瘫痪等。近期,佛罗里达州一名叫 Ryker Roque 的 6 岁男孩在感染狂犬病毒后,和疾病进行了一场生命之战,但仍于 1 月 14 日星期天去世。
家属于 GoFundMe 发布消息称 「非常遗憾的告诉大家,Ryker 在这场与狂犬病毒的斗争中失败了」。 medscape 网站对此进行了报道。
Ryker Roque 在被感染蝙蝠咬后几周出现幻觉和惊厥。父母将他赶快送到急诊室后,医生告诉了他们这个令人震惊的消息,Ryker 患的是狂犬病。
狂犬病在美国已非常罕见。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称,据最近可查数据,2015 年只有 3 例人类感染狂犬病毒的报告。
狂犬病一旦症状出现,几乎总是致命的。但 Ryker 的医生并没有放弃。他们认为,一个有争议的实验性狂犬病治疗方案可能会帮助他战胜疾病,虽然在美国只有两例有效。
Ryker 的家人在 GoFundMe 上发布了他的病例细节和援助呼吁。佛罗里达州卫生部门证实,该州有一起人类狂犬病病例,该患者病毒同样来自被感染蝙蝠,并正在接受治疗。


(图片来源:Medscape,该图片由 Ryker Roque 的家人发布于 GoFundMe)
截止图片发出为止,Ryker 的生命已比他的预期存活时间长,这给他的家人带来了很大希望。
这种治疗方法在 2004 年首次于密尔沃基尝试后被称为「密尔沃基协议」。医生使患者处于昏迷状态,然后给予抗病毒药物治疗,其中一些药物可用于治疗埃博拉病毒。该治疗方案是由威斯康星州儿童医院儿科医生 Rodney Willoughby 博士提出。医疗保健者可在互联网上免费获得这种治疗方法。
Willoughby 说:「我们已经有 18 个幸存者,希望可以有更多。」但是他不能谈论具体患者的情况。但据 8 月份发表的一项研究公布数据显示,只有 5 个人类幸存者治疗案例。
Willoughby 表示,大多数幸存者都在秘鲁,比美国的人类感染病例多很多。所有幸存者只有 2 个在美国,一个是他在密尔沃基的患者,另外一个在加利福尼亚州。
尽管如此,治疗大部分时候都不起作用。Willoughby 教授说他们已经在至少 80 个病例中尝试过。高失败率已经引起了传染病界的一些反对,建议应该放弃这种治疗方法。
Willoughby 坦言,当这种治疗方法似乎真的有效时,他也不知道具体原因是什么。他说:「这是魔法和巫术「。 「我曾经这样做过,使用这样的治疗方法,患者取得了效果。这是我的秘诀,这里没有科学「。
Willoughby 表示,研究患者对这种治疗的免疫反应是很困难的,因为他需要特殊许可才能做到,当他可以这么做时,患者常常已经死亡或已经将病毒清除。
Willoughby 说:「患者来来去去,我们却没有从他们身上学到真正有价值的东西,这才是真正的问题。」
这种方案真正的治疗理念,是试图让患者有更多时间去依靠自身消灭病毒。
「我们就是尽可能地让患者单独呆着,让他们有更多时间去制定自身的治疗方案。他们体内可以产生免疫反应,而且这种免疫反应强度常常超过人为触发的」,Willoughby 说。这是目前唯一的使未接种疫苗的患者从狂犬病毒感染中恢复的方法。
公共卫生官员表示,因为生存可能性非常低,所以任何接触像蝙蝠这样野生动物的人要马上寻求医疗帮助,即使不确定是否被咬。急诊室提供了疫苗,虽然昂贵,但可以保护已暴露于全面感染的人群。
  查看全部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动物源性传染病, 患者感染后主要表现为恐风、恐水、咽肌痉挛和进行性瘫痪等。近期,佛罗里达州一名叫 Ryker Roque 的 6 岁男孩在感染狂犬病毒后,和疾病进行了一场生命之战,但仍于 1 月 14 日星期天去世。
家属于 GoFundMe 发布消息称 「非常遗憾的告诉大家,Ryker 在这场与狂犬病毒的斗争中失败了」。 medscape 网站对此进行了报道。
Ryker Roque 在被感染蝙蝠咬后几周出现幻觉和惊厥。父母将他赶快送到急诊室后,医生告诉了他们这个令人震惊的消息,Ryker 患的是狂犬病。
狂犬病在美国已非常罕见。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称,据最近可查数据,2015 年只有 3 例人类感染狂犬病毒的报告。
狂犬病一旦症状出现,几乎总是致命的。但 Ryker 的医生并没有放弃。他们认为,一个有争议的实验性狂犬病治疗方案可能会帮助他战胜疾病,虽然在美国只有两例有效。
Ryker 的家人在 GoFundMe 上发布了他的病例细节和援助呼吁。佛罗里达州卫生部门证实,该州有一起人类狂犬病病例,该患者病毒同样来自被感染蝙蝠,并正在接受治疗。


(图片来源:Medscape,该图片由 Ryker Roque 的家人发布于 GoFundMe)
截止图片发出为止,Ryker 的生命已比他的预期存活时间长,这给他的家人带来了很大希望。
这种治疗方法在 2004 年首次于密尔沃基尝试后被称为「密尔沃基协议」。医生使患者处于昏迷状态,然后给予抗病毒药物治疗,其中一些药物可用于治疗埃博拉病毒。该治疗方案是由威斯康星州儿童医院儿科医生 Rodney Willoughby 博士提出。医疗保健者可在互联网上免费获得这种治疗方法。
Willoughby 说:「我们已经有 18 个幸存者,希望可以有更多。」但是他不能谈论具体患者的情况。但据 8 月份发表的一项研究公布数据显示,只有 5 个人类幸存者治疗案例。
Willoughby 表示,大多数幸存者都在秘鲁,比美国的人类感染病例多很多。所有幸存者只有 2 个在美国,一个是他在密尔沃基的患者,另外一个在加利福尼亚州。
尽管如此,治疗大部分时候都不起作用。Willoughby 教授说他们已经在至少 80 个病例中尝试过。高失败率已经引起了传染病界的一些反对,建议应该放弃这种治疗方法。
Willoughby 坦言,当这种治疗方法似乎真的有效时,他也不知道具体原因是什么。他说:「这是魔法和巫术「。 「我曾经这样做过,使用这样的治疗方法,患者取得了效果。这是我的秘诀,这里没有科学「。
Willoughby 表示,研究患者对这种治疗的免疫反应是很困难的,因为他需要特殊许可才能做到,当他可以这么做时,患者常常已经死亡或已经将病毒清除。
Willoughby 说:「患者来来去去,我们却没有从他们身上学到真正有价值的东西,这才是真正的问题。」
这种方案真正的治疗理念,是试图让患者有更多时间去依靠自身消灭病毒。
「我们就是尽可能地让患者单独呆着,让他们有更多时间去制定自身的治疗方案。他们体内可以产生免疫反应,而且这种免疫反应强度常常超过人为触发的」,Willoughby 说。这是目前唯一的使未接种疫苗的患者从狂犬病毒感染中恢复的方法。
公共卫生官员表示,因为生存可能性非常低,所以任何接触像蝙蝠这样野生动物的人要马上寻求医疗帮助,即使不确定是否被咬。急诊室提供了疫苗,虽然昂贵,但可以保护已暴露于全面感染的人群。
 

感染映像:火眼金睛,看专家如何肺里“捉虫”!

SIFIC循证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744 次浏览 • 2018-01-19 19:21 • 来自相关话题

肺吸虫病

检索、编写:徐子琴 翻译:朱越燕 读片:张婷玉 审核:王淑颖

肺吸虫病是国内最重要的致病虫种之一,我国学者对其首次报道在1930年,发生于绍兴,国内约22个省、市、自治区曾有流行,让我们来看看它有啥特点。
一位18岁的男性患者主诉间断咯血1年,无呼吸困难、发热、夜间盗汗、体重减轻、下肢水肿、皮疹等症状,也无其他脏器出血的证据。之前患者未就医。实验室检查显示外周血嗜酸粒细胞增多,嗜酸粒细胞计数3000个/ml(参考范围,0-300)。胸片(图A)和胸部CT检查(图B)显示肺部有多发结节及空洞(箭头所指处)。患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镜检发现肺吸虫的虫卵(图C),确认了肺吸虫的诊断。







人体通过食用未煮熟的淡水蟹、小龙虾而感染肺吸虫。肺吸虫的幼虫穿过十二指肠壁、腹腔和横膈,在肺实质内带有包膜并成熟。当包膜破裂,虫卵被挤出进入细支气管,随后被咳出并吞咽,又通过粪便再次污染环境。此患者服用一个疗程的吡喹酮,咯血2月内治愈。



原文来源:http://www.nejm.org/doi/full/1 ... 12214

病例特点小结:
患者,年青男性间断咯血1年外周血嗜酸粒细胞明显增多;胸片检查和胸部CT检查显示肺部有多发结节及空洞支气管肺泡灌洗液镜检查发现肺吸虫的虫卵经吡喹酮治疗后症状治愈。


读片贴士:
并殖吸虫的幼虫穿膈入胸腔和肺,在肺内引起炎性反应。随着幼虫在肺内的游走、成长、产卵、死亡,引起不同的影像学表现。

一、胸部后前位片。左中肺内中带类圆形高密度影,边界清楚,内看见空洞。(图A白色标示框)

二、胸部CT横断位,肺窗。(图B)。
左肺下叶背段斑片状高密度影,边缘模糊。(灰绿色标示框1)右肺下叶外围临近胸膜处结界影,边缘清楚。(灰绿色标示框2)左肺上叶前段斑片状高密度影,其前方看见一空洞,壁光滑均匀,内含少量渗出。框1和框2图像代表肺吸虫病的出血破坏期。即片状、圆形或椭圆形的高密度影,边缘多模糊。框3代表肺吸虫病的囊肿期,特征性表现就是阴影内单房或多房透亮区,本病例为单房。随着病灶的不断缩小、形成大小不一的结界,边缘越来越清晰,并出现钙化,就进入了愈合期。肺血吸虫病的影像学诊断,无特异性。当肺部出现炎性反应并含空洞且实验室检查中,仅有嗜酸性细胞增多,提示我们可能寄生虫感染。 查看全部
肺吸虫病

检索、编写:徐子琴 翻译:朱越燕 读片:张婷玉 审核:王淑颖

肺吸虫病是国内最重要的致病虫种之一,我国学者对其首次报道在1930年,发生于绍兴,国内约22个省、市、自治区曾有流行,让我们来看看它有啥特点。
一位18岁的男性患者主诉间断咯血1年,无呼吸困难、发热、夜间盗汗、体重减轻、下肢水肿、皮疹等症状,也无其他脏器出血的证据。之前患者未就医。实验室检查显示外周血嗜酸粒细胞增多,嗜酸粒细胞计数3000个/ml(参考范围,0-300)。胸片(图A)和胸部CT检查(图B)显示肺部有多发结节及空洞(箭头所指处)。患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镜检发现肺吸虫的虫卵(图C),确认了肺吸虫的诊断。







人体通过食用未煮熟的淡水蟹、小龙虾而感染肺吸虫。肺吸虫的幼虫穿过十二指肠壁、腹腔和横膈,在肺实质内带有包膜并成熟。当包膜破裂,虫卵被挤出进入细支气管,随后被咳出并吞咽,又通过粪便再次污染环境。此患者服用一个疗程的吡喹酮,咯血2月内治愈。



原文来源:http://www.nejm.org/doi/full/1 ... 12214

病例特点小结:
  1. 患者,年青男性
  2. 间断咯血1年
  3. 外周血嗜酸粒细胞明显增多;胸片检查和胸部CT检查显示肺部有多发结节及空洞
  4.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镜检查发现肺吸虫的虫卵
  5. 经吡喹酮治疗后症状治愈。



读片贴士:
并殖吸虫的幼虫穿膈入胸腔和肺,在肺内引起炎性反应。随着幼虫在肺内的游走、成长、产卵、死亡,引起不同的影像学表现。

一、胸部后前位片。左中肺内中带类圆形高密度影,边界清楚,内看见空洞。(图A白色标示框)

二、胸部CT横断位,肺窗。(图B)。
  1. 左肺下叶背段斑片状高密度影,边缘模糊。(灰绿色标示框1)
  2. 右肺下叶外围临近胸膜处结界影,边缘清楚。(灰绿色标示框2)
  3. 左肺上叶前段斑片状高密度影,其前方看见一空洞,壁光滑均匀,内含少量渗出。
  4. 框1和框2图像代表肺吸虫病的出血破坏期。即片状、圆形或椭圆形的高密度影,边缘多模糊。
  5. 框3代表肺吸虫病的囊肿期,特征性表现就是阴影内单房或多房透亮区,本病例为单房。
  6. 随着病灶的不断缩小、形成大小不一的结界,边缘越来越清晰,并出现钙化,就进入了愈合期。
  7. 肺血吸虫病的影像学诊断,无特异性。当肺部出现炎性反应并含空洞且实验室检查中,仅有嗜酸性细胞增多,提示我们可能寄生虫感染。



    重点部位感染防控措施之评估表

    张海金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490 次浏览 • 2018-01-09 18:18 • 来自相关话题

    作者:西安市儿童医院   张海金
    编辑:左   岸


    重症监护病房的患者病情较重,侵入性操作多,主要集中在呼吸机、血导管及导尿管的使用上,随着重症医学医疗技术的开展和普及,三管的使用已经不局限于三甲医院,基层医院的三管使用率也逐年增高,伴随而来的导管相关感染的出现。为了降低三管感染率,卫计委先后发布了《呼吸机相关肺炎防控措施》、《血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在这些重点部位防控措施中通用的一条就是“及时评估,尽早拔管”。笔者通过查阅文献,总结了如下呼吸机、血导管、导尿管的拔管指征,供大家参考!








    点击“阅读原文”搜索更多感控资讯 查看全部


    作者:西安市儿童医院   张海金
    编辑:左   岸



    重症监护病房的患者病情较重,侵入性操作多,主要集中在呼吸机、血导管及导尿管的使用上,随着重症医学医疗技术的开展和普及,三管的使用已经不局限于三甲医院,基层医院的三管使用率也逐年增高,伴随而来的导管相关感染的出现。为了降低三管感染率,卫计委先后发布了《呼吸机相关肺炎防控措施》、《血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在这些重点部位防控措施中通用的一条就是“及时评估,尽早拔管”。笔者通过查阅文献,总结了如下呼吸机、血导管、导尿管的拔管指征,供大家参考!








    点击“阅读原文”搜索更多感控资讯

    病例:粒缺伴发热,感染还是啥??

    阎颖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396 次浏览 • 2018-01-04 20:03 • 来自相关话题

    粒缺伴发热,感染还是啥??
    病例来源:阎颖
    整理:阎颖

    经过了两期病例讨论,大家的热情调动起来了么?是否觉得意味犹存,还没过瘾?


    那么咱们讨论继续,Everybody,Let’s go!感控工作者也应有临床思维,病例讨论第三弹开始了~~~~

    >>>>病情介绍
    患者XXX,女,53岁,2017.2.4入院。2月前因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在我院接受化疗,化疗期间持续出现粒细胞缺乏伴发热,合并血流感染(血标本培养结果为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和肺部感染(细菌、真菌混合感染),经抗感染治疗后(主要用药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亚胺培南西司他汀、去甲万古霉素、伏立康唑、美罗培南、替考拉宁),血三系回升,体温正常,但肺部感染灶未见明显好转,出院后继续口服伏立康唑抗真菌治疗。

    患者为求下一周期化疗入院,本次入院时无发热、乏力、恶心呕吐、胸闷气短,无腹痛腹泻、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

    否认“高血压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高脂血症、糖尿病”病史,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无重大手术、外伤史。曾输注“B型RH阳性悬浮红细胞及血小板”具体量不详,无输血反应发生,无献血史,否认食物药物过敏史,余系统回顾无明显异常。

    >>>>入院检查
    体格检查:

    T:36.8℃, P:80次/分,R:20次/分,BP:115/70mmHg。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及胸膜摩擦音。可见重度贫血貌。

    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WBC  1.11*10^9/L,HGB  88g/L,PLT  68*10^9/L,NEUT  0.34*10^9/L
    2、感染标记物:PCT:0.037ng/mL,CRP:19.6mg/L
    3、其他阴性结果:肝、肾功能无明显异常;BNP:28.6pg/mL,心肌酶谱无明显异常;电解质正常范围;乙肝、丙肝、梅毒、艾滋阴性;凝血功能、血脂、血糖正常范围;尿常规、大便常规及隐血试验阴性;脑脊液常规、生化正常范围。

    影像学检查:
    考虑左肺上、下页和右肺中、下页炎症。



    >>>>入院诊断
    急性髓系白血病

    >>>>诊疗措施
    1.患者血常规检查提示血三系低下,考虑仍存在轻度骨髓抑制,给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升白治疗,并给予小牛脾提取物提高免疫力。
    2.患者上次出院时,肺部感染未完全治愈,出院后继续服用抗真菌药物,本次入院肺部CT示存在肺部感染,但患者无发热,无咳嗽咳痰等呼吸道感染症状,给予甲磺酸左氧氟沙星0.2g q12h po+伏立康唑0.2g Q12h po。

    >>>>病情变化
    2.14:全身化疗后第8天:
    昨日夜间出现发热,最高体温40.1℃,伴有畏寒寒战,查体:重度贫血貌,睑结膜苍白,周身皮肤黏膜无出血点及瘀斑。患者骨髓抑制较重,粒细胞缺乏伴发热,寒战时留取血标本行病原学检查,结果回示产ESBLs大肠埃希菌,停用甲磺酸左氧氟沙星,给予亚胺培南西司他汀1.0g Q6h ivgtt抗感染治疗,转入层流病房。



    血培养:产ESBLs大肠埃希菌,药敏结果:


    2.23:全身化疗后第14天:
    昨日至今晨两次发热,体温最高39.2摄氏度,伴畏寒,牙龈疼痛,无寒战。查体:贫血貌,睑结膜苍白,周身皮肤黏膜陈旧性出血点及瘀斑,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左侧磨牙齿龈内可见局部淤红肿伴压痛。患者骨髓抑制仍较重,粒细胞缺乏伴大肠埃希菌血流感染,体温正常后再次发热,考虑阳性菌感染可能性大,经验性给予去加万古霉素(0.8g q12h ivgtt)联合应用。


    2.26:全身化疗后第18天:体温最高37.4℃,患者目前抗感染治疗后体温明显好转,复查血培养,结果阴性,胸部CT平扫未见明显异常,停用伏立康唑,等待骨髓造血恢复。

    3.3:全身化疗后第25天:体温正常7天,造血功能恢复,生命体征平稳,出院。

    >>>>血象变化



    >>>>感染标记物变化


    >>>>抗感染治疗方案


    >>>>SIFIC论坛会员讨论节选
    1、病人三系减少,要预见化疗后白细胞可能进一步降低,骨髓抑制加重。减少探视,预防感染。

    2、入院检查比较完善,感染标记物无明显异常,但胸片有肺炎征象,真菌感染也常侵犯免疫力低下的患者,再检测G实验、GM实验,看是否真菌感染,病情允许也可气管镜取样涂片、培养。
    3、因痰培养不是诊断肺部感染的最佳样本,应该送检血培养和支气管镜样本培养,还可以做G试验、GM试验、病毒检测或其他病原体检查。
    4、虽然患者无肺部感染的相关症状、体征,但胸片存在明显异常。患者预行化疗,患者粒缺过程中很可能出现感染加重情况,故需给予预防使用抗生素,建议行细菌学培养,根据药敏结果使用抗生素。
    5、该粒缺患者特点1.免疫功能低下;2.发生感染不典型;3.是否发生医院感染?4.没有明确病原体?5.感染指标不确定;6.抗感染存在滥用嫌疑?7.抗真菌没有目标(如曲霉?)...

    >>>>体会与感悟
    1、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患者是一组特殊的疾病人群,由于免疫功能低下,炎症的症状和体征常不明显或难以发现,常常也无病原学阳性的培养结果,发热可能是严重潜在感染的唯一征象,因此对于此类患者是否存在医院感染,以及感染部位的判定往往存在困难。但是由于此类患者一旦发生感染,往往进展迅速,并且感染相关死亡率高,因此,在抗感染治疗上往往比较积极,有时存在过度治疗的嫌疑。


    2、纵观此患者的治疗过程,病原学检查可以更积极些,此患者的整个治疗过程中,抗真菌治疗没有目标,抗真菌药物的应用及停用,没有依据。2月23日,经抗革兰阴性菌治疗后,体温正常后再次发热,考虑革兰阳性菌感染可能性大,此时并未留取有效的标本送检,经验性加用的去甲万古霉素依据显得不够充分。

    3、患者感染症状好转后,仍处在粒缺期(WBC 0.5*10^9/L,NEUT 0.11*10^9/L),治疗上仍维持原抗细菌感染方案(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去甲万古霉素),停用了抗真菌药物,此时患者体温已恢复正常,血培养阴性,胸部CT未见明显异常,此时应降阶梯治疗。

    4、注重感控防护工作,此患者中性粒细胞缺乏期发生院内的血流感染,考虑病原体的来源及患者情况,应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急性白血病患者,由于各方面原因,往往留置有中心静脉导管,在粒细胞缺乏期间,应警惕由导管途径导致的血流感染,应严格落实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各项防控措施。患者及陪护人员的宣教工作:粒缺期患者由于免疫功能极差,极易发生口腔的真菌感染、肛周感染,因此应针对患者的饮食及个人卫生情况加强宣教,并鼓励患者适度活动,合理膳食、多食易消化食品,减少便秘的发生。病房每日定时通风。口腔及肛周护理:督促患者每次进食后温水漱口,预防口腔感染。保持大小便通畅,便后避免使用材质较硬的纸张清洁肛周,并用温水清洗等。保护性隔离:严格落实各项保护性隔离措施,有条件者转入层流病房。
    病例:膝关节软组织感染,简单病例疑点重重!!!病例:气性坏疽,YES or NO?


    图文:朱迪 查看全部
    粒缺伴发热,感染还是啥??
    病例来源:阎颖
    整理:阎颖

    经过了两期病例讨论,大家的热情调动起来了么?是否觉得意味犹存,还没过瘾?


    那么咱们讨论继续,Everybody,Let’s go!感控工作者也应有临床思维,病例讨论第三弹开始了~~~~

    >>>>病情介绍
    患者XXX,女,53岁,2017.2.4入院。2月前因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在我院接受化疗,化疗期间持续出现粒细胞缺乏伴发热,合并血流感染(血标本培养结果为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和肺部感染(细菌、真菌混合感染),经抗感染治疗后(主要用药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亚胺培南西司他汀、去甲万古霉素、伏立康唑、美罗培南、替考拉宁),血三系回升,体温正常,但肺部感染灶未见明显好转,出院后继续口服伏立康唑抗真菌治疗。

    患者为求下一周期化疗入院,本次入院时无发热、乏力、恶心呕吐、胸闷气短,无腹痛腹泻、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

    否认“高血压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高脂血症、糖尿病”病史,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无重大手术、外伤史。曾输注“B型RH阳性悬浮红细胞及血小板”具体量不详,无输血反应发生,无献血史,否认食物药物过敏史,余系统回顾无明显异常。

    >>>>入院检查
    体格检查:

    T:36.8℃, P:80次/分,R:20次/分,BP:115/70mmHg。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及胸膜摩擦音。可见重度贫血貌。

    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WBC  1.11*10^9/L,HGB  88g/L,PLT  68*10^9/L,NEUT  0.34*10^9/L
    2、感染标记物:PCT:0.037ng/mL,CRP:19.6mg/L
    3、其他阴性结果:肝、肾功能无明显异常;BNP:28.6pg/mL,心肌酶谱无明显异常;电解质正常范围;乙肝、丙肝、梅毒、艾滋阴性;凝血功能、血脂、血糖正常范围;尿常规、大便常规及隐血试验阴性;脑脊液常规、生化正常范围。

    影像学检查:
    考虑左肺上、下页和右肺中、下页炎症。



    >>>>入院诊断
    急性髓系白血病

    >>>>诊疗措施
    1.患者血常规检查提示血三系低下,考虑仍存在轻度骨髓抑制,给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升白治疗,并给予小牛脾提取物提高免疫力。
    2.患者上次出院时,肺部感染未完全治愈,出院后继续服用抗真菌药物,本次入院肺部CT示存在肺部感染,但患者无发热,无咳嗽咳痰等呼吸道感染症状,给予甲磺酸左氧氟沙星0.2g q12h po+伏立康唑0.2g Q12h po。

    >>>>病情变化
    2.14:全身化疗后第8天:
    昨日夜间出现发热,最高体温40.1℃,伴有畏寒寒战,查体:重度贫血貌,睑结膜苍白,周身皮肤黏膜无出血点及瘀斑。患者骨髓抑制较重,粒细胞缺乏伴发热,寒战时留取血标本行病原学检查,结果回示产ESBLs大肠埃希菌,停用甲磺酸左氧氟沙星,给予亚胺培南西司他汀1.0g Q6h ivgtt抗感染治疗,转入层流病房。



    血培养:产ESBLs大肠埃希菌,药敏结果:


    2.23:全身化疗后第14天:
    昨日至今晨两次发热,体温最高39.2摄氏度,伴畏寒,牙龈疼痛,无寒战。查体:贫血貌,睑结膜苍白,周身皮肤黏膜陈旧性出血点及瘀斑,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左侧磨牙齿龈内可见局部淤红肿伴压痛。患者骨髓抑制仍较重,粒细胞缺乏伴大肠埃希菌血流感染,体温正常后再次发热,考虑阳性菌感染可能性大,经验性给予去加万古霉素(0.8g q12h ivgtt)联合应用。


    2.26:全身化疗后第18天:体温最高37.4℃,患者目前抗感染治疗后体温明显好转,复查血培养,结果阴性,胸部CT平扫未见明显异常,停用伏立康唑,等待骨髓造血恢复。

    3.3:全身化疗后第25天:体温正常7天,造血功能恢复,生命体征平稳,出院。

    >>>>血象变化



    >>>>感染标记物变化


    >>>>抗感染治疗方案


    >>>>SIFIC论坛会员讨论节选
    1、病人三系减少,要预见化疗后白细胞可能进一步降低,骨髓抑制加重。减少探视,预防感染。

    2、入院检查比较完善,感染标记物无明显异常,但胸片有肺炎征象,真菌感染也常侵犯免疫力低下的患者,再检测G实验、GM实验,看是否真菌感染,病情允许也可气管镜取样涂片、培养。
    3、因痰培养不是诊断肺部感染的最佳样本,应该送检血培养和支气管镜样本培养,还可以做G试验、GM试验、病毒检测或其他病原体检查。
    4、虽然患者无肺部感染的相关症状、体征,但胸片存在明显异常。患者预行化疗,患者粒缺过程中很可能出现感染加重情况,故需给予预防使用抗生素,建议行细菌学培养,根据药敏结果使用抗生素。
    5、该粒缺患者特点1.免疫功能低下;2.发生感染不典型;3.是否发生医院感染?4.没有明确病原体?5.感染指标不确定;6.抗感染存在滥用嫌疑?7.抗真菌没有目标(如曲霉?)...

    >>>>体会与感悟
    1、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患者是一组特殊的疾病人群,由于免疫功能低下,炎症的症状和体征常不明显或难以发现,常常也无病原学阳性的培养结果,发热可能是严重潜在感染的唯一征象,因此对于此类患者是否存在医院感染,以及感染部位的判定往往存在困难。但是由于此类患者一旦发生感染,往往进展迅速,并且感染相关死亡率高,因此,在抗感染治疗上往往比较积极,有时存在过度治疗的嫌疑。


    2、纵观此患者的治疗过程,病原学检查可以更积极些,此患者的整个治疗过程中,抗真菌治疗没有目标,抗真菌药物的应用及停用,没有依据。2月23日,经抗革兰阴性菌治疗后,体温正常后再次发热,考虑革兰阳性菌感染可能性大,此时并未留取有效的标本送检,经验性加用的去甲万古霉素依据显得不够充分。

    3、患者感染症状好转后,仍处在粒缺期(WBC 0.5*10^9/L,NEUT 0.11*10^9/L),治疗上仍维持原抗细菌感染方案(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去甲万古霉素),停用了抗真菌药物,此时患者体温已恢复正常,血培养阴性,胸部CT未见明显异常,此时应降阶梯治疗。

    4、注重感控防护工作,此患者中性粒细胞缺乏期发生院内的血流感染,考虑病原体的来源及患者情况,应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 急性白血病患者,由于各方面原因,往往留置有中心静脉导管,在粒细胞缺乏期间,应警惕由导管途径导致的血流感染,应严格落实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各项防控措施。
    • 患者及陪护人员的宣教工作:粒缺期患者由于免疫功能极差,极易发生口腔的真菌感染、肛周感染,因此应针对患者的饮食及个人卫生情况加强宣教,并鼓励患者适度活动,合理膳食、多食易消化食品,减少便秘的发生。病房每日定时通风。
    • 口腔及肛周护理:督促患者每次进食后温水漱口,预防口腔感染。保持大小便通畅,便后避免使用材质较硬的纸张清洁肛周,并用温水清洗等。
    • 保护性隔离:严格落实各项保护性隔离措施,有条件者转入层流病房。




    图文:朱迪

    医院病房设计,技能GET!

    SIFIC循证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409 次浏览 • 2017-12-29 20:13 • 来自相关话题

    检索:胡潇云
    翻译:张培金
    编写、审核:徐子琴

    医院病房设计与医疗保健相关感染率之间的关系:系统评价和荟萃分析



    >>>>
    编者按
    布局、流程设计是医院感染专职人员非常关注的一个方面,究竟哪些能真正地降低医院感染率呢,让我们来看看吧。

    目前为止,医院基础设施对医疗保健相关定植和感染率的影响还没有得到检验。在这篇综述中,我们验证医疗机构设计对多层面感染控制策略而言是否一个促进因素。


    检索PubMed /MEDLINE、EMBASE和Cochrane对照试验中心登记册(CENTRAL)1990年至2015年12月31日期间发表的文献,语言限制为英语、西班牙语、德语和法语。



    我们确定了3个调查手消毒剂分配器位置可及性的研究。上述研究显示,通过在病床附近实施可接近的分配器,手卫生依从性或消毒剂消耗量均显著改善。9个符合条件的研究评估了单间病房,相比于多床位病房或开放病房设计,对获得性医疗保健相关定植和感染的影响。其中的6个研究显示,单间病房在降低医疗保健相关定植和感染率方面具有显著优势,而其余的3个研究发现单间病房既非保护因素也非危险因素。荟萃分析中,获得性医疗保健相关定植和感染的总体风险比为0.55(95%CI:0.41-0.74),医疗保健相关定植为0.52(95%CI:0.32-0.85)和菌血症为0.64(95%CI:0.53-0.76),均支持单间病房护理。



    实施单间病房和床旁易于接近的手消毒剂分配器有利于感染控制,并且是减少与医疗保健相关定植和感染的多层面策略的有用部分。





    图1 研究选择过程的流程图,用于检验手消毒剂分配器位置可及性对手卫生依从性的影响



    图2 研究选择过程的流程图,用于检验单间病房对医疗保健相关定植或感染率的影响




    图3 研究选择过程的流程图,用于检验病房大小和患者之间身体接近度对医疗保健相关定植或感染率的影响




    图4 对比的森林图:比较单间病房vs.多床位病房定植(多重)耐药病原体或感染任何病原体结果的研究




    图5 对比的森林图:比较单间病房vs.多床位病房定植(多重)耐药病原体结果的研究




    图6对比的森林图:比较单间病房vs.多床位病房菌血症结果的研究

    表1 纳入研究的特征





    注: AHRD,手消毒剂分配器;ICU,重症监护病房;MRSA,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CD,艰难梭菌;VRE,耐万古霉素肠球菌;CLOS,明确的迟发性败血症。


    来源:Stiller A, Salm F, Bischoff P, et al. Relationship between hospital ward design and healthcare-associated infection rate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J]. Antimicrobial Resistance & Infection Control, 2016, 5(1):51-60.
    图文:朱迪 查看全部
    检索:胡潇云
    翻译:张培金
    编写、审核:徐子琴

    医院病房设计与医疗保健相关感染率之间的关系:系统评价和荟萃分析



    >>>>
    编者按
    布局、流程设计是医院感染专职人员非常关注的一个方面,究竟哪些能真正地降低医院感染率呢,让我们来看看吧。

    目前为止,医院基础设施对医疗保健相关定植和感染率的影响还没有得到检验。在这篇综述中,我们验证医疗机构设计对多层面感染控制策略而言是否一个促进因素。


    检索PubMed /MEDLINE、EMBASE和Cochrane对照试验中心登记册(CENTRAL)1990年至2015年12月31日期间发表的文献,语言限制为英语、西班牙语、德语和法语。



    我们确定了3个调查手消毒剂分配器位置可及性的研究。上述研究显示,通过在病床附近实施可接近的分配器,手卫生依从性或消毒剂消耗量均显著改善。9个符合条件的研究评估了单间病房,相比于多床位病房或开放病房设计,对获得性医疗保健相关定植和感染的影响。其中的6个研究显示,单间病房在降低医疗保健相关定植和感染率方面具有显著优势,而其余的3个研究发现单间病房既非保护因素也非危险因素。荟萃分析中,获得性医疗保健相关定植和感染的总体风险比为0.55(95%CI:0.41-0.74),医疗保健相关定植为0.52(95%CI:0.32-0.85)和菌血症为0.64(95%CI:0.53-0.76),均支持单间病房护理。



    实施单间病房和床旁易于接近的手消毒剂分配器有利于感染控制,并且是减少与医疗保健相关定植和感染的多层面策略的有用部分。





    图1 研究选择过程的流程图,用于检验手消毒剂分配器位置可及性对手卫生依从性的影响



    图2 研究选择过程的流程图,用于检验单间病房对医疗保健相关定植或感染率的影响




    图3 研究选择过程的流程图,用于检验病房大小和患者之间身体接近度对医疗保健相关定植或感染率的影响




    图4 对比的森林图:比较单间病房vs.多床位病房定植(多重)耐药病原体或感染任何病原体结果的研究




    图5 对比的森林图:比较单间病房vs.多床位病房定植(多重)耐药病原体结果的研究




    图6对比的森林图:比较单间病房vs.多床位病房菌血症结果的研究

    表1 纳入研究的特征





    注: AHRD,手消毒剂分配器;ICU,重症监护病房;MRSA,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CD,艰难梭菌;VRE,耐万古霉素肠球菌;CLOS,明确的迟发性败血症。


    来源:Stiller A, Salm F, Bischoff P, et al. Relationship between hospital ward design and healthcare-associated infection rate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J]. Antimicrobial Resistance & Infection Control, 2016, 5(1):51-60.
    图文:朱迪

    CSSD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培训试题

    真菌:念珠菌、曲霉、隐球菌、毛霉菌...wangnan1225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526 次浏览 • 2017-11-03 14:28 • 来自相关话题

    CSSD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培训试题
    答案:
    1:消毒后直接使用物品应(每季度)进行消毒效果监测,每次检测(3~5)件有代表性的物品。
    2:污染器械物品根据(材质、精密程度)等进行分类处理。
    3  器械清洗质量的监测分(日常监测)和(定期抽查)。
    4 清洗后的器械(表面)及其(关节)、(齿牙)应光洁,无血渍、污渍、水垢等残留物质和锈斑。
    5.重复使用的包装材料包括(棉布)和硬质容器。
    6.无纺布包装前检查无纺布是否清洁,有无(破损)、潮湿、皱褶,表面有无异物及纤维絮黏附。
    7.酸性氧化电位水有效氯含量(60㎎╱L±10㎎╱L),pH值范围(2.0-3.0),氧化还原电位(≥1100mⅤ)。
    8.邻苯二甲醛最多可重复使用(7-14)天或(60-80)次。
    9.cssd工作区域空气流向由洁到污,采用机械通风的,去污区保持相对(负压),检查包装及灭菌区、无菌物品存放区保持相对(正压)。
    10.cssd工作区域无菌物品存放区的温度(低于24℃)、湿度(低于70%)、换气次数(4-10次/h)。
      查看全部
    CSSD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培训试题
    答案:
    1:消毒后直接使用物品应(每季度)进行消毒效果监测,每次检测(3~5)件有代表性的物品。
    2:污染器械物品根据(材质、精密程度)等进行分类处理。
    3  器械清洗质量的监测分(日常监测)和(定期抽查)。
    4 清洗后的器械(表面)及其(关节)、(齿牙)应光洁,无血渍、污渍、水垢等残留物质和锈斑。
    5.重复使用的包装材料包括(棉布)和硬质容器。
    6.无纺布包装前检查无纺布是否清洁,有无(破损)、潮湿、皱褶,表面有无异物及纤维絮黏附。
    7.酸性氧化电位水有效氯含量(60㎎╱L±10㎎╱L),pH值范围(2.0-3.0),氧化还原电位(≥1100mⅤ)。
    8.邻苯二甲醛最多可重复使用(7-14)天或(60-80)次。
    9.cssd工作区域空气流向由洁到污,采用机械通风的,去污区保持相对(负压),检查包装及灭菌区、无菌物品存放区保持相对(正压)。
    10.cssd工作区域无菌物品存放区的温度(低于24℃)、湿度(低于70%)、换气次数(4-10次/h)。

     

    20171031院感相关知识培训试题

    真菌:念珠菌、曲霉、隐球菌、毛霉菌...wangnan1225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628 次浏览 • 2017-10-30 19:04 • 来自相关话题

    20171031院感相关知识培训试题1、医院感染暴发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发生(B)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
    A.1 B. 3C.5 D.7
    2、飞沫传播是种近距离传播,近距离是指(A)以内。
    A.1m B.1.2m C.1.5mD.2m
    3、下列症状属于上呼吸道感染的是(D)
    A.发热,胸痛,胸水外观呈脓性、或带臭味
    B.发热、胸痛、奇脉或心脏扩大,呼吸暂停,心动过缓
    C.急性腹泻,粪便常规镜检白细胞≥10个/高倍视野
    D.发热(≥38.0℃超过2天),有鼻咽、鼻旁窦和扁桃腺等上呼吸道急性炎症表现
    4、临床手术中不建议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的是(A)
    A.I类切口  B. II类切口  C. III类切口  D. IV类切口
    5、医疗废物分类有(C)类
    A. 3 B.4 C.5 D.6
    6、被病人血液、体液、排泄物污染的物品属于哪一类废物(B)
    A.病理性废物B.感染性废物C.损伤性废物 D.化学性废物
    7. 切口缝合针眼处有轻微炎症和少许分泌物是否诊断为手术部位感染(B)
    A是    B否   C难以界定
    8.手术前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时间为(D)
    A.手术前0.5-3h  B.手术前1-2h   C.手术前1-6h  D.手术前0.5-2h
    9.有关深部手术切口感染的叙述正确的是(A)
    A.无植入物手术后30天内发生的与手术有关并涉及切口深部软组织的感染为深部手术切口感染
    B. 无植入物手术后45天内发生的与手术有关并涉及切口深部软组织的感染为深部手术切口感染
    C. 有植入物术后半年内发生的与手术有关并涉及切口深部软组织的感染为深部手术切口感染
    D. 无植入物术后一年半内发生的与手术有关并涉及切口深部软组织的感染为深部手术切口感染
    10.下列哪一项不能作为软组织感染的诊断依据(D)
    A从感染部位引流出脓液。
    B.外科手术或组织病理检查证实有感染。
    C.患者有局部疼痛或压痛、局部红肿或发热,无其它原因解释
    D.患者患有严重的免疫性疾病,近期突发高热寒战。
    ——————7-10题为多选题——————
    11、手卫生五大指征:(ABCDE)
    A.接触患者之前B.在清洁/无菌操作之前C.可能解除患者体液、血液之前
    D.接触患者之后E.接触患者周围环境之后
    12、用于医学防护的口罩分类:(ABE)
    A.普通医用口罩  B.医用外科口罩C.N95口罩  D.纱布口罩 E.医用防护口罩
    13、隔离防护措施包括(ABC)
    A.接触隔离B.飞沫隔离C.空气隔离D.血液隔离
    14、有关强化清洁与消毒,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D):
    A.发生感染暴发时,如不动杆菌属、艰难梭菌、诺如病毒等感染暴发时,应实施强化清洁与消毒
    B.环境表面检出多重耐药菌,如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细菌以及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CRE)等耐药菌,应实施强化清洁与消毒
    C.各类风险区域的环境表面一旦发生患者体液、血液、排泄物、分泌物等污染时应立即实施强化清洁与消毒
    D.实施强化清洁与消毒时,应加大清洁与消毒频率
    15、呼吸机相关肺炎(VAP)的诊断依据包括:(ABCD)
    A.临床诊断
    B.影像学改变
    C.病原学诊断
    D.病理活检 查看全部
    20171031院感相关知识培训试题1、医院感染暴发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发生(B)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
    A.1 B. 3C.5 D.7
    2、飞沫传播是种近距离传播,近距离是指(A)以内。
    A.1m B.1.2m C.1.5mD.2m
    3、下列症状属于上呼吸道感染的是(D)
    A.发热,胸痛,胸水外观呈脓性、或带臭味
    B.发热、胸痛、奇脉或心脏扩大,呼吸暂停,心动过缓
    C.急性腹泻,粪便常规镜检白细胞≥10个/高倍视野
    D.发热(≥38.0℃超过2天),有鼻咽、鼻旁窦和扁桃腺等上呼吸道急性炎症表现
    4、临床手术中不建议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的是(A)
    A.I类切口  B. II类切口  C. III类切口  D. IV类切口
    5、医疗废物分类有(C)类
    A. 3 B.4 C.5 D.6
    6、被病人血液、体液、排泄物污染的物品属于哪一类废物(B)
    A.病理性废物B.感染性废物C.损伤性废物 D.化学性废物
    7. 切口缝合针眼处有轻微炎症和少许分泌物是否诊断为手术部位感染(B)
    A是    B否   C难以界定
    8.手术前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时间为(D)
    A.手术前0.5-3h  B.手术前1-2h   C.手术前1-6h  D.手术前0.5-2h
    9.有关深部手术切口感染的叙述正确的是(A)
    A.无植入物手术后30天内发生的与手术有关并涉及切口深部软组织的感染为深部手术切口感染
    B. 无植入物手术后45天内发生的与手术有关并涉及切口深部软组织的感染为深部手术切口感染
    C. 有植入物术后半年内发生的与手术有关并涉及切口深部软组织的感染为深部手术切口感染
    D. 无植入物术后一年半内发生的与手术有关并涉及切口深部软组织的感染为深部手术切口感染
    10.下列哪一项不能作为软组织感染的诊断依据(D)
    A从感染部位引流出脓液。
    B.外科手术或组织病理检查证实有感染。
    C.患者有局部疼痛或压痛、局部红肿或发热,无其它原因解释
    D.患者患有严重的免疫性疾病,近期突发高热寒战。
    ——————7-10题为多选题——————
    11、手卫生五大指征:(ABCDE)
    A.接触患者之前B.在清洁/无菌操作之前C.可能解除患者体液、血液之前
    D.接触患者之后E.接触患者周围环境之后
    12、用于医学防护的口罩分类:(ABE)
    A.普通医用口罩  B.医用外科口罩C.N95口罩  D.纱布口罩 E.医用防护口罩
    13、隔离防护措施包括(ABC)
    A.接触隔离B.飞沫隔离C.空气隔离D.血液隔离
    14、有关强化清洁与消毒,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D):
    A.发生感染暴发时,如不动杆菌属、艰难梭菌、诺如病毒等感染暴发时,应实施强化清洁与消毒
    B.环境表面检出多重耐药菌,如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细菌以及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CRE)等耐药菌,应实施强化清洁与消毒
    C.各类风险区域的环境表面一旦发生患者体液、血液、排泄物、分泌物等污染时应立即实施强化清洁与消毒
    D.实施强化清洁与消毒时,应加大清洁与消毒频率
    15、呼吸机相关肺炎(VAP)的诊断依据包括:(ABCD)
    A.临床诊断
    B.影像学改变
    C.病原学诊断
    D.病理活检

    交接班时来的病人,到底该谁来处理?

    真菌:念珠菌、曲霉、隐球菌、毛霉菌...hrling269&&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381 次浏览 • 2017-04-26 12:21 • 来自相关话题

    交接班时来的病人,到底该谁来处理?

      案例:







    下午刚上班,在护士站上主药班的我接到了在门诊坐诊的医生打来的电话,说一会儿有个病人从县医院转过来,让备好床位,做好迎接工作。挂了电话,通知责任班护士,接下来责任班护士一阵忙碌,把吸痰、吸氧装置都安在了病房吸引板上,心电监护也放在了病人的床头桌,备用床铺好,各种常规用物暖瓶、垃圾篓、床位凳也都归位。一切准备就绪,就等病人到来入住了。

    可是,从上班等到了小夜班来接班,也没见病人到来,正要打电话询问医生的时候,只见急诊室的护士匆忙的拉着担架车上的病人到了病房。抬头望了望走廊里悬挂的钟表,这时时间指向了17:55,而我们规定的是18:00小夜班接完班,让白班的人离开。

    不管几点,病人来了就要迎接,白班责任护士帮助病人过床,上心电监护,吸氧,查看病人皮肤情况,测量生命体征,向家属讲解注意事项,介绍医院环境及各种制度。之后,回护士站完善各种纪录。

    而我,也没有离开,迅速处理转抄了医生下的医嘱,并把它分别写在了定点治疗的注射单及治疗单上。

    这时,夜班的护士已经接完了班,想给她交班,却没有跟她说话的机会,因为监护室里也刚转出来一个病人,由于刚出监护室,不熟悉普通病房的情况,不停的在叫护士。还有其他需要吸痰、换液体、封管的,夜班护士忙的不可开交。

    看着夜班护士忙碌的身影,我也没好意思叫她。这时,病人来时带着的液体已经输完,需要更换,白班护士询问我接下来需要给病人接瓶啥药,我就把手里转抄的医嘱单交给了白班护士,并嘱咐,把所有的都看一遍,别漏掉了。

    此时,时间早已过了下班的点,而我,并没因自己的工作已经完成而离开,而是打印了第二天的瓶签,标注好瓶数,再把定点的甘露醇标好时间,把瓶签撕好,一样一样的贴在了液体瓶上。感觉所有的工作已经做好,我找到了夜班护士,跟她说:明天的液体已经备好,今天需要执行的都在白班那位老师的手上,你再看看她都弄好了没,别漏了项目。

    站在护士站,又快速把今天的工作梳理了一下,感觉一切妥当,方才换衣服下班。

    第二天,换成了我上责任班,当我去给病人取痰标本化验的时候,发现原本气管切开的病人却没有进行气道湿化(我们所有气管切开的都用微量泵泵入湿化液进行气道湿化)。没敢多问,迅速返回治疗室,查看昨天转抄的医嘱,“气管内湿化”几个大字清清楚楚的写在上面,我也再三给交接双方都强调了要仔细看看,怎么就漏执行了呢?

    不管什么原因,重要的是先给病人用上。于是,以最快的速度给病人泵上了湿化液。

    值得庆幸的是,刚才给病人取痰标本的时候,感觉病人的痰液还不算粘稠。否则,心里会有满满的不安。

    那么,像这种交接班时候来的病人,到底该谁进行处理?如何才能避免这种错误的发生呢?

    1.如果可以,尽量减少交接班时转入病人。

    跟医生做好沟通,在科室早会上加以强调,所有事先有联系医生的转诊,要尽量避免在交接班的时间点转来。告诉家属,可以先把病人送过来,留下一个家属在那里办理出院手续,这样,两边都不耽误。不要等到下班时或者下班后特殊时段转过来,以免造成交接班时忙乱,或者特殊时段一个人忙不过来的情况。

    2.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做好床头交接。

    交接班制度明确规定,接班者要提前15分钟到科室,清点需要交接的物品,阅读交班报告,对特殊病人进行床头交接。接班者根据自己的需要,掌握自己到科室的时间。在神经外科,提前15分钟根本无法满足你接病人的需要,因为,所有的昏迷病人都要查看皮肤情况。以到科室的时间为准,我们几乎都是提前半小时开始去病房接班。

    对交接班时来的病人,交接双方都要引起高度重视,严格床头交接清楚,哪些工作已经做好,哪些工作是接下来需要下一班去做的,都要重点强调,具体说明白,以免遗漏。平时要形成习惯,凡因交接不清出现的问题有接班者负责。

    3.个人认为,只要是规定接班时间点之前来的病人,只要不是接班的人主动要求去处理,交班者就应该把病人处理好再下班。

    比如,病人来了,安置好床位,把事先已经准备好的心电监护接上,氧气吸上,把所有使用的东西给病人交代清楚,把入院介绍中的制度向病人做好讲解。尽量给下一班少留工作,因为夜班一个人的情况下工作量也是相当大。

    4.如果病人来时,接班者已经接完,而下班时间还未到,接班者愿意且主动要求完成刚来病人的所有工作,交班者可以提前下班,并表示感谢。这样也避免了两人之间的交接,减少了遗漏工作的发生。

    5.大家要本着为病人着想的理念,互相迁就,互相帮助。

    作为长期合作的同事,不能斤斤计较,更何况我们从事的是琐碎的护理行业,更需要大家的互相帮助,互相理解,互相合作。当发现错误的时候,不能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第一时间给予补救。发现不紧急、不涉及病人利益的不足,也可以在适当的时候告知涉事者本人,让其自己弥补。

    6.每人都要有主动奉献精神,有职责荣誉感。

    护理工作不同于其他的职业,能够说几点下班就能够几点下班,忙碌的时候,下班时间晚个几分钟或者半小时是很常见的事情。遇到这种情况,要以平和的心态对待,不要带有情绪去工作。如果把该做的事情都做好了,如果可以用几分钟或者半小时换来下班回家后的安宁,那又何乐而不为呢。更何况,长此以往,你的付出大家都会有目共睹,当你需要帮助的时候,这些回报就自然而然的凸显了出来。

    护理工作是一个连续的过程,班与班之间并不是能够完全截然分开的,它需要在班上的每个人,用自己最大的热情来延续上一班的工作。所以,工作中,我们要认真负责,善于观察思考,发现问题及时查漏补缺,把对病人的损失尽可能的降到最小。工作中能够包容同事的缺点,学习他人的优点,互相影响,互相借鉴,不要针尖对麦芒,眼里容不得一粒沙子。本着为病人服务的宗旨,把交接班的工作做好,做足,不留后患,不漏执行,互帮互助,让一切在良性循环的、和谐的工作氛围中持续发展下去。
      查看全部


    交接班时来的病人,到底该谁来处理?


      案例:

    timg.jpg



    下午刚上班,在护士站上主药班的我接到了在门诊坐诊的医生打来的电话,说一会儿有个病人从县医院转过来,让备好床位,做好迎接工作。挂了电话,通知责任班护士,接下来责任班护士一阵忙碌,把吸痰、吸氧装置都安在了病房吸引板上,心电监护也放在了病人的床头桌,备用床铺好,各种常规用物暖瓶、垃圾篓、床位凳也都归位。一切准备就绪,就等病人到来入住了。

    可是,从上班等到了小夜班来接班,也没见病人到来,正要打电话询问医生的时候,只见急诊室的护士匆忙的拉着担架车上的病人到了病房。抬头望了望走廊里悬挂的钟表,这时时间指向了17:55,而我们规定的是18:00小夜班接完班,让白班的人离开。

    不管几点,病人来了就要迎接,白班责任护士帮助病人过床,上心电监护,吸氧,查看病人皮肤情况,测量生命体征,向家属讲解注意事项,介绍医院环境及各种制度。之后,回护士站完善各种纪录。

    而我,也没有离开,迅速处理转抄了医生下的医嘱,并把它分别写在了定点治疗的注射单及治疗单上。

    这时,夜班的护士已经接完了班,想给她交班,却没有跟她说话的机会,因为监护室里也刚转出来一个病人,由于刚出监护室,不熟悉普通病房的情况,不停的在叫护士。还有其他需要吸痰、换液体、封管的,夜班护士忙的不可开交。

    看着夜班护士忙碌的身影,我也没好意思叫她。这时,病人来时带着的液体已经输完,需要更换,白班护士询问我接下来需要给病人接瓶啥药,我就把手里转抄的医嘱单交给了白班护士,并嘱咐,把所有的都看一遍,别漏掉了。

    此时,时间早已过了下班的点,而我,并没因自己的工作已经完成而离开,而是打印了第二天的瓶签,标注好瓶数,再把定点的甘露醇标好时间,把瓶签撕好,一样一样的贴在了液体瓶上。感觉所有的工作已经做好,我找到了夜班护士,跟她说:明天的液体已经备好,今天需要执行的都在白班那位老师的手上,你再看看她都弄好了没,别漏了项目。

    站在护士站,又快速把今天的工作梳理了一下,感觉一切妥当,方才换衣服下班。

    第二天,换成了我上责任班,当我去给病人取痰标本化验的时候,发现原本气管切开的病人却没有进行气道湿化(我们所有气管切开的都用微量泵泵入湿化液进行气道湿化)。没敢多问,迅速返回治疗室,查看昨天转抄的医嘱,“气管内湿化”几个大字清清楚楚的写在上面,我也再三给交接双方都强调了要仔细看看,怎么就漏执行了呢?

    不管什么原因,重要的是先给病人用上。于是,以最快的速度给病人泵上了湿化液。

    值得庆幸的是,刚才给病人取痰标本的时候,感觉病人的痰液还不算粘稠。否则,心里会有满满的不安。

    那么,像这种交接班时候来的病人,到底该谁进行处理?如何才能避免这种错误的发生呢?

    1.如果可以,尽量减少交接班时转入病人。

    跟医生做好沟通,在科室早会上加以强调,所有事先有联系医生的转诊,要尽量避免在交接班的时间点转来。告诉家属,可以先把病人送过来,留下一个家属在那里办理出院手续,这样,两边都不耽误。不要等到下班时或者下班后特殊时段转过来,以免造成交接班时忙乱,或者特殊时段一个人忙不过来的情况。

    2.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做好床头交接。

    交接班制度明确规定,接班者要提前15分钟到科室,清点需要交接的物品,阅读交班报告,对特殊病人进行床头交接。接班者根据自己的需要,掌握自己到科室的时间。在神经外科,提前15分钟根本无法满足你接病人的需要,因为,所有的昏迷病人都要查看皮肤情况。以到科室的时间为准,我们几乎都是提前半小时开始去病房接班。

    对交接班时来的病人,交接双方都要引起高度重视,严格床头交接清楚,哪些工作已经做好,哪些工作是接下来需要下一班去做的,都要重点强调,具体说明白,以免遗漏。平时要形成习惯,凡因交接不清出现的问题有接班者负责。

    3.个人认为,只要是规定接班时间点之前来的病人,只要不是接班的人主动要求去处理,交班者就应该把病人处理好再下班。

    比如,病人来了,安置好床位,把事先已经准备好的心电监护接上,氧气吸上,把所有使用的东西给病人交代清楚,把入院介绍中的制度向病人做好讲解。尽量给下一班少留工作,因为夜班一个人的情况下工作量也是相当大。

    4.如果病人来时,接班者已经接完,而下班时间还未到,接班者愿意且主动要求完成刚来病人的所有工作,交班者可以提前下班,并表示感谢。这样也避免了两人之间的交接,减少了遗漏工作的发生。

    5.大家要本着为病人着想的理念,互相迁就,互相帮助。

    作为长期合作的同事,不能斤斤计较,更何况我们从事的是琐碎的护理行业,更需要大家的互相帮助,互相理解,互相合作。当发现错误的时候,不能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第一时间给予补救。发现不紧急、不涉及病人利益的不足,也可以在适当的时候告知涉事者本人,让其自己弥补。

    6.每人都要有主动奉献精神,有职责荣誉感。

    护理工作不同于其他的职业,能够说几点下班就能够几点下班,忙碌的时候,下班时间晚个几分钟或者半小时是很常见的事情。遇到这种情况,要以平和的心态对待,不要带有情绪去工作。如果把该做的事情都做好了,如果可以用几分钟或者半小时换来下班回家后的安宁,那又何乐而不为呢。更何况,长此以往,你的付出大家都会有目共睹,当你需要帮助的时候,这些回报就自然而然的凸显了出来。

    护理工作是一个连续的过程,班与班之间并不是能够完全截然分开的,它需要在班上的每个人,用自己最大的热情来延续上一班的工作。所以,工作中,我们要认真负责,善于观察思考,发现问题及时查漏补缺,把对病人的损失尽可能的降到最小。工作中能够包容同事的缺点,学习他人的优点,互相影响,互相借鉴,不要针尖对麦芒,眼里容不得一粒沙子。本着为病人服务的宗旨,把交接班的工作做好,做足,不留后患,不漏执行,互帮互助,让一切在良性循环的、和谐的工作氛围中持续发展下去。
     

    泰心董军:做了JCI之后 我们为什么还要做HIMSS?

    真菌:念珠菌、曲霉、隐球菌、毛霉菌...<方鸳娜>&&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837 次浏览 • 2017-04-26 12:04 • 来自相关话题

    上周二4月11日晚八点,HIMSS从零到一系列课,由泰心医院副院长董军给我们做了完美收关。

    作为系列课的总结,董院重点讲解HIMISS认证过程中的信息工作汇报策划与模拟评审的内容,这两部分是正式做HIMSS认证开始最重要的工作!
     
    董院在讲课中,与大家详细介绍泰心医院在HIMSS 7评级时准备医院信息工作汇报策划的各个环节,将以医院评级前的模拟评审为案例重点解读模拟评审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以及改进措施。
     
    更重要的是,董院给我们解答了一个很关键的问题:做了JCI评审认证之后,我们为什么还要做HIMSS?



    第一部分:信息工作汇报策划

    在HIMSS正式评审的第一天,医院需要向评审方提供一个详细的医院信息工作汇报,首先是医院基本情况的介绍,包括整栋大楼的布局,医院日常的工作量、质量、医院的社会认可度等。
     
    其次是医院信息工作的汇报,这个汇报通常由信息部主任或者主管来完成,这个汇报是首次会议最重要的内容。汇报内容包括医院信息系统建设规划和历程,信息系统建立时间和发展,信息系统的硬件和软件概况,医院信息系统的治理结构,就是员工在其中的分工概况信息等,除了信息部以外,医院信息系统的治理结构还应该包含大量的临床科室的一线人员。
     
    报汇报内容会非常详细。评审专家会根据汇报的内容,甚至是翻译问题,提出他的质疑或者与你就某一个点做更多的讨论和了解。比如很多医院都成立了医院信息管理委员会,那么评审专家就会很关心这个委员会是不是有院领导或者一把手院长的参与,在具体参与的过程中他做了什么具体工作......这些问题评审专家都会了解得非常仔细。
     
    就医院信息系统建设历程,这里我们一起来回顾下泰心医院信息化建设之路,帮助大家建立对医院信息系统的整体认识。
     
    2002年  信息总体规划、顶层设计
    2003年  门急诊信息系统自动包药机全员PACS
    2004年  全院LIS手术麻醉系统
    2005年  住院信息系统、病历书写系统、住院自动包药机、住院医保联网结算
    2006年  临床路径系统、体检系统、感染控制系统
    2007年  门急诊医保联网结算、门急诊排队叫号系统
    2009年  住院腕带与医嘱执行系统
    2010年  护理信息系统
    2011年  结构化病历书写系统、信息集成平台
    2012年  危急值管理系统
    2013年  区域信息交换平台
    2014年  全院重症监护系统、纸质病历数字化系统
    2015年  手术麻醉系统升级、心电系统、HIMSS 6、HIMSS 7
     
    医院信息工作的汇报,董院还重点介绍了HIE环节,即医疗信息的交换。她强调HIE是医院信息系统必须具备的。比如说泰心是一所专科医院,没有下级医院,但是泰心也需要具备HIE的功能,其他医院同样可以和泰心的病人进行数据交换。在评审过程中,泰心向专家展示了其数据交换的过程,并得到了认可。
     
    医院信息工作的汇报最后一个内容,是灾难的恢复以及业务的连续性。这部分最重要的就是展示医院用什么样的方法来预防灾难、宕机,有没有发生过灾难性事件,包括系统宕机、病毒感染,出现这样的情况怎样改进的,用案例来解释。


    第二部分:模拟评审

    首先,先认识模拟评审。模拟评审分为自我评价、同行模拟、HIMSS评审专家模拟三类。
     
    简单来说,模拟评审不是简单的查找问题,而是把HIMSS作为一个质量标准,建立信息系统的运行和应用体系。模拟评审不是偶尔一次的某一个修改,而是请同行专家或内部审核员按照标准十分正规地从头到尾做模拟检查。在模拟审核策划中,必须按照标准逐条进行检查!
     
    董院经常被问到这个问题——为什么我们在HIMSS 7的时候要进行模拟评审?过去HIMSS 6的时候是书面评审,不是现场评审,而就是从泰心做HIMSS 7 认证的时候,全球开始要求进行现场评审。董院认为,HIMSS 和JCI最大的不同是需要更好的技术来实现,如果没有专家提前的特别指导,医院是做不到的。所以泰心当时做HIMISS 6的评审的时候,就达成了一种共识,希望用最短的时间得到专家的指点。在HIMSS 7认证时,泰心就请了外部的模拟评审,得到了很大的收获。
     
    有关模拟评审,通常有两个原则:第一,通常先进行医院内部模拟评审,然后外请专家模拟评审;第二,医院应该在不同的阶段制定不同的模拟评审。
     
    模拟评审,不只有外请的专家,事实上泰心的自我评审每一年都需要做一次。内部评审虽然是自我评价,也可以请同行来帮助。泰心建院这么多年来,对JCI的质量体系和医院评审的质量体系,每一年都会外请专家来进行模拟评。另外就是请JCI或者是HIMSS的评审专家来进行模拟评审。这个当然是一种有偿服务。
     
    此外,医院要分不同的阶段,制定不同的模拟评审,根据自己医院的实际需求。也可以对评审做具体的拆分。比如说,我就重点做哪部分的评审,这样可以突出重点,当然也可以做全面评审。
     
    在泰心医院数次的模拟评审中遇到了很多的问题,董院对这些问题和相应的改进措施做了如下总结:
     
    第一类问题,共享问题。就信息共享来说,HIMSS比JCI有更高的要求,医院的操作系统和查询系统需要完全分开。操作系统,对授权要求非常严格,而查询系统应该是对所有的医护人员权限开放。这是两个系统需要分开的根本原因。
     
    第二类问题,录入与查询的关系。比如护理信息系统不需再登录可以自动打开HIS主界面,列出该病区所有患者,选中患者信息可以查看患者病历;手术室麻醉医生要通过手术医生站,选中当前手术患者,直接同时打开EMR及CIS界面:不要再看EMR时候再录入患者病案号等。
     
    第三类问题,未实现电子化问题。相应改进措施比如,单纯电子化表单:同意书等,由高拍仪扫描完成或是医生标识完成;需要与数据库交互电子表单:由数据库取数据,填写完毕后写入数据库;交接单类:交接数据,由系统自动生成,护士可修改,格式与目前纸质尽可能一致,明确显示内容及数据来源等;量化评估表:整理表单内容及计算方式,可自动计算评分结果等。
     
    第四类问题,医疗信息的连续性问题。保证医疗信息的连续性,必须做好宕机预案,保证宕机后可以持续获得患者信息。宕机预案的改进做法有:1.自动备份,包括患者基本资料,过敏情况;2.所有的医嘱都以PDF格式存放到系统备份目录中;3.每次退出HIS时对比是否有新数据,重新生成PDF文件时候,自动更新保存。
     
    第五类问题,用药超常规问题,具体是指在非规定的用药时间执行用药,需要记录提早或是延后执行用药的记录。相应的改进措施包括护士单次执行,护士给药提醒等。
     
    第六类问题,药物整合(EMAR)问题,用药提醒机制、用药的自动整合机制,例如院前用药和入院后的整合,出院长期用药与入院前的关联整合等。
     
    还有临床决策支持问题;签名的真实性问题;设备接口连接问题等等......


    第三部分:做了JCI评审认证之后,我们为什么还要做HIMSS?

    在讲课的最后,董院如此总结:
     
    “如今JCI标准认证在国内很火热,大家都在做JCI,那什么是JCI?JCI就是安全、质量和持续质量改进。那么为什么做了JCI之后,我们还要做HIMSS?HIMSS是什么?HIMSS不仅仅是工具,不仅仅是EMR(电子病历)、No paper (无纸化)、EMAR(电子用药管理记录)、Close loop (闭环管理)和CDSS (临床决策支持系统)。我们为什么要做HIMSS?因为所有JCI的制度、流程最佳的落实是靠HIMSS,只有做了HIMSS才能把质量标准相应的规章制度细化、固化且优化了,这样才能真正地实现安全和持续质量改进,获得最大的效率和效益!”






    HIMSS最佳实践中国第一书! 董军 著
    (本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和我们联系!) 查看全部
    上周二4月11日晚八点,HIMSS从零到一系列课,由泰心医院副院长董军给我们做了完美收关。

    作为系列课的总结,董院重点讲解HIMISS认证过程中的信息工作汇报策划与模拟评审的内容,这两部分是正式做HIMSS认证开始最重要的工作!
     
    董院在讲课中,与大家详细介绍泰心医院在HIMSS 7评级时准备医院信息工作汇报策划的各个环节,将以医院评级前的模拟评审为案例重点解读模拟评审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以及改进措施。
     
    更重要的是,董院给我们解答了一个很关键的问题:做了JCI评审认证之后,我们为什么还要做HIMSS?



    第一部分:信息工作汇报策划

    在HIMSS正式评审的第一天,医院需要向评审方提供一个详细的医院信息工作汇报,首先是医院基本情况的介绍,包括整栋大楼的布局,医院日常的工作量、质量、医院的社会认可度等。
     
    其次是医院信息工作的汇报,这个汇报通常由信息部主任或者主管来完成,这个汇报是首次会议最重要的内容。汇报内容包括医院信息系统建设规划和历程,信息系统建立时间和发展,信息系统的硬件和软件概况,医院信息系统的治理结构,就是员工在其中的分工概况信息等,除了信息部以外,医院信息系统的治理结构还应该包含大量的临床科室的一线人员。
     
    报汇报内容会非常详细。评审专家会根据汇报的内容,甚至是翻译问题,提出他的质疑或者与你就某一个点做更多的讨论和了解。比如很多医院都成立了医院信息管理委员会,那么评审专家就会很关心这个委员会是不是有院领导或者一把手院长的参与,在具体参与的过程中他做了什么具体工作......这些问题评审专家都会了解得非常仔细。
     
    就医院信息系统建设历程,这里我们一起来回顾下泰心医院信息化建设之路,帮助大家建立对医院信息系统的整体认识。
     
    2002年  信息总体规划、顶层设计
    2003年  门急诊信息系统自动包药机全员PACS
    2004年  全院LIS手术麻醉系统
    2005年  住院信息系统、病历书写系统、住院自动包药机、住院医保联网结算
    2006年  临床路径系统、体检系统、感染控制系统
    2007年  门急诊医保联网结算、门急诊排队叫号系统
    2009年  住院腕带与医嘱执行系统
    2010年  护理信息系统
    2011年  结构化病历书写系统、信息集成平台
    2012年  危急值管理系统
    2013年  区域信息交换平台
    2014年  全院重症监护系统、纸质病历数字化系统
    2015年  手术麻醉系统升级、心电系统、HIMSS 6、HIMSS 7
     
    医院信息工作的汇报,董院还重点介绍了HIE环节,即医疗信息的交换。她强调HIE是医院信息系统必须具备的。比如说泰心是一所专科医院,没有下级医院,但是泰心也需要具备HIE的功能,其他医院同样可以和泰心的病人进行数据交换。在评审过程中,泰心向专家展示了其数据交换的过程,并得到了认可。
     
    医院信息工作的汇报最后一个内容,是灾难的恢复以及业务的连续性。这部分最重要的就是展示医院用什么样的方法来预防灾难、宕机,有没有发生过灾难性事件,包括系统宕机、病毒感染,出现这样的情况怎样改进的,用案例来解释。


    第二部分:模拟评审

    首先,先认识模拟评审。模拟评审分为自我评价、同行模拟、HIMSS评审专家模拟三类。
     
    简单来说,模拟评审不是简单的查找问题,而是把HIMSS作为一个质量标准,建立信息系统的运行和应用体系。模拟评审不是偶尔一次的某一个修改,而是请同行专家或内部审核员按照标准十分正规地从头到尾做模拟检查。在模拟审核策划中,必须按照标准逐条进行检查!
     
    董院经常被问到这个问题——为什么我们在HIMSS 7的时候要进行模拟评审?过去HIMSS 6的时候是书面评审,不是现场评审,而就是从泰心做HIMSS 7 认证的时候,全球开始要求进行现场评审。董院认为,HIMSS 和JCI最大的不同是需要更好的技术来实现,如果没有专家提前的特别指导,医院是做不到的。所以泰心当时做HIMISS 6的评审的时候,就达成了一种共识,希望用最短的时间得到专家的指点。在HIMSS 7认证时,泰心就请了外部的模拟评审,得到了很大的收获。
     
    有关模拟评审,通常有两个原则:第一,通常先进行医院内部模拟评审,然后外请专家模拟评审;第二,医院应该在不同的阶段制定不同的模拟评审。
     
    模拟评审,不只有外请的专家,事实上泰心的自我评审每一年都需要做一次。内部评审虽然是自我评价,也可以请同行来帮助。泰心建院这么多年来,对JCI的质量体系和医院评审的质量体系,每一年都会外请专家来进行模拟评。另外就是请JCI或者是HIMSS的评审专家来进行模拟评审。这个当然是一种有偿服务。
     
    此外,医院要分不同的阶段,制定不同的模拟评审,根据自己医院的实际需求。也可以对评审做具体的拆分。比如说,我就重点做哪部分的评审,这样可以突出重点,当然也可以做全面评审。
     
    在泰心医院数次的模拟评审中遇到了很多的问题,董院对这些问题和相应的改进措施做了如下总结:
     
    第一类问题,共享问题。就信息共享来说,HIMSS比JCI有更高的要求,医院的操作系统和查询系统需要完全分开。操作系统,对授权要求非常严格,而查询系统应该是对所有的医护人员权限开放。这是两个系统需要分开的根本原因。
     
    第二类问题,录入与查询的关系。比如护理信息系统不需再登录可以自动打开HIS主界面,列出该病区所有患者,选中患者信息可以查看患者病历;手术室麻醉医生要通过手术医生站,选中当前手术患者,直接同时打开EMR及CIS界面:不要再看EMR时候再录入患者病案号等。
     
    第三类问题,未实现电子化问题。相应改进措施比如,单纯电子化表单:同意书等,由高拍仪扫描完成或是医生标识完成;需要与数据库交互电子表单:由数据库取数据,填写完毕后写入数据库;交接单类:交接数据,由系统自动生成,护士可修改,格式与目前纸质尽可能一致,明确显示内容及数据来源等;量化评估表:整理表单内容及计算方式,可自动计算评分结果等。
     
    第四类问题,医疗信息的连续性问题。保证医疗信息的连续性,必须做好宕机预案,保证宕机后可以持续获得患者信息。宕机预案的改进做法有:1.自动备份,包括患者基本资料,过敏情况;2.所有的医嘱都以PDF格式存放到系统备份目录中;3.每次退出HIS时对比是否有新数据,重新生成PDF文件时候,自动更新保存。
     
    第五类问题,用药超常规问题,具体是指在非规定的用药时间执行用药,需要记录提早或是延后执行用药的记录。相应的改进措施包括护士单次执行,护士给药提醒等。
     
    第六类问题,药物整合(EMAR)问题,用药提醒机制、用药的自动整合机制,例如院前用药和入院后的整合,出院长期用药与入院前的关联整合等。
     
    还有临床决策支持问题;签名的真实性问题;设备接口连接问题等等......


    第三部分:做了JCI评审认证之后,我们为什么还要做HIMSS?

    在讲课的最后,董院如此总结:
     
    “如今JCI标准认证在国内很火热,大家都在做JCI,那什么是JCI?JCI就是安全、质量和持续质量改进。那么为什么做了JCI之后,我们还要做HIMSS?HIMSS是什么?HIMSS不仅仅是工具,不仅仅是EMR(电子病历)、No paper (无纸化)、EMAR(电子用药管理记录)、Close loop (闭环管理)和CDSS (临床决策支持系统)。我们为什么要做HIMSS?因为所有JCI的制度、流程最佳的落实是靠HIMSS,只有做了HIMSS才能把质量标准相应的规章制度细化、固化且优化了,这样才能真正地实现安全和持续质量改进,获得最大的效率和效益!”

    506653-5741c63bc404a4c8dce6949820170426001.jpg


    HIMSS最佳实践中国第一书! 董军 著
    (本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和我们联系!)

    【精选感控课件】——医疗机构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管理

    感染暴发事件及医院感染纠纷案例wangnan1225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505 次浏览 • 2017-04-26 10:15 • 来自相关话题

    课件作者:
    东大学齐鲁医院质控办公室 感染管理处    韩辉
     



































      查看全部

    课件作者:
    东大学齐鲁医院质控办公室 感染管理处    韩辉
     










    641.jpg


    643.jpg


     

    一同走过的这些年

    职业安全wangnan1225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364 次浏览 • 2017-04-26 09:59 • 来自相关话题

    孟晓萌
    莱钢医院   消毒供应中心
            2016年12月27日,对于消毒供应人员来说是个特殊而值得纪念的日子,这一天,我们三项规范重新修订并颁布了。为了这一天的到来,我们消供的专家们付出了太多太多……

            2011年至今,六年的时间,我有幸见证了消毒供应管理模式的变革,经历了消毒供应的发展与变化。六年里,我更加审视了自己的态度与成长。我自己一点一滴的成长与进步都离不开领导的支持与帮助,离不开消毒供应中心这个团队。当掌声和鲜花拥来时,原本可以骄傲的自己反而更加的平静和坦然。

            清楚地记得2011年专科培训时的情景。那时,我们三项规范刚刚颁布和实施,我,作为这个专业的“新人”,对规范还不是特别熟悉,所以我特别珍惜那次专科学习机会。学习期间我认真做笔记,虚心向专家们请教。当时省中医张新英老师的一句话至今让我记忆犹新,并且一直鼓励着我。她说:“有了规范,我们供应室的人就知道怎么做是对的,怎么做是错的了”。专业学习之后我的进步很大。也就是从那时起,我知道了“专业人专业事”就是我们的目标和方向,体会到了护理部主任之所以让年轻的我在消毒供应中心工作,那是寄予多么深厚的希望;领悟到消供工作的路是任重道远!




            2014年,我作为莱芜市消毒供应质控中心专家组成员跟随质控中心到我市的二级以上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督导检查,那次检查是我市质控中心成立以来第一次开展工作,我非常珍惜学习机会,期间交流了很多,为我市其他医院提供了许多建议和好的做法,同时也吸取其他医院好的经验,应用到我们自己科室,工作更加完善和进步。

            作为消毒供应中心的护士,我并未因为脱离临床而放弃一些活动,我多次参加医院举行的护理技术比武。记得有一次技术比武,我顺利通过了笔试,在进行操作练习的时候,因为自己不在临床工作,练起来比较吃力,是护士长的认真打动了我,让我到临床科室去请教老师,并陪我练到深夜。经过勤学苦练,最终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近两年多时间,伴随着自己的成长,我开始学习制作专业课件,并提交给省质控中心,幸运的是有两次被省质控中心录用并在全省技能培训班授课。当我手捧荣誉证书的时候,我会第一个拿给护士长看,因为这成绩的背后有她的鞭策和指导。很多时候,我因为工作的疏忽而受到护士长批评时,也会因为自己的粗心懊恼不已,并暗下决心:一定要将所有的事做到尽善尽美。回想起这点点滴滴、每时每刻,平淡中有些感动,感动中有些感悟,感悟中有些成长…

            就在去年我获得了莱钢“最美青工”和莱钢“先进工作者”、“优秀护士”等称号,我内心很清楚,这荣誉并不是属于我一个人,它应该属于消毒供应中心这个积极向上、团结奋进的团队。




            一路走过,踌躇前行,慢慢成长,渐渐地体会了消供工作不再是单一的洗洗涮涮,也不是简单的消消灭灭。在这里有博大精深的内涵、日新月异的发展、广播似锦的前程。现代化的消毒供应中心在不断地发展壮大,我们在一次次血与泪痛苦的磨砺中孜孜求索,这些辛苦的点点滴滴为我们成长的道路上点亮一盏灯,照亮前进的方向,也照亮着我美好的人生。让我们携手前进,继续为消毒供应的明天一路同行!



    【感控圈】有奖征稿啦!!!





      查看全部
    孟晓萌
    莱钢医院   消毒供应中心
            2016年12月27日,对于消毒供应人员来说是个特殊而值得纪念的日子,这一天,我们三项规范重新修订并颁布了。为了这一天的到来,我们消供的专家们付出了太多太多……

            2011年至今,六年的时间,我有幸见证了消毒供应管理模式的变革,经历了消毒供应的发展与变化。六年里,我更加审视了自己的态度与成长。我自己一点一滴的成长与进步都离不开领导的支持与帮助,离不开消毒供应中心这个团队。当掌声和鲜花拥来时,原本可以骄傲的自己反而更加的平静和坦然。

            清楚地记得2011年专科培训时的情景。那时,我们三项规范刚刚颁布和实施,我,作为这个专业的“新人”,对规范还不是特别熟悉,所以我特别珍惜那次专科学习机会。学习期间我认真做笔记,虚心向专家们请教。当时省中医张新英老师的一句话至今让我记忆犹新,并且一直鼓励着我。她说:“有了规范,我们供应室的人就知道怎么做是对的,怎么做是错的了”。专业学习之后我的进步很大。也就是从那时起,我知道了“专业人专业事”就是我们的目标和方向,体会到了护理部主任之所以让年轻的我在消毒供应中心工作,那是寄予多么深厚的希望;领悟到消供工作的路是任重道远!
    640.jpg

            2014年,我作为莱芜市消毒供应质控中心专家组成员跟随质控中心到我市的二级以上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督导检查,那次检查是我市质控中心成立以来第一次开展工作,我非常珍惜学习机会,期间交流了很多,为我市其他医院提供了许多建议和好的做法,同时也吸取其他医院好的经验,应用到我们自己科室,工作更加完善和进步。

            作为消毒供应中心的护士,我并未因为脱离临床而放弃一些活动,我多次参加医院举行的护理技术比武。记得有一次技术比武,我顺利通过了笔试,在进行操作练习的时候,因为自己不在临床工作,练起来比较吃力,是护士长的认真打动了我,让我到临床科室去请教老师,并陪我练到深夜。经过勤学苦练,最终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近两年多时间,伴随着自己的成长,我开始学习制作专业课件,并提交给省质控中心,幸运的是有两次被省质控中心录用并在全省技能培训班授课。当我手捧荣誉证书的时候,我会第一个拿给护士长看,因为这成绩的背后有她的鞭策和指导。很多时候,我因为工作的疏忽而受到护士长批评时,也会因为自己的粗心懊恼不已,并暗下决心:一定要将所有的事做到尽善尽美。回想起这点点滴滴、每时每刻,平淡中有些感动,感动中有些感悟,感悟中有些成长…

            就在去年我获得了莱钢“最美青工”和莱钢“先进工作者”、“优秀护士”等称号,我内心很清楚,这荣誉并不是属于我一个人,它应该属于消毒供应中心这个积极向上、团结奋进的团队。
    640CA312QK7.jpg

            一路走过,踌躇前行,慢慢成长,渐渐地体会了消供工作不再是单一的洗洗涮涮,也不是简单的消消灭灭。在这里有博大精深的内涵、日新月异的发展、广播似锦的前程。现代化的消毒供应中心在不断地发展壮大,我们在一次次血与泪痛苦的磨砺中孜孜求索,这些辛苦的点点滴滴为我们成长的道路上点亮一盏灯,照亮前进的方向,也照亮着我美好的人生。让我们携手前进,继续为消毒供应的明天一路同行!
    641.jpg
    【感控圈】有奖征稿啦!!!

    643.jpg

     

    市中心医疗集团成功举办青岛市医院消毒供应质控标准培训班

    真菌:念珠菌、曲霉、隐球菌、毛霉菌...wangnan1225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605 次浏览 • 2017-04-21 17:39 • 来自相关话题

        4月20日,由青岛市消毒供应质控中心和青岛市护理学会联合主办,青岛市中心医疗集团承办的“青岛市医院消毒供应质控标准培训班”在青岛市邮电疗养院顺利举行,旨在培训我市消毒供应专业人员对消毒供应专业三项强制性卫生行业标准的掌握,全面提升我市消毒供应专业队伍的综合水准和管理水平。来自全市医疗机构及驻青卫生单位的消毒供应专业从业人员310余人参加了培训班。山东省消毒供应质控中心主任、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院感处处长韩辉、青岛市卫生计生委医政医管处处长吕富杰、青岛市护理学会理事长王玉玲等参会。







        集团副院长邹晓首先致欢迎辞,随后,韩辉处长和吕富杰处长在讲话中均对青岛市消毒供应质控中心实行的“监督执法+专业指导”联合检查新模式、青岛市区域化消毒供应规范管理等创新工作模式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建议省内推广,同时对市中心医疗集团作为挂靠单位所做的具体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最后,烟台毓璜顶医院曲华、山东大学第二医院毛淑芝、济南市中心医院韦敏、集团杨风等专家分别围绕消毒供应质量控制标准中的管理要求、技术要求、外来器械管理和质量追溯等内容进行了专业讲解和详细剖析,培训内容新颖,实用性强,解决了我市消毒供应专业从业人员在学习新标准和践行新标准中产生的诸多困惑,必将有效地推动我市消毒供应事业的蓬勃发展!






    相关信息
        我市消毒供应质控中心自2014年成立以来,在青岛市卫生计生委的领导下,共举办学术会议5次,共计1400余人次;质控检查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共计450余家,有力的提升了青岛市消毒供应综合质量管理水平;实施“监督执法+专业指导”新模式,与青岛市卫生计生监督执法局联合专项检查,将质控中心的专业指导与监督执法工作有机结合,促进了质控中心依法管理,强化了其行业规范的依从性;同时弥补了监督执法力量不足、医学专业知识相对欠缺的短板,实现了强强联合,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为探索建立青岛市区域化消毒供应工作,实现全市资源共享,杜绝院感隐患,我市消毒供应质控中心相继制定了《青岛市区域化消毒供应中心指导意见》、《青岛市医疗机构委托消毒灭菌供应协议》、《青岛市区域化消毒供应中心指导流程》等相关保障制度,领先于国内其他省市,形成了规范的管理体系,保障了区域化消毒供应的安全。目前全市已有42家医疗机构取消不符合规范的供应室,实现委托消毒供应服务。 查看全部

    QQ截图20170421174200.png


        4月20日,由青岛市消毒供应质控中心和青岛市护理学会联合主办,青岛市中心医疗集团承办的“青岛市医院消毒供应质控标准培训班”在青岛市邮电疗养院顺利举行,旨在培训我市消毒供应专业人员对消毒供应专业三项强制性卫生行业标准的掌握,全面提升我市消毒供应专业队伍的综合水准和管理水平。来自全市医疗机构及驻青卫生单位的消毒供应专业从业人员310余人参加了培训班。山东省消毒供应质控中心主任、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院感处处长韩辉、青岛市卫生计生委医政医管处处长吕富杰、青岛市护理学会理事长王玉玲等参会。


    QQ截图20170421174123.png


        集团副院长邹晓首先致欢迎辞,随后,韩辉处长和吕富杰处长在讲话中均对青岛市消毒供应质控中心实行的“监督执法+专业指导”联合检查新模式、青岛市区域化消毒供应规范管理等创新工作模式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建议省内推广,同时对市中心医疗集团作为挂靠单位所做的具体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QQ截图20170421174141.png


        最后,烟台毓璜顶医院曲华、山东大学第二医院毛淑芝、济南市中心医院韦敏、集团杨风等专家分别围绕消毒供应质量控制标准中的管理要求、技术要求、外来器械管理和质量追溯等内容进行了专业讲解和详细剖析,培训内容新颖,实用性强,解决了我市消毒供应专业从业人员在学习新标准和践行新标准中产生的诸多困惑,必将有效地推动我市消毒供应事业的蓬勃发展!

    QQ截图20170421174212.png


    相关信息
        我市消毒供应质控中心自2014年成立以来,在青岛市卫生计生委的领导下,共举办学术会议5次,共计1400余人次;质控检查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共计450余家,有力的提升了青岛市消毒供应综合质量管理水平;实施“监督执法+专业指导”新模式,与青岛市卫生计生监督执法局联合专项检查,将质控中心的专业指导与监督执法工作有机结合,促进了质控中心依法管理,强化了其行业规范的依从性;同时弥补了监督执法力量不足、医学专业知识相对欠缺的短板,实现了强强联合,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为探索建立青岛市区域化消毒供应工作,实现全市资源共享,杜绝院感隐患,我市消毒供应质控中心相继制定了《青岛市区域化消毒供应中心指导意见》、《青岛市医疗机构委托消毒灭菌供应协议》、《青岛市区域化消毒供应中心指导流程》等相关保障制度,领先于国内其他省市,形成了规范的管理体系,保障了区域化消毒供应的安全。目前全市已有42家医疗机构取消不符合规范的供应室,实现委托消毒供应服务。

    做一个普通的好零件——消毒供应质量改进交流会有感

    感控资讯wangnan1225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370 次浏览 • 2017-04-21 17:19 • 来自相关话题

    作者:王庆玲
     



         如果把各个医院的消毒供应中心比作一架架机器,那工作人员就是机器上的一个个零件。零件各式各样,大小不同,形状各异,分工也有所区别。但不可否认的一点是:每个零件都很重要,缺一不可。




        8月25日至30日,山东省消毒供应质控中心2016年质量持续改进学术交流会在美丽的沿海城市烟台举行。交流会现场,10余位消毒供应知名专家亲临授课,300多位消毒供应中心一线工作人员共聚研讨。
        消毒供应如何进行精细化管理?消毒供应质量如何持续改进?口腔器械、精密手术器械如何进行管理与维护?如何进行压力蒸汽灭菌及低温等离子灭菌?一个个专业问题在会议现场抛出并当场讨论解决,包括我在内的一线工作人员对消毒供应工作又有了新的认知。





         消毒供应中心是每个医院不可缺少的部分,是医院正常工作的重要保障与前提,是医院这架巨大机器中的核心部件。作为消毒中心的一个个零件,普通员工素质水平直接决定了消毒供应质量改进。






        如果将消毒供应工作比作机器,员工比作零件,那此次培训交流会便是是润滑剂。感谢领导搭建了这样一个好的交流平台,为大家提供了学习、交流、进步的机会。一直以来,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就对员工的培训十分重视。通过一系列培训,大家共同学习共同进步,消毒供应工作质量得到极大改进。




        文首曾提到:每个零件都很重要,缺一不可。消毒供应工作是个整体,它更趋近于木桶原理,每个项目步骤都不能出错。所以,每个人都应该时刻保持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定时做培训给零件以润滑,做一个普通的好零件。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消毒供应中心 王庆玲 电话13335118161) 查看全部
    作者:王庆玲
     
    QQ截图20170421171218.png

         如果把各个医院的消毒供应中心比作一架架机器,那工作人员就是机器上的一个个零件。零件各式各样,大小不同,形状各异,分工也有所区别。但不可否认的一点是:每个零件都很重要,缺一不可。
    QQ截图20170421171359.png

        8月25日至30日,山东省消毒供应质控中心2016年质量持续改进学术交流会在美丽的沿海城市烟台举行。交流会现场,10余位消毒供应知名专家亲临授课,300多位消毒供应中心一线工作人员共聚研讨。
        消毒供应如何进行精细化管理?消毒供应质量如何持续改进?口腔器械、精密手术器械如何进行管理与维护?如何进行压力蒸汽灭菌及低温等离子灭菌?一个个专业问题在会议现场抛出并当场讨论解决,包括我在内的一线工作人员对消毒供应工作又有了新的认知。

    QQ截图20170421171412.png

         消毒供应中心是每个医院不可缺少的部分,是医院正常工作的重要保障与前提,是医院这架巨大机器中的核心部件。作为消毒中心的一个个零件,普通员工素质水平直接决定了消毒供应质量改进。

    QQ截图20170421171425.png


        如果将消毒供应工作比作机器,员工比作零件,那此次培训交流会便是是润滑剂。感谢领导搭建了这样一个好的交流平台,为大家提供了学习、交流、进步的机会。一直以来,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就对员工的培训十分重视。通过一系列培训,大家共同学习共同进步,消毒供应工作质量得到极大改进。
    QQ截图20170421171438.png

        文首曾提到:每个零件都很重要,缺一不可。消毒供应工作是个整体,它更趋近于木桶原理,每个项目步骤都不能出错。所以,每个人都应该时刻保持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定时做培训给零件以润滑,做一个普通的好零件。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消毒供应中心 王庆玲 电话13335118161)

    ICU医院感染现状与预防控制概要

    多学科合作沈娟&& 发表了文章 • 2 个评论 • 1004 次浏览 • 2017-04-18 14:59 • 来自相关话题

    作者:商洛市中心医院 沈娟
    编辑:江宁

    导读ICU是医院内危重患者的集中治疗单位,也是医院内易感人群和感染因素集中的场所,发生医院内感染的概率比普通病房高很多,院内感染的发生不仅仅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和病死率以及经济负担,还会对医护人员的健康产生威胁。因此,ICU的院内感染是目前国内外专家关注的重要研究课题。







    医院感染是医院管理的难点,是影响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重要环节,老年人口的增加;抗菌药物滥用;放疗、化疗等措施的推广;各种侵入性操作的增加。加之外源性的因素:环境污染、水污染、器械污染。内源性因素如:患者病理生理的变化、免疫力低下、菌群失调等都无形中增加了院内感染暴发的风险。据国外相关资料报道,ICU的医院感染发生率较普通病人高3倍以上,国内报道ICU的感染率在10%~50%不等,多重耐药菌的感染情况严重。



    ICU的主要医院感染是什么?





    一、 耐药菌的感染
    二、 侵入性操作相关的感染: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CR-UTI)
    三、 手术感染 免疫抑制患者
    四、 医院感染暴发
    以上结果必然导致:患者住院时间延长,美国7-9天,中国30天;抗菌药物的大量使用;医疗费用显著增加和医疗资源严重消耗;死亡率高,通常为24~50%,甚至可达76%。其中VAP导致的死亡占医院感染死亡的60%。



    ICU医院感染防控
    有人不禁会问了,ICU是医院感染防控的重点部门,感染率能降低吗?到底要怎么来降呢?下面我将和大家一起来分享:

    一、 建筑布局设置合理
    1. ICU应设在相对独立的区域,分区明确,整体布局应以洁污分开为原则,医疗区域、医疗辅助用房区域、污物处理区域等相对独立;
    2. 床位设置  床单元使用面积应不少于15㎡,床间距应大于1m,至少配备1个单间病室(房),使用面积不少于18㎡;
    3. 室内具备良好的通风、采光条件,医疗区域内的温度应维持在24±1.5℃,相对湿度应维持在30%~60%,有条件的配置静脉高营养配制室、消毒室及隔离室,不应在室内摆放干花、鲜花或盆栽植物。
    二、 外来人员管理                        
    1. 限制查房人数
    2. 减少参观人员进入
    3. 限制陪同进入人数及时间
    4. 加强外来维护人员的管理
    三、 探视人员管理
    1. 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访客探视
    2. 入室须穿专用的一次性隔离衣
    3. 穿鞋套或更换ICU内专用鞋
    4. 有条件者尽量启用食品探视
    四、 患者管理
    1. 将感染与非感染病人分开安置
    2. 将空气传播的感染患者隔离于负压病房
    3. 将多重耐药菌感染或携带者隔离于单独房间,并有醒目的隔离标识
    关注重点部位:VAP、CR-UTI、CR-BSI;重点环节:口腔护理、吸痰等。
     而哪些病原体感染需要隔离?
    1.耐药菌:MRSA、鲍曼不动杆菌、艰难梭菌、VRE、ESBL、铜绿假单胞菌
    2.传染病人:TB、SARS、诺如病毒……HIV?HBV?
    五、医护人员管理
          接受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定期体检,增强院感意识;遵守ICU管理的要求;认真洗手;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消毒隔离、疫情报告等制度;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正确使用化学消毒剂;尽量减少人员流动;严格控制入室人员。
    五、 标准操作规程管理 
    1.医院内肺炎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措施
    2.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措施
    3.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标准操作规程措施
    七、医疗操作流程管理
    1.气管插管/机械通气:严格掌握气管插管或切开适应证;
    2.放置引流管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保持整个引流系统的密闭性,减少因频繁更换而导致的污染机会;
    3.除非紧急状况或生命体征不稳定,气管切开、大伤口的清创术等,应尽量在手术室中进行。更换伤口敷料时遵守外科无菌技术;
    4.留置深静脉导管:置管时遵守最大限度的无菌操作要求,包括戴口罩、帽子、铺设大无菌单、无菌手术衣、戴无菌手套前洗手或外科手消毒;
    5.留置导尿:尽量避免不必要的留置导尿。
    八、物品管理
    仪器设备管理;无菌物品的管理;严格清洗消毒;废物正确处理
    九、环境管理   保持清洁的环境、空气、地面、温度、湿度、压差等


    总之,ICU医院感染是一个关系到抢救成败、病人安全、医疗质量、医院声誉的问题,ICU医院感染已经成为医院管理的严峻问题,我们和它的斗争是长期的,ICU的医护工作者在医院感染的预防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校对:刘佳微)
      查看全部


    作者:商洛市中心医院 沈娟
    编辑:江宁


    导读ICU是医院内危重患者的集中治疗单位,也是医院内易感人群和感染因素集中的场所,发生医院内感染的概率比普通病房高很多,院内感染的发生不仅仅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和病死率以及经济负担,还会对医护人员的健康产生威胁。因此,ICU的院内感染是目前国内外专家关注的重要研究课题。


    506653-5741c63bc404a4c8dce6949820170118007.jpg


    医院感染是医院管理的难点,是影响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重要环节,老年人口的增加;抗菌药物滥用;放疗、化疗等措施的推广;各种侵入性操作的增加。加之外源性的因素:环境污染、水污染、器械污染。内源性因素如:患者病理生理的变化、免疫力低下、菌群失调等都无形中增加了院内感染暴发的风险。据国外相关资料报道,ICU的医院感染发生率较普通病人高3倍以上,国内报道ICU的感染率在10%~50%不等,多重耐药菌的感染情况严重。



    ICU的主要医院感染是什么?





    一、 耐药菌的感染
    二、 侵入性操作相关的感染: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CR-UTI)
    三、 手术感染 免疫抑制患者
    四、 医院感染暴发
    以上结果必然导致:患者住院时间延长,美国7-9天,中国30天;抗菌药物的大量使用;医疗费用显著增加和医疗资源严重消耗;死亡率高,通常为24~50%,甚至可达76%。其中VAP导致的死亡占医院感染死亡的60%。



    ICU医院感染防控
    有人不禁会问了,ICU是医院感染防控的重点部门,感染率能降低吗?到底要怎么来降呢?下面我将和大家一起来分享:

    一、 建筑布局设置合理
    1. ICU应设在相对独立的区域,分区明确,整体布局应以洁污分开为原则,医疗区域、医疗辅助用房区域、污物处理区域等相对独立;
    2. 床位设置  床单元使用面积应不少于15㎡,床间距应大于1m,至少配备1个单间病室(房),使用面积不少于18㎡;
    3. 室内具备良好的通风、采光条件,医疗区域内的温度应维持在24±1.5℃,相对湿度应维持在30%~60%,有条件的配置静脉高营养配制室、消毒室及隔离室,不应在室内摆放干花、鲜花或盆栽植物。
    二、 外来人员管理                        
    1. 限制查房人数
    2. 减少参观人员进入
    3. 限制陪同进入人数及时间
    4. 加强外来维护人员的管理
    三、 探视人员管理
    1. 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访客探视
    2. 入室须穿专用的一次性隔离衣
    3. 穿鞋套或更换ICU内专用鞋
    4. 有条件者尽量启用食品探视
    四、 患者管理
    1. 将感染与非感染病人分开安置
    2. 将空气传播的感染患者隔离于负压病房
    3. 将多重耐药菌感染或携带者隔离于单独房间,并有醒目的隔离标识
    关注重点部位:VAP、CR-UTI、CR-BSI;重点环节:口腔护理、吸痰等。
     而哪些病原体感染需要隔离?
    1.耐药菌:MRSA、鲍曼不动杆菌、艰难梭菌、VRE、ESBL、铜绿假单胞菌
    2.传染病人:TB、SARS、诺如病毒……HIV?HBV?
    五、医护人员管理
          接受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定期体检,增强院感意识;遵守ICU管理的要求;认真洗手;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消毒隔离、疫情报告等制度;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正确使用化学消毒剂;尽量减少人员流动;严格控制入室人员。
    五、 标准操作规程管理 
    1.医院内肺炎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措施
    2.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措施
    3.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标准操作规程措施
    七、医疗操作流程管理
    1.气管插管/机械通气:严格掌握气管插管或切开适应证;
    2.放置引流管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保持整个引流系统的密闭性,减少因频繁更换而导致的污染机会;
    3.除非紧急状况或生命体征不稳定,气管切开、大伤口的清创术等,应尽量在手术室中进行。更换伤口敷料时遵守外科无菌技术;
    4.留置深静脉导管:置管时遵守最大限度的无菌操作要求,包括戴口罩、帽子、铺设大无菌单、无菌手术衣、戴无菌手套前洗手或外科手消毒;
    5.留置导尿:尽量避免不必要的留置导尿。
    八、物品管理
    仪器设备管理;无菌物品的管理;严格清洗消毒;废物正确处理
    九、环境管理   保持清洁的环境、空气、地面、温度、湿度、压差等


    总之,ICU医院感染是一个关系到抢救成败、病人安全、医疗质量、医院声誉的问题,ICU医院感染已经成为医院管理的严峻问题,我们和它的斗争是长期的,ICU的医护工作者在医院感染的预防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校对:刘佳微)
     

    市中心医疗集团成功举办青岛市医院消毒供应质控标准培训班

    真菌:念珠菌、曲霉、隐球菌、毛霉菌...wangnan1225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605 次浏览 • 2017-04-21 17:39 • 来自相关话题

        4月20日,由青岛市消毒供应质控中心和青岛市护理学会联合主办,青岛市中心医疗集团承办的“青岛市医院消毒供应质控标准培训班”在青岛市邮电疗养院顺利举行,旨在培训我市消毒供应专业人员对消毒供应专业三项强制性卫生行业标准的掌握,全面提升我市消毒供应专业队伍的综合水准和管理水平。来自全市医疗机构及驻青卫生单位的消毒供应专业从业人员310余人参加了培训班。山东省消毒供应质控中心主任、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院感处处长韩辉、青岛市卫生计生委医政医管处处长吕富杰、青岛市护理学会理事长王玉玲等参会。







        集团副院长邹晓首先致欢迎辞,随后,韩辉处长和吕富杰处长在讲话中均对青岛市消毒供应质控中心实行的“监督执法+专业指导”联合检查新模式、青岛市区域化消毒供应规范管理等创新工作模式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建议省内推广,同时对市中心医疗集团作为挂靠单位所做的具体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最后,烟台毓璜顶医院曲华、山东大学第二医院毛淑芝、济南市中心医院韦敏、集团杨风等专家分别围绕消毒供应质量控制标准中的管理要求、技术要求、外来器械管理和质量追溯等内容进行了专业讲解和详细剖析,培训内容新颖,实用性强,解决了我市消毒供应专业从业人员在学习新标准和践行新标准中产生的诸多困惑,必将有效地推动我市消毒供应事业的蓬勃发展!






    相关信息
        我市消毒供应质控中心自2014年成立以来,在青岛市卫生计生委的领导下,共举办学术会议5次,共计1400余人次;质控检查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共计450余家,有力的提升了青岛市消毒供应综合质量管理水平;实施“监督执法+专业指导”新模式,与青岛市卫生计生监督执法局联合专项检查,将质控中心的专业指导与监督执法工作有机结合,促进了质控中心依法管理,强化了其行业规范的依从性;同时弥补了监督执法力量不足、医学专业知识相对欠缺的短板,实现了强强联合,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为探索建立青岛市区域化消毒供应工作,实现全市资源共享,杜绝院感隐患,我市消毒供应质控中心相继制定了《青岛市区域化消毒供应中心指导意见》、《青岛市医疗机构委托消毒灭菌供应协议》、《青岛市区域化消毒供应中心指导流程》等相关保障制度,领先于国内其他省市,形成了规范的管理体系,保障了区域化消毒供应的安全。目前全市已有42家医疗机构取消不符合规范的供应室,实现委托消毒供应服务。 查看全部

    QQ截图20170421174200.png


        4月20日,由青岛市消毒供应质控中心和青岛市护理学会联合主办,青岛市中心医疗集团承办的“青岛市医院消毒供应质控标准培训班”在青岛市邮电疗养院顺利举行,旨在培训我市消毒供应专业人员对消毒供应专业三项强制性卫生行业标准的掌握,全面提升我市消毒供应专业队伍的综合水准和管理水平。来自全市医疗机构及驻青卫生单位的消毒供应专业从业人员310余人参加了培训班。山东省消毒供应质控中心主任、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院感处处长韩辉、青岛市卫生计生委医政医管处处长吕富杰、青岛市护理学会理事长王玉玲等参会。


    QQ截图20170421174123.png


        集团副院长邹晓首先致欢迎辞,随后,韩辉处长和吕富杰处长在讲话中均对青岛市消毒供应质控中心实行的“监督执法+专业指导”联合检查新模式、青岛市区域化消毒供应规范管理等创新工作模式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建议省内推广,同时对市中心医疗集团作为挂靠单位所做的具体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QQ截图20170421174141.png


        最后,烟台毓璜顶医院曲华、山东大学第二医院毛淑芝、济南市中心医院韦敏、集团杨风等专家分别围绕消毒供应质量控制标准中的管理要求、技术要求、外来器械管理和质量追溯等内容进行了专业讲解和详细剖析,培训内容新颖,实用性强,解决了我市消毒供应专业从业人员在学习新标准和践行新标准中产生的诸多困惑,必将有效地推动我市消毒供应事业的蓬勃发展!

    QQ截图20170421174212.png


    相关信息
        我市消毒供应质控中心自2014年成立以来,在青岛市卫生计生委的领导下,共举办学术会议5次,共计1400余人次;质控检查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共计450余家,有力的提升了青岛市消毒供应综合质量管理水平;实施“监督执法+专业指导”新模式,与青岛市卫生计生监督执法局联合专项检查,将质控中心的专业指导与监督执法工作有机结合,促进了质控中心依法管理,强化了其行业规范的依从性;同时弥补了监督执法力量不足、医学专业知识相对欠缺的短板,实现了强强联合,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为探索建立青岛市区域化消毒供应工作,实现全市资源共享,杜绝院感隐患,我市消毒供应质控中心相继制定了《青岛市区域化消毒供应中心指导意见》、《青岛市医疗机构委托消毒灭菌供应协议》、《青岛市区域化消毒供应中心指导流程》等相关保障制度,领先于国内其他省市,形成了规范的管理体系,保障了区域化消毒供应的安全。目前全市已有42家医疗机构取消不符合规范的供应室,实现委托消毒供应服务。

    全国各省医院30强排行榜出炉!

    多学科合作dearhang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643 次浏览 • 2017-03-28 23:42 • 来自相关话题

    导读:2017年3月25日,香港艾力彼医院管理研究中心重磅发布“2016中国医院竞争力 ·省域医院(各省)30强”排行榜。来源:“艾力彼观察”微信号(ID:ichospital)

      2017年3月25日,香港艾力彼医院管理研究中心重磅发布“2016中国医院竞争力 ·省域医院(各省)30强”排行榜。
     榜单按中国行政区域划分标准,全国可分为七大区:东北、华北、华东、华中、华南、西北和西南,从区域竞争力、省域竞争力、竞争力要素、城市分布等几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对象为所有综合医院,含中医医院和部队医院,排出24个省域医院前30强。


    东北区-2016届黑龙江省域医院30强


    东北区-2016吉林省域医院30强



    东北区-2016辽宁省域医院30强




    华北区-2016河北省域医院30强



    华北区-2016山西省域医院30强



    华东区-2016安徽省域医院30强



    华东区-2016福建省域医院30强



    华东区-2016江苏省域医院30强



    华东区-2016江西省域医院30强



    华东区-2016山东省域医院30强



    华东区-2016浙江省域医院30强



    华中区-2016河南省域医院30强






    华中区-2016湖北省域医院30强



    华中区-2016湖南省域医院30强








    华南区-2016广东省域医院30强



    华南区-2016广西省域医院30强



    西北区-2016甘肃省域医院30强



    西北区-2016陕西省域医院30强



    西南区-2016四川省域医院30强



    西南区-2016云南省域医院30强



    2016北京市省域医院30强



    2016天津市省域医院30强



    2016上海市省域医院30强



    2016重庆省域医院30强



    榜单显示:

    东北区各省的优质医疗资源均聚集在该省的省会城市,吉林省域医院30强城市分布最均衡。

    华北地区以北京医疗最为丰富,对周边地区形成虹吸现象。

    华中区医院的综合竞争力虽然居全国第二,但区域内优质医疗资源分布并不均衡的结论,其中,湖南是华中区内优质医疗资源分布最为均衡的省份,而河南则是分布最不均衡的省份。

    华东地区的经济发展位于全国七大地区的首位,医疗卫生系统的发展更可说是其他地区的模范。华东地区综合竞争力较强,顶级医疗资源分布相对集中,地级城市医院医疗资源分布较均衡,县级医院则分布较不均衡。

    华南区医院综合竞争力在七大区中位居第三,尤以地级城市医院排行榜上榜医院多、竞争力指数高,但区域内医疗资源的地域分布不合理,大部分医疗资源集中配置在广东省。省域内优质医疗资源分布均衡度方面,广东省最不均衡,其优质医疗资源集中配置在广州市;省域内地级城市医院与县级医院分布均衡度方面,广东优于广西、海南。

    西北、西南可排省域30强的4个省域医院30强大都集中在省会城市,其中甘肃省域30强分布均衡指数最高,陕西省次之,接着是四川省,云南省最低。前十强也主要集中在省会城市,其中陕西省前十强分布均衡指数最高、四川次之、接着是云南、甘肃最底。

    【诚邀】长按下方图片识别二维码,关注“看医界” 每天都很有料哦!(商务合作微信:yijie030 ) 查看全部


    导读:2017年3月25日,香港艾力彼医院管理研究中心重磅发布“2016中国医院竞争力 ·省域医院(各省)30强”排行榜。来源:“艾力彼观察”微信号(ID:ichospital)


      2017年3月25日,香港艾力彼医院管理研究中心重磅发布“2016中国医院竞争力 ·省域医院(各省)30强”排行榜。
     榜单按中国行政区域划分标准,全国可分为七大区:东北、华北、华东、华中、华南、西北和西南,从区域竞争力、省域竞争力、竞争力要素、城市分布等几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对象为所有综合医院,含中医医院和部队医院,排出24个省域医院前30强。


    东北区-2016届黑龙江省域医院30强


    东北区-2016吉林省域医院30强



    东北区-2016辽宁省域医院30强




    华北区-2016河北省域医院30强



    华北区-2016山西省域医院30强



    华东区-2016安徽省域医院30强



    华东区-2016福建省域医院30强



    华东区-2016江苏省域医院30强



    华东区-2016江西省域医院30强



    华东区-2016山东省域医院30强



    华东区-2016浙江省域医院30强



    华中区-2016河南省域医院30强


    640.webp_.jpg


    华中区-2016湖北省域医院30强



    华中区-2016湖南省域医院30强


    64011.webp_.jpg




    华南区-2016广东省域医院30强



    华南区-2016广西省域医院30强



    西北区-2016甘肃省域医院30强



    西北区-2016陕西省域医院30强



    西南区-2016四川省域医院30强



    西南区-2016云南省域医院30强



    2016北京市省域医院30强



    2016天津市省域医院30强



    2016上海市省域医院30强



    2016重庆省域医院30强




    榜单显示:

    东北区各省的优质医疗资源均聚集在该省的省会城市,吉林省域医院30强城市分布最均衡。

    华北地区以北京医疗最为丰富,对周边地区形成虹吸现象。

    华中区医院的综合竞争力虽然居全国第二,但区域内优质医疗资源分布并不均衡的结论,其中,湖南是华中区内优质医疗资源分布最为均衡的省份,而河南则是分布最不均衡的省份。

    华东地区的经济发展位于全国七大地区的首位,医疗卫生系统的发展更可说是其他地区的模范。华东地区综合竞争力较强,顶级医疗资源分布相对集中,地级城市医院医疗资源分布较均衡,县级医院则分布较不均衡。

    华南区医院综合竞争力在七大区中位居第三,尤以地级城市医院排行榜上榜医院多、竞争力指数高,但区域内医疗资源的地域分布不合理,大部分医疗资源集中配置在广东省。省域内优质医疗资源分布均衡度方面,广东省最不均衡,其优质医疗资源集中配置在广州市;省域内地级城市医院与县级医院分布均衡度方面,广东优于广西、海南。

    西北、西南可排省域30强的4个省域医院30强大都集中在省会城市,其中甘肃省域30强分布均衡指数最高,陕西省次之,接着是四川省,云南省最低。前十强也主要集中在省会城市,其中陕西省前十强分布均衡指数最高、四川次之、接着是云南、甘肃最底。

    【诚邀】长按下方图片识别二维码,关注“看医界” 每天都很有料哦!(商务合作微信:yijie030 )

    我院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第二届医院全面质量管理暨标准化内审持续改进高峰论坛”圆满结束

    多学科合作dearhang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590 次浏览 • 2017-03-28 23:09 • 来自相关话题

       3月21-24日,我院申办为期四天的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第二届医院全面质量管理暨标准化内审持续改进高峰论坛,在济南珍珠泉宾馆顺利举行并圆满落幕。来自全国各省市的 300余家单位、900余名医院管理代表参加了此次高峰论坛,其中126位一把手院长、165位业务院长莅临现场,共赴一年一度的学术盛宴。此次学员范围涵盖甘肃、内蒙、广东、重庆、云南、四川、天津、河北、河南、江西、湖北、陕西、山西、吉林、黑龙江等19个省份。





    大会现场




    大会现场

       开幕式上,山东省卫计委医管中心副主任冀春亮对论坛致开幕辞,山东省医师协会会长、我院院长孙洪军教授对来宾致欢迎辞。





    山东省卫计委医管中心副主任冀春亮致开幕辞





    山东省医师协会会长、我院院长孙洪军教授致欢迎辞
       本次高峰论坛的授课内容分为四个模块。第一模块“任势篇·大道”,主要针对我国医改形势下如何推进DRGs进行探讨。国务院参事邓小虹教授首先以“DRG的研究与应用”为题,向与会代表讲解了DRGs在中国的推广和应用,尤其是在医疗绩效评价、医疗付费、人事晋升聘用方面取得的良好成效;随后,国家卫计委医院管理研究所医院管理咨询中心陈晓红主任分享了医院评审工作及现代医院管理工作的心得,指出医院管理必须依靠标准持续改进,并转化为医院的管理理念和文化,才能真正提高医院安全、质量、服务水平;最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信息中心兼病案室主任黄锋教授对病历首页和DRGs分组及诊断问题做了详细介绍,并从主要诊断问题、手术操作填写问题、疾病分类编码的原理、病案首页的规范化管理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梳理。





    国务院参事邓小虹教授作讲座





    国家卫计委医院管理研究所医院管理咨询中心陈晓红主任作讲座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信息中心兼病案室主任黄锋教授作讲座
        第二模块“实战篇·出奇”,主要是结合医院日常工作中的实际经验,分享出奇制胜的管理模式。山东省医师协会会长、我院院长孙洪军教授就“创建人文医院与人文医师实践探索”,对当前医患关系的成因做了深刻剖析,向广大医师群体提出“回归医学人文、提倡知行合一”的倡议;我院纪委书记张永征从绩效管理工作出发,结合医院发展目标详细介绍了我院工作量绩效考核模式;齐鲁医院韩辉处长结合国内近期几例院内感染爆发事件,以“医师主导、精准感控”为题,提出上建临床学组、下接地气的管理理念;我院质控中心副处长赵瑞萍就“三级质控、四级网络”质量管理体系进行了全方位介绍,并对质量管理工具的常见错误进行剖析与现场绘制。





    山东省医师协会会长、我院院长孙洪军教授作讲座





    我院纪委书记张永征作讲座





    齐鲁医院韩辉处长作讲座





    我院质控中心副处长赵瑞萍作讲座
       第三模块“伐谋篇·韬略”,主要围绕如何提升领导力与执行力,成就管理与自我管理展开阐述。北京大学宫玉振教授以“大道至拙-曾国藩的管理方略”为题,结合曾国藩的一字之教,取“重、耐、浑、明、强”五字,向与会代表介绍了中国式领导力的特质;我院任勇副院长以“强化领导力、提升执行力”为题,提出责任胜于能力、致力打造高效执行力的团队,并对提升领导力和执行力的有效途径进行了深入阐述。





    北京大学宫玉振教授作讲座





    我院任勇副院长作讲座
    第四模块“实战篇·击虚”,主要对常用质量管理理念和质量管理工具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清华大学刘庭芳教授阐述了现代医院内部评价体系的构建及质量改进工具的应用,并对品管圈的十大步骤进行了简要概述,对常见错误逐一剖析;我院侯应龙主任以“成就自我,远离浮躁”为题,向与会代表详细讲解了作为一名优秀学科带头人所应当具备的优秀品质,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科室向心性和凝聚力。





    清华大学刘庭芳教授作讲座





    我院侯应龙主任作讲座
       本次论坛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实地探访山东省最好的人文医院-山东省千佛山医院。210余名省外代表和80多名省内代表于3月24日下午到医院进行了实地参观,医院组成了由总支书记和中层干部带队、行政人员和志愿者进行讲解的30人接待团,分10组进行引导、分流、讲解,每到一处,科室专职人员均进行良好的沟通与介绍,使我院人文医院精神得到了良好体现与充分发扬。





    本次论坛持续四天时间,整体课程安排紧凑合理,现场专家讲解深入浅出,院内接待细致周到,得到了与会者的一致高度评价。本次论坛的成功举办,使我院立志成为山东最好的人文医院这一理念深入人心,为医院在业界口碑的进一步树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随时和我们联系! 查看全部
       3月21-24日,我院申办为期四天的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第二届医院全面质量管理暨标准化内审持续改进高峰论坛,在济南珍珠泉宾馆顺利举行并圆满落幕。来自全国各省市的 300余家单位、900余名医院管理代表参加了此次高峰论坛,其中126位一把手院长、165位业务院长莅临现场,共赴一年一度的学术盛宴。此次学员范围涵盖甘肃、内蒙、广东、重庆、云南、四川、天津、河北、河南、江西、湖北、陕西、山西、吉林、黑龙江等19个省份。

    c77765cde6d000017be31290779c1914.jpg

    大会现场
    c77765f69db000011f8a184214a81be1.jpg

    大会现场

       开幕式上,山东省卫计委医管中心副主任冀春亮对论坛致开幕辞,山东省医师协会会长、我院院长孙洪军教授对来宾致欢迎辞。

    c777663948c00001622c1dd3e6d0a0f0.jpg

    山东省卫计委医管中心副主任冀春亮致开幕辞

    c777711eca500001b48618561462c3e0.jpg

    山东省医师协会会长、我院院长孙洪军教授致欢迎辞
       本次高峰论坛的授课内容分为四个模块。第一模块“任势篇·大道”,主要针对我国医改形势下如何推进DRGs进行探讨。国务院参事邓小虹教授首先以“DRG的研究与应用”为题,向与会代表讲解了DRGs在中国的推广和应用,尤其是在医疗绩效评价、医疗付费、人事晋升聘用方面取得的良好成效;随后,国家卫计委医院管理研究所医院管理咨询中心陈晓红主任分享了医院评审工作及现代医院管理工作的心得,指出医院管理必须依靠标准持续改进,并转化为医院的管理理念和文化,才能真正提高医院安全、质量、服务水平;最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信息中心兼病案室主任黄锋教授对病历首页和DRGs分组及诊断问题做了详细介绍,并从主要诊断问题、手术操作填写问题、疾病分类编码的原理、病案首页的规范化管理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梳理。

    c777664d89600001af972b0e13501d45.jpg

    国务院参事邓小虹教授作讲座

    c7776669d450000155f1e8401b601882.jpg

    国家卫计委医院管理研究所医院管理咨询中心陈晓红主任作讲座

    c7776673461000017d351a90be736b40.jpg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信息中心兼病案室主任黄锋教授作讲座
        第二模块“实战篇·出奇”,主要是结合医院日常工作中的实际经验,分享出奇制胜的管理模式。山东省医师协会会长、我院院长孙洪军教授就“创建人文医院与人文医师实践探索”,对当前医患关系的成因做了深刻剖析,向广大医师群体提出“回归医学人文、提倡知行合一”的倡议;我院纪委书记张永征从绩效管理工作出发,结合医院发展目标详细介绍了我院工作量绩效考核模式;齐鲁医院韩辉处长结合国内近期几例院内感染爆发事件,以“医师主导、精准感控”为题,提出上建临床学组、下接地气的管理理念;我院质控中心副处长赵瑞萍就“三级质控、四级网络”质量管理体系进行了全方位介绍,并对质量管理工具的常见错误进行剖析与现场绘制。

    c7776680a4c00001311f12001e50ee00.jpg

    山东省医师协会会长、我院院长孙洪军教授作讲座

    c777668a56900001687c38a02af01795.jpg

    我院纪委书记张永征作讲座

    c77766962fa00001537f1150a9e16600.jpg

    齐鲁医院韩辉处长作讲座

    c7776f4364300001dfd712b512e1f7e0.jpg

    我院质控中心副处长赵瑞萍作讲座
       第三模块“伐谋篇·韬略”,主要围绕如何提升领导力与执行力,成就管理与自我管理展开阐述。北京大学宫玉振教授以“大道至拙-曾国藩的管理方略”为题,结合曾国藩的一字之教,取“重、耐、浑、明、强”五字,向与会代表介绍了中国式领导力的特质;我院任勇副院长以“强化领导力、提升执行力”为题,提出责任胜于能力、致力打造高效执行力的团队,并对提升领导力和执行力的有效途径进行了深入阐述。

    c77766a71f80000136591970a5cd3c00.jpg

    北京大学宫玉振教授作讲座

    c77766ac928000018233f51c13c012c5.jpg

    我院任勇副院长作讲座
    第四模块“实战篇·击虚”,主要对常用质量管理理念和质量管理工具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清华大学刘庭芳教授阐述了现代医院内部评价体系的构建及质量改进工具的应用,并对品管圈的十大步骤进行了简要概述,对常见错误逐一剖析;我院侯应龙主任以“成就自我,远离浮躁”为题,向与会代表详细讲解了作为一名优秀学科带头人所应当具备的优秀品质,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科室向心性和凝聚力。

    c77766baf7300001242146c0136b1247.jpg

    清华大学刘庭芳教授作讲座

    c77766c0d3700001bbd1a1682ae31d14.jpg

    我院侯应龙主任作讲座
       本次论坛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实地探访山东省最好的人文医院-山东省千佛山医院。210余名省外代表和80多名省内代表于3月24日下午到医院进行了实地参观,医院组成了由总支书记和中层干部带队、行政人员和志愿者进行讲解的30人接待团,分10组进行引导、分流、讲解,每到一处,科室专职人员均进行良好的沟通与介绍,使我院人文医院精神得到了良好体现与充分发扬。

    c777679a119000019d5227e01bf3bf40.jpg

    本次论坛持续四天时间,整体课程安排紧凑合理,现场专家讲解深入浅出,院内接待细致周到,得到了与会者的一致高度评价。本次论坛的成功举办,使我院立志成为山东最好的人文医院这一理念深入人心,为医院在业界口碑的进一步树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随时和我们联系!

    山东大学医药卫生管理学院医院感染管理培训中心成立大会顺利举行

    多学科合作dearhang 发表了文章 • 1 个评论 • 760 次浏览 • 2017-03-28 22:58 • 来自相关话题

      




        3月25日上午,山东大学医药卫生管理学院医院感染管理培训中心成立大会在济南鸿腾蓝鹰宾馆举行。医药卫生管理学院李雨嘉书记主持成立大会,国家卫生计生委医院管理研究所副所长、国家医院感染质量控制中心付强主任,国家卫生标准委员会医院感染控制标准专业委员会巩玉秀秘书长,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感染控制中心主任、国家卫生计生委医院感染监控管理培训基地吴安华主任,山东省卫生计生委医政处程传坤主任,山东大学齐鲁医学部副部长、博士生导师贾继辉教授,山东大学齐鲁医学部继续教育中心姜文丽主任,医药卫生管理学院副院长(主持工作)孙强教授,以及省内大型综合医院的5位主管院长、18位院感主任和来自省内外的560余名培训学员一起参加了成立大会。
     
      首先,医药卫生管理学院副院长孙强教授宣读了培训中心成立文件并代表学院致辞。随后,医院感染管理培训中心主任、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感染管理处韩辉处长发表讲话,阐述了中心承担的社会职能和努力办好中心的决心,以及培训中心的发展规划与目标。随后,贾继辉副部长和程传坤主任分别代表齐鲁医学部和山东省卫计委进行了热情洋溢的致辞。





     
      最后,国家卫生计生委医院管理研究所副所长、国家医院感染质量控制中心付强主任对培训中心的成立表达了衷心的祝贺,给予了高度评价,并代表国家卫计委医院管理研究所,对我中心提出了三点期望:一是大力传播医院感染管理理念;二是锻造一支医院感染管理专业化队伍;三是促进医院感染管理学科的发展。  





     
        上午九点零六分,医院感染管理培训中心激光球启动仪式正式开始,付强主任和贾继辉副部长率先揭开了激光球的红布,与会的各位领导专家共同登台,在全场六百余人整齐的倒计时声中,手按激光球,集体启动了激光球,将成立仪式推向高潮。
    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随时和我们联系! 查看全部
      
    5114001.webp_.jpg

        3月25日上午,山东大学医药卫生管理学院医院感染管理培训中心成立大会在济南鸿腾蓝鹰宾馆举行。医药卫生管理学院李雨嘉书记主持成立大会,国家卫生计生委医院管理研究所副所长、国家医院感染质量控制中心付强主任,国家卫生标准委员会医院感染控制标准专业委员会巩玉秀秘书长,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感染控制中心主任、国家卫生计生委医院感染监控管理培训基地吴安华主任,山东省卫生计生委医政处程传坤主任,山东大学齐鲁医学部副部长、博士生导师贾继辉教授,山东大学齐鲁医学部继续教育中心姜文丽主任,医药卫生管理学院副院长(主持工作)孙强教授,以及省内大型综合医院的5位主管院长、18位院感主任和来自省内外的560余名培训学员一起参加了成立大会。
     
      首先,医药卫生管理学院副院长孙强教授宣读了培训中心成立文件并代表学院致辞。随后,医院感染管理培训中心主任、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感染管理处韩辉处长发表讲话,阐述了中心承担的社会职能和努力办好中心的决心,以及培训中心的发展规划与目标。随后,贾继辉副部长和程传坤主任分别代表齐鲁医学部和山东省卫计委进行了热情洋溢的致辞。

    5114002.webp_.jpg

     
      最后,国家卫生计生委医院管理研究所副所长、国家医院感染质量控制中心付强主任对培训中心的成立表达了衷心的祝贺,给予了高度评价,并代表国家卫计委医院管理研究所,对我中心提出了三点期望:一是大力传播医院感染管理理念;二是锻造一支医院感染管理专业化队伍;三是促进医院感染管理学科的发展。  

    5114003.webp_.jpg

     
        上午九点零六分,医院感染管理培训中心激光球启动仪式正式开始,付强主任和贾继辉副部长率先揭开了激光球的红布,与会的各位领导专家共同登台,在全场六百余人整齐的倒计时声中,手按激光球,集体启动了激光球,将成立仪式推向高潮。
    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随时和我们联系!

    不容忽视的医院感染防控,医生主导多科室协同才是关键

    多学科合作dearhang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611 次浏览 • 2017-03-20 23:42 • 来自相关话题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感染管理处处长兼医院质量管理办公室主任韩辉
       
     “匠心是不断追求的执著心,体现在医疗领域就要专注研究、极致追求”。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感染管理处处长兼医院质量管理办公室主任韩辉如是说。

    从事医院感染防控多年的韩辉匠心独具,本着做就要做精的原则,他负责齐鲁医院感染防控以来,怀瑾握瑜事必躬亲,在院感工作实践中,他摸索出了自己的一套经验,并且在国内首先提出了“医生主导、精准感控、预防为先”的观点,受到国内医院同行的赞同。

    “感染控制,人人有责。医院感染防控是医疗质量与患者安全的双重红线,医院职能部门都赋有感控管理的相关职责,齐鲁医院感染管理处在监管的同时,协同各科室从操作细节做起,临床科室负责人是病区院感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各级各类医护人员都是精准感控的主导者。”韩辉见多了感染给患者带来的巨大痛苦,对医院感染防控工作有着更多更深的感悟。

    年初国内有些医院发生的重大医院感染事件,给人民群众的生命与安全造成了重大损失。韩辉也感到了巨大的舆论压力。他说,齐鲁医院领导高度重视、召开医院安全工作会议,院感处开展督查、科室展开自查自纠活动、采取院感知识培训等一系列措施,表明了医院扎实做好感控工作的决心。

    韩辉介绍,医院开展了“医生主导、精准感控、预防为先”的工作模式:医院感染防控的重点在临床,医生作为临床工作的一线人员,是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执行者,因此齐鲁医院推行以临床医生为主导的院感防控理念。在各临床科室设置院感监测医生,负责病区院感管理的各项工作;在医院感染培训方面,改变过去临床医务人员的被动接受学习的培训方式,变为临床医生授课交流的主动参与模式,从医生的角度观察院感防控工作薄弱环节,从而让医生真正地参与到院感防控工作中来;进行不同临床科室的院感专项分析,与临床医生进行有针对性的交流反馈,优化改进。该理念推行以来取得了良好成效,临床医生对院感防控工作的认识和重视度不断加深;医院感染发生率呈现逐年下降趋势。

    同时,院感处团结协作促进部门之间沟通协调,开展多部门联合行政查房工作。借助联合查房契机,改变工作模式、提高督导效率,将过去到临床科室“找问题、挑毛病”的单方检查升华为与临床科室一起“想办法、谋思路”的工作模式;对临床科室的困难协调多部门共同探讨解决方案。既能配合将多职能部门的分头分次检查,减轻临床医技科室的工作负担,又有效发现并解决了临床科室的问题与需求。

    采取灵活的院感知识培训模式:由于院感知识涉及面广,内容较多,院感处专门编制了一些朗朗上口的口诀,例如“五种多重耐药菌-金黄铜绿肠球菌、大肠鲍曼多艰难“、七个危险因素-锐器免植入、三管一切口”、等便捷记忆法,将院感知识化零为整、便于记忆;同时印制为口袋书形式,易于携带和学习。该模式受到了全院医护人员的欢迎和好评,既不增加临床负担,又能很好的融入临床、服务临床。

    积极探索推进院感信息化建设:医院感染是患者在住院期间获得的一种疾病。所以我们针对该疾病的发生发展特点,设计出以临床症状、体征为主,实验室检查为辅助的计算机管理实时监控系统。通过信息化手段进行预警、判别、诊断,统计分析,全面引导医生对院内感染性疾病的精准防控,促进感控措施的落实。同时利用微信、网络等现代新型通讯工具建立了医院感染监测医生、监测护士微信群等沟通交流平台,实现院感与临床之间的信息互通。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是院感防控的重点部门之一,其工作质量直接关系到医疗质量安全。在韩辉的积极倡导努力下,2011年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在山东省率先实现了复用诊疗器械的全部集中管理,科室内部采取目视管理的方式,优化各岗位的工作流程,促进工作更加透明化、视觉化、标准化,提高了各类器械处理的工作效率,使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更加规范有序。2015年2月6日,消毒供应中心开展区域化服务运营模式,成立山东省首家区域性消毒供应中心--“鲁济消毒供保中心”,更大程度地保障了中小医院复用诊疗器械清洗消毒灭菌质量,减少重复投入,降低医院成本,营造共建、共享、普惠的良好局面。山东省卫生计生委医院消毒供应质控中心于2012年成立,挂靠在齐鲁医院。由韩辉任中心主任,之后带领专家制定山东省地方标准,开展质量评价活动,每年二次岗位技能培训,一次消毒供应中心负责人管理岗位培训,培养出一大批国家级省级专家,山东省消毒供应专业在各医院得到领导的认可,山东整体水平已经走在了全国前列。

    医疗机构对院感的重视程度轻重不一

    近段时间,国内连续出现医源性院内交叉感染事件,通过了解,韩辉表示,这是两起因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违规操作导致的重大医疗安全责任事故。

    首先,事故的发生反映出部分医务人员医疗质量安全意识淡薄,感控风险意识缺乏。医务人员是医院工作的主体,他们的风险意识和医疗行为决定着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水准。但种种原因,比如一些医务人员工作中思想麻痹大意,马虎轻率;或在诊疗服务过程中只注重数量,轻视安全;或存在侥幸心理而违规操作;或技术水平不高,业务素质不强,又未得到及时的培训和指导。

    其次反映部分医疗机构未对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给予充分重视,医院管理工作中存在安全隐患和薄弱环节。一些医疗机构对医疗质量管理和安全认识不足、重视不够;管理组织不健全,没有开展具体工作,或是很多工作浮于表面;医疗质量管理制度执行不到位;对重点科室、重点操作和薄弱环节关注不够;监管体系不健全,安全保障措施落实不力。这些严重动摇了医疗质量安全的基石,导致医疗质量安全事件尤其是医院感染事件时有发生。

    再就是一些医疗机构的医院感染管理缺乏系统性。医院感染与医疗质量安全息息相关,它贯穿于医疗质量的始终。医院感染管理是个系统的工程,需要进行综合性治理。医生对在感控工作中的角色认知不够充分。一直以来,很多临床医生认为医院感染防控就是做好空气、物表的清洁、消毒工作;或认为上报医院感染是揭短,怕影响科室及个人声誉或引发纠纷而刻意隐瞒;或对医院感染及其危害性认识不足,存在重治疗、轻预防的思想,消毒隔离观念淡薄,标准预防概念淡薄、忽视无菌操作。角色认知的错位导致临床医生参与感控工作热情不高,对医院感染防控知识和措施接受程度低、执行力和依从性差,不能自觉、主动地在工作中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医院感染管理是一个需要与时俱进的学科,要不断地研究探讨新理论、不断地提高知识与技术水平去解决新出现的问题,要利用互联网与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分析与处理问题的能力,(如利用计算机医院感染监控系统实现医院感染的实时监测、预警;进行安全注射、危险性评估、环境清洁的专项研究;改善消毒隔离的硬件设施等),这些都是医疗机构需要关注与完善的,要树立起整体的观念。

    院感防控:“医生主导、精准感控、预防为先”

    韩辉指出,目前我国医院感染管理相关内容尚未纳入医学本科及研究生教育范畴,医学生毕业时已系统学习了医学基础课程及临床专业课程,但相对于他们掌握的专业知识来说,其医院感染管理知识掌握的甚少。同样的情况是,医学生进入医院后的医师规范化培训阶段和医务人员继续医学教育中,医院感染管理培训同样存在缺失。导致了长久以来很多临床医生无菌观念不强,感控风险意识薄弱,不能认真做好院感防控工作。而相对于护理队伍,在校及工作之后都得到了良好的教育和训练,她们执行制度认真、依从性好,在医院感染防控中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韩辉认为,医院感染与控制未来发展和提升的希望在临床(包括医生、护理、后勤等),尤其是医生,应该是感控的主导者(不否认护理的重要作用),科主任是病区感控的第一责任人。院感防控工作就是要切实贴近临床、贴近医生,让临床医生充分参与进来,修订完善各专业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总结归纳各专业的感控风险,制定针对性的诊疗、防控措施,深化院感防控内容;更是要促使临床医生将医院感染管理的思维和要求纳入到其日常诊疗工作中,从而让感控管理理念和实践根植于临床活动的全过程、全环节、全要素之中,真正实现医院感染防控工作的精准化和切实有效。

    近两年,韩辉一直在山东省内推广“医生主导、精准感控、预防为先”的理念,利用齐鲁医院感控工作的成效和号召力,借助山东省医学会、山东健康管理协会、山东卫生人力资源管理协会等平台,将一大批懂业务、懂管理的感控人员,以及更多的与感控工作相关的各医院各专业的临床医师们吸纳到了院感防控队伍中来,给予他们有效的关注、引导与支持,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不仅深化了临床医生对医院感染防控工作的认识和理解,更是大大增强了他们的院感防控依从性与参与度,使他们积极地从专业人员的角度就院感防控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并着手于本专业的院感防控系统性研究,成绩斐然,使院感防控工作真正发挥实效。韩辉希望能带领山东省感控沿此道路持续、坚定不移地走下去;更希望“医生主导、精准感控、预防为先”的理念能在全国推广开来。大家一起探讨、总结,互相促进、提升。

    当然,任何新事物的出现和普及都会有一个被认知的过程。在谈及推广普及此理念遇到的坎时,韩辉心态从容,他指出,一个新的事物的产生,势必需要一段时间的培育和生长。其实,2016年我省许多医院已经在落实这个理念,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了;如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山东省千佛山医院、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泰山医学院附属医院、山东大学附属济南市传染病医院、淄博市中心医院、龙口市人民医院等医院,在推行医生主导感控方面已经获得了临床医生广泛的认可及很好的效果,医生由被动到主动参与医院感染防控,能让医院的感控工作真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借用国家卫生计生委医院感染管理质控中心主任付强曾经鼓励韩辉的一句话:“方向和理念对了,只要坚持不懈,没有失败,成功只是时间早与晚的问题”。

    韩辉,男,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感染管理处处长兼医院质量管理办公室主任,医药卫生管理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秉承“医疗质量管理与医院感染防控互促互补”的工作模式,宏观上注重职能部门之间的联合管理与沟通协调,组织协调医院12个职能部门的联合查房,开创统一检查、集中反馈、实地追踪、逐一落实的工作方式;微观上抓院感,关注重点科室、重点部位及重点环节,强调院感数据向科室个性化反馈。国内首次提出“医生主导、精准感控、预防为先”感控新理念,被评选为“2016中国感控10大事件”之TOP2。



     
    来源于今日头条
    http://www.toutiao.com/i6399400584335589890/?wxshare_count=6&from=groupmessage&pbid=1490021917&isappinstalled=0
      查看全部
    192000068d74d5b37b44.jpg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感染管理处处长兼医院质量管理办公室主任韩辉
       
     “匠心是不断追求的执著心,体现在医疗领域就要专注研究、极致追求”。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感染管理处处长兼医院质量管理办公室主任韩辉如是说。

    从事医院感染防控多年的韩辉匠心独具,本着做就要做精的原则,他负责齐鲁医院感染防控以来,怀瑾握瑜事必躬亲,在院感工作实践中,他摸索出了自己的一套经验,并且在国内首先提出了“医生主导、精准感控、预防为先”的观点,受到国内医院同行的赞同。

    “感染控制,人人有责。医院感染防控是医疗质量与患者安全的双重红线,医院职能部门都赋有感控管理的相关职责,齐鲁医院感染管理处在监管的同时,协同各科室从操作细节做起,临床科室负责人是病区院感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各级各类医护人员都是精准感控的主导者。”韩辉见多了感染给患者带来的巨大痛苦,对医院感染防控工作有着更多更深的感悟。

    年初国内有些医院发生的重大医院感染事件,给人民群众的生命与安全造成了重大损失。韩辉也感到了巨大的舆论压力。他说,齐鲁医院领导高度重视、召开医院安全工作会议,院感处开展督查、科室展开自查自纠活动、采取院感知识培训等一系列措施,表明了医院扎实做好感控工作的决心。

    韩辉介绍,医院开展了“医生主导、精准感控、预防为先”的工作模式:医院感染防控的重点在临床,医生作为临床工作的一线人员,是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执行者,因此齐鲁医院推行以临床医生为主导的院感防控理念。在各临床科室设置院感监测医生,负责病区院感管理的各项工作;在医院感染培训方面,改变过去临床医务人员的被动接受学习的培训方式,变为临床医生授课交流的主动参与模式,从医生的角度观察院感防控工作薄弱环节,从而让医生真正地参与到院感防控工作中来;进行不同临床科室的院感专项分析,与临床医生进行有针对性的交流反馈,优化改进。该理念推行以来取得了良好成效,临床医生对院感防控工作的认识和重视度不断加深;医院感染发生率呈现逐年下降趋势。

    同时,院感处团结协作促进部门之间沟通协调,开展多部门联合行政查房工作。借助联合查房契机,改变工作模式、提高督导效率,将过去到临床科室“找问题、挑毛病”的单方检查升华为与临床科室一起“想办法、谋思路”的工作模式;对临床科室的困难协调多部门共同探讨解决方案。既能配合将多职能部门的分头分次检查,减轻临床医技科室的工作负担,又有效发现并解决了临床科室的问题与需求。

    采取灵活的院感知识培训模式:由于院感知识涉及面广,内容较多,院感处专门编制了一些朗朗上口的口诀,例如“五种多重耐药菌-金黄铜绿肠球菌、大肠鲍曼多艰难“、七个危险因素-锐器免植入、三管一切口”、等便捷记忆法,将院感知识化零为整、便于记忆;同时印制为口袋书形式,易于携带和学习。该模式受到了全院医护人员的欢迎和好评,既不增加临床负担,又能很好的融入临床、服务临床。

    积极探索推进院感信息化建设:医院感染是患者在住院期间获得的一种疾病。所以我们针对该疾病的发生发展特点,设计出以临床症状、体征为主,实验室检查为辅助的计算机管理实时监控系统。通过信息化手段进行预警、判别、诊断,统计分析,全面引导医生对院内感染性疾病的精准防控,促进感控措施的落实。同时利用微信、网络等现代新型通讯工具建立了医院感染监测医生、监测护士微信群等沟通交流平台,实现院感与临床之间的信息互通。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是院感防控的重点部门之一,其工作质量直接关系到医疗质量安全。在韩辉的积极倡导努力下,2011年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在山东省率先实现了复用诊疗器械的全部集中管理,科室内部采取目视管理的方式,优化各岗位的工作流程,促进工作更加透明化、视觉化、标准化,提高了各类器械处理的工作效率,使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更加规范有序。2015年2月6日,消毒供应中心开展区域化服务运营模式,成立山东省首家区域性消毒供应中心--“鲁济消毒供保中心”,更大程度地保障了中小医院复用诊疗器械清洗消毒灭菌质量,减少重复投入,降低医院成本,营造共建、共享、普惠的良好局面。山东省卫生计生委医院消毒供应质控中心于2012年成立,挂靠在齐鲁医院。由韩辉任中心主任,之后带领专家制定山东省地方标准,开展质量评价活动,每年二次岗位技能培训,一次消毒供应中心负责人管理岗位培训,培养出一大批国家级省级专家,山东省消毒供应专业在各医院得到领导的认可,山东整体水平已经走在了全国前列。

    医疗机构对院感的重视程度轻重不一

    近段时间,国内连续出现医源性院内交叉感染事件,通过了解,韩辉表示,这是两起因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违规操作导致的重大医疗安全责任事故。

    首先,事故的发生反映出部分医务人员医疗质量安全意识淡薄,感控风险意识缺乏。医务人员是医院工作的主体,他们的风险意识和医疗行为决定着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水准。但种种原因,比如一些医务人员工作中思想麻痹大意,马虎轻率;或在诊疗服务过程中只注重数量,轻视安全;或存在侥幸心理而违规操作;或技术水平不高,业务素质不强,又未得到及时的培训和指导。

    其次反映部分医疗机构未对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给予充分重视,医院管理工作中存在安全隐患和薄弱环节。一些医疗机构对医疗质量管理和安全认识不足、重视不够;管理组织不健全,没有开展具体工作,或是很多工作浮于表面;医疗质量管理制度执行不到位;对重点科室、重点操作和薄弱环节关注不够;监管体系不健全,安全保障措施落实不力。这些严重动摇了医疗质量安全的基石,导致医疗质量安全事件尤其是医院感染事件时有发生。

    再就是一些医疗机构的医院感染管理缺乏系统性。医院感染与医疗质量安全息息相关,它贯穿于医疗质量的始终。医院感染管理是个系统的工程,需要进行综合性治理。医生对在感控工作中的角色认知不够充分。一直以来,很多临床医生认为医院感染防控就是做好空气、物表的清洁、消毒工作;或认为上报医院感染是揭短,怕影响科室及个人声誉或引发纠纷而刻意隐瞒;或对医院感染及其危害性认识不足,存在重治疗、轻预防的思想,消毒隔离观念淡薄,标准预防概念淡薄、忽视无菌操作。角色认知的错位导致临床医生参与感控工作热情不高,对医院感染防控知识和措施接受程度低、执行力和依从性差,不能自觉、主动地在工作中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医院感染管理是一个需要与时俱进的学科,要不断地研究探讨新理论、不断地提高知识与技术水平去解决新出现的问题,要利用互联网与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分析与处理问题的能力,(如利用计算机医院感染监控系统实现医院感染的实时监测、预警;进行安全注射、危险性评估、环境清洁的专项研究;改善消毒隔离的硬件设施等),这些都是医疗机构需要关注与完善的,要树立起整体的观念。

    院感防控:“医生主导、精准感控、预防为先”

    韩辉指出,目前我国医院感染管理相关内容尚未纳入医学本科及研究生教育范畴,医学生毕业时已系统学习了医学基础课程及临床专业课程,但相对于他们掌握的专业知识来说,其医院感染管理知识掌握的甚少。同样的情况是,医学生进入医院后的医师规范化培训阶段和医务人员继续医学教育中,医院感染管理培训同样存在缺失。导致了长久以来很多临床医生无菌观念不强,感控风险意识薄弱,不能认真做好院感防控工作。而相对于护理队伍,在校及工作之后都得到了良好的教育和训练,她们执行制度认真、依从性好,在医院感染防控中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韩辉认为,医院感染与控制未来发展和提升的希望在临床(包括医生、护理、后勤等),尤其是医生,应该是感控的主导者(不否认护理的重要作用),科主任是病区感控的第一责任人。院感防控工作就是要切实贴近临床、贴近医生,让临床医生充分参与进来,修订完善各专业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总结归纳各专业的感控风险,制定针对性的诊疗、防控措施,深化院感防控内容;更是要促使临床医生将医院感染管理的思维和要求纳入到其日常诊疗工作中,从而让感控管理理念和实践根植于临床活动的全过程、全环节、全要素之中,真正实现医院感染防控工作的精准化和切实有效。

    近两年,韩辉一直在山东省内推广“医生主导、精准感控、预防为先”的理念,利用齐鲁医院感控工作的成效和号召力,借助山东省医学会、山东健康管理协会、山东卫生人力资源管理协会等平台,将一大批懂业务、懂管理的感控人员,以及更多的与感控工作相关的各医院各专业的临床医师们吸纳到了院感防控队伍中来,给予他们有效的关注、引导与支持,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不仅深化了临床医生对医院感染防控工作的认识和理解,更是大大增强了他们的院感防控依从性与参与度,使他们积极地从专业人员的角度就院感防控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并着手于本专业的院感防控系统性研究,成绩斐然,使院感防控工作真正发挥实效。韩辉希望能带领山东省感控沿此道路持续、坚定不移地走下去;更希望“医生主导、精准感控、预防为先”的理念能在全国推广开来。大家一起探讨、总结,互相促进、提升。

    当然,任何新事物的出现和普及都会有一个被认知的过程。在谈及推广普及此理念遇到的坎时,韩辉心态从容,他指出,一个新的事物的产生,势必需要一段时间的培育和生长。其实,2016年我省许多医院已经在落实这个理念,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了;如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山东省千佛山医院、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泰山医学院附属医院、山东大学附属济南市传染病医院、淄博市中心医院、龙口市人民医院等医院,在推行医生主导感控方面已经获得了临床医生广泛的认可及很好的效果,医生由被动到主动参与医院感染防控,能让医院的感控工作真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借用国家卫生计生委医院感染管理质控中心主任付强曾经鼓励韩辉的一句话:“方向和理念对了,只要坚持不懈,没有失败,成功只是时间早与晚的问题”。

    韩辉,男,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感染管理处处长兼医院质量管理办公室主任,医药卫生管理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秉承“医疗质量管理与医院感染防控互促互补”的工作模式,宏观上注重职能部门之间的联合管理与沟通协调,组织协调医院12个职能部门的联合查房,开创统一检查、集中反馈、实地追踪、逐一落实的工作方式;微观上抓院感,关注重点科室、重点部位及重点环节,强调院感数据向科室个性化反馈。国内首次提出“医生主导、精准感控、预防为先”感控新理念,被评选为“2016中国感控10大事件”之TOP2。



     
    来源于今日头条
    http://www.toutiao.com/i6399400584335589890/?wxshare_count=6&from=groupmessage&pbid=1490021917&isappinstalled=0
     

    【听课笔记-朱仁义】手术接台空气净化时间的初探与影响因素

    感染暴发事件及医院感染纠纷案例谷子&& 发表了文章 • 2 个评论 • 2336 次浏览 • 2017-03-17 20:04 • 来自相关话题

     前言随着医学的发展,手术病人越来越多,尽管手术室的建筑规模与数量较过去有长足的发展,但是仍不能满足需求,导致外科医生更希望能够连台手术增加手术量。上一集上海市疾控中心的朱仁义主任告诉我们一般手术室也需要做空气自净,所以在连台手术过程中,手术室自净时间倒底多长好呢?有哪些影响因素呢?现在我们继续听朱仁义主任是怎么说的。


    手术室空气自净时间的确定及其影响因素
    整理:谷子  审稿:李若洁 
    (SIFIC感控笔记团队)


    手术接台时间影响因素包括:病人的衔接管理、手术器械和用品的准备、手术室的物体表面环境、空气净化时间四大因素。其中前三者都可以根据现场情况加快进行,但是空气净化时间究竟怎么判断呢?

    专家建议洁净手术室的连台手术自净时间为:Ι级手术室≥10min、Ⅱ级、Ⅲ级手术室≥20min、Ⅳ级手术室≥30min,如果按照这个推理的话我们一般手术室自净时间应该是更长的。

    那自净时间究竟如何确定?

    首先我们要知道一般手术室空气中的菌落数。如果我们有方法找到一个实时监测仪能够像监测粒子数一样实时监测空气的菌落数,那么就可以来判定自净时间、接台时间究竟是多少。


    一般来说,由于空气微生物采样费时,使用空气粒子计数可能更有价值。但最大的问题是高的粒子数并不一定表示空气中微生物数量增加。我们认为,如果空气中的细菌菌数增加,它空气当中的粒子数也应该增加。因为空气当中的细菌也是一个粒子,但是空气中的粒子数增加并不意味着空气中的微生物就增加。


    所以,我们在一家医院做了一些尝试,探讨手术室接台、空气净化的时间。






    遗憾的是微生物检测仪数据波动较大,所以后来就用粒子计数实时动态监测数据来作为初步结果。

    布点情况:


    万级手术室


    一般来说粒子数低于1000说明空气非常好。如果你的层流设备非常稳定,无论在手术任何时间整个层流罩顶部出风口的数据波动会非常小;回风口发现根据不同的手术期间,它的数据有较大的波动;



    千级手术室


    层流罩顶部出风口的数据波动依旧不大,但是回风口有一些波动,因为千级手术室一天的手术比较多,接台时间比较短,门口的粒子数波动就更大。



    百级手术室


    同样是回风口、门口粒子数波动较大。



    分析初步观察的结果层流罩顶部出风口的粒子数非常稳定,回风口的粒子数波动与有无人员走动或移动设备有关,门口粒子数波动与门的开启和人员进出有关。


    下一步探讨
    建议将顶部层流罩出风口检测仪器调整到手术区域;记录手术活动的详细过程;增加浮游菌与粒子数同时检测数据;

    小结
    所有进入手术部的空气(包括循环和新鲜的空气)均应规定进行过滤。手术过程中应控制人员进出、门的开启、设备的移动等。手术接台空气自净时间影响因素众多,从初步观察结果分析,如果空气过滤系统运行良好,手术区域自净时间较短,并应做进一步研究。 查看全部
     前言随着医学的发展,手术病人越来越多,尽管手术室的建筑规模与数量较过去有长足的发展,但是仍不能满足需求,导致外科医生更希望能够连台手术增加手术量。上一集上海市疾控中心的朱仁义主任告诉我们一般手术室也需要做空气自净,所以在连台手术过程中,手术室自净时间倒底多长好呢?有哪些影响因素呢?现在我们继续听朱仁义主任是怎么说的。


    手术室空气自净时间的确定及其影响因素
    整理:谷子  审稿:李若洁 
    (SIFIC感控笔记团队)


    手术接台时间影响因素包括:病人的衔接管理、手术器械和用品的准备、手术室的物体表面环境、空气净化时间四大因素。其中前三者都可以根据现场情况加快进行,但是空气净化时间究竟怎么判断呢?

    专家建议洁净手术室的连台手术自净时间为:Ι级手术室≥10min、Ⅱ级、Ⅲ级手术室≥20min、Ⅳ级手术室≥30min,如果按照这个推理的话我们一般手术室自净时间应该是更长的。

    那自净时间究竟如何确定?

    首先我们要知道一般手术室空气中的菌落数。如果我们有方法找到一个实时监测仪能够像监测粒子数一样实时监测空气的菌落数,那么就可以来判定自净时间、接台时间究竟是多少。


    一般来说,由于空气微生物采样费时,使用空气粒子计数可能更有价值。但最大的问题是高的粒子数并不一定表示空气中微生物数量增加。我们认为,如果空气中的细菌菌数增加,它空气当中的粒子数也应该增加。因为空气当中的细菌也是一个粒子,但是空气中的粒子数增加并不意味着空气中的微生物就增加。


    所以,我们在一家医院做了一些尝试,探讨手术室接台、空气净化的时间。

    506653-fa2299f30e0.jpg


    遗憾的是微生物检测仪数据波动较大,所以后来就用粒子计数实时动态监测数据来作为初步结果。

    布点情况:


    万级手术室


    一般来说粒子数低于1000说明空气非常好。如果你的层流设备非常稳定,无论在手术任何时间整个层流罩顶部出风口的数据波动会非常小;回风口发现根据不同的手术期间,它的数据有较大的波动;



    千级手术室


    层流罩顶部出风口的数据波动依旧不大,但是回风口有一些波动,因为千级手术室一天的手术比较多,接台时间比较短,门口的粒子数波动就更大。



    百级手术室


    同样是回风口、门口粒子数波动较大。



    分析初步观察的结果层流罩顶部出风口的粒子数非常稳定,回风口的粒子数波动与有无人员走动或移动设备有关,门口粒子数波动与门的开启和人员进出有关。


    下一步探讨
    • 建议将顶部层流罩出风口检测仪器调整到手术区域;
    • 记录手术活动的详细过程;
    • 增加浮游菌与粒子数同时检测数据;


    小结
    • 所有进入手术部的空气(包括循环和新鲜的空气)均应规定进行过滤。
    • 手术过程中应控制人员进出、门的开启、设备的移动等。
    • 手术接台空气自净时间影响因素众多,从初步观察结果分析,如果空气过滤系统运行良好,手术区域自净时间较短,并应做进一步研究。


    公共卫生的未来|系列一:公共卫生金字塔

    感染暴发事件及医院感染纠纷案例感控圈循证&&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3605 次浏览 • 2017-03-16 20:38 • 来自相关话题

    编者按公共卫生在传染病预防控制、慢性病防控治疗、烟草控制方面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就,为人民健康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是我们有目共睹的。然而,公共卫生的未来会是怎样呢?会遭遇哪些挑战?与相互依存的临床医疗又存在哪些千丝万缕的关系?有哪些发展关键词?如果您也跟我一样充满好奇心,那就让我们跟随作者的脚步,了解痴迷分母的公共卫生特质,控制目标、五层金字塔结构,纵观美国及世界传染病、慢病情况,分析目前的烟草控制措施,一起展望公共卫生的未来。我们分为几部分推出,今天就让我们来看一下系列一,公共卫生金字塔。


    公共卫生的未来
    系列一:公共卫生金字塔

    检索:张冰
    翻译:黄辉萍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审校:覃婷 周艳芝

    公共卫生领域的目标是在最短时间尽最大可能改善最多人的健康。 自1900年以来,在美国,人均寿命延长了30多年;其中增加的25年获益归因于公共卫生的进步;在20世纪,全球预期寿命增加了一倍,主要归因于扩大免疫覆盖率、清洁饮水、环境卫生和其他儿童生存项目导致的儿童死亡率下降。


    公共卫生侧重于分母—所有干预的人有多少比例能实际受益。最大化健康需要来自社会许多部门的贡献,包括广泛的社会、经济、环境、交通和政府在其中发挥关键作用的其他政策;民间社会的参与;公有和私有经济领域的创新;以及医疗和公共卫生行动。虽然有时在医疗与公共卫生领域存在不信任和不尊重,它们不可避免地越来越相互依存:最大限度地提高潜在健康收益是这两个领域具有决定性的一个挑战。




    建立公共卫生金字塔
    为了影响最大化,公共卫生致力于五个层级(图1)。在第一层——金字塔的基础——是社会经济因素,如收入、教育、住房和种族。虽然这些因素不是疾病,但公共卫生和医疗保健都可能对他们产生一些影响。 例如,通过医疗保险覆盖减少贫困或通过预防青少年怀孕降低贫困的延续。第二层,紧接着高于社会经济因素的是传统的公共卫生干预措施——改变环境,使健康选择成为默认选择(例如,提供干净的饮用水)。第三层是持久的保护性干预,例如只需要卫生保健系统的间歇性行动的免疫接种。第四层是需要长期、日常护理的临床干预,例如血压控制。最后一个层包括咨询和教育,例如敦促人们吃健康食物和锻炼身体。每个层级都很重要,但金字塔底层的干预措施比上层的更能够以较低的单位成本改善更多人的健康。

    为了增加临床护理对人群健康的影响,需要更有效地执行第三和第四层级的改善。控制血压,比任何其他临床干预可以挽救更多的生命,但只有大约一半的美国人成功做到;近90%的失控性高血压患者既有健康保险又有常规的护理来源,每年有超过80%的患者与卫生系统有多次联系。

    为了最大限度地促进健康,需要在美国和全球加以解决传染病和非传染性疾病带来威胁。感染性和非感染性疾病之间有着重要的联系:大多数宫颈癌和许多肝癌病例可以通过接种疫苗来预防;糖尿病,肥胖,以及烟草和酒精使用增加了患癌和感染的风险。埃博拉病毒病和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的暴发和耐药性的扩散已经明确证实美国和全球卫生也是密不可分的。虽然如此,分开考虑解决传染性和非感染性疾病的方法也是有用的。








    图1 健康影响金字塔

    公共卫生侧重于分母—所有干预的人有多少比例能实际受益。金字塔底层的干预措施比上层的更能够以低的单位成本促进更多人的健康,根据Frieden 的许可改编


    参考文献:
    1.Ten great public health achievements-United States, 1900-1999. MMWRMorb Mortal Wkly Rep 1999;48:241-3.
    2.Bunker JP, Frazier HS, Mosteller F.Improving health: measuring effects of medical care. Milbank Q 1994;72:225-58.
    3.Riley JC. Estimates of regional and global life expectancy, 1800–2001. Popul Dev Rev 2005;31:537-43.
    4.Riley JC. Rising life expectancy: a global history. Cambridge, United Kingdom: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1.
    5.Fee E, Brown TM. The unfulfilled promise of public health: déjà vu all over again. Health Aff (Millwood) 2002;21:31-43.
    6.Frieden TR. A framework for public health action: the health impact pyramid. Am J Public Health 2010;100:590-5.
    7.Farley TA, Dalal MA, Mostashari F, Frieden TR. Deaths preventable in the U.S. by improvements in use of clinical preventive services. Am J Prev Med 2010; 38:600-9.
    8.Vital signs: awareness and treatment of uncontrolled hypertension among adults — United States, 2003–2010. MMWR Morb Mortal Wkly Rep 2012;61:703-9.
    9.CDC National Health Report: leading causes of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and associated behavioral risk and protective factors — United States, 2005–2013. MMWR Surveill Summ 2014;63:Suppl 4:3-27.
    10.Murphy SL, Kochanek KD, Xu J, Heron M. Deaths: final data for 2012. National Vital Statistics Reports. Vol. 63. No. 9. Hyattsville, MD: 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National Center for Health Statistics, 2015.
    11.Antibiotic resistance threats in the United States, 2013. Atlanta: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2013.
    12.Core elements of hospital antibiotic stewardship programs. Atlanta: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2015 (www.cdc.gov/getsmart/healthcare/ implementation/core-elements.html).
    13.Vital signs: HIV diagnosis, care, and  treatment among persons living with HIV — United States, 2011. MMWR Morb Mortal Wkly Rep 2014;63:1113-7.
    14.Vital signs: estimated effects of a coordinated approach for action to reduce antibiotic-resistant infections in health care facilities — United States. MMWR Morb Mortal Wkly Rep 2015;64:826-31.
    15.Global update on the health sector response to HIV, 2014. Geneva: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14.
    16.Global tuberculosis report 2014. Geneva: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14.
    17.Achieving the malaria MDG target: reversing the incidence of malaria 2000-2015. Geneva: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and United Nations Children’s Fund, 2015.
    18. Neglected tropical diseases: becoming less neglected. Lancet 2014;383:1269.
    19.Progress towards polio eradication worldwide, 2014-2015. Wkly Epidemiol Rec 2015;90:253-9.
    20.Progress toward global eradication of dracunculiasis — January 2013–June 2014. MMWR Morb Mortal Wkly Rep 2014; 63:1050-4.
    21.Global vaccine action plan 2011-2020.Geneva: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13.
    22.Global health — global health security agenda. Atlanta: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2015 (www.cdc.gov/globalhealth/security).
    23. Frieden TR, Tappero JW, Dowell SF, Hien NT, Guillaume FD, Aceng JR. Safer countries through global health security. Lancet 2014;383:764-6.
    24.Frieden TR, Woodley CL, Crawford JT, Lew D, Dooley SM. The molecular epidemiology of tuberculosis in New York City: the importance of nosocomial transmission and laboratory error. Tuber Lung Dis 1996;77:407-13.
    25.Frieden TR, Brudney KF, Harries AD. Global tuberculosis: perspectives, prospects, and priorities. JAMA 2014;312:1393-4.
    26.Laxminarayan R, Duse A, Wattal C,et al. Antibiotic resistance-the need for global solutions. Lancet Infect Dis 2013; 13:1057-98.
    27.Banaei N, Anikst V, Schroeder LF. Burden of Clostridium difficile infec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N Engl J Med 2015;372:2368-9.
    28.Maltezou HC, Wicker S. Measles in health-care settings. Am J Infect Control 2013;41:661-3.
    29.Xu X, Alexander RL Jr, Simpson SA, et al. A cost-effectiveness analysis of the first federally funded antismoking campaign. Am J Prev Med 2015;48:318-25.
    30.Guo F, He D, Zhang W, Walton RG. Trends in prevalence, awareness, management, and control of hypertension among United States adults, 1999 to 2010. J Am Coll Cardiol 2012;60:599-606.
    31.Nwankwo T, Yoon SS, Burt V, Gu Q. Hypertension among adults in the US: National Health and Nutrition Examination Survey, 2011-2012. NCHS Data Brief. No. 133. Hyattsville, MD: 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National Center for Health Statistics, 2013.
    32.Jaffe MG, Lee GA, Young JD, Sidney S, Go AS. Improved blood pressure control associated with a large-scale hypertensionprogram. JAMA 2013;310:699-705.
    33.Luepker RV, Steffen LM, Jacobs DR Jr, Zhou X, Blackburn H.Trends in blood pressure and hypertension detection, treatment, and control 1980 to 2009: the Minnesota Heart Survey. Circulation 2012;126:1852-7.
    34.Shah NR. Identifying hypertension in electronic health records: a comparison of various approaches. Presented at the AHRQ Comparative Effectiveness Research Methods Symposium, Rockville, MD, June 1-2, 2009.
    35.Rakotz MK, Ewigman BG, Sarav M, et al. A technology-based quality innovation to identify undiagnosed hypertension amongactive primary care patients. Ann Fam Med 2014;12:352-8.
    36.Wall HK, Hannan JA, Wright JS. Patients with undiagnosed hypertension: hiding in plain sight. JAMA 2014;312: 1973-4.
    37.Coxson PG, Cook NR, Joffres M, et al. Mortality benefits from US populationwide reduction in sodium consumption: projections from 3 modeling approaches. Hypertension 2013;61:564-70.
    38.Bibbins-Domingo K, Chertow GM, Coxson PG,et al. Projected effect of dietary salt reductions on future cardiovascular disease. N Engl J Med 2010;362:590-9.
    39.Adler AJ, Taylor F, Martin N, Gottlieb S, Taylor RS, Ebrahim S. Reduced dietary salt for the prevention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 2014; 12:CD009217.
    40.He FJ, Brinsden HC, MacGregor GA. Salt reduction in the United Kingdom: a successful experiment in public health. J Hum Hypertens 2014;28:345-52.
    41.He FJ, Pombo-Rodrigues S, Macgregor GA. Salt reduction in England from 2003 to 2011: its relationship to blood pressure, stroke and ischaemic heart disease mortality. BMJ Open 2014;4(4):e004549.
    42.Ogden CL, Carroll MD, Kit BK, Flegal KM. Prevalence of childhood and adult obesity in the United States, 2011-2012. JAMA 2014;311:806-14.
    43.Frieden TR, Dietz W, Collins J. Reducing childhood obesitythrough policy change: acting now to prevent obesity. Health Aff (Millwood) 2010;29:357-63.
    44.WHO report on the global tobacco epidemic, 2015: raising taxes on tobacco. Geneva: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15.
    45.Levy DT, Ellis JA, Mays D, Huang AT. Smoking-related deaths averted due to three years of policy progress. Bull World Health Organ 2013;91:509-18.
    46.Angell SY, De Cock KM, Frieden TR. A public health approach to global management of hypertension. Lancet 2015;385:825-7.
    47.Intersalt Cooperative Research Group. Intersalt: an international study of electrolyte excretion and blood pressure: results for 24 hour urinary sodium and potassium excretion. BMJ 1988;297:319-28.
    48.Frieden TR. Government’s role in protecting health and safety. N Engl J Med 2013;368:1857-9.
    49.Ten great public health achievements- United States, 2001–2010. MMWR Morb Mortal Wkly Rep 2011;60:619-23.
    50.Bayer R, Galea S. Public health in the precision-medicine era. N Engl J Med 2015; 373:499-501. 查看全部
    编者按公共卫生在传染病预防控制、慢性病防控治疗、烟草控制方面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就,为人民健康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是我们有目共睹的。然而,公共卫生的未来会是怎样呢?会遭遇哪些挑战?与相互依存的临床医疗又存在哪些千丝万缕的关系?有哪些发展关键词?如果您也跟我一样充满好奇心,那就让我们跟随作者的脚步,了解痴迷分母的公共卫生特质,控制目标、五层金字塔结构,纵观美国及世界传染病、慢病情况,分析目前的烟草控制措施,一起展望公共卫生的未来。我们分为几部分推出,今天就让我们来看一下系列一,公共卫生金字塔。


    公共卫生的未来
    系列一:公共卫生金字塔

    检索:张冰
    翻译:黄辉萍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审校:覃婷 周艳芝

    公共卫生领域的目标是在最短时间尽最大可能改善最多人的健康。 自1900年以来,在美国,人均寿命延长了30多年;其中增加的25年获益归因于公共卫生的进步;在20世纪,全球预期寿命增加了一倍,主要归因于扩大免疫覆盖率、清洁饮水、环境卫生和其他儿童生存项目导致的儿童死亡率下降。


    公共卫生侧重于分母—所有干预的人有多少比例能实际受益。最大化健康需要来自社会许多部门的贡献,包括广泛的社会、经济、环境、交通和政府在其中发挥关键作用的其他政策;民间社会的参与;公有和私有经济领域的创新;以及医疗和公共卫生行动。虽然有时在医疗与公共卫生领域存在不信任和不尊重,它们不可避免地越来越相互依存:最大限度地提高潜在健康收益是这两个领域具有决定性的一个挑战。




    建立公共卫生金字塔
    为了影响最大化,公共卫生致力于五个层级(图1)。在第一层——金字塔的基础——是社会经济因素,如收入、教育、住房和种族。虽然这些因素不是疾病,但公共卫生和医疗保健都可能对他们产生一些影响。 例如,通过医疗保险覆盖减少贫困或通过预防青少年怀孕降低贫困的延续。第二层,紧接着高于社会经济因素的是传统的公共卫生干预措施——改变环境,使健康选择成为默认选择(例如,提供干净的饮用水)。第三层是持久的保护性干预,例如只需要卫生保健系统的间歇性行动的免疫接种。第四层是需要长期、日常护理的临床干预,例如血压控制。最后一个层包括咨询和教育,例如敦促人们吃健康食物和锻炼身体。每个层级都很重要,但金字塔底层的干预措施比上层的更能够以较低的单位成本改善更多人的健康。

    为了增加临床护理对人群健康的影响,需要更有效地执行第三和第四层级的改善。控制血压,比任何其他临床干预可以挽救更多的生命,但只有大约一半的美国人成功做到;近90%的失控性高血压患者既有健康保险又有常规的护理来源,每年有超过80%的患者与卫生系统有多次联系。

    为了最大限度地促进健康,需要在美国和全球加以解决传染病和非传染性疾病带来威胁。感染性和非感染性疾病之间有着重要的联系:大多数宫颈癌和许多肝癌病例可以通过接种疫苗来预防;糖尿病,肥胖,以及烟草和酒精使用增加了患癌和感染的风险。埃博拉病毒病和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的暴发和耐药性的扩散已经明确证实美国和全球卫生也是密不可分的。虽然如此,分开考虑解决传染性和非感染性疾病的方法也是有用的。


    010.jpg



    图1 健康影响金字塔

    公共卫生侧重于分母—所有干预的人有多少比例能实际受益。金字塔底层的干预措施比上层的更能够以低的单位成本促进更多人的健康,根据Frieden 的许可改编


    参考文献:
    1.Ten great public health achievements-United States, 1900-1999. MMWRMorb Mortal Wkly Rep 1999;48:241-3.
    2.Bunker JP, Frazier HS, Mosteller F.Improving health: measuring effects of medical care. Milbank Q 1994;72:225-58.
    3.Riley JC. Estimates of regional and global life expectancy, 1800–2001. Popul Dev Rev 2005;31:537-43.
    4.Riley JC. Rising life expectancy: a global history. Cambridge, United Kingdom: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1.
    5.Fee E, Brown TM. The unfulfilled promise of public health: déjà vu all over again. Health Aff (Millwood) 2002;21:31-43.
    6.Frieden TR. A framework for public health action: the health impact pyramid. Am J Public Health 2010;100:590-5.
    7.Farley TA, Dalal MA, Mostashari F, Frieden TR. Deaths preventable in the U.S. by improvements in use of clinical preventive services. Am J Prev Med 2010; 38:600-9.
    8.Vital signs: awareness and treatment of uncontrolled hypertension among adults — United States, 2003–2010. MMWR Morb Mortal Wkly Rep 2012;61:703-9.
    9.CDC National Health Report: leading causes of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and associated behavioral risk and protective factors — United States, 2005–2013. MMWR Surveill Summ 2014;63:Suppl 4:3-27.
    10.Murphy SL, Kochanek KD, Xu J, Heron M. Deaths: final data for 2012. National Vital Statistics Reports. Vol. 63. No. 9. Hyattsville, MD: 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National Center for Health Statistics, 2015.
    11.Antibiotic resistance threats in the United States, 2013. Atlanta: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2013.
    12.Core elements of hospital antibiotic stewardship programs. Atlanta: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2015 (www.cdc.gov/getsmart/healthcare/ implementation/core-elements.html).
    13.Vital signs: HIV diagnosis, care, and  treatment among persons living with HIV — United States, 2011. MMWR Morb Mortal Wkly Rep 2014;63:1113-7.
    14.Vital signs: estimated effects of a coordinated approach for action to reduce antibiotic-resistant infections in health care facilities — United States. MMWR Morb Mortal Wkly Rep 2015;64:826-31.
    15.Global update on the health sector response to HIV, 2014. Geneva: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14.
    16.Global tuberculosis report 2014. Geneva: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14.
    17.Achieving the malaria MDG target: reversing the incidence of malaria 2000-2015. Geneva: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and United Nations Children’s Fund, 2015.
    18. Neglected tropical diseases: becoming less neglected. Lancet 2014;383:1269.
    19.Progress towards polio eradication worldwide, 2014-2015. Wkly Epidemiol Rec 2015;90:253-9.
    20.Progress toward global eradication of dracunculiasis — January 2013–June 2014. MMWR Morb Mortal Wkly Rep 2014; 63:1050-4.
    21.Global vaccine action plan 2011-2020.Geneva: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13.
    22.Global health — global health security agenda. Atlanta: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2015 (www.cdc.gov/globalhealth/security).
    23. Frieden TR, Tappero JW, Dowell SF, Hien NT, Guillaume FD, Aceng JR. Safer countries through global health security. Lancet 2014;383:764-6.
    24.Frieden TR, Woodley CL, Crawford JT, Lew D, Dooley SM. The molecular epidemiology of tuberculosis in New York City: the importance of nosocomial transmission and laboratory error. Tuber Lung Dis 1996;77:407-13.
    25.Frieden TR, Brudney KF, Harries AD. Global tuberculosis: perspectives, prospects, and priorities. JAMA 2014;312:1393-4.
    26.Laxminarayan R, Duse A, Wattal C,et al. Antibiotic resistance-the need for global solutions. Lancet Infect Dis 2013; 13:1057-98.
    27.Banaei N, Anikst V, Schroeder LF. Burden of Clostridium difficile infec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N Engl J Med 2015;372:2368-9.
    28.Maltezou HC, Wicker S. Measles in health-care settings. Am J Infect Control 2013;41:661-3.
    29.Xu X, Alexander RL Jr, Simpson SA, et al. A cost-effectiveness analysis of the first federally funded antismoking campaign. Am J Prev Med 2015;48:318-25.
    30.Guo F, He D, Zhang W, Walton RG. Trends in prevalence, awareness, management, and control of hypertension among United States adults, 1999 to 2010. J Am Coll Cardiol 2012;60:599-606.
    31.Nwankwo T, Yoon SS, Burt V, Gu Q. Hypertension among adults in the US: National Health and Nutrition Examination Survey, 2011-2012. NCHS Data Brief. No. 133. Hyattsville, MD: 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National Center for Health Statistics, 2013.
    32.Jaffe MG, Lee GA, Young JD, Sidney S, Go AS. Improved blood pressure control associated with a large-scale hypertensionprogram. JAMA 2013;310:699-705.
    33.Luepker RV, Steffen LM, Jacobs DR Jr, Zhou X, Blackburn H.Trends in blood pressure and hypertension detection, treatment, and control 1980 to 2009: the Minnesota Heart Survey. Circulation 2012;126:1852-7.
    34.Shah NR. Identifying hypertension in electronic health records: a comparison of various approaches. Presented at the AHRQ Comparative Effectiveness Research Methods Symposium, Rockville, MD, June 1-2, 2009.
    35.Rakotz MK, Ewigman BG, Sarav M, et al. A technology-based quality innovation to identify undiagnosed hypertension amongactive primary care patients. Ann Fam Med 2014;12:352-8.
    36.Wall HK, Hannan JA, Wright JS. Patients with undiagnosed hypertension: hiding in plain sight. JAMA 2014;312: 1973-4.
    37.Coxson PG, Cook NR, Joffres M, et al. Mortality benefits from US populationwide reduction in sodium consumption: projections from 3 modeling approaches. Hypertension 2013;61:564-70.
    38.Bibbins-Domingo K, Chertow GM, Coxson PG,et al. Projected effect of dietary salt reductions on future cardiovascular disease. N Engl J Med 2010;362:590-9.
    39.Adler AJ, Taylor F, Martin N, Gottlieb S, Taylor RS, Ebrahim S. Reduced dietary salt for the prevention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 2014; 12:CD009217.
    40.He FJ, Brinsden HC, MacGregor GA. Salt reduction in the United Kingdom: a successful experiment in public health. J Hum Hypertens 2014;28:345-52.
    41.He FJ, Pombo-Rodrigues S, Macgregor GA. Salt reduction in England from 2003 to 2011: its relationship to blood pressure, stroke and ischaemic heart disease mortality. BMJ Open 2014;4(4):e004549.
    42.Ogden CL, Carroll MD, Kit BK, Flegal KM. Prevalence of childhood and adult obesity in the United States, 2011-2012. JAMA 2014;311:806-14.
    43.Frieden TR, Dietz W, Collins J. Reducing childhood obesitythrough policy change: acting now to prevent obesity. Health Aff (Millwood) 2010;29:357-63.
    44.WHO report on the global tobacco epidemic, 2015: raising taxes on tobacco. Geneva: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15.
    45.Levy DT, Ellis JA, Mays D, Huang AT. Smoking-related deaths averted due to three years of policy progress. Bull World Health Organ 2013;91:509-18.
    46.Angell SY, De Cock KM, Frieden TR. A public health approach to global management of hypertension. Lancet 2015;385:825-7.
    47.Intersalt Cooperative Research Group. Intersalt: an international study of electrolyte excretion and blood pressure: results for 24 hour urinary sodium and potassium excretion. BMJ 1988;297:319-28.
    48.Frieden TR. Government’s role in protecting health and safety. N Engl J Med 2013;368:1857-9.
    49.Ten great public health achievements- United States, 2001–2010. MMWR Morb Mortal Wkly Rep 2011;60:619-23.
    50.Bayer R, Galea S. Public health in the precision-medicine era. N Engl J Med 2015; 373:499-501.

    现有软式内窥镜再处理技术存在不足

    感染暴发事件及医院感染纠纷案例 发表了文章 • 2 个评论 • 3317 次浏览 • 2017-03-14 20:34 • 来自相关话题

    现有软式内窥镜再处理技术存在不足
    翻译:周超群   审核:陈志锦
    (SIFIC热点团队)


    根据在感染控制和流行病学专业协会(APIC)官方杂志《美国感染控制杂志》(American Journal of Infection Control)二月版上发表的一项研究发现,目前用于清洁内窥镜以重复使用的技术并不总是有效。 本研究结果证实需要仔细地目视检查和清洁验证测试,以确保所有内窥镜在高水平消毒或灭菌和用于另一个患者之前都没有损伤和碎片。

    2017年在任感染控制和流行病学专业协会主席 Linda Greene说:“感染控制和流行病学专业协会(APIC) 关注内窥镜感染的风险,本研究强调了在所有机构中由受过专业化培训的感染预防专家领导下建立强有力的内窥镜感染预防控制方案的重要性,以确保所有机构遵循最新的基于循证的指引。”

    目前,软式内窥镜,包括胃肠镜、泌尿系内镜和呼吸道内镜,在清洁和高水平消毒后重复使用。然而,由Ofstead & Associates有限公司进行的近期研究的结果表明,即使是最严格的内窥镜再处理技术也不是始终有效的,并且常常残留着有机残余物。

    这一研究的主要作者Ofstead & Associates有限公司的公共卫生学硕士Cori L. Ofstead说:“因为医疗机构需要寻找方法来提高内窥镜清洁消毒的质量,所以了解内窥镜再处理技术的有效性问题是至关重要的。即使使用了一流的方法,研究中的内窥镜还是有明显的损坏和碎片迹象,并且试验结果表明,大部分内镜仍然受到污染”。

    Ofstead & Associates有限公司在本研究中使用了纵向设计,在七个月内对20条内窥镜进行了三次评估。评估内容包括使用微型相机进行检查、微生物培养和蛋白质与三磷酸腺苷(ATP)生化检测,后者由于鉴定有机物的标记物。这些评估用于识别需要进一步清洁和维护的内窥镜。这些评估可用于识别需要进一步清洁和维护的内窥镜。

    在最后评估期间,研究人员发现,所有的20条受检内窥镜都存在影像不规则的问题,例如通道中有流体、变色和碎片。此外,来自20条再处理内窥镜中的12条样品具有微生物生长,表明消毒过程失败。值得注意的是,内窥镜的再处理是按照现行推荐指南进行的,在高水平消毒前至少清洗过两遍,但最终还是表现出相似的培养结果。

    进一步研究结果表明,每组中约20%的内窥镜超过了ATP和蛋白质残留的清洗后基准。此外,用于胃肠道手术的胃镜的ATP水平高于用于结肠检查的内窥镜。Ofstead & Associates有限公司称:“因为相同的技术人员使用相同的技术来清洁和消毒这些内窥镜,所以这些发现和观察表明,在处理过程中发生了某些事情使胃镜表面发生改变因而导致再处理的失败。”

    所测试的内窥镜中95%存在残余液体的发现具有重大意义,因为水分能促进微生物生长和生物膜的发展,这可能是内镜再处理的难题。换句话说,这证实了为确保患者的安全,内窥镜清洁、消毒和干燥的重要性。

    来源:感染控制和流行病学专业协会(APIC)

    原文:Existing Reprocessing Techniques Prove to be Insufficient for Flexible Endoscopes

    Current techniques used to clean endoscopes for reuse are not consistently effective, according to a study published in the February issue of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Infection Control, the official journal of the Association for Professionals in Infection Control and Epidemiology (APIC). The findings of this study support the need for careful visual inspection and cleaning verification tests to ensure that all endoscopes are free of damage and debris before they are high-level disinfected or sterilized and used on another patient.

    “APIC is concerned about the risk of infections related to endoscopic procedures, said Linda Greene, RN, MPS, CIC, FAPIC, 2017 APIC president. “This study reinforces the importance of having strong infecti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programs at all types of facilities, led by highly trained infection preventionists, to ensure that facilities are following the latest evidenced-based guidance.”

    Currently, flexible endoscopes, including gastrointestinal, urological, and respiratory endoscopes, are reused following cleaning and high-level disinfection. However, results from the new study conducted by Ofstead &amp; Associates, Inc., suggest that even more rigorous reprocessing techniques of endoscopes are not consistently effective, and organic residues often remain.

    “Understanding issues with the effectiveness of reprocessing techniques is critically important as institutions seek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endoscope cleaning and disinfection,” said lead study author Cori L. Ofstead, MSPH, of Ofstead &amp; Associates, Inc. “Even though top-notch methods were used, the endoscopes in this study had visible signs of damage and debris, and tests showed a high proportion were still contaminated.”

    Using a longitudinal study design, Ofstead, et al. performed three assessments of 20 endoscopes over a seven-month period. The assessments involved visual inspections with a tiny camera, microbial cultures, and biochemical tests to detect protein and adenosine triphosphate (ATP) – a marker that identifies organic matter. These assessments were used to identify endoscopes that required further cleaning and maintenance.

    During the final assessment, the researchers found that all 20 endoscopes examined had visual irregularities, such as fluid, discoloration and debris in channels. Furthermore, samples from 12 of 20 reprocessed endoscopes (60 percent) had microbial growth, indicating a failure of the disinfection process. Of note, endoscopes reprocessed using current recommended guidelines and those that were cleaned at least twice before high-level disinfection exhibited similar culture results.

    Further results indicated that about 20 percent of endoscopes in each group exceeded post-cleaning benchmarks for ATP and protein residue. Moreover, ATP levels were higher for gastroscopes, which are used for upper GI procedures, than the endoscopes used for colonoscopy. “Since the same technicians used the same techniques to clean and disinfect these scopes, the findings and our visual observations suggest that something is happening to gastroscopes during procedures that changes the surfaces and causes reprocessing failures,” says Ofstead.

    This study comes on the heels of a 2015 report of Carbapenem-resistant Enterobacteriaceae (CRE) infections related to 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ERCP) duodenoscopes - devices that are threaded through the mouth, throat, and stomach into the top of the small intestine (duodenum) for examinations and treatment. No breaches in reprocessing were identified and yet infections related to the duodenoscopes were uncovered, raising concerns that current reprocessing techniques were ineffective, and illuminating the challenges in reprocessing of such intricate medical devices.

    “The finding of residual fluid in 95 percent of endoscopes tested was significant because moisture fosters microbial growth and the development of biofilm—which can be difficult or impossible to remove,” said Ofstead. “This confirms the importance of cleaning, disinfecting, and drying to ensure patient safety.”

    “Longitudinal assessment of reprocessing effectiveness for colonoscopes and gastroscopes: Results of visual inspections, biochemical markers, and microbial cultures,” Cori L. Ofstead; Harry P. Wetzler; Otis L. Heymann; Ellen A. Johnson; John E. Eiland; and Michael J. Shaw appears in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Infection Control, Volume 45, Issue 2 (February 2017).

    Source: APIC 查看全部
    现有软式内窥镜再处理技术存在不足
    翻译:周超群   审核:陈志锦
    (SIFIC热点团队)


    根据在感染控制和流行病学专业协会(APIC)官方杂志《美国感染控制杂志》(American Journal of Infection Control)二月版上发表的一项研究发现,目前用于清洁内窥镜以重复使用的技术并不总是有效。 本研究结果证实需要仔细地目视检查和清洁验证测试,以确保所有内窥镜在高水平消毒或灭菌和用于另一个患者之前都没有损伤和碎片。

    2017年在任感染控制和流行病学专业协会主席 Linda Greene说:“感染控制和流行病学专业协会(APIC) 关注内窥镜感染的风险,本研究强调了在所有机构中由受过专业化培训的感染预防专家领导下建立强有力的内窥镜感染预防控制方案的重要性,以确保所有机构遵循最新的基于循证的指引。”

    目前,软式内窥镜,包括胃肠镜、泌尿系内镜和呼吸道内镜,在清洁和高水平消毒后重复使用。然而,由Ofstead & Associates有限公司进行的近期研究的结果表明,即使是最严格的内窥镜再处理技术也不是始终有效的,并且常常残留着有机残余物。

    这一研究的主要作者Ofstead & Associates有限公司的公共卫生学硕士Cori L. Ofstead说:“因为医疗机构需要寻找方法来提高内窥镜清洁消毒的质量,所以了解内窥镜再处理技术的有效性问题是至关重要的。即使使用了一流的方法,研究中的内窥镜还是有明显的损坏和碎片迹象,并且试验结果表明,大部分内镜仍然受到污染”。

    Ofstead & Associates有限公司在本研究中使用了纵向设计,在七个月内对20条内窥镜进行了三次评估。评估内容包括使用微型相机进行检查、微生物培养和蛋白质与三磷酸腺苷(ATP)生化检测,后者由于鉴定有机物的标记物。这些评估用于识别需要进一步清洁和维护的内窥镜。这些评估可用于识别需要进一步清洁和维护的内窥镜。

    在最后评估期间,研究人员发现,所有的20条受检内窥镜都存在影像不规则的问题,例如通道中有流体、变色和碎片。此外,来自20条再处理内窥镜中的12条样品具有微生物生长,表明消毒过程失败。值得注意的是,内窥镜的再处理是按照现行推荐指南进行的,在高水平消毒前至少清洗过两遍,但最终还是表现出相似的培养结果。

    进一步研究结果表明,每组中约20%的内窥镜超过了ATP和蛋白质残留的清洗后基准。此外,用于胃肠道手术的胃镜的ATP水平高于用于结肠检查的内窥镜。Ofstead & Associates有限公司称:“因为相同的技术人员使用相同的技术来清洁和消毒这些内窥镜,所以这些发现和观察表明,在处理过程中发生了某些事情使胃镜表面发生改变因而导致再处理的失败。”

    所测试的内窥镜中95%存在残余液体的发现具有重大意义,因为水分能促进微生物生长和生物膜的发展,这可能是内镜再处理的难题。换句话说,这证实了为确保患者的安全,内窥镜清洁、消毒和干燥的重要性。

    来源:感染控制和流行病学专业协会(APIC)

    原文:Existing Reprocessing Techniques Prove to be Insufficient for Flexible Endoscopes

    Current techniques used to clean endoscopes for reuse are not consistently effective, according to a study published in the February issue of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Infection Control, the official journal of the Association for Professionals in Infection Control and Epidemiology (APIC). The findings of this study support the need for careful visual inspection and cleaning verification tests to ensure that all endoscopes are free of damage and debris before they are high-level disinfected or sterilized and used on another patient.

    “APIC is concerned about the risk of infections related to endoscopic procedures, said Linda Greene, RN, MPS, CIC, FAPIC, 2017 APIC president. “This study reinforces the importance of having strong infecti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programs at all types of facilities, led by highly trained infection preventionists, to ensure that facilities are following the latest evidenced-based guidance.”

    Currently, flexible endoscopes, including gastrointestinal, urological, and respiratory endoscopes, are reused following cleaning and high-level disinfection. However, results from the new study conducted by Ofstead &amp; Associates, Inc., suggest that even more rigorous reprocessing techniques of endoscopes are not consistently effective, and organic residues often remain.

    “Understanding issues with the effectiveness of reprocessing techniques is critically important as institutions seek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endoscope cleaning and disinfection,” said lead study author Cori L. Ofstead, MSPH, of Ofstead &amp; Associates, Inc. “Even though top-notch methods were used, the endoscopes in this study had visible signs of damage and debris, and tests showed a high proportion were still contaminated.”

    Using a longitudinal study design, Ofstead, et al. performed three assessments of 20 endoscopes over a seven-month period. The assessments involved visual inspections with a tiny camera, microbial cultures, and biochemical tests to detect protein and adenosine triphosphate (ATP) – a marker that identifies organic matter. These assessments were used to identify endoscopes that required further cleaning and maintenance.

    During the final assessment, the researchers found that all 20 endoscopes examined had visual irregularities, such as fluid, discoloration and debris in channels. Furthermore, samples from 12 of 20 reprocessed endoscopes (60 percent) had microbial growth, indicating a failure of the disinfection process. Of note, endoscopes reprocessed using current recommended guidelines and those that were cleaned at least twice before high-level disinfection exhibited similar culture results.

    Further results indicated that about 20 percent of endoscopes in each group exceeded post-cleaning benchmarks for ATP and protein residue. Moreover, ATP levels were higher for gastroscopes, which are used for upper GI procedures, than the endoscopes used for colonoscopy. “Since the same technicians used the same techniques to clean and disinfect these scopes, the findings and our visual observations suggest that something is happening to gastroscopes during procedures that changes the surfaces and causes reprocessing failures,” says Ofstead.

    This study comes on the heels of a 2015 report of Carbapenem-resistant Enterobacteriaceae (CRE) infections related to 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ERCP) duodenoscopes - devices that are threaded through the mouth, throat, and stomach into the top of the small intestine (duodenum) for examinations and treatment. No breaches in reprocessing were identified and yet infections related to the duodenoscopes were uncovered, raising concerns that current reprocessing techniques were ineffective, and illuminating the challenges in reprocessing of such intricate medical devices.

    “The finding of residual fluid in 95 percent of endoscopes tested was significant because moisture fosters microbial growth and the development of biofilm—which can be difficult or impossible to remove,” said Ofstead. “This confirms the importance of cleaning, disinfecting, and drying to ensure patient safety.”

    “Longitudinal assessment of reprocessing effectiveness for colonoscopes and gastroscopes: Results of visual inspections, biochemical markers, and microbial cultures,” Cori L. Ofstead; Harry P. Wetzler; Otis L. Heymann; Ellen A. Johnson; John E. Eiland; and Michael J. Shaw appears in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Infection Control, Volume 45, Issue 2 (February 2017).

    Source: APIC


    山东中医药学会第三届中医医院感染控制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医院感染管理培训班召开

    感染暴发事件及医院感染纠纷案例控制与消毒&&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921 次浏览 • 2016-10-11 21:01 • 来自相关话题

    2016年9月28-30日,由山东中医药学会主办,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承办的“第三届中医医院感染控制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医院感染管理培训班”(省级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在济南市顺利召开并圆满结束。山东中医药学会副会长、山东中医药研究院院长赵渤年,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副院长李伟,山东中医药学会副秘书长韩莉,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主任刘爱华等领导嘉宾出席了开幕式。韩莉副秘书长宣读了大会按程序选举产生的委员名单,委员一致推选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主任刘爱华为主任委员,聘请本专业委员会第一、第二届主任委员、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第七党总支书记于君为名誉主任委员。
    开幕式上,山东中医药学会副会长、山东中医药研究院院长赵渤年对中医医院感染控制专业委员会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充分肯定了近年来专业委员会取得的成绩,同时鼓励专业委员会在日后工作中再接再厉,不断创新进步。
    会议期间,大会还邀请国内医院感染控制领域知名专家进行了相关学术交流活动,交流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山东省卫生和计划生育监督所袁青春主任对《医疗机构消毒产品监管》进行了详细解读,山东省立医院李卫光主任向大家介绍了《如何更好地规范开展医院感染病例监测》,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韩辉处长做了《医师主导、精准感控》的报告,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刘爱华主任《医院物体表面消毒的重要性》报告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

    本次会议是山东省中医系统院感防控专业的一次盛会,为全省中医医院感染管理领域的从业人员搭建了很好的交流平台,对提高山东省中医医院感染管理事业的发展和管理水平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查看全部


    2016年9月28-30日,由山东中医药学会主办,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承办的“第三届中医医院感染控制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医院感染管理培训班”(省级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在济南市顺利召开并圆满结束。山东中医药学会副会长、山东中医药研究院院长赵渤年,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副院长李伟,山东中医药学会副秘书长韩莉,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主任刘爱华等领导嘉宾出席了开幕式。韩莉副秘书长宣读了大会按程序选举产生的委员名单,委员一致推选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主任刘爱华为主任委员,聘请本专业委员会第一、第二届主任委员、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第七党总支书记于君为名誉主任委员。
    开幕式上,山东中医药学会副会长、山东中医药研究院院长赵渤年对中医医院感染控制专业委员会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充分肯定了近年来专业委员会取得的成绩,同时鼓励专业委员会在日后工作中再接再厉,不断创新进步。
    会议期间,大会还邀请国内医院感染控制领域知名专家进行了相关学术交流活动,交流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山东省卫生和计划生育监督所袁青春主任对《医疗机构消毒产品监管》进行了详细解读,山东省立医院李卫光主任向大家介绍了《如何更好地规范开展医院感染病例监测》,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韩辉处长做了《医师主导、精准感控》的报告,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刘爱华主任《医院物体表面消毒的重要性》报告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

    本次会议是山东省中医系统院感防控专业的一次盛会,为全省中医医院感染管理领域的从业人员搭建了很好的交流平台,对提高山东省中医医院感染管理事业的发展和管理水平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2018年版河南省成人流行性感冒中医药防治方案

    感控新青年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1154 次浏览 • 2018-01-19 18:23 • 来自相关话题

    来源1丨河南卫计委
    来源2丨河南中医药管理局 查看全部
    来源1丨河南卫计委
    来源2丨河南中医药管理局





















    病毒性感染:什么时候用抗病毒药?什么时候不推荐?

    汪丙松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1349 次浏览 • 2018-01-18 20:04 • 来自相关话题

    感染性疾病目前仍然是呼吸科临床上最常见的病种之一,而病毒性感染则占其绝大多数。

    笔者在临床工作中经常被患者问到:

    病毒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该用什么药?考虑病毒感染为什么不抗病毒?

    临床上抗病毒药的应用可能仍存在诸多误区。


    为此,让我们首先了解一下常见的病毒类型与抗病毒药的分类(见表 1 、2)。

    常见病毒类型

    一般依据病毒的核酸类型分为:DNA 病毒与 RNA 病毒&nbsp;[1](见表 1)。


    表 1 常见病毒的所属类型(点击查看大图)

    常见抗病毒药分类

    按照表 2 大致可以分为 6 类抗病毒药&nbsp;[1]。



    表 2 常见的抗病毒药的分类

    1. RNA 病毒感染&nbsp;[2]

    大部分 RNA 病毒感染的引起的呼吸科疾病(如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副流感病毒等)引起的相应疾病均无特效抗病毒药物;以上疾病多属自限性,一般情况下无需抗病毒治疗;

    RNA 病毒中流感病毒感染是特例,目前有特效抗病毒药物治疗,如奥司他韦、扎那米韦、帕拉米韦等。儿童中最常用的是磷酸奥司他韦颗粒,一般对于确诊病例或疑似病例建议发病 48 h 内早期应用。

    2. DNA 病毒感染&nbsp;[2]

    目前抗病毒药物的应用在 DNA 病毒感染中可能有更多的适应证,如巨细胞病毒、单纯疱疹病毒、EB 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等感染引起的相应疾病。

    但是以上几种疾病并不是一旦发病均需抗病毒治疗,如临床上最常见的 EB 病毒、巨细胞病毒感染。

    多数免疫功能正常的患者均具有自限性而无需常规使用抗病毒治疗,只有在出现多种器官损害或有免疫缺陷及特殊人群中才按照用药指征使用,以免减少不必要的药物不良反应&nbsp;[3,4]&nbsp;。

    而 DNA 病毒中的人类疱疹病毒 6 型/7 型,腺病毒则亦无特效抗病毒药,因此无需抗病毒治疗。
    抗病毒药:常见用药误区

    1. 利巴韦林

    过去,利巴韦林的使用现状可以夸张地说:

    伤风感冒来一支,发热不退来一支,咽峡疱疹来一支,咳嗽喘息来一支,秋季腹泻来一支,手足口病来一支,不明原因来一支,静脉不行可口服,口服不行可雾化,总有一款适合你!

    作为曾经经典的抗病毒药,利巴韦林在临床上经久不衰。

    然而实际情况则是该药体外实验具有抗病毒作用,但用于人体后实际效果并不确切,国外只有北美国家对于极少数重症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才偶尔应用。

    依据世界卫生组织儿童基本药物标准清单&nbsp;[6]&nbsp;(第 6 版,2017 年发布)提示:

    利巴韦林仅用于病毒性出血热(流行性出血热)患者的治疗,而至于其他病毒性感染的应用则未提及(表 3)。


    表 3 世界卫生组织儿童基本药物标准清单第 6 版(2017 年发布)

    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关于修订利巴韦林颗粒剂说明书的通知,国食药监注 [2006]69 号文件中强调:

    本品适用于呼吸道合胞病毒引起的病毒性肺炎与支气管炎,皮肤疱疹病毒感染,儿童药目前尚缺乏详细的研究资料&nbsp;[5]。

    近年来,大多数医生早已意识到该药物疗效并不确切,副作用较多,已逐渐淡出临床。

    2. 阿糖腺苷

    从表 2 可知,该药属于 DNA 抗病毒药,而临床上常见的 DNA 病毒感染的常见疾病(如巨细胞病毒肺炎、肝炎等)。

    指南多有推荐针对性较强的相应抗病毒药—除肝炎外,巨细胞病毒、EB 病毒、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多用更昔洛韦(下文会进一步解读)进行抗病毒治疗。

    实际上,阿糖腺苷在以上疾病中则少有推荐,并且该药的严重不良反应较多。

    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发布的第 70 期《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提示目前尚无儿童应用注射用单磷酸阿糖腺苷安全性和有效性的系统研究资料,建议儿童使用时权衡利弊。

    该期信息通报指出:该药的适应证主要疱疹病毒感染所致的口炎、皮炎、脑炎及巨细胞病毒感染。

    但监测数据显示该品种存在严重的超适应症用药现象,约占总报告数的 79.98%,如用于支气管炎、肺炎、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等&nbsp;[5]。

    以 Vidarabine(阿糖腺苷)或 Vidarabine Monophosphate(单磷酸阿糖腺苷)为关键词检索世界卫生组织儿童基本药物标准清单第 6 版则无检索结果&nbsp;[6],可见阿糖腺苷作为儿童抗病毒药用于临床可能需要慎重。

    该药在国内曾经发生过一些严重的用药差错案例,需引起广大医师重视。:

    偶有医师将「注射用阿糖腺苷」开成了「注射用阿糖胞苷」静滴,导致了严重后果。

    (3)更昔洛韦

    临床上更昔洛韦也可能存在超适应证过度使用的情况。

    对大多数 EB 病毒感染患者来说,该病具有自限性,是无需常规抗病毒治疗的。

    对 EB 病毒感染的重症患者,多数专家倾向于使用更昔洛韦抗病毒治疗,一般认为可能有效。

    更昔洛韦用于单纯疱疹脑炎的治疗似乎似乎是一个明智的选择,可以显著降低病死率而被多数专家认可。

    对于免疫功能正常的巨细胞病毒感染婴儿来说,抗病毒治疗通常是不需要的,只有同时有免疫缺陷或需要进行化疗或需要应用免疫抑制剂的特殊人群才是需要抗病毒治疗的对象。
    向下滑动查看完整用法

    同样让我们复习一下世界卫生组织儿童基本药物标准清单&nbsp;[6](第 6 版,2017 年发布):

    该清单内容显示该药仅适用于巨细胞病毒感染(见表 4),并未提及用于其它病毒感染的治疗,或许对于更昔洛韦的抗病毒治疗适应证,我们还需更加谨慎。


    表 4 世界卫生组织儿童基本药物标准清单第 6 版(2017 年发布)

    小结

    1. 临床上常见的上呼吸道感染、腺病毒肺炎、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疱疹性咽峡炎等因无特效抗病毒药而无需抗病毒治疗;

    2. 常见的 DNA 病毒如 EB 病毒、巨细胞病毒感染大部分患者无需常规应用抗病毒治疗,少数患者需要掌握用药指征使用(见参考文献 3、4),以减少不必要的不良反应;

    3. 阿糖腺苷由于副作用较大,对于常见 DNA 病毒感染多有更好的替代药物治疗,临床实际使用较少。


    文&nbsp;| 首发于儿科时间
    &nbsp; 编辑 | 郁闷中落寞&nbsp;
    &nbsp; 投稿 | liq@dxy.cn &nbsp;题图 |&nbsp;shutterstock

    参考文献
    [1] 宫道华,吴升华. 小儿感染病学 [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21-231.

    [2] 方峰,俞蕙. 小儿传染病学 [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

    [3]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感染学组,全国儿科临床病毒感染协作组,编辑委员会中华儿科杂志. 儿童巨细胞病毒性疾病诊断和防治的建议 [J]. 中华儿科杂志,2012,50(4):290-292.

    [4]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感染学组,全国儿童 eb 病毒感染协作组. 儿童主要非肿瘤性 EB 病毒感染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原则建议 [J]. 中华儿科杂志,2016,54(8):563-568.

    [5]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http://www.sda.gov.cn/WS01/CL1059/[Z]. 2001.

    [6] EMLc – 6th edition (March 2017, amended August 2017) [R].2017. 查看全部
    感染性疾病目前仍然是呼吸科临床上最常见的病种之一,而病毒性感染则占其绝大多数。

    笔者在临床工作中经常被患者问到:

    • 病毒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该用什么药?
    • 考虑病毒感染为什么不抗病毒?


    临床上抗病毒药的应用可能仍存在诸多误区。


    为此,让我们首先了解一下常见的病毒类型与抗病毒药的分类(见表 1 、2)。

    常见病毒类型

    一般依据病毒的核酸类型分为:DNA 病毒与 RNA 病毒&nbsp;[1](见表 1)。


    表 1 常见病毒的所属类型(点击查看大图)

    常见抗病毒药分类

    按照表 2 大致可以分为 6 类抗病毒药&nbsp;[1]。



    表 2 常见的抗病毒药的分类

    1. RNA 病毒感染&nbsp;[2]

    大部分 RNA 病毒感染的引起的呼吸科疾病(如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副流感病毒等)引起的相应疾病均无特效抗病毒药物;以上疾病多属自限性,一般情况下无需抗病毒治疗;

    RNA 病毒中流感病毒感染是特例,目前有特效抗病毒药物治疗,如奥司他韦、扎那米韦、帕拉米韦等。儿童中最常用的是磷酸奥司他韦颗粒,一般对于确诊病例或疑似病例建议发病 48 h 内早期应用。

    2. DNA 病毒感染&nbsp;[2]

    目前抗病毒药物的应用在 DNA 病毒感染中可能有更多的适应证,如巨细胞病毒、单纯疱疹病毒、EB 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等感染引起的相应疾病。

    但是以上几种疾病并不是一旦发病均需抗病毒治疗,如临床上最常见的 EB 病毒、巨细胞病毒感染。

    多数免疫功能正常的患者均具有自限性而无需常规使用抗病毒治疗,只有在出现多种器官损害或有免疫缺陷及特殊人群中才按照用药指征使用,以免减少不必要的药物不良反应&nbsp;[3,4]&nbsp;。

    而 DNA 病毒中的人类疱疹病毒 6 型/7 型,腺病毒则亦无特效抗病毒药,因此无需抗病毒治疗。
    抗病毒药:常见用药误区

    1. 利巴韦林

    过去,利巴韦林的使用现状可以夸张地说:

    伤风感冒来一支,发热不退来一支,咽峡疱疹来一支,咳嗽喘息来一支,秋季腹泻来一支,手足口病来一支,不明原因来一支,静脉不行可口服,口服不行可雾化,总有一款适合你!

    作为曾经经典的抗病毒药,利巴韦林在临床上经久不衰。

    然而实际情况则是该药体外实验具有抗病毒作用,但用于人体后实际效果并不确切,国外只有北美国家对于极少数重症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才偶尔应用。

    依据世界卫生组织儿童基本药物标准清单&nbsp;[6]&nbsp;(第 6 版,2017 年发布)提示:

    利巴韦林仅用于病毒性出血热(流行性出血热)患者的治疗,而至于其他病毒性感染的应用则未提及(表 3)。


    表 3 世界卫生组织儿童基本药物标准清单第 6 版(2017 年发布)

    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关于修订利巴韦林颗粒剂说明书的通知,国食药监注 [2006]69 号文件中强调:

    本品适用于呼吸道合胞病毒引起的病毒性肺炎与支气管炎,皮肤疱疹病毒感染,儿童药目前尚缺乏详细的研究资料&nbsp;[5]。

    近年来,大多数医生早已意识到该药物疗效并不确切,副作用较多,已逐渐淡出临床。

    2. 阿糖腺苷

    从表 2 可知,该药属于 DNA 抗病毒药,而临床上常见的 DNA 病毒感染的常见疾病(如巨细胞病毒肺炎、肝炎等)。

    指南多有推荐针对性较强的相应抗病毒药—除肝炎外,巨细胞病毒、EB 病毒、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多用更昔洛韦(下文会进一步解读)进行抗病毒治疗。

    实际上,阿糖腺苷在以上疾病中则少有推荐,并且该药的严重不良反应较多。

    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发布的第 70 期《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提示目前尚无儿童应用注射用单磷酸阿糖腺苷安全性和有效性的系统研究资料,建议儿童使用时权衡利弊。

    该期信息通报指出:该药的适应证主要疱疹病毒感染所致的口炎、皮炎、脑炎及巨细胞病毒感染。

    但监测数据显示该品种存在严重的超适应症用药现象,约占总报告数的 79.98%,如用于支气管炎、肺炎、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等&nbsp;[5]。

    以 Vidarabine(阿糖腺苷)或 Vidarabine Monophosphate(单磷酸阿糖腺苷)为关键词检索世界卫生组织儿童基本药物标准清单第 6 版则无检索结果&nbsp;[6],可见阿糖腺苷作为儿童抗病毒药用于临床可能需要慎重。

    该药在国内曾经发生过一些严重的用药差错案例,需引起广大医师重视。:

    偶有医师将「注射用阿糖腺苷」开成了「注射用阿糖胞苷」静滴,导致了严重后果。

    (3)更昔洛韦

    临床上更昔洛韦也可能存在超适应证过度使用的情况。

    对大多数 EB 病毒感染患者来说,该病具有自限性,是无需常规抗病毒治疗的。

    对 EB 病毒感染的重症患者,多数专家倾向于使用更昔洛韦抗病毒治疗,一般认为可能有效。

    更昔洛韦用于单纯疱疹脑炎的治疗似乎似乎是一个明智的选择,可以显著降低病死率而被多数专家认可。

    对于免疫功能正常的巨细胞病毒感染婴儿来说,抗病毒治疗通常是不需要的,只有同时有免疫缺陷或需要进行化疗或需要应用免疫抑制剂的特殊人群才是需要抗病毒治疗的对象。
    向下滑动查看完整用法

    同样让我们复习一下世界卫生组织儿童基本药物标准清单&nbsp;[6](第 6 版,2017 年发布):

    该清单内容显示该药仅适用于巨细胞病毒感染(见表 4),并未提及用于其它病毒感染的治疗,或许对于更昔洛韦的抗病毒治疗适应证,我们还需更加谨慎。


    表 4 世界卫生组织儿童基本药物标准清单第 6 版(2017 年发布)

    小结

    1. 临床上常见的上呼吸道感染、腺病毒肺炎、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疱疹性咽峡炎等因无特效抗病毒药而无需抗病毒治疗;

    2. 常见的 DNA 病毒如 EB 病毒、巨细胞病毒感染大部分患者无需常规应用抗病毒治疗,少数患者需要掌握用药指征使用(见参考文献 3、4),以减少不必要的不良反应;

    3. 阿糖腺苷由于副作用较大,对于常见 DNA 病毒感染多有更好的替代药物治疗,临床实际使用较少。


    文&nbsp;| 首发于儿科时间
    &nbsp; 编辑 | 郁闷中落寞&nbsp;
    &nbsp; 投稿 | liq@dxy.cn &nbsp;题图 |&nbsp;shutterstock

    参考文献
    [1] 宫道华,吴升华. 小儿感染病学 [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21-231.

    [2] 方峰,俞蕙. 小儿传染病学 [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

    [3]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感染学组,全国儿科临床病毒感染协作组,编辑委员会中华儿科杂志. 儿童巨细胞病毒性疾病诊断和防治的建议 [J]. 中华儿科杂志,2012,50(4):290-292.

    [4]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感染学组,全国儿童 eb 病毒感染协作组. 儿童主要非肿瘤性 EB 病毒感染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原则建议 [J]. 中华儿科杂志,2016,54(8):563-568.

    [5]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http://www.sda.gov.cn/WS01/CL1059/[Z]. 2001.

    [6] EMLc – 6th edition (March 2017, amended August 2017) [R].2017.

    面对6岁的狂犬病患儿,他决定拼一把

    邓静雯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627 次浏览 • 2018-01-19 20:17 • 来自相关话题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动物源性传染病, 患者感染后主要表现为恐风、恐水、咽肌痉挛和进行性瘫痪等。近期,佛罗里达州一名叫 Ryker Roque 的 6 岁男孩在感染狂犬病毒后,和疾病进行了一场生命之战,但仍于 1 月 14 日星期天去世。
    家属于 GoFundMe 发布消息称 「非常遗憾的告诉大家,Ryker 在这场与狂犬病毒的斗争中失败了」。 medscape 网站对此进行了报道。
    Ryker Roque 在被感染蝙蝠咬后几周出现幻觉和惊厥。父母将他赶快送到急诊室后,医生告诉了他们这个令人震惊的消息,Ryker 患的是狂犬病。
    狂犬病在美国已非常罕见。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称,据最近可查数据,2015 年只有 3 例人类感染狂犬病毒的报告。
    狂犬病一旦症状出现,几乎总是致命的。但 Ryker 的医生并没有放弃。他们认为,一个有争议的实验性狂犬病治疗方案可能会帮助他战胜疾病,虽然在美国只有两例有效。
    Ryker 的家人在 GoFundMe 上发布了他的病例细节和援助呼吁。佛罗里达州卫生部门证实,该州有一起人类狂犬病病例,该患者病毒同样来自被感染蝙蝠,并正在接受治疗。


    (图片来源:Medscape,该图片由 Ryker Roque 的家人发布于 GoFundMe)
    截止图片发出为止,Ryker 的生命已比他的预期存活时间长,这给他的家人带来了很大希望。
    这种治疗方法在 2004 年首次于密尔沃基尝试后被称为「密尔沃基协议」。医生使患者处于昏迷状态,然后给予抗病毒药物治疗,其中一些药物可用于治疗埃博拉病毒。该治疗方案是由威斯康星州儿童医院儿科医生 Rodney Willoughby 博士提出。医疗保健者可在互联网上免费获得这种治疗方法。
    Willoughby 说:「我们已经有 18 个幸存者,希望可以有更多。」但是他不能谈论具体患者的情况。但据 8 月份发表的一项研究公布数据显示,只有 5 个人类幸存者治疗案例。
    Willoughby 表示,大多数幸存者都在秘鲁,比美国的人类感染病例多很多。所有幸存者只有 2 个在美国,一个是他在密尔沃基的患者,另外一个在加利福尼亚州。
    尽管如此,治疗大部分时候都不起作用。Willoughby 教授说他们已经在至少 80 个病例中尝试过。高失败率已经引起了传染病界的一些反对,建议应该放弃这种治疗方法。
    Willoughby 坦言,当这种治疗方法似乎真的有效时,他也不知道具体原因是什么。他说:「这是魔法和巫术「。 「我曾经这样做过,使用这样的治疗方法,患者取得了效果。这是我的秘诀,这里没有科学「。
    Willoughby 表示,研究患者对这种治疗的免疫反应是很困难的,因为他需要特殊许可才能做到,当他可以这么做时,患者常常已经死亡或已经将病毒清除。
    Willoughby 说:「患者来来去去,我们却没有从他们身上学到真正有价值的东西,这才是真正的问题。」
    这种方案真正的治疗理念,是试图让患者有更多时间去依靠自身消灭病毒。
    「我们就是尽可能地让患者单独呆着,让他们有更多时间去制定自身的治疗方案。他们体内可以产生免疫反应,而且这种免疫反应强度常常超过人为触发的」,Willoughby 说。这是目前唯一的使未接种疫苗的患者从狂犬病毒感染中恢复的方法。
    公共卫生官员表示,因为生存可能性非常低,所以任何接触像蝙蝠这样野生动物的人要马上寻求医疗帮助,即使不确定是否被咬。急诊室提供了疫苗,虽然昂贵,但可以保护已暴露于全面感染的人群。
      查看全部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动物源性传染病, 患者感染后主要表现为恐风、恐水、咽肌痉挛和进行性瘫痪等。近期,佛罗里达州一名叫 Ryker Roque 的 6 岁男孩在感染狂犬病毒后,和疾病进行了一场生命之战,但仍于 1 月 14 日星期天去世。
    家属于 GoFundMe 发布消息称 「非常遗憾的告诉大家,Ryker 在这场与狂犬病毒的斗争中失败了」。 medscape 网站对此进行了报道。
    Ryker Roque 在被感染蝙蝠咬后几周出现幻觉和惊厥。父母将他赶快送到急诊室后,医生告诉了他们这个令人震惊的消息,Ryker 患的是狂犬病。
    狂犬病在美国已非常罕见。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称,据最近可查数据,2015 年只有 3 例人类感染狂犬病毒的报告。
    狂犬病一旦症状出现,几乎总是致命的。但 Ryker 的医生并没有放弃。他们认为,一个有争议的实验性狂犬病治疗方案可能会帮助他战胜疾病,虽然在美国只有两例有效。
    Ryker 的家人在 GoFundMe 上发布了他的病例细节和援助呼吁。佛罗里达州卫生部门证实,该州有一起人类狂犬病病例,该患者病毒同样来自被感染蝙蝠,并正在接受治疗。


    (图片来源:Medscape,该图片由 Ryker Roque 的家人发布于 GoFundMe)
    截止图片发出为止,Ryker 的生命已比他的预期存活时间长,这给他的家人带来了很大希望。
    这种治疗方法在 2004 年首次于密尔沃基尝试后被称为「密尔沃基协议」。医生使患者处于昏迷状态,然后给予抗病毒药物治疗,其中一些药物可用于治疗埃博拉病毒。该治疗方案是由威斯康星州儿童医院儿科医生 Rodney Willoughby 博士提出。医疗保健者可在互联网上免费获得这种治疗方法。
    Willoughby 说:「我们已经有 18 个幸存者,希望可以有更多。」但是他不能谈论具体患者的情况。但据 8 月份发表的一项研究公布数据显示,只有 5 个人类幸存者治疗案例。
    Willoughby 表示,大多数幸存者都在秘鲁,比美国的人类感染病例多很多。所有幸存者只有 2 个在美国,一个是他在密尔沃基的患者,另外一个在加利福尼亚州。
    尽管如此,治疗大部分时候都不起作用。Willoughby 教授说他们已经在至少 80 个病例中尝试过。高失败率已经引起了传染病界的一些反对,建议应该放弃这种治疗方法。
    Willoughby 坦言,当这种治疗方法似乎真的有效时,他也不知道具体原因是什么。他说:「这是魔法和巫术「。 「我曾经这样做过,使用这样的治疗方法,患者取得了效果。这是我的秘诀,这里没有科学「。
    Willoughby 表示,研究患者对这种治疗的免疫反应是很困难的,因为他需要特殊许可才能做到,当他可以这么做时,患者常常已经死亡或已经将病毒清除。
    Willoughby 说:「患者来来去去,我们却没有从他们身上学到真正有价值的东西,这才是真正的问题。」
    这种方案真正的治疗理念,是试图让患者有更多时间去依靠自身消灭病毒。
    「我们就是尽可能地让患者单独呆着,让他们有更多时间去制定自身的治疗方案。他们体内可以产生免疫反应,而且这种免疫反应强度常常超过人为触发的」,Willoughby 说。这是目前唯一的使未接种疫苗的患者从狂犬病毒感染中恢复的方法。
    公共卫生官员表示,因为生存可能性非常低,所以任何接触像蝙蝠这样野生动物的人要马上寻求医疗帮助,即使不确定是否被咬。急诊室提供了疫苗,虽然昂贵,但可以保护已暴露于全面感染的人群。
     

    感染映像:火眼金睛,看专家如何肺里“捉虫”!

    SIFIC循证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744 次浏览 • 2018-01-19 19:21 • 来自相关话题

    肺吸虫病

    检索、编写:徐子琴 翻译:朱越燕 读片:张婷玉 审核:王淑颖

    肺吸虫病是国内最重要的致病虫种之一,我国学者对其首次报道在1930年,发生于绍兴,国内约22个省、市、自治区曾有流行,让我们来看看它有啥特点。
    一位18岁的男性患者主诉间断咯血1年,无呼吸困难、发热、夜间盗汗、体重减轻、下肢水肿、皮疹等症状,也无其他脏器出血的证据。之前患者未就医。实验室检查显示外周血嗜酸粒细胞增多,嗜酸粒细胞计数3000个/ml(参考范围,0-300)。胸片(图A)和胸部CT检查(图B)显示肺部有多发结节及空洞(箭头所指处)。患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镜检发现肺吸虫的虫卵(图C),确认了肺吸虫的诊断。







    人体通过食用未煮熟的淡水蟹、小龙虾而感染肺吸虫。肺吸虫的幼虫穿过十二指肠壁、腹腔和横膈,在肺实质内带有包膜并成熟。当包膜破裂,虫卵被挤出进入细支气管,随后被咳出并吞咽,又通过粪便再次污染环境。此患者服用一个疗程的吡喹酮,咯血2月内治愈。



    原文来源:http://www.nejm.org/doi/full/1 ... 12214

    病例特点小结:
    患者,年青男性间断咯血1年外周血嗜酸粒细胞明显增多;胸片检查和胸部CT检查显示肺部有多发结节及空洞支气管肺泡灌洗液镜检查发现肺吸虫的虫卵经吡喹酮治疗后症状治愈。


    读片贴士:
    并殖吸虫的幼虫穿膈入胸腔和肺,在肺内引起炎性反应。随着幼虫在肺内的游走、成长、产卵、死亡,引起不同的影像学表现。

    一、胸部后前位片。左中肺内中带类圆形高密度影,边界清楚,内看见空洞。(图A白色标示框)

    二、胸部CT横断位,肺窗。(图B)。
    左肺下叶背段斑片状高密度影,边缘模糊。(灰绿色标示框1)右肺下叶外围临近胸膜处结界影,边缘清楚。(灰绿色标示框2)左肺上叶前段斑片状高密度影,其前方看见一空洞,壁光滑均匀,内含少量渗出。框1和框2图像代表肺吸虫病的出血破坏期。即片状、圆形或椭圆形的高密度影,边缘多模糊。框3代表肺吸虫病的囊肿期,特征性表现就是阴影内单房或多房透亮区,本病例为单房。随着病灶的不断缩小、形成大小不一的结界,边缘越来越清晰,并出现钙化,就进入了愈合期。肺血吸虫病的影像学诊断,无特异性。当肺部出现炎性反应并含空洞且实验室检查中,仅有嗜酸性细胞增多,提示我们可能寄生虫感染。 查看全部
    肺吸虫病

    检索、编写:徐子琴 翻译:朱越燕 读片:张婷玉 审核:王淑颖

    肺吸虫病是国内最重要的致病虫种之一,我国学者对其首次报道在1930年,发生于绍兴,国内约22个省、市、自治区曾有流行,让我们来看看它有啥特点。
    一位18岁的男性患者主诉间断咯血1年,无呼吸困难、发热、夜间盗汗、体重减轻、下肢水肿、皮疹等症状,也无其他脏器出血的证据。之前患者未就医。实验室检查显示外周血嗜酸粒细胞增多,嗜酸粒细胞计数3000个/ml(参考范围,0-300)。胸片(图A)和胸部CT检查(图B)显示肺部有多发结节及空洞(箭头所指处)。患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镜检发现肺吸虫的虫卵(图C),确认了肺吸虫的诊断。







    人体通过食用未煮熟的淡水蟹、小龙虾而感染肺吸虫。肺吸虫的幼虫穿过十二指肠壁、腹腔和横膈,在肺实质内带有包膜并成熟。当包膜破裂,虫卵被挤出进入细支气管,随后被咳出并吞咽,又通过粪便再次污染环境。此患者服用一个疗程的吡喹酮,咯血2月内治愈。



    原文来源:http://www.nejm.org/doi/full/1 ... 12214

    病例特点小结:
    1. 患者,年青男性
    2. 间断咯血1年
    3. 外周血嗜酸粒细胞明显增多;胸片检查和胸部CT检查显示肺部有多发结节及空洞
    4.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镜检查发现肺吸虫的虫卵
    5. 经吡喹酮治疗后症状治愈。



    读片贴士:
    并殖吸虫的幼虫穿膈入胸腔和肺,在肺内引起炎性反应。随着幼虫在肺内的游走、成长、产卵、死亡,引起不同的影像学表现。

    一、胸部后前位片。左中肺内中带类圆形高密度影,边界清楚,内看见空洞。(图A白色标示框)

    二、胸部CT横断位,肺窗。(图B)。
    1. 左肺下叶背段斑片状高密度影,边缘模糊。(灰绿色标示框1)
    2. 右肺下叶外围临近胸膜处结界影,边缘清楚。(灰绿色标示框2)
    3. 左肺上叶前段斑片状高密度影,其前方看见一空洞,壁光滑均匀,内含少量渗出。
    4. 框1和框2图像代表肺吸虫病的出血破坏期。即片状、圆形或椭圆形的高密度影,边缘多模糊。
    5. 框3代表肺吸虫病的囊肿期,特征性表现就是阴影内单房或多房透亮区,本病例为单房。
    6. 随着病灶的不断缩小、形成大小不一的结界,边缘越来越清晰,并出现钙化,就进入了愈合期。
    7. 肺血吸虫病的影像学诊断,无特异性。当肺部出现炎性反应并含空洞且实验室检查中,仅有嗜酸性细胞增多,提示我们可能寄生虫感染。



      重点部位感染防控措施之评估表

      张海金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490 次浏览 • 2018-01-09 18:18 • 来自相关话题

      作者:西安市儿童医院   张海金
      编辑:左   岸


      重症监护病房的患者病情较重,侵入性操作多,主要集中在呼吸机、血导管及导尿管的使用上,随着重症医学医疗技术的开展和普及,三管的使用已经不局限于三甲医院,基层医院的三管使用率也逐年增高,伴随而来的导管相关感染的出现。为了降低三管感染率,卫计委先后发布了《呼吸机相关肺炎防控措施》、《血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在这些重点部位防控措施中通用的一条就是“及时评估,尽早拔管”。笔者通过查阅文献,总结了如下呼吸机、血导管、导尿管的拔管指征,供大家参考!








      点击“阅读原文”搜索更多感控资讯 查看全部


      作者:西安市儿童医院   张海金
      编辑:左   岸



      重症监护病房的患者病情较重,侵入性操作多,主要集中在呼吸机、血导管及导尿管的使用上,随着重症医学医疗技术的开展和普及,三管的使用已经不局限于三甲医院,基层医院的三管使用率也逐年增高,伴随而来的导管相关感染的出现。为了降低三管感染率,卫计委先后发布了《呼吸机相关肺炎防控措施》、《血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在这些重点部位防控措施中通用的一条就是“及时评估,尽早拔管”。笔者通过查阅文献,总结了如下呼吸机、血导管、导尿管的拔管指征,供大家参考!








      点击“阅读原文”搜索更多感控资讯

      病例:粒缺伴发热,感染还是啥??

      阎颖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396 次浏览 • 2018-01-04 20:03 • 来自相关话题

      粒缺伴发热,感染还是啥??
      病例来源:阎颖
      整理:阎颖

      经过了两期病例讨论,大家的热情调动起来了么?是否觉得意味犹存,还没过瘾?


      那么咱们讨论继续,Everybody,Let’s go!感控工作者也应有临床思维,病例讨论第三弹开始了~~~~

      >>>>病情介绍
      患者XXX,女,53岁,2017.2.4入院。2月前因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在我院接受化疗,化疗期间持续出现粒细胞缺乏伴发热,合并血流感染(血标本培养结果为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和肺部感染(细菌、真菌混合感染),经抗感染治疗后(主要用药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亚胺培南西司他汀、去甲万古霉素、伏立康唑、美罗培南、替考拉宁),血三系回升,体温正常,但肺部感染灶未见明显好转,出院后继续口服伏立康唑抗真菌治疗。

      患者为求下一周期化疗入院,本次入院时无发热、乏力、恶心呕吐、胸闷气短,无腹痛腹泻、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

      否认“高血压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高脂血症、糖尿病”病史,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无重大手术、外伤史。曾输注“B型RH阳性悬浮红细胞及血小板”具体量不详,无输血反应发生,无献血史,否认食物药物过敏史,余系统回顾无明显异常。

      >>>>入院检查
      体格检查:

      T:36.8℃, P:80次/分,R:20次/分,BP:115/70mmHg。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及胸膜摩擦音。可见重度贫血貌。

      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WBC  1.11*10^9/L,HGB  88g/L,PLT  68*10^9/L,NEUT  0.34*10^9/L
      2、感染标记物:PCT:0.037ng/mL,CRP:19.6mg/L
      3、其他阴性结果:肝、肾功能无明显异常;BNP:28.6pg/mL,心肌酶谱无明显异常;电解质正常范围;乙肝、丙肝、梅毒、艾滋阴性;凝血功能、血脂、血糖正常范围;尿常规、大便常规及隐血试验阴性;脑脊液常规、生化正常范围。

      影像学检查:
      考虑左肺上、下页和右肺中、下页炎症。



      >>>>入院诊断
      急性髓系白血病

      >>>>诊疗措施
      1.患者血常规检查提示血三系低下,考虑仍存在轻度骨髓抑制,给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升白治疗,并给予小牛脾提取物提高免疫力。
      2.患者上次出院时,肺部感染未完全治愈,出院后继续服用抗真菌药物,本次入院肺部CT示存在肺部感染,但患者无发热,无咳嗽咳痰等呼吸道感染症状,给予甲磺酸左氧氟沙星0.2g q12h po+伏立康唑0.2g Q12h po。

      >>>>病情变化
      2.14:全身化疗后第8天:
      昨日夜间出现发热,最高体温40.1℃,伴有畏寒寒战,查体:重度贫血貌,睑结膜苍白,周身皮肤黏膜无出血点及瘀斑。患者骨髓抑制较重,粒细胞缺乏伴发热,寒战时留取血标本行病原学检查,结果回示产ESBLs大肠埃希菌,停用甲磺酸左氧氟沙星,给予亚胺培南西司他汀1.0g Q6h ivgtt抗感染治疗,转入层流病房。



      血培养:产ESBLs大肠埃希菌,药敏结果:


      2.23:全身化疗后第14天:
      昨日至今晨两次发热,体温最高39.2摄氏度,伴畏寒,牙龈疼痛,无寒战。查体:贫血貌,睑结膜苍白,周身皮肤黏膜陈旧性出血点及瘀斑,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左侧磨牙齿龈内可见局部淤红肿伴压痛。患者骨髓抑制仍较重,粒细胞缺乏伴大肠埃希菌血流感染,体温正常后再次发热,考虑阳性菌感染可能性大,经验性给予去加万古霉素(0.8g q12h ivgtt)联合应用。


      2.26:全身化疗后第18天:体温最高37.4℃,患者目前抗感染治疗后体温明显好转,复查血培养,结果阴性,胸部CT平扫未见明显异常,停用伏立康唑,等待骨髓造血恢复。

      3.3:全身化疗后第25天:体温正常7天,造血功能恢复,生命体征平稳,出院。

      >>>>血象变化



      >>>>感染标记物变化


      >>>>抗感染治疗方案


      >>>>SIFIC论坛会员讨论节选
      1、病人三系减少,要预见化疗后白细胞可能进一步降低,骨髓抑制加重。减少探视,预防感染。

      2、入院检查比较完善,感染标记物无明显异常,但胸片有肺炎征象,真菌感染也常侵犯免疫力低下的患者,再检测G实验、GM实验,看是否真菌感染,病情允许也可气管镜取样涂片、培养。
      3、因痰培养不是诊断肺部感染的最佳样本,应该送检血培养和支气管镜样本培养,还可以做G试验、GM试验、病毒检测或其他病原体检查。
      4、虽然患者无肺部感染的相关症状、体征,但胸片存在明显异常。患者预行化疗,患者粒缺过程中很可能出现感染加重情况,故需给予预防使用抗生素,建议行细菌学培养,根据药敏结果使用抗生素。
      5、该粒缺患者特点1.免疫功能低下;2.发生感染不典型;3.是否发生医院感染?4.没有明确病原体?5.感染指标不确定;6.抗感染存在滥用嫌疑?7.抗真菌没有目标(如曲霉?)...

      >>>>体会与感悟
      1、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患者是一组特殊的疾病人群,由于免疫功能低下,炎症的症状和体征常不明显或难以发现,常常也无病原学阳性的培养结果,发热可能是严重潜在感染的唯一征象,因此对于此类患者是否存在医院感染,以及感染部位的判定往往存在困难。但是由于此类患者一旦发生感染,往往进展迅速,并且感染相关死亡率高,因此,在抗感染治疗上往往比较积极,有时存在过度治疗的嫌疑。


      2、纵观此患者的治疗过程,病原学检查可以更积极些,此患者的整个治疗过程中,抗真菌治疗没有目标,抗真菌药物的应用及停用,没有依据。2月23日,经抗革兰阴性菌治疗后,体温正常后再次发热,考虑革兰阳性菌感染可能性大,此时并未留取有效的标本送检,经验性加用的去甲万古霉素依据显得不够充分。

      3、患者感染症状好转后,仍处在粒缺期(WBC 0.5*10^9/L,NEUT 0.11*10^9/L),治疗上仍维持原抗细菌感染方案(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去甲万古霉素),停用了抗真菌药物,此时患者体温已恢复正常,血培养阴性,胸部CT未见明显异常,此时应降阶梯治疗。

      4、注重感控防护工作,此患者中性粒细胞缺乏期发生院内的血流感染,考虑病原体的来源及患者情况,应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急性白血病患者,由于各方面原因,往往留置有中心静脉导管,在粒细胞缺乏期间,应警惕由导管途径导致的血流感染,应严格落实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各项防控措施。患者及陪护人员的宣教工作:粒缺期患者由于免疫功能极差,极易发生口腔的真菌感染、肛周感染,因此应针对患者的饮食及个人卫生情况加强宣教,并鼓励患者适度活动,合理膳食、多食易消化食品,减少便秘的发生。病房每日定时通风。口腔及肛周护理:督促患者每次进食后温水漱口,预防口腔感染。保持大小便通畅,便后避免使用材质较硬的纸张清洁肛周,并用温水清洗等。保护性隔离:严格落实各项保护性隔离措施,有条件者转入层流病房。
      病例:膝关节软组织感染,简单病例疑点重重!!!病例:气性坏疽,YES or NO?


      图文:朱迪 查看全部
      粒缺伴发热,感染还是啥??
      病例来源:阎颖
      整理:阎颖

      经过了两期病例讨论,大家的热情调动起来了么?是否觉得意味犹存,还没过瘾?


      那么咱们讨论继续,Everybody,Let’s go!感控工作者也应有临床思维,病例讨论第三弹开始了~~~~

      >>>>病情介绍
      患者XXX,女,53岁,2017.2.4入院。2月前因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在我院接受化疗,化疗期间持续出现粒细胞缺乏伴发热,合并血流感染(血标本培养结果为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和肺部感染(细菌、真菌混合感染),经抗感染治疗后(主要用药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亚胺培南西司他汀、去甲万古霉素、伏立康唑、美罗培南、替考拉宁),血三系回升,体温正常,但肺部感染灶未见明显好转,出院后继续口服伏立康唑抗真菌治疗。

      患者为求下一周期化疗入院,本次入院时无发热、乏力、恶心呕吐、胸闷气短,无腹痛腹泻、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

      否认“高血压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高脂血症、糖尿病”病史,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无重大手术、外伤史。曾输注“B型RH阳性悬浮红细胞及血小板”具体量不详,无输血反应发生,无献血史,否认食物药物过敏史,余系统回顾无明显异常。

      >>>>入院检查
      体格检查:

      T:36.8℃, P:80次/分,R:20次/分,BP:115/70mmHg。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及胸膜摩擦音。可见重度贫血貌。

      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WBC  1.11*10^9/L,HGB  88g/L,PLT  68*10^9/L,NEUT  0.34*10^9/L
      2、感染标记物:PCT:0.037ng/mL,CRP:19.6mg/L
      3、其他阴性结果:肝、肾功能无明显异常;BNP:28.6pg/mL,心肌酶谱无明显异常;电解质正常范围;乙肝、丙肝、梅毒、艾滋阴性;凝血功能、血脂、血糖正常范围;尿常规、大便常规及隐血试验阴性;脑脊液常规、生化正常范围。

      影像学检查:
      考虑左肺上、下页和右肺中、下页炎症。



      >>>>入院诊断
      急性髓系白血病

      >>>>诊疗措施
      1.患者血常规检查提示血三系低下,考虑仍存在轻度骨髓抑制,给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升白治疗,并给予小牛脾提取物提高免疫力。
      2.患者上次出院时,肺部感染未完全治愈,出院后继续服用抗真菌药物,本次入院肺部CT示存在肺部感染,但患者无发热,无咳嗽咳痰等呼吸道感染症状,给予甲磺酸左氧氟沙星0.2g q12h po+伏立康唑0.2g Q12h po。

      >>>>病情变化
      2.14:全身化疗后第8天:
      昨日夜间出现发热,最高体温40.1℃,伴有畏寒寒战,查体:重度贫血貌,睑结膜苍白,周身皮肤黏膜无出血点及瘀斑。患者骨髓抑制较重,粒细胞缺乏伴发热,寒战时留取血标本行病原学检查,结果回示产ESBLs大肠埃希菌,停用甲磺酸左氧氟沙星,给予亚胺培南西司他汀1.0g Q6h ivgtt抗感染治疗,转入层流病房。



      血培养:产ESBLs大肠埃希菌,药敏结果:


      2.23:全身化疗后第14天:
      昨日至今晨两次发热,体温最高39.2摄氏度,伴畏寒,牙龈疼痛,无寒战。查体:贫血貌,睑结膜苍白,周身皮肤黏膜陈旧性出血点及瘀斑,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左侧磨牙齿龈内可见局部淤红肿伴压痛。患者骨髓抑制仍较重,粒细胞缺乏伴大肠埃希菌血流感染,体温正常后再次发热,考虑阳性菌感染可能性大,经验性给予去加万古霉素(0.8g q12h ivgtt)联合应用。


      2.26:全身化疗后第18天:体温最高37.4℃,患者目前抗感染治疗后体温明显好转,复查血培养,结果阴性,胸部CT平扫未见明显异常,停用伏立康唑,等待骨髓造血恢复。

      3.3:全身化疗后第25天:体温正常7天,造血功能恢复,生命体征平稳,出院。

      >>>>血象变化



      >>>>感染标记物变化


      >>>>抗感染治疗方案


      >>>>SIFIC论坛会员讨论节选
      1、病人三系减少,要预见化疗后白细胞可能进一步降低,骨髓抑制加重。减少探视,预防感染。

      2、入院检查比较完善,感染标记物无明显异常,但胸片有肺炎征象,真菌感染也常侵犯免疫力低下的患者,再检测G实验、GM实验,看是否真菌感染,病情允许也可气管镜取样涂片、培养。
      3、因痰培养不是诊断肺部感染的最佳样本,应该送检血培养和支气管镜样本培养,还可以做G试验、GM试验、病毒检测或其他病原体检查。
      4、虽然患者无肺部感染的相关症状、体征,但胸片存在明显异常。患者预行化疗,患者粒缺过程中很可能出现感染加重情况,故需给予预防使用抗生素,建议行细菌学培养,根据药敏结果使用抗生素。
      5、该粒缺患者特点1.免疫功能低下;2.发生感染不典型;3.是否发生医院感染?4.没有明确病原体?5.感染指标不确定;6.抗感染存在滥用嫌疑?7.抗真菌没有目标(如曲霉?)...

      >>>>体会与感悟
      1、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患者是一组特殊的疾病人群,由于免疫功能低下,炎症的症状和体征常不明显或难以发现,常常也无病原学阳性的培养结果,发热可能是严重潜在感染的唯一征象,因此对于此类患者是否存在医院感染,以及感染部位的判定往往存在困难。但是由于此类患者一旦发生感染,往往进展迅速,并且感染相关死亡率高,因此,在抗感染治疗上往往比较积极,有时存在过度治疗的嫌疑。


      2、纵观此患者的治疗过程,病原学检查可以更积极些,此患者的整个治疗过程中,抗真菌治疗没有目标,抗真菌药物的应用及停用,没有依据。2月23日,经抗革兰阴性菌治疗后,体温正常后再次发热,考虑革兰阳性菌感染可能性大,此时并未留取有效的标本送检,经验性加用的去甲万古霉素依据显得不够充分。

      3、患者感染症状好转后,仍处在粒缺期(WBC 0.5*10^9/L,NEUT 0.11*10^9/L),治疗上仍维持原抗细菌感染方案(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去甲万古霉素),停用了抗真菌药物,此时患者体温已恢复正常,血培养阴性,胸部CT未见明显异常,此时应降阶梯治疗。

      4、注重感控防护工作,此患者中性粒细胞缺乏期发生院内的血流感染,考虑病原体的来源及患者情况,应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 急性白血病患者,由于各方面原因,往往留置有中心静脉导管,在粒细胞缺乏期间,应警惕由导管途径导致的血流感染,应严格落实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各项防控措施。
      • 患者及陪护人员的宣教工作:粒缺期患者由于免疫功能极差,极易发生口腔的真菌感染、肛周感染,因此应针对患者的饮食及个人卫生情况加强宣教,并鼓励患者适度活动,合理膳食、多食易消化食品,减少便秘的发生。病房每日定时通风。
      • 口腔及肛周护理:督促患者每次进食后温水漱口,预防口腔感染。保持大小便通畅,便后避免使用材质较硬的纸张清洁肛周,并用温水清洗等。
      • 保护性隔离:严格落实各项保护性隔离措施,有条件者转入层流病房。




      图文:朱迪

      医院病房设计,技能GET!

      SIFIC循证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409 次浏览 • 2017-12-29 20:13 • 来自相关话题

      检索:胡潇云
      翻译:张培金
      编写、审核:徐子琴

      医院病房设计与医疗保健相关感染率之间的关系:系统评价和荟萃分析



      >>>>
      编者按
      布局、流程设计是医院感染专职人员非常关注的一个方面,究竟哪些能真正地降低医院感染率呢,让我们来看看吧。

      目前为止,医院基础设施对医疗保健相关定植和感染率的影响还没有得到检验。在这篇综述中,我们验证医疗机构设计对多层面感染控制策略而言是否一个促进因素。


      检索PubMed /MEDLINE、EMBASE和Cochrane对照试验中心登记册(CENTRAL)1990年至2015年12月31日期间发表的文献,语言限制为英语、西班牙语、德语和法语。



      我们确定了3个调查手消毒剂分配器位置可及性的研究。上述研究显示,通过在病床附近实施可接近的分配器,手卫生依从性或消毒剂消耗量均显著改善。9个符合条件的研究评估了单间病房,相比于多床位病房或开放病房设计,对获得性医疗保健相关定植和感染的影响。其中的6个研究显示,单间病房在降低医疗保健相关定植和感染率方面具有显著优势,而其余的3个研究发现单间病房既非保护因素也非危险因素。荟萃分析中,获得性医疗保健相关定植和感染的总体风险比为0.55(95%CI:0.41-0.74),医疗保健相关定植为0.52(95%CI:0.32-0.85)和菌血症为0.64(95%CI:0.53-0.76),均支持单间病房护理。



      实施单间病房和床旁易于接近的手消毒剂分配器有利于感染控制,并且是减少与医疗保健相关定植和感染的多层面策略的有用部分。





      图1 研究选择过程的流程图,用于检验手消毒剂分配器位置可及性对手卫生依从性的影响



      图2 研究选择过程的流程图,用于检验单间病房对医疗保健相关定植或感染率的影响




      图3 研究选择过程的流程图,用于检验病房大小和患者之间身体接近度对医疗保健相关定植或感染率的影响




      图4 对比的森林图:比较单间病房vs.多床位病房定植(多重)耐药病原体或感染任何病原体结果的研究




      图5 对比的森林图:比较单间病房vs.多床位病房定植(多重)耐药病原体结果的研究




      图6对比的森林图:比较单间病房vs.多床位病房菌血症结果的研究

      表1 纳入研究的特征





      注: AHRD,手消毒剂分配器;ICU,重症监护病房;MRSA,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CD,艰难梭菌;VRE,耐万古霉素肠球菌;CLOS,明确的迟发性败血症。


      来源:Stiller A, Salm F, Bischoff P, et al. Relationship between hospital ward design and healthcare-associated infection rate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J]. Antimicrobial Resistance &amp; Infection Control, 2016, 5(1):51-60.
      图文:朱迪 查看全部
      检索:胡潇云
      翻译:张培金
      编写、审核:徐子琴

      医院病房设计与医疗保健相关感染率之间的关系:系统评价和荟萃分析



      >>>>
      编者按
      布局、流程设计是医院感染专职人员非常关注的一个方面,究竟哪些能真正地降低医院感染率呢,让我们来看看吧。

      目前为止,医院基础设施对医疗保健相关定植和感染率的影响还没有得到检验。在这篇综述中,我们验证医疗机构设计对多层面感染控制策略而言是否一个促进因素。


      检索PubMed /MEDLINE、EMBASE和Cochrane对照试验中心登记册(CENTRAL)1990年至2015年12月31日期间发表的文献,语言限制为英语、西班牙语、德语和法语。



      我们确定了3个调查手消毒剂分配器位置可及性的研究。上述研究显示,通过在病床附近实施可接近的分配器,手卫生依从性或消毒剂消耗量均显著改善。9个符合条件的研究评估了单间病房,相比于多床位病房或开放病房设计,对获得性医疗保健相关定植和感染的影响。其中的6个研究显示,单间病房在降低医疗保健相关定植和感染率方面具有显著优势,而其余的3个研究发现单间病房既非保护因素也非危险因素。荟萃分析中,获得性医疗保健相关定植和感染的总体风险比为0.55(95%CI:0.41-0.74),医疗保健相关定植为0.52(95%CI:0.32-0.85)和菌血症为0.64(95%CI:0.53-0.76),均支持单间病房护理。



      实施单间病房和床旁易于接近的手消毒剂分配器有利于感染控制,并且是减少与医疗保健相关定植和感染的多层面策略的有用部分。





      图1 研究选择过程的流程图,用于检验手消毒剂分配器位置可及性对手卫生依从性的影响



      图2 研究选择过程的流程图,用于检验单间病房对医疗保健相关定植或感染率的影响




      图3 研究选择过程的流程图,用于检验病房大小和患者之间身体接近度对医疗保健相关定植或感染率的影响




      图4 对比的森林图:比较单间病房vs.多床位病房定植(多重)耐药病原体或感染任何病原体结果的研究




      图5 对比的森林图:比较单间病房vs.多床位病房定植(多重)耐药病原体结果的研究




      图6对比的森林图:比较单间病房vs.多床位病房菌血症结果的研究

      表1 纳入研究的特征





      注: AHRD,手消毒剂分配器;ICU,重症监护病房;MRSA,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CD,艰难梭菌;VRE,耐万古霉素肠球菌;CLOS,明确的迟发性败血症。


      来源:Stiller A, Salm F, Bischoff P, et al. Relationship between hospital ward design and healthcare-associated infection rate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J]. Antimicrobial Resistance &amp; Infection Control, 2016, 5(1):51-60.
      图文:朱迪

      CSSD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培训试题

      真菌:念珠菌、曲霉、隐球菌、毛霉菌...wangnan1225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526 次浏览 • 2017-11-03 14:28 • 来自相关话题

      CSSD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培训试题
      答案:
      1:消毒后直接使用物品应(每季度)进行消毒效果监测,每次检测(3~5)件有代表性的物品。
      2:污染器械物品根据(材质、精密程度)等进行分类处理。
      3  器械清洗质量的监测分(日常监测)和(定期抽查)。
      4 清洗后的器械(表面)及其(关节)、(齿牙)应光洁,无血渍、污渍、水垢等残留物质和锈斑。
      5.重复使用的包装材料包括(棉布)和硬质容器。
      6.无纺布包装前检查无纺布是否清洁,有无(破损)、潮湿、皱褶,表面有无异物及纤维絮黏附。
      7.酸性氧化电位水有效氯含量(60㎎╱L±10㎎╱L),pH值范围(2.0-3.0),氧化还原电位(≥1100mⅤ)。
      8.邻苯二甲醛最多可重复使用(7-14)天或(60-80)次。
      9.cssd工作区域空气流向由洁到污,采用机械通风的,去污区保持相对(负压),检查包装及灭菌区、无菌物品存放区保持相对(正压)。
      10.cssd工作区域无菌物品存放区的温度(低于24℃)、湿度(低于70%)、换气次数(4-10次/h)。
        查看全部
      CSSD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培训试题
      答案:
      1:消毒后直接使用物品应(每季度)进行消毒效果监测,每次检测(3~5)件有代表性的物品。
      2:污染器械物品根据(材质、精密程度)等进行分类处理。
      3  器械清洗质量的监测分(日常监测)和(定期抽查)。
      4 清洗后的器械(表面)及其(关节)、(齿牙)应光洁,无血渍、污渍、水垢等残留物质和锈斑。
      5.重复使用的包装材料包括(棉布)和硬质容器。
      6.无纺布包装前检查无纺布是否清洁,有无(破损)、潮湿、皱褶,表面有无异物及纤维絮黏附。
      7.酸性氧化电位水有效氯含量(60㎎╱L±10㎎╱L),pH值范围(2.0-3.0),氧化还原电位(≥1100mⅤ)。
      8.邻苯二甲醛最多可重复使用(7-14)天或(60-80)次。
      9.cssd工作区域空气流向由洁到污,采用机械通风的,去污区保持相对(负压),检查包装及灭菌区、无菌物品存放区保持相对(正压)。
      10.cssd工作区域无菌物品存放区的温度(低于24℃)、湿度(低于70%)、换气次数(4-10次/h)。

       

      20171031院感相关知识培训试题

      真菌:念珠菌、曲霉、隐球菌、毛霉菌...wangnan1225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628 次浏览 • 2017-10-30 19:04 • 来自相关话题

      20171031院感相关知识培训试题1、医院感染暴发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发生(B)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
      A.1 B. 3C.5 D.7
      2、飞沫传播是种近距离传播,近距离是指(A)以内。
      A.1m B.1.2m C.1.5mD.2m
      3、下列症状属于上呼吸道感染的是(D)
      A.发热,胸痛,胸水外观呈脓性、或带臭味
      B.发热、胸痛、奇脉或心脏扩大,呼吸暂停,心动过缓
      C.急性腹泻,粪便常规镜检白细胞≥10个/高倍视野
      D.发热(≥38.0℃超过2天),有鼻咽、鼻旁窦和扁桃腺等上呼吸道急性炎症表现
      4、临床手术中不建议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的是(A)
      A.I类切口  B. II类切口  C. III类切口  D. IV类切口
      5、医疗废物分类有(C)类
      A. 3 B.4 C.5 D.6
      6、被病人血液、体液、排泄物污染的物品属于哪一类废物(B)
      A.病理性废物B.感染性废物C.损伤性废物 D.化学性废物
      7. 切口缝合针眼处有轻微炎症和少许分泌物是否诊断为手术部位感染(B)
      A是    B否   C难以界定
      8.手术前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时间为(D)
      A.手术前0.5-3h  B.手术前1-2h   C.手术前1-6h  D.手术前0.5-2h
      9.有关深部手术切口感染的叙述正确的是(A)
      A.无植入物手术后30天内发生的与手术有关并涉及切口深部软组织的感染为深部手术切口感染
      B. 无植入物手术后45天内发生的与手术有关并涉及切口深部软组织的感染为深部手术切口感染
      C. 有植入物术后半年内发生的与手术有关并涉及切口深部软组织的感染为深部手术切口感染
      D. 无植入物术后一年半内发生的与手术有关并涉及切口深部软组织的感染为深部手术切口感染
      10.下列哪一项不能作为软组织感染的诊断依据(D)
      A从感染部位引流出脓液。
      B.外科手术或组织病理检查证实有感染。
      C.患者有局部疼痛或压痛、局部红肿或发热,无其它原因解释
      D.患者患有严重的免疫性疾病,近期突发高热寒战。
      ——————7-10题为多选题——————
      11、手卫生五大指征:(ABCDE)
      A.接触患者之前B.在清洁/无菌操作之前C.可能解除患者体液、血液之前
      D.接触患者之后E.接触患者周围环境之后
      12、用于医学防护的口罩分类:(ABE)
      A.普通医用口罩  B.医用外科口罩C.N95口罩  D.纱布口罩 E.医用防护口罩
      13、隔离防护措施包括(ABC)
      A.接触隔离B.飞沫隔离C.空气隔离D.血液隔离
      14、有关强化清洁与消毒,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D):
      A.发生感染暴发时,如不动杆菌属、艰难梭菌、诺如病毒等感染暴发时,应实施强化清洁与消毒
      B.环境表面检出多重耐药菌,如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细菌以及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CRE)等耐药菌,应实施强化清洁与消毒
      C.各类风险区域的环境表面一旦发生患者体液、血液、排泄物、分泌物等污染时应立即实施强化清洁与消毒
      D.实施强化清洁与消毒时,应加大清洁与消毒频率
      15、呼吸机相关肺炎(VAP)的诊断依据包括:(ABCD)
      A.临床诊断
      B.影像学改变
      C.病原学诊断
      D.病理活检 查看全部
      20171031院感相关知识培训试题1、医院感染暴发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发生(B)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
      A.1 B. 3C.5 D.7
      2、飞沫传播是种近距离传播,近距离是指(A)以内。
      A.1m B.1.2m C.1.5mD.2m
      3、下列症状属于上呼吸道感染的是(D)
      A.发热,胸痛,胸水外观呈脓性、或带臭味
      B.发热、胸痛、奇脉或心脏扩大,呼吸暂停,心动过缓
      C.急性腹泻,粪便常规镜检白细胞≥10个/高倍视野
      D.发热(≥38.0℃超过2天),有鼻咽、鼻旁窦和扁桃腺等上呼吸道急性炎症表现
      4、临床手术中不建议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的是(A)
      A.I类切口  B. II类切口  C. III类切口  D. IV类切口
      5、医疗废物分类有(C)类
      A. 3 B.4 C.5 D.6
      6、被病人血液、体液、排泄物污染的物品属于哪一类废物(B)
      A.病理性废物B.感染性废物C.损伤性废物 D.化学性废物
      7. 切口缝合针眼处有轻微炎症和少许分泌物是否诊断为手术部位感染(B)
      A是    B否   C难以界定
      8.手术前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时间为(D)
      A.手术前0.5-3h  B.手术前1-2h   C.手术前1-6h  D.手术前0.5-2h
      9.有关深部手术切口感染的叙述正确的是(A)
      A.无植入物手术后30天内发生的与手术有关并涉及切口深部软组织的感染为深部手术切口感染
      B. 无植入物手术后45天内发生的与手术有关并涉及切口深部软组织的感染为深部手术切口感染
      C. 有植入物术后半年内发生的与手术有关并涉及切口深部软组织的感染为深部手术切口感染
      D. 无植入物术后一年半内发生的与手术有关并涉及切口深部软组织的感染为深部手术切口感染
      10.下列哪一项不能作为软组织感染的诊断依据(D)
      A从感染部位引流出脓液。
      B.外科手术或组织病理检查证实有感染。
      C.患者有局部疼痛或压痛、局部红肿或发热,无其它原因解释
      D.患者患有严重的免疫性疾病,近期突发高热寒战。
      ——————7-10题为多选题——————
      11、手卫生五大指征:(ABCDE)
      A.接触患者之前B.在清洁/无菌操作之前C.可能解除患者体液、血液之前
      D.接触患者之后E.接触患者周围环境之后
      12、用于医学防护的口罩分类:(ABE)
      A.普通医用口罩  B.医用外科口罩C.N95口罩  D.纱布口罩 E.医用防护口罩
      13、隔离防护措施包括(ABC)
      A.接触隔离B.飞沫隔离C.空气隔离D.血液隔离
      14、有关强化清洁与消毒,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D):
      A.发生感染暴发时,如不动杆菌属、艰难梭菌、诺如病毒等感染暴发时,应实施强化清洁与消毒
      B.环境表面检出多重耐药菌,如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细菌以及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CRE)等耐药菌,应实施强化清洁与消毒
      C.各类风险区域的环境表面一旦发生患者体液、血液、排泄物、分泌物等污染时应立即实施强化清洁与消毒
      D.实施强化清洁与消毒时,应加大清洁与消毒频率
      15、呼吸机相关肺炎(VAP)的诊断依据包括:(ABCD)
      A.临床诊断
      B.影像学改变
      C.病原学诊断
      D.病理活检

      交接班时来的病人,到底该谁来处理?

      真菌:念珠菌、曲霉、隐球菌、毛霉菌...hrling269&&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381 次浏览 • 2017-04-26 12:21 • 来自相关话题

      交接班时来的病人,到底该谁来处理?

        案例:







      下午刚上班,在护士站上主药班的我接到了在门诊坐诊的医生打来的电话,说一会儿有个病人从县医院转过来,让备好床位,做好迎接工作。挂了电话,通知责任班护士,接下来责任班护士一阵忙碌,把吸痰、吸氧装置都安在了病房吸引板上,心电监护也放在了病人的床头桌,备用床铺好,各种常规用物暖瓶、垃圾篓、床位凳也都归位。一切准备就绪,就等病人到来入住了。

      可是,从上班等到了小夜班来接班,也没见病人到来,正要打电话询问医生的时候,只见急诊室的护士匆忙的拉着担架车上的病人到了病房。抬头望了望走廊里悬挂的钟表,这时时间指向了17:55,而我们规定的是18:00小夜班接完班,让白班的人离开。

      不管几点,病人来了就要迎接,白班责任护士帮助病人过床,上心电监护,吸氧,查看病人皮肤情况,测量生命体征,向家属讲解注意事项,介绍医院环境及各种制度。之后,回护士站完善各种纪录。

      而我,也没有离开,迅速处理转抄了医生下的医嘱,并把它分别写在了定点治疗的注射单及治疗单上。

      这时,夜班的护士已经接完了班,想给她交班,却没有跟她说话的机会,因为监护室里也刚转出来一个病人,由于刚出监护室,不熟悉普通病房的情况,不停的在叫护士。还有其他需要吸痰、换液体、封管的,夜班护士忙的不可开交。

      看着夜班护士忙碌的身影,我也没好意思叫她。这时,病人来时带着的液体已经输完,需要更换,白班护士询问我接下来需要给病人接瓶啥药,我就把手里转抄的医嘱单交给了白班护士,并嘱咐,把所有的都看一遍,别漏掉了。

      此时,时间早已过了下班的点,而我,并没因自己的工作已经完成而离开,而是打印了第二天的瓶签,标注好瓶数,再把定点的甘露醇标好时间,把瓶签撕好,一样一样的贴在了液体瓶上。感觉所有的工作已经做好,我找到了夜班护士,跟她说:明天的液体已经备好,今天需要执行的都在白班那位老师的手上,你再看看她都弄好了没,别漏了项目。

      站在护士站,又快速把今天的工作梳理了一下,感觉一切妥当,方才换衣服下班。

      第二天,换成了我上责任班,当我去给病人取痰标本化验的时候,发现原本气管切开的病人却没有进行气道湿化(我们所有气管切开的都用微量泵泵入湿化液进行气道湿化)。没敢多问,迅速返回治疗室,查看昨天转抄的医嘱,“气管内湿化”几个大字清清楚楚的写在上面,我也再三给交接双方都强调了要仔细看看,怎么就漏执行了呢?

      不管什么原因,重要的是先给病人用上。于是,以最快的速度给病人泵上了湿化液。

      值得庆幸的是,刚才给病人取痰标本的时候,感觉病人的痰液还不算粘稠。否则,心里会有满满的不安。

      那么,像这种交接班时候来的病人,到底该谁进行处理?如何才能避免这种错误的发生呢?

      1.如果可以,尽量减少交接班时转入病人。

      跟医生做好沟通,在科室早会上加以强调,所有事先有联系医生的转诊,要尽量避免在交接班的时间点转来。告诉家属,可以先把病人送过来,留下一个家属在那里办理出院手续,这样,两边都不耽误。不要等到下班时或者下班后特殊时段转过来,以免造成交接班时忙乱,或者特殊时段一个人忙不过来的情况。

      2.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做好床头交接。

      交接班制度明确规定,接班者要提前15分钟到科室,清点需要交接的物品,阅读交班报告,对特殊病人进行床头交接。接班者根据自己的需要,掌握自己到科室的时间。在神经外科,提前15分钟根本无法满足你接病人的需要,因为,所有的昏迷病人都要查看皮肤情况。以到科室的时间为准,我们几乎都是提前半小时开始去病房接班。

      对交接班时来的病人,交接双方都要引起高度重视,严格床头交接清楚,哪些工作已经做好,哪些工作是接下来需要下一班去做的,都要重点强调,具体说明白,以免遗漏。平时要形成习惯,凡因交接不清出现的问题有接班者负责。

      3.个人认为,只要是规定接班时间点之前来的病人,只要不是接班的人主动要求去处理,交班者就应该把病人处理好再下班。

      比如,病人来了,安置好床位,把事先已经准备好的心电监护接上,氧气吸上,把所有使用的东西给病人交代清楚,把入院介绍中的制度向病人做好讲解。尽量给下一班少留工作,因为夜班一个人的情况下工作量也是相当大。

      4.如果病人来时,接班者已经接完,而下班时间还未到,接班者愿意且主动要求完成刚来病人的所有工作,交班者可以提前下班,并表示感谢。这样也避免了两人之间的交接,减少了遗漏工作的发生。

      5.大家要本着为病人着想的理念,互相迁就,互相帮助。

      作为长期合作的同事,不能斤斤计较,更何况我们从事的是琐碎的护理行业,更需要大家的互相帮助,互相理解,互相合作。当发现错误的时候,不能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第一时间给予补救。发现不紧急、不涉及病人利益的不足,也可以在适当的时候告知涉事者本人,让其自己弥补。

      6.每人都要有主动奉献精神,有职责荣誉感。

      护理工作不同于其他的职业,能够说几点下班就能够几点下班,忙碌的时候,下班时间晚个几分钟或者半小时是很常见的事情。遇到这种情况,要以平和的心态对待,不要带有情绪去工作。如果把该做的事情都做好了,如果可以用几分钟或者半小时换来下班回家后的安宁,那又何乐而不为呢。更何况,长此以往,你的付出大家都会有目共睹,当你需要帮助的时候,这些回报就自然而然的凸显了出来。

      护理工作是一个连续的过程,班与班之间并不是能够完全截然分开的,它需要在班上的每个人,用自己最大的热情来延续上一班的工作。所以,工作中,我们要认真负责,善于观察思考,发现问题及时查漏补缺,把对病人的损失尽可能的降到最小。工作中能够包容同事的缺点,学习他人的优点,互相影响,互相借鉴,不要针尖对麦芒,眼里容不得一粒沙子。本着为病人服务的宗旨,把交接班的工作做好,做足,不留后患,不漏执行,互帮互助,让一切在良性循环的、和谐的工作氛围中持续发展下去。
        查看全部


      交接班时来的病人,到底该谁来处理?


        案例:

      timg.jpg



      下午刚上班,在护士站上主药班的我接到了在门诊坐诊的医生打来的电话,说一会儿有个病人从县医院转过来,让备好床位,做好迎接工作。挂了电话,通知责任班护士,接下来责任班护士一阵忙碌,把吸痰、吸氧装置都安在了病房吸引板上,心电监护也放在了病人的床头桌,备用床铺好,各种常规用物暖瓶、垃圾篓、床位凳也都归位。一切准备就绪,就等病人到来入住了。

      可是,从上班等到了小夜班来接班,也没见病人到来,正要打电话询问医生的时候,只见急诊室的护士匆忙的拉着担架车上的病人到了病房。抬头望了望走廊里悬挂的钟表,这时时间指向了17:55,而我们规定的是18:00小夜班接完班,让白班的人离开。

      不管几点,病人来了就要迎接,白班责任护士帮助病人过床,上心电监护,吸氧,查看病人皮肤情况,测量生命体征,向家属讲解注意事项,介绍医院环境及各种制度。之后,回护士站完善各种纪录。

      而我,也没有离开,迅速处理转抄了医生下的医嘱,并把它分别写在了定点治疗的注射单及治疗单上。

      这时,夜班的护士已经接完了班,想给她交班,却没有跟她说话的机会,因为监护室里也刚转出来一个病人,由于刚出监护室,不熟悉普通病房的情况,不停的在叫护士。还有其他需要吸痰、换液体、封管的,夜班护士忙的不可开交。

      看着夜班护士忙碌的身影,我也没好意思叫她。这时,病人来时带着的液体已经输完,需要更换,白班护士询问我接下来需要给病人接瓶啥药,我就把手里转抄的医嘱单交给了白班护士,并嘱咐,把所有的都看一遍,别漏掉了。

      此时,时间早已过了下班的点,而我,并没因自己的工作已经完成而离开,而是打印了第二天的瓶签,标注好瓶数,再把定点的甘露醇标好时间,把瓶签撕好,一样一样的贴在了液体瓶上。感觉所有的工作已经做好,我找到了夜班护士,跟她说:明天的液体已经备好,今天需要执行的都在白班那位老师的手上,你再看看她都弄好了没,别漏了项目。

      站在护士站,又快速把今天的工作梳理了一下,感觉一切妥当,方才换衣服下班。

      第二天,换成了我上责任班,当我去给病人取痰标本化验的时候,发现原本气管切开的病人却没有进行气道湿化(我们所有气管切开的都用微量泵泵入湿化液进行气道湿化)。没敢多问,迅速返回治疗室,查看昨天转抄的医嘱,“气管内湿化”几个大字清清楚楚的写在上面,我也再三给交接双方都强调了要仔细看看,怎么就漏执行了呢?

      不管什么原因,重要的是先给病人用上。于是,以最快的速度给病人泵上了湿化液。

      值得庆幸的是,刚才给病人取痰标本的时候,感觉病人的痰液还不算粘稠。否则,心里会有满满的不安。

      那么,像这种交接班时候来的病人,到底该谁进行处理?如何才能避免这种错误的发生呢?

      1.如果可以,尽量减少交接班时转入病人。

      跟医生做好沟通,在科室早会上加以强调,所有事先有联系医生的转诊,要尽量避免在交接班的时间点转来。告诉家属,可以先把病人送过来,留下一个家属在那里办理出院手续,这样,两边都不耽误。不要等到下班时或者下班后特殊时段转过来,以免造成交接班时忙乱,或者特殊时段一个人忙不过来的情况。

      2.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做好床头交接。

      交接班制度明确规定,接班者要提前15分钟到科室,清点需要交接的物品,阅读交班报告,对特殊病人进行床头交接。接班者根据自己的需要,掌握自己到科室的时间。在神经外科,提前15分钟根本无法满足你接病人的需要,因为,所有的昏迷病人都要查看皮肤情况。以到科室的时间为准,我们几乎都是提前半小时开始去病房接班。

      对交接班时来的病人,交接双方都要引起高度重视,严格床头交接清楚,哪些工作已经做好,哪些工作是接下来需要下一班去做的,都要重点强调,具体说明白,以免遗漏。平时要形成习惯,凡因交接不清出现的问题有接班者负责。

      3.个人认为,只要是规定接班时间点之前来的病人,只要不是接班的人主动要求去处理,交班者就应该把病人处理好再下班。

      比如,病人来了,安置好床位,把事先已经准备好的心电监护接上,氧气吸上,把所有使用的东西给病人交代清楚,把入院介绍中的制度向病人做好讲解。尽量给下一班少留工作,因为夜班一个人的情况下工作量也是相当大。

      4.如果病人来时,接班者已经接完,而下班时间还未到,接班者愿意且主动要求完成刚来病人的所有工作,交班者可以提前下班,并表示感谢。这样也避免了两人之间的交接,减少了遗漏工作的发生。

      5.大家要本着为病人着想的理念,互相迁就,互相帮助。

      作为长期合作的同事,不能斤斤计较,更何况我们从事的是琐碎的护理行业,更需要大家的互相帮助,互相理解,互相合作。当发现错误的时候,不能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第一时间给予补救。发现不紧急、不涉及病人利益的不足,也可以在适当的时候告知涉事者本人,让其自己弥补。

      6.每人都要有主动奉献精神,有职责荣誉感。

      护理工作不同于其他的职业,能够说几点下班就能够几点下班,忙碌的时候,下班时间晚个几分钟或者半小时是很常见的事情。遇到这种情况,要以平和的心态对待,不要带有情绪去工作。如果把该做的事情都做好了,如果可以用几分钟或者半小时换来下班回家后的安宁,那又何乐而不为呢。更何况,长此以往,你的付出大家都会有目共睹,当你需要帮助的时候,这些回报就自然而然的凸显了出来。

      护理工作是一个连续的过程,班与班之间并不是能够完全截然分开的,它需要在班上的每个人,用自己最大的热情来延续上一班的工作。所以,工作中,我们要认真负责,善于观察思考,发现问题及时查漏补缺,把对病人的损失尽可能的降到最小。工作中能够包容同事的缺点,学习他人的优点,互相影响,互相借鉴,不要针尖对麦芒,眼里容不得一粒沙子。本着为病人服务的宗旨,把交接班的工作做好,做足,不留后患,不漏执行,互帮互助,让一切在良性循环的、和谐的工作氛围中持续发展下去。
       

      泰心董军:做了JCI之后 我们为什么还要做HIMSS?

      真菌:念珠菌、曲霉、隐球菌、毛霉菌...<方鸳娜>&&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837 次浏览 • 2017-04-26 12:04 • 来自相关话题

      上周二4月11日晚八点,HIMSS从零到一系列课,由泰心医院副院长董军给我们做了完美收关。

      作为系列课的总结,董院重点讲解HIMISS认证过程中的信息工作汇报策划与模拟评审的内容,这两部分是正式做HIMSS认证开始最重要的工作!
       
      董院在讲课中,与大家详细介绍泰心医院在HIMSS 7评级时准备医院信息工作汇报策划的各个环节,将以医院评级前的模拟评审为案例重点解读模拟评审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以及改进措施。
       
      更重要的是,董院给我们解答了一个很关键的问题:做了JCI评审认证之后,我们为什么还要做HIMSS?



      第一部分:信息工作汇报策划

      在HIMSS正式评审的第一天,医院需要向评审方提供一个详细的医院信息工作汇报,首先是医院基本情况的介绍,包括整栋大楼的布局,医院日常的工作量、质量、医院的社会认可度等。
       
      其次是医院信息工作的汇报,这个汇报通常由信息部主任或者主管来完成,这个汇报是首次会议最重要的内容。汇报内容包括医院信息系统建设规划和历程,信息系统建立时间和发展,信息系统的硬件和软件概况,医院信息系统的治理结构,就是员工在其中的分工概况信息等,除了信息部以外,医院信息系统的治理结构还应该包含大量的临床科室的一线人员。
       
      报汇报内容会非常详细。评审专家会根据汇报的内容,甚至是翻译问题,提出他的质疑或者与你就某一个点做更多的讨论和了解。比如很多医院都成立了医院信息管理委员会,那么评审专家就会很关心这个委员会是不是有院领导或者一把手院长的参与,在具体参与的过程中他做了什么具体工作......这些问题评审专家都会了解得非常仔细。
       
      就医院信息系统建设历程,这里我们一起来回顾下泰心医院信息化建设之路,帮助大家建立对医院信息系统的整体认识。
       
      2002年  信息总体规划、顶层设计
      2003年  门急诊信息系统自动包药机全员PACS
      2004年  全院LIS手术麻醉系统
      2005年  住院信息系统、病历书写系统、住院自动包药机、住院医保联网结算
      2006年  临床路径系统、体检系统、感染控制系统
      2007年  门急诊医保联网结算、门急诊排队叫号系统
      2009年  住院腕带与医嘱执行系统
      2010年  护理信息系统
      2011年  结构化病历书写系统、信息集成平台
      2012年  危急值管理系统
      2013年  区域信息交换平台
      2014年  全院重症监护系统、纸质病历数字化系统
      2015年  手术麻醉系统升级、心电系统、HIMSS 6、HIMSS 7
       
      医院信息工作的汇报,董院还重点介绍了HIE环节,即医疗信息的交换。她强调HIE是医院信息系统必须具备的。比如说泰心是一所专科医院,没有下级医院,但是泰心也需要具备HIE的功能,其他医院同样可以和泰心的病人进行数据交换。在评审过程中,泰心向专家展示了其数据交换的过程,并得到了认可。
       
      医院信息工作的汇报最后一个内容,是灾难的恢复以及业务的连续性。这部分最重要的就是展示医院用什么样的方法来预防灾难、宕机,有没有发生过灾难性事件,包括系统宕机、病毒感染,出现这样的情况怎样改进的,用案例来解释。


      第二部分:模拟评审

      首先,先认识模拟评审。模拟评审分为自我评价、同行模拟、HIMSS评审专家模拟三类。
       
      简单来说,模拟评审不是简单的查找问题,而是把HIMSS作为一个质量标准,建立信息系统的运行和应用体系。模拟评审不是偶尔一次的某一个修改,而是请同行专家或内部审核员按照标准十分正规地从头到尾做模拟检查。在模拟审核策划中,必须按照标准逐条进行检查!
       
      董院经常被问到这个问题——为什么我们在HIMSS 7的时候要进行模拟评审?过去HIMSS 6的时候是书面评审,不是现场评审,而就是从泰心做HIMSS 7 认证的时候,全球开始要求进行现场评审。董院认为,HIMSS 和JCI最大的不同是需要更好的技术来实现,如果没有专家提前的特别指导,医院是做不到的。所以泰心当时做HIMISS 6的评审的时候,就达成了一种共识,希望用最短的时间得到专家的指点。在HIMSS 7认证时,泰心就请了外部的模拟评审,得到了很大的收获。
       
      有关模拟评审,通常有两个原则:第一,通常先进行医院内部模拟评审,然后外请专家模拟评审;第二,医院应该在不同的阶段制定不同的模拟评审。
       
      模拟评审,不只有外请的专家,事实上泰心的自我评审每一年都需要做一次。内部评审虽然是自我评价,也可以请同行来帮助。泰心建院这么多年来,对JCI的质量体系和医院评审的质量体系,每一年都会外请专家来进行模拟评。另外就是请JCI或者是HIMSS的评审专家来进行模拟评审。这个当然是一种有偿服务。
       
      此外,医院要分不同的阶段,制定不同的模拟评审,根据自己医院的实际需求。也可以对评审做具体的拆分。比如说,我就重点做哪部分的评审,这样可以突出重点,当然也可以做全面评审。
       
      在泰心医院数次的模拟评审中遇到了很多的问题,董院对这些问题和相应的改进措施做了如下总结:
       
      第一类问题,共享问题。就信息共享来说,HIMSS比JCI有更高的要求,医院的操作系统和查询系统需要完全分开。操作系统,对授权要求非常严格,而查询系统应该是对所有的医护人员权限开放。这是两个系统需要分开的根本原因。
       
      第二类问题,录入与查询的关系。比如护理信息系统不需再登录可以自动打开HIS主界面,列出该病区所有患者,选中患者信息可以查看患者病历;手术室麻醉医生要通过手术医生站,选中当前手术患者,直接同时打开EMR及CIS界面:不要再看EMR时候再录入患者病案号等。
       
      第三类问题,未实现电子化问题。相应改进措施比如,单纯电子化表单:同意书等,由高拍仪扫描完成或是医生标识完成;需要与数据库交互电子表单:由数据库取数据,填写完毕后写入数据库;交接单类:交接数据,由系统自动生成,护士可修改,格式与目前纸质尽可能一致,明确显示内容及数据来源等;量化评估表:整理表单内容及计算方式,可自动计算评分结果等。
       
      第四类问题,医疗信息的连续性问题。保证医疗信息的连续性,必须做好宕机预案,保证宕机后可以持续获得患者信息。宕机预案的改进做法有:1.自动备份,包括患者基本资料,过敏情况;2.所有的医嘱都以PDF格式存放到系统备份目录中;3.每次退出HIS时对比是否有新数据,重新生成PDF文件时候,自动更新保存。
       
      第五类问题,用药超常规问题,具体是指在非规定的用药时间执行用药,需要记录提早或是延后执行用药的记录。相应的改进措施包括护士单次执行,护士给药提醒等。
       
      第六类问题,药物整合(EMAR)问题,用药提醒机制、用药的自动整合机制,例如院前用药和入院后的整合,出院长期用药与入院前的关联整合等。
       
      还有临床决策支持问题;签名的真实性问题;设备接口连接问题等等......


      第三部分:做了JCI评审认证之后,我们为什么还要做HIMSS?

      在讲课的最后,董院如此总结:
       
      “如今JCI标准认证在国内很火热,大家都在做JCI,那什么是JCI?JCI就是安全、质量和持续质量改进。那么为什么做了JCI之后,我们还要做HIMSS?HIMSS是什么?HIMSS不仅仅是工具,不仅仅是EMR(电子病历)、No paper (无纸化)、EMAR(电子用药管理记录)、Close loop (闭环管理)和CDSS (临床决策支持系统)。我们为什么要做HIMSS?因为所有JCI的制度、流程最佳的落实是靠HIMSS,只有做了HIMSS才能把质量标准相应的规章制度细化、固化且优化了,这样才能真正地实现安全和持续质量改进,获得最大的效率和效益!”






      HIMSS最佳实践中国第一书! 董军 著
      (本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和我们联系!) 查看全部
      上周二4月11日晚八点,HIMSS从零到一系列课,由泰心医院副院长董军给我们做了完美收关。

      作为系列课的总结,董院重点讲解HIMISS认证过程中的信息工作汇报策划与模拟评审的内容,这两部分是正式做HIMSS认证开始最重要的工作!
       
      董院在讲课中,与大家详细介绍泰心医院在HIMSS 7评级时准备医院信息工作汇报策划的各个环节,将以医院评级前的模拟评审为案例重点解读模拟评审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以及改进措施。
       
      更重要的是,董院给我们解答了一个很关键的问题:做了JCI评审认证之后,我们为什么还要做HIMSS?



      第一部分:信息工作汇报策划

      在HIMSS正式评审的第一天,医院需要向评审方提供一个详细的医院信息工作汇报,首先是医院基本情况的介绍,包括整栋大楼的布局,医院日常的工作量、质量、医院的社会认可度等。
       
      其次是医院信息工作的汇报,这个汇报通常由信息部主任或者主管来完成,这个汇报是首次会议最重要的内容。汇报内容包括医院信息系统建设规划和历程,信息系统建立时间和发展,信息系统的硬件和软件概况,医院信息系统的治理结构,就是员工在其中的分工概况信息等,除了信息部以外,医院信息系统的治理结构还应该包含大量的临床科室的一线人员。
       
      报汇报内容会非常详细。评审专家会根据汇报的内容,甚至是翻译问题,提出他的质疑或者与你就某一个点做更多的讨论和了解。比如很多医院都成立了医院信息管理委员会,那么评审专家就会很关心这个委员会是不是有院领导或者一把手院长的参与,在具体参与的过程中他做了什么具体工作......这些问题评审专家都会了解得非常仔细。
       
      就医院信息系统建设历程,这里我们一起来回顾下泰心医院信息化建设之路,帮助大家建立对医院信息系统的整体认识。
       
      2002年  信息总体规划、顶层设计
      2003年  门急诊信息系统自动包药机全员PACS
      2004年  全院LIS手术麻醉系统
      2005年  住院信息系统、病历书写系统、住院自动包药机、住院医保联网结算
      2006年  临床路径系统、体检系统、感染控制系统
      2007年  门急诊医保联网结算、门急诊排队叫号系统
      2009年  住院腕带与医嘱执行系统
      2010年  护理信息系统
      2011年  结构化病历书写系统、信息集成平台
      2012年  危急值管理系统
      2013年  区域信息交换平台
      2014年  全院重症监护系统、纸质病历数字化系统
      2015年  手术麻醉系统升级、心电系统、HIMSS 6、HIMSS 7
       
      医院信息工作的汇报,董院还重点介绍了HIE环节,即医疗信息的交换。她强调HIE是医院信息系统必须具备的。比如说泰心是一所专科医院,没有下级医院,但是泰心也需要具备HIE的功能,其他医院同样可以和泰心的病人进行数据交换。在评审过程中,泰心向专家展示了其数据交换的过程,并得到了认可。
       
      医院信息工作的汇报最后一个内容,是灾难的恢复以及业务的连续性。这部分最重要的就是展示医院用什么样的方法来预防灾难、宕机,有没有发生过灾难性事件,包括系统宕机、病毒感染,出现这样的情况怎样改进的,用案例来解释。


      第二部分:模拟评审

      首先,先认识模拟评审。模拟评审分为自我评价、同行模拟、HIMSS评审专家模拟三类。
       
      简单来说,模拟评审不是简单的查找问题,而是把HIMSS作为一个质量标准,建立信息系统的运行和应用体系。模拟评审不是偶尔一次的某一个修改,而是请同行专家或内部审核员按照标准十分正规地从头到尾做模拟检查。在模拟审核策划中,必须按照标准逐条进行检查!
       
      董院经常被问到这个问题——为什么我们在HIMSS 7的时候要进行模拟评审?过去HIMSS 6的时候是书面评审,不是现场评审,而就是从泰心做HIMSS 7 认证的时候,全球开始要求进行现场评审。董院认为,HIMSS 和JCI最大的不同是需要更好的技术来实现,如果没有专家提前的特别指导,医院是做不到的。所以泰心当时做HIMISS 6的评审的时候,就达成了一种共识,希望用最短的时间得到专家的指点。在HIMSS 7认证时,泰心就请了外部的模拟评审,得到了很大的收获。
       
      有关模拟评审,通常有两个原则:第一,通常先进行医院内部模拟评审,然后外请专家模拟评审;第二,医院应该在不同的阶段制定不同的模拟评审。
       
      模拟评审,不只有外请的专家,事实上泰心的自我评审每一年都需要做一次。内部评审虽然是自我评价,也可以请同行来帮助。泰心建院这么多年来,对JCI的质量体系和医院评审的质量体系,每一年都会外请专家来进行模拟评。另外就是请JCI或者是HIMSS的评审专家来进行模拟评审。这个当然是一种有偿服务。
       
      此外,医院要分不同的阶段,制定不同的模拟评审,根据自己医院的实际需求。也可以对评审做具体的拆分。比如说,我就重点做哪部分的评审,这样可以突出重点,当然也可以做全面评审。
       
      在泰心医院数次的模拟评审中遇到了很多的问题,董院对这些问题和相应的改进措施做了如下总结:
       
      第一类问题,共享问题。就信息共享来说,HIMSS比JCI有更高的要求,医院的操作系统和查询系统需要完全分开。操作系统,对授权要求非常严格,而查询系统应该是对所有的医护人员权限开放。这是两个系统需要分开的根本原因。
       
      第二类问题,录入与查询的关系。比如护理信息系统不需再登录可以自动打开HIS主界面,列出该病区所有患者,选中患者信息可以查看患者病历;手术室麻醉医生要通过手术医生站,选中当前手术患者,直接同时打开EMR及CIS界面:不要再看EMR时候再录入患者病案号等。
       
      第三类问题,未实现电子化问题。相应改进措施比如,单纯电子化表单:同意书等,由高拍仪扫描完成或是医生标识完成;需要与数据库交互电子表单:由数据库取数据,填写完毕后写入数据库;交接单类:交接数据,由系统自动生成,护士可修改,格式与目前纸质尽可能一致,明确显示内容及数据来源等;量化评估表:整理表单内容及计算方式,可自动计算评分结果等。
       
      第四类问题,医疗信息的连续性问题。保证医疗信息的连续性,必须做好宕机预案,保证宕机后可以持续获得患者信息。宕机预案的改进做法有:1.自动备份,包括患者基本资料,过敏情况;2.所有的医嘱都以PDF格式存放到系统备份目录中;3.每次退出HIS时对比是否有新数据,重新生成PDF文件时候,自动更新保存。
       
      第五类问题,用药超常规问题,具体是指在非规定的用药时间执行用药,需要记录提早或是延后执行用药的记录。相应的改进措施包括护士单次执行,护士给药提醒等。
       
      第六类问题,药物整合(EMAR)问题,用药提醒机制、用药的自动整合机制,例如院前用药和入院后的整合,出院长期用药与入院前的关联整合等。
       
      还有临床决策支持问题;签名的真实性问题;设备接口连接问题等等......


      第三部分:做了JCI评审认证之后,我们为什么还要做HIMSS?

      在讲课的最后,董院如此总结:
       
      “如今JCI标准认证在国内很火热,大家都在做JCI,那什么是JCI?JCI就是安全、质量和持续质量改进。那么为什么做了JCI之后,我们还要做HIMSS?HIMSS是什么?HIMSS不仅仅是工具,不仅仅是EMR(电子病历)、No paper (无纸化)、EMAR(电子用药管理记录)、Close loop (闭环管理)和CDSS (临床决策支持系统)。我们为什么要做HIMSS?因为所有JCI的制度、流程最佳的落实是靠HIMSS,只有做了HIMSS才能把质量标准相应的规章制度细化、固化且优化了,这样才能真正地实现安全和持续质量改进,获得最大的效率和效益!”

      506653-5741c63bc404a4c8dce6949820170426001.jpg


      HIMSS最佳实践中国第一书! 董军 著
      (本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和我们联系!)

      【精选感控课件】——医疗机构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管理

      感染暴发事件及医院感染纠纷案例wangnan1225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505 次浏览 • 2017-04-26 10:15 • 来自相关话题

      课件作者:
      东大学齐鲁医院质控办公室 感染管理处    韩辉
       



































        查看全部

      课件作者:
      东大学齐鲁医院质控办公室 感染管理处    韩辉
       










      641.jpg


      643.jpg


       

      一同走过的这些年

      职业安全wangnan1225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364 次浏览 • 2017-04-26 09:59 • 来自相关话题

      孟晓萌
      莱钢医院   消毒供应中心
              2016年12月27日,对于消毒供应人员来说是个特殊而值得纪念的日子,这一天,我们三项规范重新修订并颁布了。为了这一天的到来,我们消供的专家们付出了太多太多……

              2011年至今,六年的时间,我有幸见证了消毒供应管理模式的变革,经历了消毒供应的发展与变化。六年里,我更加审视了自己的态度与成长。我自己一点一滴的成长与进步都离不开领导的支持与帮助,离不开消毒供应中心这个团队。当掌声和鲜花拥来时,原本可以骄傲的自己反而更加的平静和坦然。

              清楚地记得2011年专科培训时的情景。那时,我们三项规范刚刚颁布和实施,我,作为这个专业的“新人”,对规范还不是特别熟悉,所以我特别珍惜那次专科学习机会。学习期间我认真做笔记,虚心向专家们请教。当时省中医张新英老师的一句话至今让我记忆犹新,并且一直鼓励着我。她说:“有了规范,我们供应室的人就知道怎么做是对的,怎么做是错的了”。专业学习之后我的进步很大。也就是从那时起,我知道了“专业人专业事”就是我们的目标和方向,体会到了护理部主任之所以让年轻的我在消毒供应中心工作,那是寄予多么深厚的希望;领悟到消供工作的路是任重道远!




              2014年,我作为莱芜市消毒供应质控中心专家组成员跟随质控中心到我市的二级以上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督导检查,那次检查是我市质控中心成立以来第一次开展工作,我非常珍惜学习机会,期间交流了很多,为我市其他医院提供了许多建议和好的做法,同时也吸取其他医院好的经验,应用到我们自己科室,工作更加完善和进步。

              作为消毒供应中心的护士,我并未因为脱离临床而放弃一些活动,我多次参加医院举行的护理技术比武。记得有一次技术比武,我顺利通过了笔试,在进行操作练习的时候,因为自己不在临床工作,练起来比较吃力,是护士长的认真打动了我,让我到临床科室去请教老师,并陪我练到深夜。经过勤学苦练,最终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近两年多时间,伴随着自己的成长,我开始学习制作专业课件,并提交给省质控中心,幸运的是有两次被省质控中心录用并在全省技能培训班授课。当我手捧荣誉证书的时候,我会第一个拿给护士长看,因为这成绩的背后有她的鞭策和指导。很多时候,我因为工作的疏忽而受到护士长批评时,也会因为自己的粗心懊恼不已,并暗下决心:一定要将所有的事做到尽善尽美。回想起这点点滴滴、每时每刻,平淡中有些感动,感动中有些感悟,感悟中有些成长…

              就在去年我获得了莱钢“最美青工”和莱钢“先进工作者”、“优秀护士”等称号,我内心很清楚,这荣誉并不是属于我一个人,它应该属于消毒供应中心这个积极向上、团结奋进的团队。




              一路走过,踌躇前行,慢慢成长,渐渐地体会了消供工作不再是单一的洗洗涮涮,也不是简单的消消灭灭。在这里有博大精深的内涵、日新月异的发展、广播似锦的前程。现代化的消毒供应中心在不断地发展壮大,我们在一次次血与泪痛苦的磨砺中孜孜求索,这些辛苦的点点滴滴为我们成长的道路上点亮一盏灯,照亮前进的方向,也照亮着我美好的人生。让我们携手前进,继续为消毒供应的明天一路同行!



      【感控圈】有奖征稿啦!!!





        查看全部
      孟晓萌
      莱钢医院   消毒供应中心
              2016年12月27日,对于消毒供应人员来说是个特殊而值得纪念的日子,这一天,我们三项规范重新修订并颁布了。为了这一天的到来,我们消供的专家们付出了太多太多……

              2011年至今,六年的时间,我有幸见证了消毒供应管理模式的变革,经历了消毒供应的发展与变化。六年里,我更加审视了自己的态度与成长。我自己一点一滴的成长与进步都离不开领导的支持与帮助,离不开消毒供应中心这个团队。当掌声和鲜花拥来时,原本可以骄傲的自己反而更加的平静和坦然。

              清楚地记得2011年专科培训时的情景。那时,我们三项规范刚刚颁布和实施,我,作为这个专业的“新人”,对规范还不是特别熟悉,所以我特别珍惜那次专科学习机会。学习期间我认真做笔记,虚心向专家们请教。当时省中医张新英老师的一句话至今让我记忆犹新,并且一直鼓励着我。她说:“有了规范,我们供应室的人就知道怎么做是对的,怎么做是错的了”。专业学习之后我的进步很大。也就是从那时起,我知道了“专业人专业事”就是我们的目标和方向,体会到了护理部主任之所以让年轻的我在消毒供应中心工作,那是寄予多么深厚的希望;领悟到消供工作的路是任重道远!
      640.jpg

              2014年,我作为莱芜市消毒供应质控中心专家组成员跟随质控中心到我市的二级以上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督导检查,那次检查是我市质控中心成立以来第一次开展工作,我非常珍惜学习机会,期间交流了很多,为我市其他医院提供了许多建议和好的做法,同时也吸取其他医院好的经验,应用到我们自己科室,工作更加完善和进步。

              作为消毒供应中心的护士,我并未因为脱离临床而放弃一些活动,我多次参加医院举行的护理技术比武。记得有一次技术比武,我顺利通过了笔试,在进行操作练习的时候,因为自己不在临床工作,练起来比较吃力,是护士长的认真打动了我,让我到临床科室去请教老师,并陪我练到深夜。经过勤学苦练,最终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近两年多时间,伴随着自己的成长,我开始学习制作专业课件,并提交给省质控中心,幸运的是有两次被省质控中心录用并在全省技能培训班授课。当我手捧荣誉证书的时候,我会第一个拿给护士长看,因为这成绩的背后有她的鞭策和指导。很多时候,我因为工作的疏忽而受到护士长批评时,也会因为自己的粗心懊恼不已,并暗下决心:一定要将所有的事做到尽善尽美。回想起这点点滴滴、每时每刻,平淡中有些感动,感动中有些感悟,感悟中有些成长…

              就在去年我获得了莱钢“最美青工”和莱钢“先进工作者”、“优秀护士”等称号,我内心很清楚,这荣誉并不是属于我一个人,它应该属于消毒供应中心这个积极向上、团结奋进的团队。
      640CA312QK7.jpg

              一路走过,踌躇前行,慢慢成长,渐渐地体会了消供工作不再是单一的洗洗涮涮,也不是简单的消消灭灭。在这里有博大精深的内涵、日新月异的发展、广播似锦的前程。现代化的消毒供应中心在不断地发展壮大,我们在一次次血与泪痛苦的磨砺中孜孜求索,这些辛苦的点点滴滴为我们成长的道路上点亮一盏灯,照亮前进的方向,也照亮着我美好的人生。让我们携手前进,继续为消毒供应的明天一路同行!
      641.jpg
      【感控圈】有奖征稿啦!!!

      643.jpg

       

      市中心医疗集团成功举办青岛市医院消毒供应质控标准培训班

      真菌:念珠菌、曲霉、隐球菌、毛霉菌...wangnan1225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605 次浏览 • 2017-04-21 17:39 • 来自相关话题

          4月20日,由青岛市消毒供应质控中心和青岛市护理学会联合主办,青岛市中心医疗集团承办的“青岛市医院消毒供应质控标准培训班”在青岛市邮电疗养院顺利举行,旨在培训我市消毒供应专业人员对消毒供应专业三项强制性卫生行业标准的掌握,全面提升我市消毒供应专业队伍的综合水准和管理水平。来自全市医疗机构及驻青卫生单位的消毒供应专业从业人员310余人参加了培训班。山东省消毒供应质控中心主任、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院感处处长韩辉、青岛市卫生计生委医政医管处处长吕富杰、青岛市护理学会理事长王玉玲等参会。







          集团副院长邹晓首先致欢迎辞,随后,韩辉处长和吕富杰处长在讲话中均对青岛市消毒供应质控中心实行的“监督执法+专业指导”联合检查新模式、青岛市区域化消毒供应规范管理等创新工作模式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建议省内推广,同时对市中心医疗集团作为挂靠单位所做的具体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最后,烟台毓璜顶医院曲华、山东大学第二医院毛淑芝、济南市中心医院韦敏、集团杨风等专家分别围绕消毒供应质量控制标准中的管理要求、技术要求、外来器械管理和质量追溯等内容进行了专业讲解和详细剖析,培训内容新颖,实用性强,解决了我市消毒供应专业从业人员在学习新标准和践行新标准中产生的诸多困惑,必将有效地推动我市消毒供应事业的蓬勃发展!






      相关信息
          我市消毒供应质控中心自2014年成立以来,在青岛市卫生计生委的领导下,共举办学术会议5次,共计1400余人次;质控检查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共计450余家,有力的提升了青岛市消毒供应综合质量管理水平;实施“监督执法+专业指导”新模式,与青岛市卫生计生监督执法局联合专项检查,将质控中心的专业指导与监督执法工作有机结合,促进了质控中心依法管理,强化了其行业规范的依从性;同时弥补了监督执法力量不足、医学专业知识相对欠缺的短板,实现了强强联合,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为探索建立青岛市区域化消毒供应工作,实现全市资源共享,杜绝院感隐患,我市消毒供应质控中心相继制定了《青岛市区域化消毒供应中心指导意见》、《青岛市医疗机构委托消毒灭菌供应协议》、《青岛市区域化消毒供应中心指导流程》等相关保障制度,领先于国内其他省市,形成了规范的管理体系,保障了区域化消毒供应的安全。目前全市已有42家医疗机构取消不符合规范的供应室,实现委托消毒供应服务。 查看全部

      QQ截图20170421174200.png


          4月20日,由青岛市消毒供应质控中心和青岛市护理学会联合主办,青岛市中心医疗集团承办的“青岛市医院消毒供应质控标准培训班”在青岛市邮电疗养院顺利举行,旨在培训我市消毒供应专业人员对消毒供应专业三项强制性卫生行业标准的掌握,全面提升我市消毒供应专业队伍的综合水准和管理水平。来自全市医疗机构及驻青卫生单位的消毒供应专业从业人员310余人参加了培训班。山东省消毒供应质控中心主任、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院感处处长韩辉、青岛市卫生计生委医政医管处处长吕富杰、青岛市护理学会理事长王玉玲等参会。


      QQ截图20170421174123.png


          集团副院长邹晓首先致欢迎辞,随后,韩辉处长和吕富杰处长在讲话中均对青岛市消毒供应质控中心实行的“监督执法+专业指导”联合检查新模式、青岛市区域化消毒供应规范管理等创新工作模式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建议省内推广,同时对市中心医疗集团作为挂靠单位所做的具体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QQ截图20170421174141.png


          最后,烟台毓璜顶医院曲华、山东大学第二医院毛淑芝、济南市中心医院韦敏、集团杨风等专家分别围绕消毒供应质量控制标准中的管理要求、技术要求、外来器械管理和质量追溯等内容进行了专业讲解和详细剖析,培训内容新颖,实用性强,解决了我市消毒供应专业从业人员在学习新标准和践行新标准中产生的诸多困惑,必将有效地推动我市消毒供应事业的蓬勃发展!

      QQ截图20170421174212.png


      相关信息
          我市消毒供应质控中心自2014年成立以来,在青岛市卫生计生委的领导下,共举办学术会议5次,共计1400余人次;质控检查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共计450余家,有力的提升了青岛市消毒供应综合质量管理水平;实施“监督执法+专业指导”新模式,与青岛市卫生计生监督执法局联合专项检查,将质控中心的专业指导与监督执法工作有机结合,促进了质控中心依法管理,强化了其行业规范的依从性;同时弥补了监督执法力量不足、医学专业知识相对欠缺的短板,实现了强强联合,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为探索建立青岛市区域化消毒供应工作,实现全市资源共享,杜绝院感隐患,我市消毒供应质控中心相继制定了《青岛市区域化消毒供应中心指导意见》、《青岛市医疗机构委托消毒灭菌供应协议》、《青岛市区域化消毒供应中心指导流程》等相关保障制度,领先于国内其他省市,形成了规范的管理体系,保障了区域化消毒供应的安全。目前全市已有42家医疗机构取消不符合规范的供应室,实现委托消毒供应服务。

      做一个普通的好零件——消毒供应质量改进交流会有感

      感控资讯wangnan1225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370 次浏览 • 2017-04-21 17:19 • 来自相关话题

      作者:王庆玲
       



           如果把各个医院的消毒供应中心比作一架架机器,那工作人员就是机器上的一个个零件。零件各式各样,大小不同,形状各异,分工也有所区别。但不可否认的一点是:每个零件都很重要,缺一不可。




          8月25日至30日,山东省消毒供应质控中心2016年质量持续改进学术交流会在美丽的沿海城市烟台举行。交流会现场,10余位消毒供应知名专家亲临授课,300多位消毒供应中心一线工作人员共聚研讨。
          消毒供应如何进行精细化管理?消毒供应质量如何持续改进?口腔器械、精密手术器械如何进行管理与维护?如何进行压力蒸汽灭菌及低温等离子灭菌?一个个专业问题在会议现场抛出并当场讨论解决,包括我在内的一线工作人员对消毒供应工作又有了新的认知。





           消毒供应中心是每个医院不可缺少的部分,是医院正常工作的重要保障与前提,是医院这架巨大机器中的核心部件。作为消毒中心的一个个零件,普通员工素质水平直接决定了消毒供应质量改进。






          如果将消毒供应工作比作机器,员工比作零件,那此次培训交流会便是是润滑剂。感谢领导搭建了这样一个好的交流平台,为大家提供了学习、交流、进步的机会。一直以来,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就对员工的培训十分重视。通过一系列培训,大家共同学习共同进步,消毒供应工作质量得到极大改进。




          文首曾提到:每个零件都很重要,缺一不可。消毒供应工作是个整体,它更趋近于木桶原理,每个项目步骤都不能出错。所以,每个人都应该时刻保持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定时做培训给零件以润滑,做一个普通的好零件。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消毒供应中心 王庆玲 电话13335118161) 查看全部
      作者:王庆玲
       
      QQ截图20170421171218.png

           如果把各个医院的消毒供应中心比作一架架机器,那工作人员就是机器上的一个个零件。零件各式各样,大小不同,形状各异,分工也有所区别。但不可否认的一点是:每个零件都很重要,缺一不可。
      QQ截图20170421171359.png

          8月25日至30日,山东省消毒供应质控中心2016年质量持续改进学术交流会在美丽的沿海城市烟台举行。交流会现场,10余位消毒供应知名专家亲临授课,300多位消毒供应中心一线工作人员共聚研讨。
          消毒供应如何进行精细化管理?消毒供应质量如何持续改进?口腔器械、精密手术器械如何进行管理与维护?如何进行压力蒸汽灭菌及低温等离子灭菌?一个个专业问题在会议现场抛出并当场讨论解决,包括我在内的一线工作人员对消毒供应工作又有了新的认知。

      QQ截图20170421171412.png

           消毒供应中心是每个医院不可缺少的部分,是医院正常工作的重要保障与前提,是医院这架巨大机器中的核心部件。作为消毒中心的一个个零件,普通员工素质水平直接决定了消毒供应质量改进。

      QQ截图20170421171425.png


          如果将消毒供应工作比作机器,员工比作零件,那此次培训交流会便是是润滑剂。感谢领导搭建了这样一个好的交流平台,为大家提供了学习、交流、进步的机会。一直以来,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就对员工的培训十分重视。通过一系列培训,大家共同学习共同进步,消毒供应工作质量得到极大改进。
      QQ截图20170421171438.png

          文首曾提到:每个零件都很重要,缺一不可。消毒供应工作是个整体,它更趋近于木桶原理,每个项目步骤都不能出错。所以,每个人都应该时刻保持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定时做培训给零件以润滑,做一个普通的好零件。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消毒供应中心 王庆玲 电话13335118161)

      ICU医院感染现状与预防控制概要

      多学科合作沈娟&& 发表了文章 • 2 个评论 • 1004 次浏览 • 2017-04-18 14:59 • 来自相关话题

      作者:商洛市中心医院 沈娟
      编辑:江宁

      导读ICU是医院内危重患者的集中治疗单位,也是医院内易感人群和感染因素集中的场所,发生医院内感染的概率比普通病房高很多,院内感染的发生不仅仅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和病死率以及经济负担,还会对医护人员的健康产生威胁。因此,ICU的院内感染是目前国内外专家关注的重要研究课题。







      医院感染是医院管理的难点,是影响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重要环节,老年人口的增加;抗菌药物滥用;放疗、化疗等措施的推广;各种侵入性操作的增加。加之外源性的因素:环境污染、水污染、器械污染。内源性因素如:患者病理生理的变化、免疫力低下、菌群失调等都无形中增加了院内感染暴发的风险。据国外相关资料报道,ICU的医院感染发生率较普通病人高3倍以上,国内报道ICU的感染率在10%~50%不等,多重耐药菌的感染情况严重。



      ICU的主要医院感染是什么?





      一、 耐药菌的感染
      二、 侵入性操作相关的感染: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CR-UTI)
      三、 手术感染 免疫抑制患者
      四、 医院感染暴发
      以上结果必然导致:患者住院时间延长,美国7-9天,中国30天;抗菌药物的大量使用;医疗费用显著增加和医疗资源严重消耗;死亡率高,通常为24~50%,甚至可达76%。其中VAP导致的死亡占医院感染死亡的60%。



      ICU医院感染防控
      有人不禁会问了,ICU是医院感染防控的重点部门,感染率能降低吗?到底要怎么来降呢?下面我将和大家一起来分享:

      一、 建筑布局设置合理
      1. ICU应设在相对独立的区域,分区明确,整体布局应以洁污分开为原则,医疗区域、医疗辅助用房区域、污物处理区域等相对独立;
      2. 床位设置  床单元使用面积应不少于15㎡,床间距应大于1m,至少配备1个单间病室(房),使用面积不少于18㎡;
      3. 室内具备良好的通风、采光条件,医疗区域内的温度应维持在24±1.5℃,相对湿度应维持在30%~60%,有条件的配置静脉高营养配制室、消毒室及隔离室,不应在室内摆放干花、鲜花或盆栽植物。
      二、 外来人员管理                        
      1. 限制查房人数
      2. 减少参观人员进入
      3. 限制陪同进入人数及时间
      4. 加强外来维护人员的管理
      三、 探视人员管理
      1. 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访客探视
      2. 入室须穿专用的一次性隔离衣
      3. 穿鞋套或更换ICU内专用鞋
      4. 有条件者尽量启用食品探视
      四、 患者管理
      1. 将感染与非感染病人分开安置
      2. 将空气传播的感染患者隔离于负压病房
      3. 将多重耐药菌感染或携带者隔离于单独房间,并有醒目的隔离标识
      关注重点部位:VAP、CR-UTI、CR-BSI;重点环节:口腔护理、吸痰等。
       而哪些病原体感染需要隔离?
      1.耐药菌:MRSA、鲍曼不动杆菌、艰难梭菌、VRE、ESBL、铜绿假单胞菌
      2.传染病人:TB、SARS、诺如病毒……HIV?HBV?
      五、医护人员管理
            接受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定期体检,增强院感意识;遵守ICU管理的要求;认真洗手;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消毒隔离、疫情报告等制度;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正确使用化学消毒剂;尽量减少人员流动;严格控制入室人员。
      五、 标准操作规程管理 
      1.医院内肺炎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措施
      2.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措施
      3.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标准操作规程措施
      七、医疗操作流程管理
      1.气管插管/机械通气:严格掌握气管插管或切开适应证;
      2.放置引流管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保持整个引流系统的密闭性,减少因频繁更换而导致的污染机会;
      3.除非紧急状况或生命体征不稳定,气管切开、大伤口的清创术等,应尽量在手术室中进行。更换伤口敷料时遵守外科无菌技术;
      4.留置深静脉导管:置管时遵守最大限度的无菌操作要求,包括戴口罩、帽子、铺设大无菌单、无菌手术衣、戴无菌手套前洗手或外科手消毒;
      5.留置导尿:尽量避免不必要的留置导尿。
      八、物品管理
      仪器设备管理;无菌物品的管理;严格清洗消毒;废物正确处理
      九、环境管理   保持清洁的环境、空气、地面、温度、湿度、压差等


      总之,ICU医院感染是一个关系到抢救成败、病人安全、医疗质量、医院声誉的问题,ICU医院感染已经成为医院管理的严峻问题,我们和它的斗争是长期的,ICU的医护工作者在医院感染的预防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校对:刘佳微)
        查看全部


      作者:商洛市中心医院 沈娟
      编辑:江宁


      导读ICU是医院内危重患者的集中治疗单位,也是医院内易感人群和感染因素集中的场所,发生医院内感染的概率比普通病房高很多,院内感染的发生不仅仅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和病死率以及经济负担,还会对医护人员的健康产生威胁。因此,ICU的院内感染是目前国内外专家关注的重要研究课题。


      506653-5741c63bc404a4c8dce6949820170118007.jpg


      医院感染是医院管理的难点,是影响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重要环节,老年人口的增加;抗菌药物滥用;放疗、化疗等措施的推广;各种侵入性操作的增加。加之外源性的因素:环境污染、水污染、器械污染。内源性因素如:患者病理生理的变化、免疫力低下、菌群失调等都无形中增加了院内感染暴发的风险。据国外相关资料报道,ICU的医院感染发生率较普通病人高3倍以上,国内报道ICU的感染率在10%~50%不等,多重耐药菌的感染情况严重。



      ICU的主要医院感染是什么?





      一、 耐药菌的感染
      二、 侵入性操作相关的感染: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CR-UTI)
      三、 手术感染 免疫抑制患者
      四、 医院感染暴发
      以上结果必然导致:患者住院时间延长,美国7-9天,中国30天;抗菌药物的大量使用;医疗费用显著增加和医疗资源严重消耗;死亡率高,通常为24~50%,甚至可达76%。其中VAP导致的死亡占医院感染死亡的60%。



      ICU医院感染防控
      有人不禁会问了,ICU是医院感染防控的重点部门,感染率能降低吗?到底要怎么来降呢?下面我将和大家一起来分享:

      一、 建筑布局设置合理
      1. ICU应设在相对独立的区域,分区明确,整体布局应以洁污分开为原则,医疗区域、医疗辅助用房区域、污物处理区域等相对独立;
      2. 床位设置  床单元使用面积应不少于15㎡,床间距应大于1m,至少配备1个单间病室(房),使用面积不少于18㎡;
      3. 室内具备良好的通风、采光条件,医疗区域内的温度应维持在24±1.5℃,相对湿度应维持在30%~60%,有条件的配置静脉高营养配制室、消毒室及隔离室,不应在室内摆放干花、鲜花或盆栽植物。
      二、 外来人员管理                        
      1. 限制查房人数
      2. 减少参观人员进入
      3. 限制陪同进入人数及时间
      4. 加强外来维护人员的管理
      三、 探视人员管理
      1. 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访客探视
      2. 入室须穿专用的一次性隔离衣
      3. 穿鞋套或更换ICU内专用鞋
      4. 有条件者尽量启用食品探视
      四、 患者管理
      1. 将感染与非感染病人分开安置
      2. 将空气传播的感染患者隔离于负压病房
      3. 将多重耐药菌感染或携带者隔离于单独房间,并有醒目的隔离标识
      关注重点部位:VAP、CR-UTI、CR-BSI;重点环节:口腔护理、吸痰等。
       而哪些病原体感染需要隔离?
      1.耐药菌:MRSA、鲍曼不动杆菌、艰难梭菌、VRE、ESBL、铜绿假单胞菌
      2.传染病人:TB、SARS、诺如病毒……HIV?HBV?
      五、医护人员管理
            接受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定期体检,增强院感意识;遵守ICU管理的要求;认真洗手;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消毒隔离、疫情报告等制度;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正确使用化学消毒剂;尽量减少人员流动;严格控制入室人员。
      五、 标准操作规程管理 
      1.医院内肺炎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措施
      2.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措施
      3.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标准操作规程措施
      七、医疗操作流程管理
      1.气管插管/机械通气:严格掌握气管插管或切开适应证;
      2.放置引流管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保持整个引流系统的密闭性,减少因频繁更换而导致的污染机会;
      3.除非紧急状况或生命体征不稳定,气管切开、大伤口的清创术等,应尽量在手术室中进行。更换伤口敷料时遵守外科无菌技术;
      4.留置深静脉导管:置管时遵守最大限度的无菌操作要求,包括戴口罩、帽子、铺设大无菌单、无菌手术衣、戴无菌手套前洗手或外科手消毒;
      5.留置导尿:尽量避免不必要的留置导尿。
      八、物品管理
      仪器设备管理;无菌物品的管理;严格清洗消毒;废物正确处理
      九、环境管理   保持清洁的环境、空气、地面、温度、湿度、压差等


      总之,ICU医院感染是一个关系到抢救成败、病人安全、医疗质量、医院声誉的问题,ICU医院感染已经成为医院管理的严峻问题,我们和它的斗争是长期的,ICU的医护工作者在医院感染的预防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校对:刘佳微)
       
      介绍感控行业的最新信息,传播最新技术,分享最新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