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设置 新通知
黑龙江省“精准感控 依法管理”院长培训班成功举办
郭 伟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376 次浏览 • 2017-11-28 19:32
审校:哈尔滨医大二院 刘 旭
编辑:董宏亮
黑龙江省医院协会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院长培训班于2017年11月24-25日在美丽的冰城哈尔滨隆重举办!此次培训班由黑龙江省医院协会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主办。以“精准感控依法管理”为主题,紧密结合医院感染防控新形式和新挑战,落实医疗机构的主体责任。本次培训班邀请了国内资深感控专家前来授课,来自全省各地市医疗机构的院长、主管院长、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相关职能科室和重点科室管理人员以及CDC专业人员等近200人参加了此次培训。
刘旭主委
开班典礼由黑龙江省医院协会医院感染管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刘旭主持,省医院协会秘书长梁法兴、副秘书长国树晨亲临现场。国家医院感染质控中心主任付强,国家卫生标准委员会医院感染标委会秘书长巩玉秀,陕西省预防医学会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主委索瑶,中国卫生监督协会消毒及感染控制分会副主任委员戴彦榛等嘉宾出席了开班典礼,并做了精彩授课。现场秩序井然,座无虚席,掌声不断,很多院长一直坚持到培训结束,还意犹未尽,与专家们进行沟通和交流,培训课程受到参会院长及感控同仁们的一致好评。
付强主任
巩玉秀秘书长
索瑶主委
戴彦榛教授
本省同仁与专家合影 闭幕式上黑龙江省医院协会医院感染管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刘旭,提到各位专家的授课异常精彩,极具操作性和指导性,使大家受益匪浅。真诚地希望通过此次培训会,进一步更新院长们的管理理念,深入了解医院感染管理的发展历程和重要地位,明确红线意识和底线思维,促进互动学习和交流,找到自己的薄弱环节与短板,更有清晰的思路做好今后的工作。她还就2018年的委员会工作进行了布置,希望大家携起手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一如既往,在感控的路上风雨同舟,在新的起点上,为我省的感控事业做出更大贡献。
点击“阅读全文”了解更多感控资讯 查看全部
供稿:黑 龙 江 省 二院 郭 伟
审校:哈尔滨医大二院 刘 旭
编辑:董宏亮
黑龙江省医院协会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院长培训班于2017年11月24-25日在美丽的冰城哈尔滨隆重举办!此次培训班由黑龙江省医院协会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主办。以“精准感控依法管理”为主题,紧密结合医院感染防控新形式和新挑战,落实医疗机构的主体责任。本次培训班邀请了国内资深感控专家前来授课,来自全省各地市医疗机构的院长、主管院长、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相关职能科室和重点科室管理人员以及CDC专业人员等近200人参加了此次培训。
刘旭主委
开班典礼由黑龙江省医院协会医院感染管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刘旭主持,省医院协会秘书长梁法兴、副秘书长国树晨亲临现场。国家医院感染质控中心主任付强,国家卫生标准委员会医院感染标委会秘书长巩玉秀,陕西省预防医学会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主委索瑶,中国卫生监督协会消毒及感染控制分会副主任委员戴彦榛等嘉宾出席了开班典礼,并做了精彩授课。现场秩序井然,座无虚席,掌声不断,很多院长一直坚持到培训结束,还意犹未尽,与专家们进行沟通和交流,培训课程受到参会院长及感控同仁们的一致好评。
付强主任
巩玉秀秘书长
索瑶主委
戴彦榛教授
本省同仁与专家合影 闭幕式上黑龙江省医院协会医院感染管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刘旭,提到各位专家的授课异常精彩,极具操作性和指导性,使大家受益匪浅。真诚地希望通过此次培训会,进一步更新院长们的管理理念,深入了解医院感染管理的发展历程和重要地位,明确红线意识和底线思维,促进互动学习和交流,找到自己的薄弱环节与短板,更有清晰的思路做好今后的工作。她还就2018年的委员会工作进行了布置,希望大家携起手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一如既往,在感控的路上风雨同舟,在新的起点上,为我省的感控事业做出更大贡献。
点击“阅读全文”了解更多感控资讯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周丨彬县县医院在行动
赵媛莉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369 次浏览 • 2017-11-28 19:32
校审:袁红霞
编辑:董宏亮
国家卫计委2017年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宣传周活动背景
每年11月第三周是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的“世界提高抗菌药物认识周”。为了进一步加强我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促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有效控制细菌耐药,保证我院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并积极响应世界卫生组织号召,进一步落实《遏制细菌耐药国家行动计划(2016-2020年)》,提高全社会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意识和水平,抵御细菌耐药,我院决定组织开展“2017年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宣传周”活动。
为了配合此次活动,11月20日医院医务科、感染办联合组织开展“2017年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宣传周”活动。制作宣传展板,印制抗生素合理使用宣传手册。11月20日-27日医院门诊楼前电子滚动屏,持续播放活动主题。11月25日9:00-11:00 我院组织医务科、感染办在医院门诊楼前积极开展“2017年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宣传周”现场活动,大力宣传抗菌药物的基本知识、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等相关知识。
抗菌药物宣传现场
曹院长、王主任、袁主任现场宣传抗生素的使用
在活动现场,曹继宽副院长、医务科主任王志敏、感染办主任袁红霞及工作人员采取现场咨询、宣传展架展示、发放宣传册等方式,向群众介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重要性,如何正确使用抗菌药物,纠正常见的错误用法,普及社会大众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观念。还为前来咨询的广大群众免费测量血压、血糖、讲解手卫生知识,赠送力士香皂,提高公众的手卫生意识,防止感染细菌,保护自身健康。
医院是抗菌药物使用率最高的机构,所以加强对医疗机构抗菌药物管理成为重中之重,为了更好的促进我院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院领导班子高度重视,要求全院上下要充分认识此次宣传活动的重要性,大力开展宣传活动,并强调以本次活动为契机,以“慎重对待抗菌药物”为主题,广泛宣传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知识,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和医务人员对细菌耐药危机的认识,牢固树立抗菌药物合理使用观念,减少不必要的药物使用,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和参与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良好氛围。
点击“阅读全文”了解更多感控资讯 查看全部
国家卫计委2017年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宣传周活动背景供稿:彬县县医院控感科 赵媛莉
校审:袁红霞
编辑:董宏亮
每年11月第三周是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的“世界提高抗菌药物认识周”。为了进一步加强我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促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有效控制细菌耐药,保证我院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并积极响应世界卫生组织号召,进一步落实《遏制细菌耐药国家行动计划(2016-2020年)》,提高全社会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意识和水平,抵御细菌耐药,我院决定组织开展“2017年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宣传周”活动。
为了配合此次活动,11月20日医院医务科、感染办联合组织开展“2017年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宣传周”活动。制作宣传展板,印制抗生素合理使用宣传手册。11月20日-27日医院门诊楼前电子滚动屏,持续播放活动主题。11月25日9:00-11:00 我院组织医务科、感染办在医院门诊楼前积极开展“2017年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宣传周”现场活动,大力宣传抗菌药物的基本知识、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等相关知识。
抗菌药物宣传现场
曹院长、王主任、袁主任现场宣传抗生素的使用
在活动现场,曹继宽副院长、医务科主任王志敏、感染办主任袁红霞及工作人员采取现场咨询、宣传展架展示、发放宣传册等方式,向群众介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重要性,如何正确使用抗菌药物,纠正常见的错误用法,普及社会大众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观念。还为前来咨询的广大群众免费测量血压、血糖、讲解手卫生知识,赠送力士香皂,提高公众的手卫生意识,防止感染细菌,保护自身健康。
医院是抗菌药物使用率最高的机构,所以加强对医疗机构抗菌药物管理成为重中之重,为了更好的促进我院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院领导班子高度重视,要求全院上下要充分认识此次宣传活动的重要性,大力开展宣传活动,并强调以本次活动为契机,以“慎重对待抗菌药物”为主题,广泛宣传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知识,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和医务人员对细菌耐药危机的认识,牢固树立抗菌药物合理使用观念,减少不必要的药物使用,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和参与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良好氛围。
点击“阅读全文”了解更多感控资讯
听课笔记丨安徽省第十二届医院感染管理学术年会
杨代霞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378 次浏览 • 2017-11-29 20:09
编辑:左 岸
2017年11月25日-27日,安徽省第十二届医院感染管理学术年会在合肥丰大国际大酒店隆重召开,本次大会主题为“科学防控,有效管理”。大会邀请了国内及省内多位知名感控专家前来授课,精彩纷呈,受益匪浅,笔者主要体会如下。
李六亿:基层医疗机构如何落实感控工作
1、2015年开始临床各科室建立感染管理护士(后备护士长),在竞聘护士长时,感控工作实行一票否决。
2、科内感控制度先由科里、面上讨论、修改后,再交给院感科审核。
3、患者满意度调查内容有“感控管理”一项,专门针对医务人员的手卫生,让患者参与监督手卫生落实情况。
4、院感质量反馈采用“质量提升建议书”的形式向各位科主任反馈,提升与整改,二字之差,重在尊重,利于沟通,更富成效。
5、没有最好,只有更好!PDCA感控—不断持续质量改进。
6、发展愿景:为临床服务,做国家感控的水准原点。
汤灵玲: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治的多维度思考
1、管理一定是在理解、尊重、人文的基础上去管的,充分利用院内各亚专业的专家,让专业的人去做专业的事。管理者主要是帮助临床解决问题,满足临床合理需求。
2、手卫生是每个步骤后的手卫生,而不是每个病人的手卫生。
3、保洁员是院感防控的宣传员,重视对保洁员工的培训,3年3个培训主题:个人防护;同理心;职业价值。让保洁员工自觉把清洁消毒工作做到位。
钟秀玲:软器械与功能性材料标准应用现状
1、软器械:可穿戴可折叠的器械,如手术衣、铺单、洞巾、手术包布等。
2、应关注洁净手术室的不溶微粒,不溶微粒在体内不能代谢。
3、软器械属于二类器械(中度风险),应回归到消毒供应中心处理。行文正在报批中,自2018年8月1日起正式施行。
倪晓平:医院环境感染控制新理念与新技术
1、医院感染交叉感染防控,环境清洁是基础,手卫生是手段。应该把保洁员工视为感控的团队,对保洁员工的培训要讲究策略、技巧,培训要以图片为主,正所谓“没文化看图画”。
2、新型超细纤维洁具,采用平板拖布增加与地面的摩擦力,远比传统的拖把效率高。
3、采用消毒湿巾擦拭物体表面,物化作用相结合,远比传统的湿布擦拭效果好。
黄靖雄:《消毒供应中心》新标准重点难点分析
1、器械预处理,使用者在1小时内及时处理,没有时间处理要进行保湿,不能隔夜保湿,容易产生微生物甚至内毒素。
2、不是所有的器械都要用润滑剂,外来医疗器械(植入性器械)是不能用润滑剂的。
张群:多维度手卫生管理新进展
1、手卫生知易行难,我们的困境。国内CDC2015年度对50家医疗机构2165例医务人员手卫生状况进行观察,手卫生的真实依从性为49.1%。
2、借助手卫生信息化考核系统,每一位医务人员的每次取液量,每天、每月、每季度、每床日消耗量全部都能自动统计,公布个人排名信息。
3、抓住每年的10月15日“国际洗手日”和5月5日“手卫生日”这两个重要的时机,多做手卫生宣传,更新观念,跟进行动,知行合一,让手卫生真正走进临床。
点击“阅读全文”了解更多感控资讯 查看全部
整理:安徽省东至县人民医院 杨代霞
编辑:左 岸
2017年11月25日-27日,安徽省第十二届医院感染管理学术年会在合肥丰大国际大酒店隆重召开,本次大会主题为“科学防控,有效管理”。大会邀请了国内及省内多位知名感控专家前来授课,精彩纷呈,受益匪浅,笔者主要体会如下。
李六亿:基层医疗机构如何落实感控工作
1、2015年开始临床各科室建立感染管理护士(后备护士长),在竞聘护士长时,感控工作实行一票否决。
2、科内感控制度先由科里、面上讨论、修改后,再交给院感科审核。
3、患者满意度调查内容有“感控管理”一项,专门针对医务人员的手卫生,让患者参与监督手卫生落实情况。
4、院感质量反馈采用“质量提升建议书”的形式向各位科主任反馈,提升与整改,二字之差,重在尊重,利于沟通,更富成效。
5、没有最好,只有更好!PDCA感控—不断持续质量改进。
6、发展愿景:为临床服务,做国家感控的水准原点。
汤灵玲: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治的多维度思考
1、管理一定是在理解、尊重、人文的基础上去管的,充分利用院内各亚专业的专家,让专业的人去做专业的事。管理者主要是帮助临床解决问题,满足临床合理需求。
2、手卫生是每个步骤后的手卫生,而不是每个病人的手卫生。
3、保洁员是院感防控的宣传员,重视对保洁员工的培训,3年3个培训主题:个人防护;同理心;职业价值。让保洁员工自觉把清洁消毒工作做到位。
钟秀玲:软器械与功能性材料标准应用现状
1、软器械:可穿戴可折叠的器械,如手术衣、铺单、洞巾、手术包布等。
2、应关注洁净手术室的不溶微粒,不溶微粒在体内不能代谢。
3、软器械属于二类器械(中度风险),应回归到消毒供应中心处理。行文正在报批中,自2018年8月1日起正式施行。
倪晓平:医院环境感染控制新理念与新技术
1、医院感染交叉感染防控,环境清洁是基础,手卫生是手段。应该把保洁员工视为感控的团队,对保洁员工的培训要讲究策略、技巧,培训要以图片为主,正所谓“没文化看图画”。
2、新型超细纤维洁具,采用平板拖布增加与地面的摩擦力,远比传统的拖把效率高。
3、采用消毒湿巾擦拭物体表面,物化作用相结合,远比传统的湿布擦拭效果好。
黄靖雄:《消毒供应中心》新标准重点难点分析
1、器械预处理,使用者在1小时内及时处理,没有时间处理要进行保湿,不能隔夜保湿,容易产生微生物甚至内毒素。
2、不是所有的器械都要用润滑剂,外来医疗器械(植入性器械)是不能用润滑剂的。
张群:多维度手卫生管理新进展
1、手卫生知易行难,我们的困境。国内CDC2015年度对50家医疗机构2165例医务人员手卫生状况进行观察,手卫生的真实依从性为49.1%。
2、借助手卫生信息化考核系统,每一位医务人员的每次取液量,每天、每月、每季度、每床日消耗量全部都能自动统计,公布个人排名信息。
3、抓住每年的10月15日“国际洗手日”和5月5日“手卫生日”这两个重要的时机,多做手卫生宣传,更新观念,跟进行动,知行合一,让手卫生真正走进临床。
点击“阅读全文”了解更多感控资讯
关注丨西安6区县高发不明原因高热,目前已确诊878例出血热!
感控plus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415 次浏览 • 2017-11-29 20:09
编者按
每年10月开始,我省关中地区进入流行性出血热的高发季节,我省关中地区也是全国HFRS的高发地区。该病的典型症状为“寒热脸红酒醉貌,头痛乏力像感冒。皮肤黏膜出血点,呕吐腹泻蛋白尿。”早期症状似感冒,青壮年最易中招。如果一周内出现过不明原因的高热、腰痛要警惕流行性出血热的发生,要尽早到医院就诊。作为接收患者的医院,我们更应该关注在疾病流行期间的医院感染防控。
最近陕西省出血热进入十年以来的高峰期,集中在西安、咸阳、渭南、宝鸡一带,截止到11月20日,陕西省共确诊878例,其中咸阳近300例。
短时间内突然出现较为集中的出血热病例,关于出血热,我们应该怎样去预防疫情的传播和扩散呢?
[h1]关于出血热[/h1]
流行性出血热又称肾综合征出血热,是由流行性出血热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流行广,病情危急,病死率高,危害极大。世界上人类病毒性出血热共有13种,根据该病肾脏有无损害,分为有肾损及无肾损两大类。在我国主要为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在病原体未解决前,在我国称流行性出血热(EHF);在朝鲜称朝鲜出血热(KHF);在俄罗斯称出血性肾病肾炎(HNN);由于特异性血清学诊断的确立及病原学的解决,1982年世界卫生组织统一定名为肾综合征出血热。现我国仍沿用流行性出血热的病名。
点击图片了解详细信息
[h1]主要传播途径[/h1]
呼吸道传播:鼠类携带病毒的排泄物如尿、粪、唾液等污染尘埃后形成的气溶胶,能通过呼吸道而感染人体。
消化道传播:进食被鼠类携带病毒的排泄物所污染的食物,可经口腔或胃肠粘膜而感染。
接触传播: 被鼠咬伤或破伤口接触病毒的鼠类血液和排泄物亦可导致感染。
[h1]临床表现[/h1]
出血热潜伏期为4-46天。
早期症状和体征:起病急,发冷,发热(38℃以上);全身酸痛,乏力,呈衰竭状;头痛,眼眶痛,腰痛(三痛);面、颈、上胸部充血潮红(三红),呈酒醉貌;眼睑浮肿,结膜充血水肿,有点状或片状出血;上腭粘膜呈网状充血,点状出血;腋下皮肤有线状或簇状排列的出血点;束臂试验阳性。
病程经过:典型病例有发热期、低血压期、少尿期、多尿期和恢复期。
[h1]防控措施[/h1]
接种双价灭活的HFRS疫苗是预防流行性出血热的有效措施。
该疫苗共接种3针次,前两针间隔14天,第三针间隔半年以上。前两针为基础免疫,至关重要,任何原因导致的第二针没有及时、按期接种,都会使该人的本轮出血热要重新开始免疫。同时需要说明的是HFRS疫苗是灭活疫苗(死病毒疫苗),接种该疫苗不会因感染活病毒而发生HFRS。
1.人群预防:采取以灭鼠防鼠为主的综合性措施,对高发病区的多发人群及其他疫区的高危人群进行疫苗接种:
(1)健康教育:进行广泛的宣传教育;
(2)灭鼠防鼠:整治环境卫生,灭鼠。一般在流行高峰前半个月进行;
(3)疫苗接种:对高发疫区的青壮年,特别是高危人群(10岁以上),应在流行前一个月内完成全程注射,于次年加强注射一针。
2.个体预防:尽量加强个人防护,防止接触传染。
(1)整治环境卫生;
(2)避免与鼠类及其排泄物(尿、粪)或分泌物(唾液)接触;
(3)不吃生冷特别是鼠类污染过的食物、水和饮料等;
(4)避免皮肤粘膜破损,如有破损,应用碘酒消毒处理。在清理脏乱杂物和废弃物(如稻草、玉米秸秆等)时,要带口罩、帽子和手套等。
病人、接触者及其直接接触环境的管理
1.病人:必须尽快明确诊断,做好疫情报告;积极治疗病人,抓紧抗休克和预防大出血及肾功能衰竭的治疗;保证有一个安静、整洁、卫生(消毒)的休养环境。
2.接触者及其直接接触环境的管理:本病虽未见人传人的报告。但必须对“危险环境”进行整治(清理和消毒),对接触者必须严密观察其是否发生疾病。
延伸阅读我们一起学规范丨医疗机构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管理规范
香港医管局丨急诊科传染病患者接诊流程
天干物燥丨小心这些传染病
H7N9防控丨如何消毒隔离才是重点!
传染病报告义务与患者隐私的“冲突”
【年会笔记】呼吸道传染病防控进展
[资料] 一图读懂2014 年度全国法定传染病疫情
听课笔记丨李六亿:经空气传播疾病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规范
[h1]消息来源[/h1]陕西广播新闻
陕西疾病控制预防中心
点击“阅读全文”了解更多感控资讯 查看全部
编者按编辑:左 岸
每年10月开始,我省关中地区进入流行性出血热的高发季节,我省关中地区也是全国HFRS的高发地区。该病的典型症状为“寒热脸红酒醉貌,头痛乏力像感冒。皮肤黏膜出血点,呕吐腹泻蛋白尿。”早期症状似感冒,青壮年最易中招。如果一周内出现过不明原因的高热、腰痛要警惕流行性出血热的发生,要尽早到医院就诊。作为接收患者的医院,我们更应该关注在疾病流行期间的医院感染防控。
最近陕西省出血热进入十年以来的高峰期,集中在西安、咸阳、渭南、宝鸡一带,截止到11月20日,陕西省共确诊878例,其中咸阳近300例。
短时间内突然出现较为集中的出血热病例,关于出血热,我们应该怎样去预防疫情的传播和扩散呢?
[h1]关于出血热[/h1]
流行性出血热又称肾综合征出血热,是由流行性出血热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流行广,病情危急,病死率高,危害极大。世界上人类病毒性出血热共有13种,根据该病肾脏有无损害,分为有肾损及无肾损两大类。在我国主要为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在病原体未解决前,在我国称流行性出血热(EHF);在朝鲜称朝鲜出血热(KHF);在俄罗斯称出血性肾病肾炎(HNN);由于特异性血清学诊断的确立及病原学的解决,1982年世界卫生组织统一定名为肾综合征出血热。现我国仍沿用流行性出血热的病名。
点击图片了解详细信息
[h1]主要传播途径[/h1]
呼吸道传播:鼠类携带病毒的排泄物如尿、粪、唾液等污染尘埃后形成的气溶胶,能通过呼吸道而感染人体。
消化道传播:进食被鼠类携带病毒的排泄物所污染的食物,可经口腔或胃肠粘膜而感染。
接触传播: 被鼠咬伤或破伤口接触病毒的鼠类血液和排泄物亦可导致感染。
[h1]临床表现[/h1]
出血热潜伏期为4-46天。
早期症状和体征:起病急,发冷,发热(38℃以上);全身酸痛,乏力,呈衰竭状;头痛,眼眶痛,腰痛(三痛);面、颈、上胸部充血潮红(三红),呈酒醉貌;眼睑浮肿,结膜充血水肿,有点状或片状出血;上腭粘膜呈网状充血,点状出血;腋下皮肤有线状或簇状排列的出血点;束臂试验阳性。
病程经过:典型病例有发热期、低血压期、少尿期、多尿期和恢复期。
[h1]防控措施[/h1]
接种双价灭活的HFRS疫苗是预防流行性出血热的有效措施。
该疫苗共接种3针次,前两针间隔14天,第三针间隔半年以上。前两针为基础免疫,至关重要,任何原因导致的第二针没有及时、按期接种,都会使该人的本轮出血热要重新开始免疫。同时需要说明的是HFRS疫苗是灭活疫苗(死病毒疫苗),接种该疫苗不会因感染活病毒而发生HFRS。
1.人群预防:采取以灭鼠防鼠为主的综合性措施,对高发病区的多发人群及其他疫区的高危人群进行疫苗接种:
(1)健康教育:进行广泛的宣传教育;
(2)灭鼠防鼠:整治环境卫生,灭鼠。一般在流行高峰前半个月进行;
(3)疫苗接种:对高发疫区的青壮年,特别是高危人群(10岁以上),应在流行前一个月内完成全程注射,于次年加强注射一针。
2.个体预防:尽量加强个人防护,防止接触传染。
(1)整治环境卫生;
(2)避免与鼠类及其排泄物(尿、粪)或分泌物(唾液)接触;
(3)不吃生冷特别是鼠类污染过的食物、水和饮料等;
(4)避免皮肤粘膜破损,如有破损,应用碘酒消毒处理。在清理脏乱杂物和废弃物(如稻草、玉米秸秆等)时,要带口罩、帽子和手套等。
病人、接触者及其直接接触环境的管理
1.病人:必须尽快明确诊断,做好疫情报告;积极治疗病人,抓紧抗休克和预防大出血及肾功能衰竭的治疗;保证有一个安静、整洁、卫生(消毒)的休养环境。
2.接触者及其直接接触环境的管理:本病虽未见人传人的报告。但必须对“危险环境”进行整治(清理和消毒),对接触者必须严密观察其是否发生疾病。
延伸阅读我们一起学规范丨医疗机构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管理规范
香港医管局丨急诊科传染病患者接诊流程
天干物燥丨小心这些传染病
H7N9防控丨如何消毒隔离才是重点!
传染病报告义务与患者隐私的“冲突”
【年会笔记】呼吸道传染病防控进展
[资料] 一图读懂2014 年度全国法定传染病疫情
听课笔记丨李六亿:经空气传播疾病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规范
[h1]消息来源[/h1]陕西广播新闻
陕西疾病控制预防中心
点击“阅读全文”了解更多感控资讯
学习丨榆林市星元医院“VAP的预防和护理”
王 帅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352 次浏览 • 2017-11-29 20:09
审稿:杜 玲
编辑:左 岸
学习
导 读
VAP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是指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患者在接受机械通气(MV)48小时后至拔管后48小时内出现的肺炎,是医院获得性肺炎(HAP)的重要类型之一。VAP的发病率高达:4.7%~55.8%或(8.4~49.3)例/1000机械通气日,病死率:19.4%~51.6%,所以掌握VAP的预防和护理相关知识尤为重要。
2017年11月11日,在感染管理科的组织下,邀请我院ICU护士长贺秋园在多功能大厅进行了一次“VAP的预防和护理”专题培训,参加此次培训的人员有全院使用呼吸机科室的护士长、院感监控医生和监控护士。
贺老师通过对VAP的发病机制、流行病学、诊断简单介绍,逐步深入到VAP的预防措施展开系统全面的讲解,从器械相关预防措施到操作相关预防措施,再到药物预防、集束化方案等,讲课方式生动形象、内容面面俱到。理论讲课内容结束后还现场演示了用“气流冲击法”清除声门下分泌物,整个过程听众们聚精会神,并在培训结束后展开了积极的探讨。此次培训可以看得出贺老师为此次讲座是做了非常精心的准备,也以从中看出我们每个“星元人”在工作岗位中都能够尽职尽责,表现出“我们”不仅在对患者健康负责的同时更是对我们自己负责。
(校对:刘佳微)
点击“阅读全文”了解更多感控资讯 查看全部
供稿:榆林市星元医院感染管理科 王 帅
审稿:杜 玲
编辑:左 岸
学习
导 读
VAP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是指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患者在接受机械通气(MV)48小时后至拔管后48小时内出现的肺炎,是医院获得性肺炎(HAP)的重要类型之一。VAP的发病率高达:4.7%~55.8%或(8.4~49.3)例/1000机械通气日,病死率:19.4%~51.6%,所以掌握VAP的预防和护理相关知识尤为重要。
2017年11月11日,在感染管理科的组织下,邀请我院ICU护士长贺秋园在多功能大厅进行了一次“VAP的预防和护理”专题培训,参加此次培训的人员有全院使用呼吸机科室的护士长、院感监控医生和监控护士。
贺老师通过对VAP的发病机制、流行病学、诊断简单介绍,逐步深入到VAP的预防措施展开系统全面的讲解,从器械相关预防措施到操作相关预防措施,再到药物预防、集束化方案等,讲课方式生动形象、内容面面俱到。理论讲课内容结束后还现场演示了用“气流冲击法”清除声门下分泌物,整个过程听众们聚精会神,并在培训结束后展开了积极的探讨。此次培训可以看得出贺老师为此次讲座是做了非常精心的准备,也以从中看出我们每个“星元人”在工作岗位中都能够尽职尽责,表现出“我们”不仅在对患者健康负责的同时更是对我们自己负责。
(校对:刘佳微)
点击“阅读全文”了解更多感控资讯
2017年“世界艾滋病日”丨海报合集
左 岸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399 次浏览 • 2017-11-30 18:01
前言
2017年12月1日是第30个“世界艾滋病日”。我国2017年“世界艾滋病日”宣传活动主题是“共担防艾责任,共享健康权利,共建健康中国”(英文主题是Right to Health)。
[h1]1中国健康教育中心2017年世界艾滋病日主题海报[/h1]
[h1]2世卫组织2017年世界艾滋病日系列海报[/h1]
[h1]3世卫组织为2017年世界艾滋病日信息图[/h1]
点击“阅读全文”了解更多艾滋病防治资讯 查看全部
前言编辑:左 岸
2017年12月1日是第30个“世界艾滋病日”。我国2017年“世界艾滋病日”宣传活动主题是“共担防艾责任,共享健康权利,共建健康中国”(英文主题是Right to Health)。
[h1]1中国健康教育中心2017年世界艾滋病日主题海报[/h1]
[h1]2世卫组织2017年世界艾滋病日系列海报[/h1]
[h1]3世卫组织为2017年世界艾滋病日信息图[/h1]
点击“阅读全文”了解更多艾滋病防治资讯
12.1丨全世界3670万人感染的疾病,你需要全面去了解……
WHO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383 次浏览 • 2017-11-30 18:01
什么是艾滋病毒?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也称艾滋病毒)感染免疫系统细胞,破坏或损伤其功能。病毒感染导致免疫系统发生进行性衰退,最后出现“免疫缺陷”。当免疫系统不能发挥抵抗感染和疾病的作用时,即被认为免疫缺陷。与严重免疫缺陷相关的感染称为“机会性感染”,这是因为这些感染只有在免疫系统功能低下时才可能出现。
什么是艾滋病?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也称艾滋病)是一个术语,指艾滋病毒感染的最后阶段。出现20余种机会性感染中的任一种感染,或与艾滋病毒相关的任一种肿瘤,即可定义为艾滋病。
艾滋病毒是如何传播的?
艾滋病毒可通过与感染者发生未保护的性交(阴道交或肛交)和口交;输入受艾滋病毒污染的血液;共用受艾滋病毒污染的针头、针具、手术器械或其他锐器等途径传播。还可由受艾滋病毒感染的母亲在妊娠、分娩和哺乳期间传播给婴儿。
艾滋病毒感染者有多少?
根据世卫组织和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的估计,截至2016年底,全球约有3670万艾滋病毒感染者。同年,约180万人新感染了艾滋病毒,100万人死于艾滋病毒相关原因。
艾滋病毒感染者多长时间发展为艾滋病患者?
在时间长度方面可有很大的个体差异。在没有治疗的情况下,大部分艾滋病毒感染者在感染后5至10年内出现艾滋病毒相关疾病的体征,而这一时间可能会更短。从感染艾滋病毒到诊断为艾滋病的时间是10至15年,有时会更长一些。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可通过防止病毒复制,因而降低感染者血液中的病毒数量(称为“病毒载量”),来减缓疾病发展过程。
艾滋病的传播途径
与感染者的血液、乳汁、精液、阴道分泌物等多种体液发生交换就可导致艾滋病毒传播。亲吻、拥抱、握手或者互用个人物品、共同用餐或饮水等一般性日常接触不会使人出现感染。
感染艾滋病毒的一些高危环节
发生无保护的肛交或阴道性交;
已感染其它性传播疾病,如梅毒、疱疹、衣原体、淋病和细菌性阴道炎等;
注射吸毒时共用受到污染的针头、注射器和其它注射器具以及药品注射液;
接受不安全的注射、输血、组织移植以及未充分消毒的切割或穿刺医疗程序;
医务人员等不慎被针具刺伤。
[h1]影响艾滋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的最常见致命性机会性感染有哪些?[/h1]2016年,约40万艾滋病毒感染者死于结核病。结核病是非洲艾滋病毒感染者的头号杀手,也是全球艾滋病毒感染者的主要死因。若干核心卫生保健战略对于预防和管理艾滋病毒感染者的结核感染极为重要:
每次看病时常规筛查结核病症状;
处理潜伏性结核感染问题(比如异烟肼预防治疗);
结核感染控制;
较早开始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治疗。
[h1]如何才能降低通过性行为感染艾滋病毒的风险?[/h1]
每次发生性行为时都正确使用安全套;
服用抗逆转录病毒药物,在暴露前预防艾滋病毒;
只采取非插入性的性交方式;
对没有其他感染危险行为的同等忠诚的未感染的伴侣保持忠诚。
[h1]男性包皮环切术可预防艾滋病毒感染吗?[/h1]男性包皮环切术可将女性向男性通过性行为传播艾滋病毒的风险降低约60%。
作为一个一次性的干预措施,男性医疗包皮环切术可以终生提供预防艾滋病毒和其他性传播感染的部分保护。包皮环切术应该始终作为预防艾滋病毒感染综合策略的一部分,而不是用来代替其他已知的预防措施,如女用和男用安全套。
[h1]安全套预防艾滋病毒感染的有效程度如何?[/h1]如在每次性交时都能正确使用安全套,安全套则被证明是有效预防男性和女性感染艾滋病毒的措施。但是,除了节欲,没有任何预防措施是百分百有效的。
[h1]艾滋病毒检测有哪些好处?[/h1]了解你的艾滋病毒感染状态可获得两大好处:
如果你知道自己是艾滋病毒阳性,则可在出现症状之前获得治疗、关怀和支持,因此可能会延长寿命并在多年内防止出现健康并发症。
如果你知道自己感染了艾滋病毒,则可采取预防措施防止传染他人。
[h1]什么是抗逆转录病毒药物?[/h1]抗逆转录病毒药物用于治疗和预防艾滋病毒感染。这些药物通过阻止或干扰病毒在体内的复制,从而减少体内的病毒数量来抗击艾滋病毒。
[h1]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治疗的现状如何?[/h1]到2017年年中,全球共有2090万人接受艾滋病毒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治疗。这一数目表明,在过去十年中在扩大艾滋病毒治疗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但这仅占2016年符合抗病毒治疗要求人员的53%。近半数需要得到治疗的人员依然处于等待之中。
[h1]
艾滋病毒感染可以治愈吗?[/h1]艾滋病毒感染不可治愈。但如果坚持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治疗依从性好,艾滋病毒在体内的进展可以放缓到几近停止的水平。越来越多的艾滋病毒感染者保持良好状态,保持劳动能力,延长生命时间,即使低收入国家的艾滋病毒感染者也是如此。世卫组织建议所有艾滋病毒感染者以及处于重大感染风险的人群都接受治疗。
链接治愈艾滋病咋就这么难?
推荐阅读
艾滋病病人使用过的手术器械如何处理?你造么丨这些美容行为可能会感染艾滋病!
口腔门诊的医院感染防控
香港卫生署丨意外接触艾滋病病毒的处理方法
✎《艾滋病防治条例》,我们应该做的事......
话题讨论丨艾滋病孕妇去医院生产隐瞒病情,医生不幸感染,到底是谁错在先?
发生HIV职业暴露后感染艾滋病的概率到底有多大?
关于艾滋病您想了解的都在这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十三五”行动计划
[h1]资讯来源[/h1]
WHO中文网站
http://www.who.int/mediacentre ... 0/zh/
点击“阅读全文”了解更多艾滋病防治资讯 查看全部
编辑:左 岸
什么是艾滋病毒?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也称艾滋病毒)感染免疫系统细胞,破坏或损伤其功能。病毒感染导致免疫系统发生进行性衰退,最后出现“免疫缺陷”。当免疫系统不能发挥抵抗感染和疾病的作用时,即被认为免疫缺陷。与严重免疫缺陷相关的感染称为“机会性感染”,这是因为这些感染只有在免疫系统功能低下时才可能出现。
什么是艾滋病?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也称艾滋病)是一个术语,指艾滋病毒感染的最后阶段。出现20余种机会性感染中的任一种感染,或与艾滋病毒相关的任一种肿瘤,即可定义为艾滋病。
艾滋病毒是如何传播的?
艾滋病毒可通过与感染者发生未保护的性交(阴道交或肛交)和口交;输入受艾滋病毒污染的血液;共用受艾滋病毒污染的针头、针具、手术器械或其他锐器等途径传播。还可由受艾滋病毒感染的母亲在妊娠、分娩和哺乳期间传播给婴儿。
艾滋病毒感染者有多少?
根据世卫组织和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的估计,截至2016年底,全球约有3670万艾滋病毒感染者。同年,约180万人新感染了艾滋病毒,100万人死于艾滋病毒相关原因。
艾滋病毒感染者多长时间发展为艾滋病患者?
在时间长度方面可有很大的个体差异。在没有治疗的情况下,大部分艾滋病毒感染者在感染后5至10年内出现艾滋病毒相关疾病的体征,而这一时间可能会更短。从感染艾滋病毒到诊断为艾滋病的时间是10至15年,有时会更长一些。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可通过防止病毒复制,因而降低感染者血液中的病毒数量(称为“病毒载量”),来减缓疾病发展过程。
艾滋病的传播途径
与感染者的血液、乳汁、精液、阴道分泌物等多种体液发生交换就可导致艾滋病毒传播。亲吻、拥抱、握手或者互用个人物品、共同用餐或饮水等一般性日常接触不会使人出现感染。
感染艾滋病毒的一些高危环节
发生无保护的肛交或阴道性交;
已感染其它性传播疾病,如梅毒、疱疹、衣原体、淋病和细菌性阴道炎等;
注射吸毒时共用受到污染的针头、注射器和其它注射器具以及药品注射液;
接受不安全的注射、输血、组织移植以及未充分消毒的切割或穿刺医疗程序;
医务人员等不慎被针具刺伤。
[h1]影响艾滋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的最常见致命性机会性感染有哪些?[/h1]2016年,约40万艾滋病毒感染者死于结核病。结核病是非洲艾滋病毒感染者的头号杀手,也是全球艾滋病毒感染者的主要死因。若干核心卫生保健战略对于预防和管理艾滋病毒感染者的结核感染极为重要:
每次看病时常规筛查结核病症状;
处理潜伏性结核感染问题(比如异烟肼预防治疗);
结核感染控制;
较早开始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治疗。
[h1]如何才能降低通过性行为感染艾滋病毒的风险?[/h1]
每次发生性行为时都正确使用安全套;
服用抗逆转录病毒药物,在暴露前预防艾滋病毒;
只采取非插入性的性交方式;
对没有其他感染危险行为的同等忠诚的未感染的伴侣保持忠诚。
[h1]男性包皮环切术可预防艾滋病毒感染吗?[/h1]男性包皮环切术可将女性向男性通过性行为传播艾滋病毒的风险降低约60%。
作为一个一次性的干预措施,男性医疗包皮环切术可以终生提供预防艾滋病毒和其他性传播感染的部分保护。包皮环切术应该始终作为预防艾滋病毒感染综合策略的一部分,而不是用来代替其他已知的预防措施,如女用和男用安全套。
[h1]安全套预防艾滋病毒感染的有效程度如何?[/h1]如在每次性交时都能正确使用安全套,安全套则被证明是有效预防男性和女性感染艾滋病毒的措施。但是,除了节欲,没有任何预防措施是百分百有效的。
[h1]艾滋病毒检测有哪些好处?[/h1]了解你的艾滋病毒感染状态可获得两大好处:
如果你知道自己是艾滋病毒阳性,则可在出现症状之前获得治疗、关怀和支持,因此可能会延长寿命并在多年内防止出现健康并发症。
如果你知道自己感染了艾滋病毒,则可采取预防措施防止传染他人。
[h1]什么是抗逆转录病毒药物?[/h1]抗逆转录病毒药物用于治疗和预防艾滋病毒感染。这些药物通过阻止或干扰病毒在体内的复制,从而减少体内的病毒数量来抗击艾滋病毒。
[h1]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治疗的现状如何?[/h1]到2017年年中,全球共有2090万人接受艾滋病毒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治疗。这一数目表明,在过去十年中在扩大艾滋病毒治疗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但这仅占2016年符合抗病毒治疗要求人员的53%。近半数需要得到治疗的人员依然处于等待之中。
[h1]
艾滋病毒感染可以治愈吗?[/h1]艾滋病毒感染不可治愈。但如果坚持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治疗依从性好,艾滋病毒在体内的进展可以放缓到几近停止的水平。越来越多的艾滋病毒感染者保持良好状态,保持劳动能力,延长生命时间,即使低收入国家的艾滋病毒感染者也是如此。世卫组织建议所有艾滋病毒感染者以及处于重大感染风险的人群都接受治疗。
链接治愈艾滋病咋就这么难?
推荐阅读
艾滋病病人使用过的手术器械如何处理?你造么丨这些美容行为可能会感染艾滋病!
口腔门诊的医院感染防控
香港卫生署丨意外接触艾滋病病毒的处理方法
✎《艾滋病防治条例》,我们应该做的事......
话题讨论丨艾滋病孕妇去医院生产隐瞒病情,医生不幸感染,到底是谁错在先?
发生HIV职业暴露后感染艾滋病的概率到底有多大?
关于艾滋病您想了解的都在这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十三五”行动计划
[h1]资讯来源[/h1]
WHO中文网站
http://www.who.int/mediacentre ... 0/zh/
点击“阅读全文”了解更多艾滋病防治资讯
世界艾滋病日丨关于医务人员,我们宣传的目的是希望您更好的做好职业防护
感控plus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430 次浏览 • 2017-12-01 18:00
前言
根据世卫组织和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的估计,截至2016年底,全球约有3670万艾滋病毒感染者。同年,约180万人新感染了艾滋病毒,100万人死于艾滋病毒相关原因。
截至2015年底,我国报告现存活15岁及以上的HIV感染者57.1万,报告病例数超过1万的省份达到了15个;2015年新发现15岁以上HIV感染者11.5万,超过5000例的省份达到了9个;2015年新发现病例男女比为3.7∶流行模式表现复杂,未来的艾滋病预防控制面临更大的挑战。
艾滋病最重要的播途径就是经过血液传播,而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最危险也是最常见的方式就是血液暴露。在世界范围医务人员由于职业暴露而感染艾滋病的案例已是屡见不鲜。今年是第30个世界艾滋病日,面对各种宣传资讯,感控plus最想强调的是,请医务人员,务必做好职业防护!
国家卫计委发布GBZ 227—2017职业性传染病的诊断,首次将医务人员意外感染HIV纳入职业性传染病范畴,并于2017年11月1日起实施。
[h1]医务人员HIV职业暴露及现状[/h1]医务人员HIV 职业暴露 医务人员在工作过程中意外被HIV 感染者或艾滋病患者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皮肤或黏膜,或者被含有HIV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他锐器刺破皮肤,有可能被HIV 感染的情况。
1984 年国外首次报道一名医务人员因破损的皮肤接触到污染的血液而感染艾滋病病毒,从而引起许多国家对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的重视。
我国已逐渐重视医务人员发生HIV职业暴露现象,2013 年12月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已经将医疗行为致血源性疾病传播的艾滋病归为职业病范畴。
研究表明,锐器伤传播血源性传染病的危险性远大于其他途径(皮肤、黏膜)。美国每年发生锐器伤60 万~80 万例,其中护士锐器伤约占80%以上,高于医生。
某三甲医院244718名住院患者四病检测
某三甲医院2010-2014 年,住院患者HBsAg、抗-HCV 阳性率为9. 52%和0. 44% ;抗-HIV、抗-TP 的阳性检出率逐年增加,5 年阳性率分别为0. 98% 和9. 31% 。
[h1]HIV 职业暴露及感染情况[/h1]2004-2014年,全国各地向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enter for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CDC) 报告的HIV职业暴露共8339 例。
国内有限的文献报道我国也存在着发生HIV 职业暴露后不按规定报告的现象。这增大了暴露者因不能及时接受规范处置而感染HIV 的风险,也不利于今后HIV 职业暴露感染的认定,难以维护暴露者的合法权益。
虽然职业暴露后感染HIV 的几率并不高,但一旦发生感染,将对暴露者的身心健康带来极大的伤害。
[h1]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高危环节[/h1]荷兰医学学术中心2003-2010 年的研究显示,平均每天有0.55 例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的报告,其中针刺伤占2 /3,而发生针刺伤后,HIV 感染率为0.3%。
我国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主要为针刺伤,护理工作者为主要暴露人群。污染物主要来源为患者血液及含血体液,其中HIV 职业接触占全部血源性病原体8.9%
造成血源性职业暴露的方式主要是锐器伤,包括输液针、采血针、胰岛素针、手术刀等;黏膜暴露中以眼睛暴露为主;锐器伤职业暴露操作环节中锐器处理居首位,其次是输液拔针和回套针帽。
而一般低年资医务人员是职业暴露发生的较高危群体,这可能与其操作不够熟练,对隔离防护执行程度不到位有很大关系。
[h1]暴露级别判定[/h1]一级暴露 暴露源为含有HIV的体液或者含有HIV 的体液、血液的医疗器械、物品;暴露类型为暴露源沾染了不完整的皮肤或黏膜,但暴露量小且暴露时间较短。
二级暴露 暴露源为含有HIV 的体液或者含有HIV 的体液、血液的医疗器械、物品;暴露类型为暴露源沾染了不完整的皮肤或黏膜,暴露量大且暴露时间较长;或暴露类型为暴露源刺伤或割伤皮肤,但损伤程度较轻,为浅表皮肤擦伤或针刺伤。
三级暴露 暴露源为含有HIV的体液或含有HIV 的体液、血液的医疗器械、物品;暴露类型为暴露源刺伤或割伤皮肤,但损伤程度较重,为深部伤口或割伤物有明显可视的血液。
[h1]职业暴露后的心理应激反应[/h1]血源性传染病职业暴露严重威胁医务人员身心健康,引起焦虑、抑郁,甚至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 的发生 。这些心理应激症状通常在接触暴露后立即发生,在接受PEP或等待抗体检查结果时(例如暴露后的0~ 3月内)仍可能会持续存在 。
医务人员在发生暴露后采取PEP进行疫苗接种的4个时间:暴露时、暴露后1个月、暴露后2个月、暴露后4个月分别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应激反应。暴露后心理应激水平先升高,暴露后1个月时心理应激水平达到最高,然后逐渐降低。
医院管理者应在不同阶段为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提供相应的心理指导,争取早预防,有效缓解负性情绪,减轻发生暴露后的心理负担。有研究表明可以通过有效的心理社会干预,例如开展认知行为疗法(CBT) ,可以有效地改善情绪、认知,早期预防创伤后应激障碍及相关症状的发生。
[h1]职业暴露后的处置[/h1]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被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被污染的粘膜。
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如用70%酒精或者0.5%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接触的粘膜,应当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尽快采取接触后预防措施,预防性用药应当在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接触后4小时内实施,最迟不得超过24小时。
如果存在用药指征,则应当在接触后尽快开始接触后预防。
接触后72小时内应当考虑对接触者进行重新评估,尤其是获得了新的接触情况或源患者资料时。
在接触者可耐受的前提下,给予4周的接触后预防性用药。
如果证实源患者未感染血源性病原体,则应当立即中断接触后预防性用药。
接触后应于六个月内开展艾滋病病毒追踪检测,包括在接触后的第4周、第8周、第12周及6个月时对艾滋病病毒抗体进行检测,对服用药物的毒性进行监测和处理,观察和记录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早期症状等。
如果疾病伴随反复出现的急性症状,则开展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
接触者应采取预防措施防止随访期间的再次传染。
在接触后72小时内评估接触者的接触后预防水平,并进行至少2周的药品毒性监测。
[h1]国外HIV 职业暴露感染规范[/h1]2001 年美国CDC 发布了HBV、HCV 和HIV 职业暴露管理及暴露后预防(postexposure prophylaxis, PEP)指南,详细介绍了HIV 职业暴露感染的管理及认定流程,并于2013 年对其中的PEP 方案以及暴露者随访检测期进行更新;
2000 年南非卫生部发布HIV 职业暴露管理指南,对HIV 职业暴露感染认定及补偿的前提、细节及程序的具体流程等做了介绍;
2004年英国AIDS 首席医学官员专家顾问组对HIV 职业暴露后的处理措施给出了建议。
如何预防艾滋病职业暴露提高医务工作者HIV防护意识,在工作中实施普遍性防护原则,是预防因职业暴露而发生的HIV 感染的关键。
重视患者血源性传染病标志物检测,加强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培训及安全教育、规范操作过程,推行普遍性防护原则,对工作环境及防护设施设备定期做质量监控和监督,做好职业暴露后正确的处理及管理,配备必要的防护药品和器材。
采用安全注射系统切断了职业暴露发生的必要环节。欧盟立法甚至通过迫使医疗机构采取预防针刺伤员工的措施,并强烈建议安全工程医疗设备的使用。
随着AIDS(限于医疗卫生人员及人民警察)被纳入职业性传染病目录,我国医疗卫生人员及人民警察的权益得到了进一步保障。然而,HIV职业暴露感染的认定须遵循规范的程序,发生职业暴露后应及时报告,规范处置。各相关医疗机构应加强HIV 职业暴露预防及处置相关的培训,制定应急预案,一旦发生暴露后要正确处理,尽早向处置机构报告,以便获得权威的指导。
参考文献
温玉洁, 赵琦, 邱茂锋. HIV职业暴露感染的认定与补偿[J]. 传染病信息, 2016, 29(6):329-332.王华, 江灵, 黄远帅. 住院患者血源性病原体检测及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分析[J]. 中国输血杂志, 2016, 29(10):1176-1178.孙继伟, 韩瑜, 白华羽,等. 医务人员血源性传染病职业暴露后心理应激反应的纵向研究[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17, 31(3):190-194.FRIJSTEIN G,HORTENSIUS J,ZAAIJER H L. Needle stick injuries and infectious patients in a major academic medical centre from 2003 to 2010〔J〕.Neth J Med,2011,69( 10) : 465.喻航, 赖文红, 李恬,等. 四川省893例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个案分析[J]. 预防医学情报杂志, 2016, 32(5):441-44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解读《职业暴露感染艾滋病病毒处理程序规定》[EB/OL]. [2016-10-20]. http://www.nhfpc.gov.cn/jkjGBZ/T 213-2008《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防护导则》王丽艳, 秦倩倩, 丁正伟,等. 中国艾滋病全国疫情数据分析[J]. 中国艾滋病性病, 2017(4):330-333.
推荐阅读,点击查看
发生HIV职业暴露后感染艾滋病的概率到底有多大?
拿什么拯救你,针刺伤
敬畏生命,唤醒感控!
重磅!不安全注射导致美国一家医疗机构医院感染暴发,37名患者感染
培训课件丨安全注射
安全注射:阻断院感注射传播,让注射更安全
关爱自己丨口腔科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及预防
职业暴露丨臣妾做不到哇~!
职业防护动画片丨保洁人员篇
✎职业暴露应急处置知多少?
✎关注医务人员职业安全:血液/体液职业暴露
一起职业暴露事件的电话上报对话
预防针刺伤的动画片丨检验师篇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更多艾滋病防治资讯 查看全部
前言编辑:左 岸
根据世卫组织和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的估计,截至2016年底,全球约有3670万艾滋病毒感染者。同年,约180万人新感染了艾滋病毒,100万人死于艾滋病毒相关原因。
截至2015年底,我国报告现存活15岁及以上的HIV感染者57.1万,报告病例数超过1万的省份达到了15个;2015年新发现15岁以上HIV感染者11.5万,超过5000例的省份达到了9个;2015年新发现病例男女比为3.7∶流行模式表现复杂,未来的艾滋病预防控制面临更大的挑战。
艾滋病最重要的播途径就是经过血液传播,而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最危险也是最常见的方式就是血液暴露。在世界范围医务人员由于职业暴露而感染艾滋病的案例已是屡见不鲜。今年是第30个世界艾滋病日,面对各种宣传资讯,感控plus最想强调的是,请医务人员,务必做好职业防护!
国家卫计委发布GBZ 227—2017职业性传染病的诊断,首次将医务人员意外感染HIV纳入职业性传染病范畴,并于2017年11月1日起实施。
[h1]医务人员HIV职业暴露及现状[/h1]医务人员HIV 职业暴露 医务人员在工作过程中意外被HIV 感染者或艾滋病患者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皮肤或黏膜,或者被含有HIV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他锐器刺破皮肤,有可能被HIV 感染的情况。
1984 年国外首次报道一名医务人员因破损的皮肤接触到污染的血液而感染艾滋病病毒,从而引起许多国家对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的重视。
我国已逐渐重视医务人员发生HIV职业暴露现象,2013 年12月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已经将医疗行为致血源性疾病传播的艾滋病归为职业病范畴。
研究表明,锐器伤传播血源性传染病的危险性远大于其他途径(皮肤、黏膜)。美国每年发生锐器伤60 万~80 万例,其中护士锐器伤约占80%以上,高于医生。
某三甲医院244718名住院患者四病检测
某三甲医院2010-2014 年,住院患者HBsAg、抗-HCV 阳性率为9. 52%和0. 44% ;抗-HIV、抗-TP 的阳性检出率逐年增加,5 年阳性率分别为0. 98% 和9. 31% 。
[h1]HIV 职业暴露及感染情况[/h1]2004-2014年,全国各地向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enter for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CDC) 报告的HIV职业暴露共8339 例。
国内有限的文献报道我国也存在着发生HIV 职业暴露后不按规定报告的现象。这增大了暴露者因不能及时接受规范处置而感染HIV 的风险,也不利于今后HIV 职业暴露感染的认定,难以维护暴露者的合法权益。
虽然职业暴露后感染HIV 的几率并不高,但一旦发生感染,将对暴露者的身心健康带来极大的伤害。
[h1]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高危环节[/h1]荷兰医学学术中心2003-2010 年的研究显示,平均每天有0.55 例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的报告,其中针刺伤占2 /3,而发生针刺伤后,HIV 感染率为0.3%。
我国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主要为针刺伤,护理工作者为主要暴露人群。污染物主要来源为患者血液及含血体液,其中HIV 职业接触占全部血源性病原体8.9%
造成血源性职业暴露的方式主要是锐器伤,包括输液针、采血针、胰岛素针、手术刀等;黏膜暴露中以眼睛暴露为主;锐器伤职业暴露操作环节中锐器处理居首位,其次是输液拔针和回套针帽。
而一般低年资医务人员是职业暴露发生的较高危群体,这可能与其操作不够熟练,对隔离防护执行程度不到位有很大关系。
[h1]暴露级别判定[/h1]一级暴露 暴露源为含有HIV的体液或者含有HIV 的体液、血液的医疗器械、物品;暴露类型为暴露源沾染了不完整的皮肤或黏膜,但暴露量小且暴露时间较短。
二级暴露 暴露源为含有HIV 的体液或者含有HIV 的体液、血液的医疗器械、物品;暴露类型为暴露源沾染了不完整的皮肤或黏膜,暴露量大且暴露时间较长;或暴露类型为暴露源刺伤或割伤皮肤,但损伤程度较轻,为浅表皮肤擦伤或针刺伤。
三级暴露 暴露源为含有HIV的体液或含有HIV 的体液、血液的医疗器械、物品;暴露类型为暴露源刺伤或割伤皮肤,但损伤程度较重,为深部伤口或割伤物有明显可视的血液。
[h1]职业暴露后的心理应激反应[/h1]血源性传染病职业暴露严重威胁医务人员身心健康,引起焦虑、抑郁,甚至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 的发生 。这些心理应激症状通常在接触暴露后立即发生,在接受PEP或等待抗体检查结果时(例如暴露后的0~ 3月内)仍可能会持续存在 。
医务人员在发生暴露后采取PEP进行疫苗接种的4个时间:暴露时、暴露后1个月、暴露后2个月、暴露后4个月分别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应激反应。暴露后心理应激水平先升高,暴露后1个月时心理应激水平达到最高,然后逐渐降低。
医院管理者应在不同阶段为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提供相应的心理指导,争取早预防,有效缓解负性情绪,减轻发生暴露后的心理负担。有研究表明可以通过有效的心理社会干预,例如开展认知行为疗法(CBT) ,可以有效地改善情绪、认知,早期预防创伤后应激障碍及相关症状的发生。
[h1]职业暴露后的处置[/h1]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被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被污染的粘膜。
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如用70%酒精或者0.5%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接触的粘膜,应当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尽快采取接触后预防措施,预防性用药应当在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接触后4小时内实施,最迟不得超过24小时。
如果存在用药指征,则应当在接触后尽快开始接触后预防。
接触后72小时内应当考虑对接触者进行重新评估,尤其是获得了新的接触情况或源患者资料时。
在接触者可耐受的前提下,给予4周的接触后预防性用药。
如果证实源患者未感染血源性病原体,则应当立即中断接触后预防性用药。
接触后应于六个月内开展艾滋病病毒追踪检测,包括在接触后的第4周、第8周、第12周及6个月时对艾滋病病毒抗体进行检测,对服用药物的毒性进行监测和处理,观察和记录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早期症状等。
如果疾病伴随反复出现的急性症状,则开展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
接触者应采取预防措施防止随访期间的再次传染。
在接触后72小时内评估接触者的接触后预防水平,并进行至少2周的药品毒性监测。
[h1]国外HIV 职业暴露感染规范[/h1]2001 年美国CDC 发布了HBV、HCV 和HIV 职业暴露管理及暴露后预防(postexposure prophylaxis, PEP)指南,详细介绍了HIV 职业暴露感染的管理及认定流程,并于2013 年对其中的PEP 方案以及暴露者随访检测期进行更新;
2000 年南非卫生部发布HIV 职业暴露管理指南,对HIV 职业暴露感染认定及补偿的前提、细节及程序的具体流程等做了介绍;
2004年英国AIDS 首席医学官员专家顾问组对HIV 职业暴露后的处理措施给出了建议。
如何预防艾滋病职业暴露提高医务工作者HIV防护意识,在工作中实施普遍性防护原则,是预防因职业暴露而发生的HIV 感染的关键。
重视患者血源性传染病标志物检测,加强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培训及安全教育、规范操作过程,推行普遍性防护原则,对工作环境及防护设施设备定期做质量监控和监督,做好职业暴露后正确的处理及管理,配备必要的防护药品和器材。
采用安全注射系统切断了职业暴露发生的必要环节。欧盟立法甚至通过迫使医疗机构采取预防针刺伤员工的措施,并强烈建议安全工程医疗设备的使用。
随着AIDS(限于医疗卫生人员及人民警察)被纳入职业性传染病目录,我国医疗卫生人员及人民警察的权益得到了进一步保障。然而,HIV职业暴露感染的认定须遵循规范的程序,发生职业暴露后应及时报告,规范处置。各相关医疗机构应加强HIV 职业暴露预防及处置相关的培训,制定应急预案,一旦发生暴露后要正确处理,尽早向处置机构报告,以便获得权威的指导。
参考文献
- 温玉洁, 赵琦, 邱茂锋. HIV职业暴露感染的认定与补偿[J]. 传染病信息, 2016, 29(6):329-332.
- 王华, 江灵, 黄远帅. 住院患者血源性病原体检测及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分析[J]. 中国输血杂志, 2016, 29(10):1176-1178.
- 孙继伟, 韩瑜, 白华羽,等. 医务人员血源性传染病职业暴露后心理应激反应的纵向研究[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17, 31(3):190-194.
- FRIJSTEIN G,HORTENSIUS J,ZAAIJER H L. Needle stick injuries and infectious patients in a major academic medical centre from 2003 to 2010〔J〕.Neth J Med,2011,69( 10) : 465.
- 喻航, 赖文红, 李恬,等. 四川省893例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个案分析[J]. 预防医学情报杂志, 2016, 32(5):441-444.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解读《职业暴露感染艾滋病病毒处理程序规定》[EB/OL]. [2016-10-20]. http://www.nhfpc.gov.cn/jkj
- GBZ/T 213-2008《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防护导则》
- 王丽艳, 秦倩倩, 丁正伟,等. 中国艾滋病全国疫情数据分析[J]. 中国艾滋病性病, 2017(4):330-333.
推荐阅读,点击查看
发生HIV职业暴露后感染艾滋病的概率到底有多大?
拿什么拯救你,针刺伤
敬畏生命,唤醒感控!
重磅!不安全注射导致美国一家医疗机构医院感染暴发,37名患者感染
培训课件丨安全注射
安全注射:阻断院感注射传播,让注射更安全
关爱自己丨口腔科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及预防
职业暴露丨臣妾做不到哇~!
职业防护动画片丨保洁人员篇
✎职业暴露应急处置知多少?
✎关注医务人员职业安全:血液/体液职业暴露
一起职业暴露事件的电话上报对话
预防针刺伤的动画片丨检验师篇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更多艾滋病防治资讯
推动抗菌药物管理与耐药细菌防控促进项目丨延安在行动
李 静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406 次浏览 • 2017-12-01 18:00
编辑:董宏亮
导 读
近日,延安市卫计局下发了关于规范医疗机构临床送检加强耐药菌防控工作的通知。要求延安市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加强临床微生物标本送检的规范性,有效提升治疗用药前病原送检率,减少痰标本等污染标本的无指征送检,提升血培养等无菌体液标本的送检率和正确送检率,同时监测掌握各医疗机构多重耐药菌感染发生情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精准防控耐药细菌。这也是陕西省第四个地级市卫生行政部门正式出台相关文件推动抗菌药物管理与耐药菌防控工作。
2015年底,在国家卫计委医政医管局的指导下,由健康报社邀请5个省份、22家大型医院共同启动了“抗菌药物管理与耐药细菌防控促进项目”。旨在地区层面和医院层面建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业化、科学化、信息化管理机制,提升我国整体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管理水平。
陕西省做为5个试点省份之一,并有2家医院入选项目试点医院。陕西省预防医学会医院感染控制专业委员会索瑶主委受邀进入项目专家组。在近两年的时间里,陕西省针对此项目开展了一系列培训活动和连续两年的相关数据调查,成效显著。
关注丨陕西省三级医院感染控制及临床微生物高端论坛✎陕西省250家医院完成抗菌药物使用及微生物标本送检调研健康报丨陕西迎来院感管理“及时雨”西北地区抗菌药物管理论坛在西安成功举办陕西省医院感染管理第三届院长培训班成功举办Antimicrobial Stewardship(AMS)抗生素科学管理 陕西在行动陕西省医院感染管理培训班圆满落幕汉中市抗菌药物管理与细菌耐药防控培训班在三二〇一医院举办规范病原学送检,推动耐药细菌防控榆林市公立医院院长职业化医院感染管理院长高峰论坛暨抗菌药物管理与细菌耐药防控 培训会议圆满落幕铜川市2016年医院感染管理培训班暨铜川市妇幼保健院感控宣传月学术讲座圆满召开祝贺丨医院感染管理重点部门新标准培训班暨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精细化管理培训班成功开幕推动抗菌药物管理与耐药细菌防控促进项目丨汉中在行动推动抗菌药物管理与耐药细菌防控促进项目丨宝鸡在行动推动抗菌药物管理与耐药细菌防控促进项目丨咸阳在行动
同时,为了配合这项活动,让更多的人关注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加强细菌耐药防控,感控plus微信公众平台也组织发布了诸多关于合理使用抗生素、规范送检的文章或视频,这些内容受不仅受到了广大医务人员的关注,也受到了普通人群的关注,对他们也有一定的教育意义。
在陕西省卫计委、省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专家组、省预防医学会医院感染控制专业委员会的推动下,各地市相关组织在市卫计局的支持下积极开展相关活动,推动抗菌药物管理与耐药细菌防控促进项目的落地,使其能够真正的发挥作用,惠及更多人群。
延安在行动
2017年11月17日,延安市卫计局组织举办了延安市规范送检与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培训班。此次培训由延安市卫计局与延安市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中心主办,陕西省预防医学会医院感染控制专委会及省院感专家组指导,延安市博爱医院承办。
点击查看:延安市卫计局举办规范送检与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培训班
延安市规范医疗机构临床送检
加强耐药菌防控工作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遏制细菌耐药国家行动计划(2016-2020年)》文件精神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卫生部2012年第84号)、《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国卫办医发〔2015〕43号)有关文件要求,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遏制细菌耐药,整体提升全市医疗机构的细菌耐药监测、防控水平,降低临床耐药细菌感染的发生率。
(二)工作目标
加强临床微生物标本送检的规范性,有效提升治疗用药前病原送检率,减少痰标本等污染标本的无指征送检,提升血培养等无菌体液标本的送检率和正确送检率,同时监测掌握各医疗机构多重耐药菌感染发生情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精准防控耐药细菌。
1.持续提升血培养送检率,减少无指征痰标本的送检,争取无菌标本送检占总送检标本的50%以上,微生物标本构成趋向合理。
2.持续提升血培养正确送检率,医疗机构可按具体情况出台相应的政策,鼓励和引导临床每次双侧双套采血,尤其是急危重症感染患者,争取两套四瓶的送检人次,占血培养送检人次的比例三级医院超过60%、二级医院超过40%。
(三)实施范围
全市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
二、工作内容
(一)安排部署(2017年11月-2018年1月)
市卫计局制定全市工作方案,各县区卫计局、各医疗机构结合实际分别制定工作方案,安排部署工作。
(二)组织实施(2018年2月-2020年12月)
1.由各县区卫计局组织辖区内各医疗机构进行专项培训,市直及中省驻延各医疗单位自行组织安排。各医疗机构必须由医务科、感控科和检验科协同开展全院规范送检、耐药防控的专项培训,在院内各临床科室发放、张贴“加强规范送检、加强耐药防控”宣传资料。
2.各医疗机构检验科每月对临床标本送检率和送检质量进行统计分析,感控科每月重点抽查感染病例的病原学送检和标本质量情况,药剂科(临床药学部门)重点加强对临床感染病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监管和指导。
3.各医疗机构每季度由感控科牵头收集临床感染病例病原学送检、标本质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将相关数据于下一季度前10日内报市院感管理质控中心。
4.市院感管理质控中心按季度进行抽样复核,进行阶段性统计分析和对比,将汇总分析资料每季度一次报市卫计局医政科。
(三)总结评比(2018年-2020年)
重点考核工作成效,市卫计局将按年度进行总结,同时将微生物标本送检和标本质量指标纳入年度医疗机构医疗质量安全督导检查内容。
三、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进一步夯实工作责任。各县区卫计局、各医疗机构要提高对此项工作意义、作用的认识和理解。不断增强开展工作的自觉性、落实任务的主动性。采取积极措施,强化对加强耐药菌防控工作的管理、督导。按照各项规范要求,高度重视,明确职责,健全制度,落实责任。各医疗机构要由主要负责人牵头,医务科、感控科、检验科和药剂科(临床药学部门)分别指定专人具体负责工作落实。
(二)突出重点,落实措施,进一步保证工作成效。各单位要始终突出重点,通过工作计划的逐步实施,对本院临床微生物标本送检的构成、对应的病种及送检指征进行统计分析,尤其是无指征痰液标本和有指征未送血培养的情况进行分析,对痰标本和血培养标本的质量进行分析,以促进临床微生物标本送检的规范性,有效提升治疗前病原微生物送检率,减少痰标本等污染标本的无指征送检,提升血培养等无菌体液标本的送检率和正确送检率,准确监测多重耐药菌感染发生情况,针对性进行临床沟通,指导临床合理用药,以期实现精准感控理念引领下的临床细菌耐药综合防控。
全市二级医疗机构目前尚未开展检验微生物实验室检测的应积极完善硬件设施,加快实验室专业人员培养,争取在2018年上半年规范开展相关业务。同时要做好生物安全实验室备案工作。
(三)坚持考评,强化督查,进一步加大管理力度。要继续发挥各县区卫计局、县级院感质控小组的主导作用,坚持对工作进展、任务落实,成效考评进行定期督导检查。各县区卫计局、县级院感质控小组每年至少进行一次督导检查,并将督查结果上报市院感管理质控中心,市院感管理质控中心汇总分析后报市卫计局,市卫计局将根据督查情况发布督查通报。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更多艾滋病防治资讯 查看全部
导 读供稿:延安市人民医院 李 静
编辑:董宏亮
近日,延安市卫计局下发了关于规范医疗机构临床送检加强耐药菌防控工作的通知。要求延安市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加强临床微生物标本送检的规范性,有效提升治疗用药前病原送检率,减少痰标本等污染标本的无指征送检,提升血培养等无菌体液标本的送检率和正确送检率,同时监测掌握各医疗机构多重耐药菌感染发生情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精准防控耐药细菌。这也是陕西省第四个地级市卫生行政部门正式出台相关文件推动抗菌药物管理与耐药菌防控工作。
2015年底,在国家卫计委医政医管局的指导下,由健康报社邀请5个省份、22家大型医院共同启动了“抗菌药物管理与耐药细菌防控促进项目”。旨在地区层面和医院层面建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业化、科学化、信息化管理机制,提升我国整体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管理水平。
陕西省做为5个试点省份之一,并有2家医院入选项目试点医院。陕西省预防医学会医院感染控制专业委员会索瑶主委受邀进入项目专家组。在近两年的时间里,陕西省针对此项目开展了一系列培训活动和连续两年的相关数据调查,成效显著。
- 关注丨陕西省三级医院感染控制及临床微生物高端论坛
- ✎陕西省250家医院完成抗菌药物使用及微生物标本送检调研
- 健康报丨陕西迎来院感管理“及时雨”
- 西北地区抗菌药物管理论坛在西安成功举办
- 陕西省医院感染管理第三届院长培训班成功举办
- Antimicrobial Stewardship(AMS)抗生素科学管理 陕西在行动
- 陕西省医院感染管理培训班圆满落幕
- 汉中市抗菌药物管理与细菌耐药防控培训班在三二〇一医院举办
- 规范病原学送检,推动耐药细菌防控
- 榆林市公立医院院长职业化医院感染管理院长高峰论坛暨抗菌药物管理与细菌耐药防控 培训会议圆满落幕
- 铜川市2016年医院感染管理培训班暨铜川市妇幼保健院感控宣传月学术讲座圆满召开
- 祝贺丨医院感染管理重点部门新标准培训班暨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精细化管理培训班成功开幕
- 推动抗菌药物管理与耐药细菌防控促进项目丨汉中在行动
- 推动抗菌药物管理与耐药细菌防控促进项目丨宝鸡在行动
- 推动抗菌药物管理与耐药细菌防控促进项目丨咸阳在行动
同时,为了配合这项活动,让更多的人关注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加强细菌耐药防控,感控plus微信公众平台也组织发布了诸多关于合理使用抗生素、规范送检的文章或视频,这些内容受不仅受到了广大医务人员的关注,也受到了普通人群的关注,对他们也有一定的教育意义。
在陕西省卫计委、省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专家组、省预防医学会医院感染控制专业委员会的推动下,各地市相关组织在市卫计局的支持下积极开展相关活动,推动抗菌药物管理与耐药细菌防控促进项目的落地,使其能够真正的发挥作用,惠及更多人群。
延安在行动
2017年11月17日,延安市卫计局组织举办了延安市规范送检与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培训班。此次培训由延安市卫计局与延安市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中心主办,陕西省预防医学会医院感染控制专委会及省院感专家组指导,延安市博爱医院承办。
点击查看:延安市卫计局举办规范送检与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培训班
延安市规范医疗机构临床送检
加强耐药菌防控工作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遏制细菌耐药国家行动计划(2016-2020年)》文件精神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卫生部2012年第84号)、《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国卫办医发〔2015〕43号)有关文件要求,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遏制细菌耐药,整体提升全市医疗机构的细菌耐药监测、防控水平,降低临床耐药细菌感染的发生率。
(二)工作目标
加强临床微生物标本送检的规范性,有效提升治疗用药前病原送检率,减少痰标本等污染标本的无指征送检,提升血培养等无菌体液标本的送检率和正确送检率,同时监测掌握各医疗机构多重耐药菌感染发生情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精准防控耐药细菌。
1.持续提升血培养送检率,减少无指征痰标本的送检,争取无菌标本送检占总送检标本的50%以上,微生物标本构成趋向合理。
2.持续提升血培养正确送检率,医疗机构可按具体情况出台相应的政策,鼓励和引导临床每次双侧双套采血,尤其是急危重症感染患者,争取两套四瓶的送检人次,占血培养送检人次的比例三级医院超过60%、二级医院超过40%。
(三)实施范围
全市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
二、工作内容
(一)安排部署(2017年11月-2018年1月)
市卫计局制定全市工作方案,各县区卫计局、各医疗机构结合实际分别制定工作方案,安排部署工作。
(二)组织实施(2018年2月-2020年12月)
1.由各县区卫计局组织辖区内各医疗机构进行专项培训,市直及中省驻延各医疗单位自行组织安排。各医疗机构必须由医务科、感控科和检验科协同开展全院规范送检、耐药防控的专项培训,在院内各临床科室发放、张贴“加强规范送检、加强耐药防控”宣传资料。
2.各医疗机构检验科每月对临床标本送检率和送检质量进行统计分析,感控科每月重点抽查感染病例的病原学送检和标本质量情况,药剂科(临床药学部门)重点加强对临床感染病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监管和指导。
3.各医疗机构每季度由感控科牵头收集临床感染病例病原学送检、标本质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将相关数据于下一季度前10日内报市院感管理质控中心。
4.市院感管理质控中心按季度进行抽样复核,进行阶段性统计分析和对比,将汇总分析资料每季度一次报市卫计局医政科。
(三)总结评比(2018年-2020年)
重点考核工作成效,市卫计局将按年度进行总结,同时将微生物标本送检和标本质量指标纳入年度医疗机构医疗质量安全督导检查内容。
三、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进一步夯实工作责任。各县区卫计局、各医疗机构要提高对此项工作意义、作用的认识和理解。不断增强开展工作的自觉性、落实任务的主动性。采取积极措施,强化对加强耐药菌防控工作的管理、督导。按照各项规范要求,高度重视,明确职责,健全制度,落实责任。各医疗机构要由主要负责人牵头,医务科、感控科、检验科和药剂科(临床药学部门)分别指定专人具体负责工作落实。
(二)突出重点,落实措施,进一步保证工作成效。各单位要始终突出重点,通过工作计划的逐步实施,对本院临床微生物标本送检的构成、对应的病种及送检指征进行统计分析,尤其是无指征痰液标本和有指征未送血培养的情况进行分析,对痰标本和血培养标本的质量进行分析,以促进临床微生物标本送检的规范性,有效提升治疗前病原微生物送检率,减少痰标本等污染标本的无指征送检,提升血培养等无菌体液标本的送检率和正确送检率,准确监测多重耐药菌感染发生情况,针对性进行临床沟通,指导临床合理用药,以期实现精准感控理念引领下的临床细菌耐药综合防控。
全市二级医疗机构目前尚未开展检验微生物实验室检测的应积极完善硬件设施,加快实验室专业人员培养,争取在2018年上半年规范开展相关业务。同时要做好生物安全实验室备案工作。
(三)坚持考评,强化督查,进一步加大管理力度。要继续发挥各县区卫计局、县级院感质控小组的主导作用,坚持对工作进展、任务落实,成效考评进行定期督导检查。各县区卫计局、县级院感质控小组每年至少进行一次督导检查,并将督查结果上报市院感管理质控中心,市院感管理质控中心汇总分析后报市卫计局,市卫计局将根据督查情况发布督查通报。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更多艾滋病防治资讯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周丨岐山县中医院在行动
魏春梅 李昌红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376 次浏览 • 2017-12-01 18:00
编辑:董宏亮
为了积极响应世界卫生组织号召,进一步落实《遏制细菌耐药国家行动计划(2016-2020年)》,以“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为主题,并根据宝鸡市卫生计生委有关通知精神,岐山县中医院制定下发了“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宣传周活动安排”的通知,在全院进行宣传及培训指导,要求人人积极参与,对不能合理使用的科室和个人在考核中进行经济处罚或奖励,有效地遏制了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现象。
11月25日由我院医务科、感控科、临床医学室和细菌室联合,围绕如何合理使用抗菌药物、规范送检和加强细菌耐药监测在全院进行了培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通过学习培训使得我院广大医生掌握了抗菌药物使用的时机和方法:根据病原菌药敏试验结果选择针对性强、安全、价格适当的抗菌药物。避免了盲目用药和经验用药的弊端。
在门诊向就诊者及家属宣传抗菌药物如何使用:对于轻、中度感染的大多数患者,应给予口服治疗。
仅在以下情况下才可先给予注射治疗:不能口服或不能耐受口服者;病情影响口服效果;抗菌谱合适但无口服的剂型;需迅速提高药物浓度;感染严重,病情进展迅速,需紧急治疗;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差。
通过讲解病人对抗菌药物有了一些认识,知道了不能随便吃抗菌药物,需要时一定要在医生或职业药师的指导下使用。
11月27号在内科病区进行现场查房,感控科查看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感染患者送检是否及时、是否做药敏试验,是否根据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我院医生能积极响应和配合,围绕病人健康及安全而展开工作。
11月28日在全院范围内进行抗生素合理使用医生签名活动。全院11个临床科室51人进行了“保护自我健康、请慎用抗生素”的签名活动。
我院感控科下科室查看医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对于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协同医院药剂师和医生进行讨论,并给予合理的指导,满足病情需要。
医院要求临床各科室严格按照活动方案参加培训,利用微信平台及每周的业务学习时间进行学习,使得每个人都掌握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方法和时机,提高认识。为人类的健康而努力奋斗!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更多艾滋病防治资讯 查看全部
为了积极响应世界卫生组织号召,进一步落实《遏制细菌耐药国家行动计划(2016-2020年)》,以“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为主题,并根据宝鸡市卫生计生委有关通知精神,岐山县中医院制定下发了“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宣传周活动安排”的通知,在全院进行宣传及培训指导,要求人人积极参与,对不能合理使用的科室和个人在考核中进行经济处罚或奖励,有效地遏制了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现象。供稿:岐山县中医院 魏春梅 李昌红
编辑:董宏亮
11月25日由我院医务科、感控科、临床医学室和细菌室联合,围绕如何合理使用抗菌药物、规范送检和加强细菌耐药监测在全院进行了培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通过学习培训使得我院广大医生掌握了抗菌药物使用的时机和方法:根据病原菌药敏试验结果选择针对性强、安全、价格适当的抗菌药物。避免了盲目用药和经验用药的弊端。
在门诊向就诊者及家属宣传抗菌药物如何使用:对于轻、中度感染的大多数患者,应给予口服治疗。
仅在以下情况下才可先给予注射治疗:不能口服或不能耐受口服者;病情影响口服效果;抗菌谱合适但无口服的剂型;需迅速提高药物浓度;感染严重,病情进展迅速,需紧急治疗;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差。
通过讲解病人对抗菌药物有了一些认识,知道了不能随便吃抗菌药物,需要时一定要在医生或职业药师的指导下使用。
11月27号在内科病区进行现场查房,感控科查看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感染患者送检是否及时、是否做药敏试验,是否根据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我院医生能积极响应和配合,围绕病人健康及安全而展开工作。
11月28日在全院范围内进行抗生素合理使用医生签名活动。全院11个临床科室51人进行了“保护自我健康、请慎用抗生素”的签名活动。
我院感控科下科室查看医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对于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协同医院药剂师和医生进行讨论,并给予合理的指导,满足病情需要。
医院要求临床各科室严格按照活动方案参加培训,利用微信平台及每周的业务学习时间进行学习,使得每个人都掌握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方法和时机,提高认识。为人类的健康而努力奋斗!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更多艾滋病防治资讯
生命在你我手中丨手卫生背后的故事......
董宏亮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429 次浏览 • 2017-12-02 19:37
编辑:杨致霈
导 读
这是一个再不能普通的一天,但自从特瑞莎术后感染之后,一切都发生了变化,她再也不能和以前一样,正如她所说,当感染变得严重时,她已经不能再自已站起来了,当一个人不能离开床的时候,他的世界就变得很小.....
全世界每年有3亿1千3百万患者接受手术治疗,31%会发生手术部位感染,
全世界每年有1600万患者死于医院感染,
通过手卫生每年可以挽救500~800万人的生命,
手卫生,一个小小的举动,就可以挽救一个生命,那么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分享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位护士因为术后感染而深刻体会到手卫生的重要性.......
推荐阅读,点击查看患者参与手卫生,but how?
手卫生——不能遗忘的角落
Didier Pittet丨提高手卫生依从性的新策略
手消剂消耗量越多,手卫生依从性就越高?那可不一定!
“手卫生”应该面向更广的人群
患者参与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
word天!要求医护人员洗手错了吗?!丨是,可能真错了!
点击“阅读原文”搜索更多感控资讯 查看全部
听译:感控plus运营团队 董宏亮
编辑:杨致霈
导 读
这是一个再不能普通的一天,但自从特瑞莎术后感染之后,一切都发生了变化,她再也不能和以前一样,正如她所说,当感染变得严重时,她已经不能再自已站起来了,当一个人不能离开床的时候,他的世界就变得很小.....
全世界每年有3亿1千3百万患者接受手术治疗,31%会发生手术部位感染,
全世界每年有1600万患者死于医院感染,
通过手卫生每年可以挽救500~800万人的生命,
手卫生,一个小小的举动,就可以挽救一个生命,那么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分享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位护士因为术后感染而深刻体会到手卫生的重要性.......
推荐阅读,点击查看患者参与手卫生,but how?
手卫生——不能遗忘的角落
Didier Pittet丨提高手卫生依从性的新策略
手消剂消耗量越多,手卫生依从性就越高?那可不一定!
“手卫生”应该面向更广的人群
患者参与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
word天!要求医护人员洗手错了吗?!丨是,可能真错了!
点击“阅读原文”搜索更多感控资讯
【2017CSSD国际论坛课程笔记】讲者:司慧君——消毒供应中心绩效管理
[原创]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396 次浏览 • 2017-12-21 09:24
说明:
本笔记内容来源于2017CSSD国际论坛,如需转载,请取得授权并注明出处,谢谢!☆
讲者简介
☆
司慧君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消毒供应中心主任
陕西省消毒供应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西安市消毒供应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华护理学会消毒供应专业委员会青年学组组长
中华预防医学会感染控制分会医院消毒学组委员
中国医学装备协会医用洁净装备工程分会委员
陕西省预防医学会医院感染管理专业委员会委员
陕西省预防医学会医院消毒专业委员会委员
前言:
消毒供应中心的绩效管理是每位CSSD管理者所关心的问题,司慧君老师通过生动实用的案例,在激励管理的体系、健全管理制度、团队建设、员工激励等方面向大家展示如何更好地通过绩效管理促进我们CSSD的工作质量。
绩效管理分类:按管理主题来划分:
激励型绩效管理:侧重于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比较适用于成长期的团体。
管控型绩效管理:侧重于规范员工的工作行为,比较适用于成熟期的团体。
员工辞职的原因:寻求更高的报酬寻求更好的发展机会寻求更优的工作环境工作量大工作辛苦管理者自身素质不高管理者管理方法欠妥人际关系过于紧张缺少关怀、信任、尊重传统职业思想影响
员工没有激情是没有激发潜能:一个没有受激励的人,仅仅能发挥他的能力的 20%-30%
而一旦受到激励,他的能力可以发挥到 80%-90%
激励体系:依靠领导:做出榜样 充分沟通 善用表扬 真挚情感健全制度:休假制度 考核制度 分配制度 奖励制度营造文化:文化口号 服务理念 文化长廊 文化宣传给予机会:职业规划 持续培训 参与管理
质量考评:小组综合质量考评每月一次月考评第一名颁发流动红旗季度考评第一名奖励500元
激励员工的要素: 态度第一厌烦有价赏罚分明因势利导公平合理关心体恤
总结:
激励是绩效管理的重要手段,激励也是一门艺术。艺术需要修炼,需要灵气,需要用巧劲,而不是生搬硬套、手法单一。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门艺术,成为激励高手,让绩效管理更轻松,更到位。
本节课程内容课件如下:
推荐阅读:
1、【2017CSSD国际论坛课程笔记】讲者:毛雅琴—精密器械的清洗消毒与质量管理
2、【2017CSSD国际论坛课程笔记】讲者:姜华 张晓春——CSSD设备维护与保养
3、【2017CSSD国际论坛课程笔记】讲者:黄进 程平——《CSSD信息追溯系统质控模块的设计与应用》
4、【2017CSSD国际论坛课程笔记】讲者:倪晓平——压力蒸汽灭菌器的监测与验证
5、【2017CSSD国际论坛课程笔记】高峰论坛——《聚焦我们共同关注的行业问题》
6、【2017CSSD国际论坛课程笔记】讲者:吴可萍——《厂家说明书的阅读与合理应用》 查看全部
整理者:蓝石虎
说明:
- 本笔记内容来源于2017CSSD国际论坛,如需转载,请取得授权并注明出处,谢谢!
讲者简介
☆
司慧君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消毒供应中心主任
陕西省消毒供应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西安市消毒供应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华护理学会消毒供应专业委员会青年学组组长
中华预防医学会感染控制分会医院消毒学组委员
中国医学装备协会医用洁净装备工程分会委员
陕西省预防医学会医院感染管理专业委员会委员
陕西省预防医学会医院消毒专业委员会委员
前言:
消毒供应中心的绩效管理是每位CSSD管理者所关心的问题,司慧君老师通过生动实用的案例,在激励管理的体系、健全管理制度、团队建设、员工激励等方面向大家展示如何更好地通过绩效管理促进我们CSSD的工作质量。
绩效管理分类:按管理主题来划分:
激励型绩效管理:侧重于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比较适用于成长期的团体。
管控型绩效管理:侧重于规范员工的工作行为,比较适用于成熟期的团体。
员工辞职的原因:
- 寻求更高的报酬
- 寻求更好的发展机会
- 寻求更优的工作环境
- 工作量大
- 工作辛苦
- 管理者自身素质不高
- 管理者管理方法欠妥
- 人际关系过于紧张
- 缺少关怀、信任、尊重
- 传统职业思想影响
员工没有激情是没有激发潜能:一个没有受激励的人,仅仅能发挥他的能力的 20%-30%
而一旦受到激励,他的能力可以发挥到 80%-90%
激励体系:
- 依靠领导:做出榜样 充分沟通 善用表扬 真挚情感
- 健全制度:休假制度 考核制度 分配制度 奖励制度
- 营造文化:文化口号 服务理念 文化长廊 文化宣传
- 给予机会:职业规划 持续培训 参与管理
质量考评:
- 小组综合质量考评每月一次
- 月考评第一名颁发流动红旗
- 季度考评第一名奖励500元
激励员工的要素:
- 态度第一
- 厌烦有价
- 赏罚分明
- 因势利导
- 公平合理
- 关心体恤
总结:
激励是绩效管理的重要手段,激励也是一门艺术。艺术需要修炼,需要灵气,需要用巧劲,而不是生搬硬套、手法单一。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门艺术,成为激励高手,让绩效管理更轻松,更到位。
本节课程内容课件如下:
推荐阅读:
1、【2017CSSD国际论坛课程笔记】讲者:毛雅琴—精密器械的清洗消毒与质量管理
2、【2017CSSD国际论坛课程笔记】讲者:姜华 张晓春——CSSD设备维护与保养
3、【2017CSSD国际论坛课程笔记】讲者:黄进 程平——《CSSD信息追溯系统质控模块的设计与应用》
4、【2017CSSD国际论坛课程笔记】讲者:倪晓平——压力蒸汽灭菌器的监测与验证
5、【2017CSSD国际论坛课程笔记】高峰论坛——《聚焦我们共同关注的行业问题》
6、【2017CSSD国际论坛课程笔记】讲者:吴可萍——《厂家说明书的阅读与合理应用》
精彩大放送 | 鲁沃夫十周年特辑二:纪念相册
[原创]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391 次浏览 • 2017-12-23 11:00
任齐翔 美国鲁沃夫(中国)培训中心平面设计师
百年砥砺感控路,十年进取鲁沃夫。
杭州鲁沃夫货物进出口有限公司成立于2007年,为美国鲁沃夫产品中国独家总代理。十年发展历程,公司始终坚持“视感控事业为已任,以质量与服务胜群雄”之宗旨,努力为感控领域客户提供国内最专业的产品与培训服务。公司还与国外众多知名品牌企业建立了良好、稳固的合作伙伴关系,形成了强大的人才、技术和品牌优势。
十年辉煌:
1、医用清洗剂行业的领跑者
2、感控业界的坚定支持者
3、感控学术界的求道者
4、国内医用清洗剂产业发展的推动者
今天,我们捧起十年的硕果,面对未来我们将满怀信心,继承着荣耀与梦想,立足于雄厚根基之上,秉承务实的一贯风格,一如既往地执着于打造国内高端医疗培训中心,致力于清洗方法和清洗质量研究,不断推出新款多酶清洁剂和器械保养产品,为医院提供了更先进的解决方案,做中国医用清洗剂行业的领跑者而一路奋进。
十年只是新的开始,还有下一个辉煌的十年。
相关链接:
[h1]精彩大放送 | 鲁沃夫十周年特辑一:一封家书[/h1] 查看全部
编者:
任齐翔 美国鲁沃夫(中国)培训中心平面设计师
百年砥砺感控路,十年进取鲁沃夫。
杭州鲁沃夫货物进出口有限公司成立于2007年,为美国鲁沃夫产品中国独家总代理。十年发展历程,公司始终坚持“视感控事业为已任,以质量与服务胜群雄”之宗旨,努力为感控领域客户提供国内最专业的产品与培训服务。公司还与国外众多知名品牌企业建立了良好、稳固的合作伙伴关系,形成了强大的人才、技术和品牌优势。
十年辉煌:
1、医用清洗剂行业的领跑者
2、感控业界的坚定支持者
3、感控学术界的求道者
4、国内医用清洗剂产业发展的推动者
今天,我们捧起十年的硕果,面对未来我们将满怀信心,继承着荣耀与梦想,立足于雄厚根基之上,秉承务实的一贯风格,一如既往地执着于打造国内高端医疗培训中心,致力于清洗方法和清洗质量研究,不断推出新款多酶清洁剂和器械保养产品,为医院提供了更先进的解决方案,做中国医用清洗剂行业的领跑者而一路奋进。
十年只是新的开始,还有下一个辉煌的十年。
相关链接:
[h1]精彩大放送 | 鲁沃夫十周年特辑一:一封家书[/h1]
【2017CSSD国际论坛课程笔记】讲者:刘运喜——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时间的常见问题解析
[原创]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466 次浏览 • 2017-12-25 10:21
说明:
本笔记内容来源于2017CSSD国际论坛,如需转载,请取得授权并注明出处,谢谢!讲者简介⊙刘运喜
解放军总医院感染管理与疾病预防控制科主任
国家卫生标准委员会医院感染控制委员会委员
全军医院感染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全军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中心副主任
兼办公室主任
中华预防医学会消毒分会第五届委员会常务委员
中华预防医学会医院感染控制分会
第四届委员会常务委员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感染疾病委员会理事
本节课程刘运喜主任从内镜处理问题上,在最新的内镜规范中用35个问题分别讲解日常存在的难题。强调常规培训和考核的重要性,以及人员的现场考核和个人防护。用他临床丰富的经验和阅历,在专业的角度给大家解决常见疑难杂症。
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人员管理
Q1.请问消化内镜中心的洗消人员应具备什么条件,无医学基础知识的工勤人员是否可以?
答:可以是工勤人员,但规范培训和准入制度很重要。执行中重点应该是做好持续的继续教育和常规的质控考核。
第二部分:内镜诊疗/洗消用水
Q2.规范中“5.2.6注水瓶内的水应为无菌水,每天更换”。注水瓶中的水为何要求灭菌?
答:注水瓶中的水通过送水管道冲洗消化道黏膜时,可能直接接触非完整黏膜,因此要求灭菌。
Q3.规范中“5.3.11 a)纯化水应符合GB5749的规定,并应保证细菌总数≤10CFU/100ml”,为何?
答:≤10CFU/100ml是对经孔径≤0.2μm滤膜过滤的,用于终末漂洗的纯化水的细菌要求。
Q4.能否使用生理盐水代替纯化水进行终末漂洗?
答:不能,应使用≤0.2μm滤膜过滤后的纯化水进行终末漂洗。因为生理盐水中的氯化钠会对镜子产生腐蚀,并且容易结晶导致内镜堵塞。
第三部分 不同系统内镜的诊疗/清洗要求
Q5.规范中规定“5.3.5不同系统(如呼吸、消化系统)软式内镜的清洗槽、自动清洗机应分开设置”,是否各个系统都分别配备清洗设备?
答:考虑到不同系统的镜子污染的细菌种类不同,对常用消毒剂抵抗力也不同,一旦交叉污染可能会感染,规范要求应分开。特别是支气管镜可能污染的结核分枝杆菌对戊二醛抵抗力较强,与消化道内镜一同清洗易发生交叉感染。
Q6.胃镜和肠镜是否可以在一套清洗消毒设备里进行?
答:规范规定,同一系统的软式内镜可以在一套清洗消毒设备里处理,建议有条件的医院可以分开进行处理。
Q7.规范中“5.1.3不同系统(如消化、呼吸系统)软式内镜的诊疗工作应分室进行”,胃镜、肠镜诊疗不用分室吗?
答:胃镜、肠镜同为消化系统使用的内镜,其诊疗工作可以不用分室。
Q8.不同系统的内镜诊疗工作要分室,清洗消毒不用分室吗?
答:规范没有明确要求不同系统的内镜清洗消毒要分室,但考虑到支气管镜可能存在结核感染风险,有条件建议单独设置,条件不具备时洗消可放在一个房间,但不同系统的软式内镜清洗槽、自动清洗机应分开使用,同时做好工作人员的职业防护和房间通风换气。
第四部分:内镜的灭菌
Q9.使用纤维喉镜进行检查时有可能接触破损黏膜,针对此类内镜是否需要在使用前进行灭菌处理?
答:掌握好一个原则:“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或接触破损皮肤,破损黏膜的软式内镜及附件应进行灭菌。”用于检查的内镜至少要达到高水平消毒,但用于治疗、手术的内镜应灭菌。
第五部分 内镜清洗消毒的操作
Q10.内镜是否每次清洗前都需要测漏?
答:规范里没有强调每次进行,而是说“宜每次清洗前测漏:条件不允许时,应至少每天测漏一次”。
Q11.如果自动清洗消毒设备自身带有测漏功能,是否还必须进行手工测漏、手工清洗步骤?
答:测漏的目的是为了及早发现各种原因造成的内镜破损。规范明确要求先测漏再清洗,因此内镜必须经过先测漏和手工清洗后才能放入机器进行后续的流程。
Q12.低泡医用清洗剂是否仅指多酶清洗剂?
答:根据目前医用清洗剂的技术发展,适用于软式内镜的医用清洗剂,除含酶清洗剂,非酶清洗剂也开始应用。包括特殊用途(去生物膜和抗菌效果)清洗剂。
Q13.临床上多酶清洗剂一直是感控的问题所在,很多科室做不到一洗一换,对此有没有更好的解决方法?
答:多酶清洗剂长时间使用后,细菌大量滋生会产生内毒素,内毒素即使通过高水平消毒或常规的压力蒸汽灭菌也难以清除。另外,多酶通常是由淀粉酶、蛋白酶、脂肪酶等组成,一旦稀释至有效作用浓度,除分解有机物外,还会相互作用,如蛋白酶会分解其他的酶(如纤维酶、淀粉酶),因此清洗一条镜子之后酶液已不具备足够的清洗能力,必须要按照规范做到一镜一换。感控科可通过检查每天洗消的镜子数量和消耗的酶液量来进行评估。
Q14.在规范中对戊二醛、酸化水等有消毒时间的描述,但部分产品说明书中建议的时间长于规范中的要求,应该遵循哪个时间?
答:消毒剂的使用必须遵循产品说明书。
Q15.消毒剂使用遵循产品说明书,而部分厂家工作人员的回复为“参考国家规范”,临床工作中应如何处理?
答:请厂家提供正确的消毒产品说明书,必须包括适用范围和具体使用方法,注意事项。
Q16.内镜的清洗刷是每一条镜子清洗后都要消毒,还是每天消毒一次?
答:应该和内镜在一起经过清洗消毒的流程处理,或单独进行清洗消毒处理。
Q17.无菌巾实际无法保持无菌状态,镜子也仅达到高水平消毒,为何无菌巾要每4小时更换一次?
答:使用无菌巾的目的是尽可能减少和避免高水平消毒后对镜子造成二次污染。无菌巾有吸湿作用,若不使用无菌巾,无法控制铺巾的质量。时间过长容易滋生细菌,对镜子造成2次污染,在使用中太潮湿也应及时更换。
Q18.如何理解规范中“6.2.7 b)用75%-95%乙醇或异丙醇灌注所有管道”?
答:每次终末漂洗后用75%-95%乙醇或异丙醇灌注所有管道,然后使用压力气枪吹干。
Q19.内镜经过规范的手工清洗、漂洗之后是否可以直接使用内镜清洗消毒机进行清洗消毒?
答:可以。但内镜清洗消毒机的使用应按照机器的全部程序进行,不能只使用消毒程序。
Q20.实际操作中并不是每个患者都能明确是否是分枝杆菌感染,如何执行?多重耐药菌患者使用后的内镜该怎么处理?
答:临床只要诊断分枝杆菌感染或疑似感染的,均应按照国家规范执行。对于多重耐药菌患者使用后的内镜应按照规范清洗消毒,不需要特别处理。
Q21.对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血清四项“阳性病人”或确诊分枝杆菌感染的病人所使用的内镜,是否需要先消毒-再清洗-在消毒的流程?
答:新规范里没有要求患者做内镜之前一定要做“血清四项”,应将每位接受内镜诊疗的患者视为一个潜在的传染源,对每条内镜及附件每次使用后都应采取同样高水平消毒流程。对所有患者使用后的内镜一视同仁,即先清洗再消毒(除特殊感染外),一样职业防护。
Q22.灭菌后的内镜进行干燥时,对于干燥台应执行什么标准?
答:可与高水平消毒的内镜共用一个干燥台,但都应铺设无菌巾。用于灭菌内镜干燥的无菌巾应一镜一巾一换。
Q23.如何判断、甄别去除生物膜作用的医用清洗剂?有无可参考性的报告、标准?
答:要求供应商提供清洗剂去除生物膜的检测报告。
Q24.内镜清洗消毒机没有自身消毒功能,是否可继续使用?
答:按新规范的要求不能继续使用,使用中内镜存在交叉感染的风险。
Q25.如何进一步提高十二指肠镜的消毒质量?
答:2013-2015年美国出现了ERCP相关的CRE爆发,对此美国FDA做出了补充措施。严格落实规范中全部流程和环节的要求是保证内镜清洗消毒质量的关键。
第六部分:内镜消毒效果监测
Q26.如何理解“消毒内镜数量达到规定数量的一半后,应在每条内镜消毒前进行消毒剂浓度测定?”
答:如果消毒剂产品说明书未写明浓度监测频率,只明确标注了可消毒内镜数量,执行此条款。
Q27.灭菌内镜时,是否同样需要监测?
答:规范内没有规定灭菌内镜的监测要求,但灭菌内镜的灭菌过程是有一系列灭菌参数指标来保证的。
Q28.生物学监测时,是否需要做致病菌监测?
答:常规不做致病菌监测,当怀疑医院感染与内镜诊疗操作相关时,应进行致病性微生物检测。
Q29.什么是轮换抽检的方式?
答:消毒内镜一年进行四次生物学监测,每次按不低于25%比例抽检,采取轮换抽检的方式,保证全年的生物监测覆盖所有内镜。
第七部分:储存
Q30.如果镜柜存在有紫外线照射,第二天使用前是否仍需要重新消毒?
答:镜柜中安装的紫外线是消毒柜内空气,如果直接照射内镜会对镜子造成氧化,规范要求第二天使用前必须都要重新消毒。
Q31.如有水平存放的储存系统带有0.1μm空气过滤系统可干燥内镜,可否在临床使用?
答:新的内镜储存系统可遵循产品说明书使用。
Q32.对于存放在恒温、恒湿、洁净循环风储存柜内的内镜是否也要再消毒处理?
答:内镜第二天使用前是否需要再次消毒,与消毒方法、干燥方法和储存方法等因素有关,应当遵循说明书进行。
第八部分:环境控制
Q33.规范中为什么要强调“上送下排”的方式和新风量?
答:内镜洗消操作过程中产生的化学消毒剂、病原体气溶胶污染清洗消毒室内空气,会对工作人员造成职业伤害,挥发气体比重都比空气重,会聚集在室内较低的空间,“上送下排”的方式可以高效率将污染气体排出。但如果没有新风进入,也只是室内污染浑浊空气的循环。
Q34.请问内镜诊疗中心(室)的环境应推荐使用什么消毒剂,要求达到什么消毒水平?
答:根据《WS/T512-2016医疗机构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管理规范》要求:“凡开展侵入性操作、吸痰等高度危险诊疗活动结束后,应立即实施环境清洁与消毒”,消毒剂的选择参考《WS/T367-2012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执行,效果达到《GB15982-2012医院消毒卫生标准》要求。
Q35.规范中提到环境的消毒效果监测,指的是什么?
答:环境消毒效果监测指的是空气和物表监测。
本节课程内容课件如下:
推荐阅读:
1、年度走心好书推荐 |《软式内镜清洗消毒实践操作指南》
2、年度走心好书推荐 | 《软式内镜清洗消毒实践操作指南》内容推荐一:内镜清洗消毒室(中心)环境布局与管理
3、年度走心好书推荐 | 《软式内镜清洗消毒实践操作指南》内容推荐二:内镜清洗消毒物品准备
4、【2017全国院感年会笔记】软式内镜灭菌安全(讲者:胡国庆)
5、【2017全国院感年会笔记】软式内镜消毒剂的科学选择与实践思考(讲者:曹晋桂)
6、让我们聊聊腹腔镜器械那些事儿......(下篇) 查看全部
整理者:蔡冬兰、张维
说明:
- 本笔记内容来源于2017CSSD国际论坛,如需转载,请取得授权并注明出处,谢谢!
解放军总医院感染管理与疾病预防控制科主任
国家卫生标准委员会医院感染控制委员会委员
全军医院感染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全军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中心副主任
兼办公室主任
中华预防医学会消毒分会第五届委员会常务委员
中华预防医学会医院感染控制分会
第四届委员会常务委员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感染疾病委员会理事
本节课程刘运喜主任从内镜处理问题上,在最新的内镜规范中用35个问题分别讲解日常存在的难题。强调常规培训和考核的重要性,以及人员的现场考核和个人防护。用他临床丰富的经验和阅历,在专业的角度给大家解决常见疑难杂症。
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人员管理
Q1.请问消化内镜中心的洗消人员应具备什么条件,无医学基础知识的工勤人员是否可以?
答:可以是工勤人员,但规范培训和准入制度很重要。执行中重点应该是做好持续的继续教育和常规的质控考核。
第二部分:内镜诊疗/洗消用水
Q2.规范中“5.2.6注水瓶内的水应为无菌水,每天更换”。注水瓶中的水为何要求灭菌?
答:注水瓶中的水通过送水管道冲洗消化道黏膜时,可能直接接触非完整黏膜,因此要求灭菌。
Q3.规范中“5.3.11 a)纯化水应符合GB5749的规定,并应保证细菌总数≤10CFU/100ml”,为何?
答:≤10CFU/100ml是对经孔径≤0.2μm滤膜过滤的,用于终末漂洗的纯化水的细菌要求。
Q4.能否使用生理盐水代替纯化水进行终末漂洗?
答:不能,应使用≤0.2μm滤膜过滤后的纯化水进行终末漂洗。因为生理盐水中的氯化钠会对镜子产生腐蚀,并且容易结晶导致内镜堵塞。
第三部分 不同系统内镜的诊疗/清洗要求
Q5.规范中规定“5.3.5不同系统(如呼吸、消化系统)软式内镜的清洗槽、自动清洗机应分开设置”,是否各个系统都分别配备清洗设备?
答:考虑到不同系统的镜子污染的细菌种类不同,对常用消毒剂抵抗力也不同,一旦交叉污染可能会感染,规范要求应分开。特别是支气管镜可能污染的结核分枝杆菌对戊二醛抵抗力较强,与消化道内镜一同清洗易发生交叉感染。
Q6.胃镜和肠镜是否可以在一套清洗消毒设备里进行?
答:规范规定,同一系统的软式内镜可以在一套清洗消毒设备里处理,建议有条件的医院可以分开进行处理。
Q7.规范中“5.1.3不同系统(如消化、呼吸系统)软式内镜的诊疗工作应分室进行”,胃镜、肠镜诊疗不用分室吗?
答:胃镜、肠镜同为消化系统使用的内镜,其诊疗工作可以不用分室。
Q8.不同系统的内镜诊疗工作要分室,清洗消毒不用分室吗?
答:规范没有明确要求不同系统的内镜清洗消毒要分室,但考虑到支气管镜可能存在结核感染风险,有条件建议单独设置,条件不具备时洗消可放在一个房间,但不同系统的软式内镜清洗槽、自动清洗机应分开使用,同时做好工作人员的职业防护和房间通风换气。
第四部分:内镜的灭菌
Q9.使用纤维喉镜进行检查时有可能接触破损黏膜,针对此类内镜是否需要在使用前进行灭菌处理?
答:掌握好一个原则:“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或接触破损皮肤,破损黏膜的软式内镜及附件应进行灭菌。”用于检查的内镜至少要达到高水平消毒,但用于治疗、手术的内镜应灭菌。
第五部分 内镜清洗消毒的操作
Q10.内镜是否每次清洗前都需要测漏?
答:规范里没有强调每次进行,而是说“宜每次清洗前测漏:条件不允许时,应至少每天测漏一次”。
Q11.如果自动清洗消毒设备自身带有测漏功能,是否还必须进行手工测漏、手工清洗步骤?
答:测漏的目的是为了及早发现各种原因造成的内镜破损。规范明确要求先测漏再清洗,因此内镜必须经过先测漏和手工清洗后才能放入机器进行后续的流程。
Q12.低泡医用清洗剂是否仅指多酶清洗剂?
答:根据目前医用清洗剂的技术发展,适用于软式内镜的医用清洗剂,除含酶清洗剂,非酶清洗剂也开始应用。包括特殊用途(去生物膜和抗菌效果)清洗剂。
Q13.临床上多酶清洗剂一直是感控的问题所在,很多科室做不到一洗一换,对此有没有更好的解决方法?
答:多酶清洗剂长时间使用后,细菌大量滋生会产生内毒素,内毒素即使通过高水平消毒或常规的压力蒸汽灭菌也难以清除。另外,多酶通常是由淀粉酶、蛋白酶、脂肪酶等组成,一旦稀释至有效作用浓度,除分解有机物外,还会相互作用,如蛋白酶会分解其他的酶(如纤维酶、淀粉酶),因此清洗一条镜子之后酶液已不具备足够的清洗能力,必须要按照规范做到一镜一换。感控科可通过检查每天洗消的镜子数量和消耗的酶液量来进行评估。
Q14.在规范中对戊二醛、酸化水等有消毒时间的描述,但部分产品说明书中建议的时间长于规范中的要求,应该遵循哪个时间?
答:消毒剂的使用必须遵循产品说明书。
Q15.消毒剂使用遵循产品说明书,而部分厂家工作人员的回复为“参考国家规范”,临床工作中应如何处理?
答:请厂家提供正确的消毒产品说明书,必须包括适用范围和具体使用方法,注意事项。
Q16.内镜的清洗刷是每一条镜子清洗后都要消毒,还是每天消毒一次?
答:应该和内镜在一起经过清洗消毒的流程处理,或单独进行清洗消毒处理。
Q17.无菌巾实际无法保持无菌状态,镜子也仅达到高水平消毒,为何无菌巾要每4小时更换一次?
答:使用无菌巾的目的是尽可能减少和避免高水平消毒后对镜子造成二次污染。无菌巾有吸湿作用,若不使用无菌巾,无法控制铺巾的质量。时间过长容易滋生细菌,对镜子造成2次污染,在使用中太潮湿也应及时更换。
Q18.如何理解规范中“6.2.7 b)用75%-95%乙醇或异丙醇灌注所有管道”?
答:每次终末漂洗后用75%-95%乙醇或异丙醇灌注所有管道,然后使用压力气枪吹干。
Q19.内镜经过规范的手工清洗、漂洗之后是否可以直接使用内镜清洗消毒机进行清洗消毒?
答:可以。但内镜清洗消毒机的使用应按照机器的全部程序进行,不能只使用消毒程序。
Q20.实际操作中并不是每个患者都能明确是否是分枝杆菌感染,如何执行?多重耐药菌患者使用后的内镜该怎么处理?
答:临床只要诊断分枝杆菌感染或疑似感染的,均应按照国家规范执行。对于多重耐药菌患者使用后的内镜应按照规范清洗消毒,不需要特别处理。
Q21.对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血清四项“阳性病人”或确诊分枝杆菌感染的病人所使用的内镜,是否需要先消毒-再清洗-在消毒的流程?
答:新规范里没有要求患者做内镜之前一定要做“血清四项”,应将每位接受内镜诊疗的患者视为一个潜在的传染源,对每条内镜及附件每次使用后都应采取同样高水平消毒流程。对所有患者使用后的内镜一视同仁,即先清洗再消毒(除特殊感染外),一样职业防护。
Q22.灭菌后的内镜进行干燥时,对于干燥台应执行什么标准?
答:可与高水平消毒的内镜共用一个干燥台,但都应铺设无菌巾。用于灭菌内镜干燥的无菌巾应一镜一巾一换。
Q23.如何判断、甄别去除生物膜作用的医用清洗剂?有无可参考性的报告、标准?
答:要求供应商提供清洗剂去除生物膜的检测报告。
Q24.内镜清洗消毒机没有自身消毒功能,是否可继续使用?
答:按新规范的要求不能继续使用,使用中内镜存在交叉感染的风险。
Q25.如何进一步提高十二指肠镜的消毒质量?
答:2013-2015年美国出现了ERCP相关的CRE爆发,对此美国FDA做出了补充措施。严格落实规范中全部流程和环节的要求是保证内镜清洗消毒质量的关键。
第六部分:内镜消毒效果监测
Q26.如何理解“消毒内镜数量达到规定数量的一半后,应在每条内镜消毒前进行消毒剂浓度测定?”
答:如果消毒剂产品说明书未写明浓度监测频率,只明确标注了可消毒内镜数量,执行此条款。
Q27.灭菌内镜时,是否同样需要监测?
答:规范内没有规定灭菌内镜的监测要求,但灭菌内镜的灭菌过程是有一系列灭菌参数指标来保证的。
Q28.生物学监测时,是否需要做致病菌监测?
答:常规不做致病菌监测,当怀疑医院感染与内镜诊疗操作相关时,应进行致病性微生物检测。
Q29.什么是轮换抽检的方式?
答:消毒内镜一年进行四次生物学监测,每次按不低于25%比例抽检,采取轮换抽检的方式,保证全年的生物监测覆盖所有内镜。
第七部分:储存
Q30.如果镜柜存在有紫外线照射,第二天使用前是否仍需要重新消毒?
答:镜柜中安装的紫外线是消毒柜内空气,如果直接照射内镜会对镜子造成氧化,规范要求第二天使用前必须都要重新消毒。
Q31.如有水平存放的储存系统带有0.1μm空气过滤系统可干燥内镜,可否在临床使用?
答:新的内镜储存系统可遵循产品说明书使用。
Q32.对于存放在恒温、恒湿、洁净循环风储存柜内的内镜是否也要再消毒处理?
答:内镜第二天使用前是否需要再次消毒,与消毒方法、干燥方法和储存方法等因素有关,应当遵循说明书进行。
第八部分:环境控制
Q33.规范中为什么要强调“上送下排”的方式和新风量?
答:内镜洗消操作过程中产生的化学消毒剂、病原体气溶胶污染清洗消毒室内空气,会对工作人员造成职业伤害,挥发气体比重都比空气重,会聚集在室内较低的空间,“上送下排”的方式可以高效率将污染气体排出。但如果没有新风进入,也只是室内污染浑浊空气的循环。
Q34.请问内镜诊疗中心(室)的环境应推荐使用什么消毒剂,要求达到什么消毒水平?
答:根据《WS/T512-2016医疗机构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管理规范》要求:“凡开展侵入性操作、吸痰等高度危险诊疗活动结束后,应立即实施环境清洁与消毒”,消毒剂的选择参考《WS/T367-2012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执行,效果达到《GB15982-2012医院消毒卫生标准》要求。
Q35.规范中提到环境的消毒效果监测,指的是什么?
答:环境消毒效果监测指的是空气和物表监测。
本节课程内容课件如下:
推荐阅读:
1、年度走心好书推荐 |《软式内镜清洗消毒实践操作指南》
2、年度走心好书推荐 | 《软式内镜清洗消毒实践操作指南》内容推荐一:内镜清洗消毒室(中心)环境布局与管理
3、年度走心好书推荐 | 《软式内镜清洗消毒实践操作指南》内容推荐二:内镜清洗消毒物品准备
4、【2017全国院感年会笔记】软式内镜灭菌安全(讲者:胡国庆)
5、【2017全国院感年会笔记】软式内镜消毒剂的科学选择与实践思考(讲者:曹晋桂)
6、让我们聊聊腹腔镜器械那些事儿......(下篇)
【2017CSSD国际论坛课程笔记】讲者:曾淑蓉——牙科手机与种植手术器械的处置及质控要点
[原创]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407 次浏览 • 2017-12-25 10:21
审核者:曾淑蓉
说明:
本笔记内容来源于2017CSSD国际论坛,如需转载,请取得授权并注明出处,谢谢!讲者简介⊙曾淑蓉
中华护理学会口腔护理专委会专家库成员
四川省卫生厅医院等级评审专家库成员
四川省护理学会消毒供应中心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四川省口腔医学会口腔护理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主要内容:
《口腔器械消毒灭菌技术规范WS506-2016》已经全面实施,牙科手机作为口腔诊疗中非常重要的工具,结构包括机头、手柄、手机接头。其中牙科手机内部属于A类中空系统,曾老师通过对结构的以及材质特点剖析解读了牙科手机清洗和保养的质控要点,并通过一段视频分享了牙科手机全自动清洗消毒灭菌的解决方案。种植专科手术器械的特点:材质结构精密复杂,螺纹缝隙多且易丢失,在处置过程中对于种植专科器械材质结构的不同需要采用合适的处置方式,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完善清点交接的流程。最后曾老师强调,口腔器械处置的目的是为患者提供一个安全的诊疗环境,保障患者的诊疗安全,提高整体口腔科医疗的品质。
本节课程内容课件如下:
推荐阅读:
1、【2017CSSD国际论坛课程笔记】讲者:吴可萍——《厂家说明书的阅读与合理应用》
2、【2017全国院感年会笔记】口腔诊疗用水要求与新进展 查看全部
整理者:马子静、姚轶
审核者:曾淑蓉
说明:
- 本笔记内容来源于2017CSSD国际论坛,如需转载,请取得授权并注明出处,谢谢!
中华护理学会口腔护理专委会专家库成员
四川省卫生厅医院等级评审专家库成员
四川省护理学会消毒供应中心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四川省口腔医学会口腔护理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主要内容:
《口腔器械消毒灭菌技术规范WS506-2016》已经全面实施,牙科手机作为口腔诊疗中非常重要的工具,结构包括机头、手柄、手机接头。其中牙科手机内部属于A类中空系统,曾老师通过对结构的以及材质特点剖析解读了牙科手机清洗和保养的质控要点,并通过一段视频分享了牙科手机全自动清洗消毒灭菌的解决方案。种植专科手术器械的特点:材质结构精密复杂,螺纹缝隙多且易丢失,在处置过程中对于种植专科器械材质结构的不同需要采用合适的处置方式,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完善清点交接的流程。最后曾老师强调,口腔器械处置的目的是为患者提供一个安全的诊疗环境,保障患者的诊疗安全,提高整体口腔科医疗的品质。
本节课程内容课件如下:
推荐阅读:
1、【2017CSSD国际论坛课程笔记】讲者:吴可萍——《厂家说明书的阅读与合理应用》
2、【2017全国院感年会笔记】口腔诊疗用水要求与新进展
年度走心好书推荐 | 《软式内镜清洗消毒实践操作指南》内容推荐三:内镜清洗消毒人员防护要求
[原创] 发表了文章 • 0 个评论 • 407 次浏览 • 2017-12-26 09:06
书籍版权
书籍内图片及视频拍摄内容均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镜中心进行,共配图290余张。书籍版权号为isbn:978-7-5478-3669-9/R.1417书籍官方订购方式
淘宝网(www.taobao.com)当当网(www.dangdang.com)亚马逊网(www.amazon.cn)等搜索“软式内镜清洗消毒实践操作指南”即可购买。
摘要
内镜清洗消毒人员由于职业的特殊性,在工作过程中需接触有病人体液、血液、排泄物的污染内镜与化学消毒剂等,其职业风险与职业防护问题必须加以重视。加强对内镜清洗消毒人员职业安全的培训,普及职业防护相关知识,强化职业安全意识与防护措施,推广和强化标准预防是避免医务人员感染风险及职业伤害的有效途径。
一、个人防护用品进入清洗消毒室均应做好个人防护,防护用品包括:口罩、帽子、手套、防水围裙、防水袖套、防护面罩或护目镜、防水鞋等。
二、个人防护用品的更换及处理1、帽子宜使用一次性无菌医用帽;防水围裙和防水袖套可有效阻隔水、血液、其他污染物。
2、由污到洁的操作应更换手套,操作中手套有破损应立即更换。
3、防水围裙、防水袖套应定期更换,如有渗漏或破损时应立即更换。
4、防护面罩或护目镜每日使用后应清洗、消毒、晾干,可使用含有效氯500mg/L的消毒液消毒。
5、脸部如被污染物或消毒液喷溅时须立即用流动水充分清洗。
6、刷洗时尽量在清洗液液面下进行,防止液体飞溅。
图 规范化内镜清洗消毒着装
(未完待续,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CSSD国际论坛”微信公众号)
相关链接:
1、年度走心好书推荐 |《软式内镜清洗消毒实践操作指南》
2、年度走心好书推荐 | 《软式内镜清洗消毒实践操作指南》内容推荐一:内镜清洗消毒室(中心)环境布局与管理
3、年度走心好书推荐 | 《软式内镜清洗消毒实践操作指南》内容推荐二:内镜清洗消毒物品准备 查看全部
整理者:黄茜
书籍版权
- 书籍内图片及视频拍摄内容均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镜中心进行,共配图290余张。
- 书籍版权号为isbn:978-7-5478-3669-9/R.1417
- 淘宝网(www.taobao.com)
- 当当网(www.dangdang.com)
- 亚马逊网(www.amazon.cn)等
摘要
内镜清洗消毒人员由于职业的特殊性,在工作过程中需接触有病人体液、血液、排泄物的污染内镜与化学消毒剂等,其职业风险与职业防护问题必须加以重视。加强对内镜清洗消毒人员职业安全的培训,普及职业防护相关知识,强化职业安全意识与防护措施,推广和强化标准预防是避免医务人员感染风险及职业伤害的有效途径。
一、个人防护用品进入清洗消毒室均应做好个人防护,防护用品包括:口罩、帽子、手套、防水围裙、防水袖套、防护面罩或护目镜、防水鞋等。
二、个人防护用品的更换及处理1、帽子宜使用一次性无菌医用帽;防水围裙和防水袖套可有效阻隔水、血液、其他污染物。
2、由污到洁的操作应更换手套,操作中手套有破损应立即更换。
3、防水围裙、防水袖套应定期更换,如有渗漏或破损时应立即更换。
4、防护面罩或护目镜每日使用后应清洗、消毒、晾干,可使用含有效氯500mg/L的消毒液消毒。
5、脸部如被污染物或消毒液喷溅时须立即用流动水充分清洗。
6、刷洗时尽量在清洗液液面下进行,防止液体飞溅。
图 规范化内镜清洗消毒着装
(未完待续,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CSSD国际论坛”微信公众号)
相关链接:
1、年度走心好书推荐 |《软式内镜清洗消毒实践操作指南》
2、年度走心好书推荐 | 《软式内镜清洗消毒实践操作指南》内容推荐一:内镜清洗消毒室(中心)环境布局与管理
3、年度走心好书推荐 | 《软式内镜清洗消毒实践操作指南》内容推荐二:内镜清洗消毒物品准备