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静脉插管包括哪些?

回复

匿名用户 回复了问题 • 1 人关注 • 2 个回复 • 2033 次浏览 • 2017-01-20 14:39 • 来自相关话题

[转帖] 建立中心静脉通路你不可不知的 10 大要点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235 次浏览 • 2017-01-20 14:39 • 来自相关话题

建立中心静脉通路你不可不知的 10 大要点
2015-12-23 18:11 来源:丁香园作者:grazy33字体大小-|+
ESMO 指南委员会在 Annals of Oncology 上发布了癌症患者中心静脉通路建立的临床实践指南,包括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s)、隧道式中心静脉导管和完全植入式设备。本文介绍了中心静脉通路的建立及急性并发症的处理。
中心静脉导管(CVC)分为 4 类
1. 非隧道式导管,适于无法建立外周静脉通路时短期使用。

2. 隧道式导管,适于 >30 天的治疗,如化疗、抗菌素治疗、胃肠外营养和血液制品输注。

3. 完全植入或手术植入导管(prots 或 port-a-caths),适用于有长期输液要求的患者,感染风险低。

4. 经外周静脉的 PICC,如经贵要静脉、肱静脉或较少采用的头静脉置管入上腔大静脉(SVC),其主要局限在于血栓风险较高限制了其使用时间。
4.jpg
中心静脉通路建立:10 个要点
术前应进行仔细评估患者的诊疗史、体格检查和适当的实验室及放射检查。
1. 证据等级 [I, A]
(1)CVC 可选部位:目前没有充足的证据推荐特定的位置
可用:颈内静脉、颈外静脉、锁骨下静脉
潜在可用:头静脉、腋静脉、股静脉(鉴于感染和血栓的风险高,除非其他部位置管困难否则避免选股静脉)
(2)消毒:洗必泰溶液和酒精
(3)插入前或维持期间:不对导管定植进行抗菌素预防
2. 证据等级 [II, B~C]
(4)在无菌手术室行局部麻醉。
(5)导管尖端位置:理想位置是右心房和上腔静脉连接处, 必须经术中透视或术后胸部 X 线确认。腔内心电图(ECG)也可用于确认导管尖端位置,但插入导线过程中可能发生心律失常 [V, D]。
(6)二维超声定位引导下首次插入成功率:颈内静脉更高,锁骨下静脉效果不明。股静脉穿刺证据不足 [III,D]。
(7)术后 4 小时密切观察患者体温、脉搏、血压和呼吸频率,若出现呼吸困难或胸痛应立即行胸部 X 线检查。
(8)在切口愈合后再行置入设备的护理。输注或采血完成后,常规用盐溶液冲洗。
3. [II, C] 以下 证据等级
(9)皮下输液路若不常使用,建议每 4 周冲洗一次; 隧道留置导管和 PICC 通路,建议每周冲洗一次 [III, C]。有报道支持输液港每 8 周或 3~4 个月冲洗,最佳间隔时间仍不明确。
(10)初始通路建立可选 经皮或开放途径,头静脉切开是预防急性并发症的最好方式 [IV,D]。
6 个急性并发症及其处理
急性并发症是操作过程中发生的,往往伴随周围组织的损伤或导管尖端的错位。最常发生的急性并发症如下:心律失常、 动脉穿孔、血胸、气胸、空气栓塞(罕见)。
Snip20151222_2.png
1. 导管尖端移位或破损:立即在放射引导下调整位置或移除。
2. 心律失常 (23%~25%):插入过程中若导管插入过深可发生。可通过心电监护仪观察心律失常,回抽导管可纠正。
3. 动脉穿孔 (0~15%):移除套管,加压 10 分钟,监测患者神志、血压、脉搏和呼吸。
4. 血胸 (0.1%~11%):插入大口径胸腔导管引流胸腔内血液,若血量巨大可行胸廓切开术。
5. 气胸 (1%~4%):胸部 X 线可确诊,若患者不能自行恢复,则需插入胸腔导管排气。
6. 空气栓塞(罕见):立即让患者头朝下侧卧并吸入 100% 氧气。 查看全部
建立中心静脉通路你不可不知的 10 大要点
2015-12-23 18:11 来源:丁香园作者:grazy33字体大小-|+
ESMO 指南委员会在 Annals of Oncology 上发布了癌症患者中心静脉通路建立的临床实践指南,包括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s)、隧道式中心静脉导管和完全植入式设备。本文介绍了中心静脉通路的建立及急性并发症的处理。
中心静脉导管(CVC)分为 4 类
1. 非隧道式导管,适于无法建立外周静脉通路时短期使用。

2. 隧道式导管,适于 >30 天的治疗,如化疗、抗菌素治疗、胃肠外营养和血液制品输注。

3. 完全植入或手术植入导管(prots 或 port-a-caths),适用于有长期输液要求的患者,感染风险低。

4. 经外周静脉的 PICC,如经贵要静脉、肱静脉或较少采用的头静脉置管入上腔大静脉(SVC),其主要局限在于血栓风险较高限制了其使用时间。
4.jpg
中心静脉通路建立:10 个要点
术前应进行仔细评估患者的诊疗史、体格检查和适当的实验室及放射检查。
1. 证据等级 [I, A]
(1)CVC 可选部位:目前没有充足的证据推荐特定的位置
可用:颈内静脉、颈外静脉、锁骨下静脉
潜在可用:头静脉、腋静脉、股静脉(鉴于感染和血栓的风险高,除非其他部位置管困难否则避免选股静脉)
(2)消毒:洗必泰溶液和酒精
(3)插入前或维持期间:不对导管定植进行抗菌素预防
2. 证据等级 [II, B~C]
(4)在无菌手术室行局部麻醉。
(5)导管尖端位置:理想位置是右心房和上腔静脉连接处, 必须经术中透视或术后胸部 X 线确认。腔内心电图(ECG)也可用于确认导管尖端位置,但插入导线过程中可能发生心律失常 [V, D]。
(6)二维超声定位引导下首次插入成功率:颈内静脉更高,锁骨下静脉效果不明。股静脉穿刺证据不足 [III,D]。
(7)术后 4 小时密切观察患者体温、脉搏、血压和呼吸频率,若出现呼吸困难或胸痛应立即行胸部 X 线检查。
(8)在切口愈合后再行置入设备的护理。输注或采血完成后,常规用盐溶液冲洗。
3. [II, C] 以下 证据等级
(9)皮下输液路若不常使用,建议每 4 周冲洗一次; 隧道留置导管和 PICC 通路,建议每周冲洗一次 [III, C]。有报道支持输液港每 8 周或 3~4 个月冲洗,最佳间隔时间仍不明确。
(10)初始通路建立可选 经皮或开放途径,头静脉切开是预防急性并发症的最好方式 [IV,D]。
6 个急性并发症及其处理
急性并发症是操作过程中发生的,往往伴随周围组织的损伤或导管尖端的错位。最常发生的急性并发症如下:心律失常、 动脉穿孔、血胸、气胸、空气栓塞(罕见)。
Snip20151222_2.png
1. 导管尖端移位或破损:立即在放射引导下调整位置或移除。
2. 心律失常 (23%~25%):插入过程中若导管插入过深可发生。可通过心电监护仪观察心律失常,回抽导管可纠正。
3. 动脉穿孔 (0~15%):移除套管,加压 10 分钟,监测患者神志、血压、脉搏和呼吸。
4. 血胸 (0.1%~11%):插入大口径胸腔导管引流胸腔内血液,若血量巨大可行胸廓切开术。
5. 气胸 (1%~4%):胸部 X 线可确诊,若患者不能自行恢复,则需插入胸腔导管排气。
6. 空气栓塞(罕见):立即让患者头朝下侧卧并吸入 100% 氧气。

ICU目标性监测中ICU日志关于中心静脉置管数的填写

回复

匿名用户 回复了问题 • 1 人关注 • 2 个回复 • 347 次浏览 • 2017-01-20 14:37 • 来自相关话题

血流感染一定要培养导管尖端吗

回复

匿名用户 回复了问题 • 1 人关注 • 5 个回复 • 398 次浏览 • 2017-01-20 14:37 • 来自相关话题

带深静脉置管出院四个月后发生的感染,算不算院内感染?

回复

匿名用户 回复了问题 • 1 人关注 • 3 个回复 • 393 次浏览 • 2017-01-20 14:35 • 来自相关话题

关于中心静脉置管与深静脉置管的疑问

回复

匿名用户 回复了问题 • 1 人关注 • 1 个回复 • 398 次浏览 • 2017-01-20 14:33 • 来自相关话题

是不是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回复

匿名用户 回复了问题 • 1 人关注 • 2 个回复 • 376 次浏览 • 2017-01-20 14:32 • 来自相关话题

降钙素原是一种有用的生物标志物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257 次浏览 • 2017-01-20 14:13 • 来自相关话题

危重患者中败血症的早期诊断
文章类型: Meta-analysis
来自 Lancet Infect Dis. 2013;13:426-35.
PMID 23375419
降钙素原是一种有用的生物标志物
背景
降钙素原是一种很有前途的标志物,可用于识别细菌感染。 我们评估了在危重患者中,降钙素原诊断败血症的准确性和临床价值。
方法
我们检索了从开始到 2012 年 2 月 21 日的 Medline、Embase(医学文摘资料库)、ISI Web of Knowledge、Cochrane Library(循证医学图书馆)、Scopus、BioMed Central、Science Direct 等数据库和已识别的初步研究中的参考文献列表。 我们纳入了以英语、德语或法语书写的论文,这些论文主要调查了降钙素原从非感染性起源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患者中区分败血症患者(患有败血症、严重败血症或败血性休克的患者)的能力。 我们排除了关于无感染可能的患者、年龄小于 28 天的儿童和健康人的研究。 两项独立的调查分别提取了患者和研究的特点;通过达成共识解决其中的分歧。 我们计算了个体和汇总敏感性以及特异性。 我们使用 I2 检验分析了异质性,并通过 meta 回归调查了异质性的来源。
结果
我们的检索返回了 3487 份报告,其中 30 份符合纳入标准,共计涉及 3244 名患者。 二元分析得到的平均敏感性为 0·77 (95% CI 0·72—0·81),特异性为 0·79 (95% CI 0·74—0·84)。 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的面积为 0·85 (95% CI 0·81—0·88)。 研究存在巨大的异质性 (I2=96%, 95% CI 94—99)。 所调查的亚组(人群、入院分类、使用的检测,疾病的严重程度、以及参考标准的说明和隐瞒)无一可解释这些异质性。
结果解读
降钙素原是一种有用的生物标志物,可用于在危重患者中早期诊断败血症。 然而,研究人员必须在病史、体格检查和微生物学评估的背景下审慎地解读测试结果。
Wacker C, Prkno A, Brunkhorst FM, Schlattmann P. Procalcitonin as a diagnostic marker for sepsi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Lancet Infect Dis. 2013;13:426-35. 
 
“降钙素原” 简介
英文全称:procalcitonin
英文缩写:PCT
PCT是一种蛋白质,当严重细菌、真菌、寄生虫感染以及脓毒症和多脏器功能衰竭时它在血浆中的水平升高。自身免疫、过敏和病毒感染时PCT不会升高。局部有限的细菌感染、轻微的感染和慢性炎症不会导致其升高。细菌内毒素在诱导过程中担任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PCT反映了全身炎症反应的活跃程度。影响PCT水平的因素包括被感染器官的大小和类型、细菌的种类、炎症的程度和免疫反应的状况。另外,PCT只是在少数患者的大型外科术后1~4d可以测到。
PCT水平的升高出现在严重休克、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和多器官功能紊乱综合征(MODS),即使没有细菌感染或细菌性病灶。但是,在这些病例中PCT水平通常低于那些有细菌性病灶的患者。从肠道释放细胞因子或细菌移位可能引起诱导。
指征
PCT是诊断和监测细菌炎性疾病感染的一个参数。
PCT的测定可以预示为:
作为一个急性的参数来鉴别诊断细菌性和非细菌性感染和炎症。
监测有感染危险的患者(如外科术后和***后免疫抑制期,多处创伤后)以及需要重症监护患者,用来探测细菌感染的全身影响或检测脓毒性并发症。
评价严重炎症性疾病临床进程及预后,如腹膜炎、脓毒症、SIRS和MODS。
血清PCT在各种疾病中的类型
PCT升高 PCT降低或稍微升高
细菌性感染伴随系统性炎症反应,例如:腹膜炎、软组织感染病毒感染,例如:乙肝,HIV,CMV
脓毒症,MODS 自身免疫性疾病和慢性炎症
全身性真菌感染 过敏反应(类型I~IV)
寄生虫感染(痢疾) 局部局限性细菌感染、溃疡、浅表微生物移植发展
细菌引起的ARDS 中毒引起的ARDS
胆管引起的胰腺炎 中毒性胰腺炎
细菌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
新生儿脓毒症 局部微生物移植发展
外科大手术后的一些病例 小或中等规模外科手术
ARDS: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来源
在人体中, PCTmRNA最初在肝脏中发现。随着研究的深入, 也在其他器官中被发现。有研究证实PCT mRNA 可以在脓毒血症动物模型中已分化的实质细胞上表达。另有研究发现, 非脓毒血症仓鼠仅肺中可检测PCT, 而脓毒血症仓鼠在所有组织中均可检测到。在非感染情况下, 甲状腺外的calc基因转录抑制, PCT 限制性选择性表达于甲状腺和肺的神经内分泌细胞上。在微生物感染时, 诱导的calc基因表达普遍性升高, 并在机体所有组织和不同类型的细胞中持续释放。因此, 实质组织细胞是感染时PCT 的主要来源。
生化特征
PCT 来自定位于第11号染色体上( 11p15, 4)的单拷贝基因, 该基因由2800个碱基对组成, 含6个外显子和5个内含子。转录后在甲状腺滤泡旁细胞粗面内质网内翻译成降钙素原前体( Preproca lciton in) , 包括N 端84个氨基酸、活性降钙素和降钙蛋白三部分。降钙素原前体在内源多肽酶作用下剪掉nPro-CT 端单一序列, 生成116 氨基酸的PCT, 分子量约为13kD, PCT和降钙素具有一个相同的32个氨基酸的序列( 60~ 91 位)。PCT是无激素活性的降钙素前肽物质。
正常代谢时,甲状腺C 细胞分泌并产生有激素活性的降钙素。PCT 在健康个体中的浓度非常低( < 0.1ng /ml ), 并且在活体内外都是非常稳定的蛋白, 半衰期大约20~ 24h。收集标本24h后, PCT 浓度在室温下大约下降12%, 4 大约下降6%, 因此PCT 不需特殊储存条件, 只需用常规实验室方法收集。
PCT 在内毒素等细胞因子诱导下, 2~ 3h 开始增加, LPS 后2h血浆中可检测到, 6 ~ 8h 体内浓度快速升高, 12~ 48h到达峰值, 2~ 3d后恢复正常。随后有研究表明, PCT 是由细菌内毒素、TNF-α、IL-6等因素作用于肝、脾、肾、肺的神经内分泌细胞或特殊细胞而产生。动物实验证明, PCT可能是一种次级炎症因子,本身不直接参与启动脓毒血症反应, 但可放大并加重脓毒血症病理过程。[1]
检测方法
目前,检测PCT的实验室方法有很多,不仅可以定性,亦可以定量。常用的方法有如下几种:
1.放射免疫学分析法
利用人工合成的多克隆抗体特异地识别和连接合成氨基酸降钙素原。该方法能检测正常人的血清PCT,可靠敏感度为4pm/mL,检测的是游离PCT、结合型PCT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前体的混合物,而不能区分上述三种物质。该法检测耗时长(19~22h),而且有放射性元素的污染使用受到限制。
2.双抗夹心免疫化学发光法(ILMA)
运用双单克隆抗体,其中一个抗体为降钙素抗体,另一个为抗钙素抗体,分别结合到PCT分子的降钙素和抗钙素部位,可排除交叉反应。其中一个抗体是光标记的,另一个未标记的抗体固定在试管的内壁,反应过程中两个抗体与PCT分子结合而形成三明治复合体,发光部位于反应管的表面。该法操作简便,特异性强,敏感性高,测定的低限值为0.1ng/mL,2h可以出结果。
3.胶体金比色法(B.R.A.H.M.SPCT-Q-半定量快速实验)
采用胶体金技术,包括胶体金标记的抗抗钙素的单克隆抗体和用作包被的抗降钙素多克隆抗体,当标本(血清或血浆)加人标本孔,金标单克隆抗体与标本中的PCT结合,形成金标记的抗原抗体复合物。该复合物在反应膜上移动,与固定在膜上的抗降钙素抗体结合形成更大的复合物。当PCT浓度超过0.5ng/mL,该复合物显示红色,红色的深浅与PCT的浓度成正比,与标准比色板比较即可得出PCT的浓度范围。结果分为四级:正常<0.5ng/mL;轻度升高>0.5ng/mL;明显升高>2ng/mL;显著升高>10ng/mL。该法具有快速简便,易观察的特点。
4.透射免疫浊度法
样品中的PCT与试剂中的PCT单克隆抗体发生抗原-抗体反应,使反应液浊度增加,并在一定范围内反应液浊度与所加人抗原的量呈线性关系,可使用生化分析仪或其它光学检测仪器在6O0nm波长处测定反应液吸光度值,反应液吸光度值与所测PCT浓度成正比。该测定方法简便、快速,可自动化,适合于批量检测。2005年国内已有研制开发的PCT免疫比浊试剂盒供应,为PCT的广泛应用提供了方便条件。虽然免疫透射比浊的方法学及临床应用尚需做进一步的验证,但其应用前景非常看好。
应用
1.血液肿瘤科
对因接受化疗或骨髓移植而引起的免疫抑制和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患者来说,严重的感染是致命的并发症,化疗期间有多种原因引起发热。发热通常是细菌、病毒或真菌感染的症状,但有时是治疗过程中对药物的反应。肿瘤细胞溶解引起的发热较常见,大多数病例的发热源仍不清楚。PCT有助于对细菌和真菌引起的系统性感染作出明确的诊断。即使是化疗患者,PCT对是否有败血症感染也能作出可靠的检测和评估。
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患者常常缺乏炎症的特异性症状。PCT在免疫抑制和中性粒细胞减少患者中的表现与无免疫抑制患者中观察的结果相似。其诊断价值已明显优于CRP和细胞因子。
骨髓移植患者或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很长一段时间内不论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均存在体液和细胞免疫缺陷这将掩盖因细菌、真菌、病毒及原虫引起的严重的系统性感染。PCT浓度的升高对细菌性全身感染有很高的诊断率。如果同种异体移植后出现败血症休克,血浆PCT浓度极度升高,表明预后不良。
2.麻醉科
术后败血症感染和多器官功能衰竭仍然是现在重症监护病房中最常见的死亡原因。中小手术血浆PCT浓度通常在正常范围内,大手术如大的腹部手术或胸部手术,术后1-2天内PCT浓度常有升高,通常为0.5-2.0 ng·ml,偶尔超过5 ng·ml,这种情况常以24小时的半衰期速度几天内降至正常水平。因此术后因感染造成的PCT高浓度或持续高水平很容易给予鉴别。
复合创伤后12-24小时,PCT中度升高,可达2.0 ng·ml,严重的肺或胸部创伤,PCT可达5 ng·ml,如没有感染并发症一般以半衰期速度降至正常范围。
3.内科
内科重症监护医疗中的问题常围绕着感染的诊断及是否与感染有关的鉴别诊断而进行。对炎症严重程度及其治疗结果的评价是否有效,是有效治疗方案的必要前提。
PCT选择性地对系统性细菌感染、相似菌感染及原虫感染有反应,而对无菌性炎症和病毒感染无反应或仅有轻度反应。因此,PCT能很方便地运用于内科医疗中常见的疾病和综合症的鉴别诊断,如:****呼吸窘迫症感染性和非感染性病因学的鉴别诊断;胰腺炎感染坏死和无菌性坏死的鉴别诊断;鉴定感染时发热,如接受化疗的肿瘤和血液病患者;在接受免疫抑制剂的患者中,鉴别诊断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急性恶化与风湿性疾病伴系统性细菌感染;鉴别诊断细菌性脑膜炎与病毒性脑膜炎;对接受化疗的中性粒细胞低下症患者,明确是否存在有生命危险的细菌和真菌感染;对接受免疫抑制疗法的***患者,明确是否存在有严重的细菌和真菌感染,同时用于感染和移植排斥反应的鉴别诊断。
4.移植外科
成功的***常受到像严重感染这样的并发症的挑战。31℅的患者***后第一年内发生感染,感染症状可被急、慢性排斥所掩盖,因此对排斥反应期出现的感染不能作出早期和可靠的诊断。***患者使用PCT检测,可早期引入治疗从而提高生存率以及缩短住院时间。
PCT用于***患者感染的诊断,免疫抑制疗法严重削弱了***患者的抗感染能力。PCT可早在感染发生仅2小时即可提示有系统性感染的存在。感染早期PCT>0.1 ng·ml,其灵敏度77℅,特异性100℅,逐月的PCT浓度监测可对抗微生物疗法的疗效作出可靠的评价。
PCT应用于器官排斥反应,***后监测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能明确区分感染与器官排斥。因为PCT的释放不是由急性或慢***排斥反应刺激引起的,所以高浓度的PCT即可认为有感染存在。如果PCT浓度超过10 ng·ml,98℅的可能是感染而非器官排斥。
5.新生儿科
许多疾病在早产儿和新生儿中无特异性表现。血液学检查和传统的实验室指标和急性期蛋白对新生儿败血症均不能作出可靠的诊断。微生物检查的结果需要几天的时间,而且阴性结果并不能排除临床感染的存在以及与此相关的高死亡率。与其他炎症诊断指标相比,PCT是一种改进的实验室指标,它对新生儿出生后败血症的诊断具有高度的灵敏度和特异性。PCT也可用于对治疗结果的评价。
早产儿和新生儿PCT年龄依赖性正常值:PCT于出生后24-30小时达其生理性高峰21ng·ml,但平均值仅为2 ng·ml,。出生后第三天起,PCT正常参考值同****。
PCT是新生儿败血症高度特异性的指标:早产儿和新生儿败血症感染,PCT可作出较传统方法更早更具特异性的诊断,它对新生儿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可达100℅。
6.儿科
小儿高热用临床手段常常难以区分不同的感染源,这一问题尤其会影响到因患血液、肿瘤疾病而给予免疫抑制疗法的患者的准确诊断。而且许多疾病伴有继发性免疫病理改变,如风湿性发热等,因此对患儿很难将其与原发性细菌感染相区别。
PCT对细菌和病毒感染的鉴别诊断有很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由于细菌感染和病毒感染治疗上存在本质性的差别,因此PCT对具有非特异性感染症状的患者的治疗可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检测脑脊液中的蛋白和细胞无助于鉴别小儿细菌性脑膜炎和病毒性脑膜炎,而且许多具有特异性的检测指标之间存在明显的交叉现象。高浓度的PCT只出现于细菌性脑膜炎;而病毒性脑膜炎PCT仍保持在正常范围内(脑脊液中检测不到PCT)。每天按时间对PCT浓度进行监测,可对治疗结果作出可靠的评价。
7.外科
败血症感染和多器官功能衰竭是术后致命的并发症,尽管现代医学有了长足的进步,但对此仍无良策。术后能对并非由原有疾 病或手术创伤本身引起的败血症感染作出早期和准确的诊断是成功治疗的关键。
PCT浓度不受业已存在的疾病如癌症、变态反应或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影响,PCT明显优于其他炎症因子如CRP和细胞因子,是一种客观肯易检测的指标,有其独特的诊断优势,甚至优于那些带有侵入性,风险性和造价均高的诊断方法,如细针穿刺病理检查法。
术后PCT的应用:PCT与严重细菌和败血症感染的发生及其过程有密切的关系,能准确反应引起病变(如腹膜炎)的感染源是否得到根除。每天对PCT浓度的监测可对治疗结果做出可靠的评价。PCT可用于手术创伤或复合创伤的监测。PCT用于心脏手术患者,心脏手术使用心肺机,即使患者有白细胞增多症,中性粒细胞增多症,嗜酸性细胞减少症或CRP升高不充分等疾病,PCT浓度通常不升高或仅有轻微升高,故PCT很适合用于败血症的检测。
参考资料
1.  降钙素原生化特征及其临床应用 .检验世界网[引用日期2013-05-3].
相关文献
婴幼儿肺炎血清降钙素原动态检测的临床意义-中国实用医刊-2012年 第24期 (2)
ICU重度有机磷中毒患者血清降钙素原测定与医院感染的临床研究-中国实用医刊-2012年 第23期 (3)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T淋巴细胞的表达及其意义-实用医学杂志-2012年 第23期 (4)
相关链接:http://baike.baidu.cn/view/633844.htm 查看全部
危重患者中败血症的早期诊断
文章类型: Meta-analysis
来自 Lancet Infect Dis. 2013;13:426-35.
PMID 23375419
降钙素原是一种有用的生物标志物
背景
降钙素原是一种很有前途的标志物,可用于识别细菌感染。 我们评估了在危重患者中,降钙素原诊断败血症的准确性和临床价值。
方法
我们检索了从开始到 2012 年 2 月 21 日的 Medline、Embase(医学文摘资料库)、ISI Web of Knowledge、Cochrane Library(循证医学图书馆)、Scopus、BioMed Central、Science Direct 等数据库和已识别的初步研究中的参考文献列表。 我们纳入了以英语、德语或法语书写的论文,这些论文主要调查了降钙素原从非感染性起源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患者中区分败血症患者(患有败血症、严重败血症或败血性休克的患者)的能力。 我们排除了关于无感染可能的患者、年龄小于 28 天的儿童和健康人的研究。 两项独立的调查分别提取了患者和研究的特点;通过达成共识解决其中的分歧。 我们计算了个体和汇总敏感性以及特异性。 我们使用 I2 检验分析了异质性,并通过 meta 回归调查了异质性的来源。
结果
我们的检索返回了 3487 份报告,其中 30 份符合纳入标准,共计涉及 3244 名患者。 二元分析得到的平均敏感性为 0·77 (95% CI 0·72—0·81),特异性为 0·79 (95% CI 0·74—0·84)。 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的面积为 0·85 (95% CI 0·81—0·88)。 研究存在巨大的异质性 (I2=96%, 95% CI 94—99)。 所调查的亚组(人群、入院分类、使用的检测,疾病的严重程度、以及参考标准的说明和隐瞒)无一可解释这些异质性。
结果解读
降钙素原是一种有用的生物标志物,可用于在危重患者中早期诊断败血症。 然而,研究人员必须在病史、体格检查和微生物学评估的背景下审慎地解读测试结果。
Wacker C, Prkno A, Brunkhorst FM, Schlattmann P. Procalcitonin as a diagnostic marker for sepsi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Lancet Infect Dis. 2013;13:426-35. 
 
“降钙素原” 简介
英文全称:procalcitonin
英文缩写:PCT
PCT是一种蛋白质,当严重细菌、真菌、寄生虫感染以及脓毒症和多脏器功能衰竭时它在血浆中的水平升高。自身免疫、过敏和病毒感染时PCT不会升高。局部有限的细菌感染、轻微的感染和慢性炎症不会导致其升高。细菌内毒素在诱导过程中担任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PCT反映了全身炎症反应的活跃程度。影响PCT水平的因素包括被感染器官的大小和类型、细菌的种类、炎症的程度和免疫反应的状况。另外,PCT只是在少数患者的大型外科术后1~4d可以测到。
PCT水平的升高出现在严重休克、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和多器官功能紊乱综合征(MODS),即使没有细菌感染或细菌性病灶。但是,在这些病例中PCT水平通常低于那些有细菌性病灶的患者。从肠道释放细胞因子或细菌移位可能引起诱导。
指征
PCT是诊断和监测细菌炎性疾病感染的一个参数。
PCT的测定可以预示为:
作为一个急性的参数来鉴别诊断细菌性和非细菌性感染和炎症。
监测有感染危险的患者(如外科术后和***后免疫抑制期,多处创伤后)以及需要重症监护患者,用来探测细菌感染的全身影响或检测脓毒性并发症。
评价严重炎症性疾病临床进程及预后,如腹膜炎、脓毒症、SIRS和MODS。
血清PCT在各种疾病中的类型
PCT升高 PCT降低或稍微升高
细菌性感染伴随系统性炎症反应,例如:腹膜炎、软组织感染病毒感染,例如:乙肝,HIV,CMV
脓毒症,MODS 自身免疫性疾病和慢性炎症
全身性真菌感染 过敏反应(类型I~IV)
寄生虫感染(痢疾) 局部局限性细菌感染、溃疡、浅表微生物移植发展
细菌引起的ARDS 中毒引起的ARDS
胆管引起的胰腺炎 中毒性胰腺炎
细菌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
新生儿脓毒症 局部微生物移植发展
外科大手术后的一些病例 小或中等规模外科手术
ARDS: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来源
在人体中, PCTmRNA最初在肝脏中发现。随着研究的深入, 也在其他器官中被发现。有研究证实PCT mRNA 可以在脓毒血症动物模型中已分化的实质细胞上表达。另有研究发现, 非脓毒血症仓鼠仅肺中可检测PCT, 而脓毒血症仓鼠在所有组织中均可检测到。在非感染情况下, 甲状腺外的calc基因转录抑制, PCT 限制性选择性表达于甲状腺和肺的神经内分泌细胞上。在微生物感染时, 诱导的calc基因表达普遍性升高, 并在机体所有组织和不同类型的细胞中持续释放。因此, 实质组织细胞是感染时PCT 的主要来源。
生化特征
PCT 来自定位于第11号染色体上( 11p15, 4)的单拷贝基因, 该基因由2800个碱基对组成, 含6个外显子和5个内含子。转录后在甲状腺滤泡旁细胞粗面内质网内翻译成降钙素原前体( Preproca lciton in) , 包括N 端84个氨基酸、活性降钙素和降钙蛋白三部分。降钙素原前体在内源多肽酶作用下剪掉nPro-CT 端单一序列, 生成116 氨基酸的PCT, 分子量约为13kD, PCT和降钙素具有一个相同的32个氨基酸的序列( 60~ 91 位)。PCT是无激素活性的降钙素前肽物质。
正常代谢时,甲状腺C 细胞分泌并产生有激素活性的降钙素。PCT 在健康个体中的浓度非常低( < 0.1ng /ml ), 并且在活体内外都是非常稳定的蛋白, 半衰期大约20~ 24h。收集标本24h后, PCT 浓度在室温下大约下降12%, 4 大约下降6%, 因此PCT 不需特殊储存条件, 只需用常规实验室方法收集。
PCT 在内毒素等细胞因子诱导下, 2~ 3h 开始增加, LPS 后2h血浆中可检测到, 6 ~ 8h 体内浓度快速升高, 12~ 48h到达峰值, 2~ 3d后恢复正常。随后有研究表明, PCT 是由细菌内毒素、TNF-α、IL-6等因素作用于肝、脾、肾、肺的神经内分泌细胞或特殊细胞而产生。动物实验证明, PCT可能是一种次级炎症因子,本身不直接参与启动脓毒血症反应, 但可放大并加重脓毒血症病理过程。[1]
检测方法
目前,检测PCT的实验室方法有很多,不仅可以定性,亦可以定量。常用的方法有如下几种:
1.放射免疫学分析法
利用人工合成的多克隆抗体特异地识别和连接合成氨基酸降钙素原。该方法能检测正常人的血清PCT,可靠敏感度为4pm/mL,检测的是游离PCT、结合型PCT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前体的混合物,而不能区分上述三种物质。该法检测耗时长(19~22h),而且有放射性元素的污染使用受到限制。
2.双抗夹心免疫化学发光法(ILMA)
运用双单克隆抗体,其中一个抗体为降钙素抗体,另一个为抗钙素抗体,分别结合到PCT分子的降钙素和抗钙素部位,可排除交叉反应。其中一个抗体是光标记的,另一个未标记的抗体固定在试管的内壁,反应过程中两个抗体与PCT分子结合而形成三明治复合体,发光部位于反应管的表面。该法操作简便,特异性强,敏感性高,测定的低限值为0.1ng/mL,2h可以出结果。
3.胶体金比色法(B.R.A.H.M.SPCT-Q-半定量快速实验)
采用胶体金技术,包括胶体金标记的抗抗钙素的单克隆抗体和用作包被的抗降钙素多克隆抗体,当标本(血清或血浆)加人标本孔,金标单克隆抗体与标本中的PCT结合,形成金标记的抗原抗体复合物。该复合物在反应膜上移动,与固定在膜上的抗降钙素抗体结合形成更大的复合物。当PCT浓度超过0.5ng/mL,该复合物显示红色,红色的深浅与PCT的浓度成正比,与标准比色板比较即可得出PCT的浓度范围。结果分为四级:正常<0.5ng/mL;轻度升高>0.5ng/mL;明显升高>2ng/mL;显著升高>10ng/mL。该法具有快速简便,易观察的特点。
4.透射免疫浊度法
样品中的PCT与试剂中的PCT单克隆抗体发生抗原-抗体反应,使反应液浊度增加,并在一定范围内反应液浊度与所加人抗原的量呈线性关系,可使用生化分析仪或其它光学检测仪器在6O0nm波长处测定反应液吸光度值,反应液吸光度值与所测PCT浓度成正比。该测定方法简便、快速,可自动化,适合于批量检测。2005年国内已有研制开发的PCT免疫比浊试剂盒供应,为PCT的广泛应用提供了方便条件。虽然免疫透射比浊的方法学及临床应用尚需做进一步的验证,但其应用前景非常看好。
应用
1.血液肿瘤科
对因接受化疗或骨髓移植而引起的免疫抑制和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患者来说,严重的感染是致命的并发症,化疗期间有多种原因引起发热。发热通常是细菌、病毒或真菌感染的症状,但有时是治疗过程中对药物的反应。肿瘤细胞溶解引起的发热较常见,大多数病例的发热源仍不清楚。PCT有助于对细菌和真菌引起的系统性感染作出明确的诊断。即使是化疗患者,PCT对是否有败血症感染也能作出可靠的检测和评估。
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患者常常缺乏炎症的特异性症状。PCT在免疫抑制和中性粒细胞减少患者中的表现与无免疫抑制患者中观察的结果相似。其诊断价值已明显优于CRP和细胞因子。
骨髓移植患者或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很长一段时间内不论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均存在体液和细胞免疫缺陷这将掩盖因细菌、真菌、病毒及原虫引起的严重的系统性感染。PCT浓度的升高对细菌性全身感染有很高的诊断率。如果同种异体移植后出现败血症休克,血浆PCT浓度极度升高,表明预后不良。
2.麻醉科
术后败血症感染和多器官功能衰竭仍然是现在重症监护病房中最常见的死亡原因。中小手术血浆PCT浓度通常在正常范围内,大手术如大的腹部手术或胸部手术,术后1-2天内PCT浓度常有升高,通常为0.5-2.0 ng·ml,偶尔超过5 ng·ml,这种情况常以24小时的半衰期速度几天内降至正常水平。因此术后因感染造成的PCT高浓度或持续高水平很容易给予鉴别。
复合创伤后12-24小时,PCT中度升高,可达2.0 ng·ml,严重的肺或胸部创伤,PCT可达5 ng·ml,如没有感染并发症一般以半衰期速度降至正常范围。
3.内科
内科重症监护医疗中的问题常围绕着感染的诊断及是否与感染有关的鉴别诊断而进行。对炎症严重程度及其治疗结果的评价是否有效,是有效治疗方案的必要前提。
PCT选择性地对系统性细菌感染、相似菌感染及原虫感染有反应,而对无菌性炎症和病毒感染无反应或仅有轻度反应。因此,PCT能很方便地运用于内科医疗中常见的疾病和综合症的鉴别诊断,如:****呼吸窘迫症感染性和非感染性病因学的鉴别诊断;胰腺炎感染坏死和无菌性坏死的鉴别诊断;鉴定感染时发热,如接受化疗的肿瘤和血液病患者;在接受免疫抑制剂的患者中,鉴别诊断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急性恶化与风湿性疾病伴系统性细菌感染;鉴别诊断细菌性脑膜炎与病毒性脑膜炎;对接受化疗的中性粒细胞低下症患者,明确是否存在有生命危险的细菌和真菌感染;对接受免疫抑制疗法的***患者,明确是否存在有严重的细菌和真菌感染,同时用于感染和移植排斥反应的鉴别诊断。
4.移植外科
成功的***常受到像严重感染这样的并发症的挑战。31℅的患者***后第一年内发生感染,感染症状可被急、慢性排斥所掩盖,因此对排斥反应期出现的感染不能作出早期和可靠的诊断。***患者使用PCT检测,可早期引入治疗从而提高生存率以及缩短住院时间。
PCT用于***患者感染的诊断,免疫抑制疗法严重削弱了***患者的抗感染能力。PCT可早在感染发生仅2小时即可提示有系统性感染的存在。感染早期PCT>0.1 ng·ml,其灵敏度77℅,特异性100℅,逐月的PCT浓度监测可对抗微生物疗法的疗效作出可靠的评价。
PCT应用于器官排斥反应,***后监测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能明确区分感染与器官排斥。因为PCT的释放不是由急性或慢***排斥反应刺激引起的,所以高浓度的PCT即可认为有感染存在。如果PCT浓度超过10 ng·ml,98℅的可能是感染而非器官排斥。
5.新生儿科
许多疾病在早产儿和新生儿中无特异性表现。血液学检查和传统的实验室指标和急性期蛋白对新生儿败血症均不能作出可靠的诊断。微生物检查的结果需要几天的时间,而且阴性结果并不能排除临床感染的存在以及与此相关的高死亡率。与其他炎症诊断指标相比,PCT是一种改进的实验室指标,它对新生儿出生后败血症的诊断具有高度的灵敏度和特异性。PCT也可用于对治疗结果的评价。
早产儿和新生儿PCT年龄依赖性正常值:PCT于出生后24-30小时达其生理性高峰21ng·ml,但平均值仅为2 ng·ml,。出生后第三天起,PCT正常参考值同****。
PCT是新生儿败血症高度特异性的指标:早产儿和新生儿败血症感染,PCT可作出较传统方法更早更具特异性的诊断,它对新生儿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可达100℅。
6.儿科
小儿高热用临床手段常常难以区分不同的感染源,这一问题尤其会影响到因患血液、肿瘤疾病而给予免疫抑制疗法的患者的准确诊断。而且许多疾病伴有继发性免疫病理改变,如风湿性发热等,因此对患儿很难将其与原发性细菌感染相区别。
PCT对细菌和病毒感染的鉴别诊断有很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由于细菌感染和病毒感染治疗上存在本质性的差别,因此PCT对具有非特异性感染症状的患者的治疗可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检测脑脊液中的蛋白和细胞无助于鉴别小儿细菌性脑膜炎和病毒性脑膜炎,而且许多具有特异性的检测指标之间存在明显的交叉现象。高浓度的PCT只出现于细菌性脑膜炎;而病毒性脑膜炎PCT仍保持在正常范围内(脑脊液中检测不到PCT)。每天按时间对PCT浓度进行监测,可对治疗结果作出可靠的评价。
7.外科
败血症感染和多器官功能衰竭是术后致命的并发症,尽管现代医学有了长足的进步,但对此仍无良策。术后能对并非由原有疾 病或手术创伤本身引起的败血症感染作出早期和准确的诊断是成功治疗的关键。
PCT浓度不受业已存在的疾病如癌症、变态反应或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影响,PCT明显优于其他炎症因子如CRP和细胞因子,是一种客观肯易检测的指标,有其独特的诊断优势,甚至优于那些带有侵入性,风险性和造价均高的诊断方法,如细针穿刺病理检查法。
术后PCT的应用:PCT与严重细菌和败血症感染的发生及其过程有密切的关系,能准确反应引起病变(如腹膜炎)的感染源是否得到根除。每天对PCT浓度的监测可对治疗结果做出可靠的评价。PCT可用于手术创伤或复合创伤的监测。PCT用于心脏手术患者,心脏手术使用心肺机,即使患者有白细胞增多症,中性粒细胞增多症,嗜酸性细胞减少症或CRP升高不充分等疾病,PCT浓度通常不升高或仅有轻微升高,故PCT很适合用于败血症的检测。
参考资料
1.  降钙素原生化特征及其临床应用 .检验世界网[引用日期2013-05-3].
相关文献
婴幼儿肺炎血清降钙素原动态检测的临床意义-中国实用医刊-2012年 第24期 (2)
ICU重度有机磷中毒患者血清降钙素原测定与医院感染的临床研究-中国实用医刊-2012年 第23期 (3)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T淋巴细胞的表达及其意义-实用医学杂志-2012年 第23期 (4)
相关链接:http://baike.baidu.cn/view/633844.htm

[转帖] 建立中心静脉通路你不可不知的 10 大要点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291 次浏览 • 2017-01-20 14:10 • 来自相关话题

建立中心静脉通路你不可不知的 10 大要点

ESMO 指南委员会在 Annals of Oncology 上发布了癌症患者中心静脉通路建立的临床实践指南,包括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s)、隧道式中心静脉导管和完全植入式设备。本文介绍了中心静脉通路的建立及急性并发症的处理。
中心静脉导管(CVC)分为 4 类
1. 非隧道式导管,适于无法建立外周静脉通路时短期使用。

2. 隧道式导管,适于 >30 天的治疗,如化疗、抗菌素治疗、胃肠外营养和血液制品输注。

3. 完全植入或手术植入导管(prots 或 port-a-caths),适用于有长期输液要求的患者,感染风险低。

4. 经外周静脉的 PICC,如经贵要静脉、肱静脉或较少采用的头静脉置管入上腔大静脉(SVC),其主要局限在于血栓风险较高限制了其使用时间。
4.jpg
中心静脉通路建立:10 个要点
术前应进行仔细评估患者的诊疗史、体格检查和适当的实验室及放射检查。
1. 证据等级 [I, A]
(1)CVC 可选部位:目前没有充足的证据推荐特定的位置
可用:颈内静脉、颈外静脉、锁骨下静脉
潜在可用:头静脉、腋静脉、股静脉(鉴于感染和血栓的风险高,除非其他部位置管困难否则避免选股静脉)
(2)消毒:洗必泰溶液和酒精
(3)插入前或维持期间:不对导管定植进行抗菌素预防
2. 证据等级 [II, B~C]
(4)在无菌手术室行局部麻醉。
(5)导管尖端位置:理想位置是右心房和上腔静脉连接处, 必须经术中透视或术后胸部 X 线确认。腔内心电图(ECG)也可用于确认导管尖端位置,但插入导线过程中可能发生心律失常 [V, D]。
(6)二维超声定位引导下首次插入成功率:颈内静脉更高,锁骨下静脉效果不明。股静脉穿刺证据不足 [III,D]。
(7)术后 4 小时密切观察患者体温、脉搏、血压和呼吸频率,若出现呼吸困难或胸痛应立即行胸部 X 线检查。
(8)在切口愈合后再行置入设备的护理。输注或采血完成后,常规用盐溶液冲洗。
3. [II, C] 以下 证据等级
(9)皮下输液路若不常使用,建议每 4 周冲洗一次; 隧道留置导管和 PICC 通路,建议每周冲洗一次 [III, C]。有报道支持输液港每 8 周或 3~4 个月冲洗,最佳间隔时间仍不明确。
(10)初始通路建立可选 经皮或开放途径,头静脉切开是预防急性并发症的最好方式 [IV,D]。
6 个急性并发症及其处理
急性并发症是操作过程中发生的,往往伴随周围组织的损伤或导管尖端的错位。最常发生的急性并发症如下:心律失常、 动脉穿孔、血胸、气胸、空气栓塞(罕见)。
Snip20151222_2.png
1. 导管尖端移位或破损:立即在放射引导下调整位置或移除。
2. 心律失常 (23%~25%):插入过程中若导管插入过深可发生。可通过心电监护仪观察心律失常,回抽导管可纠正。
3. 动脉穿孔 (0~15%):移除套管,加压 10 分钟,监测患者神志、血压、脉搏和呼吸。
4. 血胸 (0.1%~11%):插入大口径胸腔导管引流胸腔内血液,若血量巨大可行胸廓切开术。
5. 气胸 (1%~4%):胸部 X 线可确诊,若患者不能自行恢复,则需插入胸腔导管排气。
6. 空气栓塞(罕见):立即让患者头朝下侧卧并吸入 100% 氧气。 查看全部
建立中心静脉通路你不可不知的 10 大要点

ESMO 指南委员会在 Annals of Oncology 上发布了癌症患者中心静脉通路建立的临床实践指南,包括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s)、隧道式中心静脉导管和完全植入式设备。本文介绍了中心静脉通路的建立及急性并发症的处理。
中心静脉导管(CVC)分为 4 类
1. 非隧道式导管,适于无法建立外周静脉通路时短期使用。

2. 隧道式导管,适于 >30 天的治疗,如化疗、抗菌素治疗、胃肠外营养和血液制品输注。

3. 完全植入或手术植入导管(prots 或 port-a-caths),适用于有长期输液要求的患者,感染风险低。

4. 经外周静脉的 PICC,如经贵要静脉、肱静脉或较少采用的头静脉置管入上腔大静脉(SVC),其主要局限在于血栓风险较高限制了其使用时间。
4.jpg
中心静脉通路建立:10 个要点
术前应进行仔细评估患者的诊疗史、体格检查和适当的实验室及放射检查。
1. 证据等级 [I, A]
(1)CVC 可选部位:目前没有充足的证据推荐特定的位置
可用:颈内静脉、颈外静脉、锁骨下静脉
潜在可用:头静脉、腋静脉、股静脉(鉴于感染和血栓的风险高,除非其他部位置管困难否则避免选股静脉)
(2)消毒:洗必泰溶液和酒精
(3)插入前或维持期间:不对导管定植进行抗菌素预防
2. 证据等级 [II, B~C]
(4)在无菌手术室行局部麻醉。
(5)导管尖端位置:理想位置是右心房和上腔静脉连接处, 必须经术中透视或术后胸部 X 线确认。腔内心电图(ECG)也可用于确认导管尖端位置,但插入导线过程中可能发生心律失常 [V, D]。
(6)二维超声定位引导下首次插入成功率:颈内静脉更高,锁骨下静脉效果不明。股静脉穿刺证据不足 [III,D]。
(7)术后 4 小时密切观察患者体温、脉搏、血压和呼吸频率,若出现呼吸困难或胸痛应立即行胸部 X 线检查。
(8)在切口愈合后再行置入设备的护理。输注或采血完成后,常规用盐溶液冲洗。
3. [II, C] 以下 证据等级
(9)皮下输液路若不常使用,建议每 4 周冲洗一次; 隧道留置导管和 PICC 通路,建议每周冲洗一次 [III, C]。有报道支持输液港每 8 周或 3~4 个月冲洗,最佳间隔时间仍不明确。
(10)初始通路建立可选 经皮或开放途径,头静脉切开是预防急性并发症的最好方式 [IV,D]。
6 个急性并发症及其处理
急性并发症是操作过程中发生的,往往伴随周围组织的损伤或导管尖端的错位。最常发生的急性并发症如下:心律失常、 动脉穿孔、血胸、气胸、空气栓塞(罕见)。
Snip20151222_2.png
1. 导管尖端移位或破损:立即在放射引导下调整位置或移除。
2. 心律失常 (23%~25%):插入过程中若导管插入过深可发生。可通过心电监护仪观察心律失常,回抽导管可纠正。
3. 动脉穿孔 (0~15%):移除套管,加压 10 分钟,监测患者神志、血压、脉搏和呼吸。
4. 血胸 (0.1%~11%):插入大口径胸腔导管引流胸腔内血液,若血量巨大可行胸廓切开术。
5. 气胸 (1%~4%):胸部 X 线可确诊,若患者不能自行恢复,则需插入胸腔导管排气。
6. 空气栓塞(罕见):立即让患者头朝下侧卧并吸入 100% 氧气。

深静脉置管铺巾的大小?

回复

匿名用户 回复了问题 • 1 人关注 • 2 个回复 • 352 次浏览 • 2017-01-20 11:24 • 来自相关话题

中心静脉置管,必须执行外科洗手和手消吗?

回复

匿名用户 回复了问题 • 1 人关注 • 1 个回复 • 405 次浏览 • 2017-01-20 11:23 • 来自相关话题

CRBSI与CLABSI的区别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176 次浏览 • 2017-01-20 11:22 • 来自相关话题

长期以来对CRBSI与CLABSI比较模糊,西安年会听了华西宗志勇主任的课后,才明白,结合老师讲的资料总结一下与大家分享:
一、共同点:
1. 经实验室证实的血流感染,2. 且发生在患者留置中心静脉导管48小时后且在留置期间或拔出中央导管48小时内发生的。

区别:
CLABSI (central line-associ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
-----且血中病原体与其它部位感染无关。适用于监测!
CRBSI (Catheter Related Blood Stream Infection)
-----有证据证明导管是血流感染的来源(强烈的因果关系),适用于临床治疗!(例如导管血比外周血早报阳两小时,细菌培养浓度高于五倍等)

二、 是否为经实验室证实的血流感染
(1)≥1瓶血培养出病原体(除外常见皮肤污染菌),且血中病原体与其它部位感染无关;

常见皮肤污染菌:类白喉杆菌(棒状杆菌属)、芽孢杆菌(非炭疽芽孢杆菌)、丙酸杆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包括表皮葡萄球菌)、草绿色链球菌、气球菌、微球菌。
(2)≥2套不同时段采集的血培养出相同常见的皮肤污染菌时,患者至少有以下一种症状或体征:发热(>38℃)、寒颤、低血压( ≤1岁婴儿还包括以下症状或体征:体温过低(肛温<36℃)、呼吸暂停、心跳过缓);症状体征和培养阳性与其它部位感染无关。
f注意:≥2套不同时段采集的血指的是:至少有两次抽血是在2日内进行的。(当然间隔15-30分钟采集最好)

三、明白是原发还是继发
(1)关注:患者是否还有其他部位感染兆,区别原发还是继发!
血培养和病灶标本培养至少有一个病原菌相同、药敏相同时,血流感染为继发!
血培养采集的时间窗:为其他部位感染出现的3天前至出现后14天( 继发性血流感染发生在7天感染窗口期和14天无重复感染期联合期---《2015美国CDC/NHSN医院感染定义及诊断》
举例:中心静脉置管患者,尿培养为大肠埃希菌,尿WBC高,有泌尿系感染症状,同日采集的血培养为大肠埃希菌(药敏一致)。则泌尿系感染为原发感染,血流感染为继发,在诊断上不能诊断为CLABSI,应该归为泌尿系感染。

(2)血培养和病灶标本培养结果不一致时,血培养的病原体可能不是来自该病灶,为原发。
例如:中心静脉置管10天、留置尿管4天的ICU患者,出现发热,尿培养出大肠埃希菌(>105CFU/ml),尿常规WBC高,同日血培养为肠球菌;肠球菌很可能为CLABSI,同时患者还有CAUTI。 查看全部
长期以来对CRBSI与CLABSI比较模糊,西安年会听了华西宗志勇主任的课后,才明白,结合老师讲的资料总结一下与大家分享:
一、共同点:
1. 经实验室证实的血流感染,2. 且发生在患者留置中心静脉导管48小时后且在留置期间或拔出中央导管48小时内发生的。

区别:
CLABSI (central line-associ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
-----且血中病原体与其它部位感染无关。适用于监测!
CRBSI (Catheter Related Blood Stream Infection)
-----有证据证明导管是血流感染的来源(强烈的因果关系),适用于临床治疗!(例如导管血比外周血早报阳两小时,细菌培养浓度高于五倍等)

二、 是否为经实验室证实的血流感染
(1)≥1瓶血培养出病原体(除外常见皮肤污染菌),且血中病原体与其它部位感染无关;

常见皮肤污染菌:类白喉杆菌(棒状杆菌属)、芽孢杆菌(非炭疽芽孢杆菌)、丙酸杆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包括表皮葡萄球菌)、草绿色链球菌、气球菌、微球菌。
(2)≥2套不同时段采集的血培养出相同常见的皮肤污染菌时,患者至少有以下一种症状或体征:发热(>38℃)、寒颤、低血压( ≤1岁婴儿还包括以下症状或体征:体温过低(肛温<36℃)、呼吸暂停、心跳过缓);症状体征和培养阳性与其它部位感染无关。
f注意:≥2套不同时段采集的血指的是:至少有两次抽血是在2日内进行的。(当然间隔15-30分钟采集最好)

三、明白是原发还是继发
(1)关注:患者是否还有其他部位感染兆,区别原发还是继发!
血培养和病灶标本培养至少有一个病原菌相同、药敏相同时,血流感染为继发!
血培养采集的时间窗:为其他部位感染出现的3天前至出现后14天( 继发性血流感染发生在7天感染窗口期和14天无重复感染期联合期---《2015美国CDC/NHSN医院感染定义及诊断》
举例:中心静脉置管患者,尿培养为大肠埃希菌,尿WBC高,有泌尿系感染症状,同日采集的血培养为大肠埃希菌(药敏一致)。则泌尿系感染为原发感染,血流感染为继发,在诊断上不能诊断为CLABSI,应该归为泌尿系感染。

(2)血培养和病灶标本培养结果不一致时,血培养的病原体可能不是来自该病灶,为原发。
例如:中心静脉置管10天、留置尿管4天的ICU患者,出现发热,尿培养出大肠埃希菌(>105CFU/ml),尿常规WBC高,同日血培养为肠球菌;肠球菌很可能为CLABSI,同时患者还有CAUTI。

[转帖] Lancet:抗生素浸渍中心静脉导管可显著降低儿科ICU的血流感染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138 次浏览 • 2017-01-20 11:18 • 来自相关话题

Lancet:抗生素浸渍中心静脉导管可显著降低儿科ICU的血流感染
2016-3-6 作者:MedSci   来源:MedSci 我要评论0
浸渍中心静脉导管被推荐用于成人以降低血流感染但不适合儿童,因为没有足够的证据来证明这是有效的。该研究的目的是评估浸渍的任何类型(抗生素或肝素)与标准中心静脉导管相比,对于防止需要重症监护的儿童血流感染的有效性。

研究人员做了一项随机对照试验,在14个英国儿科重症监护病房进行。16岁以下的儿童,如果他们被招募或正在准备参与儿科重症监护室,并且预计将需要一个中心静脉导管的3个或更多天则有资格参与此研究。这些儿童被随机分配(1:1:1),以接收与抗生素浸渍的中心静脉导管,肝素浸渍的中心静脉导管,或标准中心静脉导管,该分配由三个和六个块计算机生成的随机化完成,由同意方法,站点,信封存储位置进行分层。负责接入的中心静脉导管的临床医生知道治疗分配,但分配情况对于病人,他们的父母,并负责照顾儿科重症监护室人员进行了隐瞒。主要成果是分组后48小时,到中心静脉导管拔除浸渍与标准中心静脉导管(抗生素或肝素)后48小时之间发生第一次发生血流感染的时间,在意向治疗人群中进行评估。安全分析比较了中央静脉导管插入(符合方案群体)的亚组儿童的中心静脉导管相关的不良事件。

在2010年11月25日,和2012年11月30日之有1485名儿童被招募到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随机分配502名儿童接受标准中心静脉导管,486名接受抗生素浸渍导管,497名接受肝素浸渍导管。标准导管组的血流感染发生18例(4%),抗生素浸渍组发生7例(1%),肝素浸渍导管组发生17例(3%)。初步分析显示,与标准的中心静脉导管相比,浸渍(抗生素或肝素)导管没有效果(对于到一次血流感染的时间的危险比[HR]0.71,95%CI 0.37-1.34)。二次分析表明,抗生素中心静脉导管比标准的中心静脉导管(HR 0.43,0.20-0.96)和肝素中心静脉导管(HR 0.42,0.19-0.93)更好,但肝素导管与标准的中心静脉导管没有差异(HR 1.04,0.53-2.03)。临床上重要的和统计显著绝对风险的差异只在抗生素浸渍导管标准的导管组进行了确定(2·15%,95%CI -4.09至-0.20;需要治疗数[NNT] 47,95% CI 25-500),抗生素浸渍导管与肝素浸渍导管(1.98%,-3.90至-0.06,NNT 51,26-1667)。标准中心静脉导管组有9名(2%)儿童,抗生素组有14(3%)名儿童,肝素浸渍组的8名(2%)儿童有导管相关的不良事件。在研究过程中,标准组中45(8%)名儿童,肝素浸渍组的35(8%)名儿童,抗生素浸渍组的29(6%)名儿童死亡。

抗生素浸渍中心静脉导管与标准和肝素中心静脉导管相比,可显著降低血液感染的危险。广泛使用抗生素浸渍中心静脉导管可能有助于预防儿科重症监护病房的血流感染。

原始出处:

Ruth E Gilbert,Quen Mok,Kerry Dwan,et al.Impregnated central venous catheters for prevention of bloodstream infection in children (the CATCH trial),Lancet,2016.3.3 查看全部
Lancet:抗生素浸渍中心静脉导管可显著降低儿科ICU的血流感染
2016-3-6 作者:MedSci   来源:MedSci 我要评论0
浸渍中心静脉导管被推荐用于成人以降低血流感染但不适合儿童,因为没有足够的证据来证明这是有效的。该研究的目的是评估浸渍的任何类型(抗生素或肝素)与标准中心静脉导管相比,对于防止需要重症监护的儿童血流感染的有效性。

研究人员做了一项随机对照试验,在14个英国儿科重症监护病房进行。16岁以下的儿童,如果他们被招募或正在准备参与儿科重症监护室,并且预计将需要一个中心静脉导管的3个或更多天则有资格参与此研究。这些儿童被随机分配(1:1:1),以接收与抗生素浸渍的中心静脉导管,肝素浸渍的中心静脉导管,或标准中心静脉导管,该分配由三个和六个块计算机生成的随机化完成,由同意方法,站点,信封存储位置进行分层。负责接入的中心静脉导管的临床医生知道治疗分配,但分配情况对于病人,他们的父母,并负责照顾儿科重症监护室人员进行了隐瞒。主要成果是分组后48小时,到中心静脉导管拔除浸渍与标准中心静脉导管(抗生素或肝素)后48小时之间发生第一次发生血流感染的时间,在意向治疗人群中进行评估。安全分析比较了中央静脉导管插入(符合方案群体)的亚组儿童的中心静脉导管相关的不良事件。

在2010年11月25日,和2012年11月30日之有1485名儿童被招募到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随机分配502名儿童接受标准中心静脉导管,486名接受抗生素浸渍导管,497名接受肝素浸渍导管。标准导管组的血流感染发生18例(4%),抗生素浸渍组发生7例(1%),肝素浸渍导管组发生17例(3%)。初步分析显示,与标准的中心静脉导管相比,浸渍(抗生素或肝素)导管没有效果(对于到一次血流感染的时间的危险比[HR]0.71,95%CI 0.37-1.34)。二次分析表明,抗生素中心静脉导管比标准的中心静脉导管(HR 0.43,0.20-0.96)和肝素中心静脉导管(HR 0.42,0.19-0.93)更好,但肝素导管与标准的中心静脉导管没有差异(HR 1.04,0.53-2.03)。临床上重要的和统计显著绝对风险的差异只在抗生素浸渍导管标准的导管组进行了确定(2·15%,95%CI -4.09至-0.20;需要治疗数[NNT] 47,95% CI 25-500),抗生素浸渍导管与肝素浸渍导管(1.98%,-3.90至-0.06,NNT 51,26-1667)。标准中心静脉导管组有9名(2%)儿童,抗生素组有14(3%)名儿童,肝素浸渍组的8名(2%)儿童有导管相关的不良事件。在研究过程中,标准组中45(8%)名儿童,肝素浸渍组的35(8%)名儿童,抗生素浸渍组的29(6%)名儿童死亡。

抗生素浸渍中心静脉导管与标准和肝素中心静脉导管相比,可显著降低血液感染的危险。广泛使用抗生素浸渍中心静脉导管可能有助于预防儿科重症监护病房的血流感染。

原始出处:

Ruth E Gilbert,Quen Mok,Kerry Dwan,et al.Impregnated central venous catheters for prevention of bloodstream infection in children (the CATCH trial),Lancet,2016.3.3

血管内导管类型与主要感染类型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177 次浏览 • 2017-01-20 11:18 • 来自相关话题

最近整理血管相关血流感染的资料,跟大家分析一下血管内导管类型与主要感染类型。





感染类型:出口部位:出口部位感染
                 沿导管隧道:隧道感染
                 皮下组织:皮下囊感染
                菌血症: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CRBSI 查看全部
最近整理血管相关血流感染的资料,跟大家分析一下血管内导管类型与主要感染类型。

1.png

感染类型:出口部位:出口部位感染
                 沿导管隧道:隧道感染
                 皮下组织:皮下囊感染
                菌血症: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CRBSI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回复

匿名用户 回复了问题 • 1 人关注 • 1 个回复 • 438 次浏览 • 2017-01-20 11:17 • 来自相关话题

四大导管留置时间对比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165 次浏览 • 2017-01-20 11:15 • 来自相关话题

PVC、CVC、PICC、PORT 四大导管留置时间大对比
护理时间近日推出「颈内静脉留置:敷贴固定需注意的 3 个细节」一文,有站友在文末留言:CVC 能够留置多长时间要拔除?确实,临床中有很多困惑:CVC 刚刚留上才一周时间就堵管了!明明用得好好的留置针,规定时间到了要不要拔除?
结合「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循证依据及笔者的临床经验,对 PVC、CVC、PICC、PORT 留置时间进行总结。
笔者经验仅作参考,欢迎大家留言,分享您的看法和经验。
外周静脉导管(PVC)
PVC 包括一次性静脉输液钢针穿刺和外周静脉留置针穿刺。PVC 宜用于短期静脉输液治疗,不宜用于腐蚀性药物等持续性静脉输注。
静疗规范:外周静脉留置针应 72 h ~ 96 h 更换一次。
循证依据:「成人外周静脉留置针更换时间的最佳实践」指出「可以根据临床指征更换留置针」;英国麻醉师协会「不提倡 72 ~ 96 小时常规更换留置针」并写入指南「安全血管通路 2016」,并建议:留置针穿刺部位应每班观察,如果有炎症、渗出或堵塞的迹象,要拔除留置针。将「临床指征」定义为出现 2 项及以上的如下临床表现:疼痛,局部发热,发红,肿胀及可触及的条索状静脉。
笔者经验:所在科室采用「根据临床指征更换留置针」。
案例分享:护理时间 2016-06-29 曾推出「外周静脉留置针使用 33 天,是去是留不再纠结」一文。患者 2016-05-26 留置,推过造影剂,静滴过脂肪乳剂,2016-07-05 治疗结束出院前拔除,实际使用 41 天。


CVC 是指经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股静脉穿刺置管,尖端置于上腔静脉或下腔静脉的导管。可用于任何性质的药物输注、血液动力学的监测,不应用于高压注射泵注射造影剂(耐高压导管除外)。

静疗规范:留置 2 ~ 4 周左右。应监测静脉导管穿刺部位,并根据患者病情、导管类型、留置时间、并发症等因素进行评估,尽早拔除。

循证依据:「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策略(2014 年版)」:不推荐定期更换中心静脉或动脉导管(证据等级:I):不推荐常规更换导管。

笔者经验:根据治疗需要,治疗结束尽早拔除;如治疗需要,每班评估,无并发症可适当延长。

案例分享:患者 CVC 留置时间近 108 天,护理时间 2016-02-29 曾推出「提一个问题:CVC 留置超过 4 周有依据吗?」。而该患者实际使用至 2016-04-17 自动出院,共 158 天。另患者第一次右侧颈内静脉留置时间从 2016-01-13 至 2016-05-31 共 139 天,因出现滴速减慢,予拔除。B 超检查未发现静脉血栓。于 2016-06-02 重新留置,至 2016-07-18 已使用 47 天,目前继续使用中。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

经上肢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肱静脉,颈外静脉(新生儿还可通过下肢大隐静脉、头部颞静脉、耳后静脉等)穿刺置管,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或下腔静脉的导管。PICC 宜用于中长期静脉治疗,可用于任何性质的药物输注,不应用于高压注射泵注射造影剂和血液动力学监测(耐高压导管除外)。

静疗规范:PICC 留置时间不宜超过 1 年或遵照产品使用说明书。

笔者经验:根据治疗需要,治疗结束尽早拔除;如治疗需要,无并发症可适当延长。

案例分享:护理时间 2016-02-19 曾推出「PICC 并发湿疹能涂药膏吗?个体化维护,细节决定成败」一文。该患者 PICC 实际留置时间近 14 个月,目前无感染、堵管及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继续使用中。
 
 
输液港(PORT)

PORT 是指完全植入人体内的闭合输液装置,包括尖端位于上腔静脉的导管部分及埋植于皮下的注射座。可用于任何性质的药物输注,不应使用高压注射泵注射造影剂(耐高压导管除外)。

静疗规范:可长期使用,适合 6 个月以上的治疗需要。

产品说明书:按穿刺隔膜能让 19 G 的无损伤穿刺针穿刺 1000 次,蝶翼针连续使用 7 天来计算,输液港可使用 19 年。
  查看全部
PVC、CVC、PICC、PORT 四大导管留置时间大对比
护理时间近日推出「颈内静脉留置:敷贴固定需注意的 3 个细节」一文,有站友在文末留言:CVC 能够留置多长时间要拔除?确实,临床中有很多困惑:CVC 刚刚留上才一周时间就堵管了!明明用得好好的留置针,规定时间到了要不要拔除?
结合「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循证依据及笔者的临床经验,对 PVC、CVC、PICC、PORT 留置时间进行总结。
笔者经验仅作参考,欢迎大家留言,分享您的看法和经验。
外周静脉导管(PVC)
PVC 包括一次性静脉输液钢针穿刺和外周静脉留置针穿刺。PVC 宜用于短期静脉输液治疗,不宜用于腐蚀性药物等持续性静脉输注。
静疗规范:外周静脉留置针应 72 h ~ 96 h 更换一次。
循证依据:「成人外周静脉留置针更换时间的最佳实践」指出「可以根据临床指征更换留置针」;英国麻醉师协会「不提倡 72 ~ 96 小时常规更换留置针」并写入指南「安全血管通路 2016」,并建议:留置针穿刺部位应每班观察,如果有炎症、渗出或堵塞的迹象,要拔除留置针。将「临床指征」定义为出现 2 项及以上的如下临床表现:疼痛,局部发热,发红,肿胀及可触及的条索状静脉。
笔者经验:所在科室采用「根据临床指征更换留置针」。
案例分享:护理时间 2016-06-29 曾推出「外周静脉留置针使用 33 天,是去是留不再纠结」一文。患者 2016-05-26 留置,推过造影剂,静滴过脂肪乳剂,2016-07-05 治疗结束出院前拔除,实际使用 41 天。


CVC 是指经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股静脉穿刺置管,尖端置于上腔静脉或下腔静脉的导管。可用于任何性质的药物输注、血液动力学的监测,不应用于高压注射泵注射造影剂(耐高压导管除外)。

静疗规范:留置 2 ~ 4 周左右。应监测静脉导管穿刺部位,并根据患者病情、导管类型、留置时间、并发症等因素进行评估,尽早拔除。

循证依据:「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策略(2014 年版)」:不推荐定期更换中心静脉或动脉导管(证据等级:I):不推荐常规更换导管。

笔者经验:根据治疗需要,治疗结束尽早拔除;如治疗需要,每班评估,无并发症可适当延长。

案例分享:患者 CVC 留置时间近 108 天,护理时间 2016-02-29 曾推出「提一个问题:CVC 留置超过 4 周有依据吗?」。而该患者实际使用至 2016-04-17 自动出院,共 158 天。另患者第一次右侧颈内静脉留置时间从 2016-01-13 至 2016-05-31 共 139 天,因出现滴速减慢,予拔除。B 超检查未发现静脉血栓。于 2016-06-02 重新留置,至 2016-07-18 已使用 47 天,目前继续使用中。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

经上肢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肱静脉,颈外静脉(新生儿还可通过下肢大隐静脉、头部颞静脉、耳后静脉等)穿刺置管,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或下腔静脉的导管。PICC 宜用于中长期静脉治疗,可用于任何性质的药物输注,不应用于高压注射泵注射造影剂和血液动力学监测(耐高压导管除外)。

静疗规范:PICC 留置时间不宜超过 1 年或遵照产品使用说明书。

笔者经验:根据治疗需要,治疗结束尽早拔除;如治疗需要,无并发症可适当延长。

案例分享:护理时间 2016-02-19 曾推出「PICC 并发湿疹能涂药膏吗?个体化维护,细节决定成败」一文。该患者 PICC 实际留置时间近 14 个月,目前无感染、堵管及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继续使用中。
 
 
输液港(PORT)

PORT 是指完全植入人体内的闭合输液装置,包括尖端位于上腔静脉的导管部分及埋植于皮下的注射座。可用于任何性质的药物输注,不应使用高压注射泵注射造影剂(耐高压导管除外)。

静疗规范:可长期使用,适合 6 个月以上的治疗需要。

产品说明书:按穿刺隔膜能让 19 G 的无损伤穿刺针穿刺 1000 次,蝶翼针连续使用 7 天来计算,输液港可使用 19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